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历史第2课教案
历史必修一第2课导学案
![历史必修一第2课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6b906fcf84b9d528ea7a92.png)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习目标】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2.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3.了解明朝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
难点: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
【学法指导】1.合作学习:在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分成小组开展互助性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借鉴。
2.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形成有感情投入,有内在动力支持的有效自主学习。
预习案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秦的统一条件:商鞅变法后,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强大,为统一奠定基础;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2. 秦的统一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灭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国。
3. 秦的统一意义: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确立皇帝制,皇权至高无上,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2.在中央实行“三公诸卿制”:设立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公”为中央最高官职;____ 之下, 设立“诸卿”作为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条件: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设县、郡;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经过朝廷两次辩论,秦始皇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
2.概况:郡(守)――县(令、长)。
3.秦朝这套从____到___的______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构建知识网络训练案1.在秦始皇发给驻防阳陵(今陕西咸阳一带)将领的铜铸虎符中,虎符中分为二,左右半符各有十二字铭文,书曰:“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
(人教版)高一历史 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 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a191e0f18583d048645982.png)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知道“始皇帝〞的来历、皇帝制的内容和特征,理解中央官制的内容和运行机制,理解郡县制全面推广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多角度探究从诸侯割据到秦朝统一的历史原因;从目的、内容、机制、本质和影响等角度,探究皇帝制、中央官制、郡县制的详细内容;抓住主要问题比拟分封制和郡县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统一中国和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等角度,认识秦始皇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开展的奉献;通过理解秦朝创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体会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和古代国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皇帝制和“始皇帝〞的来历;中央官制;郡县制的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难点:理解君主专制制度的根本特征;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对这一体系的把握及其影响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方法】本课多是根本史实,有关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可如今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掌握根本史实;老师还可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引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的典故、成语,通过这些典故、成语来回忆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的概况。
像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
为上课讨论和评价做准备。
在课堂手段上可采取投影和情景设置等手段,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考虑、分析问题的才能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西周分封制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中间经过了群雄割据的春秋战国。
关于这段历史我们大家并不生疏,尤其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典故、成语,如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尤其为我们大家所熟识。
战国后期,商鞅入秦,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后来居上,国力跃居七雄之首。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开场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f84bafbb4cf7ec4bfed032.png)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学习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预习学案【知识梳理】一.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秦完成了全国统一(政治方面)1.春秋战国时期原则遭破坏,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诸侯争霸,各诸侯国相继变法改革。
3.经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公元前年,秦王灭六国完成统一,建立起统一的大帝国。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一)确立皇帝制度:1.“皇帝”的由来:(读课本第七页第一段小字)2.皇帝制度的特点:(读课本第七页第一、二段小字,思考皇帝制度有何特点?)(二)中央-------实行1.三公九卿的名称及职责:①三公的名称及职责:A名称职责B名称职责C名称职责三公的关系:②九卿的职责:2.三公九卿制实施的作用:(三)地方--------实行知识点:1、秦代的地方政权机构分为、两级,另有和基层机构。
2、郡县长官的产生:〔知识运用〕“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请结合材料回答:秦朝时怎样加强对地方管辖的?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看,该制度有何突出特点:(四)其他:1.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①目的:②方式:2.法律:①特点:②影响: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知识拓展】一.如何认识秦朝的郡县制?它与分封制有何不同?(1)形成及演变:①郡县制是在分封制瓦解的基础上,适应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于春秋后期开始出现;②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诸侯国普遍推行;③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体制也更加完善;④秦以后各朝代,在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上一直沿用郡县制,只是形式上有所变化。
(2)特点:郡县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突出的特点是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a6a6c11cf8c75fbfc67db2a8.png)
三公九卿制 “学思之窗”
政治上:诸侯兼并,形成局部统一;
皇帝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2.概况(设置、任免方式) 人心所向:人民经受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易产生暴政从而激化阶级矛盾
有何作用?
