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统疾病
中医医师_中医内科学_脾胃系病症_B1题型_考试题_复习资料1
第 58 题:B1型题(本题1分)
A.肝气犯胃,胃气阻滞 B.肝气不疏,横逆犯脾 C.肝脾气滞,腑气不通 D.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上逆 E.邪扰胃腑,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肝胃不和痞满的病机为
A.清热化湿解毒 B.清热凉血解毒 C.散寒燥湿化浊 D.温中理脾 E.温补固涩 疫毒型痢疾的治法是
【正确答案】:B
第 50 题:B1型题(本题1分)
A.清热化湿解毒 B.清热凉血解毒 C.散寒燥湿化浊 D.温中理脾 E.温补固涩 休息痢的治法是
【正确答案】:D
第 51 题:B1型题(本题1分)
【正确答案】:D
第 29 题:B1型题(本题1分)
A.滋阴养血,润燥生津 B.开郁、润燥、化痰 C.疏肝解郁,理气化痰 D.滋阴养血,破结行瘀 E.益气健脾,滋养津液 以启膈散治疗噎膈,其功效是
【正确答案】:B
第 30加味 C.补中益气汤加减 D.吴茱萸汤 E.香砂六君子汤加味 治疗吐酸寒证的代表方为
【正确答案】:C
第 12 题:B1型题(本题1分)
A.湿热壅滞之腹痛 B.湿热阻胃之胃痛 C.湿热伤中之泄泻 D.虚寒痢 E.休息痢 "病久正伤,邪恋肠腑,传导不利"是何病证的病机
【正确答案】:E
第 13 题:B1型题(本题1分)
A.温胆汤 B.四君子汤 C.归脾汤 D.黄芪建中汤 E.补中益气汤 嘈杂(胃热)主方是
A.清热化湿解毒 B.清热凉血解毒 C.散寒燥湿化浊 D.温中理脾 E.温补固涩 虚寒痢的治法是
【正确答案】:E
第 52 题:B1型题(本题1分)
A.香苏饮 B.胃苓汤 C.羌活胜湿汤 D.参苓白术散 E.藿香正气散 外感风寒致呕吐的治疗宜选用
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A1型题 2)
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A1型题 2)1、最早提出腹痛病名的是A.《千金方》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D.《内经》E.《景岳全书》2、最早强调腹痛”痛则不通”病理学说的是A.张仲景B.巢元方C.孙思邈D.李东垣E.刘河间3、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时喜按者为A.气痛B.虚痛C.寒痛D.虫痛E.热痛4、以腹痛的部位辨证,胁痛、少腹疼痛者,多属A.肝胆病B.肠痈C.虫积D.胃痛E.膀胱病5、肾阳不足,寒邪内侵的腹痛特点是A.少腹拘急冷痛B.腹中冷痛C.脐中痛不可忍D.腹中雷鸣切痛E.脘腹胀满疼痛6、腹痛虚证常见何证A.脾胃虚弱B.中虚脏寒C.脾胃阳虚D.脾肾阳虚E.阴虚津亏7、与腹痛有关的脏腑一般不包括A.肝B.大肠C.小肠D.膀胱E.肾8、腹痛胀满,按之痛甚,烦热口渴,大便秘结,中医辨证为A.实热证B.虚寒证C.食滞证D.气滞证E.寒实证9、腹痛,以少腹拘急疼痛为主,得温可减,其中医病机为A.寒邪直中少阴B.寒邪直中太阴C.厥阴经受寒D.寒凝气滞E.寒凝血瘀10、下列哪项为寒性腹痛的疼痛特点A.腹部胀痛,攻窜不定B.腹痛绵绵,时作时止C.腹部胀满,疼痛拒按D.腹痛急暴,得温痛减E.饥则痛甚,得食稍减11、中虚脏寒型腹痛宜选何方A.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B.大承气汤C.小建中汤D.少腹逐瘀汤E.柴胡疏肝散12、腹痛急暴,得温则减,畏寒,手足不温,其病机为A.寒邪入侵,阳气不运B.气机壅滞,湿热内结C.中虚脏寒,经脉失养D.气机郁滞E.瘀血内停,脉络不通13、肝郁气滞型腹痛宜选方A.柴胡疏肝散C.大四七汤D.金铃子散E.香连丸14、脘腹疼痛,痛处不移,痛如针刺,此证候属于A.血瘀腹痛B.虚寒腹痛C.热结腹痛D.气滞腹痛E.寒凝腹痛15、腹胀痛拒按,大便秘结,烦渴引饮,其治法是A.温中健脾,散寒止痛B.通腑泄热C.温中补虚,和里缓急D.疏肝解郁,理气止痛E.活血化瘀止痛16、瘀血内停型腹痛宜选方A.血府逐瘀汤B.少腹逐瘀汤D.失笑散E.桃红四物汤17、泄泻在《内经》中称为A.下利B.下痢C.泄D.泻E.滞下18、治泄有九法出自何书A.《医宗必读》B.《景岳全书》C.《脾胃论》D.《医学必悟》E.《伤寒杂病论》19、泄泻主要是由哪个脏器功能失调造成的A.肺B.肝C.脾D.肾E.心20、下列哪项不是泄泻的病因A.感受外邪B.饮食所伤C.情志失调D.体虚久病E.房劳过度21、泄泻与痢疾的鉴别,哪项是错误的A.泄泻没有里急后重,痢疾有里急后重B.泄泻病情轻,痢疾病情重C.泄泻为水谷不化,痢疾为脂血伤败D.泄泻病在脾胃,痢疾病在大肠E.泄泻大便无赤白脓血,痢疾有赤白脓血22、稍有饮食不慎或稍进油腻食物引起的泄泻,属下列哪项A.寒湿泄泻B.湿热泄泻C.食滞胃肠D.脾胃虚弱E.肾阳虚衰23、痢疾与泄泻的鉴别点,下列哪项无鉴别意义A.泻下稀薄或赤白黏胨B.泻下爽利与否C.里急后重之有无D.泻下次数之多少E.泻下有无脓血24、从下列泻下粪便中辨出何为湿热泄泻的特点A.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B.泄下粪色黄褐而臭C.泄泻如水D.泻下粪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之物E.时溏时泄,水谷不化25、肾阳虚衰泄泻的临床主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泄泻多在黎明之前B.肠鸣即泻,泻后痛减C.形寒肢冷D.粪便黄褐而臭E.腰膝酸软26、腹痛病因病机与下列哪项无关A.外感时邪B.饮食不节C.情志失调D.阳气素虚E.年高体虚27、湿热泄泻的代表方是A.葛根芩连汤B.清中汤C.保和丸D.藿香正气散E.桃花汤28、脾胃虚弱,泄泻不止而脱肛者,治疗首选方为A.人参养营汤B.补中益气汤C.理中汤D.香砂六君子汤E.右归丸29、寒湿泄泻选用下列何方最佳A.葛根苓连汤B.理中汤C.保和丸D.藿香正气散E.六君子汤30、泄泻调护不正确的是A.多吃瓜果以补充体液B.注意饮食调养C.大便后温水清洗肛门D.痊愈后体育锻炼E.精神调养31、”大瘕泄”是哪部著作提出的A.《内经》B.《外台秘要》C.《丹溪心法》D.《千金要方》E.《难经》32、哪个时期开始称痢疾为”痢”A.秦汉B.宋元C.明清D.晋唐E.战国33、在治疗痢疾上,提出通因通用的治痢原则的医家是A.刘河间B.张子和C.朱丹溪D.张景岳E.吴道琼34、痢疾在《千金要方》称为A.下利B.滞下C.肠澼D.大瘕泄E.重下35、下列哪项不是痢疾的必有症状A.里急后重B.下痢赤白脓血C.痢下白冻D.腹痛E.肛门下坠感36、一般说来,初痢实则A.通之B.补之C.濡之D.燥之E.温之37、寒湿痢的表现是A.痢下赤白脓血,不甚臭秽B.痢下鲜紫脓血C.痢下纯为白冻D.痢下赤多白少E.痢下脓血黏稠38、暴痢多属于A.实证B.虚证C.热证D.寒证E.湿证39、下痢赤白脓血,赤多重用A.补药B.气药C.理气药D.血药E.利尿药40、痢下白多赤少,一般多重用A.温药B.寒药C.气药D.血药E.补药41、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湿热痢的主症A.腹痛,里急后重B.下痢赤白相兼C.肛门灼热D.小便短赤E.苔白腻,脉濡缓42、症见痢下赤白黏胨,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伴有腹痛,里急后重,饮食乏味,胃脘饱闷,头身困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中医内科脾胃系病证系统教学法的应用
