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痈(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路径1.doc2
肠痈2
赫章县中医院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肠痈(急性阑尾炎),TCD编码:BWV020、ICD-10编码:K35.902疾病分期为初期(保守治疗)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临床路径表单患者姓名:夏祖福性别:男年龄:55岁门诊号:住院号:16020147住院日期:_2016___年__02__月__21__日出院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肠痈中医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腹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腹肌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等。
2、心理社会状况。
3、辨证:气滞血瘀证、瘀滞化热证、热毒炽盛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肌紧张程度、腹部包块等情况。
(2)、观察患者神志、血压、体温、呼吸等变化,并做好记录。
2、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多次温服,并观察腹痛是否减轻,体温是否下降。
( 2)、服用通里攻下药时,应注意大便情况。
泻下太过者应报告医师处理,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3、饮食护理(1)、瘀滞化热者,宜进食流质或半流质。
(2)、热毒炽盛,呕吐频繁者,暂禁食。
(3)、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新鲜蔬菜及水果,忌食生冷之品。
4、情志护理介绍病情,安慰患者,使之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5、临证(症)施护(1)、腹痛甚时遵医嘱针刺止痛。
(2)、腹痛或有包块时,应遵医嘱外敷中药膏。
(3)、手术后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
(三)健康指导1、慎起居,防感冒,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2、避免饮食不节及饮食后剧烈运动。
3、保持良好情绪。
急性阑尾炎护理临床路径
急性阑尾炎护理临床路径概述急性阑尾炎是指阑尾炎症急性发作,病变部位常在阑尾黏膜淋巴组织处。
临床表现为右下腹部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本文对急性阑尾炎的护理临床路径进行探讨。
临床路径首诊护理患者初次就诊时,护士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关键性评估,包括疼痛程度、体温、血压、呼吸频率、心率、饮食及排便情况等等。
此外,还要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了解病史、家族史、用药史等相关情况。
术前准备如果患者需要手术,需要进行术前准备。
护士需要检查患者身体状况,包括血型、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等项目。
护士还需要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前的体位调整、患者的镇静、导尿和静脉置管等工作。
术中护理急性阑尾炎手术有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方式,术中护理的要求也不同。
开腹手术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监测生命体征等工作。
腹腔镜手术则需要进行病人陪同、监测麻醉深度和镇静程度等工作。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整个护理临床路径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患者恢复的关键期。
术后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皮肤和伤口的护理、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疼痛的管理和营养支持等工作。
此外,护士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和疾病抵抗能力。
出院后关怀患者出院后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关怀。
护士需要协助医生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教授患者如何预防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和护理需要一个有序的、合理的临床路径体系。
在不同阶段的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精准、细心地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协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早日使患者恢复健康。
肠痈(急性阑尾炎)诊疗方案
肠痈(急性阑尾炎)诊疗方案2013年中医病名:肠痈(TCD编码:BWV020)西医病名:急性阑尾炎(ICD-10编码:K35.902)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
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
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常规》(ZY/T001.7-94),及参考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及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李乃卿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8)。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赵尚华)1).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嗜食生冷、油腻,损伤脾胃,导致肠道功能失调,糟粕积滞,湿热内生,积结肠道而成痈。
2).急剧奔走或跌仆损伤致气血瘀滞,肠道运化失司,败血浊气壅遏而成痈。
3).寒温不适外邪侵入肠中,经络受阻,郁久化热成痈。
4).情志所伤郁怒伤肝,肝失疏泄,忧思伤脾,气机不畅,肠内痞塞,食积痰凝,瘀结化热而成痈。
上述因素均可损伤肠胃,导致肠道传化失司,糟粕停滞,气滞血瘀,瘀久化热,热胜肉腐而成痈肿。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7版外科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1),参照《黄家驷外科学》(第七版)(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转移性右下腹痛初起上腹或脐周痛,数小时可转移到右下腹痛。
70-80%的病人具有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
(2)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有的病人伴腹泻、里急后重、腹胀等。
(3)全身症状乏力、发热(达38度左右)、心率增快。
发生门静脉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和黄疸。
