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课件PPT328
合集下载
第六章 人力资本 《劳动经济学》 PPT课件
第六章 人力资本
第一节 人力资本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历史考察
早期阶段 形成阶段 体系完善阶段
•欧·费雪 •雅各布·明塞尔
•威廉·配第 •亚当·斯密 •萨伊 •李斯特 •马克思 •马歇尔 •H·冯屠
•西奥多·W.舒尔茨 •贝克尔 •爱德华·丹尼森 •明塞尔 •丹尼森 •斯杰斯塔德
•默希金
最新发展阶段
⒈新经济增长理论:罗默 、卢卡斯 ⒉知识资本理论:J.K.加尔布雷斯
• 区域Ⅰ与区域Ⅱ面积之和, 为上大学的个人总成本或 总投资,区域Ⅲ表示大学 毕业后可获得的净收入增 量,它应该等于上完大学 再谋求就业所能赚得的终 生收入与不上大学直接工 作所能赚得的终生收入之 差。
假如以22岁为基点,那么个人大学教育投资净 现值的计算公式是:
NPV=
60
En18
21
Cn
n22 (1 i)n18 n18 (1 i)n18
特许权协议等
三、人力资本的特征与类型
(一)人力资本的特征
• ⒈个人所有性 • ⒉长期投资性与激励性 • ⒊递增性 • ⒋可变性 • ⒌外生性 • ⒍不可视性
(二)人力资本的类型
⒈按照人力资本的差异性
同质型
异质型
⒉按照人的能力
一般型
技能型
管理型
企业家型
⒊按照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层次
技能型
市场营销型
组织管理型
n Yt1 Yt 0
t1 1 r t
美国人口经济学家恩格尔曼认为,人口投资时间比较长,难
于根据已知的“投资期限”来计算投入量与收入量。为此,他把
投资期限限定在一个时期(例如十三年),而把收益扩展到其他
时期带来的收入,用来分析教育(正规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公
第一节 人力资本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历史考察
早期阶段 形成阶段 体系完善阶段
•欧·费雪 •雅各布·明塞尔
•威廉·配第 •亚当·斯密 •萨伊 •李斯特 •马克思 •马歇尔 •H·冯屠
•西奥多·W.舒尔茨 •贝克尔 •爱德华·丹尼森 •明塞尔 •丹尼森 •斯杰斯塔德
•默希金
最新发展阶段
⒈新经济增长理论:罗默 、卢卡斯 ⒉知识资本理论:J.K.加尔布雷斯
• 区域Ⅰ与区域Ⅱ面积之和, 为上大学的个人总成本或 总投资,区域Ⅲ表示大学 毕业后可获得的净收入增 量,它应该等于上完大学 再谋求就业所能赚得的终 生收入与不上大学直接工 作所能赚得的终生收入之 差。
假如以22岁为基点,那么个人大学教育投资净 现值的计算公式是:
NPV=
60
En18
21
Cn
n22 (1 i)n18 n18 (1 i)n18
特许权协议等
三、人力资本的特征与类型
(一)人力资本的特征
• ⒈个人所有性 • ⒉长期投资性与激励性 • ⒊递增性 • ⒋可变性 • ⒌外生性 • ⒍不可视性
(二)人力资本的类型
⒈按照人力资本的差异性
同质型
异质型
⒉按照人的能力
一般型
技能型
管理型
企业家型
⒊按照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层次
技能型
市场营销型
组织管理型
n Yt1 Yt 0
t1 1 r t
美国人口经济学家恩格尔曼认为,人口投资时间比较长,难
于根据已知的“投资期限”来计算投入量与收入量。为此,他把
投资期限限定在一个时期(例如十三年),而把收益扩展到其他
时期带来的收入,用来分析教育(正规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公
人大劳动经济学课件第一章
人大劳动经济学课件第一章
目录
• 劳动经济学概述 • 劳动力市场供需理论 • 工资与就业理论 • 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 • 劳动力市场政策与实践 •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劳动经济学概述
劳动经济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其运 行规律的经济学分支,主要探讨劳动 力供求、工资决定、就业与失业、人 力资本投资、劳动力流动等问题。
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失衡
01
劳动力市场均衡
在特定工资率下,劳动力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此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02
劳动力市场失衡
当工资率不能使劳动力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市场处于失衡状态,可
能出现劳动力短缺或过剩现象。
03
劳动力市场失衡的调节
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工资率、改善就业环境、提供培训和教育等措
施来调节劳动力市场的失衡状态。同时,劳动力自身的流动和迁移也是
全球化推动劳动力市场变革
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对劳动力市场产 生深远影响,推动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发 生变革。
劳动力流动与配置优化
全球化促进了劳动力的跨国流动,使得劳动力资源在全球 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了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灵活性。
就业机会与挑战并存
全球化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使得一些传统行业 和岗位面临挑战。劳动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 以适应全球化带来的就业市场变化。
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策略
