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支撑计算

合集下载

梁,500×800梁木模板与支撑计算书

梁,500×800梁木模板与支撑计算书

梁木模板与支撑计算书一、梁模板基本参数梁截面宽度 B=500mm,梁截面高度 H=800mm,H方向对拉螺栓1道,对拉螺栓直径14mm,对拉螺栓在垂直于梁截面方向距离(即计算跨度)850mm。

梁模板使用的木方截面40×80mm,梁模板截面侧面木方距离200mm。

梁底模面板厚度h=15mm,弹性模量E=6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

梁侧模面板厚度h=15mm,弹性模量E=6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

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模板自重 = 0.200kN/m2;钢筋自重 = 1.500kN/m3;混凝土自重 = 24.000kN/m3;施工荷载标准值 = 2.500kN/m2。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其中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t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3.000h;T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V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000m/h;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200m;β——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17.130kN/m2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0.90×17.140=15.426kN/m2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F2=0.90×6.000=5.400kN/m2。

三、梁底模板木楞计算梁底木方的计算在脚手架梁底支撑计算中已经包含!四、梁模板侧模计算面板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作用在梁侧模板的均布荷载q=(1.2×15.43+1.40×5.40)×0.80=20.857N/mm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截面抵抗矩 W = bh2/6 = 80.00×1.50×1.50/6 = 30.00cm3;截面惯性矩 I = bh3/12 = 80.00×1.50×1.50×1.50/12 = 22.50cm4;式中:b为板截面宽度,h为板截面高度。

梁底支撑计算

梁底支撑计算

• • • • •
第二节 梁底支撑计算
• 一、基本计算模型 随着模板支架支撑方式不同,梁底支撑的传力路 线和基本计算单元也略有不同: • 1、无承重立杆,木方垂直梁截面(图2.5):传 力路线为竖向荷载—>模板—>纵向木方—>梁底 支撑钢管(—>纵向钢管)—>扣件—>立杆,其 中模板计算应以纵向木方为支座的简支梁计算; 木方按三等跨连续梁计算,跨度为立杆在梁跨度 方向距离;梁底支撑钢管以梁截面两侧的立杆距 离为跨度的简支梁计算,通过木方传递节 梁底支撑计算
图2.5 扣件式钢管梁模板支架计算模型一
第二节 梁底支撑计算
• 2、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木方垂直梁截面 (图2.6):传力路线为竖向荷载—>模 板—>纵向木方—>梁底支撑钢管(—>纵向 钢管)—>扣件—>立杆,其中模板计算应 以木方为支座的多跨度连续梁计算;木方 三等跨连续梁计算,跨度为立杆在梁跨度 方向距离;梁底支撑钢管以梁截面两侧的 立杆距离为跨度的连续梁计算,通过木方 传递集中荷载。
第二节 梁底支撑计算
第二节 梁底支撑计算
图2.6 扣件式钢管梁模板支架计算模型二
第二节 梁底支撑计算
• 3、各地施工企业在进行梁模板搭设过程当中,由于搭 设习惯的不同使得梁模板支撑方式比较丰富,有的施工 企业采用木方平行梁截面搭设形式如(图2.7):这种 搭设方式传力路线竖向荷载—>模板—>横向木方—>纵 向钢管—>梁底支撑钢管—>扣件—>立杆,其中模板计 算应以木方为支座按三跨连续梁计算,跨度为木方距离; 模板把荷载以均布荷载形式传给木方,木方按照简支梁 计算;木方的支座力以集中荷载的形式传给纵向钢管, 纵向钢管按三跨连续梁计算;纵向钢管支座力以集中荷 载的形式传给梁底支撑钢管,梁底支撑钢管直接把荷载 传递给扣件,计算扣件抗滑移承载力;扣件力传递给梁 两侧的立杆,最后计算立杆的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

支撑梁计算

支撑梁计算

(二):支撑梁的受力计算:
1.支撑梁选用Ф325×10的无缝钢管制作而成,其计算校核如下(详图见附图〈3〉):
已知:P1=290000N 钢丝绳夹角为:600F= P1=290000N 则:F1=F×sin600=251147.4N F2=F×cos600=145000N F3= P1-F1=38852.6N F5=F3/tan740 =11132.55N
F4= F3/sin740=40471.46N
则支撑梁水平方向所受合力为:
F6=F5+F2=156132.55N
支撑梁的截面的力学特性如下:
横截面积:A=(D-δ)πδ=(325-10)×3.14×10=9900mm2
回转半径:r=0.353×(D-δ)=0.353×(325-10)=111mm
折减的系数θ值为:θ =0.729 查表的(重型设备吊装手册)根据所设置的支撑梁长度L=8000mm
则长细比为:
λ=γL =111
8000≈72.07 故 长细比值为(查表得):
A 1=1.222
B 1=0.0062
折减的系数θ值为:
θ = A 1- B 1λ=1.222-0.0062×72.07=0.775
应力δ为:
δ=A θ6F =9900
775.055.156132⨯≈20.35N/mm 2 支撑梁材质为20#钢,其屈服极限(端面抗压)δs =210MPa
取安全系数K=1.6
则 需要应力为:[δ]=6
.1210=131.25N/mm 2 因 [δ]>δ 所以符合要求
2.支撑梁的制作尺寸见附图(4)所示,支撑梁上辅助吊耳,选用7吨吊耳,。

梁支撑计算

梁支撑计算

梁模板( 扣件钢管架) 计算书梁段:L16a。

、参数信息1. 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梁截面宽度B(m): 0.4m ;梁截面高度D(m): 1m ;混凝土板厚度(mm): 120mm;立杆纵距(沿梁跨度方向间距) La(m): 0.8m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 0.1m ;脚手架步距(m): 1.2m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 1 2.6m;梁两侧立柱间距(m): 0.8m ;承重架支设: 多根承重立杆,钢管支撑垂直梁截面;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 0.6m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①48 X 3.50 ;扣件连接方式: 单扣件,考虑扣件质量及保养情况,取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 0.8 ;2. 荷载参数22模板自重(kN/m2): 0.35kN/m 2;33钢筋自重(kN/m3): 1.5kN/m 3;22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 ): 2.5kN/m ;22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 18kN/m 2;22倾倒混凝土侧压力(kN/m ): 2kN/m ;22振捣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 ): 2kN/m ;3. 材料参数木材品种:杉木;木材弹性模量E(N/mm):10000N/mm;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 :16N/mm;22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 ) :1.7N/mm;面板类型:胶合面板;钢材弹性模量E(N/mm2) :210000;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 :205N/mm;面板弹性模量E(N/mm2) :9500N/mm2;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 :13N/mm;4. 梁底模板参数梁底纵向支撑根数:2;面板厚度(mm):12mm;5. 梁侧模板参数主楞间距(mm):500mm;次楞间距(mm):300mm;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600mm;穿梁螺栓竖向间距(mm):300mm;穿梁螺栓直径(mm):M14m;m主楞龙骨材料:木楞, 截面类型:矩形宽度:40mm高度:80mrp主楞根数:2次楞龙骨材料:木楞, 截面类型:矩形宽度:40mm高度:80mm次楞根数:2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1. 梁侧模板荷载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支撑梁计算

