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各论2》资料:7能量代谢与体温
07 能量代谢与体温
七、能量代谢与体温(一)能量代谢能量代谢的概念 食物热能 热能 ADP C~P 物 氧 化 能量 ATP Pi 其他CO2、H2O、尿素、尿酸肌肉收缩 神经传导 合成代谢 机械 功能O2生贮备能1、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 2、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1)肌肉活动 (2)环境温度 (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4)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交感神经兴奋或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 激素分泌的增多,均能促进新陈代谢,提 高产热量。
(5) 节律性变化3、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1) 基础代谢:人在基础状态下(空腹、清晨静卧、 温度合适、精神)的能量代谢 (2) 基础代谢率:BMR( basal metabolism rate):单位 时间(m2体表)的基础代谢 (3) 静止的能量代谢 早饲前,畜舍或实验室内,动物伏卧下的产热量(二) 体温1、体温的概念及正常变动 变温动物、恒温动物 体表温度、体核温度 体温:动物体内的平均温度。
来源 测定部位(腋下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 生理变异:种别、年龄、生理状况(日周 期、激素影响)、生活环境2、产热与散热的平衡2、产热与散热的平衡(1) 产热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时、运动时、反刍动物 产热形式 战栗产热 非战栗产热 产热活动调节 体液调节 甲状腺激素、Adr、NE 神经调节 寒冷->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 Adr、NE(2) 散 热途径:皮肤、呼吸、粪尿排泄、给进食饮水加温 皮肤散热方式: 辐射:皮肤--环境之间的温差、有效辐射面积 传导:皮肤--接触物间的温差、物体导热性 对流:空气温度、流速 蒸发:不感蒸发、发汗 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
人体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三、体温调节
①自主性体温调节:在体温调节机制的控制下, 通过增减皮肤血流量、发汗、寒战等生理反应,调 节产热与散热过程,使之保持平衡,维持体温的相 对稳定水平。
② 行为性体温调节:机体在不同温度环境中的姿 势和行为对体温的调节。
(一)温度感受器 1.外周温度感受器 ⑴分布:皮肤、粘膜和内脏等处。 ⑵类型:冷感受器和热感受器 4~10 : 1 ⑶作用:皮肤温度感受器主要是监测皮肤温 度降低。
炎热的气候,短时间内发汗量可达1.5L/h。
3.产热和散热的调节反应 (1)发汗的调节: 大汗腺:腋窝等处
小汗腺:全身皮肤 ①汗液的成分 99% :水分 1%:固体成分( 大部分为NaCl,少量的 KCl,尿素等)ຫໍສະໝຸດ ②发汗的类型及汗腺分泌的调节
温热性发汗
精神性发汗
汗腺
全身皮肤
手掌、足底和前额等处
神经 支配 刺激 意义
(二)精神活动
人在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量代谢受 到的影响不大,其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
但精神处于紧张状态(烦躁、恐惧、情 绪激动等)时,产热量可显著增加。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人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持续 7~8h),•即使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产热量却比进食 前有所增加,这些 “额外” 热量是由进食引起的。
3.年龄
新生儿体温>成年人>老年人。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尚 未发育完善、老年人由于调节能力差,易受环
境温度的影响。
4、肌肉活动:肌肉活动时代谢明显增强,产 热增加,可使体温暂时升高。 其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情况, 都会影响体温。 全身麻醉时,会因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和扩张 血管的作用及骨骼肌松弛,使体温降低,所 以全麻时应注意保温。
生理学 第7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4、体表面积的测定: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 (cm)+0.0128×体重(kg)0.1529; 体表面积还可从右图直接求出。
BMR率随着性别、年龄等不同 而有生理变动。男子的BMR值 平均比女子的高;儿童比成人 高;年龄越大,代谢率越低。
5、BMR正常范围:±10%~±15% 6、BMR的临床意义:
(四)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1、概念:人在进食后的1~8小时,机体的产热量会增加。 这种因食物引起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称为食物的 特殊动力效应 。 2、三种主要营养物质中: 蛋白质的特殊动力效应最为显著,为30%;糖和脂肪的 特殊动力效应分别为6%和4%
1、 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2、 基础状态: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 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 室温保持在20~25℃; 体温正常、精神安定。 3、 基础代谢率(BMR):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BMR比一般安静时的代谢率要低些,但并不是最低的, 因为熟睡时的代谢率更低(比安静时低8%~10%,但做 梦时可增高)。
(2)发汗:
发汗:发汗是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过程。发汗时有明显的
汗液形成而被蒸发,因此又称为可感蒸发。 安静状态下,环境温度达30℃左右时便开始发汗。 空气湿度高,衣着较多时,25℃便可引起发汗。 劳动或运动时,气温虽在20℃以下,也可出现发汗,而
