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连接词教案
数学教案-逻辑联结词2篇
数学教案-逻辑联结词数学教案-逻辑联结词精选2篇(一)教案标题:数学之逻辑联结词教学目标:1. 理解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常见的逻辑联结词的用法和逻辑关系;3. 能够运用逻辑联结词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1. 逻辑联结词的定义和作用;2. 常见的逻辑联结词:非、与、或、蕴含、等价;3. 逻辑联结词的真值表和真值运算法则;4. 运用逻辑联结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逻辑联结词的作用,如:“如果天下雨,那么就要带伞。
”中的“如果...那么...”就是逻辑联结词。
Step 2: 介绍常见的逻辑联结词(15分钟)讲解非、与、或、蕴含、等价等常见的逻辑联结词的含义和用法,并给出一些例子进行解释和使用。
Step 3: 讲解真值表和真值运算法则(15分钟)通过真值表的组成和真值运算法则来说明逻辑联结词的运用和计算方法。
Step 4: 运用逻辑联结词解决数学问题(20分钟)给出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运用逻辑联结词来分析和求解。
如:“如果一辆公交车早上7点到达车站,那么我肯定能赶上7点半的火车。
但是今天公交车7点半才到,我是否能赶上火车?Step 5: 练习和巩固(20分钟)让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Step 6: 总结和评价(10分钟)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课件;2. 练习题和答案;3. 白板和彩色笔。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2. 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3. 学生对逻辑联结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拓展延伸:1. 给学生布置更多的练习题,提高他们对逻辑联结词的应用能力;2. 引导学生思考逻辑联结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辩论、推理等。
(注意:根据实际情况,教案的内容安排和时间分配可以有所调整。
逻辑连接词教案
练习:判断下列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并 写出它的否定。
(1)有些质数是奇数.
特称命题
所有质数都不是奇数.
(2)任意的二次函数的图像都开口向上.
存在二次函数的图像不是开口向上.
(3)存在实数x,2x+1=0
特称命题
任意实数x,2x+1≠0
全称命题
简单命题: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所构成的命题 简单逻辑词:“或”、“且”、“非”
二、逻辑联结词
1、“或”
并集
(1)形式: p q
(2)真假性:有真即真,都假才假
2、“且”
交集
(1)形式: p q
(2)真假性:有假即假,都真才真
3、“非”
补集
(1)形式: p
一、若p则q
否命题: 若p则q
命题的否定: 若p则q
命题的否定与原命题的真假性相反
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不相等
(2)若x、y互为相反数,则xy>0 若x、y互为相反数,则xy≤0
(3)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不平行
2、存在量词
如“至少有”,“某一个”,“有些”,“有的” 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
3、全称命题: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形式: x M , p(x)
命题的否定: x0 M , p(x0 )
4、特称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
形式: x0 M , p(x0 ) 命题的否定: x M , p(x)
(2)真假性:真假相反
“非”对常见的几个
至多有 n个
都是
pq pq
逻辑联结词的教案
逻辑联结词的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逻辑联结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逻辑联结词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逻辑联结词的定义和分类2. 逻辑联结词的使用规则3. 逻辑联结词在句子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 教学难点:逻辑联结词的使用规则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逻辑联结词在句子中的应用实例。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和作用。
2. 新课讲解:讲解逻辑联结词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逻辑联结词在句子中的应用实例。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逻辑联结词的练习。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逻辑联结词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逻辑联结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逻辑联结词相关教材或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
3. 练习题:准备一些逻辑联结词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学生巩固知识。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逻辑联结词的教学。
2. 教学步骤:导入(5分钟)、新课讲解(15分钟)、案例分析(10分钟)、课堂练习(10分钟)、总结与拓展(5分钟)。
八、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
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课堂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逻辑联结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对逻辑联结词的掌握情况。
九、教学反思1. 学生对逻辑联结词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3. 有无需要改进或补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十、课后作业1. 让学生复习本次课所学的逻辑联结词的知识。
简单的逻辑连接词教案
简单的逻辑连接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逻辑连接词(例如:and,or,but)。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连接词连接两个句子或想法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表达清晰、连贯句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逻辑连接词的定义和作用2. 常见的逻辑连接词及其用法3. 练习运用逻辑连接词连接句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逻辑连接词的定义、用法。
2. 示例法:通过例句展示逻辑连接词的运用。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用法。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逻辑连接词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介绍常见的逻辑连接词(and,or,but)及其用法。
3. 示例:给出例句,让学生理解并模仿运用逻辑连接词。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子连接。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练习成果,互相纠正、启发。
6. 总结:回顾所学内容,强调逻辑连接词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对逻辑连接词的理解和运用。
2. 搜集生活中的例子,运用逻辑连接词连接两个句子或想法。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逻辑连接词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逻辑连接词的运用能力。
