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的策略
初中语文“整体感知”环节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整体感知”环节教学策略【摘要】整体感知是语文阅读的首道关卡,提升学生精准的整体感知能力,有助于为后面的学习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至关重要,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实施好整体感知教学环节。
本文从整体感知的内涵出发,结合教学实例,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即:明确整体感知的教学意图、把握整体感知的教学内容、树立整体感知的两意识、注重整体感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整体感知;教学策略引言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在学科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其教学方法,尤其是阅读部分的教学方法备受争议。
近年来,阅读教学一直在不断改革创新,尝试让语文“活”起来,然而,仍然有许多接受了十多年语文学习的学生在拿到文章时还是无法把握文章内容,造成此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传授了零碎知识而忽略了学生整体意识、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
文学作品是由言、象、意构成的整体,阅读、分析文学作品时也应当从整体出发,只有从整体上宏观把握作品的主题、情感,才能更进一步理解作品内容。
一、“整体感知”的内涵一方面,从阅读层面上看,“整体感知”是指阅读者在读完某篇文章后产生的心理感受,是对文本内容总体的领悟,也是阅读者的初步理解以及对要点的宏观把握。
我们常常讲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认知、筛选、阐释、组合、评价及运用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建立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之上,若整体感知能力有所欠缺,那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跟不上。
如果学生对课文没有进行整体感知,那么后面的理解、分析、交流就可能变得支离破碎,对文章也只是一知半解,最后偏离文章中心。
文学作品不是字、词、句、段的简单堆砌,而是具有一定内在逻辑关系的有机体,例如详略关系、因果关系、主次关系等等,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文思路、思想感情、主题观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甚至是揣摩一定语境下的字词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论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研究
05
整体感知的教学评价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文本内容、 把握主题思想、 分析人物性格
等
评价方法:通 过阅读测试、 课堂提问、作 业批改等方式
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根 据学生的阅读 理解能力,制 定合理的评价
标准
反馈与改进: 根据评价结果, 对学生的阅读 理解能力进行 反馈,并提出
评价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效果
教学策略: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以促进学生整体 感知能力的发展。
教学效果: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以 评价教学效果。
学生反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整体感知教学的接受程度和满意度, 以改进教学策略。
教师培训:定 期组织教师参 加培训,提高 整体感知教学
能力
资源建设:建 立丰富的教学 资源库,方便 教师查找和参
考
教学实践:鼓 励教师在实际 教学中尝试和 运用整体感知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建 立科学的教学 评价体系,激 励教师提高整 体感知教学能
力
促进跨学科合作,推动整体感知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跨学科合作: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共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提高整体感知教学的效果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整体感知教学的认识和教学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以便更好地实施整体感知教学。
06
整体感知的未来发展
深入研究整体感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理论基础: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 实践经验:国内外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和经验总结
发展趋势: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研究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整体感知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整体阅读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浅谈整体阅读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摘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其中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抓不住阅读重要的现象,不能很好地让阅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结合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谈一下整体阅读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整体阅读;实施方法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整体阅读是以整体理解和整体感知能力为基础的一种活动教学模式。
朱作任教授说过“阅读是阅读者从书面语言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
阅读是个体内化意义的过程,学生阅读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经验,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增长智慧与培养能力。
”然而现在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抓不住重点等种种情况。
