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疗技术-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关节活动技术理论-精选文档

关节活动技术理论-精选文档
The number of repetitions depends on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ogram and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response to the treatment.
一、概述
(五)关节活动技术的临床应用
(41.R)OPRMO技M术的指征和目标
掌骨 Ulna尺骨 腕骨
Scapula肩胛骨
(一2)、上肢肩---肩关关节节活动运技术动学概要
(一3)、上肢肩--肩关关节节活动活技术动技术
3.1 被动活动技术 (1)肩关节前屈
(2)肩关节后伸
(一)上肢--肩关节活动技术
3、肩关节活动技术
3.1 被动活动技术
(3)肩关节外展 (4)肩关节水平外展和内收
一、概述
(五)关节活动技术的临床应用
(4.1R)OPMRO技M术的指征和目标
3)PROM的其他应用 治疗师检查不活动结构时,PROM可用于确定运动限
制情况,明确关节的稳定性,明确肌肉或者其他软组 织的弹性。
用于治疗师指导AROM训练计划,PROM可用于说明 主动运动所希望达到的范围。
指导治疗师为牵伸作准备,被动牵伸之前需进行 PROM活动。
一、概述
(二)关节活动基础
(35.关)关节节的的运活动动度和稳定性
影响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的因素有: (1)构成关节两个关节面的弧度之差; (2)关节囊的厚薄与松紧度; (3)关节韧带的强弱与多少; (4)关节周围肌群的强弱与伸展性。
•muscles, joint surfaces, capsules •ligaments, fasciae, vessels, nerves
一、概述

一滴血检测技术-精选文档

一滴血检测技术-精选文档

一看——红细胞的活力
记住下面四幅图
1、健康血液红细胞图
2、红细胞链接图
3、红细胞缗钱状图
4、红细胞聚集图
1、健康血液红细胞图
红细胞不成块、不成团、分 散、游离,充满活力。
红细胞呈双面微凹圆盘状结 构有助于提高每个细胞的表 面积,从而能够以最快、最 有效地将氧气输送到全身。
2、红细胞链接图
提示血液粘 度偏高,红 细胞已开始 慢慢失去活 力,若不及
黑色或深褐色花样晶体
3、尿酸结晶图
容易引起痛风、关节
炎等。
为黄红棕色,多形体,呈磨刀石,斜方, 枪状等。
四看——免疫系统
1、支原体图 2、淋巴细胞图
1、支原体图
支原体增多 可能引起关 切炎、关节
炎、肺炎、 生殖器官、 泌尿道和神
经等方面的 疾病。
支原体是一种最小的活的微生物,像萤火虫一 样带有尾巴,在不同的细胞之间流动。
一滴血检测技术
李宏伟
制作
理论依据
•细胞形态学
•氧自由基学说
•全息胚理论
采血技术:分干血与活血两种
1、备好已经处理过的载玻片、盖玻片。 2、皮肤消毒,待干燥后,采血针的刃口与指纹成直角,刺入1 毫米左右。 3、如果刺入深度适当,血液会自动涌出,最好能有直径2~3 毫米的“血珠”站立于指尖,静待20秒,便于固体成分沉降和 一些生化过程进行。 4、以拇指与中指持一载玻片两端,用玻片自身的重量垂直向 下连续沾取血滴,约6个血滴,留作干血检查。
干血的辨病依据
主要是以自由基 (ROTS)活动的 证据——纤维蛋白 网的退化、减弱、 裂开、缺乏以及红 细胞团块颜色的改 变。 简单看法就是以自 由基的大小,形状, 数目,颜色以及区 域来辨别疾病。

第三章全科医学的历史与发展-精选文档

第三章全科医学的历史与发展-精选文档

世界全科医师学会及其活动
世界全科医师学会简称WONCA ,在1972年澳大利亚墨尔本第五届 世界全科医师大会成立,
The World Organization of National Colleges,Academies and Academic Association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 18世纪欧洲 。
北美大陆的“移民热”
• 为了适应社区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于是所有的开业医生,都按照多面手的 方式进行工作,此时通科型的医生就诞 生了。
通科医生的由来
起源:18世纪的欧洲美洲移民 综合 方便 经济 亲切
general practitioner,GP
其他类型医生的地位上升
• 19世纪初在英国,外科医生、药剂师及其他类 型医生的地位迅速上升。 • 例如:以牛痘代替人痘预防天花的发明者詹纳尔 ,他以自己对人类抵御天花的巨大贡献为这类 “多面手”医生争得了社会地位。
• 在19世纪,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和微生物学等 基础医学学科的迅速发展,为现代医学奠定了科学 基础。 • 1910-1940年间医学经历了第一次专科化发展的高 潮。 • 1917年眼科学会首先成立,此后各种专科医学会相 继成立,医学从此走上了专科化发展的道路。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生物 医学研究的进一步深人,专科医疗成为医学的主导 。 • 通科医生数量逐渐减少,其与专科医生的比例从 1930年的4:1降到1970年的1:4,通科医疗逐渐衰落 。
一、人口迅速增长与人口老龄化的加快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1990年)
我国人口增长速度
中国12亿人口日
--2019年2月15日零时
现在每天,就有近6万新生儿降临。水、耕地 、森林、矿藏......几乎所有的资源平均数都 在缩小; 从1974年到2019年的21年间,人口 增加了3亿。 2019年达14亿,本世纪中叶达峰值:16亿 2019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以上 人口17765万,占总人口13.26%。 “十二五”期间老年人突破2亿,占总人口15% 。

