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缺陷综述
内部控制缺陷名词解释
内部控制缺陷名词解释
内部控制缺陷是指组织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可能导致组织无法有效达到其制定的业务目标、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受到威胁、资产的保护不足以及合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
内部控制缺陷可能涉及到组织内部的各个方面,包括管理层的监督、员工的行为、信息系统的运作、程序和政策的执行等。
内部控制缺陷可能是由于设计不当、执行不当、监督不足或者资源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内部控制缺陷对组织可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财务损失、声誉受损、法律责任等。
因此,组织需要及时发现并纠正内部控制缺陷,以确保其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和风险的有效控制。
内部控制缺陷的发现和解决需要组织内部的审计、风险管理、合规等部门的密切合作,以及对相关流程和制度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总之,内部控制缺陷是指组织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可能对组织的业务目标、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资产保护和合规要求造成严重影响,组织需要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缺陷,以确保其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和风险的有效控制。
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内部控制的定义最早出现在美国会计师协会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中定义为保护其他资产和现金,检查簿记业务的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实施的手段和方法。
后来经过完善认为究其实用方面而论,是为了达到确定的管理目标,促进企业的业务有秩序有效率的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会计记录的可靠性和及时提供准确的财务资料。
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SO)在进行了专门研究后提出来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的,为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律规章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主要包括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督。
使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从而合理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
哈米德阿拉德在《内部控制透视:理论与概念》中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会计程序的设计,提高效率、保证政策实施或维护资产或避免欺诈和错误。
内部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组织。
它包括计划,方法和程序,用来满足任务,目标,和目标,这样做,支持基于业绩的管理。
内部控制与管理控制,帮助管理人员实现期望的结果通过有效的资源管理。
内部控制应减少相关的风险与未被发现的错误或不规则,但设计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一个不简单的任务,不能通过一个短的快速修复。
最后从内部控制的不同方面进行了讨论。
米然,赵栋在《浅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中提出,从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来看,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薄弱环节,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企业健康发展的障碍。
本文立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就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现状下政府部门如何发挥推动作用、强化外部监督、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创新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探讨并提出可行对策,以探索我国企业建立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和途径。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
据2008年6月28日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缺陷是指:内部控制的设计存在漏洞,不能有效防范错误与舞弊,或内部控制的运行存在弱点和偏差,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与舞弊的情形。
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审计准则第2号(2004)指出,重要缺陷是控制缺陷,或是控制缺陷的集合,它会不利地影响公司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可靠地初始化处理、授权、记录、处理或报告对外财务数据的能力,以至于有可能导致不能防止或发现对公司年度或期中财务报告大于不重要的错报。
可见,国内外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都停留在概括性的否定描述阶段。
强调由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会导致不利的结果。
但是,问题就在于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对“实质性”或者“重大”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定量,或者提供标准的判断依据。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分类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首先将内部控制分为了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并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Ge和Mcvay(2005)将内控重大缺陷分为九大类:会计类、培训类、期末报告和会计政策类、收入确认类、职务分离类、账户核对类、子公司类、高管类和技术类。
可见,评价指引对内部控制缺陷粗略的分类并不能满足内部控制实践中的要求。
管理层和审计人员需要对内控中存在缺陷进行更细致的分类。
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综述
□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2012.8上旬□·66·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研究综述【摘要】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决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判断,其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与鉴证报告中最核心的信息。
围绕着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国内外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本文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分类与认定、披露的影响因素以及披露的经济后果三个层面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探讨了后续的研究方向以及应该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分类与认定影响因素经济后果洪峰(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144)一、引言2002年7月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SOX 法案)302条款与404条款首次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作出强制性要求,这引发了世界各国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
