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导论

合集下载

社会统计学(卢淑华)-第一章

社会统计学(卢淑华)-第一章

几种主要的指标合幵法
1、类型法:将指标交互分类 如:代际职业地位流动:两个指标 2、指数构成法:用简明的公式来综合各项
指标 如:失业率;人均住房占有率; 3、尺度法:依据指标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总
值,是研究对象高低有序。 如:传统生育态度评分
定类变量
按某一个品质特征将总体单位划分若干 个类型;
有属性之分,无大小、程度之分 两个原则:互斥原则;穷尽原则。 如:性别;婚姻。 定类-定类:列联表;定类-定序:非参数
凯特勒
比利时物理学家、统计学家。 论人类、概率论书简、社会物理学 概率论引入统计学;大数定律分析社会复杂现
象偶然性中的规律性;误差理论解决统计的准 确性问题; 平均人:模特:平均身高、体重、智力、道德 品质。社会所有人与平均人没有差异时,社会 矛盾趋于缓和。统计学的任务就是关于平均人 的比较研究。
例:中学升学率调查
课题确定:升学率差异较大;学生择校
初探:收集文献,前人研究;咨询相关人员; 典型个案观察(好坏各2-3所中学)
假设:构思影响因素:1、师资专业水平,2、 学生入学水平,3、父母教育水平;
师资水平高
升学率高
入学成绩好
升学率高
父母教育水平高
升学率高பைடு நூலகம்
续例
操作化定义:如,师资:学历、职称、 获奖等;学生水平:考分、地域、性别 等;父母水平:学历、职业、教育子女的 时间等(注意:每一个定义就是一个变量, 要注意变量的各种可能取值)
设计问卷:依操作化定义而定。三个方 面:基本资料;态度;原因。
(课外练习:设计一份问卷调查表)
续例
实施调查:地点、抽样对象、样本量、组织与培 训、实施。(要注意地域的代表性和抽样的随 机性)

第一讲 东方文学导论

第一讲 东方文学导论

作业
• 请同学们预习第一章上古东方文学概况、《吉尔伽美什》 和《亡灵书》的内容,并写预习笔记。
• 根据阅读过的一部东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评论,在第六 周(10月8日)上课时上交一份不少于800字的论文。
谢 谢!
• 对西方的“东方学” 进行了批判和解构 。
东方文学
• 研究亚洲、非洲的文学现象及其规律 • 中国的东方文学研究历程: 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周作人、谢六逸的日本文学研究 郑振铎的《文学大纲》 20世纪50年代,成为独立学科 列入高校教学大纲,开设东方文学课程 开始东方文学体系建构
90年代 较大发展
王向远《东方文学史通论》 高慧勤、栾文华《东方现代文学史》 季羡林、刘安武《东方文学史》
四大亚非文明发源地
东方文化统一性
• 政治上:东方君权制度 • 经济上:亚细亚生产方式
1、土地公有制 2、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3、以自然为基础的宗法血缘关系
大量地保留了原始公社的血缘关系制度、习 俗和风尚
亚洲和非洲(主要是北非)
东方学
研究范围:亚洲和非洲(主要是北非) 研究内容:历史、经济、语言、文学、艺
术及其他物质、精神文化的综合性学科。 兴起:萌芽于16世纪,确立于19世纪
东方学成果
16-18世纪
开设近东语言讲座 开创阿拉伯研究 出版一批根据东方资料编写的系统性著作 东方的经典著作被翻译出版 开始进行东方语言比较研究 创办东方语言学校
19-20 世 纪
东方古代铭文解读成功 东方语言学发展成熟,东方语言工具书出 版 自称系统的语法著作出版 编写出东方通史 建立了东方学研究组织 召开东方学学术讨论会 大学里开设东方学研究机构 出版东方学研究期刊
东方学的局限性

第一讲 比较经济体制导论

第一讲 比较经济体制导论
背景:他们创立学说时,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 起来,无产阶级尚未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他们看到无产阶级是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同时, 他们主张宣传教育和试验示范,反对暴力革命。
NWU
柏林墙
2014-12-24
比较经济体制 第1讲 导论
26
NWU
朝鲜半岛的三八线
NWU
朝鲜半岛的三八线
NWU
NWU
资料:空想社会主义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有:莫尔与《乌托邦》、康帕 内拉与《太阳城》、闵采尔与“千载太平之国”。 背景:他们处在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阶段,从资 本的原始积累中,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 不平等的弊端,揭示了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并为劳动人民描绘了美好的未来世界。 主张:财产公有,消灭商品和货币,有计划地组 织生产,人人劳动,共同分配,以极为虚幻的形式 表现出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2014-12-24
比较经济体制 第1讲 导论
21

