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摘要:不同文化交流沟通过程中存在一定障碍,要想实现中西方跨文化交流,就需要明确中西方文化差异,才能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探讨如何高效开展中西方跨文化交际活动,旨在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翻译策略跨文化交际,即针对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运用一种通用语言交往的行为,其本质就是加强不同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交流。

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跨文化交际时需要考虑这种差异,采取有效方法,实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因此,有必要做好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影响的研究分析。

1、价值观念差异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价值观,即对行为、事物或可能选择具体实施具体评价标准的观念,涵盖个人对事件的情感倾向与行为态度。

比如,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

中国人脑海中深深印刻着血缘关系、长幼有序、亲情伦理、家庭观念等,父母和孩子是一家人,通常子女成家立业或父母年老后,需要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这也是子女的责任。

但在西方国家却不这样,通常西方国家子女成年后会独立居住,成年子女也会管家中的事情,因此他们不存在赡养父母这一观念,基本上看不到几代同堂的情况[1]。

再如,超市购物时,国内经常可以看到一家人逛超市的情况,给孩子买东西也很常见,还能看到父母和成年子女抢着付钱的情况。

而在西方国家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间经济独立,一般都是自己付账,小孩子买东西则需要给父母做家务赚钱并进行支付。

由此可见,中西方家庭价值观念差异极大,双方态度不同,实际交流时涉及这点时需要注意,考虑对方的价值观念,避免盲目交流。

2、语言文化差异这里选择英语翻译为例进行分析。

英语翻译时需要高度关注中英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特定词汇、语法的含义,并将其正确表述出来,还要表达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符合,这样双方都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准确理解其中含义。

因此,具体翻译时需要正视文化差异造成的影响,避免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提高翻译质量。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

6 年 代 以来 ,文 化 人类 学 家 、社 会 心 理 学 家 、 民族 交 际学 家 及 社 会 语 言 学 家 , 乃 至 哲 学 家 都 分 别 0 从 各 自的学 科 视 角 对 跨 文 化 交 际逐 步 开展 研 究 ,使 跨 文 化 交 际 学 成 为 一 门综 合 多领 域 的人 文 科 学 。 跨 文 化 交 际 学 以各 国文 化 及 其 交 际 习惯 为主 要 研 究 对 象 ,而 任 何 语 言 都 是 一 定文 化 的 反 映 ,同时 都
于 本 族 的 价值 观 ,价 值 观 是 理 解 和解 释 文化 的金 钥 匙 。
从 微观 角 度 说 , 价值 观 是 人 心 中 的一 个 深 层 的信 念 系 统 , 人们 的 价值 活 动 中发 挥 着 行 为 导 向、 在 情 感 激 发 和 评 价 标准 的作 用 ,构成 个 人 人 生 观 的重 要 内容 ,制 约着 人 生 活 动 的方 方 面 面 ,是一 个 无 形 而 有 力 的 世 界 ;从 宏 观 角 度 说 ,价 值 观 是 社 会 文 化 体 系 的 内核和 灵魂 ,代 表 着 社 会 对 应 该提 倡 什
20 0 9年 第 4期 ( 第 1 ) 总 1期 1
福 建 金 融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 J un l f u inI si t f ia ca Ad n s ao s o r a o ja n t ueo n n il mii rtr F t F t
N O. 4 2009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个 极 其重 要 的 问题 ,是 跨 文化 交 际 的核 心 。价值 观 构 成 了文 化 与 社 会 结 构 的基 干 ,是文 化 深 层 的
主 旋 律 ,是 区 别 不 同文 化 的标 准 。它 同 文化 其 他 因素 之 间是 纲 与 目、深 层 与 表 层 的 关 系 。文 化 依 附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跨文化交际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中西方文化差异广泛存在于语言、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对跨文化交际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语言差异、价值观差异和行为模式差异三个方面讨论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首先,语言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之一、语言反映了文化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沟通习惯。

中西方的语言差异在语音、文法和词汇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中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强调对上下文的依赖,而英语则是一种拼音文字,强调语义和逻辑的准确性。

这种差异导致了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困惑。

比如,在商务会谈中,中方谈判者可能更倾向于使用隐蔽、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而西方谈判者习惯于直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差异需要双方的理解和适应,才能有效地进行沟通。

其次,价值观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方注重团队合作、家庭感情和社会秩序,西方更加重视个人自由、竞争和个人权利。

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导致误解和冲突。

例如,在商务谈判中,西方方面可能会强调个人利益和竞争,而中方方面更注重合作和共赢。

这种价值观差异可能导致双方在商务谈判中的理解不一致和合作的困难。

因此,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是实现有效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最后,行为模式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另一个显著影响。

中西方在行为习惯、礼仪规范和交际方式上存在差异。

例如,在社交场合,中方可能更注重面子和社交禁忌,而西方则更注重个人自由和表达。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在交流中的误解和冲突。