我国分别在2008年6月28日与2010年4月26日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按照规定,执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企业,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在这一背景下,部分上市公司开始尝试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以及鉴证报告,这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
如何认定与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是我国上市公司执行规范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者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
无论是SOX 法案还是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都规定只要存在重大缺陷,就不得作出内部控制有效的结论。
由此可见,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与鉴证报告的核心在于重大缺陷的认定与披露。
目前,围绕着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国内外文献主要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分类与认定、披露的影响因素以及经济后果三个层面展开。
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对于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具有借鉴意义。
二、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分类与认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分类与认定是研究的基础性问题。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内部控制缺陷是指企业管理人员无法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所造成的业务风险和存在的问题,这是企业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成果。
首先,从国外的角度来看,欧美国家一直关注企业内部控制。
Peter Defoort(2008)认为,内部控制缺陷的普遍存在导致了企业管理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必须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他提出了一种基于ISO31000标准的内部控制评估模型。
Kim(2013)等人通过对21个国家进行企业运作的比较分析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会造成企业的腐败、非法行为和利润下降等负面影响。
同时,他们认为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绩效和创新能力。
Jinyeol Kim(2021)等研究人员则将内部控制缺陷视为一种管理缺陷,并指出企业应该制定详细、清晰的内部控制政策和流程,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其次,从国内的角度来看,内部控制也是国内比较关注的问题。
王维霞、李科宇(2015)分析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和问题,认为目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主要有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监管不到位等方面。
提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并规范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
对于非上市公司,薛红艳(2019)等人则认为,建立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和误操作风险,有利于稳定经营,提高公司的市场地位和声誉。
总的来说,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有效地评估和管理内部控制缺陷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和研究机构都在探索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展望
现, 内部控制有缺陷的公司规模增长较快。 9 2 ) 2 营复杂性。 eod R gu adn 经 D Fn 和 ahnna 等的研究
发现 , 财务 报 告 错误 与公 司的经 营表 现 负相 关 , 司 公
的经 营复杂性越高 , 子公 司数 目越多 , 内部控制系 其 统存 在缺 陷 的可 能性 越 大 。 ( C e和 Mc a 也 证 实 Vy 存在 内控缺 陷的公司有运营复杂 、发展速度快 等特 征 。f31A h a g — ki , o is Kn e 5 75 s bu h S a e C ln 和 in y等认 为 1 -S ( ) 1 f l
( 图 分 类 号 ]F 2 . 6 中 1 3 1
[ 献标识码 ] 文 A
[ 章 编 号 ]0 8 2 8 (0 10 — 0 10 文 1 0 — 6 9 2 1 )2 0 6 — 5
一
、
引 言
实质性缺陷及其修正等四个方面。 ( 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特征 一)
西方 学 者 主 要从 公 司规模 、 营 复杂 性 、 计 计 经 会
大。
9 r kn Z a l 等的检验支持了上述结论 。同 ) ni F ㈤
3 . 会计计量风险。G 和 M V y e c a 认为内部控制 中 的实质性漏洞与公 司收益确认政策、 期末会计报告程
[ 稿 时 间 ]0 0 O — 0 收 2 1一 1 1 [ 者 简 介 ] 亚 莉 (9 0 )女 , 北 荆 门 人 。 京 科 技 大 学 副 教授 , 士 。 作 刘 17- , 湖 北 博 白雪 莹 (9 6 )女 , 蒙 古 赤 峰 人 , 京 科 技 大 学 硕 士研 究 生 。 18- 。 内 北 王 茜 (9 8 ) 。 1 8 一 女 山东 人 。 京 科技 大 学 硕 士 研 究 生 。 北
内控自我评价发现缺陷汇总
内控自我评价发现缺陷汇总
1. 财务管理方面:
- 现金管理不够严格,缺乏有效的现金流管控机制。
- 费用报销审批流程不够规范,存在随意报销情况。
- 固定资产盘点制度执行不到位,部分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2.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 员工招聘流程欠缺规范,缺乏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
- 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完善,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不够紧密。
- 员工培训计划缺乏系统性,培训效果难以跟踪评估。
3. 运营管理方面:
- 供应商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对供应商的持续评估。
- 生产计划与实际执行存在偏差,导致产能利用率不高。
- 产品质量控制措施执行不力,产品返修率较高。
4. 信息系统方面:
- 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有待加强,存在数据丢失风险。
- 信息系统权限管理混乱,无法有效防止非授权访问。
- 缺乏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不足。
以上是本次内控自我评价发现的主要缺陷,需要公司高度重视并制定整改计划,持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防范经营风险,促进公司健康发展。
[论文]内部控制缺陷
[论⽂]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缺陷论⽂【摘要】国内的研究者就应该在考虑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初级阶段特征的前提下,以国外的研究⽅法(研究视⾓)为导向,在进⼀步健全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基础上,去拓展内部控制缺陷实证研究的主题,为我国的资本市场、各类公司以及投资者带来积极的影响。
⼀、引⾔从20世纪初R.H.蒙哥马利提出内部控制牵制理论开始,内部控制在企业内在管理需求的推动下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这五个阶段的发展也使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被世界各国⼴泛认可。
