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三大文体满分秘籍
初中三种文体阅读题答题技巧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答题技巧一.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二.相关知识归纳:(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散文种类:①叙事散文②抒情散文(3)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4)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5)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6)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设置悬念、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虚实相生、以小见大。
(9)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相比、对偶、设问、反问、反语、双关、顶针。
(10)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1)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12)描写人物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13)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味觉)(14)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15)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
(16)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7)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18)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初中记叙文阅读技巧点拨一.概括类:(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思路:①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中考语文现代文课外阅读答题步骤及技巧
中考现代文课外阅读五大步骤一、了解大意,辨明文体考试时拿到文章以后,首先应快速的把文章读一遍,目的除了了解文章的大意,使自己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受,文章大致写什么,要表达什么主题,语言表达有何特点外。
我觉得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要辨明文章的题材。
现在的中考现代文阅读部分,主要是三种文体,一是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传记、一般记叙文等),二是说明文,三是议论文。
后二种文体的特征都非常明显,容易判断,第一种文体如果仔细辨别,也不能看出是那种形式。
我们应当认真的回忆过去学过的一些文体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
辨明文体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在具体答题时,用来表达的语言和运用的一些文体知识要符合这篇文章的题材,这样我们的答案才准确。
当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又辨明了文章的体裁后,就为我们下一步答题奠定了基础,使答题更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二、再读文本,联系课内经过第一步了解大意辨明文体以后,接下来的任务是再把文章从头到尾细看一遍,进入文章的内部,对文章内容做进一步的了解。
这时要回想过去学过的课文,看眼前的文章和哪一篇相近。
我们发现虽然考的是课外文章,但是这些文章或多或少都和我们过去曾经学过的课文似曾相识。
如果能找到和这篇文章对应的课文,无形中就会觉得眼前的这篇文章的难度会下降很多。
也促进我们更加准确的理解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结构布局,语言表达。
三、三读题目,勾连课文这一步主要是阅读文章后面的题目,弄清楚各个题目的题意,针对题目的要求(这二点非常重要,此处不多说),再回过去阅读文章的相应部分。
有的题目直接指明要阅读哪些部分,然后作答,那么我们就把它要求读的部分,进行仔细精确的阅读。
有的虽然没有指明,但我们还是应该认真的把文章读一遍,找到与题目的相关内容,仔细阅读。
四、构思答案,动笔写出通过以上阅读,我们再根据题目的要求在大脑中构思出初步答案,加以反复斟酌,组织好所要表达的语言,动笔写出来。
如果时间比较宽裕,我们可以先写在草稿纸上,加以修改完善后再誊抄到试卷上,如果时间有点紧,则直接写在答卷上。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答题技巧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
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概括层意的方法(1)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 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
(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例如3 :(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
(3) 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三大文体阅读技巧
答题技巧提醒1、中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
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
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2、多角度: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
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①②③等序号回答,还比如答“喜欢语句的原因”时,常用“第一……第二……第三……”这种形式来呈现赏析语言的思路和答题的不同角度。
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要注意审题:如是举历史上还是小说中的例子,4、赏析语言要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为原则,瞻前顾后,结合句意或联系上下文,切忌就词论词,就句论句。