一、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阅读教学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然而初中生的阅读水平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阅读抓不住重点,阅读理解能力差等等。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认为:中学生在阅读方面有所欠缺,其原因是不能对阅读文章进行全面的、整体的了解,只是片面地去阅读文章,对文章的内容不能够全面、正确的把握。
其对阅读理解的各种题型的回答也都不完善、不严密。
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对文章的关键语句或者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准确把握。
对文章的整篇内容不能很好的表述,总结。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大部分阅读分析题目的答案是对文章整体理解的整合。
而在教学中,教师对于阅读理解的教学时,一般会将整篇文章进行分割,逐字、逐词、一段段分割来进行讲解,其学生在对文章进行阅读时,也就形成了一个自然的习惯,将文章分割成段进行分解式理解,致使学生不能够正确的找到文章的关键词语,对文章不能整体把握,其思维能力也就受到了限制。
二、整体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整体阅读是对文章整体的、全面的阅读及感知。
其核心是“整体性”。
对此,心理学也有所研究,其研究表明:人感知事物是对某事物有笼统、不精确的综合印象,进而对组成该事物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最后才构成新的综合,这时,对事物才能有一个清晰的、精确的认识。
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
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浅论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科阅读教学的特点越发凸现出来。
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提倡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要求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
要真正学会阅读,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能力必须具备。
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增强整体感知课文的意识让学生学会着眼整体,从整体感知入手去研读课文。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文的目光,没有立足于整体的思路,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
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告诉我们,如果掌握了整体各部分之间的规律和联系,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协调,那么这些部分的组合就会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功能,其功能将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课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课文中的字、词、句、段不是孤立的,必须把它们作为课文的一部分来处理而不是让他们游离课文之外。
只有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课文中来理解,才能做得恰如其分,也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精髓。
否则,就会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
因此,在阅读活动中,必须让学生增强整体意识,使学生养成了整体感知课文的习惯。
二、要掌握方法,找准突破口(一)引导学生入境叶圣陶先生还有一句名言:“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教读文本前首先把学生带入作者写作时的意境,使学生与作者亲近、相知,产生情感的共鸣。
引导学生入境,使之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前提。
(二)辨明文体文体不辨就有盲目性,就会走弯路,影响整体阅读效率。
体裁往往决定了文章的形式和内容,因此,从辨别文体入手,即根据其特点和规律明确某一体裁的基本结构模式,就可以迅速而准确地弄清文章的基本框架和内容要点,强化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比如散文,这一体裁的基本特点是由景及情。
要理解文中的“景”,就必须按照其文体特点依次抓住特征、观察点、角度、顺序。
要把握作者的“情”,就要从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两个方面来完成。
间接抒情离不开想象联想、渲染衬托,直接抒情则必须抓住文中的议论。
语文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摘要:阅读文章,首先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全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如果缺乏整体意识,劈头就是架空分析,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难以发现作品的内在美,更难以真正把握作品的内涵。
关键词:意义要义角度必要性在2000年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了“整体感知”的阅读新理念,针对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面面俱到的扣挖肢解,主张让学生自己整体感知文章,让学生自己直接参与文本的对话,而不是老师将筛选好的东西喂给学生。
所以本文以“记叙文阅读”为例,谈谈对“整体感知”这种理念的个人认知。
一、整体感知的作用和意义“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明确要求。
而且考查学生对记叙文的整体感知能力的阅读题,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也屡见不鲜。
例如: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件事?写了这些事的用意是什么?怎样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即使是一些关键句的含义分析,也离不开对作者写作意图的融会贯通。
例如:“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含义,作者强调要将人生中面临的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困难,再一个个地克服它们。
学生们只有明白了文章的主旨,把它放在全文的语境中,才能清晰地明确这句话的内涵。
二、整体感知的要义孙荻芬先生说:“感知课文内容,是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直接的反映,简单的认识。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明确指出:“整体感知课文是阅读理解的起点,也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读物的一种近乎直觉的认识。
”据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整体感知课文的要义归纳如下:1.学生是阅读行为的发出者,是阅读的主体。
2.整体感知课文基本上属于感知阶段,是对课文的“直接的反映”,“近乎直觉的认识”。
3.整体感知强调阅读的整体性。