(2)中央指导下的多层次经济决策体系, 即存在中央计划局、企业、家庭三层决策。 这 种特殊的决策体系是同特殊的市场体系相联系 的:存在着消费品市场和劳务服务的市场,但 没有生产资料的真正市场, 而是国家计划自觉 组织的生产资料模拟市场。所谓模拟的市场机 制,是通过“试错法”, 寻找按消费者偏好合 理配臵生产资料的选择指数,提供给企业有利 于资源合理配臵的“广义价格”。 企业按照中 央计划局规定的生产资料配臵价格,按照最佳 投入产出比自主地组织生产。(3)以按劳分 配原则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兰格模式标志着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2014-12-24 比较经济体制 第1讲 导论 7
NWU
参考文献
1,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哈耶克:《通向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版。

第一讲《西方经济学》导论

第一讲《西方经济学》导论

五是中西方对名称的不同理解: 在中国,政治经济学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 论经济学,而西方经济学则是指西方国家居 主流地位的理论经济学; 在西方国家,我们所说的政治经济学通称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我们所说的西方经济学 则通称为经济学。
(二)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 中国目前高等院校的理论经济学课程主要有两门: 即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的经济学的学科目录: 理论经济学(为一级学科),其二级学科主要有: 1、政治经济学;2、经济思想史;3、经济史;4、 西方经济学;5、世界经济;6、人口、资源与环境 经济学。 而应用经济学(为一级学科),其二级学科主要有: 1、国民经济学;2、区域经济学;3、财政学(含: 税收学);4、金融学(含:保险学);5、产业经 济学;6、国际贸易学;7、劳动经济学;8、统计 学;9、数量经济学;10、国防经济学。
马歇尔的 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虽然书名用“经济 学”,而不再用“政治经济学”,但是书中 仍然有“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提法。 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 与此类似,萨缪尔森 《经济学》书名也用 萨缪尔森的 经济学》 萨缪尔森 “经济学”而不用“政治经济学”,然而书 中也有“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的提法。 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 由此可见,马歇尔和萨缪尔森都是把“政治
将“政治经济学”改称为“经济学”的主要推动者 主要推动者 是马歇尔 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1890 1890)一书中, 经济学原理》 1890 马歇尔 开篇可见“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几个字。 此书第一篇导言第一章绪论开头第一句话为“政治 政治 经济学或经济学” 经济学或经济学 。 从马歇尔以后,一般没有人用“政治经济学”这一 名词了。 在现代,除我国 日本 我国和日本 我国 日本仍沿用“政治经济学”称谓 外,其余一般均将释为“经济学”(当然 当然,在20C60 当然 20C60 年代以来,“政治经济学”一词再度复兴于西方)。

2教育财政学第1讲

2教育财政学第1讲

图1 私人部门经济与公共部门经济的异同
4、 财政与财政学
• 政府是满足公共欲望的当然“人选”,因此,公共 部门的经济活动主要指政府的经济活动; • 政府从事经济活动,衍生出收入和支出问题; • 财政指政府的收支活动及其管理; • 财政学(public finance)
– 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的 经济学分支; – 也称为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或公共部门经 济学(public sector economics)
2. 与政治经济学的分离和财政学的创立阶段 (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
• 财政学的创立是随着文艺复兴(1300——1650年) 之后的科学大分化而出现的。这一阶段西方走在 了世界的前列。 • 1615年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蒙克利钦首次使用 “政治经济学”一词,政治经济学进入历史舞台。 • 1776年亚当· 斯密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 因的研究》,标志着财政学的创立。
(1) 凯恩斯学派的财政理论
• 凯恩斯抛弃了政府只当“守夜人”的教条,认为财 政支出可以直接形成社会有效需求,弥补私人部门 需求的不足,使市场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凯恩斯首 次系统论证了财政赤字的经济合理性,冲击了典型 的“量入为出”的原则。代表人物:汉森、萨缪尔 森、罗宾逊、斯拉法 • 主要财政观点和政策主张: • ①实行国家干预的经济和财政政策 • 凯恩斯: 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财政赤字政策。 • 汉森:补偿性财政政策
(2)货币主义的财政观
• 货币学派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芝加哥 大学教授M.弗里德曼为主要代表人物。
• 他强调经济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即消费者的自 由选择和生产者自由竞争,极力反对政府干预经 济。主张从压缩财政支出入手,控制通货膨胀; 反对用减税和扩大政府开支等扩张性财政政策来 刺激经济;主张以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代替凯恩 斯主义的财政、金融政策。

第1讲 心理学导论43页PPT

第1讲 心理学导论43页PPT

二、心理学的任务
2、心理学的应用任务 心理学所揭示的许多心理活动规律,都可 以直接运用到广泛的实践活动中去,为各 个实践领域服务。
三、心理学与教育的密切关系
(1)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必须了解心理 学
(2)结合教育实际开展研究,有助于心理学 的发展
(3)心理学与当代教学改革有紧密联系
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必须了解心理学

