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训练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策略
齐地回答是 9 8 7 6 5 4 3 2 1 + + + + + + + + 。对于这么多的数连加 , 一
年级 的学 生 没有 遇 到过 ,于 是我 让 他 们 想想 有 没 有 巧算 的 办
法, 这样一提醒 , 学生恍然大悟 , 回答说用“ 凑十法”计算快的 , 学生很快算 出了得数是 4 次 。 5 【 延伸] 出如果 10个人两两握手 , 提 0 一共要握 多少次呢?
学生的思维 目标怎样培养 , 却没有具体的描述 。于是 , 怎样在 每节课 中去实现其学习的愿望 ,成为我校数学教研组的这些 年来的研究课题 。下面以一对不同课型 的研究来说 明我们是
怎样落实思维训练 目标的。
一
纳、 概括, 无疑就可能会因内容多、 关系杂而导致过多地由教师
包办代替 , 所以, 我们把这一整理过程提至课前, 让学生根据 自 己的理解, 自己的喜好来 复习已学知识 , 学生可 以边学新知识
21 0 0年 8月
教 学研 究
学习智能培养
浅谈 数学教 学 中的思维训练 策略
连 书社
( 名县 万堤 镇 小 学 , 大 河北 大 名 0 60 ) 5 90
“ 数学在 提高 人的推理能力 , 抽象能力 、 想象力和创 造力 等方面有着独特 的作用 ; 数学是人类 的一种文化 , 的内容 、 它 思想 、方法 和语 言是现代文 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标 《 准》就是这样 高度地概括了我们现在所从事的这份工作的重 要性 。 但是它仅对每个学段的 目标进行 了描述 , 而每一节课中
苦讲的效果好得多 , 学生的“ 错误” 成了很好 的复习教学资源 。
【 课前编题 , 课中点将卜一 “ 同伴互助”
复 习谭 中 的练 习 , 是让 学 生 进 一 步 巩 固知 识 的 过程 , 既 又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论文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训练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挥。
二、倡导一题多变,诱发学生思维1.应用题一题多解,改变题目的不同条件和问题。
例如:“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还剩多少件?”教师引导审题后,要求学生改编成新的应用题。
学生改编后形式如下:(1)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还剩几分之几?(2)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发出了几分之几?(3)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购进的比发出的多几分之几?……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地展开创新思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向纵深发展。
2、计算题中一题多解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25×32”,教师应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积累的经验去探索解题的方法。
结果学生会有许多不同的解法:(1)25×4×8;(2)25×2×16;(3)25×30+25×2……综上所述,对于多种解题方法,同样也能达到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发散思维的目的。
三、重视说理训练,完善学生思维说理训练有利于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一工程队,4人6天共修公路240米。
照样计算,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针对本题,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分析:1.用由果索因分析。
数学思维论文(5篇)
数学思维论文(5篇)数学思维论文(5篇)数学思维论文范文第1篇一、数学直觉概念的界定简洁的说,数学直觉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数学对象(结构及其关系)的某种直接的领悟和洞察。
对于直觉作以下说明:(1)直觉与直观、直感的区分直观与直感都是以真实的事物为对象,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直接获得的感觉或感知。
例如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概念、性质的界定并没有一个严格的证明,只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感知。
而直觉的讨论对象则是抽象的数学结构及其关系。
庞加莱说:"直觉不必建立在感觉明白之上.感觉不久便会变的无能为力。
例如,我们仍无法想象千角形,但我们能够通过直觉一般地思索多角形,多角形把千角形作为一个特例包括进来。
"由此可见直觉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活动,没有详细的直观形象和可操作的规律挨次作思索的背景。
正如迪瓦多内所说:"这些富有制造性的科学家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对讨论的对象有一个活全生的构想和深刻的了解,这些构想和了解结合起来,就是所谓''''直觉''''……,由于它适用的对象,一般说来,在我们的感官世界中是看不见的。
"(2)直觉与规律的关系从思维方式上来看,思维可以分为规律思维和直觉思维。
长期以来人们刻意的把两者分别开来,其实这是一种误会,规律思维与直觉思维从来就不是割离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规律重于演绎,而直观重于分析,从侧重角度来看,此话不无道理,但侧重并不等于完全,数学规律中是否会有直觉成分?数学直觉是否具有规律性?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人们对各种大事作出推断与猜想离不开直觉,甚至可以说直觉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
数学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它是人们对生活现象与世界运行的秩序直觉的体现,再以数学的形式将思索的理性过程格式化。
数学最初的概念都是基于直觉,数学在肯定程度上就是在问题解决中得到进展的,问题解决也离不开直觉,下面我们就以数学问题的证明为例,来考察直觉在证明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在习题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在习题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摘要: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关键在于提高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以认识数学对象为任务、以概括数学语言为载体、以发现数学规律为目的的一种思维。
