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法考违法阻却事由必背考点:一般正当防卫构成要件
2019年法考刑法《犯罪构成概述》知识点
2019年法考刑法《犯罪构成概述》知识点2019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刑法《犯罪构成概述》知识点,刑法精讲系列教材将知识点分章节逐一解析,将知识融会贯通,高效提分。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犯罪构成,是指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二.犯罪构成的分类1.基本的犯罪构成与修正的犯罪构成(1)基本的犯罪构成与修正的犯罪构成是以是否符合刑法分则条文对犯罪构成的规定为标准对犯罪构成所作的划分。
所谓基本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分则条文就某一犯罪的基本形态所规定的犯罪构成;所谓修正的犯罪构成,是指以基本的犯罪构成为前提,适应犯罪行为的不同形态,对基本的犯罪构成加以某些修改或变更所形成的犯罪构成。
(2)基本的犯罪构成与修正的犯罪构成具体又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从犯罪进程角度来划分的,即,基本的犯罪构成是指完成形态(既遂犯)的犯罪构成,修正的犯罪构成是指未完成形态(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的犯罪构成。
例1:甲出于杀人的故意,用刀将乙杀死了。
该情形符合《刑法》第232条规定的故意杀人罪的基本的犯罪构成,成立故意杀人罪,其形态为犯罪既遂。
例2:丙出于杀人的故意,用刀砍杀乙某,但乙某没有死。
该情形虽然不符合《刑法》第232条规定的故意杀人罪的基本的犯罪构成,但符合故意杀人罪修正的犯罪构成,也成立故意杀人罪,其形态为犯罪未遂。
第二类是从正犯共犯角度来划分的,即,基本的犯罪构成是指正犯形态(实行犯)的犯罪构成,修正的犯罪构成是指共犯形态(教唆犯、帮助犯)的犯罪构成。
例1:甲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捏造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
“捏造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是《刑法》分则正条(第266条)规定的实行行为,因此,该情形符合《刑法》第266条规定的基本的犯罪构成,成立诈骗罪,为诈骗罪的实行犯,德日刑法也称之为“正犯”。
例2:乙自己没有实施捏造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的实行行为,但乙教唆丙去实施诈骗,或者为丙实施诈骗提供帮助。
2019法考必备考点:【违法阻却事由】紧急避险构成要件
2019法考必备考点:【违法阻却事由】紧急避险构成要件一、紧急避险构成要件(一)起因条件:存在现实危险1.法益范围:国家、公共法益、本人人身及财产法益。
2.危险的来源:自然力量、动物侵袭、危害行为,饥饿、疾病等特殊情况。
他人的合法行为不是危险。
3.危险的限定:不包括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所面临的对本人的危险。
4.自己招致的针对本人的危险,视为放弃自己法益,不允许其紧急避险。
至于对自己招致的他人的危险,则允许进行紧急避险。
5.危险的现实性:客观存在的危险正在发生。
假想避险属于事实认识错误,不成立故意犯罪,可能成立过失犯罪或者意外事件。
(二)时间条件:正在发生、法益处于紧迫威胁中若危险尚未发生或已经消除,属于避险不适时,可能成立故意或过失犯罪。
(三)不得已而为之不得已损害另一法益:对于正在发生的危险,没有其他合理的方法排除危险,只能损害另一法益,才能保护面临危险的法益。
通常是损害第三者的法益,而不是针对危险来源本身造成损害。
(四)避险意识1.故意引起危险后,以紧急避险为借口侵犯他人法益的,属于故意犯罪。
2.偶然避险:处理原则同偶然防卫(1)按照行为无价值论:偶然避险属于违法行为,成立故意或过失犯罪。
(2)按照结果无价值论:偶然避险属于紧急避险。
3.为了保护非法利益,不允许进行紧急避险。
(五)限度条件1.传统刑法理论认为: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应小于所避免的损害。
大体而言:生命法益>身体健康法益>人身自由法益>财产法益。
不存在国家法益>社会法益>个人法益,也不存在个人法益>社会法益>国家法益。
相互之间不能成立紧急避险。
因为人的生命无价,不存在高低贵贱、多寡之分,不能牺牲一个人的生命以保护其他人的生命,生命不能成为被利用的手段工具。
2.但不同观点认为:保护的利益大于损害的利益也有可能超过必要限度。
就财产法益而言,如果保护甲法益的方法就是损害同等的乙法益,那么该行为没有法益侵犯,难以成立犯罪。
正当防卫的成立要件
正当防卫的成立要件三阶层构成要件理论由三方面构成:1、构成要件2、违法阻却事由3、责任阻却事由。
违法阻却事由又称正当化行为。
对于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推定具有违法性,但如果按照社会伦理是正当的,就不应当以违法论,刑法中称之为“违法阻却事由”。
正当防卫属于法定的违法阻却事由。
而正当防卫又分为一般正当防卫和特殊正当防卫。
一、正当防卫的成立要件成立正当防卫必须同时具有“防卫认识”与“防卫意志”。
防卫认识就是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害的事实。
当认识出现错误的时候可能导致防卫不适时的事前防卫和事后防卫。
这就需要明确不法侵害事实的认定时间点是着手时,着手之前的不是不法侵害,进行防卫的构成事前防卫。
不法侵害结束之后,进行防卫的属于事后防卫。
此时进行防卫不成立正当防卫。
比如,为了防止小偷进家里偷东西,户主在墙上插上碎玻璃片的行为,成立正当防卫。
此时需要手段和目的匹配。
区分事后故意和正当防卫,需要明确不法侵害的结束时间。
我们应当按照事前的一般人的标准来衡量,将不法侵害行为看做一个整体,不得割裂,尤其针对继续犯(如非法拘禁),此情形不以犯罪既遂作为不法侵害行为的结束。
于海明反杀案中,于海明捡起刀后对刘海龙进行反杀的行为是对之前刘海龙拿刀砍杀自己的反击,属于正当防卫。
还有于欢辱母杀人案中,于欢和母亲一直处于被非法拘禁状态,不法侵害行为一直在持续中,其奋力反杀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当对于不法侵害出现事实认识错误的情况下将产生假想防卫。
假想防卫是对不法侵害的认识出现错误,不存在不法侵害,行为人误认为存在而进行防卫,例如,杨幂以为迎面而来的王一博拿着砍刀是要砍杀自己,就拔枪射击,结果王一博只是想去杨幂邻居家杀猪。
这就是典型的假想防卫。
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成立过失犯罪,没有过失,则属于意外事件。
当防卫人具有正确的防卫认识,但是不具有防卫意志时,成立“偶然防卫”,此情形,防卫人客观上制止了侵害,但是主观上没有防卫意图,而是故意犯罪,主客观不统一,可以未遂犯论处。
正当防卫需要符合哪五个条件
