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80页精品】初三年物理教案全集(沪科版_教案纸打印)

【80页精品】初三年物理教案全集(沪科版_教案纸打印)

§11从水之旅谈起§11-1 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了解物质的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了解熔化曲线和沸腾曲线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冰熔化、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引入新课2、新课教学(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2)演示实验(3)师生共同讨论云、雨、雪冰雹的形成,让学生知道水的“旅行”过程。

(4)学生分组实验:(5)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课本图11—7和图11—8所示的现象出现?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后讲述:地球上有水,为我们创造了生命,水汇集起来形成了江河湖海,在地球上形成了很多壮丽景观,我们的工农业生产需要用水,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离不开水,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水。

(板书)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下列内容(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让学生在交流中进入到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去,回味并感受自然现象的美妙,领略到人与水的亲近,体会水的奇妙,使学生们热爱大自然,对并对自然界中水表现出的种种奇妙现象充满好奇心,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

)①谈自己对水的感受(谈玩雪、戏水、躲雨、游山玩水时对水的感受)。

②谈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水。

③谈如果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将会遇到哪些困难。

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讨论进行评价,然后讲述:同学们刚才谈到自然界中的云、雨、雪等,它们都是水。

水千变万化,它不仅可以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转化成露、雾、霜等。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5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5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5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篇1一、基本情况:从以往的物理考试成绩来看,优秀人数少,中等生生面广。

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所以本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及格率降低低分率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

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水平。

三、工作措施: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

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

四、教学内容:1、复习八年级物理和九年级物理。

2、做好专项复习和综合训练。

五、复习的重点和难点:1、力学和电学两大部分。

力学的重点是压强、浮力、杠杆、机械效率。

而且出题的综合性较强,与前面学过的力的平衡等知识联系密切。

其中浮力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也是中考的难点,也是学生认为是最难入手的知识。

电学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的综合题又是电学考试的难点。

2、声学、热学、光学中,热量的计算和光学做图是考试常出的考点。

尤其是光学作图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知识。

六、复习方法1、夯实基础,巩固双基。

2、连点成线,版块拓展。

3、综合训练,能力提高。

4、模拟中考,素质适应。

七、复习安排(一)第一轮复习(2月下旬至4月中旬)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记忆关。

(2)基本方法关。

(3)基本的解题技巧关。

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利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复习每个单元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根据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编写,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九年级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积极主动地探究物理现象和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力和运动1.1 力的概念和作用1.2 运动和静止1.3 牛顿运动定律2. 第二章机械能2.1 动能和势能2.2 机械能守恒定律2.3 能量转化和守恒3. 第三章声音和光3.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3.2 光的现象和性质3.3 眼睛和视觉4. 第四章温度和热量4.1 温度的概念和测量4.2 热量和热传递4.3 保温、隔热和热机5. 第五章电与磁5.1 电荷和静电现象5.2 电流和电路5.3 磁场和电磁感应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 运用实验、演示、讨论等方法,增强学生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理解。

3.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 创设情境,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讨论等环节的表现。

3. 鼓励学生参加物理竞赛和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物理素养。

六、第四章温度和热量(续)4.4 热量的测量4.4.1 热量计的概念和原理4.4.2 热量计的使用和维护4.5 热力学定律4.5.1 热力学第一定律4.5.2 热力学第二定律七、第五章电与磁(续)5.4 磁场的性质和测量5.4.1 磁场的概念和表示5.4.2 磁感应强度的测量5.5 电磁感应5.5.1 电磁感应现象5.5.2 发电机和变压器八、第六章现代通信技术6.1 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6.1.1 信号的传输和接收6.1.2 调制和解调6.2 无线通信技术6.2.1 无线电波的传播6.2.2 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九、第七章能源与环保7.1 能源的分类和利用7.1.1 化石能源7.1.2 renewable energy 7.2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7.2.1 能源需求的预测与规划7.2.2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7.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3.1 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危害7.3.2 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政策十、第八章物理学实验8.1 实验基本技能8.1.1 实验器材的使用和维护8.1.2 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8.2 经典物理实验8.2.1 重力实验8.2.2 摩擦力实验8.3 现代物理实验8.3.1 光的折射实验8.3.2 电磁感应实验8.4.1 实验报告的结构和要求8.4.2 实验报告的示例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力的概念和作用补充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其大小用牛顿(N)表示。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教案5篇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教案5篇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教案5篇九年级沪科版物理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会按照电压表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压表,会选择电压表的量程和试触,会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会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