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劳动者需要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政府和企业也需要 加强合作,推动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和完善。
应对技术进步挑战的策略
面对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劳动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政府和企业也需要加强职业培训和 技能提升计划,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目录
• 劳动经济学概述 • 劳动力市场供需理论 • 工资与就业理论 • 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 • 劳动力市场政策与实践 •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劳动经济学概述
劳动经济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其运 行规律的经济学分支,主要探讨劳动 力供求、工资决定、就业与失业、人 力资本投资、劳动力流动等问题。
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失衡
01
劳动力市场均衡
在特定工资率下,劳动力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此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02
劳动力市场失衡
当工资率不能使劳动力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市场处于失衡状态,可
能出现劳动力短缺或过剩现象。
03
劳动力市场失衡的调节
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工资率、改善就业环境、提供培训和教育等措
施来调节劳动力市场的失衡状态。同时,劳动力自身的流动和迁移也是
全球化推动劳动力市场变革
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对劳动力市场产 生深远影响,推动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发 生变革。
劳动力流动与配置优化
全球化促进了劳动力的跨国流动,使得劳动力资源在全球 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了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灵活性。
就业机会与挑战并存
全球化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使得一些传统行业 和岗位面临挑战。劳动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 以适应全球化带来的就业市场变化。
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策略
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劳动者需要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政府和企业也需要 加强合作,推动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和完善。
应对技术进步挑战的策略
面对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劳动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政府和企业也需要加强职业培训和 技能提升计划,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劳动经济学(课件)
劳动经济学制度学派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20-30年代---康芒斯—制度 因素 第二阶段:20世纪40-50年代—新制度学派 邓洛普、罗斯等威斯康星学派—案例法 第三阶段: 20世纪60-80年代—“二元”或“ 分割”劳动力市场理论(多林格尔和皮奥里 ) 第四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威廉姆森— 旧制度学派的有限理性与新古典经济学派的 竞争效率最大化的方法融合起来。
核心:资源稀缺 市场配置 供求关系 价格
3.历史和制度学派对劳动力市场理论 的形成提供了制度研究方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代表人物:凡勃伦、康芒斯、米切尔等。 制度学派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威斯康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 派
• (1)批判了古典学派的抽象演绎方法,将历 史和道德等非直接经济因素运用到劳动力 市场的选择和人的行为及工资分析当中; • (2)强调了制度对解决劳工问题的重要性.
基础
.
1. 工具人
• • • 1)表现 2)管理模式的特点 3)评价: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家族模式 管理
*2.经济人
1)学者的观点(穆勒) 2)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含义及特点 3)经济人假设的修正与发展:
(西蒙—“有限理性”—三种限制)
*4)经济人假设的简要评价—客观性
• 3.决策人 • 代表人物:西蒙、马奇 • 主要内容:经济、动机、 决策人模式 *4.社会人(梅奥-霍桑实验) • 代表人物: • 定义: • 管理原则
思考题(作业三)
• 人性假设理论,对你有何启示?