因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深刻性、创造性、灵活性、逻辑性、逆向性、归纳性及转化性等。
克服就题论题,死套模式。
帮助我们加强思路分析,寻求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兴趣逆向思维转化思想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或探索者。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展开思维,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性。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思维的主动性,表达为学生对数学充满热情,以学习数学为乐趣,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有一种满足感。
在数学教学中,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兴趣,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维。
例如:“余弦定理”的导入教学,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如下两个问题:(在rt△abc中,已知b,a,如何求c,b,c?(2)在rt △abc中,已知a,b,如何求c,b,c?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用正弦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加以解决。
在学生回答正确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向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3)已知a,b,c,如何求a,b,c?对这个问题,学生经过积极思考,感到不能像(l)、(2)两题那样用正弦定理来解决,很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
由此引出本节要学习的新课题.二.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懂了不等于学会,学会不等于消化,消化不等于深化。
只有通过个人用脑思考,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真知,做到既懂且会,既会且牢,既牢且深在教学中,将所研究的问题加以引申,引导学生深入探索问题的实质和内在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在讲“垂直于弦的直径”一节时,课本中给出一个定理、两个推论,但通过全面分析,可进一步引出两个课本以外的结论来:推论1.两弦在圆内垂直相交,将圆周分成了四段圆弧,两段相对的弧的和等于圆周的一半;推论2.两弦的延长线在圆外垂直相交时,将圆周分成四段圆弧,大于半圆的弧与其相对的弧的差等于圆周的一半。
幼小衔接背景下数学思维训练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幼小衔接背景下数学思维训练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大班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到了小学,幼儿将接受系统的数学课程学习,小学的数学课程不再像幼儿园那样以游戏为主,难度也会明显增加,对幼儿的抽象思维也有要求。
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的教学环境,幼儿教师应当用科学的方法对幼儿的数学思维进行训练,帮助幼儿更好、更快地接受新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总之,教师要重视对幼儿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指导以及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根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比幼小衔接数学教育的现状,可以清晰地看到幼儿衔接工作存在的缺陷。
本文将分别从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两个方面入手,探索可操作的、可以帮助幼儿加快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的教育方法。
并指导幼儿对特定的数学思维进行反复训练,真正理解数学的思维逻辑,体会到数学的妙用。
教师通过直观地观察和操作感知形状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起他们的逻辑思维体系,激发幼儿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帮助他们顺利进入小学课程的学习系统,更好地适应小学的数学教育。
一、数学领域幼小衔接现状(一)部分学前数学课程小学化,小学初期数学课程跳跃性强一些幼儿园在数学课程的教育过程中出现偏离《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的问题,即幼儿数学教学课程小学化,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超出幼儿可接受的范围、学习目标功利化、注重学习结果而忽略思维过程、将数学任务化而不是将数学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这样的数学教学会加重幼儿的学习任务,减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甚至会因为学习困难失去信心,对小学学习产生恐惧心理,这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影响。
从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上看,小学数学课程加强了在内容、结构上的难度,但与幼儿园的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相比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如对数字1~10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计算等。
部分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的时候跳跃性较大,不注重对数学逻辑的分析,直接带幼儿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它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还要学生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结合教学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能力,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课题。