支撑梁计算

梁截面设计: LJM-2===========================================================1 已知条件及计算要求:(1)已知条件:矩形梁 b=300mm,h=500mm。

砼 C30,fc=14.30N/mm2,纵筋 HRB400,fy=360N/mm2,箍筋 HPB235,fy=210N/mm2。

弯矩设计值 M=96.00kN.m,剪力设计值 V=63.40kN,扭矩设计值 T=20.00kN.m。

(2)计算要求: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3.受扭承载力计算。

-----------------------------------------------------------2 截面验算:(1)截面验算:V/(bh0)+T/(0.8W t)=63400/(300×465)+20000000/(0.8×18000000)=1.84(N/mm2) < 0.250βc f c=0.250×1.00×14.30=3.58(N/mm2) 截面满足(2)计算判断:V/(bh0)+T/W t=1.57(N/mm2) > 0.7f t=1.00(N/mm2) 且 V=63.40kN <0.35f t bh0=69.82kN 且 T/W t=1.11(N/mm2) > 0.7f t=1.00(N/mm2)截面配筋按纯扭计算。

-----------------------------------------------------------3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1)按双筋计算:as下=35mm,as上=35mm,相对受压区高度ξ=x/h0=0.055 < ξb=0.518(2)上部纵筋:As1=300mm2ρ=0.20% < ρmin=0.20% 按构造配筋As1=300mm2(3)下部纵筋:As=604mm2ρmin=0.20% < ρ=0.40% < ρmax=2.50%-----------------------------------------------------------4 纯扭截面承载力计算:(1)按纯扭计算:V/(bh0)+T/W t=1.57(N/mm2) > 0.7f t=1.00(N/mm2) 且 V=63.40kN <0.35f t bh0=69.82kN 且 T/W t=1.11(N/mm2) > 0.7f t=1.00(N/mm2)(2)受扭箍筋计算:Asv/s=0.00mm2/m Avt/s=353.91mm2/m(单肢),(2*Avt+Asv)/s=707.82mm2/m ρsvmin=0.19% < ρsv=0.24% ;按纯剪计算的箍筋 Asv/s=-624.59mm2/m ρsv=-0.21% < ρsvmin=0.16% 按构造配筋Av/s=490mm2/m(2*Avt+Av)/s=1198.29mm2/m。