此外,中方可能更注重非语言交流,比如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姿态,而西方则更注重语言表达。

这种行为模式差异需要双方的互相理解和适应,才能促进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总结起来,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语言差异、价值观差异和行为模式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方面,它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导致误解、冲突和困惑。

跨文化交际中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推进,跨文化交际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文化大国,其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尤为显著。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跨文化交际中中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以期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将对中美两国的文化价值观进行概述,包括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独立与依赖、竞争与合作等方面的差异。

随后,文章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如何克服文化价值观差异带来的障碍,促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跨文化交际的实践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起一座坚实的桥梁。

二、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的表现在跨文化交际中,中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体现在诸多方面,这些差异在日常交往、社会行为、思维模式以及价值取向上都有明显的表现。

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上,美国文化倾向于个人主义,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鼓励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

个人在美国社会中被视为最重要的单位,个人的成就和价值往往被放在首位。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则更强调集体主义,重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个人的行为和决策往往需要考虑到集体的利益。

在权力距离上,美国文化倾向于低权力距离,即人们更倾向于平等和民主,尊重他人的观点,强调团队合作和共同参与。

而在中国文化中,高权力距离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人们往往尊重权威和传统,对领导者和长辈的决策持有高度的信任和尊重。

再次,对于不确定性的态度上,美国文化倾向于鼓励冒险和创新,对于不确定性和未知的事物持开放和探索的态度。

而在中国文化中,由于强调稳定和安全,人们往往对未知的事物持有谨慎和保守的态度。

在性别角色上,美国文化更加强调性别平等,鼓励女性追求自己的事业和梦想,男性也被期望在家庭中扮演更加平等的角色。

而在中国文化中,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男性被期望在职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女性则更多地承担家庭责任。

从跨文化交际案例中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从跨文化交际案例中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从跨文化交际案例中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作者:牛冰艳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9期摘要:在很多的文化要素中,对跨文化交际影响最大的应属价值观。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是文化的一种本质特征。

价值观对人们的交际行为有指导作用,而且影响人们对交际行为的解释,且跨文化交际中的许多误解甚至冲突也源于价值观的差异。

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正确认识各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价值观;交际行为一、案例概述《刮痧》是郑晓龙2001年的影视作品,是一部典型的体现东西方文化差异和冲突的影片,讲述了一个在传统中国文化熏陶下成长的中国人在美国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题,其中有几个情节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电影开篇,男主人公许大同(梁家辉饰)的儿子与许大同老板昆丁(美国人)的儿子因为游戏打了架,许大同就让自己的孩子给老板的孩子道歉,并打了自己的孩子。

之后许大同和老板说,这是为了给他面子,老板觉得很难理解。

许大同的儿子肚子疼,许大同的父亲采用了中医的治疗方法——刮痧,给孩子治病。

后来他的孩子到医院看其他病时,被护士发现刮痧留下的瘀青,被认为受到虐待。

在打官司的时候,许大同解释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相关理论,但是得不到法官和律师们的理解。

为了证明许大同有暴力倾向,控方律师甚至把许大同给儿子睡前讲的《西游记》定义为一部充斥着暴力行为的作品。

许大同的老板兼朋友昆丁本来支持许大同,但在看到其儿子背后的瘀青后,也认为许大同虐待孩子,先是沉默,最后甚至当着法官的面指责许大同的做法,令许大同非常气愤,最后辞职而去,愤怒地说:“道不同不相与谋。

”最后昆丁亲自到唐人街感受了刮痧,才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也理解了许大同的说法,化解了与许大同的误会,最后也为许大同一家的团圆做出了很多努力。

二、案例分析上述案例涉及的主要是中西方价值观的冲突。

冲突一:许大同打自己儿子是为了让老板觉得有面子,老板却很难理解。

这是由于中美不同的面子观冲突引起。

中国传统的面子观比较独特,中国人不仅非常重视自己的面子,在意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而且也非常重视别人的面子,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且常常表现为一种卑己尊人的方式。

跨文化交际之东西方价值观差异

跨文化交际之东西方价值观差异

跨文化交际之东西方价值观差异“摘要”(关键词“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自然或自发状态下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所以东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形成了东西方人不同的文化形态,教育方式等。

伴随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趋密切,东西方价值观差异也在不断碰撞,民族与民族间的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也必然存在。

在地理上两条人们臆造的经线把地球划成了东西半球,或许这样的划分太过粗略,东西方的差异不能从这完整的体现。

但地理位置的差别也是东西方价值观差异的部分原因,这就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最浅显的差异莫过于西方人白皮肤,东方人黄皮肤,这就是地区差异造成的。

引言: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最主要体现在文化上,对中国思维方式影响最大的有三种哲学:儒家、道家和佛教.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

作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是东亚地区的基本文化信仰。

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主要在于其理论本身宣扬天人感应,道德规范,提出大一统,迎合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文化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