四、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反映是物质的普遍特性 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反映形式
反映是指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是一切物 质形态所具有的共同特性。反映特性受物质本身的性质和 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因此,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 形式也是不断变化。随着物质运动形式从低级向高级过渡, 反映形式也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程。 个性:个性心理倾向及个性特征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对信息 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想象、注意。
情感和情绪: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 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 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意志过程:指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 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
个性
个性心理特征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一贯的、 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 格。
个性与心理过程的关系:没有心理过程,个性无法形成; 已经形成的个性又制约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活动过程中 得到体现,从而对心理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使之带有个人 独特的特征。心理过程和个性是心理形象的两个不同方面, 在了解心理形象时,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因此, 具体来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过程发生、 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个性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以及 心理过程与个性两者之间关系的规律性科学。

第1讲+导论:理解政治现象素材

第1讲+导论:理解政治现象素材

四、如何观察政治现象
案例:中国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功能:知识传播、社会流动/精英录用; 政治社会化/政治认同 文革时期取消高考制度,推荐制(工农兵大学生, 又红又专) 路遥的《人生》:高加林 高等教育的关键词:录取率(地区差、阶级差)、 扩招、独立学院、自主招生/素质教育 社会流动VS.阶级再生产;国家作为机会分配者
以人的行为为中心,所有典章制度皆是人类行 为的结果 强调human action的重要性 运用科学的方法(规则性、验证、技术、量化 、价值中立、系统化、纯科学、多学科整合) 以有系统的实证研究方式所获得的有组织的知 识,此知识与common sense or casual observation 不同 建立可以解释人类政治现象的普遍性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什么是政治现象
宏观:国际关系、阶级冲突、国家、法律……
微观:投票、政治抗争、社会运动、政策执行、 立法、腐败、寻租…… 政治是有边界的,政治学的视野是无界的;政治 学的研究对象不限于国家、政府、制度、法律, 也包括移民、医疗、福利、教育、能源、环境保 护、计划生育…… 核心政治现象:围绕政府权力而进行的斗争和竞 争
非制约的;客观的、经验的 量化的 只关心一致性,规则性的 比较性的,焦点在许多国家
人性及问题取向的;规范的 质量并重 关心规则性和不规则性 比较性的,焦点在许多国家
具种族中心主义偏见,特重 英-美模式 抽象的,意识型态上保 守 的,以及静态的 焦点放在正式的和非正 式 的(集团)的结构和功能 非历史的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第一讲 管理学导论

第一讲 管理学导论

第一讲管理学导论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对组织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注:1.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没有目标就无所谓管理2.管理是一种综合活动,最终要落实到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能职能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组织资源:人财物,其中最重要的是人)4.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是管理者的活动,因此能否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关键就在于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与管理艺术。

5.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要讲究效率和效果6.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范围是组织7.管理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管理的效果与效率:效果和效率是衡量管理成绩的两个指标。

管理效果是管理活动的结果,一些组织常见的管理效果和效率指标绝对指标:反映组织的管理活动效果的一种综合指标;相对指标:是自己不同时期的管理效果的纵向比较,也可以是本组织与其他组织管理效果的横向比较管理的特性:1.二重性:自然属性,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由共同劳动的性质产生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职能;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具有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的职能。

2.科学性: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并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管理都必须遵循各种客观规律。

3.艺术性:①管理方式方法要因人而异②对同样的人和事,管理的方式和方法要因地制宜。

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1)计划:①谋划、筹划、决策②确定目标、制定战略③制定派生的各种具体计划(2)组织:①工作设计②部门划分③人员配备④解决由谁干什么的问题(3)领导:①指挥运用权力②指导员工工作③激励员工努力工作④沟通解决冲突(4)控制:进行监控以确保计划完成(5)四个基本职能的关系:管理的各项职能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管理过程就是一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基本职能构成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法理学课件第一讲(2010年秋季)

法理学课件第一讲(2010年秋季)