All things come to those who wait.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正当防卫需要符合哪五个条件导读:1、须有不法侵害行为,且不法侵害必须是实际存在的。
2、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
3、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
4、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财产或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才能施以正当防卫。
5、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有五个:(一)、须有不法侵害行为,且不法侵害必须是实际存在的,这是正当防卫成立的起因条件。
所谓不法侵害行为,是指客观上发生的社会危害行为。
而社会危害行为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在客观上又有社会危害性的违法犯罪行为。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某种侵害行为,在客观上具有社会危害寄害性,而其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并不具有故意或过失。
需要注意的是,正当防卫是法律为公民设定的一项权利,它只有遭到不法侵害时才能行使。
如果不存在侵害,正当防卫就无从谈起。
首先,必须有不法侵害存在,这就排除了对任何合法行为进行正当防卫的可能性,这里的不法是“违法”、“非法”的意思;其次,不法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不法侵害须客观真实地存在,而不是行为人所臆测或推测出来的;再次,不法侵害须是人的不法侵害;最后,不法侵害不应限于犯罪行为,还应包括属于一般违法的不法侵害。
对于下述行为,无论是被侵害的人或第三者,都无权进行防卫;⑴对依法执行公务或合法命令的行为;⑵公民依法扭送正在实施犯罪或犯罪后立即被发觉的、或通缉在案的、或越狱在逃的、或正在追捕的人犯;⑶正当防卫的行为;⑷紧急避险的行为等等。
(二)、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这是正当防卫成立的时间条件。
这是指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尚未结束,不法侵害首先必须是真实的而不能是虚假的。
如果由于主观想象或推测,把虚假的不法侵害误认为真实的不法侵害而进行反击。
给假想的侵害者造成伤害,就不是正当防卫,而是假想防卫。
法考知识—正当防卫
法考知识—正当防卫一、一般成立条件1.防卫起因:现实存在的不法侵害精神病患者、未成年人实施的不法侵害,如果不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不法侵害,对其应先采取其他避免措施、制止措施;若无法采取其他避免措施、制止措施,则可以反击,进行正当防卫。
2.防卫时间: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尚未结束(1)对于不法侵害虽然暂时中断或者被暂时制止,但不法侵害人仍有继续实施侵害的现实可能性的,应当认定为不法侵害仍在进行;在财产犯罪中,不法侵害人虽已取得财物,但通过追赶、阻击等措施能够追回财物的,可以视为不法侵害仍在进行;(2)对于不法侵害人确已失去侵害能力或者确已放弃侵害的,应当认定为不法侵害已经结束。
(3)不法侵害的结束,不仅要求不法侵害的行为结束,而且要求不法侵害的危险(继续实施侵害的可能性)消除。
有时,不法侵害行为结束了,但对法益的危险并未解除。
不法侵害虽然暂时中断、被暂时制止,但不法侵害人仍有继续实施侵害的现实可能性的,表明不法侵害仍在进行。
3.防卫挑拨(1)对于故意以语言、行为等挑动对方侵害自已再予以反击的防卫挑拨,不应认定为防卫行为。
(2)因琐事发生争执,双方均不能保持克制而引发打斗,对于有过错的一方先动手且手段明显过激,或者一方先动手,在对方努力避免冲突的情况下仍继续侵害的,还击一方的行为一般应当认定为防卫行为。
(3)双方因琐事发生冲突,冲突结束后,一方又实施不法侵害,对方还击,包括使用工具还击的,一般应当认定为防卫行为。
不能仅因行为人事先进行防卫准备,就影响对其防卫意图的认定。
4.防卫限度限度条件:第一,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第二,没有造成重大损害。
(1)必要性。
指只要是制止不法侵害的必要手段,就不过当。
如果不必要,就有可能过当。
应从行为时的情境,根据社会一般人的角度判断,不能从事后的、理性人或上帝视角去判断。
要考虑造成进一步损害的紧迫危险性和现实可能性。
不应当苛求防卫人必须采取与不法侵害基本相当的反击方式和强度。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是什么长期以来,正当防卫与事后防卫的界限都难以分明,到底什么范围属于正当防卫?什么范围属于事后防卫?今天,店铺⼩编为您整理了⼀些如何判断正当防卫的⽅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有四个:1、起因条件。
正当防卫限于⾯对具有进攻性、破坏性、紧迫性的不法侵害;2、时间条件。
必须是不法侵害正在进⾏,正在进⾏是指已经着⼿,尚未停⽌;3、对象条件。
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4、正当防卫不能超越必要限度。
他⼈⾮法侵⼊⾃⼰的住宅闹事,某农民在⽤绳⼦将对⽅捆住后仍不解⽓,持斧朝其头上猛砍⼀⼑,致其当场死亡,事后,此农民振振有词说⾃⼰是“正当防卫”。
⼈民法院对这起特殊的故意杀⼈案进⾏了宣判,依法判处被告⼈⽆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将被害⼈绑住后,被害⼈已丧失了不法侵害的能⼒,⽽被告⼈仍持斧头猛砍被害⼈的头部,致其死亡,其⾏为已构成故意杀⼈罪,不属于正当防卫。
鉴于本案的特殊情况,法院遂依法酌情从轻作出了上述判决。
根据《刑法》第⼆⼗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或者他⼈的⼈⾝、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不法侵害的⾏为,对不法侵害⼈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凶、杀⼈、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安全的暴⼒犯罪,采取防卫⾏为,造成不法侵害⼈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缺⼀不可。
以上就是店铺⼩编为您整理的正当防卫的相关知识,如果您需要帮助,欢迎咨询店铺。
正当防卫法考题目
正当防卫法考题目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正当防卫啊,简单来说呢,就是当有人对你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不法侵害的时候,你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自己或者他人,而且这种措施在法律上是被允许的,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哦。