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西方文化起源于希腊和古罗马,西方文化源头的希腊理性和艺术、希伯来宗教、罗马法律,以及汇成西方文化之流的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都是西方文化的发展动力。

文艺复兴发生于14—17世纪的欧洲,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社会主流思潮的核心。

其性质是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启蒙运动于17,18世纪最早出现在英国,法国的启蒙运动是其高潮。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也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话题。

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更深层次的体现在价值观念上。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间的价值观差异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入手,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之源1.宗教与哲学观念在中西方文化中,宗教与哲学观念对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基督教对文化的塑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普世价值观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基督教文化。

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道教、佛教等哲学观念对于东方文化的形成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道德观念、人际关系、生死观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2.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在价值观念上,西方文化倾向于个人主义,注重个体的发展和独立性;而东方文化倾向于集体主义,重视整体和公共利益。

这种差异体现在人际关系、社会组织、政府治理等方面,造成了文化交流中的一些挑战。

3.时间观念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准时性和高效率,强调“时间就是金钱”;而东方文化则更加强调随遇而安,注重人情味和灵活性。

这种时间观念的差异也会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摩擦和误解。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与策略1.尊重和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尊重和理解是最基本的原则。

双方应该尊重对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理解差异的存在是跨文化交际的第一步。

尊重和理解可以缓解文化之间的矛盾,为进一步的沟通打下基础。

2.学习和适应在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双方还需要学习对方的文化和习惯,适应对方的价值观念。

这需要双方在交流中保持开放的心态,愿意尝试和适应对方的文化方式,从而化解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矛盾。

3.积极沟通在跨文化交际中,积极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通过积极的沟通,双方可以及时发现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交流方式,避免冲突和误解的发生。

双方可以通过沟通来解释自己的价值观念,增进对方的理解和认同。

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差异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差异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差异研究摘要:中西方价值观取向的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明显地显现出来。

双方价值观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西方相异的人性观、对“做人与做事”原则的两种取向以及对“时间观念”的不同看法。

关键词:价值观;跨文化交际;差异;研究随着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合作和往来也与日俱增,从而出现了国际间的交际,即“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or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具体讲,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即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进行的思想、感情、信息等交流的过程。

信息的编码和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心理活动。

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独特的一套系统。

这套系统告诉人们什么行为是社会所期望的,什么行为是社会所反对或唾弃的;人们应该爱什么,恨什么;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正义的,什么是非正义的;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荒谬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等等。

学者们把这套系统称为价值观或价值体系。

这套价值观在社会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对人类的行为起着规定性或指令性的作用。

世界观的习得,正如交际能力的习得一样,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完成的。

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是一种严密的、不可抗拒的价值取向,牢固地扎根于人们的心目之中。

在任何社会或文化中,价值观是人们所回避不了的指令,是人们行为的规则、认识的准绳、思维的方式、处世的哲学、演绎推理的模式、评价事物的准则、道德的标准等。

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无意识地习得了这套系统,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人们的信仰、爱好、抱负、追求、希望、心态、行为、生活等方面的可评价系统,变成了他们的民族性格的基石。

因此,一个人内心的价值观念无论多么错综复杂,都不可避免地会在他的生活方式中表现出来。

本文拟就与跨文化交际相关密切的价值观取向进行跨文化比较。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中西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而在这种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的价值观差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中西方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因此在对待同一个问题时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

本文将从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处理这些差异等方面展开讨论。

中西方的价值观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的价值观差异源自其不同的历史、宗教和社会制度。

在宗教方面,西方主要是基督教文化,注重个体主义和自由,强调个人的独立和自由意志;而中国主要是儒家文化,强调集体利益和社会和谐,注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在社会制度方面,西方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重视民主制度和法治,而中国注重社会秩序和集体利益,重视家庭和传统道德。

由于这些不同,中西方对于人生观、社会秩序、道德规范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由于中西方的价值观差异,跨文化交际中的沟通与理解也会受到影响。

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人员往往会面临语言、思维模式、行为习惯、交际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误解、冲突甚至矛盾。

在谈判过程中,西方人可能会更加直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而中国人则可能更加委婉含蓄地进行表达,这样就可能导致西方人误解中国人的真实意图。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够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就很容易发生沟通失误,甚至会影响合作的进行。

为了更好地处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进行相互尊重与理解。

双方需要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表达和意图。

双方需要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不因为对方的行为和习惯与自己的不同而妄加评论和批评。

双方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愿意去了解对方的观点和价值观,以便更好地展开交流和合作。

双方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避免因为沟通不畅而造成误解和矛盾。

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人员还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方式来促进交流与合作。

可以选择一个中立的场所和时间进行交流,以便更好地展开交谈和协商。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中西方人对于人际关系的看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经验。

