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状: 多呈球形或卵圆形 体积: 约占细胞总体积的10% 结构:①核被膜、②核仁、③核基质、④染色质、
⑤核骨架 功能:①遗传、②发育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第一节 核被膜与核孔复合体
一、核被膜 构成:①内核膜 ②外核膜 ③ 核周隙 外核膜:内质网的一部分,胞质面附有核糖体。 核周隙:宽20-40nm,与内质网腔相通 内核膜:光滑,与核纤层连接,含核纤层蛋白B受
第十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第一节 核被膜与核孔复合体 第二节 染色质 第三节 染色体 第四节 核仁 第五节 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转录 第六节 核基质与核体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数目:通常一个,成熟的筛管和红细胞(0)、肝 细胞、心肌细胞(1-2)、破骨细胞(6~50)、骨骼 肌细胞(数百)
着丝粒包含3个结构域 1、着丝点(动粒)结构域
位于着丝粒的表面,包括三层板状结构和围绕外层的 纤维冠 2、中央结构域 位于着丝粒结构域的下方。其中含有高度重复的卫星DNA。 3、配对结构域 位于着丝粒结构的内层,中期两条染色单体在此处相互 连结。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二、染色体DNA的三种功能元件 ➢ 复制起始位点:大多数染色体含有许多起始位点,
转录是不活跃的 异染色质是在雌性哺乳动物的间期X染色体上发现
的。所有雌性哺乳动物每个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 中总有一条是永久性地失活 巴氏小体:雌性哺乳动物细胞中一条异固缩化的X 染色体。 人的胚胎发育到16天以后, 出现巴氏小体。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相对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体 作用:天然选择性屏障;介导物质交换和信息交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核纤层:位于内核膜的内表面的纤维网络,可支 持核膜,并与染色质及核骨架相连
核孔复合体 核被膜在细胞周期中的崩解与装配:新核膜来自
旧核膜,可能有一种直径200nm左右的单层小膜 泡直接参与了核膜的形成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二、核孔复合体 核孔由至少50种不同的蛋白质构成,称为核孔复合体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通过核孔的物质主动运输与信号序列有关 核定位信号(NLS):引导蛋白质进入细胞核的一段信
号序列。受体为importin – 第一个被确定的NLS是病毒SV40的T抗原,序列为:
pro-pro-lyslys-lys-Arg-Lys-val。 – NLS对连接的蛋白质无特殊要求,完成输入后不被切
保证整条染色体能快速复制 ➢ 着丝粒:保证复制后染色体的每份拷贝在细胞分
裂时能被分配到每个子细胞中去 ➢ 端粒:位于染色体两端,含有重复的核苷酸序列,
度保守
作用: 1. 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 2. 起细胞分裂计时器的作用。端粒核苷酸复制和基
因DNA不同,每复制一次减少50~100bp,其复制要 靠具有反转录酶性质的端粒酶来完成,正常体细胞 缺乏此酶,故随细胞分裂而变短,细胞随之衰老。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着丝粒和着丝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中期染色 单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特殊部位,后者指主缢痕处两 个染色单体外侧与纺锤体微管连接的部位。
第三节 染色体
真核生物的DNA包装成为染色体 染色体是指处于有丝分裂期的致密的染色质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一、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组成:着丝粒、次缢痕、核仁组织区、随体、端粒 核仁组织区(NORs):构成核仁,位于染色体的次
缢痕区,但并非所有的次缢痕都是NORs 端粒(telomere):由高度重复的短序列组成,高
构成核心颗粒; – ③DNA分子以左手螺旋缠绕在核心颗粒表面,每
圈80bp,共1.75圈,约146bp,两端被H1锁合; – ④相邻核心颗粒之间为一段60bp的连接线DNA。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构三 模、 型染
色 质 包 装 ຫໍສະໝຸດ Baidu 结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四、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间期核中染色质可分为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 异染色质:间期染色质最浓缩的形式称之,它的
– 核心组蛋白:H2A、H2B、H3、H4 – 连接组蛋白:H1 结构:高度保守,尤其是H4。 H1是多样性,具有属和组织特异性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三)非组蛋白
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 • 特性: 1. 具多样性和异质性 2. 能识别特异的DNA序列,识别与结合籍氢
键和离子键 3. 多功能性:帮助DNA折叠;协助DNA复制;
调节基因表达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的不同结构模型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二、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核小体 核小体:一种串珠状结构,由核心颗粒和连结线
DNA两部分组成,通过酶消化实验建立。 – ①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约200bp的DNA、一个组
蛋白核心和一个H1; – ②由H2A、H2B、H3、H4各两分子形成八聚体,
转变的形态结构 组成: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少量RNA
比例:1:1:0.6:0.1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一)DNA
3种序列:①单一序列;②中度重复序列 (101~5);③高度重复序列(>105)。
3种构像:①B-DNA、②Z-DNA、③A-DNA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二)组蛋白
带正电荷,含Arg,Lys,属碱性蛋白,共5 种,分为:
(NPC) 一般哺乳动物细胞平均有约3000个核孔。 细胞核活动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多,反之较少。 在电镜下观察,核孔是呈圆形或八角形,现在一般认为其
结构如fish-trap 高度保守、如gp210和p62 功能:核质交换的双向选择性亲水通道
双向性: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转运及RNA、RNP的出核转运 双功能:被动扩散与主动运输
除。 核输出信号(NES):引导RNP输出细胞核,受体为
exportin Ran蛋白,一类G蛋白,调节货物复合体的解体或形成 RNA及核糖体亚单位的出核转运机制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第二节 染色质
一、染色质的概念及化学组成 1879年,W. Flemming提出Chromatin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可以相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