中医临证 的步骤是“ 、 、 、 ”其 中理是基 础 . 理 法 方 药 . 对脾 胃 藏象理论的把握 ,对 于学好各个具 体疾病具 有重要 的指导意 义。 如 :运化水湿” 例 “ 是脾 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 。 对这 一功能作 深入细致地理解 必然 有助于对 多个 疾病 中均出现 的脾虚生湿 证型的学 习。“ 诸湿肿满 。 皆属于脾” “ 、脾喜燥恶湿” 故临床对 。
脾虚的论治常“ 健脾 ”“ 、运脾” 燥湿” 与“ 并举 。 具体疾病如泄泻 、
呕吐、 痞满等均 可见该证 , 其治疗多酌选 温燥之 方药 , 以收健脾 化湿之效 . 方选 香砂六君子汤 、 苓白术散 等。 参 如此加 以横 向比 较。 便可对该证 型牢 固掌握 。 相对于“ 脾喜燥恶湿” 胃的生 理特 点为“ , 喜润恶燥 ” 。胃为 燥土, 易化热伤及 阴津 , 胃阴不足为 临床一 常见证候。 胃痛 、 故 呃逆 、 痞满 、 呕吐等疾病都常见到该证 型, 治宜柔润和降之 品滋 养 胃阴 , 方选麦 门冬汤 、 增液汤 、 胃汤等 。 益 再如 . 脾升 胃降 , 斡旋于 中焦 。 为脏腑经络之枢 。李东 垣臼
Ap i a i n o y t m i a hi g i s a e o l e a d t m a h n pl to f S s e c Te c n n Die s f Sp e n n S o c c i Tr d to a Ch n s n e na e c n a ii n l i e e I t r l M dii e
W ANG h ~ iZ S u me , HANG e -in , I Ro g h n , W n l g L n — e g RONG Xio fn a a—e g
(o eeo ai nl hns M d i hnq gU i r t o e i l c ne,hnqn 0 0 C i ) C lg fT d i a C i e e in o C ogi n e i M d a Si csC ogi 4  ̄5 , h a l r t e o c ef n v syf c e g n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2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腹中冷痛,手足厥冷,身体疼痛,内外皆寒,治疗宜用( )(2007年第55题)A.乌头桂枝汤B.桂枝汤C.通脉四逆汤D.济川煎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腹痛的辨证论治,属于识记型考题。
内外皆寒之腹痛治宜乌头桂枝汤温里散寒,表里兼顾,故选A。
桂枝汤只解表寒,通脉四逆汤只祛里寒。
2.脐中痛不可忍,喜按喜温,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者,治疗宜用( )(2006年第71;1995年第65题)A.理中汤B.通脉四逆汤C.暖肝煎D.桂附地黄丸E.乌头桂枝汤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腹痛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
脐中痛不可忍,喜按喜温,手足厥逆乃肾阳不足,寒邪内侵之腹痛。
治当以通脉四逆汤温通肾阳。
故选B。
3.一老叟于沐浴时,突发少腹拘急冷痛,喜暖喜按,得温痛减,舌苔白,脉沉紧,治宜选用( )(2005年第64;2001年第64;1994年第68题) A.乌头桂枝汤B.附子理中丸C.附子粳米汤D.通脉四逆汤E.暖肝煎正确答案:E解析:此题考查腹痛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
少腹乃厥阴经的循行部位,故少腹拘急冷痛是由于下焦受寒,厥阴之气失于疏泄所致,治当暖肝散寒,方用暖肝煎,故选E。
乌头桂枝汤用于内外皆寒之腹痛,附子理中丸用于阴寒腹痛,附子粳米汤用于寒邪上逆之腹痛,通脉四逆汤用于肾阳不足,寒邪内侵之腹痛。
4.患者腹中雷鸣彻痛,胸胁逆满,呕吐,舌苔白,脉沉紧。
治疗宜选( )(2004年第54题:2000年第60题)A.乌头桂枝汤B.金匮肾气丸C.附子粳米汤D.通脉四逆汤E.暖肝煎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腹痛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
腹中雷鸣彻痛,胸胁逆满,呕吐是寒邪上逆所致,当以附子粳米汤温中降逆,故选C。
5.少腹拘急冷痛,苔白,脉沉紧,其病理为( )(1991年第52题)A.下焦受寒,厥阴之气失于疏泄B.肾阳不足,寒邪内侵C.脾阳不振,寒邪内侵D.寒邪内侵,阳气不运E.阴寒内盛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腹痛的病因病机,属于理解型考题。
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试题
脾胃系病◎<A型选择题>◎<B型选择题>◎<X型选择题>◎<名词解释>◎<是非题>◎<填空题>◎<简答题>◎<问答题>◎<病案分析>◎<答案>※<标题一>一、A型选择题1.胃的主要病变脏腑在胃,与那些脏腑关系最密切()A.肝肾B.肝脾C.胆肾D.脾肾E.心肺2.肝胃郁热胃痛的特点是()A.隐痛B.灼痛C.胀痛D.暴痛E.刺痛3.阴虚胃痛的主要病机是()A.胃失温养B.胃失濡养C.气机不畅D.胃腑积滞E.瘀血内停4.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治方应首选()A.血府逐瘀汤B.桃红四物汤C.桃仁红花煎D.芍药甘草汤E.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5.周某某,男,18岁,前日因食过饱后即胃脘胀痛,嗳腐吞酸,大便不畅,苔厚腻,前医曾用保和丸不效,现胃脘痛而便闭,当用保和丸合下列何方治疗为最佳()A.小承气汤B.大承气汤C.枳实导滞丸D.小陷胸汤E.理中汤6.胃痛病名在唐宋以前中医文献中最常与何病混淆()A.心痛B.胃痞C.胁痛D.胆胀E.腹痛7.外邪犯胃胃痛的发病以何邪最为常见()A.风邪B.暑邪C.寒邪D.湿邪E.热邪8.胃痛发病的关键病机是()A.气虚B.气怯C.气陷D.气滞E.气逆9.下列症状对胃痛和胁痛的鉴别诊断最具有价值者为()A.疼痛的部位B.疼痛的性质C.疼痛的持续时间D.疼痛的兼症E.疼痛的诱因10.患者张某,男,27岁,聚餐后出现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