尤其是在2002年接连发⽣的安然、世界通讯等重⼤的财务舞弊案件之后,美国国会通过了SOX法案,从监管的⾓度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及其披露情况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如法案中302和404条款就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定期报告中披露内控报告,披露具有实质性内容的重⼤内部控制缺陷,在对其有效性进⾏评价的同时要求外审师提供内部鉴证报告。
这就使学者的研究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逐步转向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披露企业内部控制信息以及保证内部控制的执⾏效果上来。
因此,本⽂就选取了内部控制执⾏效果的⼀个重要⽅向——内部控制缺陷进⾏综述:由于国外关于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所以本⽂主要是以近些年被世界会计学术界⼴泛认可的三本顶尖会计学术杂志(Top3:JAE、JAR、AR)的相关⽂章为圆⼼,以近5年可获取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外期刊所发表的⽂章为半径来进⾏综述。
⼆、国外内部控制缺陷研究动态综述就TOP3⽽⾔,近些年关于内部控制的⾼质量⽂献约有50篇左右,⽽涉及到内部控制缺陷的⽂献有22篇(其中20篇是关于企业的,剩余2篇是关于公共部门与⾮营利组织的),本⽂仅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献;⽽近5年具有代表性的⽂献是以EBSCO与ELSEVIER两个外⽂期刊库为依据(以内部控制缺陷为关键词)获取的,并且选择其中相关度⾼且具有代表性的⽂献进⾏综述。
从这两⼤来源来看,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献主要是从两⽅⾯来⼊⼿的:⼀是从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分为公司内部影响因素与公司外部因素,公司内部因素主要有:公司基本特征、公司治理、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特征、公司投资、财务报告质量等;公司外部因素主要有投资者保护、外部审计、其他的外部判断。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研究综述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 项 目( 项 目编号 : 7 1 2 7 2 0 5 5) ; 北京交通 大学基本科研业务 费项 目( 项 目编号 :
K B J B 1 3 0 1 0 5 3 6) 。
作者简介 : 程小可 ( 1 9 7 5一) , 江西省新建县人, 北 京交通 大学经济管理学 院教授、 博导 , 研 究方 向: 内部控 制、 企业 会计准 则。
郑立东 ( 1 9 8 9一) , 天津市 人 , 北京交通 大学经 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 。
造成 的 ” 。分 类上 , 美 国审计 准 则 第 5号 按 严 重性 将 内部控 制缺 陷 分 为重 大 缺 陷 、 重
要缺 陷和 ~般缺 陷。该 准 则 指 出 : “ 重 大 缺 陷 是指 一 个 或 若 干个 控 制缺 陷的 组 合 , 能 够使公 司年度或 中期财务 报 告 出现 重 大错报 而无 法被 及 时地预 防和 发现 ; 重要缺 陷是 指一个 或 若干个 控 制缺 陷 的组合 , 其严 重程 度低 于重 大缺 陷 , 但 仍足 以 引起董事 会 、 经 理层 的 充分关 注 ; 一般缺 陷是 指 除重 大缺 陷和 重要缺 陷之 外 的其 它缺 陷。 ” 基 于此 , 国外 一 些 学者 对 内部 控 制缺 陷进 行 了分 类 ( G e a n d M c V a y , 2 0 0 5 …; B e — d a r d a n d G r a h a m, 2 0 1 1 l 2 ) , 但 这些 分 类 的标 准 繁 多 , 缺 乏统 一 的 结论 。 G e a n d Mc V a y ( 2 0 0 5 ) 将 内部控 制 重大缺 陷分 为 会 计核 算 、 员 工培 训 、 年 末报 告 和 会 计 政 策 、 收 入 确 认、 职 能分 离 、 账 户核 对 、 下属公 司 、 高层 管理及 技术 事 务等九 方 面的缺 陷 , 他们通 过 研 究S O X法 案 实施后 披露 重大缺 陷 的公 司 发现 , 会 计 层 面 的缺 陷主 要 存 在 于应 收 账 款 和存 货类科 目中 ; 公 司层 面 的缺 陷主要 为收入 确认 类缺 陷、 职能 分离 类缺 陷 、 年 末报 告 和会 计政 策类缺 陷 等 。B e d a r d a n d G r a h a m( 2 0 1 1 ) 基 于 外部 审计 师 对 内部 控 制缺 陷严 重性 划分 的视 角 , 从 公 司层 面和会 计层 面对 内部 控 制缺 陷严重 性进 行 了划分 。研 究 发 现, 如果 公 司 出现 重大 错 报 , 则 其 内部 控 制 出现 重 大 缺 陷 的可 能性 增 加 ; 在 公 司 层 面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概要
・财经纵横ConsumeGuide ・FinanceRealm■陈雯卉南京财经大学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摘要][关键词]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被视为是一种解决许多潜在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目前我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却是“杂乱无章"的,因为目标和需求的不同,人们赋予了内部控制不同的含义和目标,这些都导致了理论上的混乱和实务上的偏差。
现从内部控制的存在的问题、内部需求差异、内部控制目标及内部控制的定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内部需求差异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定位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二、内部控制需求的差异三、内部控制目标四、内部控制的定位五、我国的内部控制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很多人倾向于总结或者展示某些企业的所谓的成功经验,却很少进行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也许有人更加推崇从实践或者实证的角度来研究,尽管这似乎是一种“大势所趋",但是,很多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将经济学的规范方面与它的实证方面割裂开来是不可能的,因为实证分析选择概念的分析框架必定包含有经济学家对框架质量的价值判断(对各种评价标准所加的权重以经济学家的价值判断为基础。
如果经济分析的不可回避的规范本质得到承认而不再坚持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割裂,那么经济学就会成为更加客观和科学的学科。
”[澳]杨晓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所以目前来说内部控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零散、分散,还没有发展到系统、统一的境界。
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始终是处于一个混沌的状态之中.理论的研究总是源于一定的需求,从总体上来说,内部控制理论需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审计人员。
(二企业管理层.(三外部监管者.(四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
(五其他人。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相关各方对内部控制的需求、使用存在很大的不同,从而引发他们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在范围、内涵、目标、内容上都存在很大差异,产生了概念上的混乱。
而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就是他们的需求和目的是不一致的,这就是内部控制需求的差异.(一内部控制目标的确定方法及目前主流目标。
内部控制缺陷研究述评