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没有对这种差异有正确的认识,就很难成功地处理人际关系。

本文将从中西方文化角度,分析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

中西方人际关系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西方人对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西方,个人主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人们强调个人自由、个人独立和个人权利。

而在中国,集体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价值观,人们更注重集体利益、群体荣誉和个人责任。

这种差异影响着人们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和方式。

第二,中西方人在“面子”和“尊重”方面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面子”在中国的文化中非常重要,它代表着一个人的尊严和地位。

而在西方,人们更注重“尊重”,并且尊重的对象是人本身,而不是他们的地位和权力。

第三,中西方人在表达感情和交流方式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西方,人们通常会直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想法,而在中国,人们会更加含蓄和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以上的差异对于中西方人际关系的处理有着深远影响。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差异,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以下是一些解决方法:第一,尊重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在交流时避免误解和冲突。

第三,注重情感体验。

中西方人的情感体验也是不同的,我们需要尝试理解对方的情感,并试图调整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更好地适应跨文化交际的环境。

总之,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管理人际关系,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

中外文化差异课题研究报告

中外文化差异课题研究报告

中外文化差异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中外文化差异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引起许多人关注的话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类社会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日益增加,中外文化差异的研究也变得愈发重要。

本报告旨在探讨中外文化差异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对于跨文化交流的启示,为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二、中外文化差异的特点1.价值观差异: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对于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约束、权威与民主等方面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同。

2.语言差异:中外文化在语言表达方式、词汇选用和语法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不仅影响着交流的顺畅度,也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观念的不同。

3.行为习惯差异:中外文化在日常生活的习惯、社交礼仪和职场行为等方面存在差异。

对于同一行为的理解和反应方式可能完全不同,进而产生误解和冲突。

4.时间观念差异:中外文化对于时间的看待和利用方式存在明显差异。

西方文化倾向于高效利用时间,注重准时,而中华文化中强调以人为本,灵活应对时间的变化。

三、中外文化差异的影响因素1.历史背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源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如基督教的影响对于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地理环境:中西方所处的地理环境也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位于东亚文化圈,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和互动较为频繁,而西方文化受到了地理相对封闭的冲击。

3.政治制度:不同的政治制度对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强调天命和等级制度的存在,而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自由和人权。

四、对于跨文化交流的启示1. 尊重与理解: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尽力去理解对方的观点和行为。

2.灵活与包容:在遇到文化差异时,我们要保持灵活的心态,学会适应和包容不同的文化习惯和行为方式。

3.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化和历史背景,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4. 增强文化自信: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时,我们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不因文化差异而感到自卑,积极宣传和传播中国文化。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的表现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的表现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的表现跨文化交际是指在跨越国界、地域、民族以及语言的前提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往。

中西方社会文化存在着诸多差异,跨文化交际中这些差异不仅在语言和礼仪方面表现出来,更涉及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习惯等多个层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的表现。

一、言语交流中西方社会在言语交流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语言之间的语法结构、句式成分、表达方式等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中文中,我们通常不会用“你怎么不……”的质问句来表达询问,而是采用“为什么不……”的陈述句。

在西方社会中,大多数人在交流中更加直接,而中国人在言语交流中则更多地使用委婉的说法或者间接表达方式,这不仅反映了东西方社会的不同,也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畅通。

二、身体语言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更倾向于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图。

而在中国社会中,人们更重视言语和文字的表达方式。

西方人可能会频繁地使用手势和面部表情来交流,而中国人则更注重身体的位置、眼神交流、肢体动作等非言语性的交流方式。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想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意思,就需要对不同文化的身体语言有所了解。

三、社会礼仪中西方社会在社会礼仪方面也存在着不同。

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更注重个人空间的尊重,对陌生人或者上司常常采取握手、拥抱等行为来表示尊重和亲切。

而在中国社会中,人们更注重身份的尊重、尊卑的礼节,对于长辈或者上层领导,通常会采取鞠躬、轻声、小动作等行为来表示尊重。

四、思维方式中西方社会在思维方式上也存在着不同。

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直观、逻辑和个人主义的思维方式;而在中国社会中,人们更重视隐喻、象征和群体主义的思维方式。

这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导致理解的障碍,因为对方可能会基于自己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来表达观点和看待问题,而导致对方难以理解。

五、价值观念中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个人权利、自由和平等;而在中国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家庭、团队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工作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工作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工作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作者:吴艳华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3期摘 ;要:因为价值观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思想观念,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中,最难的就是价值观的研究。

本文从文化与价值观的定义和关系入手,通过跨文化比较的方式,从四个方面剖析了中美工作价值观的差异,从源头上探讨了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以期帮助人们了解中美文化差异在工作中的体现,消除文化偏见,增进相互了解。

关键词:工作价值观; 跨文化交际 ;对比研究作者简介:吴艳华(1982-),女,陕西华县人,讲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 H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3--02一、引言跨文化交流中的真正困难不是语言和习俗方面的差异,而是价值观方面的分歧。