3. 观察学生在日常课堂发言和写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运用逻辑连接词的情况。
六、教学拓展1. 引入更多逻辑连接词:除了and,or,but之外,介绍其他常用的逻辑连接词,如because,so,if,then等。
2. 练习运用更多逻辑连接词: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新学的逻辑连接词进行句子连接。
七、课堂活动1. 逻辑连接词接力: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轮流说出一个句子,下一个句子必须用逻辑连接词与前一个句子连接。
2. 逻辑连接词辩论:学生分成两队,进行辩论比赛,要求使用逻辑连接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反驳对方。
数学教案-逻辑联结词
数学教案-逻辑联结词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逻辑联结词:且、或、非。
2.培养学生运用逻辑联结词进行简单命题的推理和判断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及分类2.逻辑联结词的运算规律3.逻辑联结词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逻辑联结词的概念、运算规律及应用。
2.难点:逻辑联结词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逻辑联结词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逻辑知识,为新课内容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新课讲解1.讲解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及分类,让学生明确逻辑联结词的种类和作用。
且:表示两个条件同时满足。
或:表示两个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满足。
非:表示对某个条件的否定。
2.讲解逻辑联结词的运算规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逻辑运算方法。
且的运算规律:A且B为真,当且仅当A和B都为真。
或的运算规律:A或B为真,当且仅当A和B中至少有一个为真。
非的运算规律:非A为真,当且仅当A为假。
3.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运用逻辑联结词进行简单命题的推理和判断。
第三环节: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逻辑联结词的填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逻辑联结词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逻辑联结词在哪些场合中应用较为广泛?2.举例说明逻辑联结词在计算机科学、哲学、数学等领域的应用。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2.强调逻辑联结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请学生用逻辑联结词编写一段话,描述一个生活中的场景。
六、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在课后作业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逻辑联结词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逻辑联结词的基本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逻辑联结词的应用案例》教案
《逻辑联结词的应用案例》教案逻辑联结词的应用案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逻辑联结词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逻辑联结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方法;3.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逻辑联结词的思维惯。
二、教学内容1. 逻辑联结词的定义和分类:- 逻辑联结词是连接两个或多个句子、词组或单词之间关系的词语。
- 常用的逻辑联结词包括但不限于"而且"、"或者"、"然而"、"因为"等。
2. 逻辑联结词的应用案例:- 逻辑联结词的应用案例1: "而且"- 例句1:他既聪明,而且勤奋。
- 解析:"而且"表示两个情况同时存在且彼此之间有关联。
- 逻辑联结词的应用案例2: "或者"- 例句2:你可以选择看电影或者去购物。
- 解析:"或者"表示两个或多个选择中的一个。
- 逻辑联结词的应用案例3: "然而"- 例句3:他很努力研究,然而考试成绩并不理想。
- 解析:"然而"表示两个情况之间有对比或矛盾关系。
- 逻辑联结词的应用案例4: "因为"- 例句4:她没做作业,因为她生病了。
- 解析:"因为"表示前一个情况是后一个情况的原因。
3. 学生练:- 请学生根据给定情境运用适当的逻辑联结词来连接句子或词组。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逻辑联结词的概念。
2. 讲解:介绍逻辑联结词的定义和分类,并给出详细的应用案例。
3. 操练:让学生进行逻辑联结词的运用练。
4. 总结:概括逻辑联结词的作用和运用方法。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题,并要求学生运用逻辑联结词来完成。
四、教学评价1. 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逻辑联结词的应用掌握情况。
2. 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逻辑联结词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教科书《语文课程标准教材》。
常用逻辑连接词教案
常用逻辑连接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逻辑连接词,如:and,or,but,so,because 等。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逻辑连接词的能力,使句子、段落表达更加清晰、连贯。
3. 提高学生英语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常用逻辑连接词的用法。
2. 通过例句展示逻辑连接词在句子、段落中的作用。
3. 进行逻辑连接词的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表达。
3. 结合实际语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使用逻辑连接词。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简单句、复合句,引出逻辑连接词的概念。
2. 讲解:介绍常用逻辑连接词的用法,如:and表示并列关系,or 表示选择关系,but表示转折关系,so表示因果关系,because表示原因关系等。
3. 展示:通过例句展示逻辑连接词在句子、段落中的作用。
4. 练习:让学生进行逻辑连接词的练习,如:用所学的逻辑连接词连接两个句子,构成复合句。
5. 互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分享自己使用逻辑连接词的心得。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逻辑连接词在表达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所学的逻辑连接词及其用法。
2. 运用所学的逻辑连接词,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一天。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练习中使用逻辑连接词的情况,了解他们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作业:检查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逻辑连接词的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在互动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英语老师进行联合教学,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
2. 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角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运用逻辑连接词。
