《综合自然地理学》教案2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环境

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

1、广义的地球表层

上自大气圈对流层顶部,下至岩石圈沉积层底部(陆地部分在地下5~6km,海洋部分平均在海面以下4km处),

2、狭义的地球表层

指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的交接面,上限离地面不超过100m,相当于对流层近地面摩擦层下部—地面边界层,下限为太阳辐射能可到达的深度。

第二节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

1、从研究对象看,地理学可以分为:①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自然地理学;②研究经济地理环境的经济地理学;③研究社会文化地理环境的人文地理学。三者的研究对象组合起来便是地理环境,这是地理学研究的整体的对象。

2、从研究层次看,地理学可分为:①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综合地理学;②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③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组成要素的部门地理学,如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部门人文地理学。

3、从研究领域看,地理学可分为:①理论性的理论地理学研究,即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阐述;②应用性的应用地理学研究,即应用理论和具体方法的阐述;

③区域性的区域地理学研究,即运用上述两种理论和方法对特定区域进行具体的研究。

上述三方面可依次概括为:三分支、三层次和三重性。综合自然地理学从“三分支”来看,它属于自然地理学范畴;从“三层次”来看,它又属于部门综合的层次;从“三重性”来看,它包括综合理论研究(如整体性规律、时间演替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等)、综合应用研究(如农业土地类型、农业自然区划等)和综合区域研究(如中国土地类型、中国自然区划等)。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结构

二、自然环境的组成

(l)对流圈。大气圈底部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圈层,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这里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 和几乎全部水汽。它的下界是海陆表面,上界随纬度、季节及其他条件不同而不同。根据观测,对流层的平均厚度在低纬度为17—18 公里,在中纬度为10—12 公里,在高纬度为8—9 公里。一般夏季厚而冬季薄。

(2)水圈。地球表层水体的总称,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其中海洋面积最为宽广,占地球表面积的70.8%,平均深度3.8公里。水圈总体积约13.7 亿立方公里(其中陆地水仅占2.8%)。

(3)沉积岩石圈。亦称成层岩石圈,地壳(及岩石圈)的上层,主要由沉积岩构成,包括火成岩和变质岩等岩类。

(4)生物圈。地表生命有机体及其生活领域的总称,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大类。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l)地球的外能和内能作用显著。(2)气体、固体和液体三相物质并存。(3)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

(4)人类聚居的场所。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

(一)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一般特性

1、分层性

地球的圈层构造特性规定了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分层性。

2、交织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四个基本组成成分相互重叠、相互渗透,彼此交织为一整体。

3、集中性

海陆表面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直接接触的部分。

4、综合性:综合性是自然地理环境空间结构的基本特性,其最鲜明的体现是自然综合体的形成。

5、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各个部分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6、多级性

整个自然地理环境实际上是不同层次的自然综合体的有机组合。

一、整体性的概念

整体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

二、自然地理系统

1、概念:是指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可完成移动功能的整体。

3、系统研究的基本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它是指系统是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整体②综

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要求对任一系统的研究,必须从它的成分、结构、功能、相互联系方式、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的系统的考察。

③层次性原则

系统论把整个客观世界看作一个结构有序的、多层次等级结构的统一体,认为客观世界的多样性、统一性正是通过层次性表现出来的。

④功能结构性原则

系统的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空间和时间相互联系的方式和秩序,是系统保持整体性、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根据,是一个系统区别于另一系统的根本标志。

⑤动态性原则

任何系统都是一个动态系统,处于运动和变化发展之中。

3、耗散结构: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与能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

一、大气循环

大气循环是以大气环流的形式进行的,它包括了行星风系(环流)、季风环流和局地环流三种不同尺度的模式。其中行星风系支配着全球性的大气循环,大气循环的原动力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也就作为地貌形成的外力条件之一。

二、水分循环

水分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循环有两种主要的方式:一是通过水本身的相变,即从液态或固态转换成气态,随着空气的运动输送到远方,在适当的条件下,再由气态转换成液态或固态返回地表;一是液态水在热力梯度或势能

三、地质循环

地质循环由四个基本过程所构成。第一是风化过程: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各种破环营力的作用下,其内部性质发生机械的和化学的改造和变化。第二是输运过程:风化作用的产物,在太阳能和重力能提供动力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渠道,输运到远离产生这些物质的地方,实现了地表物质的重新分配。第三是沉积过程:被输运并聚集在海洋底部和陆地下陷部位的松散沉积物,在改变深度、温度和压力等条件下逐渐密实,改变了原来的结构和成分,并通过岩化作用形成岩石。最后为构造过程:由于地球内能的作用,产生地壳的抬升、下陷、断裂、褶曲、火山、地震等现象,同时也发生大规模的水平运动。

四、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即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生物循环包含着两个基本的意义:一是生物作为土壤—植物—大气之间的一个联系环节,从而使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