二、人的行为(自学)
行为链条: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 (一)需要 • 1.需要的概念 • 2.需要的分类 • 3.需要的层次 • (二)动机 • 1.动机的概念 • 2.动机的分类 • 3.动机的功能 • (三)行为 1.行为的概念和分类 2.工作行为的来源 3.工作行为表现类型 4 .影响行为的主要因素 (四)目标 1.目标的概念和设置 2.目标的分类
《劳动经济学课件》PPT课件
1997年,我国调整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撤消劳动经济专 业,设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经济学成为该专业的 基础、核心课程之一。
改革开放后,劳动经济学研究分为三个时期。根据时代
特点,每个时期都有特定的关注重点。
整理ppt
15
1.2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2.1 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劳动力资源是一种稀缺的社会生产性资源 如何以最少的劳动费用投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是劳动
整理ppt
6
1.1.1 劳动经济学的起源
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在经济学发展的基础上分化出 来的独立学科,其形成和发展与经济学密不可分。自 古以来,劳动就是人们关注之最。但是,在市场经济 确立之前,古代和中世纪的思想家们对劳动问题的论 述与哲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农学等混杂在一 起,内容十分分散。
整理ppt
3
第1章 导论
整理ppt
4
本章要求
了解劳动经济学的发展沿革 明确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角度
把握劳动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及其发展趋势 为系统学习全书奠定基础
整理ppt
5
1.1 劳动经济学的产生
劳动经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说它 古老,是因为古代和中世纪的思想家们,在研 究哲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农学等时, 已经触及到了劳动经济问题并作了很多精辟地 论述;说它年轻,如果以世界上第一本真正以 《劳动经济学》命名的教科书正式出版作为现 代劳动经济学的标志,今年也不过才80年。
经济学关注的焦点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的经济效率的科学
整理ppt
16
劳动经济学是以劳动力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心,研 究劳动力资源如何通过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 劳动力资源的社会与个体利益的最佳结合,以及在这 个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系和劳动力资源与其 他生产资市场参与者的决 策,以及与劳动力资源就业和收入分配有关的公共管 理政策与制度进行研究
劳动经济学全套课件
劳动经济学参考书
1.劳动经济学 杨河清 中国人大出版社02年 2.劳动经济学 胡学勤 中国经济出版社01年 3.劳动经济学 曾湘泉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劳动经济学 陆铭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5.劳动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研究 张建武 中央 编译出版社 2001年 李强 清华大学出版社 6 .失业下岗问题对比研究 2001年 7.劳动经济学前沿问题 大卫·桑普斯福特 中国税务 出版社1999年 伊兰伯格史密斯 中国人大 8 .现代劳动经济学 出版社1999年
第三节 劳动经济学地位及其研究意义
一、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劳动经济学的独立性 为什么劳动经济学能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1)劳动要素的特殊性(异质性,非物化) (2)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供给曲线后弯,分割性;) (3)劳动经济问题的现实性 (4)人力资本革命的重要性等 (二)、劳动经济学的联系性 1、与经济学的联系: (1)假设的一致性:稀缺性,经济人;(劳动力是一种稀缺 资源吗?) (2)与微观、宏观、发展经济学等的联系 2.与管理学的联系一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劳动组织管理, 劳动报酬管理,劳动人员管理等 3.与社会学的联系:劳动社会;劳动关系;劳动保障; 4.与法学的联系:劳动组织法;劳动保护法;国际劳工公约;
4、统计学意义上的劳动力(就业与失业)
讨论思考题:
1.劳动经济学:兴起与发展历程?何时?何人? 阶段性特征?6一7页宁;9页 2.劳动经济学学科属性?(共同的逻辑起点: 陆3页; 与经济学联系性及贡献8页,守10页 与管理学宁10页) 3劳动经济学研究核心内容? (微宏观) 陆1页 4劳动力资源是稀缺的吗?(如何界定稀缺?3 页) 5.劳动力要素特殊性?(异质性;非物化)
劳动经济学PPT课件
生产过程中与一个劳动量相对应的资本 量(K / L)被称为资本装备率,或称为技 术装备率。点 I 的技术装备率由点 I
与原点相连接的直线的斜率表示。
34
最佳生产方法(1)
K
C1 a
C2
C3
e
Ke
Ka Le
b Q1
La
L
35
最佳生产方法(2)
K
a
Ke
●e
Q3
Ka
●b
Q2
Q1
36
决定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 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
13
三.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 产要素上时,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 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量时, 增加的产量开始 递减。
三个阶段:
1. 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阶段; 2.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继续增加阶段; 3.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
14
总产量 、平均产量 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26
一. 资本的变化与总成本的变化
K=1
C
K=2
K=3
E
G
B
D
A
X
x
伴随资本量变化的总成本曲线的移位
27
K
A B
Q2 Q1
L
等产量曲线与等产量面(生产要素组合系统)
28
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
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即等产量线的斜率, 因为是一个负值, 为分析方便起见,一般用其绝对值表示。
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与资 本价格之比。 公式:MPL / W = MPK / R
产 量
Q
平 均 产 量 AP
边 际
产O
量
与原点相连接的直线的斜率表示。
34
最佳生产方法(1)
K
C1 a
C2
C3
e
Ke
Ka Le
b Q1
La
L
35
最佳生产方法(2)
K
a
Ke
●e
Q3
Ka
●b
Q2
Q1
36