内部控制缺陷研究述评作者:于常彬来源:《商情》2013年第45期【摘要】作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最重要最实质内容——内部控制缺陷,对其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缺陷相关文献梳理,使我们对内部控制缺陷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对今后的规范和实证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缺陷披露一、内部控制缺陷的概念界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 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明确提出了内部控制缺陷的概念,并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定义为“内部控制设计或执行存在的严重不足,使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或员工无法在正常执行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或舞弊引起的财务报告重大错报”。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缺陷是指“内部控制的设计存在漏洞、不能有效防范错误与舞弊,或内部控制的运行存在弱点和偏差、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与舞弊的情形。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一)理论困境。
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课题(2010年)研究认为,目前国内外对于内控缺陷具体认定是按其“发生可能性”和“导致后果的程度”来分的,在此基础上划分为三类:一般、重要和重大控制缺陷。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也基本借鉴了这一定义和分类,不同的是,我国提出的是公司层面的内控缺陷,因此把结果也界定为控制目标的偏离,指出内控缺陷分为一般、重要和重大缺陷,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但仍有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一般缺陷是指“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缺陷”。
(二)操作困境。
王惠芳(2011年)认为,已有规范虽然对内控缺陷认定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但仍存在下列操作性难题:1、按照内控缺陷发生可能性以及导致后果的程度把内控缺陷分为三类,其逻辑固然清晰合理,但明显缺乏可操作性。
如什么是较小可能性,什么是较大可能性,什么是合理可能性,财务错报以及企业目标偏离的程度又是什么?2、判断三类内控缺陷导致后果的标准是财务错报还是企业目标的偏离,如果是后者,是什么样的目标?3、一般控制缺陷与重要缺陷的区分有无必要?将内控缺陷按照其影响程度分为高、中、低固然全面合理,但中、低两个层次的内控缺陷目前又缺乏明确清晰的标准,这种“模糊”无疑增加了公司的操作难度和成本。
内控自查自纠缺陷报告
工作推诿自查自纠报告为进一步加强工作推诿自查自纠,提高工作效率,特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查自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企业的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工作推诿现象严重。
在工作中,部分员工存在着推诿责任的情况,导致工作进展缓慢,影响了工作效率。
2.沟通不畅。
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造成了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工作协调和合作。
3.工作流程不完善。
部分工作流程存在问题,导致了工作执行困难。
4.工作责任不明确。
部分员工工作责任不明确,导致工作不好分工,影响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自查自纠情况1.明确工作责任。
通过组织内部会议,明确每位员工的工作责任,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沟通协调。
建立部门间的沟通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工作协调,促进部门之间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3.改进工作流程。
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全面检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培训和学习。
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促进团队的发展和壮大。
三、改进措施1.建立工作责任制。
制定工作责任清单,明确每位员工的工作职责,责任到人,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2.加强内部沟通。
建立部门内部沟通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和工作协调,加强部门间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3.优化工作流程。
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消除不必要的环节,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4.培养团队意识。
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员工的团队协作意识,促进团队的发展和壮大。
四、总结通过本次工作推诿自查自纠报告,我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改进措施,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我们将按照改进措施的要求,全面落实,不断完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更加美好的发展目标。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企业的运作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各种原因,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这些缺陷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报告产生严重影响。
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是当前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国内外文献的角度出发,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综述,并探讨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和分类内部控制缺陷是指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或错误,包括组织结构、流程设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人员配备等方面的问题。
内部控制缺陷通常可分为设计缺陷和操作缺陷两类。
设计缺陷是指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要求不符,导致无法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操作缺陷则是指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在设计上是合理的,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失误或疏漏,使得内部控制失效甚至产生严重错误。
内部控制缺陷的产生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管理层失误、人为犯错、经济环境变化、技术进步、外部环境变化等。
管理层失误是导致内部控制缺陷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管理层的决策错误、制度设计不合理、监督不到位等都可能导致内部控制缺陷的产生。
人为犯错也是内部控制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
员工精神状态不佳、业务繁忙、技术水平不足等都可能导致内部控制操作缺陷的产生。
经济环境变化和技术进步也会对内部控制产生一定影响,可能会导致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再适应企业经营活动的需要,从而产生缺陷。
三、国内研究综述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影响内部控制缺陷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原因分析,国内学者主要从管理层失误、人为犯错、经济环境变化等方面展开研究。
在改进措施和建议方面,国内学者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以及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管理。
国内研究还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治理结构相关。