比如说,有人突然拿着刀来砍你,你要是顺手拿起个棍子把他给挡回去,甚至把他打伤了,这就很可能是正当防卫呢。
二、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1. 存在不法侵害。
这个不法侵害啊,它得是违法的行为。
像那种合法的行为可不能进行防卫哦。
比如说警察依法对你进行抓捕,你要是反抗,那可就不是正当防卫啦,因为警察的抓捕是合法的公务行为。
不法侵害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暴力的,像打人、杀人、抢劫这种,也可以是非暴力的,像诈骗啊,只要是违法的侵害行为就行。
2.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这一点可重要啦。
就是说这个侵害得是正在发生的,还没开始或者已经结束了的侵害,你再去采取行动,那就不是正当防卫喽。
比如说,有人昨天打了你一拳,你今天再去把他打一顿,这肯定不是正当防卫。
再比如说,一个小偷偷了你的东西,然后他都已经跑远了,你再追上去把他打伤,这也不符合正在进行这个条件。
但是呢,如果小偷虽然跑了,但是你还在追他的过程中,他还对你有反抗或者威胁,那这时候的防卫还是有可能算正当防卫的哦。
3. 目的是防卫。
你的目的得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呀。
要是你借着别人侵害你的由头,其实是想去报复别人,那可就不行了。
比如说,你和邻居一直有矛盾,邻居不小心碰了你一下,你就借着这个机会把邻居打得很惨,这就不是正当防卫,因为你的目的不是单纯的防卫,而是有报复的成分在里面。
4. 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
你不能说别人打你,你去打他的家人或者朋友来防卫,这是不对的。
必须是针对实施不法侵害的那个人本身。
就像如果张三打你,你只能对张三进行防卫行为,不能跑去把张三的弟弟打一顿,说这是正当防卫,这在法律上是不被认可的。
5. 限度适当。
这就是说你的防卫行为不能太过火啦。
如果别人只是轻轻打了你一下,你却拿刀把人家捅死了,这就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了。
正当防卫知识点总结
正当防卫知识点总结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章第一百七十四条的规定,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在受到现行侵害时,二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他人的人身、财产权益,三是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四是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
下面将逐一对这四个要件进行详细解释和分析。
一、在受到现行侵害时正当防卫的首要条件是要求被告人在实施防卫行为时必须是在受到现行侵害的情况下,才能够构成正当防卫。
现行侵害是指正在进行或者即将进行的侵害行为。
例如,甲方正在持刀进入乙方家中,此时乙方为了保护自己及家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可以实施必要的防卫行为,此时乙方的防卫行为就构成正当防卫。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正当防卫的受侵害的情况必须是合法的、存在的。
如果被告人仅仅是因为主观感觉受到侵害,而实际上并未受到侵害,那么其所采取的防卫行为是不构成正当防卫的。
正当防卫并不是一个主观感觉,而是要有客观的、合法的侵害行为存在。
二、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自己的合法权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正当防卫行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才能够构成正当防卫。
在面对现行侵害的时候,被告人所做的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了保护上述利益而采取的。
如果防卫行为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护上述利益,则无法构成正当防卫。
例如,甲方对乙方进行了侮辱,而乙方动手打了甲方。
虽然乙方可以主张自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人格权而采取防卫行为,但是按照法律规定,侮辱行为并不属于“现行侵害”,因此乙方的防卫行为不能构成正当防卫。
三、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正当防卫行为所采取的手段必须是必要的,也就是说,被告人必须采取的是在情况下可以采取的最适当的手段,而且必须是与现行侵害具有相应性的手段,不得采取过当的手段。
如果被告人所采取的手段明显超出了必要的限度,并且已经对侵害行为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那么其防卫行为也就不能构成正当防卫。
例如,甲方正在用拳头打乙方,而乙方为了防卫自己而拿起了一把刀,将甲方刺伤。
论正当防卫的起因及必要限度条件
论正当防卫的起因及必要限度条件许蕊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同时,在第二款、第三款中分别规定了防卫过当和无限防卫权的问题。
本文从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条件入手,对正当防卫的成因进行深入探讨,以防卫过当和特殊防卫为重点对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进行界定。
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概念、条件、原则和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作了概括性的规定,如果要正确认定正当防卫,切实保护正当防卫行为,必须对正当防卫的起因和必要限度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来保证正当防卫制度的最终实行。
一、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由于正当防卫是采取使不法侵害人受到一定损害的方法来保卫合法权益的,因此法律规定实施正当防卫行为必须严格遵循一定的条件,以避免滥用正当防卫权利而给社会带来危害。
1、只有在不法侵害行为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才能实施正当防卫。
不法侵害的实际存在,不仅是指损害行为的实际存在,而且也是指损害行为不法性的实际存在。