第一讲 导论:法理学的概念和体系
一、法理学(Jurisprudence)的概念:
(一)法理学的含义 1、相当于广义的“法律科学”或“法学” 2、相当于“法哲学”,是指有关法律的基本理论 3、对法律的一种庄重的称呼。如法医学、衡平法学等 4、指判例或判决的理由,如在法国和英格兰法中 (二)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法的一般原理、法的基本范畴 及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 1、关于法的本质 2、关于法律的结构 3、关于法律的价值 4、关于法学方法论 (三)法理学的学科特点:1、是法学的一般理论;2、是 法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3、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
人文主义法学派(一)
人文主义法学派( Legal humanism)15~16
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继后期注释法学派兴 起的法学派别,因与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 主义思潮相联系而得名。旧译博古学派,又 称法国法学派。人文主义法学派与当时的注 释法学派都认为罗马法是人类法律的基本渊 源;但它反对注释法学派,特别是反对以巴 尔多鲁(1314~1357)为代表的后期注释法学 派对罗马法的机械注释,甚至为了实用而曲 解罗马法。
法理学 JURISPRUDENCE
赵 承 寿 zhaocs@
HONESTE VIVERE ALTERUM NON LAEDERE SUUM CUIQUE TRIBUERE
荣耀地生活 不伤害他人 各得其所
法理学
Jurisprudence
赵承寿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zhaocs@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英文:Ideology,也写作“意识型态”)是指 一种观念的集合。英文Ideology这个词是德崔希伯爵(Count Destutt de Tracy)在1796年所创造的,被用来界定一种“观 念的科学”。拿破仑称帝之际,发现欧陆的哲学家多数对他 有所批评,高傲的拿破仑遂以“意识形态家”轻蔑地称呼他 们,自后在言语的使用上,“意识形态”偶尔会表现出负面 的意涵。在广义的意识形态概念的系谱上,其可追溯至柏拉 图《理想国》中的“高贵谎言”(the noble lie)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 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 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的内容,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 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 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 化,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 社会科学等,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它们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第1讲-导论

第1讲-导论

第一讲导论:制度经济学及比较制度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学科现状“‘一个词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类似于‘象棋中的一个棋子是什么?’‛——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108)1.1 到底什么是中文中的“制度”和英文中的“institutions”?在讨论制度经济学和比较制度分析有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遇到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英文的(实际上是均质欧洲语,即“Standard Average European”①中所共有的)“institution”?什么是中文的“制度”?是否均质欧洲语中的“institution”和汉语中的“制度”是涵义等价的两个概念?西方一位当代著名哲学家曼海姆(K. Mannheim,1960, p. 245)在其名著《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中曾经指出:“我们应当首先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同一术语或同一概念,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不同境势中的人来使用时,所表示的往往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曼海姆的这一见解,实在发人深思。

在近些年来在国外和国内教学实践和研究制度经济学及其相关领域里问题的经历中,笔者深深地体感到,单从对“institution”概念的理解和实际使用中,西方一些当代思想家所指的往往是不同东西,而且各人在理解和使用这个概念时涵义也差异甚大。

这里且不说像当代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Anthony Giddens, 1984)曾把“institution”理解为一种活动和社会过程因而与经济学家的理解大为不同外,②就连三位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得主哈耶克(Friedrich A. Hayek)、科斯(Ronald Coase)和诺思(Douglass North)各人在使用“institution”一词时,所涵指的现实对象性也实际上也有差异。

众所周知,哈耶①这个词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沃尔夫(Benjamin L. Whorf, 1998, 中译本,页124)所使用的一个专用名词,他用以指英语、法语、德语和欧洲一些其它语言。

《真道分解》传道书

《真道分解》传道书
第 9 讲:论财宝(传 5:10-6:2) 一、引言 1. 神殿是表示“神与人的同在”?“阎罗王与
你同在”? 2. 祈祷是神与人相交的表示。 3. 本课主旨:财宝大家都追求,及一位大有财
宝之人对财宝之见。 二、本论 1. 财宝与安息(5:10-12)
1.1. 贪爱银子不能知足。 1.2. 银子多只能眼看。 1.3. 劳碌人反得安息,但财主多不能得安息。 2. 财富之患(5:13-6:2) 2.1. 积存赀财,反因财减就生祸患。 2.2. 有儿亦不足财。 2.3. 来去一样毫无所有。 2.4. 黑暗中吃喝。 2.5. 多有疾病。 2.6. 财产为外人使用,自己无法享受,也是
能胜罪性。 2.3. 持住愚昧=执迷不悟 3. 大工程(4-6 节) 3.1. 建殿用七年,建宫用十四年。 3.2. 能享用的只有十五年。 3.3. 一切都虚空。 4. 仆婢妃嫔 4.1. 妃七百嫔三百。 4.2. 能享受的都有。 4.3. 捕风、虚空。 4.4. 没永远价值。 三、问题 1. 为什么娱乐到头是空虚的? 2. 怎样才不空虚?
神有定时。 1.4. 人应顺服神的作为。 2. 分析 2.1. 生死有时,在神之手。(2 节) 2.2. 刑罚和建立都有时。(3 节) 2.3. 情感的管理也在神手中。(4 节) 2.4. 离别有时。(5 节) 2.5. 资财获得都有时。(6 节) 2.6. 伤痛有时。(7 节) 2.7. 乱战和平有时。(8 节) 2.8. 人不能强求。(9 节)
三、问题 1. 为什么所罗门有这“虚空”的观念? 2. 人该怎样才可回复积极的人生?
第 2 讲:追求智慧与知识(传 1:12-18) 一、引言:作者引用“太阳升落”、“江河循流”、
“人生虚空”问人生目的何在?有何益处? 结果只是惨痛的回忆。 二、本论 1. 智慧和知识 1.1. 世间的智慧、学问与箴言的智慧不同,