300×750梁模板支撑计算书

300×750梁模板支撑计算书

梁模板(扣件式,梁板立柱共用)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6、《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7、《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一、工程属性二、荷载设计风荷载参数:三、模板体系设计荷载系数参数表:设计简图如下:平面图立面图四、面板验算取单位宽度b=1000mm,按二等跨连续梁计算:W=bh2/6=1000×15×15/6=37500mm3,I=bh3/12=1000×15×15×15/12=281250mm4q1=γ0×[1.3(G1k+(G2k+G3k)×h)+1.5×γL×Q1k]×b=1×[1.3×(0.1+(24+1.5)×0.75)+1.5×0.9×3]×1=29.043kN/mq1静=γ0×1.3×[G1k+(G2k+G3k)×h]×b=1×1.3×[0.1+(24+1.5)×0.75]×1=24.993kN/mq1活=γ0×1.5×γL×Q1k×b=1×1.5×0.9×3×1=4.05kN/mq2=[1×(G1k+(G2k+G3k)×h)]×b=[1×(0.1+(24+1.5)×0.75)]×1=19.225kN/m计算简图如下:1、强度验算M max=0.125q1L2=0.125×29.043×0.152=0.082kN·mσ=M max/W=0.082×106/37500=2.178N/mm2≤[f]=15N/mm2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νmax=0.521q2L4/(100EI)=0.521×19.225×1504/(100×5400×281250)=0.033mm≤[ν]=L/250=150/250=0.6mm满足要求!3、支座反力计算设计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R1=R3=0.375q1静L+0.437q1活L=0.375×24.993×0.15+0.437×4.05×0.15=1.671kN R2=1.25q1L=1.25×29.043×0.15=5.445kN标准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R1'=R3'=0.375q2L=0.375×19.225×0.15=1.081kNR2'=1.25q2L=1.25×19.225×0.15=3.605kN五、小梁验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梁底面板传递给左边小梁线荷载:q1左=R1/b=1.671/1=1.671kN/m梁底面板传递给中间小梁最大线荷载:q1中=Max[R2]/b = Max[5.445]/1= 5.445kN/m梁底面板传递给右边小梁线荷载:q1右=R3/b=1.671/1=1.671kN/m小梁自重:q2=1×1.3×(0.3-0.1)×0.3/2 =0.039kN/m梁左侧模板传递给左边小梁荷载q3左=1×1.3×0.5×(0.75-0.13)=0.403kN/m梁右侧模板传递给右边小梁荷载q3右=1×1.3×0.5×(0.75-0.13)=0.403kN/m梁左侧楼板传递给左边小梁荷载q4左=1×[1.3×(0.5+(24+1.1)×0.13)+1.5×0.9×3]×(0.45-0.3/2)/2×1=1.341kN/m梁右侧楼板传递给右边小梁荷载q4右=1×[1.3×(0.5+(24+1.1)×0.13)+1.5×0.9×3]×((0.9-0.45)-0.3/2)/2×1=1.341kN/m左侧小梁荷载q左=q1左+q2+q3左+q4左 =1.671+0.039+0.403+1.341=3.455kN/m 中间小梁荷载q中= q1中+ q2=5.445+0.039=5.484kN/m右侧小梁荷载q右=q1右+q2+q3右+q4右 =1.671+0.039+0.403+1.341=3.455kN/m 小梁最大荷载q=Max[q左,q中,q右]=Max[3.455,5.484,3.455]=5.484kN/m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梁底面板传递给左边小梁线荷载:q1左'=R1'/b=1.081/1=1.081kN/m梁底面板传递给中间小梁最大线荷载:q1中'=Max[R2']/b = Max[3.605]/1= 3.605kN/m梁底面板传递给右边小梁线荷载:q1右'=R3'/b=1.081/1=1.081kN/m小梁自重:q2'=1×(0.3-0.1)×0.3/2 =0.03kN/m梁左侧模板传递给左边小梁荷载q3左'=1×0.5×(0.75-0.13)=0.31kN/m梁右侧模板传递给右边小梁荷载q3右'=1×0.5×(0.75-0.13)=0.31kN/m梁左侧楼板传递给左边小梁荷载q4左'=[1×(0.5+(24+1.1)×0.13)]×(0.45-0.3/2)/2×1=0.564kN/m梁右侧楼板传递给右边小梁荷载q4右'=[1×(0.5+(24+1.1)×0.13)]×((0.9-0.45)-0.3/2)/2×1=0.564kN/m左侧小梁荷载q左'=q1左'+q2'+q3左'+q4左'=1.081+0.03+0.31+0.564=1.986kN/m 中间小梁荷载q中'= q1中'+ q2'=3.605+0.03=3.635kN/m右侧小梁荷载q右'=q1右'+q2'+q3右'+q4右' =1.081+0.03+0.31+0.564=1.986kN/m 小梁最大荷载q'=Max[q左',q中',q右']=Max[1.986,3.635,1.986]=3.635kN/m为简化计算,按二等跨连续梁和悬臂梁分别计算,如下图:1、抗弯验算M max=max[0.125ql12,0.5ql22]=max[0.125×5.484×0.452,0.5×5.484×0.22]=0.139kN·mσ=M max/W=0.139×106/24500=5.666N/mm2≤[f]=15.444N/mm2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V max=max[0.625ql1,ql2]=max[0.625×5.484×0.45,5.484×0.2]=1.542kN τmax=3V max/(2bh0)=3×1.542×1000/(2×30×70)=1.102N/mm2≤[τ]=1.782N/mm2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ν1=0.521q'l14/(100EI)=0.521×3.635×4504/(100×9350×85.75×104)=0.097mm≤[ν]=l1/250=450/250=1.8mmν2=q'l24/(8EI)=3.635×2004/(8×9350×85.75×104)=0.091mm≤[ν]=2l2/250=2×200/250=1.6mm满足要求!4、支座反力计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R max=max[1.25qL1,0.375qL1+qL2]=max[1.25×5.484×0.45,0.375×5.484×0.45+5.484×0.2]=3.085kN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1.943kN,R2=3.085kN,R3=1.943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R max'=max[1.25q'L1,0.375q'L1+q'L2]=max[1.25×3.635×0.45,0.375×3.635×0.45+3.635×0.2]=2.045kN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1.117kN,R2'=2.045kN,R3'=1.117kN 六、主梁验算1、抗弯验算主梁弯矩图(kN·m)σ=M max/W=0.162×106/4490=36.072N/mm2≤[f]=205N/mm2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主梁剪力图(kN)V max=1.543kNτmax=2V max/A=2×1.543×1000/424=7.276N/mm2≤[τ]=125N/mm2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主梁变形图(mm)νmax=0.028mm≤[ν]=L/250=300/250=1.2mm满足要求!4、支座反力计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支座反力依次为R1=0.231kN,R2=3.717kN,R3=3.717kN,R4=0.231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支座反力依次为R1'=0.153kN,R2'=2.293kN,R3'=2.293kN,R4'=0.153kN 七、纵向水平钢管验算R=max[R1,R2,R3,R4]=max[0.231,3.717,3.717,0.231]=3.717kN,R'=max[R1',R2',R3',R4']=max[0.153,2.293,2.293,0.153]=2.293kN计算简图如下:1、抗弯验算纵向水平钢管弯矩图(kN·m)σ=M max/W=0.585×106/4490=130.389N/mm2≤[f]=205N/mm2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纵向水平钢管剪力图(kN)V max=2.416kNτmax=2V max/A=2×2.416×1000/424=11.397N/mm2≤[τ]=125N/mm2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纵向水平钢管变形图(mm)νmax=0.87mm≤[ν]=L/250=900/250=3.6mm满足要求!4、支座反力计算支座反力依次为R1=5.018kN,R2=7.992kN,R3=7.992kN,R4=5.018kN同理可得:立杆所受支座反力依次为R1=0.497kN,R2=7.992kN,R3=7.992kN,R4=0.497kN八、扣件抗滑移验算扣件最大受力N=max[R1,R2,R3,R4]=7.992kN≤R c=k c×12=0.85×12=10.2kN满足要求!九、立杆验算1、长细比验算顶部立杆段:l01=kμ1(h d+2a)=1×1.386×(750+2×200)=1594mm非顶部立杆段:l02=kμ2h =1×1.755×1500=2632mmλ=max[l01,l02]/i=2632/15.9=165.535≤[λ]=210长细比满足要求!顶部立杆段:l01=kμ1(h d+2a)=1.155×1.386×(750+2×200)=1841mm非顶部立杆段:l02=kμ2h =1.155×1.755×1500=3041mmλ=max[l01,l02]/i=3041/15.9=191.258查表得:φ=0.1972、风荷载计算M wd=γ0×γL×φwγQ×Mωk=γ0×γL×φwγQ×(ζ2×ωk×l a×h2/10)=1×0.9×0.6×1.5×(1×0.04×0.9×1.52/10)=0.007kN·m3、稳定性计算R1=0.497kN,R2=7.992kN,R3=7.992kN,R4=0.497kN梁两侧立杆承受楼板荷载:左侧楼板传递给梁左侧立杆荷载:N边=1×[1.3×(0.5+(24+1.1)×0.13)+1.5×0.9×3]×(0.9+0.45-0.3/2)/2×0.9=4.829kN1右侧楼板传递给梁右侧立杆荷载:N边=1×[1.3×(0.5+(24+1.1)×0.13)+1.5×0.9×3]×(0.9+0.9-0.45-0.3/2)/2×0.9=4.829kN2N d=max[R1+N边1,R2,R3,R4+N边2]+1×1.3×0.15×(6.45-0.75)=max[0.497+4.829,7.992,7.992,0.497+4.829]+1.111=9.103kNf d=N d/(φA)+M wd/W=9103.141/(0.197×424)+0.007×106/4490=110.542N/mm2≤[f]=205N/mm2满足要求!十、高宽比验算根据《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 第8.3.2条: 支撑脚手架独立架体高宽比不应大于3.0H/B=6.45/36=0.179≤3满足要求!十一、架体抗倾覆验算支撑脚手架风线荷载标准值:q wk=l'a×ωfk=0.9×0.96=0.864kN/m:风荷载作用在支架外侧模板上产生的水平力标准值:F wk= l'a×H m×ωmk=0.9×0.6×0.362=0.195kN支撑脚手架计算单元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 ok:M ok=0.5H2q wk+HF wk=0.5×6.452×0.864+6.45×0.195=19.233kN.m参考《规范》GB51210-2016 第6.2.17条:B2l'a(g k1+ g k2)+2ΣG jk b j≥3γ0M okg k1——均匀分布的架体面荷载自重标准值kN/m2g k2——均匀分布的架体上部的模板等物料面荷载自重标准值kN/m2G jk——支撑脚手架计算单元上集中堆放的物料自重标准值kNb j——支撑脚手架计算单元上集中堆放的物料至倾覆原点的水平距离mB2l'a(g k1+ g k2)+2ΣG jk b j=B2l'a[qH/(l'a×l'b)+G1k]+2×G jk×B/2=362×0.9×[0.15×6.45/(0.9×0.9)+0.5]+2×1×36/2=2 012.4kN.m≥3γ0M ok =3×1×19.233=57.699kN.M满足要求!十二、立杆地基基础计算立杆底垫板的底面平均压力p=N/(m f A)=9.103/(1×0.15)=60.688kPa≤γu f ak=1.254×140 =175.56kPa满足要求!。

大梁承重简单计算方法

大梁承重简单计算方法

大梁承重简单计算方法
大梁承重的简单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和条件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大梁承重计算方法:
1、钢筋砼断面计算:对于钢筋砼结构的大梁,可以根据其断面尺寸和荷载情况来计算承重。

具体公式为:N = b * h * f,其中N为梁的承重,b为梁的宽度,h为梁的高度,f为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均布荷载计算:当梁上施加的是均布荷载时,可以根据梁的跨度、荷载大小和梁的截面尺寸来计算梁的承重。