孙冕(2015)指出,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缺陷存在显著影响。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国外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国外文献综述作者:孙斌来源:《财会通讯》2012年第35期一、引言在SOX法案颁布前,很少有内部控制方面的实证研究。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内部控制报告是自愿披露的,有关内部控制的公开信息太少(Hermanson,2000)。
在2002年后的几年中,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有关SOX法案实施后内部控制质量的证据十分有限(Krishnan,2005)。
对西方(尤其是美国)内部控制理论框架介绍的论文很多,而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才刚刚兴起。
这些研究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
当前,无论是管理层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还是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出具鉴证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都成为了核心和关键。
系统回顾国外相关研究结论、掌握前沿动态,对于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都具有现实意义。
二、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审计的关系Raghunandan & Rama(2006)的研究结果显示,2004年披露实质性漏洞的公司比没有类似披露的公司审计费用高出约43%。
Raniet al.(2008)的研究也表明审计费用与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有关。
Ettredge, Chan, & Sun(2006)研究了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报告延迟的影响。
他们发现,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的存在与审计延迟相关,若公司在人事、职责分工和结算过程中存在缺陷,则往往会经历较长的延迟。
Ettredge, Heintz & Chan (2006)的研究表明,收到注册会计师有关实质性漏洞反对意见报告的公司更可能更换注册会计师。
若注册会计师离任源于客户内部控制存在实质性漏洞,则“四大”较少可能更换注册会计师。
他们还发现,客户期望从继任审计方改善审计意见类型。
同时,管理层实施的自我评估和审计人员的鉴证之间有相互影响。
Smithetal.(2000)发现,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审计师对管理层的控制系统是否有效的判断,减少审计师对管理舞弊的实质性测试程序,从而有效降低审计成本。
存货内部控制缺陷及改进建议
存货内部控制缺陷及改进建议作者:蒋秋菊陈敏窦宇郑蓉来源:《会计之友》2021年第16期【关键词】广州浪奇; 存货管理; 内部控制; 化工材料; 外部仓库【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1)16-0107-05一、引言近年来,不少行业都爆出存货丢失事件,日化行业也在其中。
广州浪奇作为老牌的日化企业,在2020年9月28日发布关于部分库存货物可能涉及风险的提示性公告。
当日的公告内容中,涉及丢失存货的金额就已高达5.72亿元,继而在当年的10月31日,更是曝出8.6亿元的存货出现账实不一致的情形。
广州浪奇外部存放存货占比高达80%,并且此次存货遗失价值高达8.6亿元,占总存货的60%左右。
对于资金雄厚的公司而言,损失几亿元的存货可能无伤大体,但对于广州浪奇来说却可能是致命的。
2019年,广州浪奇全年实现净利润为6 237万元,然而价值8.6亿元的存货减值,却是2019年净利润的近14倍。
进一步追溯广州浪奇年报数据发现,这一损失大于广州浪奇上市27年的累积总利润。
自1993年上市以来,广州浪奇截至2019年获得的净利润总额才4.82亿元,还不及此次存货损失的一半。
数据显示,存货对于盈利能力本就不强的广州浪奇影响重大。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下公司间的竞争强度不断加剧,先进的存货内部管理可以减少企业的内耗。
广州浪奇遭遇如此惨痛的损失,说明存货内部控制管理对于公司至关重要。
现有的文献多是聚焦于管理自有仓库的存货,而几乎未涉及外部仓库的存货内部控制管理,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企业存放在外部仓库而非自有仓库的存货管理问题。
本文就广州浪奇的存货暴雷事件,梳理公司重大事件的时间线,针对外部仓储存货管理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建议,以供上市公司管理层、投资者和市场监管者参考借鉴。
二、文献综述目前,国外学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已较成熟,主要强调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
随着2007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及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制定、实施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近年来,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众多学者作了分析,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发表了意见。
但是,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进一步研究其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1 内部控制定义其实我们通过学习观察所得,内部控制的定义在不同年代都有所不同。
各国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是随着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活动和不同的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
冯培根(2000)认为,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强化内部监督,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文章认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资产的安全完整,同时对于企业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经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评估不足、意识薄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Lauraf。
Spira(2003)指出Turnbull 指南的公布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内控的性质,尤其是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接合。
彭君翔(2008)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企业内部控制的演进过程和企业内部控制原理探析三方面,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并且回顾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全面风险管理”五个发展阶段;并从“控制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三个角度,探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原理。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文献综述1400字》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内研究状况2008年,我国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五要素,要求企业自身管理人员应当对本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是否已经收到了效益等具体情况进行自我的评价, 标志着近年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和管理体系的建设从真正的意义上向国际标准控制体系靠拢。
许瑜等学者(2017)通过实证检验,得出了外部的媒体关注与内部的薪酬激励制度都具有协同作用,对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发挥重要作用的结论。