对于那些有合法依据的损害行为,受侵害人或者他人都不能进行正当防卫。
只有对现实存在的、具有违法性的、已经形成防卫必要的侵害行为,才能实施正当防卫2.只有在不法侵害行为进行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正当防卫。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仅是指不法侵害实行行为的进行。
公民只有在情况紧急的状态下,才能依靠自己的实力去进行正当防卫行为,否则就会造成防卫权的滥用,破坏实行稳定。
3.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行。
正当防卫行为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的,它的损害后果只能加诸于不法侵害者,而不能加诸于第三人,这是正当防卫区别其他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一个显著特点。
4.行为人必须有合法的防卫意图。
行为人必须有正当的防卫意图,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其在主观上具有正义性,这是正当防卫成立的首要条件。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之正当防卫
2019国考行测常识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于10月份报名,备考正当时,河北华图为您提供2019国考历年真题、备考资料、国考课程等内容。
今天我们来复习国考常识高频考点中的法律知识。
法律部分常见的一个考点就是刑法当中的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了。
正当防卫:为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一、成立要件(1)具有社会危害和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2)时间:不法侵害正在进行(3)对象:不法侵害者本人(4)主观条件:正当的防卫目的(5)不超过必要限度二、防卫过当对不法侵害进行防卫时,明显超过必要的防卫限度,同时造成重大损害。
防卫过当并不是一个罪名,触犯什么罪就定什么罪名,例如过失致人死亡罪。
处罚原则: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三、特殊正当防卫(无过当防卫、无限防卫权)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为避免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对第三方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1、成立条件(1)有需要避免的危险存在(2)时间:危险必须正在发生(3)对象条件:第三者的合法权益(4)主观条件:正当的避险意图(5)限制条件:只能是出于迫不得已(6)限度条件,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2、避险过当:超过了必要限度,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
处罚原则: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刑罚。
3、特别例外限制: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例】张某和李某因故结仇。
一日,张某看到李某在路上行走,便找了一根铁棍来教训李某。
李某看到张某迎面赶来,情急之下夺过一辆摩托车骑上就逃,造成摩托车主人腿部骨折。
关于李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属于紧急避险B. 属于正当防卫C. 构成抢夺罪D. 构成故意伤害罪河北华图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构成要件
正当防卫构成要件正当防卫是法律上对于合法捍卫自身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一种保护措施。
在我国刑法中规定了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即必须符合“非法侵害、当时遇到、合理防卫”三个要件。
第一个要件是非法侵害。
正当防卫是对非法侵害行为进行自卫,所以必须首先确定是否存在非法侵害行为。
非法侵害指的是他人违法侵害了自己的人身安全或者财产安全。
非法侵害可以包括盗窃、抢劫、强奸、故意伤害、非法侵占财产等行为,只有当这些行为符合刑法的规定,构成了犯罪行为,才能认定为非法侵害。
第二个要件是当时遇到。
正当防卫必须是在当时被侵害时采取的防卫行为,而不能是事后的报复行为。
这是因为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必须是在被侵害时立即进行的自卫行为。
如果是事后采取的报复行为,就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
第三个要件是合理防卫。
正当防卫必须是在合理范围内采取的防卫行为,不能过度防卫或者是采取与被侵害行为不相称的防卫手段。
合理防卫是相对于被侵害行为而言的,必须考虑到被侵害行为的性质、程度和危害程度,合理判断对自身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威胁,并采取适当的防卫手段。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的确立,是为了维护公平正义,保护个人的人身与财产的安全。
正当防卫在适当范围内保护了个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然而,在实际运用中,正当防卫的判断与应用往往并不容易。
首先,对于非法侵害的认定有时候并不容易,特别是在一些紧急情况下,个人可能无法做出准确判断。
其次,对于当时遇到的界定也存在争议,因为人们对于事后对于被侵害行为的回忆可能存在模糊和不准确的情况。
此外,合理防卫的界定也较为主观,不同的人对于合理防卫的判断标准可能存在差异。
为了更好地实施正当防卫,我们应当加强相关法律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此外,司法机关应该在审理正当防卫案件时,更加注重事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更加注重侵害行为和防卫行为之间的关系,确保对于正当防卫的保护和支持。
2019法考必备考点:【违法阻却事由】违法阻却事由概述
【导语】把⼯作当事业,把备考当⼯作考核,认真,是⼀种态度,这样便不愁拿证了。
为了帮助⼤家成为备考⼩能⼿,为⼤家提供了“2019法考必备考点:【违法阻却事由】违法阻却事由概述”,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
⼀、违法阻却事由概述
(⼀)不法解决两个问题
1.违法性构成要件:解决刑法禁⽌什么的问题。
2.违法阻却事由:解决法益冲突时,刑法允许什么优先的问题。