具体公式为:W = q * L^2 / 8,其中W为梁的最大承重,q为单位长度的荷载,L为梁的跨度。

3、钢结构承重计算:对于钢结构的大梁,可以根据其结构类型、组成、尺寸和材料等因素来计算承重。

例如,对于桁架结构的梁,可以根据桁架的桁距、横梁宽度、横梁厚度和横梁材料等因素来计算承重力;对于梁柱结构的梁,可以根据梁的梁宽、梁厚和梁材料等因素来计算承重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方法仅为简单估算,实际的大梁承重计算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梁的支撑条件、荷载的分布和大小、材料的力学性能等。

因此,在进行大梁承重计算时,建议咨询专业的结构工程师或使用专业的计算软件,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00×850梁模板支撑计算书

300×850梁模板支撑计算书

梁模板(扣件式,梁板立柱共用)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6、《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7、《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一、工程属性二、荷载设计风荷载参数:三、模板体系设计荷载系数参数表:设计简图如下:平面图立面图四、面板验算取单位宽度b=1000mm,按二等跨连续梁计算:W=bh2/6=1000×15×15/6=37500mm3,I=bh3/12=1000×15×15×15/12=281250mm4q1=γ0×[1.3(G1k+(G2k+G3k)×h)+1.5×γL×Q1k]×b=1×[1.3×(0.1+(24+1.5)×0.85)+1.5×0.9×3]×1=32.358kN/mq1静=γ0×1.3×[G1k+(G2k+G3k)×h]×b=1×1.3×[0.1+(24+1.5)×0.85]×1=28.307kN/mq1活=γ0×1.5×γL×Q1k×b=1×1.5×0.9×3×1=4.05kN/mq2=[1×(G1k+(G2k+G3k)×h)]×b=[1×(0.1+(24+1.5)×0.85)]×1=21.775kN/m计算简图如下:1、强度验算M max=0.125q1L2=0.125×32.358×0.152=0.091kN·mσ=M max/W=0.091×106/37500=2.427N/mm2≤[f]=15N/mm2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νmax=0.521q2L4/(100EI)=0.521×21.775×1504/(100×5400×281250)=0.038mm≤[ν]=L/250=150/250=0.6mm满足要求!3、支座反力计算设计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R1=R3=0.375q1静L+0.437q1活L=0.375×28.307×0.15+0.437×4.05×0.15=1.858kN R2=1.25q1L=1.25×32.358×0.15=6.067kN标准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R1'=R3'=0.375q2L=0.375×21.775×0.15=1.225kNR2'=1.25q2L=1.25×21.775×0.15=4.083kN五、小梁验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梁底面板传递给左边小梁线荷载:q1左=R1/b=1.858/1=1.858kN/m梁底面板传递给中间小梁最大线荷载:q1中=Max[R2]/b = Max[6.067]/1= 6.067kN/m梁底面板传递给右边小梁线荷载:q1右=R3/b=1.858/1=1.858kN/m小梁自重:q2=1×1.3×(0.3-0.1)×0.3/2 =0.039kN/m梁左侧模板传递给左边小梁荷载q3左=1×1.3×0.5×0.85=0.552kN/m梁右侧模板传递给右边小梁荷载q3右=1×1.3×0.5×(0.85-0.13)=0.468kN/m梁右侧楼板传递给右边小梁荷载q4右=1×[1.3×(0.5+(24+1.1)×0.13)+1.5×0.9×3]×((0.9-0.45)-0.3/2)/2×1=1.341kN/m左侧小梁荷载q左=q1左+q2+q3左=1.858+0.039+0.552=2.449kN/m中间小梁荷载q中= q1中+ q2=6.067+0.039=6.106kN/m右侧小梁荷载q右=q1右+q2+q3右+q4右 =1.858+0.039+0.468+1.341=3.706kN/m 小梁最大荷载q=Max[q左,q中,q右]=Max[2.449,6.106,3.706]=6.106kN/m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梁底面板传递给左边小梁线荷载:q1左'=R1'/b=1.225/1=1.225kN/m梁底面板传递给中间小梁最大线荷载:q1中'=Max[R2']/b = Max[4.083]/1= 4.083kN/m梁底面板传递给右边小梁线荷载:q1右'=R3'/b=1.225/1=1.225kN/m小梁自重:q2'=1×(0.3-0.1)×0.3/2 =0.03kN/m梁左侧模板传递给左边小梁荷载q3左'=1×0.5×0.85=0.425kN/m梁右侧模板传递给右边小梁荷载q3右'=1×0.5×(0.85-0.13)=0.36kN/m梁右侧楼板传递给右边小梁荷载q4右'=[1×(0.5+(24+1.1)×0.13)]×((0.9-0.45)-0.3/2)/2×1=0.564kN/m左侧小梁荷载q左'=q1左'+q2'+q3左'=1.225+0.03+0.425=1.68kN/m中间小梁荷载q中'= q1中'+ q2'=4.083+0.03=4.113kN/m右侧小梁荷载q右'=q1右'+q2'+q3右'+q4右' =1.225+0.03+0.36+0.564=2.179kN/m 小梁最大荷载q'=Max[q左',q中',q右']=Max[1.68,4.113,2.179]=4.113kN/m为简化计算,按二等跨连续梁和悬臂梁分别计算,如下图:1、抗弯验算M max=max[0.125ql12,0.5ql22]=max[0.125×6.106×0.452,0.5×6.106×0.22]=0.155kN·mσ=M max/W=0.155×106/24500=6.308N/mm2≤[f]=15.444N/mm2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V max=max[0.625ql1,ql2]=max[0.625×6.106×0.45,6.106×0.2]=1.717kN τmax=3V max/(2bh0)=3×1.717×1000/(2×30×70)=1.227N/mm2≤[τ]=1.782N/mm2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ν1=0.521q'l14/(100EI)=0.521×4.113×4504/(100×9350×85.75×104)=0.11mm≤[ν]=l1/250=450/250=1.8mmν2=q'l24/(8EI)=4.113×2004/(8×9350×85.75×104)=0.103mm≤[ν]=2l2/250=2×200/250=1.6mm满足要求!4、支座反力计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R max=max[1.25qL1,0.375qL1+qL2]=max[1.25×6.106×0.45,0.375×6.106×0.45+6.106×0.2]=3.435kN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1.378kN,R2=3.435kN,R3=2.085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R max'=max[1.25q'L1,0.375q'L1+q'L2]=max[1.25×4.113×0.45,0.375×4.113×0.45+4.113×0.2]=2.314kN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0.945kN,R2'=2.314kN,R3'=1.226kN 六、主梁验算1、抗弯验算主梁弯矩图(kN·m)σ=M max/W=0.18×106/4490=40.164N/mm2≤[f]=205N/mm2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主梁剪力图(kN)V max=1.718kNτmax=2V max/A=2×1.718×1000/424=8.102N/mm2≤[τ]=125N/mm2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主梁变形图(mm)νmax=0.032mm≤[ν]=L/250=300/250=1.2mm满足要求!4、支座反力计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支座反力依次为R1=0.258kN,R2=3.353kN,R3=4.06kN,R4=0.258k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支座反力依次为R1'=0.174kN,R2'=2.276kN,R3'=2.557kN,R4'=0.174kN 七、纵向水平钢管验算R=max[R1,R2,R3,R4]=max[0.258,3.353,4.06,0.258]=4.06kN,R'=max[R1',R2',R3',R4']=max[0.174,2.276,2.557,0.174]=2.557kN计算简图如下:1、抗弯验算纵向水平钢管弯矩图(kN·m)σ=M max/W=0.639×106/4490=142.422N/mm2≤[f]=205N/mm2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纵向水平钢管剪力图(kN)V max=2.639kNτmax=2V max/A=2×2.639×1000/424=12.448N/mm2≤[τ]=125N/mm2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纵向水平钢管变形图(mm)νmax=0.97mm≤[ν]=L/250=900/250=3.6mm满足要求!4、支座反力计算支座反力依次为R1=5.481kN,R2=8.729kN,R3=8.729kN,R4=5.481kN同理可得:立杆所受支座反力依次为R1=0.555kN,R2=7.209kN,R3=8.729kN,R4=0.555kN八、扣件抗滑移验算扣件最大受力N=max[R1,R2,R3,R4]=8.729kN≤R c=k c×12=0.85×12=10.2kN满足要求!九、立杆验算1、长细比验算顶部立杆段:l01=kμ1(h d+2a)=1×1.386×(750+2×200)=1594mm非顶部立杆段:l02=kμ2h =1×1.755×1500=2632mmλ=max[l01,l02]/i=2632/15.9=165.535≤[λ]=210长细比满足要求!顶部立杆段:l01=kμ1(h d+2a)=1.155×1.386×(750+2×200)=1841mm非顶部立杆段:l02=kμ2h =1.155×1.755×1500=3041mmλ=max[l01,l02]/i=3041/15.9=191.258查表得:φ=0.1972、风荷载计算M wd=γ0×γL×φwγQ×Mωk=γ0×γL×φwγQ×(ζ2×ωk×l a×h2/10)=1×0.9×0.6×1.5×(1×0.04×0.9×1.52/10)=0.007kN·m3、稳定性计算R1=0.555kN,R2=7.209kN,R3=8.729kN,R4=0.555kN梁两侧立杆承受楼板荷载:右侧楼板传递给梁右侧立杆荷载:N边=1×[1.3×(0.5+(24+1.1)×0.13)+1.5×0.9×3]×(0.9+0.9-0.45-0.3/2)/2×0.9=4.829kNN d=max[R1,R2,R3,R4+N边]+1×1.3×0.15×(6.45-0.85)=max[0.555,7.209,8.729,0.555+4.829]+1.092=9.821kNf d=N d/(φA)+M wd/W=9821.099/(0.197×424)+0.007×106/4490=119.138N/mm2≤[f]=205N/mm2满足要求!十、高宽比验算根据《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 第8.3.2条: 支撑脚手架独立架体高宽比不应大于3.0H/B=6.45/36=0.179≤3满足要求!十一、架体抗倾覆验算支撑脚手架风线荷载标准值:q wk=l'a×ωfk=0.9×0.96=0.864kN/m:风荷载作用在支架外侧模板上产生的水平力标准值:F wk= l'a×H m×ωmk=0.9×1×0.362=0.326kN支撑脚手架计算单元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 ok:M ok=0.5H2q wk+HF wk=0.5×6.452×0.864+6.45×0.326=20.074kN.m参考《规范》GB51210-2016 第6.2.17条:B2l'a(g k1+ g k2)+2ΣG jk b j≥3γ0M okg k1——均匀分布的架体面荷载自重标准值kN/m2g k2——均匀分布的架体上部的模板等物料面荷载自重标准值kN/m2G jk——支撑脚手架计算单元上集中堆放的物料自重标准值kNb j——支撑脚手架计算单元上集中堆放的物料至倾覆原点的水平距离mB2l'a(g k1+ g k2)+2ΣG jk b j=B2l'a[qH/(l'a×l'b)+G1k]+2×G jk×B/2=362×0.9×[0.15×6.45/(0.9×0.9)+0.5]+2×1×36/2=2 012.4kN.m≥3γ0M ok =3×1×20.074=60.221kN.M满足要求!十二、立杆地基基础计算立杆底垫板的底面平均压力p=N/(m f A)=9.821/(1×0.15)=65.474kPa≤γu f ak=1.254×140 =175.56kPa满足要求!。