且发汗量往往较多。
汗液的成分:水分:99% 固体成分( NaCl、 KCl、尿素):<1%
(二)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整合机构的中心部位: 下丘脑 的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PO/AH )
(三)体温调定点学说 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的调节点类似于 恒温器的调节,PO/AH神经元的活动设定了 一个调定点,即规定的温度值,如37℃。若 当体温超过37℃时,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 加,引起散热过程加强,产热过程减弱;若 体温不足37℃时,则引起相反的变化。
7.能量代谢和体温
3.蛋白质
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蛋白质主要功能是构成细胞成分和形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一般不做供能物质。
长期不能进食或消耗量极大时,糖原和贮存脂质几乎耗竭 时,机体通过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供能。
蛋白质不能在体内完全氧化,没有被完全氧化的代谢产物 以尿素、尿酸、肌酸形式经肾脏排出。
(二)能量的去路
基础状态:清晨、清醒、静卧、未做肌肉活动、无精神紧张、 环境温度20-25℃、空腹(禁食12小时)。此时的能量主要维 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基础代谢率比一般的安静时的代谢率更 低,但不是最低。熟睡无梦时更低。
能量代谢率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基础代谢率的单位: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 kJ/(m·h)
发热:致热源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上移,冷 敏神经元活动增强,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引起寒战、皮肤血管 收缩。相反,高热因素去除后,体温调定点下移,热敏神经元活 动增强,散热增加,产热减少,皮肤血管舒张,发汗,体温下降。
(四)温度习服:当机体较长时间处于高温和低温环境 中,机体对环境的耐受性逐渐升高,而维持正常健康状 态。
2.机体的产热形式及调节:机体的产热量大部分来自全身各组织 器官的代谢活动。 安静寒冷环境下:寒战产热和非寒战产热
寒战产热:寒冷刺激下,骨骼肌在肌紧张增加基础上,伸肌和屈 肌同时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此时机体的能力代谢率可增加 4-5倍,骨骼肌不做功,收缩的能力全部转化为热能,产热显著。
非寒战产热:寒冷刺激下,机体通过升高代谢率而增加产热的 现象。体内的褐色脂肪组织的非寒战产热量最大。 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增多,促进代谢产热。
(2)传导散热:机体将热量直接传递给与皮肤接触的较冷物体。 取决于皮肤表面与接触物体表面的温度差、接触面积等
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非蛋白呼吸商的计算步骤 ① 测定一定时间内的尿氮量; ② 根据尿氮量来计算蛋白质分解量; ③ 根据相关表的数据算出蛋白质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 ④ 用总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减去蛋白质分解时的耗O2量
和CO2产生量,即可得糖和脂肪氧化时的耗O2量和CO2 产生量;从而算出NPRQ。
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新陈代谢
合成代谢 耗能
新陈代谢(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分解代谢 放能
能量代谢的概念: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发生的能量的释放、
转移、储存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6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 、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
25
第一节 能量代谢
机体各种功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中,最终不能转化为体热 的是: D A、心脏泵血并推动血液流动 B、细胞合成各种功能蛋白质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D、肌肉收缩对外界物体做功 E、内、外分泌腺体的分泌活动
21
第一节 能量代谢
4、更为简略的方法: 仅测出机体一定时间内的耗O2量,基础状态下的NPRQ为 0.82,此时氧热价为20.20,即可用下式计算: 产热量=20.20×耗氧量 单位:kJ/m2.h
22
第一节 能量代谢
(四)能量代谢率的衡量标准 如何比较不同个体的能量代谢率差异?研究表明:基础
代谢率、肺活量、肾小球滤过率、心输出量、主动脉和气管 的横截面积都与体表面积呈比例关系,而与机体体重相关性 不明显。
肌肉收缩
外功
11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和方法 (一)测定原理 1、机体的能量代谢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机体释放的能量=热能+外功 2、机体安静时,外功=0,此时机体能量 代谢=机体在单位时间内散发的总热量
人体生理学概论-7能量代谢与体温
(二)能量的去路(转移、贮存、利用)
ATP:既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 磷酸肌酸(CP): ATP的贮存库。
(四)能量平衡异常
(一)消瘦 常见原因:营养 不良、恶性肿瘤
(二)肥胖:人 体贮存的脂肪组 织的量过多,表 现为脂肪细胞增 多和/或体积增大
7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与能量代谢测定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1.食物的热价 食物的热价:1g某种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 释放的能量称为该种食物的热价。 生物热价:食物在体内氧化释放的能量 物理热价:食物在体外燃烧释放的能量 蛋白质:生物热价≠物理热价 2.食物的氧热价 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 能量,称为该种食物的氧热价 。