(⼆)两种观点
1.结果⽆价值论:违法本质是法益侵害,不考虑主观正当化要素(认识和意志)。
(1)不存在值得保护的法益:如被害⼈或推定。
(2)⾏为没有法益侵犯性: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救⾏为。
2.⾏为⽆价值论:违法本质是⾏为性质
违法阻却事由:考虑主观的正当化要素(认识和意志),因此偶然防卫、偶然避险不能阻却违法性。
法考与司法考试刑法学习笔记之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重点知识点正当防卫★★★★★(考察10次)(一级考点)01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注意】正当防卫是阻却违法性的事由,那么就需要事先存在违法性(法益侵害性),然后再通过“正当防卫”将违法性阻却(排除)掉。
因此,讨论一个行为是不是正当防卫,前提是该行为已经符合客观要件,具有违法性(法益侵害性)。
1.防卫起因:现实存在的不法侵害【注意】精神病患者、未成年人实施的不法侵害,如果不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不法侵害,对其应先采取其他避免措施、制止措施;若无法釆取其他避免措施、制止措施,则可以反击,进行正当防卫。
【注意】对于假想防卫的处理:第一,假想防卫不可能是故意为之,否则就是故意犯罪而非假想防卫。
第二,假想防卫,如果防卫人有过失,就是过失犯罪。
第三,假想防卫,如果防卫人没有过失,就只能按照意外事件处理。
【注意】动物侵袭一般不属于不法侵害,将动物打死可按紧急避险论处。
但是,如果饲养人唆使其饲养的动物侵害他人的,此种情况下动物是饲养人进行不法侵害的工具,防卫人将该动物打死打伤的,事实上属于以给不法侵害人的财产造成损害的方法进行的正当防卫。
当然,如果直接攻击唆使之人,由于他是不法行为的直接发出源,也可成立正当防卫。
【注意】考试一般都喜欢考查假想防卫把人打成轻伤,因为过失致人轻伤不成立犯罪所以这种假想防卫直接以意外事件论处;在防卫不适时、对第三人防卫中,也可能出现假想防卫。
2.防卫时间: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尚未结束【注意】设立防卫装置。
设立防卫装置防卫将来的不法侵害,如果满足以下要求,成立正当防卫:一是防卫手段与不法侵害具有相当性;二是防卫手段不能侵害其他法益,如危害公共安全。
由于防卫装置在不法侵害来临时才发挥作用,所以这种防卫在时间上不属于事前防卫。
【注意】对于不法侵害是否已经开始或者结束,应当立足防卫人在防卫时所处情境(感同身受),按照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依法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断,不能苛求防卫人。
【注意】一般来说,先下手为强属于提前防卫,不成立正当防卫,如果出现认识错误,认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这是假想防卫,如果明知不法侵害还未开始,这属于故意犯罪。
浅析正当防卫的成立要件
浅析正当防卫的成立要件作者:李骋来源:《科学与技术》 2019年第3期正当防卫是我国现行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是法律赋予每一位公民维护自身人身、财产安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一把利刃,也是司法实践中区别罪与非罪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于欢“辱母杀人案”等一系列案件引发社会热议,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这些对司法实践中认定正当防卫的成立与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二、正当防卫的成立要件结合法律规定的正当防卫的概念可以确定,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几个要件。
(一)前提要件。
实施正当防卫行为的前提必须是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权利受到不法侵害,即不法侵害的存在。
关于不法侵害,刑法没有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将该条件界定为“犯罪侵害”,说明不法侵害不必须是犯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也可以构成不法侵害条件,但笔者认为对于其认定应当遵从严格的标准,其危害程度应达到一定的条件,即具有暴力性、紧迫性和严重性。
如果对“不法侵害”的定义过于宽泛,就很有可能造成公民滥用法律赋予的防卫权而产生新的违法犯罪。
同时,不法侵害必须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行为人想象出来的误以为他人要对自己进行不法侵害,否则就可能造成假想防卫,而假想防卫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不能成立正当防卫。
(二)时间要件。
前述提到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行为需要具有紧迫性,与之对应的,正当防卫的防卫行为,也应当针对不法侵害行为具有现实性,即在不法侵害发生的当时采取实施防卫行为。
实践中存还在事前的防卫和事后的防卫。
针对尚没有实际发生的不法侵害,例如不法侵害行为人正处在预备实施行为阶段,但是防卫行为人已经意识到将会发生不法侵害而实施了防卫行为,这是事前的防卫。
2019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正当防卫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正当防卫一、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卫是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中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二、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一)起因条件: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包括犯罪与违法。
“不法侵害行为" ,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其根本目的是阻止不法侵害行为的继续。
(二)防卫时间: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尚未结束。
【注意】不允许事前防卫、事后防卫。
(三)防卫意图:具有防卫的意识。
如果防卫目的是为保护非法利益,则是一种非法行为,构成犯罪应追究刑事责任。
1.防卫挑拨不属于正当防卫。