(4)腹膜刺激征: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部后,右下腹有局限性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多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右下腹包块,提示有阑尾脓肿形成。
阑尾炎等临床路径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县医院版)一、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ICD-10:K35.902/K35.101/K35.003)行阑尾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
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
4.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明确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
5.鉴别诊断:右侧输尿管结石、妇科疾病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需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3.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K35.902/K35.101/K35.003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胸透或胸部X光片、腹部立位X光片、腹部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表
□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酌情开始进食
□观察切口情况
□切口换药
□完成术后第2天病程记录
□抗菌药物:如体温正常,伤口情况良好,无明显红肿时可以停止抗菌药物治疗
重点
医嘱
长期医嘱:
□一级护理
临时医嘱:
□术前禁食水
□手术医嘱
□急查血、尿常规(如门诊未查)
□急查凝血功能
□肝功能、肾功能
□感染性疾病筛查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护士站办理出院
重点
医嘱
长期医嘱:
□二级护理
□半流食
临时医嘱:
□复查血常规及相关指标
长期医嘱:
□三级护理
□普食
临时医嘱:
□通知出院
护理
与
健康
教育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肠功能恢复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肠功能恢复
询问术后一般情况,观察伤口。
询问术后一般情况,观察伤口。
主要
诊疗
工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书写病历
□上级医师、术者查房
□制定治疗方案
□完善相关检查和术前准备
□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通知手术室,急诊手术
□完成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程记录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
□汇总辅助检查结果
□患者下床活动,观察患者是否排气
□饮食指导
变异
有 无
原因:
有 无
原因:
有 无
原因:
特殊
医嘱
护士签名
肠痈临床路径(最新版)
重 点 医 嘱
□ □
临时医嘱:
□ □ □ 切口拆线 通知出院 必要时口服抗生素
临时医嘱:
□ 切口换药 关指标
临时医嘱: □ 切口换药
□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 况 □ □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肠 功能恢复 □ □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
主要 护理 工作
□ □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肠功能 恢复
主要 护理 工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 入院评估:一般情况、营养状况、心理变 化等 □ 术前准备 □ 术前宣教 □无 □有,原因:
□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嘱患者下床活动以利于肠功 能恢复
□ □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 切口情况 患者下床活动有利于肠功能 恢复,观察患者是否排气
□ □无 □有,原因:
饮食指导
1.患者要求保守治疗。未进路径
长期医嘱:
□ □ □ □ □ □ Ⅱ级护理 术后半流食 抗感染 一代或二代抗生素 抗厌氧菌抗生素 补液
临时医嘱:
□ 术前禁饮食 □ 血型 口 血凝四项 口 肝肾功能
□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 梅毒等)
重 点 医 嘱
□ 心电图
临时医嘱:
□ □ 病情观察 止痛: 颅通定或曲马多,或双柏 散外敷
住院日数
住院第 4 天(术后第 3 天)
□ □ 上级医师查房 复查血常规及相关生化指标 完成术后第 3 天病程记录 观察患者切口有无血肿,渗血
住院第 5 天(术后第 4 天)
住院第 6-7 天 (术后第 5-6 天)
□ □ □ 观察切口情况,有无感染 □
检查切口愈合情况与换药 确定患者出院时间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 复 查日期和拆线日期
县医院版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浅论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县医院版)卫办医政发[2011]100号一、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ICD-10:K35.902/K35.101/K35.003)行阑尾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
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
4.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明确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
5.鉴别诊断:右侧输尿管结石、妇科疾病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需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3.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K35.902/K35.101/K35.003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胸透或胸部X光片、腹部立位X光片、腹部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阑尾炎临床路径
阑尾炎临床路径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一、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ICD-10://)行阑尾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
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
4.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明确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