向锐等学者(2017)探究了组织结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受教育水平,薪资水平等特征是否会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产生影响,结果表明这种影响将促进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
闫珍丽、杨有红(2018)则探讨股价同步性是否受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通过研究2009-2013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内部控制质量是否提高资本市场信息率进行了探索。
研究表明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股价同步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主要存在于公司外部信息环境较好的情况下。
孙锐(2018)通过研究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绩效及内部控制质量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公司的治理结构水平、内部控制水平都对企业财务绩效有正向影响,企业若能采取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就能显著提高企业绩效,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结论。
赵茂林(2019)认为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高速经济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想实现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健康地发展,应当对内部的质量控制和外部管理体系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高企业信息传输渠道和通信服务的综合质量,建立大数据管理部门的措施来优化企业管理效果彭伟(2019)认为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要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内部控制对全面预算管理具有突出的约束作用.1.2.2国外研究状况国外内部控制研究最早起于上世纪初,其漫长的发展和研究过程可以从本质上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五个阶段。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内部控制缺陷是组织内部管理存在的一种问题,它可能导致组织的资源浪费、业务目标不能达成、甚至造成重大损失。
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 国内外内部控制缺陷的概念与特征内部控制缺陷是指组织在管理、资产保护和信息财务报告等方面存在瑕疵的情况。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对内部控制定义为:管理层对企业业务和资产保护目标的实现,对财务报告中的可靠性和合规性的一种过程。
内部控制缺陷的特征主要包括:失误或疏忽、技术问题、组织和文化问题等。
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描述,为研究者提供了全面的理论依据。
内部控制缺陷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人的因素、制度的因素、技术的因素等。
人的因素包括员工的疏忽、错误和欺诈行为;制度的因素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决策机制等;技术的因素包括信息系统的漏洞、技术设备的故障等。
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成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描述,为研究者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研究视角。
为了防范和应对内部控制缺陷,组织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支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内部审计体系,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管理水平。
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内部控制缺陷的防范与应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描述,为研究者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支持。
国内外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实证研究不够充分等。
未来,研究者可以加强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理论研究,加强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实证分析,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还可以加强对内部控制缺陷应对措施的研究,提高内部控制缺陷的预防能力和治理效果,进一步促进内部控制缺陷研究的深入发展。
国内外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内部控制缺陷是企业运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也是内部管控体系不完善的表现之一。
内部控制缺陷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加,甚至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
针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国内外研究文献也逐渐增多。
本文将综述相关国内外文献,探讨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应对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内部控制缺陷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及类型内部控制缺陷是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可能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加或者内部资源的浪费。
根据内部控制缺陷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合规内部控制缺陷和运营内部控制缺陷等不同类型。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是指企业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可能导致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受到影响。
合规内部控制缺陷是指企业在业务运作过程中未能遵守相关法规、规章和政策,可能导致企业受到法律风险和合规风险的影响。
运营内部控制缺陷是指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可能导致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程度不足。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内部控制缺陷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管理人员素质、制度设计、技术水平、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因素。
国内外研究表明,企业组织结构的松散、管理层的失误和疏忽、内部控制流程设计不合理、人员素质低下等因素是导致内部控制缺陷的主要原因。
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一些企业在强大的市场冲击下,内部控制缺陷暴露得更为明显。
而在国内,一些小微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足和人员素质较低,更容易出现内部控制缺陷。
企业规模和市场环境也是影响内部控制缺陷的重要因素。
针对内部控制缺陷问题,国内外的学者和专家也提出了许多应对措施。