防卫挑拨指以挑拨寻衅等不正当手段,故意激怒对方,引诱对方对自己进行侵害,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实行加害的行为。
2.偶然防卫也不属于正当防卫。
偶然防卫是指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他人法益的行为,符合了正当防卫的情况,客观上起到了人身防卫的效果。
3.打架斗殴中,任何一方对他人实施的暴力侵害行为。
两人及多人打架斗殴,一方先动手,后动手的一方实施的所谓反击他人侵害行为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四)防卫对象: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
不能及于未实行不法侵害的第三者。
(五)防卫限度:没有超过必要限度。
【注意】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三、特殊正当防卫——无限防卫权无限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仍然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考题巩固】甲在公共汽车上扒窃乙的钱包,得手后向车门处走去,乙发现自己的钱包被甲所盗,随即追上去一把抓住甲,甲一拳击中乙的脸部,挣脱欲逃走,乙即随手拿起车上的拖把向甲砸去,正好砸中甲的头部,致甲死亡。
乙的行为是()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防卫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D事后防卫,构成故意杀人罪【答案】A。
正当防卫构成要件
正当防卫构成要件正当防卫的起因必须是因为不法侵害的客观存在。
所谓不法值得就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它是构成侵害行为的条件。
如果是精神病人所导致的侵害行为,一般都可以认为是实施了正当防卫。
但是不是所有的犯罪行为都可以进行正当防卫,比如贪污罪、渎职罪这些不具有紧迫性和攻击性的犯罪,就不适用正当防卫的制度。
▲一、存在不法侵害实施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必须是有不法侵害的客观存在。
所谓不法指的就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它是构成侵害行为的条件。
如果是精神病人所导致的侵害行为,一般都可以认为是实施了正当防卫。
但是不是所有的犯罪行为都可以进行正当防卫,比如贪污罪、渎职罪这些不具有紧迫性和攻击性的犯罪,就不适用正当防卫的制度。
▲二、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只有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实施的防卫才是合法的,即正当防卫,因为如果不法侵害并非正在进行,此时对合法的权益并没有威胁,若这个时候实施所谓的防卫行为是不合法的,具有故意的嫌疑。
一般认为不法侵害人在开始着手实施具体的侵害行为之时,即为不法侵害之开始时间,如果不法侵害发生的时候特别紧迫或者突然,比如犯罪分子实施恐怖袭击虽然装置了炸弹但是还没有引爆,这种行为也属于构成了不法侵害;不法侵害的结束时间是指当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再受到威胁、侵害的时候就是不法侵害已经结束,比如不法侵害人已经被警方制服,丧失了其侵害的能力,或者是侵害人主动停止了侵害,逃离了现场没有办法造成危害结果并且不可能继续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三、具有正当防卫的意识正当防卫要求防卫人对于正当防卫有正确的意识和意志。
意识是指防卫人认识到了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意志是指防卫人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才会动手。
如果是故意挑衅,挑拨导致侵害人由于一时冲动对被侵害人实施伤害,被侵害人采取抵抗的这种行为就不属于正当防护。
▲四、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侵害人防卫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
如果侵害的行为是侵害人本人造成的话,那么被侵害人只能针对其本身进行正当防卫,这种行为才能属于保护合法权益。
浅析刑法正当防卫的限度要件
浅析刑法正当防卫的限度要件
刑法正当防卫是指被攻击方在防御或避免遭受危害时采取的防卫行为,是一种合法的
自卫行为。
刑法正当防卫的限度要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防卫的行为应当是必要的,二是
防卫的行为应当是合理的。
首先,正当防卫的限度要件之一是必要性。
即被攻击方采取的防卫行为必须是必须的,且不能超过必要的范围。
必要性的判断需要根据被攻击方所处的环境、攻击方的攻击手段
以及被攻击方防御的目的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被攻击方应当选择适当的手段
进行防卫,并且应当尽量保证防卫的行为不会对攻击方造成过度的伤害。
例如,被攻击方
使用枪支进行防卫时,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能采取枪支防卫,而且必须注意避免伤及无辜
的第三人。
其次,正当防卫的限度要件之二是合理性。
即被攻击方采取的防卫行为应当是合理的,不能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基本道德原则。
在实践中,合理性的判断需要根据公众舆论、民
主法制和社会风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以此确定是否有违公共利益和基本道德原则。
例如,被攻击方为了自卫而故意杀人或者殴打伤人,明显违反了社会公共利益和基本道德原则,这类行为不应该被认为是正当防卫。
总的来说,在实践中,正当防卫的限度要件需要以保护被害人合法利益和维护社会公
共利益为核心,同时还要在必要性和合理性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在具体的刑事案件中,法院需要结合各种证据和情况,对是否符合正当防卫的限度要件进行判断,并对被告人的
行为进行量刑和判决。
刑法知识点总结之犯罪阻却事由(一)
刑法知识点总结之犯罪阻却事由(一)导语:笔者对国家统一法律资格考试的八大部门法的重要知识点和经典例题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提供一点帮助。
由于内容太多,所以每篇文章只有一两个知识点,如有需要可以关注笔者系列文章。
正当防卫一、一般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1.甲手持匕首寻找抢劫目标时,突遇精神病人丙持刀袭击。
丙追赶甲至一死胡同,甲迫于无奈,与丙搏斗,将其打成重伤。