2.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池组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压的关系。

3.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会按照电压表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压表2.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池组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压的关系。

3.会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

4、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三、教具准备:每组三节干电池,电压表,两个阻值不同的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

进行新课:研究干电池串联和并联时的电压关系;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将两节相同的干电池按图6-8并联组成电池组,用电压表测这个并联电池组的电压,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内。

分析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池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写出结论。

表2:并联电池组的电压干电池Ⅰ的电压(V)干电池Ⅱ的电压(V)并串联电池组的电压(V)结论:。

第二部分: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一、按图6-9将L1、L2组成串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灯泡L1与L2串联的总电压U。

要求:先画出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三幅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 + - 接线柱。

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做好记录后,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结论。

(二)、按图6-10,将L1、L2组成并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A、B两点之间的总电压U。

要求:先在作业本上画出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三幅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 + 、 - 接线柱。

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做好记录后,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结论。

实验完毕,断开电源,整理仪器,进行讲评。

4.小结:由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和所得到的结论。

(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优秀5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优秀5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优秀5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篇一1,引入新课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

介绍长度的单位。

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

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

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新授课: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

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

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

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6.1电流做功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6.1电流做功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16.1电流做功教案:16.1 电流做功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电流做功的原理和实质。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流做功的概念,了解电流做功的过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流做功的定义和实质。

2. 使学生掌握电流做功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做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电流做功的实质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如电动机的运转,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做功的概念。

2. 理论讲解:讲解电流做功的定义和实质,电流做功的计算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电流做功实验,如电流通过电阻器产生热量,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电流做功的过程。

4.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电灯发光、电动机运转等,让学生了解电流做功的应用。

5. 练习与讨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流做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电流做功的实质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对电流做功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方法。

但在实际应用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练习和思考。

拓展延伸:1. 电流做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如何提高电流做功的效率?3. 电流做功与电能转化有何关系?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电流做功的定义和实质电流做功是指电流在通过导体时,对导体做功的过程。

它实际上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例如,当电流通过电灯时,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当电流通过电动机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理解电流做功的定义和实质是掌握本节课的关键。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1磁体和磁极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吸铁性)。

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磁场和磁感线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①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

②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③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

④磁感线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

(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电与磁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4.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5.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6.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

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7.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十三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十三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十三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物质的比热容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从而让学生理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掌握影响物质比热容的因素。

整个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影响物质比热容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烧杯、温度计、电子秤、热水、冷水、砂石、铝块。

学具:实验记录表、计算器。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夏天在沙滩上晒太阳感觉比在水泥地上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2. 提出问题:为什么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的变化不同?3. 设计实验: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来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4.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5. 观察现象:观察实验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

6. 分析结果: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活动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保暖材料的选择、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设计环节的引导在实验设计环节,我引导学生回顾了比热容的定义,即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我强调了这个定义中的“单位质量”,为学生后续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埋下伏笔。

接着,我提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比较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的温度变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4.1 电阻和变阻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4.1 电阻和变阻器

课题14.1电阻和变阻器课型新授课课时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电阻的电路图符号。

B、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归纳法”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从猜想到制定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的探究过程。

(3)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和表达自己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识;在交流讨论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从猜想到制定实验方案的过程,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2) 学习难点:实验方案的制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准备滑动变阻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生活经验:1.听收音机,调节音量控制按扭,音量发生变化.为什么调节音量开关时,喇叭音量会变化?2.旋电视机的亮度旋钮,荧光屏上的图像会变明或变暗.3.一幕话剧开始了,剧场里的照明灯由亮变暗;而结束时又有暗变亮。

上述生活中例子,都有一个相当于滑动变阻器的元件.这节我们就研究它的作用、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二、滑动变阻器1.探究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问题:自己动手设计电路图将干电池、灯泡、铅笔芯、开关、导线连接起来,之后观察灯泡是否会亮,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