治宜选用()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C.藿香正气丸D.半夏泻心汤E.保和丸11.胃脘疼痛,或有热感,口粘而苦,口干而不欲饮,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
脾胃系病证
脾胃系病证北京中医医院刘汶脾胃的生理功能脾胃的病理表现胃痛、痞满及大便秘结;脾胃与它脏关系脾脏疾病辨证论治要点虚证(1)脾阳虚衰病机概要:饮食生冷肥甘脾阳不振过用寒凉药物运化无权久病失养主要脉证:面黄少华,中脘觉冷,泛吐清水,纳少腹胀,食入尤甚,喜热饮,便溏,或见肌肉瘦削,四肢不温,少气懒言。
舌淡,苔白,脉濡弱。
治疗法则:温运中阳。
方药举例:理中丸之类。
(2)中气不足病机概要:素体气虚劳倦过度升清无权病久耗伤脾气主要脉证:纳食减少,懒言气短,四肢乏力,肠鸣腹胀,大便溏薄,甚则少腹下坠,脱肛,舌淡,苔薄白,脉缓或濡细。
治疗法则:补中益气。
方药举例:补中益气汤之类。
实证(1)寒湿困脾病机概要:涉水淋雨坐卧湿地中阳被困,脾失运化过食生冷内湿素盛主要脉证:脘闷纳呆,口粘,头身困重,大便不实或泄泻,舌苔白腻,脉濡细。
治疗法则:运脾化湿。
方药举例:胃苓汤之类。
(2)湿热内蕴病机概要:外感时邪或素嗜酒酪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交阻,甚则熏蒸肝胆。
主要脉证:胁胀脘闷,不思饮食,或有发热,口苦口渴,身体困重,溲赤便溏,甚则面目俱黄,皮肤发痒。
苔黄而腻,脉濡数。
治疗法则:清热利湿。
方药举例:茵陈蒿汤、五苓散之类。
兼证(1)脾胃不和:胃脘痞满,隐痛绵绵,食入难化,嗳气作呃,甚则呕吐,便溏,苔薄白,脉细。
治以益气运中,调和脾胃。
方用香砂六君子汤之类。
(2)脾肾阳虚:少气懒言,腰膝酸冷,便溏或五更泄泻,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以健脾温肾。
方用附子理中汤、四神丸之类。
(3)脾失犯肺:咳吐痰涎,胸闷气短,胃纳不佳,苔白微腻,脉滑。
治以燥湿化痰。
方用二陈汤、平胃散之类。
(4)心脾两虚:面色萎黄,食少倦怠,气短神怯,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妇女月经不调,脉细软,苔白舌淡。
治宜补益心脾。
方用归脾汤之类。
证治要点1.脾病的虚证和实证是相对的。
大多数脾胃病属本虚标实。
2.”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脾病多寒多虚,胃病多热多实。
治法应遵循”脾宜升宜降,胃宜降宜和“的原则。
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
第四单元脾胃病证脾胃病证胃痛腹痛痞满泄泻呕吐痢疾噎膈便秘呃逆脾胃病证胃痛胃痛的概念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胃痛的病因病机病因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
病机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病位——胃,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
病理因素——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
病理变化比较复杂。
1.胃痛日久不愈,脾胃受损,可由实证转为虚证。
2.若因寒而痛者,寒邪伤阳,脾阳不足,可成脾胃虚寒证。
3.若因热而痛,邪热伤阴,胃阴不足,则致阴虚胃痛。
4.虚证胃痛又易受邪,如脾胃虚寒者易受寒邪。
5.脾胃气虚又可饮食停滞,出现虚实夹杂证。
胃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诊断依据1.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为特征,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不同的性质。
2.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上消化道症状。
3.发病特点: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
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如天气变化、恼怒、劳累、暴饮暴食、饥饿、进食生冷干硬辛辣醇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等。
胃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病证鉴别1.胃痛与真心痛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绞痛、闷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
而胃痛多表现为胀痛、刺痛、隐痛,有反复发作史,一般无放射痛,伴有嗳气、泛酸、嘈杂等脾胃证候。
2.胃痛与胁痛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主症,可伴发热恶寒,或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吞腐。
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
3.胃痛与腹痛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症。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
但胃处腹中,与肠相连,因而胃痛可以影响及腹,而腹痛亦可牵连于胃,这就要从其疼痛的主要部位和如何起病来加以辨别。
胃痛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1.辨虚实寒热2.辨在气在血实——痛剧,固定不移,拒按,脉盛;虚——痛势徐缓,痛处不定,喜按,脉虚。
中医内科学,中内讲稿-脾胃系病证
第三章脾胃系病证概述一、脾胃的生理功能与特点生理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与脾相表里。
脾胃——共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赖以养生理特点:胃主纳,脾主化。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纳一化,一升一降→生化气血脾喜燥而恶湿,为太阴湿土之脏胃喜润而恶燥,为多气多血之腑二、脾胃的病理特征脾胃的病理主要表现在收纳、运化、升降、统摄等功能的异常脾病多虚,胃病多实。