第一讲 启蒙现代性理念

第一讲 启蒙现代性理念

第一讲:导论
现代性:现代哲学与社会发展理论的主题
三、对启蒙现代性理念的界定,使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现代性的核心理念是主体性原则,启蒙以来的时代是主体性的时代,主体成了取代上帝之后的新的人性神话,当然这种现代性设定一开始就陷入了主体主义的陷阱,存在着内在矛盾;
(2)现代性的价值理想是人道主义的目标,是关于人类自由解放的乌托邦理想。

启蒙以来无论是文化领域还是社会生活均凸显出人的价值与尊严,为现代性设定了人类自由解放的人类学神话,这自然也包含着一种乌托邦的理想承诺;
(3)现代性的主导意识是理性主义的精神理念,一切只有在理性批判的法庭面前才能具有合法性与合理性。

启蒙思想高扬理性主义信念,把理性确立为人的本性,对科学的崇尚演变为科学理性的人生信念与社会生活的全面规范,但这种“目的—工具”理性的独断也使现代性摆脱不了工具理性的虚妄与专横,使现代性蜕变为人类对自然的征服统治和对社会的全面管制;
(4)现代性的基本立场是个人主义的价值信念,以个性解放、个性自由、个人权利为人的天赋人权,这为民主政治与自由意识作了必要的铺垫。

但把个人设定为社会的先验主体,完全从自我主体出发演绎人类社会,也不可避免地走到了违背个人与社会辩证关系的误区,现代世界秩序及道德领域中的社会困境也正是把现代性归结为个人主义与自我意识的思想困境。

这一切表明:现代性在启蒙理想的设定中就已经具有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

现代性启蒙理想无法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中得到全面自由的兑现,反而出现了新的异化与危机。

这就是现代性的问题意识。

对比第十一讲。

第一讲导论:政治、政治学、政治家

第一讲导论:政治、政治学、政治家
政治学原理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系政治学教研室
第一讲 导论:政治、政治学、政治家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从事政治的人,是在撩拨魔鬼的力
量。——马克斯· 韦伯,《以政治为志业》 政治:谁得到什么,什么时候得到及如 何得到。——拉斯韦尔,《政治学》
内容提要
一、政治就在我们身边 二、探索“政治”内涵的三种途径

中文里现代的“政治”一词,来自 于日本人翻译西文时的创造。意为治理 政务,实际就是处理国家事物。当 Politics传入中国时,人们在汉语中找不 到与之对应的词。孙中山认为应使用 “政治”来对译,认为“政就是众人之 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 政治”。
2、西方世界里的“政治”

“政治” 一词的英文Politics源自希腊 文Po-lis。Polis在荷马史诗中指城堡或卫城, 卫城周围是市区,外围是郊区。后世把卫 城、市区、乡郊统称一个Polis,综合土地、 人民及其政治生活而赋有了“邦” 或 “国” 的意义。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在古希腊文 中,所有与政治活动有关的概念都由“城 邦”衍生而来,而且它们彼此之间保有字 根上的关联性。

希腊经验对政治概念内涵影响之深远, 素为政治思想学者所强调。如英国政治学者 邓恩就曾公开指出:政治是一个不折不扣、 源自欧洲的字眼与范畴(Dunn,2000:11)。 在这个深受希腊经验制约(尤其受雅典经验 制约)的概念中,学者们进一步分析出若干 重要成分,以之为古典政治概念的要素。
——江宜桦:《自由民主的理路》第十一章《西方政治概念之分
析》,新星出版社,2006年。
(一)日常语言的途径
优点:研究者可以在不预设任何立场的情况下,分 析目前人们使用“政治”这个词汇时,所牵涉到的 意义脉络以及语言内涵,从而逐步归纳出一个或数 个为大家普遍接受的用法。 缺点:其一,日常生活使用政治字眼的情形太多, 而且有些用法只有使用者才知道所指。因此这种分 析可能会导致庞杂分歧的结果,对掌握政治的核心 意义帮助不大。其二,以日常生活用语为出发点, 好处是比较贴近大众的生活经验,但坏处是过于局 限在一时一地的了解,容易忽略不同地区、不同时 代对政治的想象。