三、整体感知的方法和角度在阅读教学中,提出整体感知课文的要求,是对阅读规律的遵从。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方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方法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二、答案: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
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三、友情提示: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说明文阅读1.明确说明对象:辨析说明对象可以:a.看题目;b.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2.概括说明内容: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
(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3.明确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4、明确说明方法(1)说明方法(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b、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规范:答:不能删去,“xx”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过于绝对化)6、明确说明文的结构(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常用的结构模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议论文阅读1、找准论点:标题、开头、篇末、不明显需精练概括。
语文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和知识积累浅析
的练 习 初一 活动 课 就 有 , 套 《 习册 》 配 练 中也 有 。 如 初 中第 四册 “ 维拓展 ”板块 就有要 求用 反 义词填成 语的训练 : 为 思 “
一 一
高 了他 们 的 阅读 能 力 。 那么 . 中学 生 应该 如 何 进 行 阅读 . 该 从 应
中 积 累哪 些 知识 呢 ? 面笔 者 就 浅谈 一 下 自己在 教学 实 践 中所 下 做 的尝 试
一
用 ”“ 、舍
一
逐
”
一
“ 、
一
辕
一
辙”“ 嘲 、
一
一
讽 ”“ 备 、
一
一
患”“ 龙 、
一
一
、
引导 学 生主 动 感知 , 整体 感 知
脉 ” 。可 以说 . 等 几乎 每 个 成 语 的 背后 都 有 一 个 动 人 的故 事 , 耐 人 寻味 . 发人 深 思 。 生若 能 将 这 些成 语 故 事熟 记 于 心 , 学 不仅 能 启迪 人 生 . 而且 到 实 际运 用 时 就 能得 心 应 手 。
化 修 养 初 中语 文 实 践课 中就 有 警 句 的收 集 与评 比活 动 。除 了
的整 体 感知 作 为 一 个重 要 的 教 学 环节 参 与 到 阅 读 教学 之 中 . 抓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阅读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一、整体感知策略整体感知策略是指通过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结构和主题,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的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提示关键词语、观察图表等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前先对文章整体有一个了解,然后再逐步细读,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
二、细节理解策略细节理解策略是指通过对文章中的具体细节进行理解,帮助学生深入把握文章的意思。
教师可以通过多次朗读,有针对性地提问和解释,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和细节,并能将其归纳总结,提高阅读的深度。
三、语境推测策略语境推测策略是指通过上下文的暗示和线索,帮助学生推测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生词或含义不明确的句子,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的提示来猜测词语的意思,并通过讨论来验证和纠正推测的结果,提高学生的词汇推测和句意理解能力。
四、情感体验策略情感体验策略是指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感受其中的情感、思想和艺术价值。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形象化的描写、情节的起伏、人物的性格和对话等要素,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共鸣和情感认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和文学素养。
五、实践应用策略实践应用策略是指通过将所学的阅读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材料和情境来进行阅读训练,比如让学生阅读说明书、广告、新闻报道等,让学生将所学的阅读策略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包括整体感知策略、细节理解策略、语境推测策略、情感体验策略和实践应用策略等。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与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策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有关阅读教学的新理念改革中小学的阅读教学,必须寻找相应的阅读教学的新策略。
所谓“阅读教学的新策略”是指在阅读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为达到阅读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的总称。
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在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答案。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读《红楼梦》“红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对此,教师一方面要构建安全、民主、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热情鼓励学生敢为人先,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倾听。
,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
朗读教学可以促进阅读教学的展开,真正有效的朗读教学是通过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
即通过有表情地读,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使学生能体验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感、情味感。