250×700梁模板与支撑计算书

250×700梁模板与支撑计算书

250700梁模板与支撑计算书一、梁模板基本参数梁截面宽度B=250mm,梁截面高度H=700mm,梁模板使用的木枋截面8080mm,梁模板截面底面木枋距离400mm。

梁模板截面侧面木枋距离450mm。

梁底模面板厚度h=18mm,弹性模量E=10000N/mm2,抗弯强度[f]=13N/mm2。

梁侧模面板厚度h=18mm,弹性模量E=10000N/mm2,抗弯强度[f]=13N/mm2。

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模板自重=0.500kN/m2;钢筋自重=1.500kN/m3;混凝土自重=24.000kN/m3;施工荷载标准值=2.500kN/m2。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其中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4.000h;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8.000℃;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700m;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16.790kN/m2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16.800kN/m2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F2=4.000kN/m2。

三、梁模板底模计算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25.001.801.80/6=13.50cm3;I=25.001.801.801.80/12=12.15cm4;梁底模板面板按照三跨度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4004004006.38kN/mA B梁底模面板计算简图1.抗弯强度计算抗弯强度计算公式要求:f=M/W<[f]其中f——梁底模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M——计算的最大弯矩(kN.m);q——作用在梁底模板的均布荷载(kN/m);q=1.2[0.500.25+24.000.250.70+1.500.250.70]+1.42.500.25=6.38kN/m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M=-0.106.3800.4002=-0.102kN.mf=0.102106/13500.0=7.561N/mm2梁底模面板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0N/mm2,满足要求!2.抗剪计算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Q=0.6ql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T=3Q/2bh<[T]其中最大剪力Q=0.60.4006.380=1.531kN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1531/(225018)=0.510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40N/mm2面板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其中q=0.500.25+24.000.250.70+1.500.250.70=4.588N/mm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v=0.6774.588400.04/(10010000.00121500.0)=0.654mm梁底模板的挠度计算值:v=0.654mm小于[v]=400/250,满足要求!四、梁模板侧模计算梁侧模板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45045045018.03kN /mA B图梁侧模板计算简图1.抗弯强度计算抗弯强度计算公式要求:f=M/W<[f]其中f——梁侧模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M——计算的最大弯矩(kN.m);q——作用在梁侧模板的均布荷载(N/mm);q=(1.216.80+1.44.00)0.70=18.032N/mm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M=-0.1018.0320.4502=-0.365kN.mf=0.365106/37800.0=9.660N/mm2梁侧模面板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0N/mm2,满足要求!2.抗剪计算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Q=0.6ql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T=3Q/2bh<[T]其中最大剪力Q=0.60.45018.032=4.869kN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4869/(270018)=0.580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40N/mm2面板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其中q=16.800.70=11.76N/mm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v=0.67711.760450.04/(10010000.00340200.0)=0.960mm梁侧模板的挠度计算值:v=0.960mm小于[v]=450/250,满足要求!五、梁侧竖楞计算1.梁侧竖楞抗弯强度计算计算公式:f=M/W<[f]其中f——梁侧竖楞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M——梁侧竖楞的最大弯距(N.mm);W——梁侧竖楞的净截面抵抗矩,W=85.33cm3;[f]——梁侧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

梁模板(木支撑)计算书(木支撑立杆截面类型为方木)