第一讲:中国近代大学导论

第一讲:中国近代大学导论

2、文化比较研究模式 研究取向在早期的教会大学史的研究中 表现得最为明显, 表现得最为明显,如Jessie Lutz基督教 Lutz基督教 教 会 大 学 的 研 究 Jessie Lutz ,China
and
the
Christian
Colleges
(Ithaca,N. (Ithaca,N.Y.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1), 中 文 译 本 见 1971), 曹钜生译《 中国教会大学史》 曹钜生译 《 中国教会大学史 》 , 浙江教 育出版社1987年版。 育出版社1987年版。
人物:校长、 人物:校长、教授与学生 北京大学:蔡元培、蒋梦麟、 北京大学:蔡元培、蒋梦麟、胡适 清华大学:罗家伦、 清华大学:罗家伦、梅贻琦 东南大学-中央大学:郭秉文、 东南大学-中央大学:郭秉文、罗家伦 南开:张伯苓 复旦:马相伯、 复旦:马相伯、李登辉 燕京大学:司徒雷登
社会方面:政治变迁与社会发展 晚清改革与变法 五四新文化运动 北伐与首都迁移 日本入侵与战略转移
中古大学中以意大利的勃罗尼亚 (Bologna)、英国的牛津大学为最 Bologna)、英国的牛津大学为最 早,其他如葡萄牙的科英布拉、法 国的巴黎、英国的剑桥,意大利的 萨里诺(Salerno) 萨里诺(Salerno),德国的海德堡、 科隆,都是中古大学的佼佼者。
3、中古大学的特点: 1、与宗教密不可分:大学最早的型态是 寺院型态, 13世纪则为教堂型态 , 寺院型态 , 13 世纪则为教堂型态, 之后 才变为基尔特型态。 才变为基尔特型态。 2、世界精神、超越国界特性。14世纪的 世界精神、超越国界特性。14世纪的 欧洲在学问上有其统一性, 欧洲在学问上有其统一性 , 有共同的语 言 ( 拉丁 ) , 共同的宗教 ( 基督教 ) , 拉丁) 共同的宗教( 基督教) 教师和学生可以云流四方。 教师和学生可以云流四方。

第一讲导论(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耿强)

第一讲导论(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耿强)

对时点有意义的经济变量。重要的流量有投资、收
入,与之对应的存量是资本、财产。二者的关系是:
流量导致存量增加(减少)。宏观经济学重点分析
流量,如总产出。但是,货币存量也是宏观经济学
分析的重点。
5.需求分析和供给分析
宏观经济学侧重需求分析,因为在凯恩斯经济
学看来,经济萧条是由于叫需求不足造成的。另一
方面,宏观经济学也不排除供给分析。供给分析包
古典经济学
动态均衡理论 新古典学派 货币数量理论
凯恩斯经济学
新剑桥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
非均衡理论
现代货币主义 理性预期学派
2021/7/30
新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主义
南京大学 耿 强
西方经济学演化简史
1.古典经济学
(1)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本质是货币,通过 顺差的对外贸易增进财富。
(2)斯密1776《国富论》系统地提出了劳动 价值论,并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括:总供给曲线、经济周期、经济增长。
2021/7/30
南京大学 耿 强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
宏观经济政策
GNP的波动与增长
对象
核算
(GNP)
GNP的 决定
产品市场均衡 货币市场均衡
双重市场均衡 三重市场均衡 四重市场均衡
通胀、失业 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
2021/7/30
南京大学 耿 强
居民进口
宏观经济运行流程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古典宏观经济学 (17世纪中叶——20世 纪30年代)
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 建立和形成时期(20世纪30年代——70年 代)
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分 庭抗礼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什么是文学(1)

什么是文学(1)
第一讲 导论:什么是文学
三、什么是文学
• 文学概念 • 语言艺术
1.文学概念的历史演变
1.文作品
3.文学的广义:
4.文学的现代含义:
一切语言性符号
语言性艺术
2、文学语言的特点
(1)、形象的间接性
局限性:不懂得语言,无法独立欣赏文学作品;文
小,它能直接表现任何生活现象,世间的事物和想
象中东西,均可用语言加以表达。因此,文学在表 现社会生活时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广 阔的自由。
(3)、能够深刻细腻地传达思想情感,表现人的丰富 的内心世界 一方面,文学可以通过语言塑造形象,以形象 符号传情达意,使那些难以言说或不可言说的情绪、 感受获得一种具象化的表现。 另一方面,文学可利用语言直接展示思维活动 的过程,描写心理状态,传达那些只能用语言才能 确切表达的思想情感。
学素养不高,想象力贫乏的人很难领会文学形象的生
动美妙。
优越性:形象的间接性给读者的想象留下了广阔的 心理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去丰 富补充形象,进行艺术再创造,以获得莫大的精神享
受。
(2)、易于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
语言与其他艺术所使用的材料(色彩、线条、 音响、体积等)相比,最为自由和灵活,受限制最