3. 开展英语写作比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标:(1)掌握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2)正确应⽤逻辑联结词“或、且”解决问题(3)掌握真值表并会应⽤真值表解决问题2.过程与⽅法⽬标: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3.情感态度价值观⽬标:激发学⽣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使学⽣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
难点:1、正确理解命题“P∧q”“P∨q”真假的规定和判定.2、简洁、准确地表述命题“P∧q”“P∨q”.(三)教学过程:1、引⼊在当今社会中,⼈们从事任何⼯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个公民的⽂化素质的重要⽅⾯.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中以后,所学的数学⽐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些简易逻辑的知识.在数学中,有时会使⽤⼀些联结词,如“且”“或”“⾮”。
在⽣活⽤语中,我们也使⽤这些联结词,但表达的含义和⽤法与数学中的含义和⽤法不尽相同。
下⾯介绍数学中使⽤联结词“且”“或”“⾮”联结命题时的含义和⽤法。
为叙述简便,今后常⽤⼩写字母p,q,r,s,…表⽰命题。
(注意与上节学习命题的条件p 与结论q的区别)2、思考、分析问题1:下列各组命题中,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①12能被3整除;②12能被4整除;③12能被3整除且能被4整除。
(2)①27是7的倍数;②27是9的倍数;③27是7的倍数或是9的倍数。
学⽣很容易看到,在第(1)组命题中,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使⽤联结词“且”联结得到的新命题,在第(2)组命题中,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使⽤联结词“或”联结得到的新命题,。
问题2:以前我们有没有学习过象这样⽤联结词“且”或“或”联结的命题呢?你能否举⼀些例⼦?例如:命题p:菱形的对⾓线相等且菱形的对⾓线互相平分。
逻辑联结词的教案
逻辑联结词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逻辑联结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逻辑联结词的定义和分类2. 逻辑联结词的使用规则3. 逻辑联结词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逻辑联结词的定义、分类和规则。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逻辑联结词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 开展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练习使用逻辑联结词。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讲解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逻辑联结词的分类:介绍“与”、“或”、“非”等逻辑联结词。
3. 讲解逻辑联结词的使用规则:包括词序、短语连接等。
4. 分析实际应用例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逻辑联结词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练习使用逻辑联结词,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使用逻辑联结词的情况,给予建议和反馈。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和规则的讲解清晰,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逻辑联结词,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在教学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练习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使用逻辑联结词的能力。
六、教学活动1. 逻辑联结词小游戏:设计一个逻辑联结词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练习使用逻辑联结词。
2. 逻辑联结词辩论赛:组织一个辩论赛,让学生运用逻辑联结词来构建论点和反驳对方观点。
3. 逻辑联结词应用文写作:布置一个应用文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使用逻辑联结词来组织文章结构和论证观点。
七、教学资源1. 逻辑联结词PPT:制作逻辑联结词的PPT,包括定义、分类、规则和实际应用例子。
2. 逻辑联结词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学设计」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解逻辑联结词的基本定义和功能;-掌握常用的逻辑联结词,并能正确使用它们;-能够通过使用逻辑联结词,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逻辑联结词的定义和功能;-常用逻辑联结词的用法;-逻辑推理的简单应用。
教学准备:- PowerPoint幻灯片或白板;-学生练习题。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和讲解(5分钟)1.引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例如:“如果明天下雨,你是否会带伞?”并请学生写下自己的回答。
2.分享学生回答:让几个学生分享他们的回答,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选择带伞或不带伞。
3.引出逻辑联结词:解释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即用来表示两个或多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词语。
这些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进行有效的逻辑推理。
步骤二:逻辑联结词的分类和示例(10分钟)1.分享分类:分类介绍常用的逻辑联结词,如“因为”、“所以”、“但是”、“或者”等,并解释每个联结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2.示范应用:在黑板上或幻灯片上呈现一些例子,并让学生尝试使用逻辑联结词来连接句子,以展示不同的逻辑关系。
课堂上可以一起讨论并纠正错误。
步骤三:练习和巩固(15分钟)1.练习题:分发练习题,并要求学生使用适当的逻辑联结词填充空白处,以正确表达每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老师可以逐一检查学生的答案,并给予反馈和讲解。
2.探究讨论:让学生解释并讨论他们选择的逻辑联结词的原因,以加深对逻辑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步骤四:拓展活动(10分钟)1.思考题:提出一些简单的逻辑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逻辑联结词进行推理和回答。
例如:“如果今天下雨,那么他会带伞。
他没有带伞,所以今天没有下雨。
你同意这个推理吗?为什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推理的有效性和逻辑关系的准确性。
2.创造性应用: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或个人形式,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观察,创建一些包含逻辑联结词的句子,并用它们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学生可以将句子写在白板上,供全班讨论和评价。
逻辑联结词的教案