脾运化水谷功能减退→机体运化吸收功能失常→便溏、腹胀、倦怠、消瘦运化水湿功能减退→水湿内停→湿、痰、饮→泄泻→胃收纳、腐熟水谷及通降功能失常→食欲不振→中气不能运行→胃痛、痞满、便秘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嗳气、恶心、呕吐、呃逆三、脾胃与其它脏腑的关系肾脾虚化源不足→五脏之精少而肾失滋养肾阳虚衰→脾失温煦,运化失职→泄泻肝生理:肝木疏土,助其运化脾土营木,利其疏泄病理:肝郁气滞→乘脾犯胃→胃痛、腹痛四、治疗要点1.根据脾胃的生理特点组方遣药常用甘凉滋润之剂①生理胃为阳土,喜润恶燥病理燥热易伤胃阴慎用辛香燥热之药脾为阴土,喜燥恶湿湿易伤脾——多用醒脾化湿之剂少用甘润滋腻之品②生理脾气主升——脾以升为健病理常用健脾益气升提之品胃气主降——胃以降为和多用和中、益胃、降逆之药③实则阳明——胃病多实、多热——多用消导、和胃、泄热之品虚则太阴——脾病多虚、多寒——常用健脾、行气温中之品④六腑以通为用,传化物而不藏——治疗胃肠病证,常以通为主法2.久病注意活血通络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脘腹久痛、噎膈——注意活血通络、散结消瘀3.注意整体治疗由他脏病变引起之脾胃病证——全面考虑,注意整体治疗肝郁克脾——疏肝扶脾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心脾两虚——补益心脾脾胃有病也可波及其它脏腑,见于其它系统疾病第一节胃痛定义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的病证。
释义胃——位于膈下,上口为贲门,接于食道,下口为幽门,连于小肠脘——胃腔。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模拟试卷5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模拟试卷5(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患者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多薄白,脉沉弦。
治宜选用(分数:2.00)A.柴胡疏肝散√B.化肝煎C.滋水清肝饮D.左金丸解析:解析:上述症状属于胃痛之肝气犯胃证。
其病机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治宜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其代表方为柴胡疏肝散。
故A为正确选项。
2.哪个朝代以前的文献多称胃脘痛为心痛(分数:2.00)A.隋唐B.唐宋√C.元代D.金元解析:解析:唐宋以前的文献多称胃脘痛为心痛,与属于心经本身病变的心痛相混。
故B为正确选项。
3.胃痛的辨证要点是(分数:2.00)A.属虚属实B.寒热属性C.在气在血D.以上均是√解析:解析:胃痛应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
故D为正确选项。
4.治疗肝气犯胃所致呕吐,应首选(分数:2.00)A.柴胡疏肝散B.小柴胡汤C.五磨饮子D.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解析:解析:呕吐之肝气犯胃证。
其一般临床表现为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闷痛,舌边红,苔薄腻,脉弦。
其病机为肝气不舒,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治宜舒肝和胃,降逆止呕。
其代表方为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故D为正确选项。
5.患者呕吐反复发作,时作干呕,口燥咽干,似饥而不欲食,舌红津少,脉多细数。
证属(分数:2.00)A.脾胃阳虚证B.脾胃气虚证C.外邪犯胃证D.胃阴不足证√解析:解析:上述症状其病机是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失司。
治宜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属于呕吐之胃阴不足证。
故D为正确选项。
6.患者吞咽梗阻,胸膈痞闷,情志舒畅时可稍减轻,口干咽燥,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
治宜选用(分数:2.00)A.沙参麦冬汤B.通幽汤C.启膈散√D.补气运脾汤解析:解析:上述症状属于噎膈之痰气交阻证。
其病机为肝气郁结,痰湿交阻,胃气上逆。
治宜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
脾胃病证脾胃病证胃痛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本病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药治疗效果颇佳。
要点一概述“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
”并首先提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灵枢·经脉》说:“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
”唐宋以前文献多称胃脘痛为心痛,与属于心经本身病变的心痛相混。
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说:“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大陷胸汤主之。
”这里的心下痛实是胃脘痛。
又如《外台秘要·心痛方》说:“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痛也。
”这里说的心痛也是指胃脘痛。
宋代之后医家对胃痛与心痛混谈提出质疑,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九痛叙论》曰:“夫心痛者,在《方论》有九痛,《内经》则曰举痛,一曰卒痛,种种不同,以其痛在中脘,故总而言曰心痛,其实非心痛也。
”直至金元时代,《兰室秘藏》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明确区分于心痛,使胃痛成为独立的病证。
此后,明清时代进一步澄清了心痛与胃痛相互混淆之论,提出了胃痛的治疗大法,丰富了胃痛的内容,如《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曰:“或问丹溪言痛即胃脘痛然乎?曰:心与胃各一脏,其病形不同,因胃脘痛处在心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岂胃脘痛即心痛者哉?”《医学正传·胃脘痛》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
……气在上者涌之,清气在下者提之,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培之,实者泻之,结者散之,留者行之。
”《医学真传·心腹痛》还指出了要从辨证去理解和运用“通则不痛”之法,书中说:“夫通者不痛,理也。
中医内科学 脾胃系病证