5.鉴别诊断:右侧输尿管结石、妇科疾病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需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3.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胸透或胸部X光片、腹部立位X光片、腹部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急性阑尾炎(肠痈)首次病程记录中医
2013-02-17 12:32 首次病程录患者王结群,女,28岁,农民。
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天,由门诊拟“肠痈”收住我科治疗。
(一)病例特点:1、中年女性,急性病程。
既往健康。
2、患者约于入院前1天下午始发剑突下及脐周疼痛,呈阵法性胀痛,今晨上腹部疼痛加剧伴恶心,在街道卫生室治疗,腹痛稍缓解,今日上午腹痛蔓延至下腹部以右下腹明显,来我院就诊,病程中无嗳气、返酸,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等。
3、现症见: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加剧,无发热,恶心,呕吐,纳呆,便秘,口干,尿赤,右下腹切痛明显,腹皮挛急较重,释手疼痛加重,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神志清楚,表情痛苦,语音清晰,语声低怯,偶作呻吟。
4、查体:T:36.7℃P:64次/分R:21次/分BP:120/70mmHg。
神清,精神萎软,步入病房,自主体位,对答切题,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眼睑无水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敏感,耳、鼻、口无异常分泌物;颈软,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不大,颈静脉无怒张;胸廓无畸形,无压痛,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HR:64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扪及,右下腹局部肌紧张,麦氏点压痛(+)、反跳痛(+),闭孔内肌试验(+),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听诊肠鸣音减弱,未闻及气过水声及金属音。
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无受限,四肢无水肿;肛门及外生殖器未见明显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5、辅助检查:血常规:Hb:139g/L WBC:6.70×109/L N:75.81%L:13.32%;尿常规:黄、浑;蛋白(-),镜检(-);胸腹透视:未见明显异常。
(二)拟诊讨论:1、初步诊断:中医诊断:肠痈湿热证西医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中医辨病辨证依据:⑴中医辨病依据:根据患者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加剧,发热,恶心,呕吐,纳呆,便秘,口干,尿赤,右下腹切痛明显,腹皮挛急较重,释手疼痛加重等,辩病为:肠痈。
急性阑尾炎(腹腔镜)__临床路径
急性阑尾炎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表患者姓名:患者年龄:住院号:病房病床号:入院时间:纳入路径时间:实际住院天数:主管医师:主管护士:住院费用:一、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ICD10:K35.1/K35.9)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ICD9CM-3:47.0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4.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5.鉴别诊断:疑似右侧输尿管结石时,请泌尿外科会诊;疑似妇科疾病时,请妇科会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要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3.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4.(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K35.1/K35.9急性阑尾炎疾病编码;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3.如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亦可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心电图;5.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尿淀粉酶、胸透或胸部X光片、腹部立位X光片、腹部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肠痈(急性阑尾炎)诊疗方案
庄河市中医医院肠痈(急性阑尾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法性加剧(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3)右下腹固定压痛,重若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腰大肌实验阳性,结肠充气实验阳性,肛门指检,直肠前壁有触痛(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射)(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典型的腹痛发作始于上腹,逐渐转向脐部,数小时(6~8小时)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
(2)体格检查:右下腹压痛,腹膜刺激征象,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经肛门直肠指检。
(3)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可发生核左移。
(4)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
(5)鉴别诊断:右侧输尿管结石,妇科疾病等。
(二)证候诊断①瘀滞证: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②湿热证: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③热毒证: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糙,脉洪数或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术前治疗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瘀滞证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推荐方药:大煮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气滞重者,加青皮,枳实,厚朴;瘀血重者,加丹参,赤芍:恶心加姜半夏,竹茹。
2)、湿热证治法: 通腑泄热,利湿解毒。
推荐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或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败酱草,蒲公英。
湿差者加藿香,佩兰,薏苡仁,热甚者加黄参,黄连,蒲公英,生石膏;右下腹包块加穿山甲,皂刺。
肠痈
肠痈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本病多由进食厚味、恣食生冷和暴饮暴食等因,以致脾胃受损,胃肠传化功能不利,气机壅塞而成;或因饱食后急暴奔走,或跌仆损伤,导致肠腑血络损伤,瘀血凝滞,肠腑化热,瘀热互结,导致血败肉腐而成痈脓。