5、抓住关键词,尤其是动词,形容词,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记叙文阅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分类——写人、写事、写状物、写景抒情一、修辞(作用)1、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本体相似点的特点)………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动作,生动活泼而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的…特点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使语言简洁生动。
4、夸张: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揭示了其本质,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着意扩大或缩小)5、对比:突出,强调。
表达了……情感6、对偶:①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②内容凝练集中,抒情酣畅。
③形式整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7、排比:节奏鲜明,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
表达了……的情感8、反复:突出强调……(内容),强烈抒发了……的感情,富有感染力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增强文章的可读性)10、反问:加强语气,强烈表明……的态度,抒发了……的情感。
11、双关12、反语13、互文14、顶针答题步骤:①本句运用××修辞;②各种修辞的固定套语。
如比喻:生动形象③句子的具体内容(结合原文);④表达效果(注意文章中心、作者感情)二、各种描写的作用:1.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①通过对……的描写,②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③表达了人物思想感情(主题),④推动情节的发展。
三大文体阅读技巧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三大文体阅读答题技巧一、记叙文阅读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气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强调了……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二、议论文阅读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
具体如下: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叙述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句意分析: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语言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结构安排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答题技巧[记说议]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答题技巧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
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概括层意的方法(1)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 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
(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例如3 :(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
(3) 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三大文体阅读技巧及答题模板汇总
三大文体阅读技巧及答题模板汇总╲题目作用开头作用结尾作用方法及作用语言赏析说明文①点明说明对象及其特征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同题目①总结全文②照应开头③强调说明对象…的特征④引起人们的重视⑤补充说明…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㈠加点字词有何作用㈡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㈢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1、修辞角度...2、说明方法,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3、关键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⑴不可以。
⑵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⑶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⑷换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实际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⑴表态[删还是不删]。
⑵定性¦比较,几乎等限制程度“大约”,“可能”等表估计。
⑶若删去,意思变成了…的意思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⑤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⑥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
记叙文①概括内容②揭示主题③提出线索④吸引读者⑤设置悬念⑥营造意境①开篇点题②总领全文③吸引读者④点明时间地点⑤为下文做铺垫⑥奠定感情基调①总结全文②照应开头③点明中心④人物情感⑤思考回味⑥艺术手法倒叙内容+造成悬念、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人物性格分析: 1、性格 2、结合内容3、看分值分析两点以上性格特征1、修辞2、写法3、内容4、生动形象写出了...5、突出形象特点或情感顺叙内容+有头有尾、脉络清晰、印象深刻次要人物作用:1、推动情节 2、衬托主要人物 3、揭示主旨插叙内容+补充情节、丰富形象、交代原因、铺垫下文、突出中心主旨感悟:1、主要情感(不要把次要情感当做主要情感来写)2、观点正确健康3、结合具体事例最后一段作用结构:①②③内容:①概括段落内容②解释为什么“首尾呼应、照应开头”:再次点明(重复的内容)③解释为什么“升华中心、深化主旨”:由...升华为...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写法:1、对比与衬托 2、正面、侧面描写 3、虚实结合4、借景抒情5、托物言志6、欲扬先抑7、动静结合8、象征、联想、想像 9、感官角度描写(视、嗅、触、味、听)心理活动第一人称、认真把握情节转折、揣摩人物情感具体词语的含义及作用:词语本义+文中含义+指代的具体内容答题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拿满分套路 (一)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拿满分套路 (一)中考语文中,阅读理解是占比重很大的一项,而现代文阅读是其中的重点。