脾胃系病证第一节胃痛1.寒邪客胃临床表现:胃痛暴作,拘急冷痛,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不渴,喜热饮,有感寒或食冷病史,舌苔薄白,脉弦紧。
证机概要:寒邪客胃,暴遏阳气,气机郁滞。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代表方:良附丸。
常用药:高良姜、砂仁温胃散寒;香附、陈皮、木香行气止痛。
若寒邪较著,加革笈、川椒、肉桂;恶寒、头痛等风寒表证者,加苏叶、桂枝;寒邪郁久化热,寒热错杂,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2.饮食伤胃临床表现:胃脱疼痛,胀满拒按,暧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有暴饮暴食病史,舌苔厚腻,脉滑。
证机概要:饮食积滞,壅阻胃气。
治法:消食导滞,和中止痛。
代表方:保和丸。
常用药:神曲、山楂、莱子消食导滞;茯苓、半夏、陈皮和胃化湿;连翘散结清热。
若脱腹胀甚者,加积实、木香、槟榔;食积化热,暖腐酸臭者,加黄连、栀子;胃脱胀瘩而便秘者,合小承气汤;胃痛急剧而拒按,伴见苔黄燥,便秘者,为食积化热成燥,则合大承气汤。
3.肝气犯胃临床表现:胃院胀痛,或攻撑窜动,牵引背胁,情绪波动诱发或导致疼痛加重,吸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叹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
常用药:柴胡、川芎、香附、陈皮散郁和中;白芍、甘草缓急止痛;积壳、佛手、绿尊梅理气解郁而不伤阴。
若肝胃气滞突出,胃痛或伴有胁痛者,加川棟子、延胡索;暖气较频者,加半夏、旋覆花、代赭石等和胃降逆;泛酸者,加乌贼骨、浙贝母、煅瓦楞子、左金丸。
4.肝胃郁热临床表现:胃院灼痛,烦躁易怒,烦热不安,胁胀不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或数。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郁热伤胃。
治法:疏肝泻热,和胃止痛。
代表方:化肝煎。
常用药:丹皮、栀子清泻肝火;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止痛;青皮、陈皮疏肝和胃;浙贝母、泽泻清泻郁热;黄连、吴茱萸泻肝和胃。
若胸胁胀满,烦躁易怒甚者,加柴胡、香附、川芎等疏肝理气;口苦、口干者,加柴胡、黄芩、玉竹、麦冬等解郁清热,养阴生津;胃热壅盛,胃院灼痛,痞满,大便不畅者,用大黄黄连泻心汤。
中医医师_中医内科学_脾胃系病症_A3A4题型_考试题_复习资料1
中医医师第 1题:A3/A4型题(本题1分)张××,男,40岁,因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薄白,脉弦。
根据上述患者的临床特征,按照中医辨证理论,此时辨证属于A.肝气犯胃B.肝胃郁热C.瘀血停滞D.饮食停滞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第 2题:A3/A4型题(本题1分)张××,男,40岁,因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薄白,脉弦。
若经治疗后未见好转,而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而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宜 A.柴胡疏肝散B.大柴胡汤加减C.逍遥散加减D.养胃汤加减E.化肝煎加减【正确答案】:E第 3题:A3/A4型题(本题1分)张××,男,40岁,因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薄白,脉弦。
若治疗后仍不见好转,症见吐血,面赤舌红,心烦便秘,脉弦数有力等,治疗宜A.黄土汤B.归脾汤C.泻心汤加减D.半夏泻心汤加减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第 4题:A3/A4型题(本题1分)张××,男,40岁,因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薄白,脉弦。
若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症见胃脘隐痛,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此时治疗宜A.益胃汤B.理中汤D.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第 5题:A3/A4型题(本题1分)患者近一周来,出现吞咽之时哽噎不顺,不能进食固体食物,食入即吐,伴有胸膈痞塞满闷,情志不畅时更甚,口干咽燥,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根据患者上述临床特征,此时患者中医辨证应诊断为A.痞满B.梅核气C.噎膈D.郁证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第 6题:A3/A4型题(本题1分)患者近一周来,出现吞咽之时哽噎不顺,不能进食固体食物,食入即吐,伴有胸膈痞塞满闷,情志不畅时更甚,口干咽燥,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按照中医辨证理论,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此患者考虑辨证为A.痰气交阻B.津亏热结C.瘀血内结D.气虚阳微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第 7题:A3/A4型题(本题1分)患者近一周来,出现吞咽之时哽噎不顺,不能进食固体食物,食入即吐,伴有胸膈痞塞满闷,情志不畅时更甚,口干咽燥,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如此,下列方剂中哪项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方剂A.启膈散B.五汁安中饮C.通幽汤D.补气运脾汤E.右归丸【正确答案】:A第 8题:A3/A4型题(本题1分)贺××,男,56岁。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
精选ppt课件最新
27
一女性患者,三十八岁,每日早起面部浮肿,冬季更 明显,月经后亦较甚。经来每月超前,色紫挟块,量或多 或少,多时较为舒畅,少则反觉头晕,浑身不适。经行净 后有四、五天腹痛,兼下坠感,腰连两下肢亦酸痛乏力, 手足冰冷不温,脉象沉细。患者就诊的目的主要为经后痛。 据述痛时气力毫无,最为难受。我从证状分析,肝肾虚寒, 冲任亏损,中气亦不能提挈。虽然经来色紫挟块,亦由血 海虚寒所致,不同于瘀热。处方用熟地、附子、仙灵脾、 艾叶、阿胶、藏红花、黄芪、白术、桂枝、白芍、茯苓。 先服十剂,无不良反应;再服十剂,经行量多,色转红, 净后腹痛轻减,仍有下坠感,原方去红花加升麻调养.
