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缺陷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企业文化•公司与产业 2013年12月
110
内部控制缺陷研究综述
王宁宁 蔡学玲 吴俊岭
(燕京理工学院,廊坊,065201)
摘 要: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成果,发现影响内部控制缺陷的因素主要有公司财务特征、治理特征和外部监管三方面,研究成果较为成熟。但是其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经济后果的研究较少。期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并为该课题的后续研究指明方向。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 影响因素 经济后果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3)12—0110—02 一、造成内部控制缺陷的因素
随着《萨班斯法案》的颁布,国外学者可以获得内部控制缺陷更详尽的资料,故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也愈来愈火热。我国受其影响,先后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它们均对内部控制缺陷做出了详细规定,因而我国学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实证研究也如雨后春笋。笔者在阅读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后,认为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公司财务特征。Ge ,Mcvay (2005)通过对261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后认为,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发生的概率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负相关,与公司业务复杂程度正相关。该文通过对缺陷的分类不仅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了内控缺陷与公司特征的关系,而且为公司更加清楚的识别缺陷提供了方向。Ashbaugh-Skaife 等(2006)研究显示,存在内控缺陷的公司具有经营复杂性、近期组织结构变更、会计计量风险高、审计师辞职频繁和内控资源投入少的特征。Doyle 等(2007)研究发现,规模小、成立时间短、业务类型复杂、财务状况差、增长速度快和经历重组的公司,相对其他公司而言,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几率更大。
我国学者在公司财务特征与内部控制缺陷的关系方面的研究颇多。蔡丛光(2010)以上交所2003-2006年披露内控缺陷的33家公司和54家控制公司作为样本,对内控缺陷自愿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公司规模、报告分部的数量对公司发现和披露内控缺陷的影响显著,但是公司的成长性、股权集中度对披露内控缺陷的影响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田勇(2011)对深交所2009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445家A 股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公司经历重组显著影响公司内控实质性漏洞的存在。倪利(2011)对2009年上市A 股公司内控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公司规模、子公司数目、组织结构变革和销售收入增长对公司管理层披露内控缺陷的影响显著。田高良等(2010)以深市2008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494家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一个关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概念模型对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经济因素和管理层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动机分别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内部控制建设越薄弱、公司经营越复杂和会计计量风险越高的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大,而发生财务报告重述和审计师变更的公司管理层越倾向于披露内控缺陷。与该篇文章研究方法相同,熊敏(2010)对沪市2009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522家制造业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具有上市年限长、拥有更多的子公司、近期经历了兼并重组的特征,而近期陷入财务困境和经历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公司更可能披露内控缺陷。
2、公司治理特征。Krishnan (2005)认为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中财务专家的比例与内部控制质量显著正相关。与其结论不同,Krishnan ,Visvanathan (2007)以SOX 实施后的公司为样本,研究审计委员会和外部审计师对内控缺陷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中财务专家比例越小、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越多的公司更易披露内控缺陷。但是审计委员会规模与内控缺陷披露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YanZhang ,JianZhou ,NanZhou (2007)同样发现审计委员会中非会计和财务专家的数量愈少,公司披露内控缺陷的可能性愈大。Beng (2009)以在2003.07-2004.11期间披露任何一项实质性缺陷的208家公司为样本,通过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规模越大、审计委员会成员中非会计和财务专家比例越高和董事会的独立性越强的公司更能及时的改进内控缺陷。
2007年12月我国证监会在《年报准则和年度报告工作通知》中首次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自此审计委员会由之前的“自愿设立”发展成“必备机构”。刘亚莉、马晓燕、胡志颖(2011)在这一制度背景下,认为2007年以前自愿设立的审计委员会有可能对公司的日常管理有更多的参与,而当年刚成立的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则会大大降低,因此假设当年才成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相对于当年已成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相比,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更大。该假设通过了实证检验。董卉娜、朱志雄(2012)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成立时间愈长、规模愈大、独立性愈强的公司存在内控缺陷的可能性愈小。然而,田勇(2011)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的会议次数对内部控制漏洞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审计委员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对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影响不显著。黄娅妮(2011)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认为由于管理层可能具有凌驾内部控制系统的能力,因此假设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更小,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与其结论不同,倪利(2011)对2009年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研究得出董事长与总经理职位分离、独立董事比例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虽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却并不显著的结论。