第二节
一、
体温及其调节
体温
二、
三、
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体温调节
一、体温
(一)表层体温和深部体温 在研究体温时,把人体 分为核心与外壳两个层次。 深部温度:机体深部组 织的温度,温度较高,相对 稳定,身体各部位之间的温 度差异很小。 表层温度:机体外壳的 温度。较低;不稳定,易受 影响 ,各部位差异大
有氧氧化
(一般情况下)
无氧酵解
CO2+H2O+ E 38mol ATP 乳酸+E 2mol ATP
(剧烈运动、RBC)
2、脂肪:贮存和供给能量。提供大约30%的能量。 甘 油
磷酸化和脱氢
葡萄糖
有氧氧化
脂肪
活化和β-氧 脂肪酸 乙酰辅酶A 化
氧化
3、蛋白质(氨基酸):主要用于重新合成 细胞成分或酶、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次要功能 是提供能量。
2.间接测热法
原理:定比定律: C6H12O6+6O2→6CO2+6H2O+△H 间接测热法的具体步骤: ①测出机体在一定时间内的O2耗量和CO2产生量,并测 出尿氮排出量; ②根据尿氮含量算出蛋白质的氧化量和蛋白质食物的 产热量,并求出NPRQ;因体内氧化1g蛋白质可产生0.16g尿 氮,所以将测出的尿氮量乘 6.25 ,即体内氧化蛋白质的量; ③查出该NPRQ所对应的氧热价,进而算出非蛋白食物 的产热量; ④算出总产热量,即蛋白质食物产热量与非蛋白质食 物产热量之和。
7能量代谢与体温恒定
一、动物体能量的来源与消耗
营养物质 提供能量(%) 特 点
糖 类 60-70
供能
脂肪
30-40
贮存,6倍于糖元
蛋白质 很少
功能
6-1 能量代谢
一、动物体能量的来源与消耗
100%
95%
45%
43%
日粮总能 → 可消化能 → 代谢能 →净能
↓
↓
↓
粪能5%
发酵能
特殊动力作用能
尿能(5%)
特殊动力作用能(specific dynamic action):机体的代谢因
四、影响能量代谢率的因素
1、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产热量
运动或劳动 躺卧
开会
洗衣 踢足球
产热量
2.73 3.40 9.89 24.98
(Kg/m2· min)
2. 环 境 温 度 , 安 静 20℃最低
3.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4. 神经—内分泌:交 感 神 经 兴 奋 , Ad 分 泌,产热。
5. 个体差异:
辐射 对流,气液流动——通风 传导,洒水降温 蒸发,不显汗(不感蒸发)和显汗 不感蒸发——皮肤、呼吸道。体液 的水分直接透过皮肤和粘膜表面,并在形 成明显的水滴前蒸发掉 显汗:汗液。
三、体温恒定的调节
㈠ 神经调节
温度感受器: 外周(皮肤,粘膜,内脏), 中枢(脊髓、延髓、脑干网状中枢、下丘脑)
简化法:因蛋白质消耗较少,可忽略,即用混 合呼吸商查出相应的氧热价,乘以耗氧量=一 段时间内动物机体的总产热量
与精确测定法相比,简化法误差仅在1~2 %,简便。
(人,混合呼吸商=0.82,氧热价20.1878 KJ, 合4.825千卡)。
应用呼吸商进行能量代谢测算时,还须 注意: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时可 相互转化,影响RQ。反刍动物胃发酵产 生大量CO2,其RQ要校正。动物剧烈运 动或重度使役时会影响RQ的测定值。 (CH4产热9.42KJ)。
生理能量代谢和体温
代谢率越高,人体产 生的热量越多,体温 也会相应升高。因此 ,高代谢率的人通常 会有较高的体温。反 之,低代谢率的人则 会有较低的体温
生理能量代谢与体温的关系
体温对代谢率的影响
体温的变化也会影响代谢率的高低。一方面 ,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会通过增加代谢 率来产生热量以维持体温;另一方面,当人 体感到炎热时,则会通过降低代谢率来减少 热量的产生
此外,体温的恒定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 理功能至关重要。如果体温过高或过低, 都会对人体的各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甚 至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保持正常 的体温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PART 4
小结
小结
生理能量代谢和体 温之间存在着密切
的关系
6/12/2024
生理能量代谢是指 人体如何利用和转 化能量,而体温则 是人体内部的温度
代谢率和体温之间 相互影响,高代谢 率会导致高体温, 而体温的变化也会 影响温对 于维持人体的健康
至关重要
-
Thank You
感谢你的观看
XXXXXX
THANK YOU
生理能量代谢 和体温
-
PART 1
生理能量代谢
生理能量代谢
生理能量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涉及到生物体的能量转化和利 用
在人体中,能量代谢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过程
生理能量代谢
PART 2
体温
体温
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正常人的体温通常在36.5°C至37.5°C之间波动。体温的高低 会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疾病:一些疾病如感染、炎症等会 导致体温升高,而另一些疾病如甲 状腺机能减退则会导致体温降低
PART 3
生理能量代谢与体温的关系
医学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
精神紧张、进食、麻醉等。
二、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一)产热 1.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尤其肝脏, 其次是脑)。 活动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二)散热
面积大
1.散热部位: 主:皮肤
与外界接触 血流丰富
有汗腺
次:肺、尿、粪
2.散热方式:
当外界气温<低于人体表层温度时,人体主要通
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方式散热,其散热量约占总量
70%。
当外界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
散热是依靠蒸发方式散热。
机体散热方式有以下几种:
⑴辐射散热:
指体热以热射线形式传给温度较低的周围 环境中的散热方式。
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 辐射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
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
⑤对照表7-4的BMR平均值,按下面公式计算出
BMR相对值: BMR相对值=
BMR实BM测R值平-B均M值R平均×1值00%
2.BMR正常值:=±10%~±15%
>±20%→可能是病态 甲亢:+25%~+80%;甲减:-20%~-40% 发烧:体温每升高1℃,BMR升高13%.
研究表明,机体能量代谢率与体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人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 持续7~8h),•即使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产热 量却比进食前有所增加,这些 “额外” 热量 是由进食引起的。
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 热量的现象称 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不同, 进食蛋白质时产热量增加30%,混合性食物 增加10%,糖和脂肪增加4~6%。
汗 液 水:分:>99%
生理学:第七篇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二十二章 能量代谢 第二十三章 体温和体温调节
学习目标
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基础代谢率的概念 产热的主要器官及影响因素 散热的方式(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
第一节 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
新陈代谢
合成代谢-- 耗能 分解代谢-- 放能
能量代谢
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中伴随着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 称为能量代谢。
发 汗:汗腺分泌的汗液形成可 见的汗滴后,从体表蒸发而带 走热量的现象。
(2)发汗的调节
汗腺的分泌可由温热性刺激和精神紧张等刺激引起。 (1) 温热性发汗 :体内外温热性刺激作用于皮肤或粘膜 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传至下丘脑发汗中枢,反射性引 起的汗腺分泌。 意义:蒸发散热、调节体温。 (2) 精神性发汗 :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引起的发汗。
能量的转移和利用
糖、脂肪、蛋白质 O2
热能
分
转移
解
化学能
氧
化
CO2、H2O 、尿素、尿酸等
肌肉收缩
ATP 利用能量
神经传导
吸收、分泌 合成代谢
ADP
其他
Pi
热能、外功
能量代谢受神 经和体液因素 的调节
下丘脑调节能 量平衡示意图
第二节 能量代谢的测定
能量代谢率:单位时间内机体所消耗的能量。 原理:能量守恒定律 单位时间消耗的能量=单位时间释放的能量
进食引起机体额外增加产热量的现象。
4. 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在20-30℃时,能量代谢率最为稳定。
环境温度高于30℃或低于20℃时,能量代谢都将增 加。体温每升高l℃,能量代谢将增加13%左右。
5. 其它
年龄,性别等
能量代谢与体温---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第一节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是指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去路(一)能量的来源:主要来源于食物的糖、脂肪,蛋白质少许。
能源物质 (G 、F 、P )未利用的能量(5%)O 2 能量释放自由能(95%) 热能散发(50%),维持体温CO2+ H 2O 肌肉收缩化学能(45%)贮存神经传导释放 转移 贮存 利用(1)糖吸收后大部分以糖原的形式贮存于肝和肌肉中。
糖类是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能源物质,机体所需的能量70%由糖提供 。
在机体内,随着供氧情况的不同,糖分解供能的途径也不同。
糖的的供能途径包括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
氧充分GS —————— CO 2+H 2O+ 能量缺氧GS--------乳酸(称无氧酵解),释放少量能量。
剧烈运动,虽呼吸增强,但仍难以摄取足够的O 2,这时骨骼肌的运动依靠于糖酵解。
(2)脂肪体内贮存和供能的主要物质。
脂肪是体内各种能源物质贮存的主要形式。
贮存在脂质中的能量占体内贮能75%。
一般情况下,机体消耗的能源物质约40~50%来自脂肪,是短期饥饿时的主要供能物质。
(3)蛋白质分解产物主要是氨基酸。
一般情况下,主要用于合成组织、细胞的主要成份,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长期不能进食或体力极度消耗而体内的糖原、脂肪储备耗竭时,体内蛋白质才被分解供能,以维持必要的生理功能。
(二)能量的去路虽然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但机体的组织细胞并不能直接利用食物的能量来进行各种生理活动。
机体能量的直接提供者是三磷酸腺苷(ATP)。
各种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50%以上转化为热能,其余部分是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于ATP等高能化合物的高能磷酸键中。
当ATP水解为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及磷酸时,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供机体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神经传导以及细胞内外各种物质的主动转运等。
生理学:第七章_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新陈代谢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与相传伴的能量代谢,简称代谢。
在物质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代谢是紧密联系着的。