精选ppt课件最新
16
2.湿热壅滞证 主证:腹痛拒按,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潮热汗出; 兼证:小便短黄; 舌脉: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 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
精选ppt课件最新
17
3.饮食积滞证 主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恶,痛而欲泻,
病因病机
主症
发病 病程
寒 寒凝气滞不通则痛 腹痛暴做得热痛减 急骤 较短
热 邪热雍滞腑气不通 腹痛急迫痛处灼热 较急 较短
虚 气血不足脏腑失养 腹痛绵绵喜温喜按 较缓 较长
实 腑气不通传导失职 腹胀腹痛拒按有形 较急 较短
气 气机不畅腑气不通 腹痛胀满痛处不定 较急 较短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单选题]1.阴虚胃痛的主要病机是A.胃失温养B.胃失濡养C.气机不畅D.胃腑积滞E.瘀血内停正确答案:B参(江南博哥)考解析:胃喜润而恶燥,胃阴不足之胃痛,因胃失津液濡养所致。
掌握“胃痛-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
[单选题]2.胃痛的治疗,主要是A.调肝理气止痛B.调肝和胃止痛C.理气和胃止痛D.调理脾胃止痛E.调肝理脾止痛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胃痛的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审证求因。
掌握“胃痛-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
[单选题]3.胃痛的主要病变脏腑在胃,与哪些脏腑关系最密切A.肝肾B.肝脾C.胆肾D.脾肾E.心肺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胃痛的病变部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
掌握“胃痛-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
[单选题]4.外邪犯胃胃痛的发病以何邪最为常见A.风邪B.暑邪C.寒邪D.湿邪E.热邪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外邪犯胃胃痛的发病以寒邪最为常见。
掌握“胃痛-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
[单选题]5.胃痛发病的关键病机是A.气虚B.气怯C.气陷D.气滞E.气逆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胃痛的基本病机是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所以关键是“气滞”。
掌握“胃痛-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
[单选题]6.下列症状对胃痛和腹痛的鉴别诊断最具有价值者为A.疼痛的部位B.疼痛的性质C.疼痛的持续时间D.疼痛的兼症E.疼痛的诱因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症。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
掌握“胃痛-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
[单选题]7.与胃痛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A.肝、脾、胆B.肝、脾、胃C.肝、脾、肾D.肺、脾、胃E.肺、肝、胃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胃痛的病变部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
掌握“胃痛-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
中医内科学脾胃常见病治疗经验
中医内科学脾胃常见病治疗经验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调理脾胃病的方法及方法。
方法:根据近年中医辨证论治,归纳其治疗理论、规律和思路,从治疗思路、治疗方式、治疗思路、治疗实践等方面,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适合当代、采用现代科技的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结论:中药在脾胃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很好的应用,中药在脾胃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以胃论治、脾论治、心论治等方法,能迅速减轻病人的病症,治好脾胃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中医;辨证论治;脾胃病;临床经验目录1 前言2 中医治疗脾胃病的理论3 中医对脾胃病病机的认知3.1升与降的生理特点3.2湿与滞的突出病症3.3情志失调、脾胃虚弱4 中医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总结4.1从脾论治 (2)4.2从胃论治4.3从心论治结论参考文献致谢1 前言脾胃病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临床疾病,它包括食管、胃、脾、胰脏等上消化系统的疾病,包括胃痛、呕吐、打嗝、恶心、呕吐等。
一般而言,脾胃失调的根源在于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受损或失调。
[1]中药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在临床上已有很好的疗效,从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对中药脾胃病的理论、规律及思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归纳,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2 中医治疗脾胃病的理论在脾虚病人服用健脾药物后,其郑状症状明显好转,并可使其神经机能恢复,使消化道的分泌趋于常态。
“意”与“智”也包含了感觉、意识、意志和智力等的中枢。
脾虚多见,以泻泻(特别是久泻)、胀、肿、胃脘痛等为脾疾病。
因为脾主在中焦,是上升和下降的中枢,所以脾脏和其它器官是相互关联的。
如果是脾胃方面的疾病,也可以表现为头部、面部、四肢等方面的症状。
可见,在病态的情况下,脾脏会对全身造成损害。
脾病病机与辨证的关系和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补脾益气,理顺脾,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广木,砂仁,陈皮,下陷配加升麻、柴胡、荷叶脾阳虚,加干姜、附子、草豆蔻、桂枝、枣仁、龙眼肉脾阴虚,加莲肉、扁豆、石斛、白芍、白芍、白芍、神曲、山楂、鸡内金、麦芽湿,加苍术、厚朴、半夏、藿香、甘草、泽泻,加猪苓、车前子、连皮苓、玉米须等。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统疾病
兼证:面色咣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
热:呃声洪亮,冲逆而出。 川朴3克
黄郁金9克 制乳没各9克
热:呃声洪亮,冲逆而出。
证机概要:阴液不足,胃失濡养,气失和降。
明代秦景明《症因脉治·呃逆论》把本病分外感、内伤两类,
川朴3克
黄郁金9克 制乳没各9克
二、治疗原则
1、 呃逆一证,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所以 理气和胃、降逆止呃为基本治法。