从语言的气势、韵味、节奏、停顿中,引领学生辨别语言的感情色彩,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进而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使体验更加细腻,使感知更加深刻;通过有比较地读,使学生对文本内涵的解读在语句的增删、变换中豁然开朗,同时在比较中体味增删、变换的妙处,认识语言的精当与粗疏,在比照朗读中,词句的优劣高下彰明昭著,达到选词(句)知文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有角色地读,将朗读、品析、设计融为一体,让学生处于设计者、实施者的角色,将静态的文本转化为动态的脚本,融入学生自己最真切的感受、最独特的个人体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诠释,并有一些创造性的解读,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
,中小学的阅读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从阅读的顺序到阅读的结果,着力关注的是文本的局部细节,忽视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老师在教学一篇课文时,犹如“尸体解剖”,人为地将一篇完整的课文肢解,除了掌握若干字、词、句、段的意思以应付考试外,对课文中蕴含着的深刻的思想和生动的形象缺乏整体的感悟,这样的阅读教学,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拓展人的视野,沟通人与人的心灵,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发展思维和智慧,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阅读教学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从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习惯和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
可是由于考试机制、对老师的实绩评估等制度的存在,使得初中语文在阅读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1、忽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现行的大部分语文课堂说到底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关注的是教的进度,考试是否考到,甚至关注敦得是否与教参上说的相同,就是不关注学生学行如何,感受怎样,学生主体思考的巨大潜能和自由空间被严重束缚,学生本来应有的独立思考、丰富想象、理性判断等都不存在了。
2、片面追求新奇的教学模式。
有不少语文教学专家,成功地运用过一些“教学模式”,但那是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晶。
而我们大多数的语文老师在做一些公开课或评优课时也在套用专家们的“结晶”进行“创新”教学,但把握不好时往往很容易丢掉语文教学基本的东西,不利于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发展。
3、忽视学生精读和略读的培养能力。
一篇文章中有重点难点,有概括与详细叙述,只是一味地读整篇文章,没有划分文章中的重要部分和次要部分作为精读与略读之分,忽视了学生精读与略读的能力培养。
4、忽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
许多老师没有很好的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学生没有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致使学生不能自主的在课外进行阅读实践。
而读书只能停留在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就缺少了获取课外更多丰富知识的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阅读教学的实效,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人文素养真正得以提高,我个人以为应做到如下几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用”。
教师要培养学生有耐心、一丝不苟地通过阅读感知全文的有用信息。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关于阅读教学,新《课程标准》将其界定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并制定了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总体目标。
但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语文教师“越俎代庖”的现象。
大多数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依据自身优先占有的较为丰富的信息资料,把有关课文的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文章结构、主题思想、词句分析、写作特点等内容和结论照搬到课堂上,并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给学生设计一条通向既定答案的途径,然后想方设法让学生沿着这条途径找到答案。
学生无需探究、无需思考,甚至无需提出问题,只能被动地接受。
长此以往,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因此从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的研究与实施,势在必行。
一、实施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的课堂阅读教学我在具体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初步探索出了以“猜读导学、自读质疑、互动设疑、拓展创新”为基本特征的阅读教学策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走进文本文,读出自我,获得独特的感受,表现独特见解。
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做不超过10分钟的适时点拨。
1.猜读导学。
这是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的第一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利用已有的阅读经验进行自我“猜读”。
通过这样的自我阅读实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启学生思维,拉开阅读教学的序幕。
猜读内容包括:①体裁;②题目的作用;③内容;④主题等。
2.自读质疑。
此环节教师不做任何暗示,不左右和影响学生的思维,目的在于让学生以独特的个体生命触摸课文,形成原始体验。
“自读质疑”这个环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课文,进行初步的自我阅读信息提炼,把了解到的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整理,以便与其他同学交流,进行资源共享;二是学生自读课文,在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中思考问题,一定会产生疑问,把自主阅读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与其他同学讨论,通过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在此环节中得到解决。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策略探析作者:吕正会来源:《黑河教育》2012年第11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为突出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科学性,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初中语文教学应实施单元整体阅读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及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一、明确主题,制定目标在学习每本教材之前,可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内容,然后明确学习的总目标和单元目标,并根据单元主题内容整合三维目标。