中美价值观的差异在不同程度上对中西方文化交流产生着影响,值得认真研究。

本文将对中美两国人民工作价值观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二、文化与价值观长期以来,学者们对于文化的定义争论不休。

较被广泛接受的是英国著名学者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的定义,他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1]因此,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其划分的标准不同,分类也就不同。

裘克安将文化分为四个层次:“1)物质生产成果,包括科学技术;2)生产关系,包括社会和政治制度、经济、法律和宗教制度;3)有形的精神文明产物,包括建筑、绘画、雕刻、文学和其他各种著作;4)无形的精神文明产物,把包括思想意识、风俗习惯、价值标准等”。

[2] 由此可见,价值观是深层的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社会中人们一致接受的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因素,是指导人们各种选择或行动目标的标准,支配和调节着人类的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024年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差异简论——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范文

《2024年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差异简论——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范文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差异简论——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际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能够直观地反映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现象、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本文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体现及其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体现1. 家庭观念的差异在电影《别告诉她》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

中国家庭注重家庭观念、亲情关系,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扶持和责任。

而在西方社会中,个人主义价值观更为突出,家庭成员之间的独立性相对较强。

这种差异在电影中通过家庭成员对待重要事件的态度和行为体现出来。

2. 价值观的差异中西方在价值观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社会重视和谐、尊重长辈、注重集体利益。

而西方社会则更加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平等和竞争。

这些价值观的差异在电影中通过人物的行为选择、社会现象等方面得以体现。

3. 社交方式的差异中西方在社交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人在社交中注重礼貌、谦虚、含蓄,而西方人则更直接、坦率。

在电影中,这种社交方式的差异表现在人们与他人交流的方式、表达情感的方式等方面。

三、《别告诉她》中的跨文化交流体现电影《别告诉她》以一种细腻的方式展示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在影片中,主人公们在面对家庭、亲情、爱情等重要事件时,不仅展现了各自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还通过交流与沟通,逐渐理解和接纳彼此的文化。

这体现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帮助我们认识到在跨文化交流中,尊重和理解对方的文化是建立有效沟通的关键。

四、跨文化交际的意义与挑战1. 跨文化交际的意义跨文化交际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促进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

在电影《别告诉她》中,主人公们通过跨文化交流,不仅解决了他们面临的问题,还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和信任。

这体现了跨文化交际在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西方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

然而,由于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中西方存在着明显的价值观差异,这对跨文化交际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一、中西方的价值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异一般而言,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其中一个最大的差异就是在价值观方面。

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个方面。

在西方,个人主义被视为一种核心价值观。

个人主义意味着个人的利益应当优先于社会公共利益;人们被视为平等、独立和自由的个体。

在这种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下,西方人更强调个人的独立和自由,更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自我实现。

相反,在东方,集体主义被视为一种核心价值观。

集体主义意味着人们需要为团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人们被视为集体的一部分,强调互帮互助、合作和关爱。

在这种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下,东方人更强调家庭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更注重维持社会和谐,而不是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我实现。

因此,由于文化方面的差异,中西方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采取不同的方法。

西方人更注重个人权利,更强调规则,而东方人则更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

这种差异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二、中西方的礼仪:面子与信任的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面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中国文化中,面子通常指有面子和丢脸两个不同的方面,代表人们对他人的看法。

由此带来了一份责任和约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通常宁愿选择保持面子而不是承认错误。

在西方文化中面子这个概念比较淡化,人们通常更为注重信任和诚实。

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容易导致矛盾和误解。

例如,在商务跨文化交流中,中国人通常会更注重和对方建立亲密和谐的关系,以便分享经验、得到信任和更好的合作。

中国人通常会更注重互惠互利,要么给人一份面子,邻里互助等。

相反,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注重明确的规则和准则,在商务交流中强调诚实和信任,更加注重合法性和公平性。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差异简论——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差异简论——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差异简论——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差异简论——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导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

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文化差异的学科,对于促进不同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通过分析中西文化在交际方式、价值观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差异,探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差异,并提出相应的交际策略。

一、交际方式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在交际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电影《别告诉她》中,西方文化以直接表达和传达信息为主,注重直接对话和自由交谈。

而中国文化则更注重间接表达和非言语交际,善于运用暗示和隐喻的表达方式。

例如,在电影中,女主角一直对男主角暗示自己的感情,而男主角始终无法领会这些暗示,直到最后才意识到女主角的爱意。

这体现了中西文化在交际方式上的差异。

针对这种差异,跨文化交际中应采取相应的策略。

当西方人与中国人交流时,应学会倾听和解读非言语信号,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

而中国人在与西方人交往时,应尽量明确自己的意图,不宜过多采用暗示和间接表达方式,以避免误解。

二、价值观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竞争和自由;而中国文化则强调集体主义、和谐和稳定。