梁模板(木支撑)计算书(木支撑立杆截面类型为方木)

梁模板(木支撑)计算书1、模板参数(m): 0.500;木支撑纵距Lb立杆计算高度H (m): 3.000;立杆采用方木;立杆方木截面宽度b(mm): 80.000;立杆方木截面高度h(mm): 80.000;梁底斜撑方木截面宽度b(mm): 40.000:1梁底斜撑方木截面高度h(mm): 60.000:1帽木长度L(m): 1.000:a(mm): 60.000:帽木截面宽度b2(mm): 80.000:帽木斜撑方木截面高度h2斜撑与立杆连接处到帽木的距离h(mm): 600.000:梁截面宽度B(m): 0.250:梁截面高度D(m): 0.500:2、荷载参数模板自重(kN/m2): 0.35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2): 25.000;振捣混凝土荷载(kN/m2): 1.000;新浇混凝土荷载侧压力(kN/m2):12.000;3、梁侧模板参数(mm): 40.000;梁侧斜撑截面宽度b3(mm): 60.000;梁侧斜撑截面高度h3梁侧背楞截面宽度b(mm): 40.000;4(mm): 60.000;梁侧背楞截面高度h4梁侧斜撑至梁侧背楞的距离Ld(m): 0.150;4、面板参数面板选用类型: 胶合面板;面板弹性模量E(N/mm2): 9500.000;面板厚度(mm): 20.000;面板抗弯设计值fm(N/mm2): 13.000;5、立杆方木参数立杆方木选用木材:杉木;方木弹性模量E(N/mm2): 9000.000;方木抗压强度设计值fv(N/mm2): 10.000;6、斜撑方木参数斜撑方木选用木材:杉木;斜撑方木弹性模量E(N/mm2): 9000.000;斜撑方木抗压强度设计值fv(N/mm2): 11.000;7、帽木方木参数帽木方木选用木材:杉木;弹性模量E(N/mm2): 9000.000;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 1.400;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11.000;8、梁侧背楞参数梁侧背楞选用类型:杉木;梁侧背楞弹性模量E(N/mm2): 9000.000;梁侧背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11.000;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1.梁侧模板荷载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梁模板(承插型盘扣式支撑)计算书(依据JGJ231-2010)

梁模板(承插型盘扣式支撑)计算书(依据JGJ231-2010)

梁模板(承插型盘扣式支撑)计算书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 231-2010)《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一、参数信息梁段:L1。

1.模板构造及支撑参数(一) 构造参数梁截面宽度(m) 0.4 梁截面高度(m) 0.8楼层高度(m) 6 结构表面要求 隐藏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m)1.2 立杆最大步距(m) 2立杆顶部步距(m) 1 梁底构造横杆形式 扣件式 支撑梁搭设形式独立支撑(2层梁上顺下横) 板的形式 梁2侧有板 混凝土楼板厚度(mm)130(二) 支撑参数立杆钢管类型(mm): A-LG-3000(Φ60×3.2×3000)2.荷载参数新浇筑砼自重标准值(kN/m3) 24钢筋自重标准值(kN/m3)1.5砼对模板侧压力标准值(kN/m2) 19.2梁侧模板自重标准值(kN/m2)0.3梁底模板自重标准值(kN/m2) 0.343.梁侧模板参数加固楞搭设形式:主楞横向次楞竖向设置;(一) 面板参数面板材料 克隆(平行方向)18mm厚覆面木胶合板面板厚度(mm) 18抗弯设计值(N/mm2) 29 弹性模量(N/mm2)11500 (二) 主楞参数主楞材料 2根Ф48×3.5钢管 主楞间距(mm) 100,250*2 钢材品种 钢材Q235钢(>16-40)弹性模量(N/mm2) 206000屈服强度(N/mm2)235 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205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 120端面承压强度设计值(N/mm2)325(三) 次楞参数次楞材料 1根100×100矩形木楞次楞间距(mm) 400木材品种 东北落叶松 弹性模量(N/mm2) 10000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 15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7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 1.6(四) 加固楞支拉参数支拉方式 采用穿梁螺栓支拉螺栓直径 M14 螺栓水平间距(mm) 500 螺栓竖向间距(mm) 100,250*24.梁底模板参数搭设形式为:独立支撑(2层梁上顺下横);面板材料 模板宽300面板厚2.30钢面板厚度(mm) 2.3抗弯设计值(N/mm2) 205 弹性模量(N/mm2)206000二、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梁的计算公式口诀

梁的计算公式口诀

梁的计算公式口诀梁是一种常见的力学结构,用于支撑或承载重量。

在工程领域中,计算梁的应力和变形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根据力学原理和公式进行计算。

下面是一些与梁有关的计算公式的口诀。

1.梁的受力分析公式:在计算梁的应力和变形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受力分析,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ΣF=0,ΣM=0。

其中,ΣF表示受力的合力为零,ΣM表示受力的合力矩为零。

2.梁的弯曲应力公式:当梁受到弯曲力时,会产生弯曲应力。

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σ=My/I,其中,σ表示弯曲应力,M表示弯矩,y表示距离梁中心线的距离,I表示惯性矩。

3.梁的剪切应力公式:当梁受到剪切力时,会产生剪切应力。

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τ=VQ/Ib,其中,τ表示剪切应力,V表示剪切力,Q表示截面的剪切面积,Ib表示梁在弯曲方向的惯性矩。

4. 梁的最大弯矩公式:在计算梁的弯曲应力时,需要先计算最大弯矩。

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Mmax=(wL^2)/8,其中,Mmax表示最大弯矩,w表示梁的均匀分布荷载,L表示梁的长度。

5.梁的挠度公式:在计算梁的变形时,需要计算梁的挠度。

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δ=(5wL^4)/(384EI),其中,δ表示梁的挠度,w表示梁的均匀分布荷载,L表示梁的长度,E表示梁的弹性模量,I表示惯性矩。

6.梁的极限承载力公式:在计算梁的承载能力时,需要计算梁的极限承载力。

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P=(4.45fYb)/γF,其中,P表示梁的极限承载力,fY表示梁的屈服强度,b表示梁的宽度,γF表示安全系数。

7.梁的刚度公式:在计算梁的刚度时,需要计算梁的刚度系数。

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K=(3EI)/(L^3),其中,K表示梁的刚度系数,E表示梁的弹性模量,I表示惯性矩,L表示梁的长度。

以上是一些与梁有关的计算公式的口诀。

通过记住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梁的受力分析和计算。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材料的非线性和梁的几何形状等。

扣件式钢管梁支撑系统计算300X600

扣件式钢管梁支撑系统计算300X600

扣件式钢管梁支撑系统计算300X600梁模板支撑计算书工程名称:佛山市南海荟映花园项目工程单位:中大建设有限公司1.计算参数结构楼板厚100mm,梁宽b=300mm,梁高h=600mm,层高5.90m,结构表面考虑隐蔽;模板材料为:夹板底模厚度18mm,侧模厚度18mm;梁边至板支撑的距离0.80m;板弹性模量E=6000N/mm2,木材弹性模量E=9000N/mm2,抗弯强度fm =13.00N/mm2,抗剪强度fv=1.40N/mm2 ;支撑采用两根扣件式钢管支撑,横向间距600mm,纵向间距600mm,支架立杆的步距h=1.50m;钢管直径48mm,壁厚3.0mm,截面积 4.24cm2,回转半径i=1.59cm;钢管重量0.0326kN/m。