现行苏教版教材是以“主题”(亦称“话题”、“专题”)为核心编排单元内容的,这样编排的目的主要是基于两点:一是突出语文人文精神的传授,便于让学生了解对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看法,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精神;二是让学生意识到,对同样的话题可以用不同的文体和表达手法来表现,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辨析不同体裁的不同表达特点。
这种编排方式也为我们一线教师“再度开发”教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有对单元内每篇课文的教学进行系统化设计,才能吻合新课程语文读本的编辑思想,才能最大限度地凸现和实现单元主题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功能,才能最有效地促成学生思想体系与精神家园的构建。
鉴于此,在单元整合教学中,教师必须全面、完整、辨证地学习、理解、掌握语文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系统备课,弄清各学段语文教学的不同目标和重点,弄清学段与一册教材、一个单元教材、一篇课文之间的关系,弄清一个单元中几篇课文之间的关系,弄清课文与各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弄清课文与课文后面的知识性短文之间的关系等等。
这样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好教材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才能根据总目标处理好每堂课的具体目标,使语文教学更具实效性。
二、围绕主题,归纳学法苏教版课程的基本体例是由“阅读(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类)+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构成。
初中语文阅读整体感知指导
教学目标:1、能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能理解关键词语、句子的意思3、能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写作思路教学难点:能理解关键词语、句子的意思本章知识网络:知识点: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导读1、注意诵读。
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把握朗读技巧与层次,融入阅读体验,培养审美情趣、感悟语感。
2、感受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赏析文章意境,训练阅读感知能力。
3、理清思路。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征、生动而有层次地写景状物、借景抒情、精巧构思的写作方法,领会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征。
4、整体概括。
抓住比拟明显的语言标志,在文字浅显的内容中去捕捉信息,感知文章的层次与层意。
5、抓住主干。
即文章中起提纲挈领作用的关键句段,迅速感知全文的主要意思。
6、组合关键词。
从句段中找出点示本段主要内容的词,组合起来,感受词语,概括全文内容。
7、提取中心句寻找关键句,在段首、段中、段尾感受句式,感受文章的构思及美点。
8、揣摩品味。
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及词语。
9、感悟理解。
展开联想与想象,重品味语言,“披文以入情〞,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0、注重积累。
巧妙迁移,以读促写,“一切景语皆情语〞,调动各种感官去感觉,学习化虚为实、动静结合的写法,融入阅读体验,倾听自然天籁,与大自然进展心灵对话。
【典型例题讲练】重点例题:秋天的风秋天的风是一个顶惹人厌的顽皮孩子。
他唱着叫人讨厌的曲子;他撒着沙尘;他抛着石子;他敲着你的窗子;当你骂他的时候,他却做着鬼脸对你笑。
秋天的风从墙上爬过来,他走到院子里,看见一个穿红衣服的梧桐姑娘静静地站在那儿。
她好似有点忧愁似的。
秋天的风走过去,粗鲁地推了她一下,推得梧桐姑娘前俯后仰地不容易站稳。
她气得脸通红地骂着说:“哪儿来的野孩子呀?你打算做什么!〞秋天的风伸着舌头,涎〔xián〕皮赖脸地说:“你真美呀,来跟我跳个舞吧!〞梧桐姑娘气得浑身发抖。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教 学方 法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庞 晓芳 ( 浙江省杭 州市萧山区万向初级 中学 300 ) 100
阅读 是从 文字 中取 得意 义 的心理 过程 ,是 人们 获得信 息 的主 课程 标准 》 明确 指 出 : “ 要注 重 情感 体验 。 ” “ 应让 学 生在 主动 要 方式 ,是认 识世 界 的手段 阅读在 本质 上是 一种 智力 活动 。著 积极 的思 维和情 感 活动 中 ,加深 理解 和体 验 ,有 所 感悟和 思考 , 名 教育家 苏霍 姆林 斯基 说 : “ 累三十 年 的经验 ,使我确 信 学生 受到情 感 熏陶 ,获得 思想 启迪 ,享 受 审美 乐趣 。要珍 视 学生独特 积 的 智力取 决于 良好 的阅 读习 惯 。”可见 阅 读在现 代 学习和 人才 培 的感 受、 体验和 理解 。”阅 读过程 应 该成 为学生 的 一种愉 悦 的情 养 中的重 要意 义 。随着 社会经 济 的高速 发 展 ,科 学技 术 的 日新 月 绪生 活和积 极 的情感 体验 。因此 ,语文 阅读 教学 中,教师 要充 分 异 ,人 类进 入 网络信 息社 会 ,阅 读成 为人人 必备 的 生活技 能 ,谁 尊重 学生 阅读主 体 的地位 ,不 能硬 性地 给学 生灌 输所 谓 的中心 思 的 阅读能 力强 ,谁 就能把 握最 新信 息 ,因 此 ,帮助 学生从 小学 会 想 、教 学 重难 点等 等 , 而是 应 该 引 导 学 生获 得 对 文章 情 感 、 内 阅读 ,学会 有 效地 阅读 ,养成 良好 的 阅读 习惯 , 以便 使他 们在 未 容 、 审美独 特而 积极 的体 验 ,吸取 人类 优秀 文化 的营 养 ,发展学 来生 活 中成 为 学习 的强者 ,社 会发 展 的主人 ,这 是语 文教 学 中头 生个性 ,丰 富学生 的精神世 界 。 等 重要任 务 。 2 注 重学 生的整 体感 知 . 语 文课 程标 准指 出 :阅读 是收 集处 理信 息 、认识 世界 、发 展 纵观 当前语文 阅 读教 学 ,在教 学 中教师 教学 重分 析 ,强调语 思维 、获得 审美 体验 的重 要途 径 。阅读 教学 是学 生 、教师 、文 章 言 形式 , 出现 了阅读 教学 中偏 重语 言文 字训 练的 “ 式主义 ”倾 形 之 间 的对 话 过程 。 阅读性 质 的定位 充分 体现 了工 具性和 人 文性 的 向。教师 为 了增 强学 生的应 试 能力 ,在 阅读 教学 中 ,往 往单 方 向 统 一 ,语文 课程标 准 强调 了 阅读 的重要 作用 。新修 订 的 《 日制 地 向学 生传 授答 题技 巧 ,例 如 ,注重 分 析字 词涵 义、句 子 结构 、 全 义 务教 育语 文课程 标准 ( 实验稿 )》,也 强 调 了语 文 课外 阅读 的 修 辞格式 、 文章 的逻辑 归纳 等等 。