决定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 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
13
三.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 产要素上时,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 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量时, 增加的产量开始 递减。
三个阶段:
1. 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阶段; 2.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继续增加阶段; 3.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
14
总产量 、平均产量 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26
一. 资本的变化与总成本的变化
K=1
C
K=2
K=3
E
G
B
D
A
X
x
伴随资本量变化的总成本曲线的移位
27
K
A B
Q2 Q1
L
等产量曲线与等产量面(生产要素组合系统)
28
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
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即等产量线的斜率, 因为是一个负值, 为分析方便起见,一般用其绝对值表示。
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与资 本价格之比。 公式:MPL / W = MPK / R
产 量
Q
平 均 产 量 AP
边 际
产O
量
劳动经济学课件完整版
• 三、劳动经济学的价值 • (一)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的经济学 • 1、社会经济学方面的问题需要劳动经济 学进行研究 • 2、劳动贡献数量上的重要性 • 劳动贡献超过资本贡献 • 3、劳动要素交易的独特性 • 能动因素
• (二)学习劳动经济学的收益 • 1、个人角度 • 失业原因、工作搜寻、工资谈判等 • 2、社会角度 • 失业治理、收入分配、人力投资等
•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二)一般特点 1.主动性 2.目的性 3.创造性 4.多层性 5.相依性
•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特点 • (一)劳动概念--广义化 • 1.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划 分失去现实意义。 • 2.知识创新者与资本所有者的支配 和主导地位发生了换位。 • (二)劳动配备的主要要素--知识化 • 1.劳动者就业必须具备当代知识技术 • 2.劳动发生了质的变化 • 3.在业劳动结构以智力劳动为主
劳动经济学
( Labor Economics)
目录
• • • • • • •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劳动需求理论 第三章 劳动需求决策 第四章 劳动供给概述 第五章 劳动供给分析 第六章 劳动市场均衡 第七章 生命周期与职业选择 • • • • • • • • 第八章 人力资本理论 第九章 劳动力流动理论 第十章 工资理论 第十一章 工会理论 第十二章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第十三章 就业与失业理论 第十四章 收入分配差异 第十五章 政府与劳动力市场
• 三、关于劳动问题的一些观点 • 1、威廉·配弟(英)(1623-1687): • 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 2、亚当·斯密(英)(1723-1790): • 劳动是最初的价格,购买一切世界财富 的是劳动,而不是金银 • 3、马克思(德)(1818-1883): •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 4、A·马歇尔(英)(1842-1924): • 劳动问题的解决是决定一个社会福利、 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 • 5、岛田晴雄: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根本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PPT课件
• 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影响就业和失业的重要因素。 当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时,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当劳动力需求大于供 给时,就业机会增加,失业率下降。
• 教育水平与技能:教育水平和技能对劳动者的就业和失业状况也有较大影响。 一般来说,教育水平较高、技能较强的劳动者更容易获得稳定的工作和较高的 收入,而教育水平较低、技能较弱的劳动者则更容易面临就业困难和失业风险 。
社会影响
评估劳动力市场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对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影 响。
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评价与改进
• 成本效益分析:对劳动力市场政策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 以确定其经济合理性。
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评价与改进
01
02
03
完善政策体系
根据经济形势和劳动力市 场变化,不断完善劳动力 市场政策体系。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无法找到工 作,或者虽然找到了工作但工作时间和收入水平不能满 足正常生活需求的状态。
就业是指劳动者在一定年龄段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 并获得工资收入的状态。
失业的定义与特点
失业的特点是劳动者失去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处 于无业状态,面临着就业压力和生活困难。
就业与失业的影响因素
劳动需求的定义与特点
劳动需求的定义:企业在一定时间内, 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 够购买的劳动数量。
不同质的劳动需求可以相互替代,但同 质的劳动需求不能相互替代。
劳动需求量与工资水平反方向变动,即 工资水平越高,劳动需求量越少。
劳动需求的特点
劳动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即劳动力需 求是由于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的需求而 产生的。
提高政策执行力
加强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 确保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 实。
• 教育水平与技能:教育水平和技能对劳动者的就业和失业状况也有较大影响。 一般来说,教育水平较高、技能较强的劳动者更容易获得稳定的工作和较高的 收入,而教育水平较低、技能较弱的劳动者则更容易面临就业困难和失业风险 。
社会影响
评估劳动力市场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对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影 响。