此后,甲继续寻找目标,见到丁后便实施暴力,用匕首将其刺成重伤,使之丧失反抗能力,此时甲的朋友乙驾车正好经过此地,见状后下车和甲一起取走丁的财物(约2万元),然后逃跑,丁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关于甲将精神病人丙打成重伤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2008/2/94部分)A.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因为对精神病人的不法侵害也可以进行正当防卫B.甲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因为“不法”必须是主客观相统一的行为,而精神病人没有责任能力,其客观侵害行为不属于“不法”侵害,故只能进行紧急避险C.甲的行为属于自救行为,因为甲当时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救济自己的法益D.甲的行为既不是正当防卫,也不是紧急避险,因为甲当时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精神病人丙的行为客观上阻止了甲的不法行为,甲不得针对丙再进行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正当防卫起因条件“不法侵害”的理解。
由于未设定观点,故应按通说观点(客观不法论),“不法”指客观不法,不考虑主观责任要素。
精神病人的自主攻击行为,客观上是伤害、杀人不法行为,只是因无责任能力,而不构成犯罪。
按构成要件“客观不法-主观有责”的体系,仍属不法行为,因此可以对其进行正当防卫。
2、严重精神病患者乙正在对多名儿童实施重大暴力侵害,甲明知乙是严重精神病患者,仍使用暴力制止了乙的侵害行为,虽然造成乙重伤,但保护了多名儿童的生命。
观点:①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不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②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③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不以防卫人是否明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④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以防卫人明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结论:a.甲成立正当防卫b.甲不成立正当防卫就上述案情,观点与结论对应错误的是下列哪些选项?()(2014/2/52)A.观点①②与a结论对应;观点③④与b结论对应B.观点①③与a结论对应;观点②④与b结论对应C.观点②③与a结论对应;观点①④与b结论对应D.观点①④与a结论对应;观点②③与b结论对应【答案】ACD【疑难辨析】本题和上题一样,仍然涉及对正当防卫起因条件“不法侵害”的理解。
正当防卫构成的五个要素
正当防卫构成的五个要素以正当防卫构成的五个要素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一、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卫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为了保护自己、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是一种合法的自卫行为。
正当防卫构成的五个要素是:被侵害的合法权益、危险状态的存在、紧急情况下采取防卫行为、必要性和合理性。
1. 被侵害的合法权益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非法侵害行为而采取的防卫行为。
被侵害的合法权益可以是自己的生命、身体、财产等,也可以是他人的合法权益。
例如,当某人被持刀歹徒威胁时,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是正当的。
2. 危险状态的存在正当防卫要求在危险状态下采取防卫行为。
危险状态可以是即将发生的非法侵害行为,也可以是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行为。
例如,当某人看到有人持刀朝自己冲过来时,为了避免被伤害,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是正当的。
3. 紧急情况下采取防卫行为正当防卫要求在紧急情况下采取防卫行为。
紧急情况是指没有足够时间去寻求其他途径解决问题,只能立即采取防卫行为。
例如,当某人被歹徒持刀威胁时,为了自保,无法通过寻求帮助或逃跑来解决问题,只能立即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是正当的。
4. 必要性正当防卫要求防卫行为必须是必要的。
即只能采取必要的防卫手段,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例如,当某人被歹徒持刀威胁时,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可以采取必要的防卫手段,但不能使用过度的武力。
5. 合理性正当防卫要求防卫行为必须是合理的。
即防卫行为必须符合一般人的正常判断,不得过分、不得恶意、不得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例如,当某人被歹徒持刀威胁时,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是合理的,但不能使用过度的暴力。
三、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包括对非法侵害人的攻击、非法侵害人的强奸、抢劫、抢夺、盗窃等行为进行的防卫。
四、正当防卫的效力和责任符合正当防卫要素的行为,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法考违法阻却事由必背考点:一般正当防卫构成要件
一、一般正当防卫构成要件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一)起因条件:面临不法侵害
1.不法性:
不法行为:即违法行为。
包括犯罪行为(如杀人行为)与其他的一般违法行为(如殴打行为),针对“黑吃黑”的行为(如抢劫他人非法持有的毒品的行为)也可以正当防卫。
不法侵害包括故意的不法侵害、过失的不法侵害、意外的不法侵害。
对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精神病人的不法侵害,可以正当防卫。
正当合法的行为不允许正当防卫,如对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不能进行正当防卫。
必要性:不行行为只能是具有攻击性、破坏性、紧迫性且采取正当防卫可以减轻或避免危害结果的违法行为,否则不允许进行正当防卫。
2.侵害性:只有当行为威胁法益时
公法益:行为人侵害国家、社会利益的,根据刑法条文的理解是可以正当防卫的。
但应当做必要限制,国家机关能够及时有效保护的情况下公民没有必要也不应进行正当防卫。