一是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实施内部管控的框架和机制,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和沟通等方面内容。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内部控制缺陷问题的发生。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标准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标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标准:企业健康发展的“防护盾”》嘿,你知道吗?在企业管理的大舞台上,就像超级英雄需要明确的超能力使用规则一样,内部控制也有它的重大缺陷认定标准这个“超级法则”。
要是企业不重视这个标准,就如同超级英雄乱放电,把自己的城市(企业)搞得乌烟瘴气、危机四伏呀!这个标准超级重要,它可是企业能健康稳定发展、在商业竞争这个“江湖”里乘风破浪的关键所在。
要是搞不清楚这个标准,企业就像一艘没有航海图的船,在惊涛骇浪的商海中乱撞,随时可能触礁沉没,那可真是“芭比Q”了!一、财务指标大动荡:利润与资产的“警报器”“财务指标一乱套,企业就像生病的小猫。
”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标准里,财务指标可是非常重要的一块。
就好比企业是一辆赛车,利润就是赛车的速度,资产则是赛车的车身。
如果利润这个速度突然大幅下降,就像赛车从高速突然急刹车,那肯定是哪里出了大问题。
例如,某企业原本利润逐年稳步增长,突然一个季度大幅亏损,这就像赛车手在正常比赛时突然被施了魔法,车开不动了,很可能是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资产方面呢,如果资产莫名其妙地大量流失,就像赛车的车身部件不断脱落,这也是危险的信号。
比如企业固定资产无端减值,存货大量积压报废,这就像赛车在比赛中自己掉轮子、漏油一样,肯定是内部管理某个环节出了岔子,可能涉及到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
二、合规风险大爆发:法规红线的“高压线”“合规这件事,一旦踩线就像触碰到‘雷区’的倒霉蛋。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须遵守各种法律法规,这就如同在马路上开车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
合规风险一旦大爆发,就像开车突然闯入了单行道逆行,那是相当危险的。
比如说企业在税务方面出现重大违规,少交或者漏交大量税款,这就像是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还被交警抓个正着,后果非常严重。
或者在环保方面不符合规定,排放超标,这就如同在小区里乱扔垃圾还被物业拉上了黑名单,企业的声誉会受到极大损害。
这些合规方面的重大问题往往暗示着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就像家里的安全警报器响了,说明有小偷入侵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企业文化•公司与产业 2013年12月110内部控制缺陷研究综述王宁宁 蔡学玲 吴俊岭(燕京理工学院,廊坊,065201)摘 要: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成果,发现影响内部控制缺陷的因素主要有公司财务特征、治理特征和外部监管三方面,研究成果较为成熟。
但是其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经济后果的研究较少。
期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并为该课题的后续研究指明方向。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 影响因素 经济后果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3)12—0110—02 一、造成内部控制缺陷的因素随着《萨班斯法案》的颁布,国外学者可以获得内部控制缺陷更详尽的资料,故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也愈来愈火热。
我国受其影响,先后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它们均对内部控制缺陷做出了详细规定,因而我国学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实证研究也如雨后春笋。
笔者在阅读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后,认为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1、公司财务特征。
Ge ,Mcvay (2005)通过对261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后认为,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发生的概率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负相关,与公司业务复杂程度正相关。
该文通过对缺陷的分类不仅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了内控缺陷与公司特征的关系,而且为公司更加清楚的识别缺陷提供了方向。
Ashbaugh-Skaife 等(2006)研究显示,存在内控缺陷的公司具有经营复杂性、近期组织结构变更、会计计量风险高、审计师辞职频繁和内控资源投入少的特征。
Doyle 等(2007)研究发现,规模小、成立时间短、业务类型复杂、财务状况差、增长速度快和经历重组的公司,相对其他公司而言,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几率更大。
我国学者在公司财务特征与内部控制缺陷的关系方面的研究颇多。
蔡丛光(2010)以上交所2003-2006年披露内控缺陷的33家公司和54家控制公司作为样本,对内控缺陷自愿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公司规模、报告分部的数量对公司发现和披露内控缺陷的影响显著,但是公司的成长性、股权集中度对披露内控缺陷的影响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田勇(2011)对深交所2009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445家A 股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公司经历重组显著影响公司内控实质性漏洞的存在。
倪利(2011)对2009年上市A 股公司内控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公司规模、子公司数目、组织结构变革和销售收入增长对公司管理层披露内控缺陷的影响显著。
田高良等(2010)以深市2008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494家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一个关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概念模型对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经济因素和管理层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动机分别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表明,内部控制建设越薄弱、公司经营越复杂和会计计量风险越高的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大,而发生财务报告重述和审计师变更的公司管理层越倾向于披露内控缺陷。
与该篇文章研究方法相同,熊敏(2010)对沪市2009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522家制造业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具有上市年限长、拥有更多的子公司、近期经历了兼并重组的特征,而近期陷入财务困境和经历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公司更可能披露内控缺陷。
2、公司治理特征。
Krishnan (2005)认为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中财务专家的比例与内部控制质量显著正相关。
与其结论不同,Krishnan ,Visvanathan (2007)以SOX 实施后的公司为样本,研究审计委员会和外部审计师对内控缺陷披露的影响。
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中财务专家比例越小、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越多的公司更易披露内控缺陷。
但是审计委员会规模与内控缺陷披露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
YanZhang ,JianZhou ,NanZhou (2007)同样发现审计委员会中非会计和财务专家的数量愈少,公司披露内控缺陷的可能性愈大。
Beng (2009)以在2003.07-2004.11期间披露任何一项实质性缺陷的208家公司为样本,通过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规模越大、审计委员会成员中非会计和财务专家比例越高和董事会的独立性越强的公司更能及时的改进内控缺陷。