3.气机郁滞证 主证: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 兼证:胸胁满闷,脘腹胀满,嗳气纳减,肠鸣矢气; 舌脉:舌红活淡红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气上逆。 治法:顺气解郁,和胃降逆。 代表方:五磨饮子加减。
4.脾胃阳虚证 主证: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 兼证:面色咣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中阳不足,胃失和降,虚气上逆。 治法:温补脾胃止呃。 代表方:理中丸加减。
兼证 常伴有胸膈痞闷,脘中不适,情绪不安等症 状。
诱因 多有受凉、饮食、情志等诱发因素,起病多 较急。
二、病症鉴别 呃逆与干呕
主证与病机
相同
两者同属胃气上逆的表现
不同
干呕属于有声无物的呕吐,乃胃气上逆,冲咽而
出,发出呕吐之声。
呃逆则气从膈间上逆,气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
而频,不能自制。
呃逆与嗳气
盐砂仁9克 麸炒枳实6克 焦鸡金9克
焦鸡金9克 白蔻仁9克 甘草梢6克
而频,不能自制。
藿香梗6克
焦鸡金9克 佛手片9克
寒:呃声沉缓有力,得寒则甚,得热则减。 寒:呃声沉缓有力,得寒则甚,得热则减。
诊断胃肠神经官能症、 胃炎、胃扩张、 1、胃肠钡剂X线透视及内窥镜检查: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串讲:脾胃病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串讲:脾胃病证胃痛、痞满胃痛辨证论证注意:1.胃痛寒邪客胃证与脾胃虚寒证的鉴别:例题A.健脾化湿B.温中健脾C.温中补肾D.散寒止痛E.散寒除湿胃痛(误会)1寒邪客胃--良附丸寒门出身的张良驸马2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搞得)将军生气,因为刚才疏远了将军3湿热中阻-清中汤失了清廉的忠臣,(很愧疚)胃痛4饮食伤胃--保和丸(请将军)大吃大喝一顿,表示和好5瘀血停胃-失笑散合丹参饮(二人)在雪中,边笑边饮酒6胃阴亏耗-一贯煎+芍药甘草汤应许一起同甘共苦7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相互包涵,一起建功立业痞满辨证论证呕吐、噎膈、呃逆例题A.胃失和降,逆气动膈B.胃气壅滞,气逆于中C.肝气犯胃,肝胃不和D.脾胃虚寒,胃中无火E.痰瘀互结,食道狭窄呕吐的辨证论证注意:1.呕吐饮食停滞证与痰饮内阻证鉴别例题噎嗝的辨证论治主症:进食哽噎感,或吞咽困难,饮食难下。
噎嗝1痰气交阻--启膈散(得了食道癌的)启哥叹气2津亏热结--沙参麦冬汤又热又干,啥东西也吃不下3瘀血内结--通幽汤通往幽门关的路又被积雪堵住了4气虚阳微--补气运脾汤再不补运些汤过来就要阳气虚脱了呃逆的辨证论证腹痛一、腹痛的概述概念略二、腹痛病因病机病机:不通则通、不荣则痛三、腹痛的鉴别诊断腹痛与胃痛:略四、腹痛辨证论证泄泻、痢疾、便秘泄泻辨证论治主症:排便次数增多或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例题痢疾的治则:(1)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温情并用,虚实夹杂攻补兼施。
(2)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
赤多重用血药,白多重用气药。
(3)忌过早补涩、峻下攻伐、分利小便。
例题痢疾辨证论治主症: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
注意:1.湿热痢与疫毒痢的鉴别例题A.湿热痢B.疫毒痢C.休息痢发作期D.寒湿痢E.以上均非便秘辨证论治注意:阳虚秘与冷秘的鉴别便秘1热秘--麻子仁丸热乎乎的麻仁2气秘--六磨汤六嬷嬷很生气3冷秘--温脾汤冰冷的啤酒4气虚秘--黄芪汤气喘嘘嘘一起去5阴虚秘--增液汤银白胡须的增爷爷6阳虚秘--济川煎没有阳光的济南六嬷嬷很生气,因为喝完冰冷的啤酒,便秘了。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疾病方歌
脾胃系疾病一、胃痛1. 寒邪客胃香苏散4:香附紫苏叶陈皮甘草,理气解表。
良附丸2:高良姜、香附半夏泻心汤7:半夏黄连黄芩枣,人参干姜炙甘草。
2. 饮食伤胃保和丸7:保和连翘半夏陈皮,神曲山楂莱菔子茯苓。
小承气汤3:大黄、厚朴、枳实枳实导滞丸8:枳实导滞神曲黄连黄芩,大黄白术泽泻与茯苓。
大承气汤4:小承气汤3(大黄、厚朴、枳实)+芒硝3. 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7:柴胡疏肝枳壳炙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芍药。
化肝煎7:陈皮青皮与丹皮,芍药山栀泽泻贝母成。
丹栀逍遥散10:逍遥散8(逍遥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炙甘草薄荷煨姜)+牡丹皮、山栀4. 湿热中阻清中汤7:清中汤中黄连栀子,半夏茯苓草豆蔻施,陈皮甘草和胃气,理气清热又化湿。
5. 瘀血停胃失笑散2:蒲黄、五灵脂丹参饮3:丹参、檀香、砂仁6. 胃阴亏耗一贯煎6:一贯麦冬生地,北沙参当归身川楝子枸杞子。
芍药甘草汤2:芍药、甘草左金丸2:黄连、吴茱萸7. 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7:小建中汤(桂枝汤5: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饴糖)+黄芪理中丸4:理中干姜、人参白术甘草方。
附子理中汤5:炮附子、人参、白术、炮姜、炙甘草香砂六君子汤8:六君子汤6(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制半夏、陈皮)+香附、砂仁二、痞满(一)实痞1. 饮食内停保和丸7:保和连翘半夏陈皮,神曲山楂莱菔子茯苓。
2. 痰湿中阻二陈平胃散6:二陈平胃用厚朴陈皮,苍术半夏茯苓甘草六味齐。
半夏厚朴汤5:半夏厚朴生姜紫苏茯苓。
黄连温胆汤9:温胆汤6(温胆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甘草竹茹)+黄连、生姜、大枣3. 湿热阻胃泻心汤3:三黄:大黄、黄连、黄芩连朴饮7:黄连制厚朴饮焦山栀,菖蒲芦根制半夏香豉。
左金丸2:黄连、吴茱萸4. 肝胃不和越鞠丸5:越鞠香附神曲,苍术川芎栀子宜。
枳术丸2:枳实、白术五磨饮子5:五磨沉香槟榔,乌药木香枳实存。
(四磨沉香槟榔,乌药人参。
六磨沉香槟榔,乌药草枳壳大黄。
)(二)虚痞1. 脾胃虚弱补中益气汤8:补中益气黄芪人参,当归陈皮白术炙甘草柴胡升麻。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1、单选一男性患者,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满痛,舌边红,苔薄腻,脉弦。
治法宜用()A.消食化滞,和胃降逆B.燥湿祛痰,健脾和胃C.舒肝和胃,降逆吐呕D.温养脾胃(江南博哥),降逆止呕E.清肝泻热,降逆止呕正确答案:C2、单选虚寒腹痛的证候特点是()A.遇寒痛甚,得温痛减B.腹痛拒按,胀满不舒C.腹痛畏寒,喜温喜按D.腹痛胀满,攻窜不定E.t腹部刺痛,固定不移正确答案:C3、单选以下不是虚秘治疗大法的是()A.益气B.温阳C.滋阴D.养血E.健脾正确答案:E4、单选以下各项中不是胃痛的病理因素是()A.阳虚B.寒凝C.热郁D.湿阻E.血瘀正确答案:A5、单选胃痛肝胃郁热证,理气应选用()A.大腹皮、枳实B.香橼、佛手C.檀香、乌药D.郁金、延胡索E.青皮、薤白正确答案:B6、单选李某,男,36岁。
因天寒受风诱发腹痛,腹冷痛,得热稍减,小便清利,大便自可,舌苔白,脉沉紧。
该类型腹痛,如见脐中痛不可忍,喜温喜按,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者,方可选()A.通脉四逆汤B.附子理中丸C.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D.乌头桂枝汤E.当归四逆汤正确答案:A7、单选李某,女性,55岁。
反复脘闷不舒5年,脘腹满闷,时轻时重,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此病证的证机概要是()A.胃阴亏虚,胃失濡养,和降失司B.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升降失司C.痰浊阻滞,脾失健运,气机不和D.脾虚胃寒,失于温养E.饮食停滞,胃腑失和,气机壅塞正确答案:B8、单选患者陈某,男,50岁。