逻辑联结词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和作用培养学生运用逻辑联结词进行逻辑思考和表达的能力1.2 教学内容介绍逻辑联结词的定义和常见类型探讨逻辑联结词在逻辑思考和表达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第二章:逻辑联结词的类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常见逻辑联结词的类型和特点培养学生正确运用逻辑联结词进行表达的能力2.2 教学内容介绍逻辑联结词的类型,包括且、或、非、如果……等分析不同类型逻辑联结词的含义和用法2.3 教学方法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区分不同类型的逻辑联结词鼓励学生运用逻辑联结词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表达第三章:逻辑联结词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逻辑联结词进行逻辑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2 教学内容探讨逻辑联结词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判断题、推理题等引导学生运用逻辑联结词进行问题分析和解答3.3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逻辑联结词进行问题分析和表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章:逻辑联结词的综合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对逻辑联结词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独立运用逻辑联结词进行逻辑思考和表达的能力4.2 教学内容提供一系列练习题,涵盖不同类型的逻辑联结词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巩固对逻辑联结词的运用4.3 教学方法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逻辑联结词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能力5.2 教学内容展望逻辑联结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前景5.3 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和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逻辑联结词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逻辑联结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运用能力第六章:逻辑联结词与命题逻辑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运用命题逻辑和逻辑联结词解决问题的能力6.2 教学内容介绍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如命题、真值表等探讨逻辑联结词与命题逻辑的关系,分析不同逻辑联结词在命题逻辑中的作用6.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联结词和命题逻辑解决实际问题第七章:逻辑联结词与论证分析7.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逻辑联结词分析论证结构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论证分析能力7.2 教学内容介绍逻辑联结词在论证分析中的应用,如前提、结论等学习如何使用逻辑联结词分析论证的有效性和可靠性7.3 教学方法通过论证案例分析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逻辑联结词在论证分析中的运用引导学生运用逻辑联结词分析实际论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第八章:逻辑联结词与计算机科学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逻辑联结词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逻辑联结词解决计算机科学问题的能力8.2 教学内容介绍逻辑联结词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如逻辑门、布尔代数等探讨逻辑联结词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作用和应用8.3 教学方法通过计算机科学案例分析和编程练习,让学生掌握逻辑联结词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逻辑联结词解决计算机科学问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九章:逻辑联结词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9.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逻辑联结词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逻辑联结词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9.2 教学内容分析逻辑联结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决策、判断等探讨逻辑联结词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和注意事项9.3 教学方法通过生活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逻辑联结词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运用逻辑联结词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提高生活智慧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逻辑联结词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能力10.2 教学内容提出拓展学习建议,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10.3 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逻辑联结词在实际生活和学术研究中的应用,培养运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六、逻辑联结词与命题逻辑:这一章节是整个教案中的基础部分,学生需要理解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以及逻辑联结词在命题逻辑中的作用。
《逻辑联结词》的数学教案
《逻辑联结词》的数学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感知逻辑联结词的使用。
教学内容:1. 介绍逻辑联结词的定义和作用。
2. 举例说明逻辑联结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逻辑联结词在生活中的例子,如“而且”、“或者”、“如果”等。
2.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逻辑联结词的理解和应用。
章节二:逻辑联结词“而且”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逻辑联结词“而且”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而且”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逻辑联结词“而且”的定义和特点。
2. 举例说明如何使用“而且”进行逻辑推理。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例子,理解“而且”的含义。
2. 让学生进行逻辑推理练习,使用“而且”连接两个条件。
章节三:逻辑联结词“或者”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逻辑联结词“或者”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或者”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逻辑联结词“或者”的定义和特点。
2. 举例说明如何使用“或者”进行逻辑推理。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例子,理解“或者”的含义。
2. 让学生进行逻辑推理练习,使用“或者”连接两个条件。
章节四:逻辑联结词“如果”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逻辑联结词“如果”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如果”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逻辑联结词“如果”的定义和特点。
2. 举例说明如何使用“如果”进行逻辑推理。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例子,理解“如果”的含义。
2. 让学生进行逻辑推理练习,使用“如果”连接条件和结论。