《外科正宗》卷三:“肠痈者,皆湿热瘀血流于小肠而成也。
由来有三:男子暴急奔走,以致肠胃传送不能舒利,败血浊气壅遏而成者一也;妇人产后,体虚多卧,未经起坐,又或坐草(胎产)艰难,用力太过,育后失逐败瘀,以致败血停积肠胃,结滞而成者二也;饥饱劳伤,担负重物,致伤肠胃,又或醉饱房劳,过伤精力,或生冷并进,……气血凝滞而成者三也。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7版外科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1).转移性右下腹痛初起上腹或脐周痛,数小时后疼痛转移并局限于右下腹。
70-80%的病人具有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
(2).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有的病人伴腹泻、里急后重、腹胀等。
(3).全身症状乏力、发热(达38度左右)、心率增快。
发生门静脉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和黄疸。
(4).腹膜刺激征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部后,右下腹有局限性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多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
右下腹包块,提示阑尾脓肿形成。
(5).病理体征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腰大肌试验阳性、闭孔内肌试验阳性、直肠指检示子宫直肠凹或膀胱直肠凹有触痛。
(6).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尿检查一般正常,尿中少量红细胞提示阑尾与输尿管或膀胱靠近。
(7). B超、CT影象学检查可以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
(二)证候诊断①气血淤滞证证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②湿热蕴结证证候:腹痛剧烈,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肌紧张明显,但局限于右下腹,无扩散趋势。
肠痈临床路径定稿版
肠痈临床路径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住院患者。
一、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肠痈。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ICD10:K35.1/K35.9)(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
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3.右下腹固定压痛。
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
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肛门指检,直肠前壁有上方有触痛。
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1)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4.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5.鉴别诊断:疑似右侧输尿管结石时,请泌尿外科会诊;疑似妇科疾病时,请妇科会诊。
2.证候诊断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贺菊乔、何清湖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8)(1).气滞血瘀:不发热或发热,腹胀,恶心呕吐。
苔白腻,脉弦紧。
气滞为主者,腹痛绕脐,尚未固定,腹壁柔软;血瘀为主者,痛点固定在右下腹,拒按,有轻度反跳痛。
(2).瘀滞化热:右下腹痛加剧,有明显跳痛及肌紧张,发热口干,便秘溲赤。
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3).热毒炽盛:腹痛剧烈,可遍及全腹,有弥漫性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或有界限不清之包块。
肠痈(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路径1.doc2
肠痈(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路径1.doc2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临床路径肠痈(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肠痈。
(TCD编码BWV0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ICD-10:K35.902/K35.101/K35.003)行阑尾切除术(ICD9CM-3:47.09)(二)诊断依据。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2-94)。
(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
(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3)、右下腹固定压痛。
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
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肛门指检,直肠前壁右上方有触痛。
(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如可疑胰腺炎,查尿蛋白酶源Ⅱ。
(4)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5)鉴别诊断:疑似右侧输尿管结石时,行B超等检查;疑似妇科疾病时,请妇科会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中医外科学》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需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3.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4.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2021年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欧阳光明(2021.03.07)一、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ICD10:K35)K35.902行阑尾切除术(ICD9CM3:47.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含月经史、婚育史);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腰年夜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3.实验室检查:血惯例、尿惯例、凝血惯例、生化组合等惯例术前检查,B超探查阑尾区;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4.帮助检查:泌尿系超声检查除外输尿管结石等;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5.鉴别诊断:疑似右侧输尿管结石时,请泌尿外科会诊;疑似妇科病时,请妇科会诊。