如何在中考中取得高分?以下是一些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拿满分的套路,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1.注意题目关键词和选项的关键词。
一般来说,一些常用的词汇,如比如、例如、或者等等,往往会在选项中出现。
2.看懂题目阅读要求。
尤其是一些要求细节的题目,往往需要细心阅读,注意判断选项中的细节是否符合题意。
3.注意文章中的重点信息。
这些信息往往会成为选项的关键词,因此把握文章中心,准确理解文章意义,是做选择题成功的重要条件。
二、阅读理解题1.认真阅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
在阅读时,需要抓住文章主题,把握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意义。
2.确定题目类别。
阅读理解题目分为词义理解、推理判断、文意把握等类型,做出正确选择必须先确定题目类别。
3.把握分析思路。
推理判断是阅读理解的难点,接下来,可以尝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逻辑和含义,理解文章整体的意思。
4.关注选项中的信息。
阅读题最重要的就是答案在文章中,而选项作为答案的提供源,往往会出现文章中的重点信息。
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选项中寻找答案。
三、写作1.阅读明文,搞清楚写作要求:从文章中选取合适的通用语言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准确把握文章主旨,突出文章重点。
2.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总结文章中的含义,如采用人物故事、规则、引用名言等,来引出文章主题。
3.突出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例如主旨、论点、推理方法等,并借助人物故事、亲身经历等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
以上是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拿满分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和方法,才能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实力。
最后,建议大家多练习,多积累。
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语文三大文体阅读题答题技巧.doc
(壹)、记叙文阅读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线索的作用)四、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以下省略号部分都依据文意内容进行概括)比喻,拟人:将***(人格化)比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通过……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的情感),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设问: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情节、内容跌宕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文章情节、内容跌宕起伏。
修辞格赏析题答题固定模式:(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2).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五、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初中三大文体阅读题答题技巧
初中三大文体阅读题答题技巧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初中语文三大文体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汇总
初中语文三大文体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汇总初中语文三大文体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汇总语文阅读理解是初中最重要的一类题型,需要大家花费大量时间来强化,一方面要对文本理解,另一方面很重要的是不同的文体,其解答技巧是不同的,不同的文体其套路不一样。
下面归纳总结了说明文,议论文,小说三类文体的阅读理解解答题技巧。
说明文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①题目,②首段,③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2.说明方法分类和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③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④列数字: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⑤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⑥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⑦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①下定义:……是……,这就是……,叫……②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③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④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4.说明顺序①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②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③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一总;总一分一总。
B.先主要后次要。
C.先原因后结果。
D.由现象到本质。
E.由性能到功用。
F.由一般到特殊。
G.由整体到局部。
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6.说明文分类①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
②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一、论点1.特点:①正确;②鲜明。
2.论点位置:①标题;②文章开头;③结尾;④中间。
中考三大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阅读技巧和答题方法
记叙文阅读技巧(一)构建记叙文的文体和知识体系记叙文的基本知识:1、形式:小说、散文、新闻、通讯、传记、回忆录、童话、寓言、游记、报告文学、日记、书信等。