章节五:综合练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逻辑联结词进行逻辑推理。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综合运用逻辑联结词“而且”、“或者”、“如果”等进行逻辑推理。
2. 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条件语句的真假等。
常用逻辑连接词教案
常用逻辑连接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常用的逻辑连接词及其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连接词进行有效表达和论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用逻辑连接词的介绍与用法讲解。
2. 逻辑连接词在句子和段落中的应用练习。
3. 逻辑连接词在写作和辩论中的应用示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逻辑连接词的定义、用法和示例。
2. 练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写作和辩论等方式,让学生运用逻辑连接词进行实际操作。
3. 反馈法: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和指导,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我评价。
四、教学步骤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逻辑连接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常用逻辑连接词的定义、用法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运用逻辑连接词构建合理的论证。
5. 辩论:让学生进行辩论练习,运用逻辑连接词进行有效的反驳和辩护。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写作和辩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包括逻辑连接词的正确使用和论证的合理性。
3. 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反思,提高自我改进的能力。
教学资源:逻辑连接词的PPT演示文稿,练习材料,写作和辩论的模板。
教学时间:共50分钟。
注意事项:确保学生理解逻辑连接词的概念,注重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和练习。
六、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逻辑连接词,共同探讨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2. 角色扮演:学生模拟不同场景,如辩论、写作等,运用逻辑连接词展开对话,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七、课后作业2. 家庭作业要求家长签字,确保学生完成。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邀请辩论赛教练或写作老师,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拓宽学生视野。
2. 组织实践活动:如辩论赛、写作工作坊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运用逻辑连接词的能力。
《基础的逻辑联结词》教案
《基础的逻辑联结词》教案基础的逻辑联结词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研究和理解基础的逻辑联结词的使用和功能。
逻辑联结词是连接不同句子或子句之间的词语,用于表达逻辑关系和推断。
教学目标- 了解逻辑联结词的定义和功能;- 研究常见的逻辑联结词及其使用方法;- 能够正确运用逻辑联结词构建连贯的逻辑关系。
教学内容1. 逻辑联结词的定义和功能逻辑联结词是一类用于连接句子或子句,并表达逻辑关系的词语。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在表达观点、推理和论证方面更加准确和连贯。
2. 常见的逻辑联结词- 而且:用于连接并列的事实或观点,表示叠加的关系;而且:用于连接并列的事实或观点,表示叠加的关系;- 因为:用于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引导原因状语从句;因为:用于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引导原因状语从句;- 所以:用于表示因果关系,引导结果状语从句;所以:用于表示因果关系,引导结果状语从句;- 但是:用于表示转折关系,表达相反或对立的观点;但是:用于表示转折关系,表达相反或对立的观点;- 然而:用于表示转折关系,引出相反的观点;然而:用于表示转折关系,引出相反的观点;- 如果:用于表示条件关系,引导条件状语从句;如果:用于表示条件关系,引导条件状语从句;- 除非:用于表示条件关系,引导否定条件状语从句。
除非:用于表示条件关系,引导否定条件状语从句。
3. 逻辑联结词的使用方法- 确保逻辑关系的连贯性:选择适当的逻辑联结词来连接不同的句子和观点,使整个逻辑结构更加清晰;- 注意逻辑的准确性:确保逻辑联结词的使用符合逻辑关系,不产生歧义或错误的推理;- 多练:通过大量的练和实践,提高对逻辑联结词的熟练程度和正确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逻辑联结词的定义、功能和使用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相关知识点;- 例句分析:通过分析一些例句,引导学生理解逻辑联结词在句子中的具体运用;- 练与评讲:提供一些练题,让学生进行逻辑联结词的运用练,并在课堂上评讲讨论。
《实用的逻辑联结词》教案
《实用的逻辑联结词》教案实用的逻辑联结词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们研究和掌握实用的逻辑联结词,以提升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逻辑联结词是连接句子和段落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表达思想清晰、逻辑严谨的观点。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理解逻辑联结词的作用和分类- 掌握常见的逻辑联结词及其用法- 运用逻辑联结词来构建连贯的句子和段落教学内容1. 逻辑联结词的作用和分类逻辑联结词是用来连接句子和段落,以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主要的逻辑联结词包括以下几种:- 顺承关系:表示句子之间的递进或继续关系,例如“而且”、“另外”、“还有”等。
- 逆承关系:表示句子之间的转折或反面关系,例如“但是”、“然而”、“相反”等。
- 选择关系:表示句子之间的选择或对比关系,例如“或者”、“与其”、“不仅...而且”等。
- 因果关系:表示句子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因此”、“所以”、“因为”等。
- 让步关系:表示句子之间的让步关系,例如“虽然”、“尽管”、“无论”等。
2. 常见的逻辑联结词及其用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逻辑联结词及其用法:- 顺承关系:- 而且:用于列举观点或事实,并且与前面的内容有着递进关系。
- 另外:用于列举补充的观点或事实。
- 还有:用于列举额外的观点或事实。
- 逆承关系:- 但是:表示与前面的内容有着转折或反面的观点。
- 然而:表示与前面的内容有着对比或相反的观点。
- 相反:用于表示与前面的内容完全相反的观点或事实。
- 选择关系:- 或者:用于表示两个不同的选择。
- 与其:表示对比两个不同的选择,并强调其中一个更好或更理想。
- 不仅...而且:表示两者兼而有之。
- 因果关系:- 因此:表示由前面的原因所产生的结果。
- 所以:表示由前面的原因所引起的结果。
- 因为:用于引出一个原因。
- 让步关系:- 虽然:用于引出一个让步,表明前面的情况并不影响后面的情况。
- 尽管:表示不受前面的情况影响的后续情况。
版逻辑连接词教案
§逻辑联络词(一)教课目的理解逻辑联络词“或”、“且”、“非”的含义及理解复合命题的构造.教课要点逻辑联络词“或”、“且”、“非”的含义及复合命题的组成. 教课难点对“或”、“且”、“非”的含义的理解.教课手段粉笔、黑板讲课种类新讲课课时安排课时教课方法讲解法教课过程一.情境设置歌德是18世纪德国的一位有名文艺大师,一天,他与一位文艺责备家“狭路相遇”。
这位责备家生性怪异,碰到歌德走来,不单没有相让,反而卖弄聪慧,一边傲慢地往前走,一边高声说道:“我素来不给傻子让路!”面对这样难堪场面,但见歌德笑脸可掬,谦和地闪在一旁,一边有礼貌地回答道:“呵呵,我可恰好相反。
”结果故作聪慧的责备家,反倒自讨个没趣。
在这个故事里,责备家用他的语言和行动表示了这样几句语句:(1)我不给傻子让路(2)你歌德是傻子(3)我不给你让路。
歌德用语言和行动还击:(1)我给傻子让路(2)你责备家是傻子(3)我给你让路。