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等,称为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
这些能源物质分子结构中的碳氢键蕴藏着化学能,在氧化过程中碳氢键断裂,生成CO2和 H2O,同时释放出蕴藏的能。
这些能量的50%以上迅速转化为热能,用于维持体温,并向体外散发。
其余不足50%则以高能磷酸键的形式贮存于体内,供机体利用。
机体利用ATP去合成各种细胞组成分子、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和其他一些物质;细胞利用ATP去进行各种离子和其它一些物质的主动转运,维持细胞两侧离子浓度差所形成的势能;肌肉还可利用ATP所载荷的自由能进行收缩和舒张,完成多种机械功。
总的看来,除骨骼肌运动时所完成的机械功(外功)以外,其余的能量最后都转变为热能。
例如心肌收缩所产生的势能(动脉血压)与动能(血液流速),均于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过程中,因克服血流内、外所产生的阻力而转化为热能。
在人体内,热能是最“低级”形式的能,热能不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不能用来作功。
本节主要叙述整个机体的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与方法,基础代谢以及机体在某些状态下的代谢等问题,不涉及能量代谢的各个方面。
一、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中,既不能增加,也不减少。
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因此,测定在一定时间内机体所消耗的食物,或者测定机体所产生的热量与所做的外功,都可测算出整个机体的能量代谢率(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
测定整个机体单位时间内发散的总热量,通常有两类方法:直接测热法和间接测热法。
(一)直接测热法直接测热法(direct calormetry)是测定整个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向外界环境发散的总热量。
生理学-7能量代谢和体温
课件制作:闫勇
第一节 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
合成代谢 (同化作用)
分解代谢 (异化作用)
合成自身
分解自身
物质代谢
贮存能量(转换) 释放能量(利用)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课件制作:闫勇
体温调定点与发热
调定点水平上移→发热
中枢神经系统
运动 内分泌
寒战
皮肤血管
发汗 热喘呼吸
解热药可使升高的调定点降到正常
产热 糖 脂肪 氧化 蛋白质
37
散热 对流 辐射 传导 蒸发
课件制作:闫勇
课件制作:闫勇
基础代谢率相对值
正常值:±10%~±15%之间 超过±20%时,可能有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诊断甲状腺疾病等
甲亢:+25%~+80% 甲低:-20%~-40% 其他疾病:肾上腺皮质和垂体功能低下,BMR降低
糖尿病等BMR升高 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BMR升高13%左右
课件制作:闫勇
第二节 体温
交感神经
调节散热
体温调节中枢 躯体运动神经 调节产热
激素分泌 调节能量代谢
皮肤血管 汗腺 骨骼肌 肾上腺 甲状腺
课件制作:闫勇
(三)体温调定点学说
体温的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 调定点:机体控制体温稳定的平衡点
37℃为调定点温度值 体温=37℃:产热=散热 体温>37℃:热敏神经元↑,产热↓、散热↑,体温回降到37℃ 体温<37℃:冷敏神经元↑,产热↑、散热↓,体温回升到37℃
课件制作:闫勇
能量代谢和体温概述
能量代谢和体温概述「考纲」1.能量代谢:①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②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
2.体温:①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②体热平衡:产热和散热;③体温调节: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学说。
「考点」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显著;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蛋白质类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环境温度,在20~30℃的环境温度中,能量代谢最为稳定。
2.基础代谢率比一般安静时低,但并非最低,单位一般以kJ/(m2·h)来表示。
基础代谢率的实际数值同正常平均值相比较,一般相差±10%~±15%之内,都不属病态。
相差在±20%以上者,才有可能是病理变化。
3.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
成年女子的体温平均比男子高约0.3℃,且其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波动,规律为:月经期和卵泡期较低,排卵日最低,黄体期内体温较高。
4.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安静时)和骨骼肌(运动时)。
5.人体散热的主要部位是皮肤。
辐射、传导和对流散热的前提条件是皮肤温度高于外界环境温度,散热量的多少均同皮肤与环境间的温差及皮肤的有效散热面积等因素有关,对流散热还与气体的流速有关。
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上升为机体的主要或散热方式。
6.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的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起调定点的作用。