在电影《别告诉她》中,正是因为女主角强调“十年来都是此情此景”,一味追求个人感情的自由表达,导致了与中国传统观念的冲突,无法获得对方的理解和接纳。

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差异,避免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他人。

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应主动适应中国人的集体主义和稳定价值观,尊重中国人注重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做法。

而中国人在与西方人交往时,应更加开放和包容,尊重他们的个人主义和自由精神。

三、情感表达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在情感表达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文化讲究直接表达情感,而中国文化更注重内敛和克制。

在电影《别告诉她》中,女主角向男主角诉说自己的感情,提出与其相伴一生的愿望,而男主角却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反而通过行动来暗示自己的爱意。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日益频繁。

在这种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的价值观差异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

由于历史、宗教、哲学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而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引发一些问题和挑战。

了解和尊重彼此的价值观差异,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之一。

中西方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不同的基础。

在西方,个人主义是一种主要的价值观念,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自我实现和自由选择。

而在中国和一些东方国家,更注重集体主义,强调社会和谐、家庭责任、集体利益。

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表现在对待问题的方式上。

在西方,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选择被尊重,而在中国,更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决策。

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沟通方式,以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和习惯。

中西方在对待权威和规则的态度上也存在着差异。

在西方社会,普遍注重平等和民主,不喜欢过多地被规则和权威所束缚。

而在中国和其他东方国家,对于权威和规则的尊重则更为重要。

在跨文化交际中,这种差异也会在沟通和决策中体现出来。

在西方,更强调自由讨论和个人意见的表达,而在中国,更注重领导者的决策和规则的遵守。

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需要灵活地适应对方的行为方式和决策模式,寻求双方的共同点,避免因为价值观的差异而引发冲突和误解。

中西方在对待时间的态度也存在着一定差异。

在西方社会,时间被认为是一种资源,注重效率、准时和时间管理。

而在中国和其他东方国家,更为注重人际关系和灵活应变,对于时间的观念也更加灵活。

在跨文化交际中,这种差异也会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

在西方,更注重准时和效率,而在中国,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需要在跨文化交际中注意对方的时间观念和工作方式,适当地灵活调整自己的计划和安排,以便更好地融入对方的文化环境。

中西方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带来一些挑战和问题。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背景下,理解和处理好中美文化差异对于促进有效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美文化差异的表现、影响及应对措施,以增进人们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

价值观方面:中美两国在价值观上存在明显差异。

美国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注重个人权利和独立思考。

而中国注重集体主义和和谐,强调群体利益和社会秩序。

语言方面:中文和英文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

例如,中文里的成语、谚语和典故等,往往没有直接对应的英文表达,这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一定难度。

习俗方面:中美两国在社交礼仪、饮食习惯、节日庆祝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中国人注重礼尚往来,喜欢在饭桌上交流;而美国人则更注重隐私和独立,不轻易接受礼物。

中美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沟通难度:由于价值观、语言和习俗的差异,中美两国在沟通时容易产生误解和障碍,影响交流效果。

文化冲突: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导致人们在处理问题时产生分歧和冲突,影响双方的关系。

为了有效应对中美文化差异,以下措施值得借鉴:学习对方的文化特点: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语言和习俗,以便在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和适应。

适应文化差异: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不轻易评价和批评,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去适应和接受。

中美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为了确保有效的沟通和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们应当深入了解和尊重这种差异。

通过学习对方的文化特点、适应文化差异等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中美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中美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处理好对对于促进有效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背景下,理解和探讨中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对于促进有效沟通和减少误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美文化差异的历史、文化传承、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比两种文化价值观的优劣之处,最后提出建议。

浅谈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三、对合作及处事方式的影响
中西方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国人由于采取整体优先与和谐至上的思维方式,因而更认同集体主义,每个人既依赖和顺从于集体,同时又从集体中获得安全与关照。中国的很多谚语都体现了这种价值取向:“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出头的椽子先烂”等等。人们不愿意发表不同的意见,维护融洽、避免分歧,凡做事前都要考虑别人的看法,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复兴,甚至可以牺牲个人自由来保障社会的利益。这在西方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西方人注重独立自主,强调个体与集体的对立和不协调,他们更注重个人的存在,个人价值的实现,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崇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强调“自我”,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强烈的肯定和突出自我的色彩,这种肯定的突出自我的思想意识体现在行动上就是敢于标榜和突出自我,敢说敢为,敢于表现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奋斗和自我实现的进取精神。在美国人看来,中国人不习惯公开个人观点,是因为中国人分不清“对事”与“对人”的区别。西方人发表个人见解是“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争议双方心里都清楚,在会上争得面红耳赤,会后可能还是一对好朋友。此外,中国人私事观念不强也主要是传统群体生活中不分彼此留下的遗迹。在西方人眼里视为“隐私”的事情,在中国人眼里却是关心他人的具体体现。如询问别人的年龄、职业、收入、婚姻状况、体重等都属于很正常的事。而在西方对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宗教信仰等隐私的种种禁忌,在很大程度上也都因他们身体力行个体主义,个体化意识根深蒂固的缘故。
参考文献:
1.关世杰 :《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
2.韦芝兰 :《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西方人注重独立自主强调个体与集体的对立和不协调他们更注重个人的存在个人价值的实现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崇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强调自我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强烈的肯定和突出自我的色彩这种肯定的突出自我的思想意识体现在行动上就是敢于标榜和突出自我敢说敢为敢于表现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奋斗和自我实现的进取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4期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No.4 2009 (总第111期 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Financial Administrators Serial No.111 教育教学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许佳佳1,成东2(1.福州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2.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摘要:中西方由于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思维方式的哲学基础等差异使得不同的社会群落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