二、复习引入:命题的观点: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假命题比如:①12>5②3是15的约数③是整数①②是真命题,③是假命题反例:④3是15的约数吗?⑤x>8都不是命题。
注:不波及真假和没法判断真假的语句不是命题。
又如:“这是一棵大树”;“x<2”.都不可以叫命题.因为“大树”没有界定,就不可以判断“这是一棵大树”的真假.因为x是未知数,也不可以判断“x<2”能否建立.注:疑问句、祈使句、叹息句都不是命题。
注意:①初中教材中命题的定义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这里的定义是: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说法不一样,本质是同样的②判断命题的要点在于能不可以判断其真假,即能不可以判断其能否建立;不可以判断真假的句,就不是命.③与命有关的观点是开句比如,x<2,x-5=3,(x+y)(x-y)=0.中含有量x或y,在没有定些量的以前,没法确立句真假有量的句叫做开句(有的也称之条件命).些句.种含2:以下句是命?假如是命,与前方的命在构上有什么区?(6)非整数;(7)菱形的角相互垂直且均分;(8)10能够被2或5整除.三、解新:1.接例⑥10能够被2或5整除;(10能够被2整除或10能够被⑦菱形的角相互垂直且均分;(菱形的角相互垂直且菱形的角相互均分)⑧非整数.( 非“是整数”):“或”、“且”、“非”些叫做其,有些观点前方已碰到.比如:5整除)或:不等式且:不等式x2x2x6>0的解集:{x|x<x6<0的解集:{x|2或2<x<3}x>3}.即{x|x>2且x<3}.2.命与复合命:命:不含有的命叫做命复合命:由命再加上一些组成的命叫复合命3.复合命的组成形式我往常小写的拉丁字母用p,q,r,s ⋯⋯表示命,复合命的形式有以下三种:p或q,记作 pq;p且q,记作 pq;非p(命题的否认),记作p 注意1:数学中的“或”与平时生活用中的“或”的区,“或”个的用法,一般有两种解:一是“不行兼有”,即“a或b”是指a,b中的某一个,但不是二者.平时生活中有采纳一解.比如“你去或我去”,人在理解上不会有你我都去种可能.又如:“苹果是在上或在土里”一命,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它是真命,但在平时生活中,我句是不当的.二是“可兼有”,即“a或b”是指a,b中的任何一个或二者.比如“x A或xB”,是指x可能属于A但不属于B(里的“但”等价于“且”),x也可能不属于A但属于B,x可能既属于A又属于B(即xA∩B);又如在“p真或q真”中,可能只有p真,也可能只有q真,还可能p,q都为真.数学书中一般采纳这类解说,运用数学语言和解数学题时,都要恪守这一点.还要注意“可兼有”其实不意味“必定兼有”.“p且q”是指p,q中的二者.比如,“x A且x B”,是指x属于A,同时x也属于B(即x A B).“非p”是指p的否认,即不是p.比如,p是“xA”,则“非p”表示x不是会合A的元素(即xC U A). 注意2:(1)“p或q”、“p且q”的两种复合命题中的p和q能够是毫没关系的两个简单命题.(2)“非p”这类复合命题又叫命题的否认;是对原命题的要点词进行否认;例1(课本第26页例1)分别指出以下复合命题的形式及组成它们的简单命题:24既是8的倍数,也是6的被数;李强是篮球运动员或跳高运动员;平行线不订交.解:(1)这个命题是p且q的形式,此中p:24是8的倍数,q:24是6的倍数.这个命题是p或q的形式,此中p:李强是篮球运动员,q:李强是跳高运动员.这个命题是非p的形式,此中p:平行线订交.下边给出一些常有要点词的否认:正面或等大于小于是都是起码一至多语词于个一个不不大于不小于不都一个也起码否认且等(小于等(大于等不是是没有两个于于)于)四、稳固练习.命题“方程x2=的解是x=±2是(B)1A.简单命题B.含“或”的复合命题C.含“且”的复合命题D.含“非”的复合命题2.用“或”“且”“非”填空,使命题成为真命题:1)x∈A∪B,则x∈A__或__x∈B;2)x∈A∩B,则x∈A__且_x∈B;3)a、b∈R,a>0__且____b>0,则ab>0.3.把以下写法改写成复合命题“p或q”“p且q”或“非p”的形式:1)(a-2)(a+2)=0;(2)x1;(3)a>b≥0.y2解:(1)p:a-2=0或q:a+2=0;(2)p:x=1且q:y=2 ;3)p:a>b且q:b≥0.分指出以下复合命的形式及组成它的命:(1)8≥7;(2)2是偶数且2是数;(3)不是整数;解:(1)是“p或q”形式,p:87,q:8=7;(2)是“p且q”形式,p:2是偶数,q:2是数;(3)是“非p”形式,p:是整数;五、堂小本学了:1.“或”、“且”、“非”些叫做;2.不含有的命是命;3.命和“或”、“且”、“非”组成的命是复合命.4.符号:“或”的符号是“∨”,“P或q”作“P∨q”;“且”的符号是“∧”,,“P且q”作“P∧q”;“非”的符号是“┑”,,“非P”作“┑P”.否命的关的否认.六、作部署:本P29 1.6:1、2七、板§(一)一、接例1:例:二、命与复合⋯⋯稳固;命充一些常关的作的部署:三、复合命的组成否认:形式及符号⋯⋯八、教课反省。
1.简单的逻辑连接词-苏教版选修2-1教案
简单的逻辑连接词-苏教版选修2-1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逻辑连接词的概念;2.了解逻辑连接词的种类和用法;3.能够正确使用逻辑连接词进行句子的连贯和衔接;4.能够运用逻辑连接词撰写简单的文章。
二、教学重点1.逻辑连接词的概念;2.逻辑连接词的种类和用法。
三、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使用逻辑连接词进行句子的连贯和衔接;2.能够运用逻辑连接词撰写简单的文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逻辑连接词。
2. 学习逻辑连接词(1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了解逻辑连接词的种类和用法,并举例说明。
2.1 并列连词并列连词用于连接同等重要的词、短语、句子或句子成份,常用的有“而且、还、并且、加上、不仅……而且……、同时”。
例如: - 我喜欢运动,而且我每天都会去锻炼身体。
- 小明聪明又勤奋,同时他还真的很有才华。
2.2 转折连词转折连词用于连接表达相反或相对的内容的词、短语、句子或句子成份,常用的有“但是、然而、可是、不过、虽然……但是……”。
例如: - 我想出去玩,可是今天天气不太好。
- 尽管小明很努力,但是成绩却不是很好。
2.3 因果连词因果连词用于连接表示因果关系的词、短语、句子或句子成份,常用的有“因为、所以、由于、致使、结果”。
例如: - 我今天迟到了,是因为交通堵塞了。
- 小明学习非常努力,所以他的成绩很好。
3. 练习使用逻辑连接词(30分钟)老师让学生在情景中练习逻辑连接词的使用,例如:如果你是班长,你要怎样组织一次班级活动?请用逻辑连接词撰写一个计划。
4.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请用并列连词、转折连词、因果连词写一篇300字的短文。
并要求学生下节课交作业。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逻辑连接词的概念、种类和用法,并通过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了逻辑连接词的使用,并布置了作业以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逻辑连接词的使用。
逻辑联结词的教案
逻辑联结词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和作用;2. 学会使用逻辑联结词进行简单的逻辑表达;3. 能够运用逻辑联结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和作用;2. 逻辑联结词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逻辑联结词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卡片或黑板;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逻辑运算符(如且、或、非等);2. 提问:逻辑运算符是如何连接两个或多个命题的?它们有什么作用?二、逻辑联结词的定义及作用(10分钟)1. 介绍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如“且”、“或”、“非”等);2. 讲解逻辑联结词的作用:连接两个或多个命题,形成复合命题;3. 举例说明逻辑联结词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逻辑联结词的使用方法(10分钟)1. 讲解逻辑联结词的使用方法:先写明命题,再用逻辑联结词连接;2. 示范如何使用逻辑联结词连接两个命题;3. 让学生尝试连接两个命题,并给予反馈。
四、逻辑联结词的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对学生答案进行讲解和反馈;3.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2. 提问:逻辑联结词在实际问题中有哪些应用场景?;3. 鼓励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索逻辑联结词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逻辑联结词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逻辑联结词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后,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逻辑联结词的组合与简化(10分钟)1. 讲解如何将多个逻辑联结词组合成一个复杂的逻辑表达式;2. 介绍逻辑简化规则,如德摩根定律、分配律等;3. 举例说明如何简化逻辑表达式。