3、外部监管特征。从外部监管方面看,外部审计师质量对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形成了外在的压力。Ashbaugh-Skaife (2006)认为当企业的内部控制相当薄弱而且企业不具备足够的资源修正内控缺陷时,审计师会认为该项审计业务的预期成本超过收益,便会辞职,故企业发生审计师变更通常意味着其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另外,
东方企业文化•公司与产业 2013年12月
111
相对于低质量审计师,高质量审计师由于面临更大的声誉损失和高额的诉讼成本,而且他们在发现内控缺陷方面会投入更高的技术和训练,故他们在审计时发现内控缺陷的可能性更大、披露内控缺陷的动机更强。实证结果也证实了这两项假设。
方红星、孙篙(2010)以兖州煤业为案例进行研究,发现相对于国内市场而言,由于海外市场的监管政策和外部审计监督更为严格,因此交叉上市公司比内地上市公司更能及时地披露内控缺陷信息。刘亚莉等(2011)基于公司治理和外部审计的视角,对2007-2008年沪深两市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84家公司和与其相匹配的另84家公司进行研究发现,事务所变更频繁、发生财务报告重述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可能性更大,但事务所规模和审计意见类型对内控重大缺陷披露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倪利(2011)和田高良等(2010)的研究也表明审计师变更的公司更可能披露内部控制缺陷。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
内部控制缺陷属于公司的负面信息,从理论上讲,它的披露会降低财务报告质量、降低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但是实践中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究竟会造成哪些经济后果,国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内部控制缺陷与资本成本的关系。Beneish 等(2008)认为按照SOX302条款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在每股收益预测上会经历反常的负向修订和权益资本成本的异常上升。同样Ashbaugh-Skaife 等(2009)研究发现SOX404实施后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存在更高的个别风险、系统风险和权益资本成本。
Kim ,Song ,Zhang (2011)以2005-2009年有贷款合约的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对公司贷款行为的影响,发现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比非披露公司的贷款利差高28%,而且更易遭受限制性条约的约束,披露严重的公司层面缺陷的公司的贷款利率要高于披露会计层面缺陷的公司。另外研究发现,虽然银行会提高披露内控缺陷公司的贷款利率,但是当其缺陷及时的得到改进后,银行又会降低其贷款利率。可见,内控缺陷的披露对公司贷款行为有明显的负向作用。Acostello ,Wittenberg-Moerman (2011)将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作为对财务报告质量衡量的标准,研究财务报告质量对贷款合约的影响,发现对存在缺陷的公司,出借者会减小对其财务方面的契约而转向安全和定价保护方面,并且出借者会以信用评级的定价方式取代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定价方式。公司层面的缺陷和与欺诈相关的缺陷对贷款合约的影响要更为强烈。这两篇文章的实证研究都认为内控缺陷的披露会增加公司的贷款成本,遭受限制性条款约束的可能性增大。不同的是Kim 等的研究认为在缺陷及时改正后,银行会降低其贷款利率,但是Acostello 等认为缺陷对公司的声誉有长期影响,即便其改正后出借者仍不信任公司的财务条约。
2、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的关系。Hogan ,Wilkins
(2008)将在2003.11-2004.11年间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284家公司和未披露的6451家公司进行对比研究,在控制其他影响审计收费的变量(如公司规模、风险、盈利能力)后,发现在上一会计年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当年度的审计收费要平均高于未披露组的35%,而且缺陷越严重收费越高。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收费关系的研究,我国学者目前尚无涉及。然而,陈丽蓉、牛艺琳(2010)结合信号传递理论和风险传导效应,研究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文章在控制事务所规模、是否ST 、审计师变更等因素后发现,深市内控缺陷的披露对非标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但在沪市该关系并不显著。
3、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市场反应。Beneish 等(2008)研究证明公司按照SOX302条款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后,其股票收益会经历异常的负向变化。这说明了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是具有信息含量的。国外对缺陷披露的市场反应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国内学者由于受到资本市场发达程度的影响,对缺陷披露的研究则少之又少。冯建、蔡丛光(2008)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2003-2006年上市A 股公司内控缺陷披露的反应。研究表明,市场对内控缺陷的披露有显著的负面反应。方红星、孙篙(2010)同样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兖州煤业在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及采取整改措施后的市场反应,研究表明,投资者对内控信息的披露有一定的短暂的市场反应,而且内地投资者吸收内控信息的时间要略晚于海外投资者。
三、文献述评
由以上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各因素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会因国别、法规制度、市场发达程度、样本选择等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在影响内控缺陷的三大类因素中,公司财务特征对内控缺陷的作用机理国内外学者基本上达成了共识。但是公司内部治理、外部审计与内控缺陷的关系尚未得到一致性结论,该方面仍留有较大的研究空间;而在大的研究方向上,目前国外学者更倾向于内部控制缺陷经济后果的研究,而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国内学者对内控缺陷经济后果的研究比较缺乏,这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Beng Wee Goh. 2009. Audit Committees ,Boards of Directors ,and Remediation of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549~579
[2] Hollis Ashbaugh-Skaife ,DanielW.Collins ,William R.K inney J r..2007.The discovery and reporting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prior to SOX-mandatedaudi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44:166~192
[3] YanZhang ,JianZhou ,
NanZhou.2007.Audit committee equality ,auditor independe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26:300~327
[4] 田高良,齐保垒,李留闯.2010.基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因素研究.南开管理评论,4:134~141
[5] 陈丽蓉,牛艺琳.2010.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意见影响的实证研究.财会月刊,7:67~70
[6] 董卉娜,朱志雄.2012.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114~124
[7] 蔡丛光.2010.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分析.财务与金融,4:33~38
[8] 冯建,蔡丛光.2008.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财经科学,5:8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