钢材弹性模量 E=206000N/mm2,抗弯强度f=205.00N/mm2,抗剪强度fv=125.00N/mm2。

2.梁底模验算(1)梁底模及支架荷载计算荷载类型标准值单位梁宽(m) 梁高(m) 系数设计值①底侧模自重 0.3 kN/m2×(0.30 + 1.00 )×1.2 = 0.47 kN/m②砼自重 24.0 kN/m3× 0.30 × 0.60× 1.2 = 5.18 kN/m③钢筋荷载 1.5 kN/m3× 0.30 × 0.60× 1.2 = 0.32 kN/m④振捣砼荷载 2.0 kN/m2× 0.30 ×1.4 = 0.84 kN/m梁底模和支架承载力计算组合①+②+③+④q1= 6.82 kN/m梁底模和龙骨挠度验算计算组合(①+②+③)/1.2q2= 4.98 kN/m(2)底模板验算第一层龙骨间距L=300mm,计算跨数5跨;底模厚度h=18mm,板模宽度b=300mm。

W=bh2/6=300×182/6=16200mm3,I=bh3/12=300×183/12=145800mm4。

梁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梁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梁板支撑体系计算书一、梁模板计算(以300×900框架梁为例)其传力系统为:现浇砼及施工等荷载、梁底模板、横方木、纵方木、水平钢管、承接层。

1、荷载(底板承受的标准荷载)1)静载模板自重:0.3×0.3=0.09KN/M钢筋砼自重:0.3×0.9×25=6.75KN/M钢筋自重:1.5×0.3×0.9=0.405 KN/M总重:0.09+6.75+0.405=7.25 KN/M2)活载振捣砼动载:2×0.3×0.9=0.54 KN/M3)竖向设计荷载q=18.7×1.2+0.9×1=23.34 KN/M2、内力计算梁静跨8.8m,因跨度校长,按四跨连梁简化计算,按最不利荷载布置,查《建筑施工手册》附录二附表2-14得:Km=-0.121;Kv=-0.62;Kw=0.967。

另模板底横方木间距在250,查《建筑施工手册》表2-54得18mm胶合模板设计强度Fv=1.2N/mm2,Fm=20N/mm2。

弹性模量:E=6500N/mm2。

受力简图如下:①强度验算:M max =2ql K v =-0.121×23.34×0.25²=-0.177KN/m需要截面抵抗矩:W n =mf M =2010177.06⨯=8850mm ³ 选用底板截面为500×18mm ,W n =61bh ²=61×500×18²=27000 mm ³> W n1 可满足要求。

②剪应力验算 V=ql K v =0.62×23.34×0.25=3.62KN剪应力=0.62N/ mm ²< f v =1.2N/mm 2满足要求③刚度验算刚度验算时按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所以q=8.04KN/m挠度 ωA =EI ql k m 1004=3418500121650010025004.8967.0⨯⨯⨯⨯⨯⨯=0.45mm <[ω]=400l =400330=0.83mm 可以满足要求。

冠梁支撑长度计算公式

冠梁支撑长度计算公式

冠梁支撑长度计算公式在建筑工程中,冠梁支撑是一种常见的结构支撑形式,用于支撑梁或梁柱结构的施工过程中。

冠梁支撑的长度计算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到支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冠梁支撑长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冠梁支撑长度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推导:1.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支撑的最大受力情况。

这通常需要进行结构分析和计算,考虑到梁或梁柱结构的受力情况、荷载大小等因素,确定支撑受力的最大情况。

2. 然后,根据支撑的受力情况,我们可以利用静力学的原理,建立支撑的受力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我们可以分析支撑的受力情况,包括支撑的受力方向、大小等参数。

3.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支撑的受力模型,应用力学原理,建立支撑的受力方程。

通过这些受力方程,我们可以得到支撑的受力大小,从而确定支撑的长度。

4. 最后,根据支撑的受力大小和支撑的结构特点,我们可以得到支撑长度的计算公式。

这个计算公式可以用于确定支撑的长度,以满足支撑的稳定和安全要求。

根据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到冠梁支撑长度的计算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这个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以满足实际的工程要求。

冠梁支撑长度的计算公式通常可以表示为:L = K H。

其中,L表示支撑的长度,K是一个系数,H表示支撑的高度。

在这个公式中,系数K通常是根据支撑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进行确定的。

在实际工程中,系数K可以根据支撑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支撑的稳定和安全要求。

冠梁支撑长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冠梁支撑结构,包括单侧支撑、双侧支撑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支撑结构和受力情况,确定合适的系数K,从而得到支撑的合适长度。

除了冠梁支撑长度的计算公式,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因素。

例如,支撑的材料、连接方式、支撑的稳定性等因素都会影响支撑的长度。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确定合适的支撑长度,以确保支撑的稳定和安全。

梁端有效支撑长度

梁端有效支撑长度

梁端有效支撑长度
梁端有效支撑长度是指梁在承受载荷时,由两个支撑点之间的梁
段所组成的长度。

这个长度对于梁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工程设计和结构分析中必须予以合理的考虑。

本文将从定义、计算、影响因素和指导意义等方面介绍梁端有效支撑长度。

首先,梁端有效支撑长度是指梁在两个支撑点之间受到支撑的梁
段长度。

一般情况下,有效支撑长度等于两个支撑点之间的实际支撑
区域长度,即梁的有效长度。

其次,计算梁端有效支撑长度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简
化曲线法、剪切刚度法和刚极化法等。

这些方法基于不同的假设和原理,通过对梁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来得出有效支撑长度的数值。

第三,影响梁端有效支撑长度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梁的几何形状、截面尺寸、材料性质等。

具体来说,支撑的刚度越大,梁端的有效支
撑长度就越小;梁的跨度越大,有效支撑长度也越大;梁端的剪力和
弯矩越小,有效支撑长度也越小。

最后,梁端有效支撑长度在工程设计和结构分析中有着重要的指
导意义。

通过合理地确定梁端的有效支撑长度,可以使得梁在承受外
界荷载时更加稳定和安全。

根据不同的工程需求和结构条件,可以通
过优化设计和合理选择材料等手段来改变梁端的有效支撑长度,从而
满足工程要求。

总之,梁端有效支撑长度是梁结构设计和分析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其大小对于梁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合理地计算
和确定梁端的有效支撑长度,可以保证梁的结构安全可靠,为工程的
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支持。

400X1200梁支撑架计算1

400X1200梁支撑架计算1

补充:400×1200梁模板支撑架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计算依据2《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杜荣军)。

计算参数: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6.6m,梁截面 B×D=400mm×1200mm,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l=0.50m,立杆的步距 h=1.50m,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杆。

面板厚度18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4。

木方50×100mm,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500.0N/mm4。

梁两侧立杆间距 1.00m。

梁底按照均匀布置承重杆3根计算。

模板自重0.5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00kN/m3,施工活荷载3.00kN/m2。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00。