研究价值观在不同民族所体现出来的差异性,帮助英语学习者增强文化的差异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价值观;哲学基础;语言中图分类号:H3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68(200904-0060-04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研究自1958年美国学者Eugene Burdick和William Lederer合编的《丑陋的美国人》(The Ugly American和次年同样是来自美国的著名学者Edward Hal 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分别出版后,受到学术界各大领域的广泛关注。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文化人类学家、社会心理学家、民族交际学家及社会语言学家,乃至哲学家都分别从各自的学科视角对跨文化交际逐步开展研究,使跨文化交际学成为一门综合多领域的人文科学。

跨文化交际学以各国文化及其交际习惯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任何语言都是一定文化的反映,同时都会折射出一定的价值观念,表现出价值观念和语言文化的密切相关。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两种文化的价值观取向不同或是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而引起交际活动的短路,所以熟悉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对于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价值观的涵义Michael Prosser 对于价值观是这样叙述的: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主要通过文化交际构成的模式。

所有的人都有价值观它是最深层的文化表现,在跨文化交际学研究中,学者们都认为价值观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

价值观构成了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基干,是文化深层的主旋律,是区别不同文化的标准。

它同文化其他因素之间是纲与目、深层与表层的关系。

文化依附于本族的价值观,价值观是理解和解释文化的金钥匙。

从微观角度说,价值观是人心中的一个深层的信念系统,在人们的价值活动中发挥着行为导向、情感激发和评价标准的作用,构成个人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制约着人生活动的方方面面,是一个无形而有力的世界;从宏观角度说,价值观是社会文化体系的内核和灵魂,代表着社会对应该提倡什收稿日期:2009-01-18作者简介:许佳佳(1983- ,女,江苏连城人,福州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英语言文学;成东(1958- ,女,山东淄博人,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言文学。

么、应该反对什么的规范性判断。

社会通过各种手段把这些观念灌输和传递给个人,内化为个人的行为规范。

二、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表现中西方价值观受上述三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个体化和集体化意识、对权利分配差距的不同态度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

这些差异在人们运用语言行为及非语言行为进行交际的活动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1.个体化和集体化意识。

中西方价值观在这方面的差异尤为明显,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个人价值至上是整个西方文化的特点;社团价值至上是整个东方文化的特点。

(1西方人的个体化意识。

西方人非常重视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取向,强调“自我”,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强烈的肯定和突出自我的色彩,这种观念可以在英语中大量的以ego和self (自我组成的词组中体现出来,如: egocentric(自我中心的, ego ideal(自我理想化,ego trip (追求个人成就,ego-defense(自我防御; self-control(自我控制, self-confidence(自信, self-made (靠个人奋斗而成功的, self-reliance(自立,self-fulfilling(自我实现,self-help(自立,self-image(自我形象,self-interest(自身利益,self-protection(自我防护,self-respect(自尊,self-seeking(追求个人享乐的等等。

英语中表现个人进取、个人力量、个人与命运抗争的谚语也不少: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You have to blow your own horn. He travels the fastest who travels alone. 西方这种肯定的突出自我的思想意识体现在行动上就是敢于标榜和突出自我,敢说敢为,敢于表现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奋斗和自我实现的进取精神。

在美国人看来,中国人不习惯公开个人观点,是因为中国人分不清“对事”与“对人”的区别。

西方人发表个人见解是“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争议双方心里都清楚,在会上争得面红耳赤,会后可能还是一对好朋友。

此外,英美人对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宗教信仰等的种种禁忌,在很大程度上也都因他们身体力行个体主义,个体化意识根深蒂固的缘故。

(2东方人的集体化意识。

东方文化崇尚社团价值,中国是东方文化的代表,因此这种价值观在中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儒教极力推崇社会的有序与和谐;佛教也往往把个人看成是整个宇宙的一部分。

孟子把道德、善作为人的真实本质,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复兴,甚至可以牺牲个人自由来保障社会的利益。

中国的很多谚语都体现了这种价值取向:“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出头的椽子先烂”等等。