(三)治疗计划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要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合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守旧治疗;3.对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守旧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合适急性阑尾炎;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3.如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亦可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入院第1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惯例、尿惯例;2.凝血功能、生化组合;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B超(阑尾区探查);5.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电图、血尿淀粉酶、胸透或胸部X光片、腹部立位X光片、腹部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85号)选择用药;2.使用二代头孢菌素及抗厌氧菌药物:头孢呋辛或头孢西丁或头孢替安,头孢菌素过敏者选用左氧氟沙星或阿米卡星;抗厌氧菌药物选用甲硝唑;根据病情严重水平决定是否联合使用抗生素;3.抗生素使用时间5~7天,根据病情而定;(八)手术日为住院当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临床路径
肠痈(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肠痈。
(TCD编码BWV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ICD-10:K35.902/K35.101/K35.003)
行阑尾切除术(ICD9CM-3:47.09)
(二)诊断依据。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2-94)。
(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
(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3)、右下腹固定压痛。
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
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肛门指检,直肠前壁右上方有触痛。
(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
(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
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如可疑胰腺炎,查尿蛋白酶源Ⅱ。
(4)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
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
(5)鉴别诊断:疑似右侧输尿管结石时,行B超等检查;疑似妇科疾病时,请妇科会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中医外科学》
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需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3.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4.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中医符合肠痈,TCD编码BWV020。
西医诊断符合急性阑尾炎(单
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疾病编码,ICD-10:K35.902/K35.101
/K35.003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如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
第一诊断时,亦可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
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心电图;
5.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尿淀粉酶、胸透或胸部X光片、腹部立位
X光片、腹部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阑尾切除术。
手术日为住院当天。
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术中局部渗出物宜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
2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3、辨证施治。
术后第一到三天开始
(1)湿热内蕴
证候:初起为上腹痛,或脐周围疼痛,或全腹部疼痛;经1~12(一般4~6)小时后转移至右少腹,呈持续性疼痛,痛处固定,压痛、反跳痛明显,伸直或牵拉右腿则痛增,病人行走时常将身体前弯,卧床时喜右髋轻屈位以减轻腹痛。
伴食欲不振,恶心或有呕吐,大便次数增多。
多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甚至高热。
舌红苔黄腻,脉弦。
治法:清热解毒,通里攻下,活血化瘀。
方选:消脓汤加减
金银花30g败酱草30g冬瓜仁30g紫花地丁20g
蒲公英20g大黄后下15g 当归15g赤芍15g
香附10g黄柏12g黄连12g黄芩12g
煎服法:每日一剂,每剂水煎取汁300ml,分三次口服。
促进残余感染的吸收和肠道功能的恢复。
(2)湿热未尽:
症状:阑尾炎术后,已矢气排便,腹痛已消失,但食欲不振,或有轻微恶心及口干,精神欠佳,手术切口轻微疼痛。
舌质淡红,苔微黄腻,脉濡或滑。
治法:清热化湿健脾,佐以行气活血.
方选:温胆汤合四逆散加减:
黄芩10g 竹茹10g 陈皮10g 法半夏10g
茯苓10g 白术10g 柴胡12g 枳壳10g
赤芍10g 红花10g 木香10g 甘草6g
煎服法:每日一剂,每剂水煎取汁300ml,分三次口服。
4.中药灌肠:
通里攻下、清热解毒,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
主要采用承气灌肠液术后行灌肠治疗,方剂如下:
生大黄(后下)20g 芒硝30g 厚朴20g 枳实20g
赤芍20g 木香10g
水煎500ml,行灌肠。
5.红外线伤口照射,以促进伤口愈合
四、穴位艾炙:双侧足三里、阑尾穴位艾炙以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
(九)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
2.体温正常,腹部无阳性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可在门诊拆线)。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对于阑尾周围脓肿形成者,先予抗炎治疗;如病情不能控制,行脓肿引
流手术,或行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必要时行Ⅱ期阑尾切除术,术前准备同前。
2.手术后继发切口感染、腹腔内感染或门脉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导致围手
术期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3.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
费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