第1讲 大学导论

第1讲 大学导论
导天下的必修之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 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 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2)整理、研究和传播高深领域知识的机构 五帝时期:五帝,成均、 汉朝:中央设立太学,为最高学府,而地方也开始
大学的教育应该是以文理科知识为主的“自由教育”(以自由 发展理性为目标的教育 )和“博雅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广 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其所成就的,不是没有灵魂(?)的 专门家,而是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当代大学生人才特征
1.具有鲜明道德意识、人格健全的社会人 2.具有持续学习发展能力的学习人 3.具有宽厚专业背景的技术人 4.专业能力:工程开发
本科专业导论
1.大学的含义
大学是国家的高等教育学府,综合性的提供教学、 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
现在的大学一般包括一个能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 的研究生院,以及能授予学士学位的一个本科生 院。
大学还包括高等专科(高职)学校。
2.大学的由来及其知识的界定
“大学”最早出现在8世纪末,
专业能力:工程开发
博士:原理研究 硕士:产品开发 本科:工程开发 专科:工程组织 中专技校:生产实施
人才培养目标
实现追求基础与理论及产业技术培养的协调统一; 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人才培养目标多样化:实现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的和 谐共赢;
思考与实践: 我的大学发展目标、支撑体系构建
4.现代大学理念
1810年,威廉·冯·洪堡建立柏林大学,将研究和 教学结合起来,并确立了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 原则,这被认为是现代大学的开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博机构及参观人数的“尴尬”
• 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共有群众文化事业机构 1650个,位居全国第十;其中文化馆数量竟 是全国倒数第13位。浙江是文物大省,文博机 构数却仅列全国第八,率先实行的博物馆免费 开放虽然带动了参观人数飙升,但全省年人均 参观次数也仅为0.4次,远低于西方国家年人 均参观博物馆两次的比例。
第一节 人文、人文素养与人文教育
一、什么叫人文?
所谓人文,古拉丁文意指人性、教养; 在我国古代的典籍中,“人文”是同“天文” 对举的,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 间世事、习俗人情、礼乐教化等。现代人又 常常把“人文”与“自然”对举,如说“人 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人文地理”和 “自然地理”等等。总之,“人文”通常指 人类的各种文化现象,特别是指人类的精神 文化。
式。
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
与科学教育一样,人文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科学探索客观,人文体察人情,前者重 “理”,后者重“情”。人类不断深化对宏观世界的 认识,提高改造宏观世界的能力;通过人文精神人类 体会为人之意义与态度,实践做人之道。 美国的卡耐基认为: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基 于专业技术上的因素占15%,另外的85%则要靠人际关 系,即与人相处和合作的品德和能力。所以,科学与 人文都应该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 成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
三、什么叫人文精神?
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Humanism, 狭义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 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 的压抑; 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 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 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广义是指西方的由西方哲学所培育始于古希腊的那种欧洲精 神文化传统。
得对于群众问题,我看的 高度不高,辖区群众有问 题,我们应该去关心他们, 尽可能帮助他们,而不是 不管不问。”
对人文教育应抱的思想:
(1)人文学科是人文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
(2)人文教育不能等同于人文学科知识教学。 (3)人文实践活动是人文素养成长的必由之路。
主要概念区分
1.人文:指区别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间世事、习俗人情、 礼乐教化等 2.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它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 人及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区分为人文知识、人 文态度和人文精神三个层面 3.人文学科:主要包括艺术、文学、历史和哲学,还有社会学、 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等 4.人文教育:指以培养人文素养为目标的教育 人文学科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主义教育:是一种教育理论流派,是一种指导全部教育活 动的理论体系
3 真实数据
1、浙江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水平指数 7.5%
人均藏书量不到半本
浙江经济总量多年稳居全国第四位。然而,全国平均 每45.9万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在浙江平均每 56.2万人才拥有一个,还不到全国平均数,相当于国 际平均水平的1/28。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0.4 册,位居全国第七,不但低于上海、天津、北京,甚 至低于宁夏、青海。浙江目前人均藏书拥有量0.44册, 远低于“每个居民两册”的国际标准。2004年,浙 江人均去公共图书馆查阅或借书仅为0.32次。
五、人文教育
最常见的有三种理解:一是人文主义教育; 二是人文学科教育; 三是关于"成人"的教育。 我们这里所谈论的人文教育,不光是指以人文 为内容的教育,而是指以培养人文素养为目标 的教育。
• 科学:客观世界,符合规律:
“是什么”, “为什么”, “如何做”。