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评价与改进
• 成本效益分析:对劳动力市场政策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 以确定其经济合理性。
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评价与改进
01
02
03
完善政策体系
根据经济形势和劳动力市 场变化,不断完善劳动力 市场政策体系。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无法找到工 作,或者虽然找到了工作但工作时间和收入水平不能满 足正常生活需求的状态。
就业是指劳动者在一定年龄段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 并获得工资收入的状态。
失业的定义与特点
失业的特点是劳动者失去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处 于无业状态,面临着就业压力和生活困难。
就业与失业的影响因素
劳动需求的定义与特点
劳动需求的定义:企业在一定时间内, 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 够购买的劳动数量。
不同质的劳动需求可以相互替代,但同 质的劳动需求不能相互替代。
劳动需求量与工资水平反方向变动,即 工资水平越高,劳动需求量越少。
劳动需求的特点
劳动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即劳动力需 求是由于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的需求而 产生的。
提高政策执行力
加强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 确保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 实。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劳动经济学》 PPT课件
(一)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与劳动力 需求函数
⒈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工资率的变化
产品需求和价格的变化
资本价格的变化
⒉劳动力需求函数
劳动力需求函数:
把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 劳动力需求作为因变量。用函数关系表示影响劳动 力的因素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关系.
D=f(X1,X2,…,Xn)
D——劳动力需求;Xi ——影响因素
Q=f(K,L)
依据不同的技术条件和生产方法,企业在生 产过程中,劳动投入和资本可以有不同的组合。 这种由不同生产要素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 线就是等产量曲线(Isoquant Curve)。如图3-6 所示:
K
Ka
a
b
Kb
Q
0
L
La
Lb
图3-6等产量线及其特点
等产量曲线表示 劳动和资本的不同数量的组合能够生产出同 等数量的产品Q。 从a点到b点表示劳动投入量不断增加,资本 投入量不断减少,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间存 在此长彼消的替代关系。
本行业企业劳动 力需求之和
劳动力市场上所有行 业的劳动力需求之和
⒊
短
根
期
据 要
劳
需 求
素动
投 入
力
量需
技术水平既定的情况 下,资本投入量不变、 劳动投资量可变时, 对劳动力的需求
能 否
求
全
长
部
期
改
需
在企业的全部生产要素都
变
求
可以改变,技术水平也可以变
分
化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
类
二、劳动力需求的表达方式
表3—1 劳动力需求表
工资率W(元/小时) 劳动力需求量L(人) 组合
《劳动经济学第三章》PPT课件资料
W
0
08.02.2022
H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
第四节 最佳劳动时间的选择机制
二、家庭劳动力供给
就业与否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 研究显示妻子的就业会受到丈夫的收入 和家属构成、子女的年龄、家庭成员的健康状 况等影响。
08.02.2022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
第四节 最佳劳动时间的选择机制
二、家庭劳动力供给
08.02.2022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
第二节 人口与劳动力供给
三、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劳动者受教育时间
受教育时间短则劳动力参与率高,长则低
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与工龄挂钩的工资制度?) 工资水平 个人非劳动收入
普及型 社会保障制度
就业关联型 宏观经济 其他 风俗
08.02.2022
08.02.2022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
第二节 人口与劳动力供给
一、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 1、劳动力(人口)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
劳动能力 和参加有酬的市场性劳动愿望的全 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日本劳动力人口:为取得收入进行着工作的就 业者+在调查周中一个小时也未能就业,但进 行了求职活动的完全失业者。
主体意愿 是否提供(愿意) 劳动力供给量不等同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或实际就
业人数,因为有些人愿意提供劳动力但找不到工作而 失业。 时间要素 提供多少(时间和强度)
08.02.2022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二、劳动力供给假设 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是追求效用最大化 完全竞争市场 劳动力是同质的
二级劳动力是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
08.02.2022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
0
08.02.2022
H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
第四节 最佳劳动时间的选择机制
二、家庭劳动力供给
就业与否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 研究显示妻子的就业会受到丈夫的收入 和家属构成、子女的年龄、家庭成员的健康状 况等影响。
08.02.2022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
第四节 最佳劳动时间的选择机制
二、家庭劳动力供给
08.02.2022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
第二节 人口与劳动力供给
三、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劳动者受教育时间
受教育时间短则劳动力参与率高,长则低
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与工龄挂钩的工资制度?) 工资水平 个人非劳动收入
普及型 社会保障制度
就业关联型 宏观经济 其他 风俗
08.02.2022
08.02.2022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
第二节 人口与劳动力供给