针对仅仅侵犯公法益、绝不涉及个人法益的违法行为,不允许正当防卫(限制解释)。
包括作为的不法侵害和不作为的不法侵害。
如针对经要求退出防卫者家中而不退出的不法侵害,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对自己招致的不法侵害(防卫挑拨)通常不能进行正当防卫。
不法侵害仅限于人的行为,如狗主动咬人杀死狗不是正当防卫,但狗主人让狗咬人,杀死狗是正当防卫。
针对饲养动物的侵袭,只要饲养者存在故意或者过失的罪过心理,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3.现实性:非主观臆测
假想防卫不构成正当防卫,属于事实认识错误,不构成故意犯罪,视情况成立过失犯罪或意外事件。
行为人故意针对合法行为进行反击的,不是假想防卫,成立相应的故意犯罪。
(二)时机条件: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正在发生、紧迫性
1.开始时间:综合说是着手说与直接面临说相结合
在确定不法侵害的着手,从而判断正当防卫的开始时间的时候,不能苛求防卫人,而是应该根据当时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全面分析。
有的情形即使没达到着手阶段,若存在法益侵犯的急迫性也可以正当防卫。
2.结束时间:法益不再处于紧迫现实的侵害威胁之中,但不等于既遂。
不法行为已经结束、不法侵害行为确已自动中止、不法侵害人已经被制伏或者已经丧失侵害能力,也就是说不法侵害已经不可能侵害或继续侵害法益,即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已经不复存在,一般不再发生防卫的问题。
即成犯:不法行为通常结束。
状态犯:财产侵害结束行为人尚在现场,损害尚可通过防卫挽回时,也认为是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对其进行防卫也属正当防卫。
抢劫犯使用暴力取得财物后,对抢劫犯立即进行追击的,由于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属于合法行为。
继续犯:只要行为还在继续不法侵害就没有结束,可以对其进行正当防卫。
隔时犯:即使行为已经终了,但只要结果没有发生就可能正当防卫。
不作为犯:只要不法侵害人履行其义务就能够避免或减轻结果发生的,就可以正当防卫迫使其履行义务。
3.预先设立防卫装置
如行为本身违法会危害公共安全则不被允许,成立相应犯罪。
如行为本身不违法,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发挥了作用,并且没有超过必要限度时,一般可认为是正当防卫;如行为本身不违法,但损害了无辜者的合法权益,不是正当防卫,设立者可能成立过失犯罪或意外事件的法律责任。
4.防卫不适时:可能故意犯罪、过失犯罪或意外事件。
事前防卫:由于这种情况不法侵害没有现实地发生,因此不得视为正当防卫。
事后防卫:公民实施防卫行为已使不法侵害人丧失了侵害能力,有效地制止了不法侵害以后,又对不法侵害人实施侵害的,属于不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一体化的防卫行为:不属于防卫不适时,如果没有超过必要限度,成立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则是防卫过当,但不成立独立犯罪。
(三)对象条件: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进行正当防卫
1.面对共同犯罪,也必须针对客观上正在不法侵害的人或者有义务防止侵害结果发生的人进行防卫。
2.如果不法侵害人将其财物作为不法侵害的工具,为阻止其不法侵害而将该财物毁坏的行为,成立正当防卫。
3.防卫效果:防卫行为可能给不法侵害人造成人身或财产的实际损害,也可能只具有造成损害的危险。
即使没有排除不法侵害,但只要防卫时具有减少、避免不法侵害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时,也可能成立正当防卫。
4.防卫行为针对第三人(注意:防卫主体不限于被害人本人)
导致不法侵害人以外的第三人受伤的,可能成立故意犯罪(故意针对第三者);可能成立紧急避险(为保护相应利益不得已损害第三者利益);可能成立假想防卫(以为是正当防卫,却损害无关第三者利益的),成立意外事件或者过失犯罪。
(四)限度条件:未超过明显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1.重大损害:成立防卫过当至少要求有重伤或者死亡结果,但不能认为凡是导致重伤或者死亡的一律过当。
导致不法侵害人轻伤结果的不可能过当。
2.必要限度:以减少或者避免不法侵害为必要,需要考虑不法侵害的程度、缓急以及法益内容(生命、身体、自由、财产等)。
不要求防卫行为造成的损害与不法侵害行为造成的损害具有等价性。
3.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属于防卫过当。
只是轻微超过必要限度不成立防卫过当。
4.防卫过当
客观存在结果过当行为;主观至少是过失。
防卫过当属于违法行为,但不成立独立罪名,应根据其符合的犯罪构成要件确定罪名;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不能把事后防卫视为防卫过当;如果正当防卫产生了救助义务,不救助造成伤害的,行为整体评价为防卫过当。
如果防卫人有防卫意识,其行为明显过当的,一般成立过失犯罪,特殊情况下故意犯罪。
如果行为人没有防卫意识,同时肯定偶然防卫也是正当防卫,偶然防卫过当的既可以过失也可以故意。
假想防卫本身不可能成立故意犯罪,可能是过失或意外事件。
但假想防卫过当可能成立过失犯罪,也可能成立故意犯罪。
(五)主观条件:防卫意识(主观的正当化因素)
1.防卫挑拨
形式上符合正当防卫的客观条件,但由于该不法侵害是在挑拨人的故意挑逗下诱发的,其主观上具有犯罪意图而没有防卫意图,客观上实施了犯罪行为,因而依法构成犯罪。
2.相互斗殴
原则上双方都不成立正当防卫,所谓“斗殴无防卫”。
能够查明先发起攻击的属于不法侵害,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一方停止或突然升级的,可能成立正当防卫。
3.偶然防卫
违法性的根据:结果无价值论认为违法性在于对法益侵害及其危险,评价的是客观事实,故意过失只是责任要素。
行为无价值论认为,故意或过失是违法性要素,只有在故意或过失心理支配下实施刑法禁止的行为才具有违法性。
(1)行为无价值论的既遂说(传统观点):成立正当防卫要求主观上有防卫意识,偶然防卫缺乏防卫意识,故成立犯罪既遂。
(2)行为无价值论的未遂说(主流观点):正当防卫成立要求有防卫意识,偶然防卫造成了正当的结果,但存在行为无价值,因而成立犯罪未遂。
(3)结果无价值:
①未遂说:正当防卫的成立不要求防卫意识,但偶然防卫是由于偶然原因没有造成法益侵害结果,但具有造成法益侵害的危险,故成立犯罪未遂。
②二分说:紧急救助型的偶然防卫(客观上偶然防卫他人利益)属于正当防卫,自己防卫型的偶然防卫(客观上偶然防卫自己利益)成立犯罪未遂。
③成立正当防卫、无罪:正当防卫的成立不要求防卫意识,偶然防卫在客观上没有侵犯值得刑法保护的法益,故应认定为正当防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