2、内容:写人(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叙事(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写景状物(把握景物特点,理解作者情感)3、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4、顺序: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
(条理清晰)倒叙,把后发生的事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叙述。
(增强可读性有悬念,不平板)插叙,在叙述过程中中断原来的叙述,插入与内容有关的情节或事件,再继续叙述。
(情节更完整,人物更丰满,内容更充实)5、线索: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事物、景物6、人称: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便于直接与读者交流,如面对面,有感染力。
第三人称,便于直接反映生活,自由,不受时空限制。
7、详略:面要略写: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点要详写:体现中心,突出主旨(好处:避免冗长,便于集中刻画人物,突出中心)8、表达技巧:①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抒情:直接抒情,朴实真切,强烈直接间接抒情,含蓄委婉,感染力强议论: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描写: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对比、正(侧面、白描等。
作用:突出人物性格特征,使人物更生动传神。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自然现象、时间、地点、季节、景物等社会环境:时代、风俗、观念、人际关系等。
作用: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突出性格、烘托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②语言特色(风格):评价用词:A.生动形象,优美清新;B.朴实真挚,通俗易懂;C.幽默诙谐,富有趣味;D.语言犀利,讽刺性强;E.深邃含蓄,哲理性强;F.大气磅礴,气势如虹;G.准确严密,深入浅出; H.言简意赅,寓意深刻;I.委婉含蓄,发人深省; J.清新淳朴,诗意盎然;K.凝重深沉,感染力强……③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烘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先抑后扬、以小见大、借物喻理、借物喻人、借古喻今等.④文章结构: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烘托铺垫、前后呼应、伏笔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等.⑤修辞手法:比喻: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初中现代文三种文体阅读的答题规范
一、叙事类散文(小说)阅读(一)考点:整体感知,概括情节。
1、题型1:概括全文[某一段]的主要内容。
答题格式:(时间+地点),主人公[或对象](在……情况下)(为了……)+主要事件(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题型2: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围绕某个主题写了几件事)。
答题格式:人物+事件。
(注意:若有例句,仿照例句的表达句式。
)3、题型3:用短语概括故事情节。
答题要点:与例子字数差不多,短语结构一样。
4、题型4:找出人物心理、情感变化的过程。
答题要点:在阅读中要圈出人物情感变化的词语,有原词的尽量用原词,没有的可以自己概括。
(二)考点:语言品味与赏析注意点:有提示赏析角度的,按题目要求赏析。
没有的,可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及重要的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进行赏析。
1、答题格式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1)比喻: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样子、特点),表现了……的……(心理、情感等),突出了……的……(性格、形象等),(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作铺垫[形成对比、反差],(有力地突出了主旨)。
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说明了……道理,使读者更易理解接受。
(2)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写活了(赋予了……生命[性格、动作、思想、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排比: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调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强烈的……情感。
(4)夸张:运用夸张,突出了……的……特点,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5)对比: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将……与……对比,突出了……的……特点(样子),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力突出了文章主旨)。
(6)设问: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引出下文……(内容),引起读者对……的注意与思考,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行文有波澜,结构更严密。
部编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答题技巧与方法
部编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答题技巧与方法记叙文记叙文阅读方法用心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尽量要求齐全(分值)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描写方法: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细节描写;环境描写。
3、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插叙作用:插叙了……..内容。
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或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或交待时间原由,为后文作铺垫。