在不断的思考、实践中,我认为数学思维训练可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一、一题多解,解中寻找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反映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进行思考,思维准确、方法多样、想象广阔、方向灵活,能机智主动地寻求多种解题途径。
如:工程对计划用12天修完一条长240千米的水渠,实际前四天就修了全长的40%。
照这样计算,这个工程对能否按时修完这条水渠?教学此题时,如果仅满足能正确得出答案是不够的,因为此题的解题策略呈现开放性,教师要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中,引导学生按不同的比较标准,通过计算得出多种解题方法:第一种:比较工作量(1)240×40%÷4×12=288(千米)288>240;(2)240÷12×4=80(千米)240×40%>80。
第二种:比较工作时间(1)24.0÷(240×40%÷4)=10(天)12>10,(2)240×40%÷(240÷12)=4.8(天)4.8>4。
第三种:比较工作效率(1)240÷12=20(千米)240×40%÷4=24(千米)24>20;(2)40%÷4=1÷10 1/10>1/12。
这样,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并从中寻求最佳解题方法,既开阔思路,又有利于思维灵活的培养。
二、一法多用,用中求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教学中,经常将形式各异、方法相同的题目编成题组,引导学生引用相同的方法去解决众多的数学问题,在发展中求同的思维过程中扩大思维的涉及范围。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大全5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创新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对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运用,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类比、联想、分析、综合,探索新的现象和规律,以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
它与常规思维相比,具有多向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可以认为凡是能创造出新事物、想出新方法、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一、实践和探索求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在实践中加以探索实践操作是数学教学中构建新知识最常用的手段,也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探索的机会,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探索,让学生把操作和思维联系起来,在实践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直线、线段、射线和角”这节课时,讲授完新知,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用我们手上的一付三角板,你能拼出哪些新的角?有的学生得到了120°=30°+90°、150°=60°+90°、180°=90°+90°、135°=45°+90°、75°=30°+45°、105°=60°+45°、15°=45o—30o等。
有的学生得到了60°、30°、45°的另一种画法:60°=90°—30°、30°=90°—60°、45°=90°—45°等。
甚至于有的学生想到角的一条边可以看成一个180°的角来得到一组新的角:135°=180°—45°、150°=180°—30°、120°=180°—60°等。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秀获奖科研论文训练学生的数学基本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这些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加减乘除的演算能力,解决问题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探索某一类知识规律的思维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的思维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观察图形的思维能力等,这些思维能力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贯通交织在一起,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很好的培养。
教学中综合运用这些数学思维能力,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计算能力,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就对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科学有序的训练,在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中,让他们逐渐掌握数学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素质。
一、演算思维小学数学演算思维能力训练,教师首先要明了让学生掌握哪些演算能力,这些基本的演算能力是如何一步步实施的,不能说一年级就能马上把所有的演算方法都掌握了,小学六年时间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掌握基本的演算技巧。
小学数学演算思维的训练,一二年级主要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三四年级掌握整数的一些连算和混合运算,以及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且运用这些数学公式使计算简便而快捷。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熟练掌握基本的运算技巧,所以利用所学演算知识解决应用题,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演算思维能力势在必行。
到了五六年级,小数、分数是学习的重点,演算思维能力继续是教学的重点,把以前所学的整数换成小数、分数,基本的演算思维照样在小数和分数中使用,运算法则一样,这样通过一个阶梯式的训练过程,让学生逐步地掌握了演算的思维能力,提高了数学综合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二、空间思维小学数学空间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是通过图形这个媒介来实现的,因此小学数学知识,有的时候图形思维和空间思维是一体的,那么小学数学从一年级就开始,图形与位置作为一个单元出现在课本。