人们不愿意发表不同的意见,要维护融洽、避免分歧,凡做事前都要考虑别人的看法。

这在西方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另外,中国人私事观念不强主要是传统群体生活中不分彼此留下的遗迹。

在西方人眼里视为“隐私”的事情,在中国人眼里却是关心他人的具体体现。

如前文中提到的询问别人的年龄、职业、收入、婚姻状况、体重等都属于很正常的事。

而在西方干涉侵犯别人隐私是难以容忍的,也是最可憎恨的。

2.对权利分配差距的不同态度。

中西方对社会阶级和权力分配不平等现象持有不同的态度。

汉语中许多复合词排列的先后顺序就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尊卑”观念。

如:天地、日月、国家、君臣、父子、长幼、男女、老少、夫妇、官兵、干群、师生等等。

中国人还把尊老敬老视为传统美德,因此在汉语中把年长者称为老先生、老夫人都是对人的尊称,更把年高德勋的老人称为“姓+老”。

英美人对此却并不认同,他们一般都不会承认自己老了。

如果你在公共汽车上给英语国家的“老人”让座会招来对方的不满。

又如,在英语中, “vice”, “deputy”, “lieutenant”等词语都含有“副”、“次”这层意思,但是它们还有其它的含义。

Vice除表达“副”、“次”等意义外,还有“代理”的意思,associate也是如此,它还有“在职务和职责上密切相关”的意思。

Deputy则含有“上级不在的时候代行职责”的意思, lieutenant具有“在行使职责时作另一官员的助手和代表”的意思。

显然英语需要这些词来区分地位、职责和其它方面的差别,地位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

而传统中国文化则强调尊卑有序,地位上的差别掩盖了其他差异,因此汉语只需要作为地位标志的“副”字就可表达上述的各种差异。

西方人崇尚平等,向往自由,也体现在交际活动中,常表现为对陌生人甚至是家人的过分客气,“Thank you”总是挂在嘴边。

例如:即使在家里,妻子丈夫倒一杯水,丈夫也说:Thank you.丈夫给妻子端好椅子,请她就座,妻子也说:Thank you.“谢谢”如此频繁,以致中国人有时不知如何接受。

有个中国学生作文写不好,英国老师叫他再写一篇交给她。

当学生将额外作业交给英国老师时,老师说:Thank you. 学生不知所措,因为在学生看来,给老师增添额外批改作业的负担,应该学生谢老师,而不是反过来老师谢学生。

在校园中强调师生平等,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在家庭中可以直呼年长者甚至父母的名字。

因此在西方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中,如果要表示客气,要避免强调自己的地位不如对方。

3.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哲学基础不同导致了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似乎更擅长于总体把握,而西方人擅长于条分缕析;中国人善归纳,西方人善演绎;中国人重悟性,西方人重理性;中国人重模糊性,西方人重准确性;中国人把宇宙看作是一个整体,充塞其中的是“道”或“气”,西方人把宇宙看作是一个个原子,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中国人处理事情就像中医,把人体看作是一个有机体,西方人处理事情就像西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汉英两种语言造字构词也充分地体现了中西方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

从思维的结构上看,汉民族属于具象思维。

汉字源于象形文字,是由一些表示事物直观形象的图画演变而成,通过形象能够引起意义上的联想,常借助具体的形象,运用联想、比喻、类比、象征、借代方式,表达抽象的内容,使本来毫不相干的概念,抽象意义变得直观、具体、生动可感。

这种文字的运用使中国人的形象思维发达,对人们积累知识和经验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培养和提高了中国人的综合、归纳的能力。

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形声字为主体的系列,如“木”旁,“凡木这属皆从木”。

例如:松、柏、梅、枝、树、林等等一看便知是与树林有关。

词汇发展了,从单音词发展到了双音词和多音词。

但汉族人仍然沿用了造字的方法来构词,即先确定一个类属的名称,然后加以个别区分。

与汉语相反,我们把英语造字构词的特点叫做“原子主义”,其表现是:一个事物一个名称,没有从整体、从事物的联系来命名的习惯。

西方人的英语属于拼音文字,字型与词义没有直接的联系,为了清晰地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需要形成特定的语法逻辑关系。

因此,对某一概念意义的认识必须从定义到推理,这就促进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另外,古希腊的哲学家也是自然科学家,他们把探索事物的本质作为研究的最终目标。

因此,理性的因素总处主导,注重以事实、假设、试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思考、缜密的分析、推理、论证,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

而形象往往是无足轻重的,因而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式成为认识事物和把握真理的最基本手段。

所以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人的含蓄。

例如上述汉语中从“木”的一些字,英语中分别叫做pine, cypress, plum, branch, tree, wood等等,从这些词的字型上根本看不出有任何联系。

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总习惯于用本族文化的价值观念进行思考判断,忽略甚至排斥异族文化的价值观念,这样很容易导致社会与社会,国家与国家的隔离及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