这 种肢 解 教学 方式 已经形 成一 重 要性 ,并 做 出了具体 的 规定 :初 中学 生 “ 外 阅读 总量 不少 于 种僵 化 的固 定模 式 ,上课过 程可 概括 为 :一注 音 ,二解 词 ,三分 课 2 0 字 ,每 学年 阅 读2 3 名著 ”。而 且 ,从 近几 年 的 中考命 段 , 四主 旨,五特 色 ,六练 习 。现代 阅读 教学 论研 究专 家刘 守立 6万 — 部 题 来看 ,也体 现 了阅读 教 学的 重要性 。但 是纵 观现 阶 段阅读 教 学 先 生指 出 : “ 阅读 心理 的发 展是 一个 整体 认识 的心 理发 展过 程 , 现状 却不 容乐观 ,教师 需要积 极探 索 ,提 高 阅读教学 的有 效性 。 即浏 览语 言文 字 ,形成 整体 印象 ,然 后揣 摩文 章 的谋篇 布局 、遣 语文 阅读 教 学的现 状 词造 句 ,最后 再 回到文 章整 体上 去 ,获得 发展 了 的整体 印象 。 ” 1 阅读教 学观 念落 后 。在 以往 的阅读 教学 中 ,教师 成 为课堂 可 见 ,人 们 在 阅读 时应 遵 循 这种 认 识 规 律 , 结合 整 篇 文章 进 行 . 的主 角 ,学生 的主 体地 位不 明显 。 阅读教 学着 眼于 “ ”的状况 整体 感知 ,在 整篇 文章 的背 景下对 文 章 中的字 词句 进行 理解和 把 教 太 多,学 生 阅读得 太少 。语 文课 里学 生读 书 的时 间只有 几分 钟 , 握 ,否则 ,就会 违 背学 生 的阅读 规律 ,不但 会 影 响学生 的阅读 兴 大部 分时 间被 教师 的烦琐 分析 和频 繁提 问所 占有 。 趣 ,还会在 一 定程度 上 影响 学生对 文 章 的深 层理 解 ,不利 于 学生 2 教 学容 易肢解 教材 。当今很 多 教师 教学 目的 有所偏 差 , 目 整体 阅读能 力的提 高 。 . 光短 浅 ,为 了提 高 学生 阅读成 绩 ,他们 往往 以教材 为 中心 ,教 学 语 文 教 材 中 每 一篇 课 文 都 是字 、词 、句 、 段 围绕 一 个 共 同 的 目的是 “ 学这 篇文章 ”,教 学过 程是 “ 析这 一篇文 章 的 内 的主 旨—— 中心 思想 而 构成 的有机 整体 。在 教学 中,教 师不 能为 一 解 容 ”,教 学的结 论是 “ 一篇 文章 的 中心 ”及 “ 这 这一 篇文 章 的写 了使 学生尽 快掌 握教 学 的重难 点 ,就从 局部 入手 ,肢 解文 章 ,主 作特 点 ”。他们 的课 堂 阅读教 学不 是 引领 学生 自己去 阅读 ,去感 观地 向学 生传 授 所 谓 的 重 中之 重 ,而 是 应该 遵 循 学 生 的认 知 特 悟 ,去 整体 把握 ,而 是用 …大 堆字 词句 篇章 的枯 燥 、烦琐 的分 析 点 ,注 重学 生整 体感 知 。即 ,首先 , 总揽全 文 ,整体 把握 。一 般 来僵死 学生 的灵 性 ,使他 们背 了一大 堆标签 式 的 “ 识 ”。 知 学生拿 到 一篇文 章 ,总有 想先 一 睹为快 的心 理 ,在 阅读教 学 的开 3 学 生 的 阅 读 量太 少 。很 多 学 生对 阅读 的 目的性 认 识 不 准 始 阶段 ,就 要顺 应学 生 的这种 心理 ,让 学生 先通 读全 文 ,这也 可 . 确 ,只 是为 了单纯 地 提高 卷面 成绩 来开 展 阅读活 动 ,相 当多 的学 培 养学 生 的直觉 思维 能力 , 让学 生通读 全文 不是 无 目的地 读 ,应 生 除课 本 以外 ,几乎 无课 外 阅读 。即使 有 的学生 对 阅读有 些许 兴 让 学生 带着 问题 去读 ,这 可 以按照 不 同的教 学 目的而 设 。再次 , 趣 ,但是 由于缺 乏正 确的指 导 ,大多数 学生 收益不 大 。 局 部分 析 ,深入 理解 。经 过初 步 的整体 把握 后 ,再通过 对部 分进 二 、提高 阅读教 学的策 略 行 整体 性 的分析 , 即通过 分析 局部 字 、词 、句 、段与 全文整 体 的 1 注 重学生 的 阅读 体验 . 联 系 ,深入 理解 文章 的主 旨与 中心 ,解 决 “ 怎么 写 ”的 问题 。再 在 传 统 的语 文 阅读 教 学 中 ,教 师 为 了 使 学 生更 加 深 入 地 理 次,综 合 归纳 ,回归 整体 。通 过具 体分 析 ,再回 归整 体 ,进 行 综 解课 文 ,往往 过于 注 重理性 的分 析 ,对教 学 的重 难点 更是 百般 强 合 归 纳 ,对 文 章 的 了 解才 是 圆 满 的 、完 整 的 ,而 不 是 零 零 碎碎 调 ,深 恐讲解 不透 彻 ,生 怕学 生理解 不深 入 。备 课 时,教师 教 学 的。 设计 可谓 是缜 密细 致 ,从 导语 到揭示 中心 乃至 于 总结 全文 ,设计 3指 导学 生进行课 外 阅读 . 得滴 水不 漏 ,他们 总是 想牵 引着 学 生步步 入瓮 , 使学 生在 自己设 课外 阅读 是指 学 生在课 外 的各种 独立 的 阅读活 动 ,它是 课外 计好 的轨 道上 快速 前行 , 以顺利 实现 教学 目的 。为 了达 到这 一 目 语文 活 动 中最重 要、最 普遍 、最 经 常的 形式 ,是课 堂 阅读 的继续 标 ,许多 教师往 往 是一个 问题 接 着一 个 问题 ,抛绣 球般 地投 向学 与扩 展 ,是 阅读 能力训 练必 不可 少 的组成 部分 。在 教学 中 ,教师 生 ,想把 教材 掰开 、揉碎 、嚼烂 来喂 给学 生 ,结 果把一 篇好 端端 不能 只 向学 生布 置课外 阅读 内容 ,而 对 学生 的阅读 兴趣 和体 验置 的文 章分 析得支 离破 碎 。在这 样 的课 堂 中,学 生完 全处 于被 动接 之不 理 ,否则 课外 阅读 只能 流于 形式 ,学 生收 获不 大 。教师应 该 受 的 “ 器 ”的地位 ,学生 的积 极性 不高 ,教 学效 果不 言而 喻 。 结合 学 生的认 知特 点和 阅读 内容 ,对 学 生加 以指导 ,使 学生 的课 容 这 样 的教 学完全 违背 了新 课 改的 精神和 学 生的 认知特 征 ,学 生 的 外阅读 实现 利益 的最大 化 。 阅读 思维 不能很 好地 被开 发 ,阅 读能 力亦 上升 较慢 ,严 重违 背 了 ( )激发 学生课外 阅读兴 趣 1 以人发展 为本位 的课 程观 。 兴 趣 是 鼓 舞 和推 动 学 生 课 外 阅 读 的 巨大 动 力 。学 生有 了兴 文 章 不 是无 情 物 。初 中语文 课本 中所 选 的 都 是 古 今 中外 的 趣 ,才 能从 内心 深 处对 课外 阅读产 生主 动 需要 。因此 ,教 师要 努 优 秀文 学作 品 ,都与 人们 的生 活 息息相 关 ,折射 出彼 时彼 地 的人 力激 发学 生课外 阅读的 兴趣 。讲 故事激 趣 。教 师要根 据 学生年 龄 生 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
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在部分教师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以及有些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深,在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行为上的偏差,造成语文教学缺乏活力,没有生气,效率低下。
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老师独霸课堂,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的特征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把学生当成接纳知识的容器,拼命地灌输,不管学生是不是理解,把自己认为的教学重难点统统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根本不考虑学生的个人感受。
学生缺乏自读的感悟、探究、发现,哪里会有乐趣可言?教师费力不讨好,学生被动接受,启而不发,于是教师就在这种传统的教法中因循守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让语文课堂涛声依旧。
2.学生独霸课堂,老师坐听,名为课堂讨论,实是搞花架子、走形式这种课堂是以小组讨论代替阅读,表面看来教师不再独霸讲台,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你问我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活跃了,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这样的情景: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一声令下:大家围起来讨论!于是前面的学生扭过头来,立刻围成一团,顿时教室里讨论声响成一片,煞是热闹。