农村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是思维的结果,又是思维能力的工具,学习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是同时进行的,而数学课堂活动的过程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状况,充分利用数学教学的平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思维能力谈谈我的看法。
一、“求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之一“变”是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
农村小学生的见识少,课外读物较少,知识来源范围狭窄,根据自己的见闻主动思考的机会就相对较少,因此他们的思维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很多时候处于被动思维状态,教师应有意识地为他们创设思维能力训练的情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主动思考,主动表达,主动获取知识。
而思维总是从问题入手的,教师要巧妙抓住典型例题设疑,挖掘知识之间潜在的联系进行教学,打破学生思维的局限性,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学会多渠道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用多种方法解答应用题时,先向学生讲一件事情,“今天,体育老师交给我们班一个任务:学校在配备体育器材,准备买塑料绳回来做70根跳绳,180米可以做100根跳绳。
一共要多少米塑料绳?要求你们在这节课帮他算出来,还要告诉他具体的算法?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忙吗?”这样创设问题情境,自然而然地启发学生主动思维,整个课堂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
学生的解题思路就跟着出来了:有的是先求出1米跳绳能做多少根,再求70根跳绳要多少米;有的是先求出1根跳绳要多少米,再求70根跳绳要多少米。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根据题中的100根和70根跳绳,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以下的问题:(1)一共有多少根跳绳?(2)100根比70根跳绳多多少米?(3)70根比100根跳绳少几分之几?(4)100根比70根跳绳多几分之几?(5)70根是100根跳绳的几分之几?(6)100根是70根跳绳的几倍?等等,这时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提出的问题有可能是解答此题的某一中间问题,你能把以上的问题当作中间条件寻找其它解法吗?”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找到了以下的解题思路:(1)先求100根是70根跳绳的几倍,再求70根的米数。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训练基本途径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训练的基本途径二十一世纪的小学教学,是科学的、现代化的素质教育。
从某种角度上讲,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具备怎样的思维素质。
另外,教师需要解决知识的无限性与学习时间的有限性这个矛盾,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
因此,如何增强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创造出以“主体参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师生互动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气氛至关重要。
思维的积极主动性、创新性、扩展性、想象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并进行训练与培养,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一、一题多解、变式引伸,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扩展性是发散思维的一大特征。
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措。
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
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的、题型多变的练习题。
如:小明打一份稿件,如果每分钟打50个字,30分钟打完,现在每分钟打80个字,几分钟打完?学生完成后,提出:谁能把“现在每分钟打80个字”这个条件改成间接条件?学生思维活跃,兴致盎然,纷纷抢答。
(1)现在每分钟比原来多打30个字;(2)现在每天分钟是原来的1.6倍;(3)现在每分钟比原来多打五分之三……以上做法付诸实践后,会收到一定的效果,学生通过训练会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
二、增强课堂互动,激活学生发散性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双方互动和谐、自然,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强化语言训练,促学生数学思维发展论文
强化语言训练,促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学习数学是最具有思维含量的活动,有人将解决数学问题赋予其动听的名字——“思维体操”。
由此可见,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学学习的状况。
而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准确、精练、严密的语言表述能力,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助推器。
数学知识的表述又有其精彩、形象的一面,就语言形式讲,它有刻画现实世界、方便人们交流的自然语言;它有反映数学特性、方便人们推理的符号语言,它有直观形象、方便人们探索的图像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明快、严谨的特性。
不能准确使用数学语言的学生,其思维往往混乱,逻辑推理漏洞百出。
为了有效考查学生的语言功底和思维能力,近年来,中考中推出了数学阅读题这种新题型。
这种命题形式向我们数学教师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语言训练,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为了促进学生会思、能用、善表达的数学能力发展,根据新课标、结合学生实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作了些许尝试。