一、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 1、劳动力(人口)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
劳动能力 和参加有酬的市场性劳动愿望的全 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日本劳动力人口:为取得收入进行着工作的就 业者+在调查周中一个小时也未能就业,但进 行了求职活动的完全失业者。
主体意愿 是否提供(愿意) 劳动力供给量不等同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或实际就
业人数,因为有些人愿意提供劳动力但找不到工作而 失业。 时间要素 提供多少(时间和强度)
08.02.2022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二、劳动力供给假设 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是追求效用最大化 完全竞争市场 劳动力是同质的
二级劳动力是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
08.02.2022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
劳动经济学课件(全)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概论
劳动经济学
21
.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概论
重要概念:
劳动、人力资源、劳动经济学
复习思考:
1. 劳动的分类 2.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 劳动经济学的前提假设 4.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劳动经济学
22
.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概论
Market Economy:
人
劳动力市场
财
货币(资本)市场
物
商品市场
劳动经济学
1
.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概论
本
1 劳动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章
主
2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
要
研究内容
内
容
3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 发展趋势
劳动经济学
2
.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劳 动
1776年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 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劳动分工能够提高生产率 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
2万
1万
返聘教授、“海带”、服兵役的成年人
在业人数 10万
总人口数 25万
劳动经济学
1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劳动经济学
完整的劳动科学体系 形成独立学科 多学科理论基础
学科体系发展 与完善阶段
独立发展阶段
形成阶段
零散的观点
孕育阶段
劳动经济学
12
.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劳动经济学
17
.
第二节 劳动经济学的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三、劳动经济学研究内容
(一)劳动力需求: 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二)劳动力供给
劳动经济法概述(PPT 40张)
(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
结构要素
最低劳动标准
最低社会保障
工会
最低工资标准
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
• 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财政政 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 • 1、财政政策:指政府运用财政预算来调节总需 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 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 • 内容:通过增减政府税收和预算支出水平来调节 经济。 • 类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2、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
(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相互关系以 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类相关的事实资料。
(2)设定假设条件。
(3)提出理论假说。
(4)验证。
(二)规范研究方法
定义: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 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目的:提出一定的标准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并以该标 准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以及研究如何使经济现象 的运行符合或实现这些标准。
(二)就业总量决定
二、失业及其类型
• 定义: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问题或结 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 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的岗位的状态。 • 类型:
失业
摩擦性失业
技术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
三、需求不足性失业Fra bibliotek形式 需求不足 性失业
对策
1. 增长差距性失业 2. 周期性失业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 研究方法
•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 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 科学。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 定义: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 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 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 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劳动保障
第十章 劳动就业 第十一章 失业 第十二章 劳动管理
4
4 4 4
讲授(3)、讨论(1)
讲授(2)、讨论(2) 讲授(2)、讨论(2) 讲授(3)、讨论(1)
第1章 导论
本章要求
了解劳动经济学的发展沿革 明确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角度
劳动经济学
本课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