660015001200400500500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

一、模板面板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静荷载标准值 q1 = 25.000×1.200×0.400+0.500×0.400=12.200kN/m活荷载标准值 q2 = (2.000+1.000)×0.400=1.200kN/m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 40.00×1.80×1.80/6 = 21.60cm3;I = 40.00×1.80×1.80×1.80/12 = 19.44cm4;(1)抗弯强度计算f = M / W < [f]其中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M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W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M = 0.100ql2其中 q ——荷载设计值(kN/m);经计算得到 M = 0.100×(1.20×12.200+1.4×1.200)×0.300×0.300=0.147kN.m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147×1000×1000/21600=6.800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2)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T = 3Q/2bh < [T]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0×12.200+1.4×1.200)×0.300=2.938kN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2938.0/(2×400.000×18.000)=0.612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v = 0.677ql4 / 100EI < [v] = l / 250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12.200×3004/(100×6000×194400)=0.574mm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300.0/250,满足要求!二、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作用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支撑计算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梁模板(扣件钢管架)计算书梁段:L16a。

一、参数信息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梁截面宽度 B(m): ;梁截面高度 D(m): 1m;混凝土板厚度(mm): 120mm;立杆纵距(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 ;脚手架步距(m):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梁两侧立柱间距(m): ;承重架支设: 多根承重立杆,钢管支撑垂直梁截面;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扣件连接方式: 单扣件,考虑扣件质量及保养情况,取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 ;2.荷载参数模板自重(kN/m2): m2;钢筋自重(kN/m3): m3;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 m2;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 18kN/m2;倾倒混凝土侧压力(kN/m2): 2kN/m2;振捣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 2kN/m2;3.材料参数木材品种:杉木;木材弹性模量E(N/mm2):10000N/mm2;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6N/mm2;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mm2;面板类型:胶合面板;钢材弹性模量E(N/mm2):210000;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205N/mm2;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N/mm2;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N/mm2;4.梁底模板参数梁底纵向支撑根数:2;面板厚度(mm):12mm;5.梁侧模板参数主楞间距(mm):500mm;次楞间距(mm):300mm;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600mm;穿梁螺栓竖向间距(mm):300mm;穿梁螺栓直径(mm):M14mm;主楞龙骨材料:木楞,截面类型:矩形宽度:40mm,高度:80mm;主楞根数:2次楞龙骨材料:木楞,截面类型:矩形宽度:40mm,高度:80mm;次楞根数:2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1.梁侧模板荷载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其中γ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m3;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可按现场实际值取,输入0时系统按200/(T+15)计算,得;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h;H -- 模板计算高度,取;β--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β--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

2根据以上两个公式计算的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F;分别为 kN/m2、 kN/m2,取较小值 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三、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计算的原则是按照龙骨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内楞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1.抗弯验算其中,σ-- 面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M -- 面板的最大弯距;[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按以下公式计算面板跨中弯矩:其中,q --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包括: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 ××18× = m;1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2= ××2× = m;q = q1+q2= + = kN/m;计算跨度(内楞间距): l = 300mm;面板的最大弯距 M = ×× = ×;经计算得到,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104 / ×104 = mm2;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3N/mm2;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σ = mm2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3N/mm2,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q --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 q = 18× = mm;l -- 计算跨度(内楞间距): l = 300mm;E -- 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E = 9500N/mm2;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ω] = 300/250 =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ω = 小于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ω] = ,满足要求!四、梁侧模板内外楞的计算1.内楞计算内楞(木或钢)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内龙骨采用木楞,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截面类型为:矩形,宽度:40mm,高度:80mm;内钢楞截面抵抗矩 W = ;内钢楞截面惯性矩 I = ;内楞计算简图(1).内楞强度验算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其中,σ-- 内楞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M -- 内楞的最大弯距;W -- 内楞的净截面抵抗矩;[f]-- 内楞的强度设计值(N/mm2)。

按以下公式计算内楞跨中弯矩:内楞计算跨度(外楞间距): l = 500mm;内楞的最大弯距: M = ××5002 = ×;经计算得到,内楞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σ = ×104/×104 = N/mm2;内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mm2;内楞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σ = N/mm2内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小于 [f] = mm2,满足要求!(2).内楞的挠度验算其中 E -- 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mm2;q --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 q = 18×300/1000/2 = N/mm; l -- 计算跨度(外楞间距):l = 500mm;I -- 木楞的截面惯性矩:I = ×106N/mm2;内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ω] = 500 /250 = ;内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ω = 小于内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ω] = ,满足要求!2.外楞计算外楞(木或钢)承受内楞传递的荷载,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外龙骨采用木楞,截面类型为:矩形,宽度:40mm,高度:80mm;W = 40×80×80/6 = ;I = 40×80×80×80/12 = ;外楞计算简图(1).外楞抗弯强度验算其中σ-- 外楞受弯应力计算值(N/mm2)M -- 外楞的最大弯距;W -- 外楞的净截面抵抗矩;[f]--外楞的强度设计值(N/mm2)。

最大弯矩M按下式计算:外楞计算跨度(对拉螺栓竖向间距): l = 300mm;外楞的最大弯距:M = ××300 = ×经计算得到,外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104/×104 = N/mm2;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mm2;外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σ = mm2小于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mm2,满足要求!(2).外楞的挠度验算其中 E -- 外楞的弹性模量,其值为 mm2;软件没有注册,该部分不能正常显示。

请及时购买我们的产品!l -- 计算跨度(拉螺栓间距):l = 300mm;I -- 木楞的截面惯性矩:I = ×106mm4;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 = ××103×3003/(100×××106外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ω] = ;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ω = 小于外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ω] = ,满足要求!五、穿梁螺栓的计算验算公式如下:其中 N -- 穿梁螺栓所受的拉力;A --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mm2);f -- 穿梁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 N/mm2;查表得:穿梁螺栓的直径: M14 mm;穿梁螺栓有效直径: mm;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A = mm2;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 = 18×600/1000×300/1000×2 = kN。

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N] = ×1000 = kN;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 = 小于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N] = ,满足要求!六、梁底模板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

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的单跨连续梁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 ×1000×18×18/6 = ×104mm3;1.抗弯强度验算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其中,σ-- 梁底模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M -- 计算的最大弯矩;l -- 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 (2-1) = ; q -- 作用在梁底模板的均布荷载设计值(kN/m);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荷载设计值:模板结构自重荷载::××× = m;q2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q3: ×2×× = m;q = q1 + q2+ q3= ++ = m;跨中弯矩计算公式如下:Mmax = ×× = ;σ = ×106/×104 = mm2;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σ = N/mm2小于梁底模面板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13N/mm2,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其中,q -- 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l = (2-1) = ;E -- 面板的弹性模量: E = 9500N/mm2;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ω] = 250 =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 = 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ω] = ,满足要求!七、梁底支撑的计算本工程梁底支撑采用钢管。

由于钢管两头直径不能一致,因此考虑到最不利的因素只能以原木两头直径中较小端直径作为原木的计算直径。

支撑钢管搁置在支撑钢管上应平整且受力均匀;如通过楔形垫块或其他方法进行水平调整,应保证其充分的稳定性。

本工况在国家规范中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及计算方式,故本计算书不作为依据只作参考。

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 2)× = kN/m;2.钢管的支撑力验算静荷载设计值 q = ×+× = kN/m;活荷载设计值 P = × = m;钢管计算简图钢管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