一、抓语言训练,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发展1、通过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重在理解,重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满足对概念、定义的机械背诵,重在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述本质。
比如:我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概念时,先让学生根据生活情境中的事例列出若干方程,将学生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板书在一块儿,其它形式的方程板书在一块儿。
让学生观察前一块儿方程,并说出其特点:(1)它是整式方程(2)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化简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再让学生观察,比较另一块儿方程,说出它与前一板块儿方程的区别。
就这样,学生比较容易用自己的语言给一元二次方程准确下定义,突破了概念定义的死记硬背,又有利于学生准确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决问题。
2、尽力鼓励学生弄清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仔细推敲条件、结论的逻辑联系,有利于学生明确定理、公式与其它知识之间的联系,所处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逐步把握知识的逻辑结构,学会推理证明。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浅谈【摘要】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训练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
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1000个零件的任务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
结果张师傅加工了60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了400个零件。
这时把5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二、理清学生思维脉络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
”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
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
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
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
初三数学复习课中思维训练论文
浅论初三数学复习课中的思维训练【摘要】《新课标》强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的思维能力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是人的智力核心。
在复习课中,加强思维训练,对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训练;灵活性;严密性;批判性;敏捷性;创造性【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1)11-0170-02在初三这一阶段的复习中,教师一方面应帮助学生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内容进行归类,使之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深入备课,筛选典型例题给学生进行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1 通过对同一题的引伸、变化,训练思维的灵活性题型丰富多变,可以使学生在不同问题的学习中抓住知识点的实质。
复习中通过选例,引导学生变中求静,变中求同。
例如,如图1,△abc中,∠bac的平分线与边bc和外接圆分别交于d和e,求证:△abd∽△aec。
这是一道很普通又简单的习题,但是对该题进行引伸、变化会得到一系列的命题。
1.1 题设不变,改变结论。
(1)求证:△acd∽△aeb(2)求证:adae=abac(3)求证:ad2=abac-adde分析:以上各题的证明可以归结为证三角形相似的问题,只不过是把初二学过的三角形相似与圆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运用,通过连结be便可证得。
(1)欲证△acd∽△aeb,则要寻找相似条件,由∠bae=∠dac 和∠bea=∠bca可证得。
(2)欲证aead=abac,将此式变形即证acae=adab欲证此式即可以通过证△acd∽△aeb,从而又回到(1)要证的问题。
(3)欲证ad2=abac-adde,将此式变形得ad2+adde=abac,所以有ad(ad+de)=abac即证adae=abac,再将此式化成比.例adab=acae,由此可知,只要证△acd∽△aeb,从而又回到(1)要证的问题。
“做中学”数学思维训练浅谈论文
“做中学”的数学思维训练浅谈思维是行动的指南,正确地进行数学思维是学好教学的关键。
“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比较注意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课时容量限制、教学进度控制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设计上。
在“做中学”的教学中,如何设计、安排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结合实践,学习他人先进,本文总结一些教师的具体做法,浅谈以下几种:一、数学思维能力的总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就是利用数学概念、定理、性质、公式、法则以及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等知识点进行排序。
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怎样进行排列,简单的讲,就是数学思维的问题。
解决数学问题的每一步都要讲究依据,这就是数学的科学性。
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依据的依据又是什么……,这是数学思维的顺序问题。
若某一依据找不到,思维就会受阻,整个思维过程形成的解题思路就会失败。
相反,若每一步的依据都已找到,那么这个思维就形成了正确的解题思路链,从而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同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解决问题的方法又简又繁。
这正是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以及思维深浅度,宽港度不同产生的影响。