「试题」1.食物的氧热价是指A.1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B.1g食物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C.食物氧化消耗1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D.氧化1g食物,消耗1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E.1g食物所含的能量答案:C2.由于存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时应注意A.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B.调整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入比例C.适当增加能量摄入总量D.适当减少能量摄入总量E.细嚼慢咽,以减少这种特殊动力效应答案:C3.食物中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可供给能量(kcal)分别为A.4,4,9B.9,4,4C.4,9,4D.4,9,9E.9,9,4答案:C14.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的主要激素是A.糖皮质激素B.肾上腺素C.雌激素D.甲状腺激素E.甲状旁腺激素答案:D「解析」本章考查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率,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以及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moving and restoring selected amount of water and solutes. It also excretes selected amount of various wastes.
• The genital system: to produce germ cells and to secrete
some hormones.
IV. The reference lines and abdominal regions 1. References lines of the thorax:
Part II Splanchnology
Chapter 4 The general Description
Part II Splanchnology
Chapter 4 The general Description
I. The definition and subdivisions of the splanchnology :
• Anterior median line • Lateral sternal line • Midclavicular line • Parasternal line • Anterior axillary line • Midaxillary line • Posterior axillary line • Scapular line • Paravertebral line • Posterior median line
Alimentary canal:
the mouth,
the pharynx,
the esophagus, the stomach,
the small intestines:
the duodenum, the jejunum,
the ileum
the large intestines:
the cecum and appendix,
upper left ( LUQ ) lower right ( RLQ ) lower left ( LLQ )
Part II Splanchnology
Chapter 5 The Alimentary System
Ⅰ. General Description:
* Constituents: 2 parts
II . The main functions of viscera: • The alimentary system: to ingest foods; secrete enzymes
that modify the sizes of food molecules; absorb the products of this digestive action and to eliminate the unused residua.
•
• 9 regions:
epigastric region umbilical region pubic (hypogastric) region right and left hypochondriac regions right and left lumbar(lateral)regions right and erence lines of abdomen and abdominal regions: • 2 transverse lines :
subcostal line transtubercular line
• 2 longitudinal lines:
mid-inguinal lines
2. Reference lines of abdomen and abdominal regions: • a transverse line through the
umbilicus and a vertical line in the midline of the body. • 4 regions: upper right ( RUQ )
• The respiratory system: to carry out the gass exchanges
--- supply of oxygen for the living cells and remove of carbon dioxide resulting from cell metabolism.
* Functions:
ingest foods, secrete enzymes, absorb nutrients eliminate unused residues
Ⅱ.The Mouth:
2 parts: oral vestibular, oral cavity proper.
* walls: oral lips, cheeks, palate,
alimentary system respiratory system urinary system genital system
• The study of viscera. • Most of them are situated in the thoracic, abdominal and
pelvic cavities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pleura or peritoneum. • It also opened to outside of body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he colon, the rectum,
the anal canal
Digestive glands:
the salivary glands:
the parotid gland
the submandibular gland
the sublingual gland
the liver, the pancr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