为….补充4、记叙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5、记叙线索:以物件为线索(题目)以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文中变化的词语有时鲜明)、以事件为线索(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合二为一6、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含义: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或一语双关。
作用: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C: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7:开头作用A: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倒叙)B: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景物描写)8:结尾作用A:(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B:含蓄隽永,发人深思,引入深思。
C:照应开头(首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9: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的概括(人物评价)摘文中词语,看具体描写,看所写事件,从不同角度全面概括10:概括事件:人(主人公)+事(起因+经过+结果)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物、景),揭示了…….的道理。
歌颂了……的品质(现象),表现了我…..之情,呼吁大众…..。
11:心情或心理:因……(语境概括)而……(心情概括)的心情或心理。
12:详略作用:详写…….,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13:修辞句或描写句有什么作用:比喻句:将…..比喻成…..,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笔记记叙文:传统题型1.内容概括2.语句含义3.句段作用4.赏析新题型1.结合生活,谈看法2.续写(联想)3.提问题内容概括:答题思路:在题干中勾画——确定原文中的答题区间——分层——概括(提取)答案要点:内容+(情感)答题小技巧:1.参考所给示例2.谁+做什么+结果如何+(什么条件、怎么做)2014《又到麦浪翻滚时》12.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我”早年在麦收时节的一些生活情景。
这些情景包括:“我”搓麦粒、__①___、和家人一起割麦子、__②___、___③___。
答案:和小孩子们拾麦穗;和家人在割麦间歇一起做饭吃饭;和伙伴们帮老师一起割麦子。
2013中考《洞茶》15.本文写了作者与“洞茶”几十年一波三折的情缘。
请参照所给语句,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每空用8个字回答)①→②→寻找砖茶,失望困惑→③→④参考答案:①初见砖茶,不以为意②茶砖相伴,温暖安慰③误买茶砖,绝望黯然④重逢茶砖,思念感动考试说明《又临黄河岸》《白梅无价》2015石景山一模《屹立不倒的舞台》语句含义:答题思路:在题干画关键词——明确在原文的位置——确定联系上下文的区间答案要点:内容(表和里)+情感(多角度人物关系)答题技巧:1.拆分(关键词)2.注意局部句子、文章中心句的区别(是否靠中心)《白梅无价》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白梅无价"。
(4分)参考答案:因为"白梅"这幅画是许老痛悼师兄的宣泄情感之作,是他与师兄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是许老集人生和艺术的体验,创作出的独一无二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珍品。
所以,作者认为"白梅无价"。
《鞋》16.文中两处“有点那个”中的“那个”分别指的是什么,表现了年轻人一种怎样的心理?参考答案:第一处“那个”,指给比自己学历低的人打工,挣钱还少,感到丢人。
第二处“那个”,指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去修鞋,大材小用。
心理:表现了年轻人把人和工作分成了高低贵贱的心理。
2015海淀二模《奇才》8.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6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你这个可爱的偷渡英雄!参考答案:①“可爱”指莱斯有理想(很真诚)。
②“偷渡”指莱斯的登船未经允许。
③“英雄”指莱斯有勇气(敢冒险)。
④这句话表达了船长对莱斯的喜爱及婉转批评(体现船长的和蔼可亲)。
2015西城一模《没有背影的父爱》2015一模《海量》2015东城二模《天一生水》2015西城二模《白老师的大海》《开窍的日子》句段作用:答题思路:在题干中勾画——明确在原文中的位置——联系上下文答案要点:内容(表和里,对比)+结构(结合原文谈承上启下照应)+情感答题小技巧:1.上文和下文都要联系2.情感答出表里两层《又临黄河岸》14.第⑨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承接了上文所写的______,引起了下文所写的______。
(4 分)参考答案:①草原建设取得的可喜成果②看到黄河的情景《晶莹的泪珠》15.结合第(20)——(24)段内容,体会作者写父亲在弥留之际对"我"所说的话有什么作用。
(3分) 参考答案:①表达父亲对当年自己决定的后悔。
②引发"我"对女教师的回忆。
③表现当时女教师劝"我"不要休学的意义。
《铁血将军戴安澜》10.请说说文章第⑨段对刻画戴安澜将军形象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3分)参考答案:第⑨段通过记叙将军的遗书,将军给子女命名,将军善待妻子;不仅揭示出将军的拳拳报国之心;而且也可见出他对家人的牵挂和爱;使将军形象更为丰满感人。
赏析:答题思路:在题干中勾画——明确在原文中的位置——需联系上下文时联系上下文答案要点:内容(引原文)+(手法:用词、修辞,点表层,析里层)+情感(中心)答题小技巧:人:动语肖心+性格品质景:景——形——神——情事:情节+情感(道理)文:各个角度(看题干限定)《又到麦浪翻滚时》14.这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请你以第④段或第⑤段为例。
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不超140参考答案:第④段“累了,直起腰,抹抹汗,继续干”等语句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了劳作的辛苦。
第⑤段运用衬托的手法,用麦收时的劳累突出了午休时一家人一起做饭吃饭的惬意。
作者就是这样用朴实的语言将家人间的亲密与麦子相联系,写出了一家人淳朴、温馨的情感,寄托了对那段亲切而久远的日子的怀念。
《白梅无价》17.本文的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请以第3段的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
(不超过150字)(7分)参考答案:本文寓丰富的情感与描写和议论中。
第③段用"刚躺下,又爬起来,大叫'拿宣纸来'"的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许老想通过作画来悼念师兄的急切心情;用"他哪里是在作画,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的议论,点出许老作画时笔笔着力、悲痛万分的状态带给"我"的震撼。
