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制1+1教学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三制策略”指导下的“1+1学习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传统的“以教为主”、“教师满堂灌,学生跟着转”的课堂教学受到空前挑战,课堂教学结构面临战略性调整。有专家认为:对于学校而言,教育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课堂改革,“课堂突破是教育突破的唯一途径”。更有人士认为:“课堂改革标志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会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那么,新课程下我们的课堂教学究竟应该怎样搞?究竟用什么样的方式能使我们的“课堂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近几年来,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的讨论见仁见智,课堂教法改革百花齐放,给课程改革的天空增添了不少色彩。尤其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纲要》的颁布实施,为高中教育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描绘了宏伟的发展蓝图。因此,以校本教研为不竭动力,建构自主型、互动型课堂模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便成了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探索研究教学的“三三制策略”和“1+1模式”,也是我校深化课程改革、打造发展特色的迫切需要。2007年,随着我省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校不失时机地拉开了课堂改革的帷幕。学校成立了课改调研机构,专题负责课改的考察、求证、设计、实验、评估工作。然而,由于高中课改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特别是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我校的课程改革和西部教改的总体趋势大体一致,的确是困难重重,困惑多多。课堂上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学”的格局始终没有被彻底打破,难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子。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学校一方面邀请省内外专家进校讲座,为广大教师补给理论营养;另一方面,不惜重金先后组织教师南下河南永威,北上延安宜川,东赴山西新绛等课改先锋学校考察学习。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创新,大胆构思,反复实验,努力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栉风沐雨,不断完善,我校教学工作“三三制策略”指导下的“1+1模式”已初见端倪,日渐成熟。

二理论依据

1 、全教会和《纲要》精神是课题研究的根本依据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他还指出,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改变单纯灌输式教育方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纲要》同时指出,高中教育要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据此要求,我们必须从农村高中实际出发,以深化校本教研为基本战略,以建构自主型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重点,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办学特色。

2 、课程改革理念是课题研究的行动先导

课程改革理念其内涵之丰富,观点之新颖,价值取向之超前,实属史无前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通过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研究性学习,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这是课程改革令人关注的一个亮点。

国内学者认为,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具有内在动机基础上的“要学”,建立在具有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和谐愉悦心态基础上的“乐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它以“会学习”为核心,以自觉性、独立性与自控型为基本品质。合作学习以“互动交往”为基本特征,以群体主动协作为动力根源,以“利己利人”为理想境界。合作学习的核心是追求实效,其生命价值取决于问题的难度,它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和团队精神。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自主、合作学习基础上,并以难以理解的困惑问题为内容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特别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强烈的求知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这些原理是我校设计自主、互动两种课型的基本理念。

3、建构主义教学观是课题研究的理论根源

建构主义源自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它主要由学习观、知识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构成。其教学观主要包括情景创设、协作学习与凸显主体三个要素:

① 情境创设---- 教学活动总是在丰富的情境中进行,情境已经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教学必须重视设计有利于知识意义构建的情境,让学生既成为情境创设的主角,又在情境中得以情感激活。创设情境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发乐于学习的兴趣,激活喜爱学习的情感,引出研究学习的问题。

② 合作学习---- 学生建构知识模型并非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通过与周边事物的联系、尤其是凭借伙伴的互动协助完成的,所以,主动、和谐、有效的合作学习,便成了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依此,教学必须重视引导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情感,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步骤、有秩序、有实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③ 凸显主体----教学是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理解的过程。要求学生从多方面发挥主体作用,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去构建知识的意义。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力求做到主动塑造主体,主动彰显主体,主动欣赏主体。特别应当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思考,创新思考,竭尽全力焕发学生主体生命的活力。

4 、事物联系的“系统性”是课题研究的哲学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个相对独立的事物都作为系统而存在,它们都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着的若干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性是事物的根本属性。结合课题研究实际,从哲学层面研究事物联系的系统性,应当认识系统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但最主要的应该从以下方面把握好它的整体性特征。

其一,整体性是事物联系系统的根本特征。系统和构成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系统由要素组成,是要素的有机统一体。依此认识本课题的“三三制策略”和“1+1模式”,实际上也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两个系统都是各层次诸要素的有机整合统一体。

其二,把握整体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整体的最大化功能效益。因为系统作为整体,它的性质和功能不是各个要素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各个要素之间性质与功能互相作用、相辅相成的整体效应,其形象的表示模式是:1+1+1>3.例如教学的“1+1模式”之所以强调“两案合一”,其哲学基础就在于此。

其三,整体的功能效益原理,是我们观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强调“立足整体”、“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整体推进”,其目的就是为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追求整体最大化的功能和效益。

三目标与原则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力求达成如下目标:

1、通过探索研究,促进学校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步入科学、创新、求实、高效的崭新水平。大多数教师能够按照新的教法模式进行教学,进而打造以“三三制策略”与“1+1模式”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教学改革特色;

2 、以本课题研究为抓手,拉动学校整体校本教研工作,逐步建立以集体备课、系列赛教、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学习评价为主要特征的校本教研新制度;

3 、把促进教师专业主动发展作为探索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研究不仅要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档次,有效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而且要有目的、有步骤地打磨、培养、组建起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集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