七、逻辑联结词与真值表(10分钟)1. 介绍真值表的概念和作用;2. 讲解如何根据真值表判断逻辑表达式的真假;3. 举例说明如何使用真值表分析逻辑联结词的表达式。
数学教案-逻辑联结词逻辑联结词
数学教案-逻辑联结词逻辑联结词一、教学目标(1)了解含有“或”、“且”、“非”复合命题的概念及其构成形式;(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3)能用逻辑联结词和简单命题构成不同形式的复合命题;(4)能识别复合命题中所用的逻辑联结词及其联结的简单命题;(5)会用真值表判断相应的复合命题的真假;(6)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技能.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判断复合命题真假的方法;难点是对“或”的含义的理解.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一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教学比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一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初一平面几何中曾学过命题,请同学们举一个命题的例子.(板书:命题.)(从初中接触过的“命题”入手,提出问题,进而学习逻辑的有关知识.)学生举例: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教师提问:“......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不是命题? (3)(同学议论结果,答案是肯定的.)教师提问:什么是命题?(学生进行回忆、思考.)概念: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教师肯定了同学的回答,并作板书.)由于判断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以命题有真假之分,命题(1)、(2)是真命题,而(3)是假命题.(教师利用投影片,和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例1 判断以下各语句是不是命题,若是,判断其真假:命题一定要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3)、(4)没有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所以它们不是命题.初中所学的命题概念涉及逻辑知识,我们今天开始要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介绍简易逻辑的知识.2.讲授新课大家看课本(人教版,试验修订本,第一册(上))从第25页至26页例1前,并归纳一下这段内容主要讲了哪些问题?(片刻后请同学举手回答,一共讲了四个问题.师生一道归纳如下.)(1)什么叫做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这语句有没有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疑问句、祈使句都不是命题.有些语句中含有变量,如<sub> </sub>中含有变量<sub> </sub>,在不给定变量的值之前,我们无法确定这语句的真假(这种含有变量的语句叫做“开语句”).(2)介绍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逻辑联结词除这三种形式外,还有“若…则…”和“当且仅当”两种形式.对“或”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并集”的概念.<sub> </sub>中的“或”,它是指“<sub> </sub>”、“<sub> </sub>”中至少一个是成立的,即<sub> </sub>且<sub> </sub>;也可以<sub> </sub>且<sub> </sub>;也可以<sub> </sub>且<sub> </sub>.这与生活中“或”的含义不同,例如“你去或我去”,理解上是排斥你我都去这种可能.对“且”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交集”的概念.<sub> </sub>中的“且”,是指“<sub> </sub>”、“<sub> </sub>这两个条件都要满足的意思.对“非”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的“补集”概念,若命题<sub> </sub>对应于集合<sub> </sub>,则命题非<sub> </sub>就对应着集合<sub> </sub>在全集<sub> </sub>中的补集.命题可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简单命题是不含其他命题作为其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不能再分解成其他命题)的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如“6是自然数且是偶数”就是由简单命题“6是自然数”和“6是偶数”由逻辑联结词“且”构成的复合命题.(4)命题的表示:用<sub> </sub>,<sub> </sub>,<sub> </sub>,<sub> </sub>,……来表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作补充和强调,特别是对复合命题的概念作出分析和展开.)我们接触的复合命题一般有“<sub> </sub>或<sub> </sub>”、“<sub> </sub>且<sub> </sub>”、“非<sub> </sub>”、“若<sub> </sub>则<sub> </sub>”等形式.给出一个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应能说出构成它的简单命题和弄清它所用的逻辑联结词;应能根据所给出的两个简单命题,写出含有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复合命题.对于给出“若<sub> </sub>则<sub> </sub>”形式的复合命题,应能找到条件<sub> </sub>和结论<sub> </sub>.在判断一个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时,不能只从字面上来看有没有“或”、“且”、“非”.例如命题“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此命题字面上无“且”;命题“5的倍数的末位数字不是0就是5”的字面上无“或”,但它们都是复合命题.3.巩固新课例2 判断下列命题,哪些是简单命题,哪些是复合命题.如果是复合命题,指出它的构成形式以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1)<sub> </sub>;(2)0.5非整数;(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5)平行线不相交;(6)若<sub> </sub>,则<sub> </sub>.(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辨析.教材中对“若…则…”不作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作些补充.)例3 写出下表中各给定语的否定语(用课件打出来).若给定语为等于大于是都是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一个至多有<sub> </sub>个其否定语分别为分析:“等于”的否定语是“不等于”;“大于”的否定语是“小于或者等于”;“是”的否定语是“不是”;“都是”的否定语是“不都是”;“至多有一个”的否定语是“至少有两个”;“至少有一个”的否定语是“一个都没有”;“至多有<sub> </sub>个”的否定语是“至少有<sub> </sub>个”.(如果时间宽裕,可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置疑:“或”、“且”的否定是什么?(视学生的情况、课堂时间作适当的辨析与展开.)4.课堂练习:第26页练习1,2.5.课外作业:第29页习题1.6 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逻辑联结词(一)
教学目标
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及理解复合命题的结构.
教学重点
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及复合命题的构成.
教学难点
对“或”、“且”、“非”的含义的理解.