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辩论的中心议题是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A 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积极性、局限性)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唯上幸许。
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的重大事情的决策失 人心所向:人民经受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2.概况(设置、任免方式) C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误。 人心所向:人民经受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历史纵横)
(2)皇权至上(材核心)料一:P9“历史纵横”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已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3)从材料二所含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P10(历史纵横)
诸大臣已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1、时间:BC221年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P10(历史纵横)
C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2)皇权至上(核心)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主。
❖ 相互配合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已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75a0a5000242a8956aece482.png)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习目标】1.了解秦的统一2.了解秦朝的中央官制3.理解郡县制的推广和作用【学习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习难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自主先学】一、秦统一六国1.条件:(1)社会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
(2)秦国实力:秦国经过_________,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3)人民需要:人民苦于战乱,渴望统一。
(4)个人因素:秦始皇锐意进取,励精图治。
2.过程:先后灭韩、赵、____、楚、燕、齐。
3.结果:________年,秦王嬴政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咸阳。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的建立(1)创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_______”。
从此,“皇帝”成为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权力:全国的政治、经济、______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_____为凭,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3)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秦朝的中央官制:___________(1)构成:①丞相:百官之首,帮助_____处理全国的政事。
②__________:副丞相。
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_______百官。
③太尉:负责管理全国_______。
④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特点:①中央主要官职,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使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______裁决(3)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________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3.秦朝的地方官制:郡县制(1)由来: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_____。
秦统一后,秦始皇据李斯的建议,在___________推行郡县制。
(2)内容:______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41698988cc22bcd126ff0c8f.png)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虽然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但它在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并极具开创性。
本课以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及其影响为中心讲述秦朝政治制度史。
本课引言内容是秦统一天下后,丞相王绾和李斯的一场廷辩: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这是关系到秦朝治国方略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一目,其内容讲了四点:①西周灭亡与东周开始,这对与上一课的衔接是有益的。
②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③战国时期大国称雄,但是出现了由分裂割据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统一成为历史的必然。
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史实依据是:战国时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需要;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要求统一;大国兼并小国,局部统一扩大,促进了最终的全国统一;各民族的初步融合,也为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战国后期以来统一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④秦灭六国,建立秦朝。
秦统一六国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增强是秦得以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
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用了10年时间,终于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
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
本目最后着重概述秦的统一,从另一角度看,也是为了展现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一目,包含两部分内容,而核心问题和重点是君主专制。
首先,“至高无上的皇权”主要讲了两点:①皇帝称号的由来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的措施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5e5d6cfc8d376eeafaa3107.png)
绝官吏贪污,首先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的俸禄由国家征收和发放;其次对于官吏的任期,按照政绩的好坏来决定。
以是否劝课农桑、克己奉公、推荐贤才、惩治盗贼为主要考核内容。
北魏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2.推行均田制提问:实行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有哪些?起到什么重要作用?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后,教师指出: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赋税收入,推行均田制。
即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不种则由政府收回。
同时,鼓励开垦荒地,发展生产。
均田制的推行影响深远:首先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农民有了安居乐业的可能,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从而积极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次,把农民与土地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的经济。
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再次推动着鲜卑族经济的转型,加强了民族大融合。
这一制度先后为北齐、北周沿用,一直到隋、唐,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为中国封建鼎盛——隋、唐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3.设立三长制提问:实行三长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有哪些?起到什么重要作用?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后,教师指出: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486年,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
邻长、里长、党长合称三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三长制的实行使农户成为国家控制的编户,从而改变了隐瞒户籍的现象,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掌握,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地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4.推行新的租调制提问:实行租调制的基础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有哪些?起到什么重要作用?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后,教师指出:实行租调制是以均田制为基础,新的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粟二石,帛或布一匹。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0309e0b8d0d233d4b14e69c8.png)
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
许。”
——《史记》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
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
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
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
(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是什么? 实行分封制。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形成背景:秦的统一 2、具体内容:
⑴中央: ①皇帝制度 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⑵地方:郡县制 3、影响
临沂一中 高一组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形成背景:秦的统一
诸侯势力强
(西周)周室东迁
大“两制” 渐渐崩坏
(春秋)
封
分封制、宗法制
建
诸侯割据混战
经 济
的
秦商鞅 变法成
(战国)
B、内容:
①郡是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其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负责 承受中央命令,督责所属各县; ②县是郡的下一级行政机构,其长官是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 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③县以下是乡、里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 ④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郡县制的特点在 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 、作用:
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 政治的重要标志。
专
皇帝
制
集
主
中
义
中央权力
中
集
央
中
集
地方权力 权
特点: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秦朝这 套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abbc91a8a8956bec0875e335.png)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从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的过程、皇帝制度的确立、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形成、郡县两级制的内容;(2)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社会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的历史概念;(3)运用: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必然性、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1)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2)综合归纳法: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理解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的内容;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中央集权制形成的前提: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统一的条件:诸侯争霸(1)东周建立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诸侯争霸①春秋时期:A.背景: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的地区、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
B.目的: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
②战国时期:A.措施: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国不满足自己的封号,纷纷改称“王”。
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进行改革或变法。
B.目的: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3)争霸结果:通过长期的诸侯争霸,实现了局部统一,为秦的统一提供了重要条件。
2、秦的统一(1)经过: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民族、区域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必要的社会基础。
战国时期,各国相继实行变法,力图通过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战乱后也渴望统一。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同步教案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同步教案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4e6ae7d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3.png)
(5)评价:
积极: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都适应了当时国家发展的需要,也都蕴含了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要素,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消极:无论是希腊城邦,还是罗马共和国,公民都是少数。民主范围有限,妇女、外邦人和奴隶不仅没有资格参与政治,还受到剥削和多种压迫;本质上都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
在1337-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虽多次遭遇严重失败,但最终基本逐出了英国国王在法国境内的势力,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在此过程中,以巴黎方言为基础的法语逐渐在法兰西推广,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日益成长,近代的法兰西民族国家逐渐萌生和发展起来。
②英国议会君主制
英国在中古时期主要指英格兰,它在古代曾被罗马征服,成为罗马帝国行省。5世纪末期,安格鲁-撒克逊人进入不列颠,逐渐建立一系列国家。9世纪,丹麦人多次入侵不列颠。在与丹麦入侵者的斗争中,英格兰逐步统一。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集·中古部分》
问:阅读材料,想一想,《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体现:限制国王的军事权、司法权和随意抓人、处置民众和对被统治者征税的权利。
目的:限制王权,维护封建贵族利益,尤其是规定贵族未经合法审判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等,即国王不得随意处置贵族。对商人利益的保护,说明商人当时已经相当重要,另一个方面说明此前国王曾对商人征收苛捐杂税。
历史解释:理解政治制度的变化与社会形态变化的因果关系,认识政治制度的变化的社会形态变化在政治领域的反映,统治阶级不得不变革政治制度回应社会发展的诉求,从而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
史料实证:通过对文献、实物、地图等历史资料的解读,了解西方主要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历程,对西方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运作模式形成初步的认识。
高一历史上第二课教案
![高一历史上第二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15d13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0.png)
高一历史上第二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2)掌握古代文明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理解古代文明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2)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2)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文明,增强国际视野;(3)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2)古代文明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 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古代文明对当今社会的影响;(2)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古代文明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讲授(35分钟)。
(1)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10分钟)。
通过PPT或讲解,向学生介绍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等。
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2)古代文明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5分钟)。
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古代文明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让学生对古代文明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古代文明对当今社会的影响(10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或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包括文化传承、价值观影响等方面。
让学生认识到古代文明对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3. 活动(30分钟)。
(1)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就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特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展示与交流(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进行交流。
通过展示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9e92e2f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a.png)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古代希腊城邦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认识古代希腊形成民主政治的条件;通过材料认识古代希腊、罗马政治体制的特点及局限2、通过相关材料,分析中世纪时期法国和英国等国等级君主制形成的原因;通过相关材料概述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形成的过程,能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认识法国、英国等级君主制的特点。
3、通过材料了解近代西方国家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产生的背景,通过材料认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特点及局限4、结合相关材料,经过学生小组讨论认识政治体制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政治文化传统。
【基础知识】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城邦国家的形成(1)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国家发展起来。
(2)特点:城邦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其制度中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各城邦实际实行的制度千差万别。
(民主政治、人民主权、法律至上、公民积极参加国家管理、直接民主、轮番而治)2、雅典民主政治(1)内容①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②议事会:从公民中抽签产生,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
③官员:由选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
在任职时需要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
④陪审法庭:由抽签产生,是日常司法机关。
(2)评价①积极: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议会制等民主运作方式。
这一伟大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修正错误、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
民主有利于促进文化广泛深入发展。
②局限性:a.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没有民主权,民主范围十分有限。
b.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c.抽签选举、轮番而治,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容易形成多数人的暴政,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③实质:奴隶主专制,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少数人(男性公民)的民主。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案: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案: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69e1cdf16bd97f192379e9d6.png)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案: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教材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二课,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史上,既有对先秦政治制度的继承,又为汉以后的政治制度奠基,具有开创性。