平素喜食辛辣香燥之品,近十天出现吞咽梗涩而痛,固体食物难入,汤水可下,形体逐渐消瘦,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质红干,有裂纹,脉弦细数。
若用五汁安中饮治疗后效果不佳,可加用何种药物,以增加疗效()A.清热化湿药B.淡渗利湿药C.健脾益气药D.温中助阳药E.滋补胃肾药正确答案:E9、单选陈某,女性,50岁。
平素心情抑郁,近1个月来反复腹痛胀闷,痛无定处,时作时止,得嗳气则舒,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兼证 常伴有胸膈痞闷,脘中不适,情绪不安等症 状。
诱因 多有受凉、饮食、情志等诱发因素,起病多 较急。
二、病症鉴别 呃逆与干呕
主证与病机
相同
两者同属胃气上逆的表现
不同
干呕属于有声无物的呕吐,乃胃气上逆,冲咽而
出,发出呕吐之声。
呃逆则气从膈间上逆,气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
而频,不能自制。
呃逆与嗳气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寒、热
2、分清生理现象、病理反应
虚:呃逆时断时续,气怯声低乏力。 实:呃逆声高,气涌有力,连续发作。 寒:呃声沉缓有力,得寒则甚,得热则减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所以 理气和胃、降逆止呃为基本治法。
2、止呃要分清寒热虚实,分别施以祛寒、清热、 补虚、泻实之法。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饮食不当 2.情志不遂 3.体虚病后
病因病机
生胃
饮 食 因
冷 寒 凉
阳 被 遏
素辛
燥
胃
热
热
气
温
内
上
燥
盛
逆
气 逆
情 恼情 肝气 志 怒志 气逆 因 气抑 犯痰 素 逆郁 胃阻
上
冲
动膈 于 喉
呃逆
间
久 病 体 虚
久或 病吐 及下 肾太
过
冲肾 气失 上摄 逆纳
三、病因病机小结
1、病变的关键脏腑在胃,还与肝、脾、 肺、肾诸脏腑有关。
7月18日(三诊):据述服药尚安,惟不能平睡,睡下 则胃部发梗而气不通。气食两滞,均尚未化,当依法 再进。
空沙参12克 山楂炭9克 青木香6克 藿香梗6克 鲜荷梗1尺
姜川朴3克 焦槟榔9克 炒稻芽9克 焦鸡金9克
六神曲9克 盐砂仁6克 黄郁金6克 佛手片9克
7月22日(四诊):药后病已轻,因劳乏忽又反复, 胃部作梗而更痛,仍当从本治。
3、应在辨证的基础上和胃降逆止呃。
4、对于重危病证中出现的呃逆,治当大补元气, 急救胃气。
三、证治分类
1.胃中寒冷证 主证: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更甚; 兼证:进食减少,喜食热饮,口淡不渴; 舌脉:舌苔白润,脉迟缓。 证机概要:寒蓄中焦,气机不利,胃气上逆。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代表方:丁香散加减。
4.脾胃阳虚证 主证: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 兼证:面色咣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中阳不足,胃失和降,虚气上逆。 治法:温补脾胃止呃。 代表方:理中丸加减。
5.胃阴不足证 主证:呃声短促而不得续,口干咽燥; 兼证:烦躁不安,不思饮食,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证机概要:阴液不足,胃失濡养,气失和降。 治法:养胃生津,降逆止呃。 代表方: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
空沙参12克 焦冬术9克 炒枳壳9克 川朴3克 黄郁金9克 制乳没各9克 沉香曲9克 生熟稻芽各9克 佛手片9克 焦鸡金9克 白蔻仁9克 甘草梢6克 鲜荷梗1尺 生荸荠3枚捣
7月13日(二诊):腹痛巳愈,惟尚作呃逆,咽物下胃, 尚微作痛。肝胃未和,当依法再进。
南沙参12克 槟榔9克 郁金9克 炒枳壳9克 焦鸡金9克 佛手片9克 蔻仁6克 六神曲9克 炒稻芽 9克 杭芍9克 甘草3克 鲜荷梗1尺
旋复花9克 代赭石9克 公丁香3克
大黄6克
芒硝9克 柿蒂5只
复诊:服药1剂,呃逆即停,今日胃痛减, 排便三、四次,稍里急。
川朴9克 川连3克 广木香
陈皮6克 黄芩6
二剂停诊。
例二 邵X X,男,63岁。初诊7月11
食物下胃不化,呃逆时作,滞而作痛, 入腹之后,其痛更剧。此乃肝脾不和,气 食两滞为患。业经月余,亟当和化,勿使 成为膈证。
2.胃火上逆证 主证: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 兼证:口臭烦渴,多喜冷饮,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脉: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证机概要:热积胃肠,腑气不畅,胃火上冲。 治法:清胃泄热,降逆止呃。 代表方:竹叶石膏汤加减。
3.气机郁滞证 主证: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 兼证:胸胁满闷,脘腹胀满,嗳气纳减,肠鸣矢气; 舌脉:舌红活淡红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气上逆。 治法:顺气解郁,和胃降逆。 代表方:五磨饮子加减。
预防调护
1. 应保持精神舒畅,避免暴怒、过喜 等不良情志刺激。 2.注意寒温适宜,避免外邪侵袭。 3.饮食宜清淡,忌生冷、辛辣、肥,腻 之品,避免饥饱无常,发作时应进食易 消化食
例一 王X X,男,31岁。 呃逆连连,巳达八日之久。便秘亦巳
数日,上次排便干结,致肛痛出血甚多, 脐右侧如拳攻起,胃脘亦痛。
(优选)中医内科学脾胃系 统疾病
概述
一、定义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
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二、文献摘要
(一)病名 《素问·宣明五气》说:“胃为气逆,为哕。”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 “病深者,其为哕。” (二)治疗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中将呃逆 分为三种:一为实证,即“哕而腹满,其前后,知何部不利, 利之则愈”;二为寒证,即“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 之”;三为虚热证,即“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明代秦景明《症因脉治·呃逆论》把本病分外感、内伤两类, 颇有参考价值。 (三)治则 清代李中梓《证治汇补·呃逆》对本病系统地提出治疗法则: “治当降气化痰和胃为主,……虚而夹热者,当凉补。”
空沙参9克 苦桔梗9克 沉香曲9克 真郁金9克 广木香6克 盐砂仁6克 川牛膝9克 蔻仁3克 花槟榔 9克 首乌藤12克 炒稻芽9克 甘草梢3克 鲜荷梗1尺 8月1日(五诊),食物下胃,仍上泛作吐,腹痛 不减,入夜睡后更甚。肠脾不和,故时发时止, 仍当从本治。
2、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 胃气上逆动膈。
3、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证多为寒凝、 火郁、气滞、痰阻,胃失和降;虚证每 由脾肾阳虚。或胃阴耗损等正虚气逆所 致。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主证
诊断依据 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
频,不能自止为主症,其呃声或高或低, 或疏或密,间歇时间不定。
相同
不同
病机特点
主证
呃逆 两者同属胃气上 逆的表现
嗳气
气从膈间上 逆
胃气阻郁, 气逆于上
呃呃连声,声 短而频,不能 自制。
沉缓的嗳气声, 常伴酸腐气味, 食后多发
三、相关检查
1、胃肠钡剂X线透视及内窥镜检查: 诊断胃肠神经官能症、 胃炎、胃扩张、 胃癌等。
2、肝、肾功能及B超、CT等检查: 诊断肝硬化、尿毒症、脑血管病以及胸腹 腔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