表面上看是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学生成了主体,可实际上为此耗去的时间是否值得,讨论的效果到底怎样,学生讨论的内容合不合理、是否有效,都值得我们作深入的调研。
笔者认为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过犹而不及,死气沉沉的课堂没有活力,乱哄哄的课堂依然难以出效率。
3.以练代读,以练代讲,本末倒置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根据文本设计许多问题,或以活页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以做阅读短文的形式完成对文本的学习。
在缺乏主体感悟、探究、发现的背景下,精讲就被多练无情地吞噬了。
教师认为只有通过多练才能巩固夹生的知识,才能弥补因缺少自读而忽略的基础与细节知识,才能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
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范本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8篇】
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范本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范本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8篇】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中相对更难的部分,但是如果能够掌握合适的答题方法,那做语文阅读理解一定能够事半功倍。
初中语文整体阅读教学策略.docx
初中语文整体阅读教学策略阅读是学生接收信息和知识的一种途径,阅读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
初中语文整体阅读的精髓就是以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切不能将整体划分为多个部分,然后逐字逐句分析,这样容易使文章中心思想偏离正题。
现有的初中语文整体阅读模式以"整体——局部——整体”为主要形式。
具体说来,阅读一篇文章时,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和理解:第一步要速读全文,捕捉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大致把握材料的概要一一文章的中心和主旨、思路和情感基调;第二步,依据整体的感知高屋建飯地分析文章的局部,深入探讨词语句子的意义、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在全篇文章中的作用;第三步,再把各个局部联系起来,也就是将文章中讲述同样内容的部分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再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汇总,从而对文章的整体达到新的认识。
一、整体阅读教学模式各环节要点(1)总揽全文,整体把握①通读文章全文,对文章整体有大致的感知,初步把握文章的大意。
②搜寻串联整篇文章的线,寻找串成这条线的各关键线索。
③洞悉文章的题目或开头段落是否为整篇文章的关键所在,即全篇的中心思想和主旨。
(2)局部分析,深入理解①对文章塑造的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对形象性格的描写和塑造的方法把握文章主旨。
②抓住议论文的逻辑结构,按照文章的逻辑顺藤摸瓜式的进行分析。
③重点关注重点段落以及各段落的开头句和结尾句,这些是出题的关键所在和文章主旨容易出现的地方。
(3)综合归纳,回归整体①以板书中的关键词为主旨线,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②根据掌握了的文章中心思想,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如果以后遇到同样的文章,可以直接信手拈来。
③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写作特点,不断的将新的文章阅读分析法汇入知识储备中,足可以应对中考出现的各种语文阅读题型。
二、初中语文整体阅读的教学策略1.深化整体阅读的重要性整体阅读的重要性往往容易被忽视,要想深入的应用到实际的阅读分析上,一方面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运用、讲解和传授整体阅读的应用方法和步骤,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模仿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特别针对语文阅读进行专项训练,以巩固学生对新方法的掌握。
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策略摘要: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以三维目标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有学者指出,教者有效、学者愉悦、发展满意,这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知识范围较广,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其有效性?笔者通过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一、明确教学目标,更新阅读教学理念教师在设计本课教学目标时,往往会以教参或课件作为标准,却唯独忽略了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
分析一篇课文,其关注点、教学点会有许多,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却不可能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时间内全部讲完,因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首先制定好本课教学目标,明确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和达到的目标。
如:朱自清散文《匆匆》,在这节课的学习中,笔者采取“以读为本,以写为辅”的教学方法,在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在读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感染,在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中,重点强调了“我们的日子是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问句,感悟作者朱自清笔下的时光“匆匆”。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首先,应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发展培养所需人才,将学生作为中心,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其次,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学生的性格、生活经历不同,其个性发展也大有不同,对于同一问题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应尊重并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再次,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对话,适当对学生加以引导、点拨,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后,阅读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语文源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生活实际中不断扩大自身知识储备量,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将目光放于长远,走近社会,融入生活,寻找与阅读学习相关的生活素材,从而激发阅读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的策略