秦朝所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影响深远。
二、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说出皇帝称号来历和皇帝制度的内涵,分析皇帝制度的特点。
2.识记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封建专制皇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2、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特点、作用和影响五、教学准备: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多媒体课件②编制预习案,指导学生预习。
六、教学过程:【导入】PPT展示秦始皇和秦朝疆域图。
师:认识这个人吗?他对中华民族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生:秦始皇,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师:对,他还创立了中国政治文明史上影响深远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那么,什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是怎样形成的?有何作用和影响?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PPT展示】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板书)【设计意图】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加上课前预习,此问题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利用图片对视觉的冲击效应,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
【板书】一、秦朝的统一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说出秦灭六国的顺序,秦朝完成统一的时间及秦的都城,归纳出秦朝统一的原因,分析秦朝统一有何意义?生:学生说出秦朝统一的原因,秦灭六国的顺序,秦朝完成统一的时间及秦的都城,秦朝统一有的意义。
PPT展示:秦朝统一的原因,秦灭六国的顺序,秦朝完成统一的时间及秦的都城,秦朝统一有的意义。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教学设计)-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教学设计)-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ed9db37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f.png)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西方民主政治之路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课型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的第2课时,包含三个子目的内容,分别是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和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按时序梳理了西方国家从古代至近代的主要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
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第一子目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国家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二子目,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在国王与教会、贵族的斗争中法国和英国分别形成了等级君主制和议会制君主制,是法国和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制度建立的重要基础。
第三子目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重点介绍了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的主要类型,有助于理解西方现在的制度。
因此,本课笔者用西方民主政治之路作为一个主题,用学生在《纲要》下中已经了解过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作为线索,寻找其源头及在欧洲历史发展中的延续变迁。
用“西方民主政治之滥觞”“有限的君主权利时代”“各具特色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三条线索将其串联起来,探究西方各政治制度的产生和演变。
2.学习者分析选考历史的学生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对古代希腊罗马、中古时期欧洲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等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建立起了一定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够简单的收集史料和分析史料,运用唯物史观尝试多角度地去分析问题。
但对政治制度缺乏结构性、整体性认识,在运用史料分析问题方面能力还比较薄弱。
同时本课教学内容时空跨度大,是对原有知识结构的递进和拓展。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回顾相关内容,给予丰富的史料和可供探讨的话题提出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达成较高层次学业素养水平。
3.学习目标确定1.通过比较雅典、斯巴达和古罗马共和国为代表的寡头政治的异同,理解政治制度的多样性,认识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留给后世的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评价
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第三目: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沿革:最早在春秋时期设置,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秦统一中国后全面推行。
2、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大一统局面。
“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以“皇帝”之称代替“王”号也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
2、皇帝制度
(1)皇帝独尊
(2)皇位世袭
(3)皇权至上:秦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依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3、内容:郡县两级地方官僚机构的建立。
4、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探究点一: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但两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其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其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地方——“九卿”:这里的“九”并非确数,言其“多”也。“九卿”是指“三公”以下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主要官职。如掌管刑狱、司法的廷尉、掌管钱谷的治粟内史等。
(2)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①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最高官职,如“三公”等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3、统一意义:
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过渡: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
第二目: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皇帝”名称的由来
“皇帝”之称实际上就是古代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合称。
教学反思
消极影响:
在中央集权制度下,高度专制的皇帝权威必然会激化阶级矛盾,从而引发农民起义,导致统治土崩瓦解。
课堂小结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可归纳为“一、一、二、二、四”
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一个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两层官制: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
四个统一:统一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统一文字。
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教案
所授班级
授课时间
课题名称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秦统一的条件;能表述“皇帝”的由来、含义;明确“三公”的具体职责;
评述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知道秦朝郡县制度建立的史实;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3பைடு நூலகம்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1)设置及职能
中央——“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后世习称“三公”,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是皇帝的第一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有左、右二丞相。秦始皇时,王绾、李斯等先后任丞相。御史大夫乃丞相的副手,地位相当于副丞相,负责掌理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太尉是秦朝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教学重点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的内容;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及影响。
教学方法
历史插图学习法;阅读法、讨论法;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古风》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思考:①诗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是指什么历史事件?由此导入新课-。
其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
探究点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积极影响:
对秦朝: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完善与加强。
教学环节
主备栏
复备栏
第一目: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统一条件:
①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②人民渴望统一;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④韩非子法家思想的影响;⑤大国兼并小国,局部统一扩大,促进了最终的全国统一;⑥各民族的初步融合。
2、统一过程:
时间:公元前230~前221年
战争: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定都咸阳。
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
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抓住有关的内在联系;注意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秦朝始创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内容,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