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一开始他学到的东西都是纷繁复杂的集聚在大脑当中的。
若不进行数学思维的正规训练,想问题就会无头绪,从而找不到解题思路,时间长了容易影响学生的进取心,导致学生厌学。
所以对学生有目的进行思维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做中学”的数学思维训练方法1、谈谈对学生进行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的思维训练,这正是能正确进行数学思维的起点。
现在的高中生,要对基础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很困难。
学到的基础知识一多,他们就无法驾驭了,这就给教者提出了一开始就得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课题,还要坚持不懈。
总则是训练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用多样化的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基础知识思维训练,一般采用设置问题的方式,设置的问题要深刻。
具体体现在“做中学”的学案中,可以采用问答式、填空式、练习题式,还要从逆向设问、变更条件设问,以及用类比式进行训练。
高中数学思维训练论文
高中数学思维训练之我见【摘要】高中数学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阶段。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课程,非常重视数学的逻辑思维的训练。
本文从改变我们的授课模式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数学思维训练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训练【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12-02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就要求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要由原来的教师的教为中心转换成学生的学为中心,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做出一定分析的基础上阐述关于高中数学思维训练的一些看法。
1 改变我们的授课模式我们的授课模式需要进行一个调整,高中数学课可以划分为概念课、定理推导课、习题训练课等课型,对于不同的课程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但不管什么教学形式,教师都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角,并大胆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1.1 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数学概念的理解对后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探究”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
这个过程具体的说来就是“导入新课程-探究新的知识点-归纳数学概念-应用新的数学知识点”这个形式。
导入是我们的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一般我们导入新课程的时候会复习一下以前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温习旧的知识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熟悉这些知识点。
在探究环节教师不能一下把所有的结论都摆出来,要注重让学生系统的思考数学问题,让学生按照老师制定的导学案流程研究数学概念,从而学会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函数概念的教学,教师可以由初中所学的表格、图像的对应形式及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运算对应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函数的最重要特征是特殊的对应关系,再由学生组织文字归纳概念。
1.2 定理推导课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定理推导的难度,针对学生的原有基础确定哪些推导可以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哪些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哪些可以直接教师推导。
数学学习中的思维训练与技巧
数学学习中的思维训练与技巧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训练与技巧数学,如同一位悠远而深邃的导师,引领着学生们走进一个充满挑战和发现的世界。
在这个旅程中,思维的训练和技巧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并非简单的计算,而是一种思维的艺术,需要学生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正确的方法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首先,数学教学通过各种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们的思维深度和逻辑能力。
这些问题有时似乎晦涩难懂,有时则隐藏在生活的细节中。
正是通过面对这些挑战,学生们的思维才得以不断锤炼和提升。
例如,解决复杂的方程或证明一个定理,需要学生们跳出表面现象,深入问题本质,从而培养出一种逻辑严谨的思维模式。
其次,数学学习强调方法与技巧的灵活运用。
数学并非死板的公式和规则堆砌,而是一种灵活运用思维工具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解题中,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事半功倍。
例如,对于复杂的几何题,通过良好的图像思维和几何变换技巧,能够使问题迎刃而解,这不仅提高了解题效率,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另外,数学学习还培养了学生们的耐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有时,一个问题的解答并不会立即显现,需要经过多次尝试和思考。
这种过程不仅要求学生们具备耐心等待成果的能力,还锻炼了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品质。
例如,解决数列或递推关系问题时,可能需要反复推演和验证,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最后,数学学习通过实践与应用,使抽象的数学理论更加具体和生动。
数学的技巧不仅局限于课本中的题目,更体现在生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例如,利用代数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者通过统计数据分析解决社会问题,这些都展示了数学作为一种普遍工具的价值和力量。