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是指学生通过课文的文字表达,获得关于阅读文本的形式和内容的初步印象,是对文章初步的领悟和体会,它是“深入局部”的先决条件,是揣摩语言的基础,是进行其它一切学习的前提。
只有具有全方位的整体感知先导知识,才能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在阅读中注重整体感知,古人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初中语文教学也应更加重视“整体感知”在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是指学生通过课文的文字表达,获得关于阅读文本的形式和内容的初步印象,是对文章初步的领悟和体会,它是“深入局部”的先决条件,是揣摩语言的基础,是进行其它一切学习的前提。
1.当前课堂教学中“整体感知”存在的误区
1.1 匆忙研读,浅尝辄止。
有的教师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有所忽视。
才初读一遍课文,教师就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哪一段,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
么。
结果,学生所说的只是些枝节、琐碎的东西,所提的问题比较肤浅,对主要内容的感知也比较片面。
1.2 注重内容,忽视形式。
很多教师在整体感知课文时,往往只注重课文内容,而忽视了言语形式。
文章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句、段、篇的结构和恰当的表达方法来显露的,所以把握、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结构布局是必不可少的。
1.3 放任自流,缺乏指导。
课堂上,教师往往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来整体感知,由于教师缺乏方法的指导,学习的提示,放任自流,学生的学习往往是不得要领。
2.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的策略
笔者认为,“整体感知”并不等于学生自己的感知、把握,是需要教师引导的。
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实际,创设有效环节,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材料内容和形式),让课文中的“人”有个整体形象,让课文中的“事”有个整体概念,让课文中的“景物”有个整体轮廓,让课文中的“问题”有个整体思考,促进学生深入学习课文。
2.1 通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文章的第一步应是“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
在初读
阶段,必须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语言,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地了解。
但是,由于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和理解是零散的,缺乏条理的,所以,阅读后必须要归纳、整理、概括、提炼,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优化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例如朱自清的《春》,通过对春花、春草、春风、春雨等细致的描写,写出了充满生机的春天,进而表现了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感情基调。
《背影》则通过几件事,尤其是父亲为我送行的事,表现了父子的深挚感情。
《苏州园林》一文则围绕苏州园林“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特点作了详细介绍。
2.2 理清层次,把握课文结构。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只有循着文章的思路阅读,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旨,品味作者构思文章的匠心和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功力。
思路常通过线索和脉络来表现,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开了窥视作品奥妙的门户。
因此,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教师要能组织学生探寻思路,穿成网络,连成提纲,进而把握全文内容。
例如《藤野先生》一文篇幅较长,但通过引导梳理,学生不难发现是按照东京(见先生的缘由)――仙台(与先生交往)――北京(别后怀念)来组织材料的。
2.3 奠定基调,把握情感因素。
教材中蕴孕着丰富的情
感因素,不同的课文表达着作者不同的情感,或激昂愉快,或悲抑凄婉,或勃发豪放,或凝重深沉,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阶段,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可以从全局、整体角度去把握好作品的情感。
西蒙诺夫的《蜡烛》讲述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坟头的感人故事,深情地讴歌了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深厚情谊。
而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情感的抒发,起着奇妙的作用――它既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又是贯穿全文、联缀事件的线索从“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到“不耐烦”,从“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到“逐渐淡薄起来”至“完全消失”,从得到《山海经》“发生新的敬意”到“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优秀的文章,“情”往往潜隐于“辞”中,形成一条情感发展线,体现了情感变化的层次性。
理清情感层次,让学生整体感知情感的变化,有助于学生正确体验、感悟、理解。
总起来说,“整体感知”是一个过程,是对文章初步的领悟和体会,是从宏观上了解“写什么”和“怎么写”的过程。
它的思维结果,应该是统领性的,是全文内容、结构思路、情感态度和表达特征等方面的浓缩。
在阅读中进行“整体感知”的教学,是对以后阅读教学模式所走方向的一种探讨与尝试。
只有具有全方位的整体感知先导知识,才能有效
地进行阅读,如果脱离了完整的意境,看不到作者的思路,尽管在字、词、句、段上狠下功夫,也只能是徒劳无益,难以发现作品的内在美,更难以真正把握作品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