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的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的策略

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是指学生通过课文的文字表达,获得关于阅读文本的形式和内容的初步印象,是对文章初步的领悟和体会,它是“深入局部”的先决条件,是揣摩语言的基础,是进行其它一切学习的前提。只有具有全方位的整体感知先导知识,才能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在阅读中注重整体感知,古人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初中语文教学也应更加重视“整体感知”在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是指学生通过课文的文字表达,获得关于阅读文本的形式和内容的初步印象,是对文章初步的领悟和体会,它是“深入局部”的先决条件,是揣摩语言的基础,是进行其它一切学习的前提。

1.当前课堂教学中“整体感知”存在的误区

1.1 匆忙研读,浅尝辄止。有的教师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有所忽视。才初读一遍课文,教师就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哪一段,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

么。结果,学生所说的只是些枝节、琐碎的东西,所提的问题比较肤浅,对主要内容的感知也比较片面。

1.2 注重内容,忽视形式。很多教师在整体感知课文时,往往只注重课文内容,而忽视了言语形式。文章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句、段、篇的结构和恰当的表达方法来显露的,所以把握、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结构布局是必不可少的。

1.3 放任自流,缺乏指导。课堂上,教师往往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来整体感知,由于教师缺乏方法的指导,学习的提示,放任自流,学生的学习往往是不得要领。

2.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的策略

笔者认为,“整体感知”并不等于学生自己的感知、把握,是需要教师引导的。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实际,创设有效环节,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材料内容和形式),让课文中的“人”有个整体形象,让课文中的“事”有个整体概念,让课文中的“景物”有个整体轮廓,让课文中的“问题”有个整体思考,促进学生深入学习课文。

2.1 通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文章的第一步应是“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在初读

阶段,必须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语言,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地了解。但是,由于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和理解是零散的,缺乏条理的,所以,阅读后必须要归纳、整理、概括、提炼,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优化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例如朱自清的《春》,通过对春花、春草、春风、春雨等细致的描写,写出了充满生机的春天,进而表现了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感情基调。《背影》则通过几件事,尤其是父亲为我送行的事,表现了父子的深挚感情。《苏州园林》一文则围绕苏州园林“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特点作了详细介绍。

2.2 理清层次,把握课文结构。“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只有循着文章的思路阅读,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旨,品味作者构思文章的匠心和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功力。思路常通过线索和脉络来表现,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开了窥视作品奥妙的门户。因此,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教师要能组织学生探寻思路,穿成网络,连成提纲,进而把握全文内容。例如《藤野先生》一文篇幅较长,但通过引导梳理,学生不难发现是按照东京(见先生的缘由)――仙台(与先生交往)――北京(别后怀念)来组织材料的。

2.3 奠定基调,把握情感因素。教材中蕴孕着丰富的情

感因素,不同的课文表达着作者不同的情感,或激昂愉快,或悲抑凄婉,或勃发豪放,或凝重深沉,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阶段,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可以从全局、整体角度去把握好作品的情感。西蒙诺夫的《蜡烛》讲述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坟头的感人故事,深情地讴歌了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深厚情谊。而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情感的抒发,起着奇妙的作用――它既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又是贯穿全文、联缀事件的线索从“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到“不耐烦”,从“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到“逐渐淡薄起来”至“完全消失”,从得到《山海经》“发生新的敬意”到“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优秀的文章,“情”往往潜隐于“辞”中,形成一条情感发展线,体现了情感变化的层次性。理清情感层次,让学生整体感知情感的变化,有助于学生正确体验、感悟、理解。

总起来说,“整体感知”是一个过程,是对文章初步的领悟和体会,是从宏观上了解“写什么”和“怎么写”的过程。它的思维结果,应该是统领性的,是全文内容、结构思路、情感态度和表达特征等方面的浓缩。在阅读中进行“整体感知”的教学,是对以后阅读教学模式所走方向的一种探讨与尝试。只有具有全方位的整体感知先导知识,才能有效

地进行阅读,如果脱离了完整的意境,看不到作者的思路,尽管在字、词、句、段上狠下功夫,也只能是徒劳无益,难以发现作品的内在美,更难以真正把握作品的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