学生基本上能够将电路连接起来,在探讨改变亮度上,很多学生都能够想到改变电阻的大小,但是改变的方法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说可以改变干电池的个数,有的学生想到改电阻的长度。

这时老师就告诉学生实际生活的电源的电压220V 是确定的,不能改变的,所以只能改变电阻(铅笔芯)的长度。

下面请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电路,并将连接铅笔芯的导线一端打开,并使其在另一端滑动,观察灯泡的亮度与接入的铅笔芯的关系。

发现问题: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长,灯越暗,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短,灯越亮(接入铅笔芯的长度不能太长)。

先请学生思考然后回答,最后老师总结:电源的电压不变(控制变量法),铅笔芯越长,电阻大,电流小;铅笔芯越短,电阻小,电流大,所以通过改变铅笔芯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的电流,这就是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20.1能量守恒定律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20.1能量守恒定律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20.1 能量守恒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20.1节“能量守恒定律”。

本节主要介绍了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含义;2. 培养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2. 教学重点: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如热水倒入冷水中,观察热量的传递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解释能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如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导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和解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板书能量守恒定律的公式和解释,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6.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热力学系统在等温过程中,外界对系统做功100J,系统吸收了50J的热量,求系统内能的变化。

答案:系统内能的变化为150J。

2. 题目:一个热力学系统在等压过程中,外界对系统做功200J,系统放出了100J的热量,求系统内能的变化。

答案:系统内能的变化为100J。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但在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时,部分学生仍有疑惑。

在课后,应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加深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能量守恒现象,提高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3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3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3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篇一学问目标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

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精确值和估量值组成。

4、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分误差和错误。

力量目标1、培育观看力量:对图形和图像观看,了解通过视觉推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看刻度尺,熟悉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培育思维力量: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标养成仔细、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屡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看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熟悉到人的感觉并非牢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展实际测量的重要性。

列举了学生熟识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根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忙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意观看的环节。

对于“长度的单位”供应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

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分以及减小的方法。

教法建议关于测量局部,由于学生缺乏定量讨论自然现象的阅历,对测量的重要性熟悉缺乏,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熟悉到利用感觉器官做推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牢靠的,需要进展测量”的结论。

教师可以在此根底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准确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详细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现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留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

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看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5篇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5篇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5篇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篇1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s。

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N/Kg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9、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篇2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电功率(1)P=W/t=UI(普适公式)(2)P=I2R=U2/R(纯电阻公式)液体的压强1.液体压强的特点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⑵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度ρ的单位用kg/m3,压强p的单位用帕斯卡(Pa)。

沪科版初三物理全册教案

沪科版初三物理全册教案

12.1 温度与温度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

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过程与方法2、过程与方法: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温度计的使用四、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过渡】春天冰融化,夏天水长流,秋天云高远,冬天雪封河。

以四幅美丽的图片引入本章的物态变化内容。

四季交替变化的同时,也伴随着气温的变化,而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也都与温度有关。

我们这一章的探究就从大家所熟悉的温度开始。

(以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引入新课,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

)(二)讲授新课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2.温度计(1)【想想做做】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

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到温水冷、右手感到温水热。

【过渡】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本章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展现了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

以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引导学生观察、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水的认识,学会运用科学规律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水的三种状态相互转化的条件,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总结、归纳出三种物态变化的普遍规律。

最后从水是生命之源,联系当前全球面临的缺水及水污染问题提出珍惜每一滴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新课题。

启迪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a、通过对冰的熔化现象的科学探究,熟悉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b、体验水的三种状态,会描述水的三种状态的特征。

c、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现象熟悉水的熔点与沸点。

d、学会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初步认识常见晶体的熔点与沸点。

e、从科学探究过程中,感知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一、奇妙的水1.世界上70%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

大部分的水储存在海洋里和南北极的冰山上。

2.水是循环着的:高山上的水低处的水海洋天空高山3.水存在的形式:水蒸气、液态水、冰、雪、雾、云、雨、霜、露、冰雹。

二、水之旅1.水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冰、雪、霜、冰雹液态:水、雾、云、雨、露气态:水蒸气2.三种状态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物体存在的其他状态:等离子体、超固态、中子态。

三、科学探究:冰的熔点与水的沸点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1)晶体内部的原子按照一定规律排列。