2007年12月我国证监会在《年报准则和年度报告工作通知》中首次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自此审计委员会由之前的“自愿设立”发展成“必备机构”。
刘亚莉、马晓燕、胡志颖(2011)在这一制度背景下,认为2007年以前自愿设立的审计委员会有可能对公司的日常管理有更多的参与,而当年刚成立的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则会大大降低,因此假设当年才成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相对于当年已成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相比,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更大。
该假设通过了实证检验。
董卉娜、朱志雄(2012)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成立时间愈长、规模愈大、独立性愈强的公司存在内控缺陷的可能性愈小。
然而,田勇(2011)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的会议次数对内部控制漏洞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审计委员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对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影响不显著。
黄娅妮(2011)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认为由于管理层可能具有凌驾内部控制系统的能力,因此假设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更小,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与其结论不同,倪利(2011)对2009年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研究得出董事长与总经理职位分离、独立董事比例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虽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却并不显著的结论。
3、外部监管特征。
从外部监管方面看,外部审计师质量对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形成了外在的压力。
Ashbaugh-Skaife (2006)认为当企业的内部控制相当薄弱而且企业不具备足够的资源修正内控缺陷时,审计师会认为该项审计业务的预期成本超过收益,便会辞职,故企业发生审计师变更通常意味着其存在内部控制缺陷。
另外,东方企业文化•公司与产业 2013年12月111相对于低质量审计师,高质量审计师由于面临更大的声誉损失和高额的诉讼成本,而且他们在发现内控缺陷方面会投入更高的技术和训练,故他们在审计时发现内控缺陷的可能性更大、披露内控缺陷的动机更强。
实证结果也证实了这两项假设。
方红星、孙篙(2010)以兖州煤业为案例进行研究,发现相对于国内市场而言,由于海外市场的监管政策和外部审计监督更为严格,因此交叉上市公司比内地上市公司更能及时地披露内控缺陷信息。
刘亚莉等(2011)基于公司治理和外部审计的视角,对2007-2008年沪深两市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84家公司和与其相匹配的另84家公司进行研究发现,事务所变更频繁、发生财务报告重述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可能性更大,但事务所规模和审计意见类型对内控重大缺陷披露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倪利(2011)和田高良等(2010)的研究也表明审计师变更的公司更可能披露内部控制缺陷。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内部控制缺陷属于公司的负面信息,从理论上讲,它的披露会降低财务报告质量、降低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
但是实践中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究竟会造成哪些经济后果,国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内部控制缺陷与资本成本的关系。
Beneish 等(2008)认为按照SOX302条款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在每股收益预测上会经历反常的负向修订和权益资本成本的异常上升。
同样Ashbaugh-Skaife 等(2009)研究发现SOX404实施后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存在更高的个别风险、系统风险和权益资本成本。
Kim ,Song ,Zhang (2011)以2005-2009年有贷款合约的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对公司贷款行为的影响,发现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比非披露公司的贷款利差高28%,而且更易遭受限制性条约的约束,披露严重的公司层面缺陷的公司的贷款利率要高于披露会计层面缺陷的公司。
另外研究发现,虽然银行会提高披露内控缺陷公司的贷款利率,但是当其缺陷及时的得到改进后,银行又会降低其贷款利率。
可见,内控缺陷的披露对公司贷款行为有明显的负向作用。
Acostello ,Wittenberg-Moerman (2011)将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作为对财务报告质量衡量的标准,研究财务报告质量对贷款合约的影响,发现对存在缺陷的公司,出借者会减小对其财务方面的契约而转向安全和定价保护方面,并且出借者会以信用评级的定价方式取代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定价方式。
公司层面的缺陷和与欺诈相关的缺陷对贷款合约的影响要更为强烈。
这两篇文章的实证研究都认为内控缺陷的披露会增加公司的贷款成本,遭受限制性条款约束的可能性增大。
不同的是Kim 等的研究认为在缺陷及时改正后,银行会降低其贷款利率,但是Acostello 等认为缺陷对公司的声誉有长期影响,即便其改正后出借者仍不信任公司的财务条约。
2、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的关系。
Hogan ,Wilkins(2008)将在2003.11-2004.11年间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284家公司和未披露的6451家公司进行对比研究,在控制其他影响审计收费的变量(如公司规模、风险、盈利能力)后,发现在上一会计年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当年度的审计收费要平均高于未披露组的35%,而且缺陷越严重收费越高。
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收费关系的研究,我国学者目前尚无涉及。
然而,陈丽蓉、牛艺琳(2010)结合信号传递理论和风险传导效应,研究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
文章在控制事务所规模、是否ST 、审计师变更等因素后发现,深市内控缺陷的披露对非标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但在沪市该关系并不显著。
3、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市场反应。
Beneish 等(2008)研究证明公司按照SOX302条款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后,其股票收益会经历异常的负向变化。
这说明了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是具有信息含量的。
国外对缺陷披露的市场反应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国内学者由于受到资本市场发达程度的影响,对缺陷披露的研究则少之又少。
冯建、蔡丛光(2008)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2003-2006年上市A 股公司内控缺陷披露的反应。
研究表明,市场对内控缺陷的披露有显著的负面反应。
方红星、孙篙(2010)同样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兖州煤业在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及采取整改措施后的市场反应,研究表明,投资者对内控信息的披露有一定的短暂的市场反应,而且内地投资者吸收内控信息的时间要略晚于海外投资者。
三、文献述评由以上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各因素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会因国别、法规制度、市场发达程度、样本选择等的影响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