《又临黄河岸》15.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文中自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不超过150个字)(5分)参考答案:(黄河)像一根不见首尾的丝带,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把我的无尽思绪缠入过去,引向未来。
”作者把黄河比作“不见首尾的丝带”,形象地写出了黄河蜿蜒绵长的流动之形;又用“缠”和“引”将黄河“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之态与对往昔的回忆和对未来的畅想巧妙地结合,表达出作者的无限感慨。
2015西城一模《没有背影的父爱》2015西城二模《白老师的大海》2015东城二模《天一生水》2015海淀一模《铁血将军戴安澜》结合生活谈看法:答题思路:在题干中勾画——明确原文的联系点——联系自己的对应点答案要点:看法(观点、中心)+内容(原文、自己)+分析答题小技巧: 1.联系点要清晰明确2.总分析总的结构《枣糕张》14.村里人议论枣糕张做生意太固执,不灵活。
枣糕张听后笑笑:“我自有我的规矩!”请你仔细阅读全文,说说枣糕张做生意有哪些“规矩”,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如何看待他对自己“规矩”的坚守。
(6分)参考答案:(1)枣糕张做生意的“规矩”有:①保证产品质量(做枣糕时原材料、配方、工序等都很讲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②保证产品斤两(卖枣糕时斤两充足,只多不少)。
③不申请专利,坚持祖传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
(2)对枣糕张坚守自己“规矩”的看法:①联系现实。
②可以肯定枣糕张坚守“规矩”的诚信;也可以否定枣糕张不与时俱进;还可以部分肯定部分否定;言之有理即可。
《山城烧饼》14.从文中看,“我”逐渐理解了山城烧饼对父亲有着怎样的意义?生活中,寻常之物有时会变得很不寻常,请结合你的经历就此谈谈感悟。
(不超过150字)(7分)参考答案:文中“我”逐渐理解了山城烧饼是父亲在山城做学徒时最爱吃的食物,对父亲来说,它是连通今昔的媒介,带有着岁月的沧桑,有着特殊的意义。
我有一个看似普通的发卡,但它是我小时候奶奶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带有我对奶奶的美好回忆,因此对我具有不寻常的意义。
寻常之物之所以变得很不寻常,就是因为它上面带有某种特殊的意义。
《裘锡圭:学人风骨》17.裘锡圭:有学人风骨。
请结合下面的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举出生活实例谈谈我们学生端正学风的必要性。
(2分)材料:“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即是“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
”学风有广义的学风和狭义的学风之分。
从狭义上讲,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
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讲的学风则是指“狭义的学风”,即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是全体学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
可见,学风既是一种学习氛围,同时又是一种群体行为,不但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还能内化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动力。
在优良学风的环境里,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都会发生变化,并反过来对自己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生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答案:正面谈,如果我们作为学生,形成和树立良好的学风,可以使我们深入钻研学问,高效的进行学生时代的求学探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为未来储备足够的知识和能量。
反面谈,中学生没有良好的学风,为虚荣而困惑,备受外力因素的干扰,我们空有志向而最终好多事情都半途而废。
17. 本文以社会现实为依托,利用对未来的想象,揭示了社会矛盾和人与机器人的关系。
结合本文对小机器人的相关描述,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谈谈你对“人和机器人如何相处”的看法。
(4分)参考答案:现代科技发展迅速,以后我们可能都需要面临与机器人一起生活的局面。
我认为人类应该与机器人和谐相处。
//文中的小机器人在老主人死后,遭到了老主人家人的虐待,差一点就失去了生命,后来虽然暂时得到本诺的救助,并用辛勤地工作来报答本诺,可是因为本诺要到外星谋职,而遭到了抛弃。
最终凭借自己的善良与才能得到了新房主的接纳。
//从小机器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的情感和美好的品质,他勤劳,一恢复身体,就在本诺身边干在前主人那儿干的工作──记帐、干家务事;他善良,即使遭受虐待也不曾存有恶意;他懂得并逐渐拥有了人的情感,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这样的机器人值得我们好好珍惜,好好对待,并与之和谐相处。
//机器人帮助我们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也应该得到我们精心地维护和善意地对待。
//续写(改写,联想)答题思路:在题干中勾画——明确原文中的联系点——构建大致提纲答案要点:对应题干要求答题小技巧:1.紧紧围绕题干要求 2.重点突出《机器人罗比》本文结尾,威斯顿太太决定让罗比留在家里,“直到铁锈把它锈坏的那一天”。
“那一天”会到来吗?罗比的命运会怎样呢?请展开想象,续写罗比的结局。
《奇才》10.小说结尾处,“当看到其他宇航员们望向自己时那同样充满喜悦和赞赏的眼神时,莱斯突然觉得自己非常向往今后的新生活……”请你展开想象,续写一段莱斯的新生活。
《屹立不倒的舞台》15.本文结尾,“这片被湘剧灌溉的舞台,又将生长出许多新的故事”,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请展开想象,续写一个场面,展望湘剧团的前景。
(不超过150字)《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提问:答题思路:在题干中勾画——明确原文中的答题区间——对应思考答案要点:对应题干要求答题小技巧:1.紧紧围绕题干要求2.体现思考《机器人罗比》如果你与同学们就这篇小说进行交流,针对文中威斯顿一家人对机器人罗比的态度,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
15.感受文中白老师和她学生相处的经历,针对现实生活中的师生关系,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
(2分)14.参考上面第13题这种具有思辨特征的提问方式,请你就第⑫段“酒不是好东西”这一说法,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