非晶体内部原子的排列无规则。

2)熔化(melting):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熔化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一个过程,完成这样的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2.汽化过程。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分类:和。

3)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

4)沸腾:在液体和内部都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5)实验探究:a)装置名称:水浴加热法b)注意事项:冰要压为碎冰;用酒精灯的外焰;温度计要插入碎冰的内部,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温度计读数时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泡在被测物质中读数;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齐平;为了防止水沸腾过于厉害,在烧杯中可以适当加入碎瓷片;为了便于读数,要缓缓加热;每半分钟或者1分钟记录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己]丙图的量程是-30C—50C,最高温度50C.最低温度是-30C,分度值1C.[师]怎样才能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并且不会损坏温度计?所测液体温度能否超过量程?
[想想议议]
[生甲]要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生乙]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 度计胀破.
[生丙]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
[生丁]寒暑表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50C,最低温度是-30C,分度值是1C,主要是根据我国 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
[生戊]体温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C,最低温度是35C,分度值是0.1C,是根据人体 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
[生己]实验用的温度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C,最低温度为-20C,分度值是1C,
2.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 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i寸论法
•教学用具
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 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开创了人类的文 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
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大家希望了解什么内容?
[生戊]鸽的体温为42C
[生己]南极洲(1983年)最低气温为-89.2C
[生庚]火箭燃烧室内燃气约3400C
[生辛]液态氮沸点-195.8C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鼓掌进行鼓励.我们家庭中和医院常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仔细 看挂图、思考.提出问题.
[生甲]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
[生甲]很冷的冬天,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会觉得很冷, 可是从外面走进屋子里的人会觉得比较 暖和.
[生乙]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得出.
[想想做做]
[生丙]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 (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
到温水冷、右手感到温水热.
[师]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 要准确地判
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thermometer).
1•温度计
[师]我们用桌上的东西自制一个温度计•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 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 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大家做完了以后,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 冷水里,观察水柱位置,得出结论.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讨论.
[生甲]投影片上,甲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乙是体温计,丙是寒暑表.
[生乙]温度计的基本构造: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温度计的使
用、液体、刻度、符号.
[生丙]温度计上符号为C*彳
[生乙]甲图的量程是-20C—110C,最高温度是110C.最低温度是-20C,分度值1C.[生戊]乙图的量程是35C—42C,最高温度42C.最低温度是35C,分度值0.1C.
[生乙]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生丙]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体温计不可以,为什么?
[生丁]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先要甩甩?
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范围确定的.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精采,同学们也注意到在温度计上有C或C),它是表示摄氏温度,还想
了解什么?快提出来,让大家来解决!
[生甲]C表示什么?
[生乙]温度的单位是什么?
[生丙]用什么符号表示温度?
[生丁]如何读温度?
[生戊]摄氏温度如何规定?
[师]请大家相互讨论来得出结论.
[生甲]C是摄氏温度单位的符号,读做摄氏度.
[生乙]温度用符号t表示.
[生丙]摄氏温度是这样来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C和100C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摄氏度(1C).
[生丁]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C左右,读做“37摄氏度”.
[生戊]北京一月的平均气温是-4.7C,读做负4.7摄氏度零下4.7摄氏度.
二、进入新课
[生甲]什么叫温度?
[生乙]我们凭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可靠吗?
[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
「师]现在问题提出来了,大家讨论*看能否解决
「牛一甲]我们把物体的冷热軽度叫做湿度
「牛乙[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吋靠的
「牛丙[应该用温度计测显温度
[师]既然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不可靠,我们怎么来验证.
[师]大家回答地很好.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还 有热力学温度,我们先来研究摄氏温度.
2.摄氏温度(板书
[师]我们看P71想想议议,能否把空白填上•
[生甲]沸水的温度是100C
[生乙]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C
[生丙]人的正常体温是37C
[生丁]我国最低气温为-52.3C(漠河镇)
[生甲]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
[生乙]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
[生丙]这可能是由于液体热胀冷缩的缘故吧•
[师]是的,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 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现在我们看挂图和投影,来认识它们,(投影片课本图4.13,挂图温度计 的构造).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
3上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 物理知识能力.
2.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 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