教学手段
粉笔、黑板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
歌德是18世纪德国的一位著名文艺大师,一天,他与一位文艺批评家“狭路相逢”。
这位批评家生性古怪,遇到歌德走来,不仅没有相让,反而卖弄聪明,一边高傲地往前走,一边大声说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面对如此尴尬局面,但见歌德笑容可掬,谦恭地闪在一旁,一边有礼貌地回答道:“呵呵,我可恰恰相反。
”结果故作聪明的批评家,反倒自讨个没趣。
在这个故事里,批评家用他的语言和行动表明了这样几句语句:
(1)我不给傻子让路(2)你歌德是傻子(3)我不给你让路。
歌德用语言和行动反击:
(1)我给傻子让路(2)你批评家是傻子(3)我给你让路。
二、复习引入:
命题的概念: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
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假命题
例如:①12>5 ②3是15的约数③0.5是整数
①②是真命题,③是假命题
反例:④3是15的约数吗?⑤ x>8 都不是命题。
注:不涉及真假和无法判断真假的语句不是命题。
又如:
“这是一棵大树”;“x<2”.都不能叫命题.由于“大树”没有界定,就不能判断“这是一棵大树”的真假.由于x是未知数,也不能判断“x<2”是否成立.
注: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
注意:
①初中教材中命题的定义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这里的定义是: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说法不同,实质是一样的
②判断命题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判断其真假,即能不能判断其是否成立;不能
判断真假的语句,就不是命题.
③与命题相关的概念是开语句例如,x<2,x-5=3,(x+y)(x-y)=0.这些语句中含有变量x或y,在没有给定这些变量的值之前,无法确定语句真假.这种含有变量的语句叫做开语句(有的逻辑书也称之为条件命题).
问2:下列语句是命题吗?如果是命题,则与前面的命题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6)0.5为非整数;
(7)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8)10可以被2或5整除.
三、讲解新课:
1.逻辑连接词
例⑥ 10可以被2或5整除;(10可以被2整除或10可以被5整除)
⑦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⑧ 0.5为非整数 .( 非“0.5是整数”)
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
其实,有些概念前面已遇到过.
例如:
或:不等式2x-x-6>0的解集:{ x | x<-2或x>3 }.
且:不等式2x-x-6<0的解集:{ x | -2< x<3 } 即 { x | x>-2且x<3 }.
2.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简单命题: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
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再加上一些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复合命题
3.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
我们通常小写的拉丁字母用 p, q, r, s……表示命题,则复合命题的形式有以下三种:
p或q,记作p∨q ;p且q,记作p∧q;非p(命题的否定),记作⌝p 注意1:数学中的“或”与日常生活用语中的“或”的区别,“或”这个逻辑联结词的用法,一般有两种解释:
一是“不可兼有”,即“a或b”是指a,b中的某一个,但不是两者.日常生活中有时采用这一解释.例如“你去或我去”,人们在理解上不会认为有你我都去这种可能. 又如:“苹果是长在树上或长在土里”这一命题,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它是真命题,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为这句话是不妥的.
二是“可兼有”,即“a或b”是指a,b中的任何一个或两者.例如“x∈A 或x∈B”,是指x可能属于A但不属于B(这里的“但”等价于“且”),x也可能不属于A但属于B,x还可能既属于A又属于B(即x∈A∩B);又如在“p真或q
真”中,可能只有p真,也可能只有q真,还可能p,q都为真.数学书中一般采用这种解释,运用数学语言和解数学题时,都要遵守这一点.还要注意“可兼有”并不意味“一定兼有”.
“p且q”是指p,q中的两者.例如,“x∈A且x∈B”,是指x属于A,同时x 也属于B(即x∈A B).
“非p”是指p的否定,即不是p. 例如,p是“x∈A”,则“非p”表示x
).
不是集合A的元素(即x∈A
C
U
注意2:
(1)“p或q”、“p且q”的两种复合命题中的p和q可以是毫无关系的两个简单命题.
(2)“非p”这种复合命题又叫命题的否定;是对原命题的关键词进行否定;
例1(课本第26页例1)分别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们的简单命题:
(1) 24既是8的倍数,也是6的被数;
(2) 李强是篮球运动员或跳高运动员;
(3)平行线不相交.
解:(1)这个命题是p且q的形式,
其中p:24是8的倍数,q:24是6的倍数.
(2)这个命题是p或q的形式,
其中p:李强是篮球运动员,q:李强是跳高运动员.
(3)这个命题是非p的形式,
其中p:平行线相交.
1.命题“方程x2=2的解是x=±2是(B)
A.简单命题B.含“或”的复合命题
C.含“且”的复合命题 D.含“非”的复合命题
2.用“或”“且”“非”填空,使命题成为真命题:
(1)x∈A∪B,则x∈A__或__x∈B;
(2)x∈A∩B,则x∈A__且_ x∈B;
(3)a、b∈R,a>0__且____b>0,则ab>0.
3.把下列写法改写成复合命题“p或q”“p且q”或“非p”的形式:
(1)(a -2)(a+2)=0;(2)⎩⎨⎧==2
1y x ;(3)a >b ≥0.
解:(1)p :a -2=0或q :a+2=0;
(2)p :x=1且q: y=2 ;
(3)p :a >b 且q :b ≥0.
4.分别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们的简单命题:
(1)8≥7;(2)2是偶数且2是质数;(3)π不是整数;
解:(1)是“p q 或”形式,p :87>,q :8=7;
(2)是“p q 且”形式,p :2是偶数,q :2是质数;
(3)是“p 非”形式,p :π是整数;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
1.“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
2.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
3.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4.逻辑符号:
“或”的符号是“∨”,“P 或q ”记作“P ∨q ”;
“且”的符号是“∧”,,“P 且q ”记作“P ∧q”;
“非”的符号是“┑”,,“非P ”记作“┑P ”.
5.否命题的关键词的否定.
六、作业布置:课本P29习题1.6 : 1、2题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