法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贯穿其中,始终围
绕劳动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从劳动经济与劳动管理两个层面,引导学生正确 认识在宏观与微观领域内劳动经济与劳动管理的 出现新动向、新趋势
课程安排
章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第四章 劳动力市场
1.1.2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 “古典学派”
亚当· 斯密系统地奠定了劳动经济的基本理论框架。 大卫· 李嘉图著名的工资理论,成为劳动经济学关于工资 运动的规律以及劳动供给决定工资观点的直接基础。 让· 萨伊的市场法则论对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微观经 济学及其后劳动经济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直接的基 础。 斯图亚特· 穆勒定型的工资基金学说促进了劳动经济学的 成熟。
1.1.1 劳动经济学的起源
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在经济学发展的基础上分化出
来的独立学科,其形成和发展与经济学密不可分。自 古以来,劳动就是人们关注之最。但是,在市场经济 确立之前,古代和中世纪的思想家们对劳动问题的论 述与哲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农学等混杂在一
起,内容十分分散。
1)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劳动经济思想
的方式,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的理论开启了国
家干预经济,推动充分就业目标实现的大幕。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劳动和劳动管理活动作 了全面研究,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劳动经济思想和理论。 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关于价值、劳动二重
性、生产价格理论;关于剩余价值的研究,关于利润、
“制度学派”
埃利· 里查德《美国劳工运动》(1886),考察了工会 运动的发展,分析了工会在劳动力市场、劳动条件的 决定方面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开创了系统地对劳动 力市场现象进行制度与组织分析的先河。 布卢姆《劳动经济学》( 1925 )是第一本正式命名的 教科书,系统地涉及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工资、劳 资关系、劳工运动等内容。
《荷马史诗》记载了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劳动,描述 了劳动分工,歌颂了人的劳动能力
思想家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理想国》都 研究和表述了社会分工思想
古罗马时期的农学家们十分关注劳动经济管理的问题
2)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西欧封建社会的早期,既十分重视对于主要生产者的 自由法兰克人的人身自由及个人财产的保护,规定劳 动所得归农户个人所有,又把如何有效地剥削农奴作 为核心,要求庄园管事充分利用土地和劳动力,督促 农奴“勤于耕种”、不要“虚度工作日”,更具有劳 动经济管理的倾向。 西欧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以行会制度为代表,劳动 经济思想主要是男女平等、集体福利、对某些专业匠 师人数以及取得匠师身份所需的公民资格、财产状况、 投资水平作出种种规定。
制度学派主要侧重于对劳工运动的历史研究以及对当 时劳工问题的调查研究。市场的力量“被软化、限制, 甚至被社会及其他非经济因素所替代”,标志着该学 派以制度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来解释市场运行的结果。
“凯恩斯学派”
凯恩斯对就业问题在一国经济发展中作用的高度重视。 凯恩斯用“有效需求不足”对资本主义国家所面临的 经济萧条进行了解释,并进一步提出通过国家的干预
目
教学时间
6 3 3 3
教学形式及学时
讲授(4)、讨论(2) 讲授(2.5)、讨论(0.5) 讲授(2.5)、讨论(0.5) 讲授(2.5)、讨论(0.5)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第六章 人力资本投资 第七章 劳动工资与福利 第八章 工会
4
6 4 3
讲授(3)、讨论(1)
讲授(5)、讨论(1) 讲授(3)、讨论(1) 讲授
地租、工资理论和劳动与劳动力的科学区分;关于资 本积累理论的研究,关于有机构成的理论、劳动力商 品的存在而产生的劳动力市场社会关系问题的研究等 等,实现了对古典学派经济学的一场深刻的革命。
中国劳动经济科学的建立
20世纪20 年代,出版了相关著作,如日本北泽新次朗的 《劳动经济论》(译本),陈达的《中国劳工问题》, 朱通九的《劳动经济》等。劳动经济学被认为是研究劳 动者的经济行为的科学。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建立起劳动经济学科。1958年,在 高等院校中设置了劳动经济专业,1982 年正式出版了我 国自己的第一部《劳动经济学》教科书(任扶善教授主 编)。 1997年,我国调整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撤消劳动经济专 业,设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经济学成为该专业的 基础、核心课程之一。 改革开放后,劳动经济学研究分为三个时期。根据时代 特点,每个时期都有特定的关注重点。
把握劳动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及其发展趋势
为系统学习全书奠定基础
1.1 劳动经济学的产生
劳动经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说它 古老,是因为古代和中世纪的思想家们,在研
究哲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农学等时,
已经触及到了劳动经济问题并作了很多精辟地 论述;说它年轻,如果以世界上第一本真正以 《劳动经济学》命名的教科书正式出版作为现 代劳动经济学的标志,今年也不过才80年。
1.2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2.1 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劳动力资源是一种稀缺的社会生产性资源 如何以最少的劳动费用投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是劳动 经济学关注的焦点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的经济效率的科学
劳动经济学是以劳动力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心,研 究劳动力资源如何通过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 劳动力资源的社会与个体利益的最佳结合,以及在这 个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系和劳动力资源与其
3)重商主义的劳动经济思想
①贵金属是一国财富的主要形式,而财富源于天然的
禀赋和劳动创造两方面
②立法保护本国的熟练技工,培训本国技工和吸引外 国技工都可以增加国家的财富 ③以高报酬刺激劳动的发展,增加国家的财富 ④低利率可促使技工勤劳以及熟练度的提高,物价上
涨对固定收入者的危害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