可归为“是什么”。 求真。立世之基。
人文科学humanities :关于人的自身的学说或者 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 等问题,对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特别是 精神文化属性进行探究的学问。
• 人文科学有科学吗?
2、人文科学 与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
• 关于人类社会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它以 人的共同体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 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目的在 于探索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背景:欧洲社会大变动;近代自然科学的 影响
结论:
• 人文的缺失!
• 人文的缺失!
• 人文的缺失!
• 人文的缺失!
• 人文的缺失!
第一讲 人文与人文社会科学
教学要求: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发展概况,理解和 掌握人文、人文精神、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特点和 作用,知道现代初等教育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需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文、人文素养与人文教育 第二节 人文社会科学 第三节 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总体面貌与发展趋势 第四节 人文社会科学与初等教育的跨学科研究
2、人文科学 与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 区别:研究对象不同:人与社会 研究方法不同:意义分析、解释的方法 与自然科学实证的方法。
人文:精神世界,终极关怀:
“应该是什么”, “应该为什么”, “应该如何做”。
可归为“应该是什么”。 求善。为人之本。
人文学科比较集中地概括、提炼和升华
了社会生活中的人文因素,它们是人文教育
课程的核心内容。 在人文学科中,艺术(主要指音乐和美 术)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 而文、史、哲等学科内容则主要通过丰富人 们关于人与社会知识,启迪人们的智慧,间 接地影响人们对于人与社会的态度及行为方
4 我国人文教育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0)
• 中国文科学生比例:8.9% • 全世界1000万人口以上的50个国家中,文科学生占在 校大学生比重(1977年)
大于50%
13
30—50%
26
20—30%
6
18——20%
4
• 我国人文教育的落后,还表现在对学生普遍实施“通识 教育”或“素质教育”方面的落后 • “功利化”的教育 教育失去了精神的向度,失去了灵 魂的归宿 机械和单调、封闭和禁锢、平庸和乏味 教育工作者充满了精神的疲软和世俗的屈服
第二节 人文社会科学
一、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与地位
• • • • 1.科学与科学的分类 2.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 4.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特点
1、科学与科学 的分类
科学概念
• 一是知识体系说,即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 思维的知识体系;二是认识活动说,认为科学是对现 实世界规律的不断认识的过程;三是科学学创始人贝 尔纳的观点,也即将科学看作是“一种方法”、“一 种建制”、“一种累积的知识传统”。 英美概念:实证知识体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 学(不能算是科学) 德国概念:一切体系化知识。自然科学、精神科学(社 会科学和人文科学)
人文精神。从应试的角度考虑,教育者也容易
把让学生掌握人文知识而不是人文精神作为主 要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目标。
这点常识何必要去清华学
图说说图 2011年1月29日《青年时报》

培训的科目也算靠谱,其 中有公共管理、上访以及 周易。
人生之道方面有官员是这样 说的:“清空杯子,空杯朝 上,从零开始,我心飞翔。”
在公共管理方面,某位是这 么说的: “学习过以后觉
《社会科学发展基础》
主讲:黄文芳 电邮:hzhhwf@
前言:认识当前的社会与教育
1 图片对比
江西宜丰县潭山镇的悲剧多棵百岁古树被 下药毒死(2009年9月7日)
活过了100岁的树是怎么 死的?江西省宜丰县潭山镇 现有古树1300多棵,苗木 商贩欲收购总被拒绝。有人 竟偷偷在树蔸部打2至3个 小洞,放进液体烈性毒药, 将枝繁叶茂的古樟树活活毒 死。古树枯死后,这些人便 进村收购。目前,该镇中兴 村已有5棵百年以上古樟树 遭此毒手最后枯死。(江西 日报)
• 人文,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基因,作为一种朴素的 习惯和意识,古已有之,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无 论是中国还是外国。 • 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 尊重人。即人类关怀、生命关怀。人是衡量一切的 尺度,在人世间的各种权利,只有人权是天赋的, 生来具有的,不可剥夺,也不可代替的。承认人的 价值,尊重人的个人利益,包括物质的利益和精神 的利益。 • 人文分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主 人 义 性 ) ( 人 道 个人主义
人 文 精 神
精理 神性 ( 科 学
好奇心 头脑 的 认真 人对世界 的认识能力 过程(怀疑) 从思想上把握完 整的世界图画的 一种渴望 困惑
教超 精越 神性 ( 宗
灵魂 的 认真
人生到 底有什 么意义
人生的根据问题上 认真 在精神上和某种宇 宙的精神本质建立 联系的渴望
北山路下月要修缮 届时可能单向通行 梧桐一棵都不会“挪窝”(2010年2月19 日杭州)
梧桐树是北山 路的“宝贝”
2
伤熊事件
• 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电机 系四年级大学生刘海洋为了验证“笨狗熊”的 说法是否成立,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 饮料,泼在了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熊的身上和嘴 里,造成3只狗熊、1只马来熊和1只棕熊受到 不同程度的伤害。
1、科学与 科学的分类
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 始祖。” (马克思)
“知识就是力量”
弗兰西斯.培根系统分类
• • •
记忆科学 历史 想象科学 诗歌 理性科学 哲学
1、科学与 科学的分类
什么是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是概要记述人类一切门类知 识或某一门类全部知识的完备的工具书。 它收集专门术语、重要名词、分列条目、 加以详细的叙述和说明,提供定义、原 理、方法、历史及现状、统计、书目等 方面的资料。
1、科学与 科学的分类
科学分类
• 哲学 亚里士多德 15世纪系统分类 弗兰西斯.培根 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 “人类知识体系图表” 19世纪中叶孔 德 20世纪以来划分纷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