综上所述,数学学习中的思维训练和技巧掌握是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挑战思维,灵活运用方法,培养耐心与坚韧,以及实践应用,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的精髓,更能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无穷。
因此,数学学习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思维能力和学习态度的塑造,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思维训练
摘要:在基础教育中,数学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公民,必须具有一定的数学素质,其中包括若干必备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受到过逻辑推理和理性思维的熏陶。
本文就想从数学这门科学的特点来谈谈对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的一些看法,供有关人士参考。
由于我缺少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实际情况也了解得不多,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一、数学是最为严谨、最为严格的科学
数学中有许多运算,它们有严格的法则,不能违反。
应教会学生准确、熟练地进行各种基本的运算。
数学的论证中,使用非常严格的演绎推理。
在古代,欧几里德几何是严格推理的模范,它以公理、公设作为出发点,以演绎的方式构成了几何学,它的公理被认为是“不证自明”的。
公设是归纳了人们的几何观察而设定的。
然而这种公理化还没有到达现代化的标准。
hiibert的几何基础中列举了一些基本对象(点、直线)、基本关系(衔接、合同、介于),所谓公理就是基本对象和基本关系的属性。
一切几何定理,就是这些属性的演绎推理,不必对点、直线再下定义,不必引进公理之外的属性,就可建立起几何学的理论架构。
各种数学系统,如整数、实数、集合、群等等都可以建立在各种公理系统之上。
二、数学是理性的科学,是理性思维的范例
我听说,有些中小学生把数学看成是背公式的学科,这完全是误解。
固然,学习数学过程中记忆是必要的,有时还要记得熟,不
假思索就能说出来,例如乘法的九九表等等。
但数学是理性思维的科学,有严格逻辑结构的科学,对其中的每一项内容,应该不仅仅是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最简单的公式,都有它的来源,矩形面积等于两个边长之积,就是从测面积的经验中得出来的。
有了这个经验事实做基础,然后就可以证明许多东西,所以可以论证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等图形面积的公式。
“勾三、股四、弦五”是勾股定理的~个特例,这样重要的定理一定要加以证明,它也可以利用计算面积得出(我国古代的证明比欧几里德几何原本中的证明简单得多)。
数学是不满足于个别事物和现象的。
又如说/2是无理数,开方许多步仍然没有完,没有出现循环的情况还不能说明问题,因为这许多步仍然是有限步,这件事作了严格的证明才能成立。
论证的过程,也就是进一步理解的过程,揭示内在联系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提高数学素质的重要手段。
只有懂了,才能记得牢固,即使忘了,也会自己推导出来。
三、数学是极富创造性的科学
数学的最原始对象自然数就是人类思维的创造,现实世界只有三头牛、四匹马等等,数字三、四就是从此抽象出来的。
点和直线也是如此。
整个数学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的创造过程。
例如从自然数到整数、到有理数、无理数以及虚数都有重大的创造。
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研究思想事物的科学,这是很有见地的,因为它不像别的科学有特定的具体的物质对象,如分子、原子、地球、太阳、细胞等等。
对于思想事物,只有不断创新才能
发展出新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当然这种发展也是不断地从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吸取营养而得到的。
希腊学者研究天文学,创建了球面三角。
牛顿的微积分研究是和力学的研究平行进行的。
四、数学是需要高度解题技巧的科学
从历史来看,数学中充满着各种问题和解题的方法,中国的九章算术就是以问题和求解的算法的形式出现的。
在欧洲,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是以演绎的形式出现的,但其中也充满着一个个问题及其解法。
希腊人还留下了著名的三大几何作图问题。
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代,数学非常繁荣,数学家们互相提出问题,征求解答,作为一个挑战的形式。
近代数学中,人们在研究取得进展的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问题和猜想,fermat大定理的解决,被数学家们视为非常重大的事件。
现在大家还津津乐道着许多重大的问题,如riemann函数零点问题,poincare猜想(据说已得到证明)等等。
数学是在不断解决问题又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中前进的。
这种解题方法来自创造性的数学思维,在求解三次代数方程时,数学家发明了虚数。
讨论代数方程是否可以根式求解时,galois发展了群论,创造成果的获得还必须依靠对前人优秀成果的深入掌握和深入刻苦
的钻研。
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训练深入、刻苦钻研的精神。
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困难一点的问题,但切不可号召他们做当前没有条件做的事(如解数论中的历史难题),更不用说去做那些已证明
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如几何作图的三大问题),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也不能搞题海战术,单纯背记现成的解题方法,忽略数学思维的训练和自己想办法解题的创造能力。
数学奥林匹克是有益的,但也耍注意这两个方面,把奥林匹克低龄化也是不适宜的。
五、数学是具有最广泛应用的科学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离不开数和形,这就说明了数学必然会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各门科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时,定量的描述显得越来越重要,所出现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状也越来越复杂,数学就成为它们的工具、语言和基础。
这首先是从天文、力学开始,逐步扩展到物理学以及工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