中医适宜技术-精选文档

中医适宜技术-精选文档
中医适宜技术范围及意义
❖ 包括针灸、推拿、按摩、熏洗、拔罐、刮痧、 针刀、敷贴、膏药、埋线、药浴、脐疗、足 疗、耳穴疗法、物理疗法等百余种方法。涉 及熏、蒸、烤、熨、洗、泥疗、蜡疗、中医 针法手术、各种膏药、药水、酊剂、各种诊 疗仪器设备、自然疗法、意象疗法、养生保 健等。
适用范围
❖ 治疗范围: ❖ 1、内科各种常见症状,如咳嗽、胸闷、心慌; ❖ 2、体表肿块及淋巴结肿大; ❖ 3、放化疗后乏力、恶心呕吐。
中医适宜技术具有“简、便、廉、验”的特
点。由于作用迅速、操作简便、易学易用、使用安 全,易被广大群众接受。如今时代要求和形势所迫, 则应该“理、药、创、科”四个字更进一步。所谓 “理”即医理、药理、法则;“药”即药剂、药效、 新制剂(包括其剂型)上药典,以低毒或无毒的药 物和配剂获取可靠的疗效,为发达国家和社会所认 可;“创”即开创新思路、新方法,创新的剂型和 给药途径等;“科”即以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发现 代化的外治法,既全面继承传统又大胆探索和突破。 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 止吐:中脘、足三里;温阳固脱:关元、气海等
2 、中药外敷(涂药)
❖ 中药外敷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 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 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
❖ 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 解毒、拔毒等功效。
❖ 自制药粉
所需的器材
白醋
❖ 敷贴
中药外敷(涂药)的方法
药末经清水或醋、蜜等调制成糊状,平摊于敷 贴上,敷于患处即可。
呕吐:胃、脑干、神门、交感 呃逆:耳中、内分泌、食道、神门
失眠:神门、肾、心、枕、胃
胸闷:交感、心、胸、肺、肾上腺
抛砖引玉
❖ 谢谢大家!
1 、灸疗法
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 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

智慧医疗_精选文档

智慧医疗_精选文档

法规政策与伦理道德考量
法规滞后
01
随着智慧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部分法规政策未能及时跟进,
导致监管空白。
伦理争议
02
如基因编辑、辅助生殖等智慧医疗技术可能引发伦理争议,需
要社会各界共同探讨并制定相应的伦理规范。
患者权益保护
03
智慧医疗发展应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保护患者权益,防止技术
滥用。
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提供决策支持。
医疗研究与创新
大数据可以为医疗研究提供海量 的数据支持,促进医疗研究的进 展和创新,为医学发展做出贡献

03
智慧医疗应用场景
远程医疗诊断与治疗
在线咨询
患者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 远程咨询,医生根据症状 描述提供初步诊断和建议 。
远程会诊
医生之间利用网络技术, 跨越地域限制,共同讨论 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技术成熟度与普及难题
技术局限性
尽管智慧医疗技术取得 了一定发展,但在部分 领域仍存在技术局限性 ,如远程医疗、AI辅助 诊断等。
基础设施不足
部分地区医疗机构缺乏 先进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难以普及智慧医疗应 用。
培训与教育
医护人员对智慧医疗技 术的掌握程度不一,需 要加强培训和教育,提 高技术应用水平。
医疗环境智能化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医疗环境的智能监测与调控,如 温度、湿度、光照等,提高医疗环境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
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
辅助诊断
基于深度学习等算法,AI能够协 助医生分析医学影像、病理数据 等,提供精准的诊断建议,减少
漏诊和误诊。
个性化治疗方案
AI可根据患者的历史数据、基因信 息等,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第一章-医学的目标与全科医学的发展-精选文档

第一章-医学的目标与全科医学的发展-精选文档

→医生注意力集中在生物医学方面,医学进 入专科化时代
医学专科化在20世纪发展到了顶峰
从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 →生物大分子,向微观世界深入,使疾病在 生物学方面能得到精确定位,诊断、治疗和 预防都高度特异化,形成了许多二级学科。
医学专科化发展的两个重要转变

——学科体系发生本质的变化。
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
可分割;
( 5 )医疗服务是医患互动的一种过程,医
患关系影响着这一过程的结果和质量,医生
与病人都要主动参与。
生理 个体 治疗 心理、社会 家庭、社区 预防、保健••••••
第三节
医学的目标是促进人类的健康

医学是什么? 治疗疾病
等于?

促进健康
生命科学基础
因此,医学应该为促进人们躯体
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善
状态以及道德健康的形成而努力。
思考

仅仅依靠单纯的生物医学、治疗医学能否
实现医学的目标?
第四节 全科医学的产生及使命
一、全科医学产生的背景、基础
1.人口迅速增长与老龄化 2.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 3.医学模式的转变 4.医疗费用的高涨与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现代医学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
1857 1858 1930s 1940s 1953 1967
细菌 细胞分裂 黄胺药 青霉素 DNA 第一例心脏移植
1978
1980s
第一例试管婴儿
基因时代
19世纪诊疗技术不断发展

1819年发明听诊器 1895年发现X射线 1896年发明血压机 1901年心电图机问世… …
——工作手段迥然不同。

中医特色技术操作规范【精选文档】

中医特色技术操作规范【精选文档】

中医特色治疗技术1、传统针灸特色治疗技术(1)普通针刺毫针刺法是用毫针刺激人体腧穴等部位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是针刺疗法的主体,临床应用最广。

毫针规格以针身的长短和粗细来区分。

针刺练习有纸垫练针法、棉团练针法、自身试针法.针刺前体位的选择根据治疗部位而定,有卧位、坐位等。

进针时有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

针刺角度有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斜刺(45°)、横刺(15°)。

针刺深度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必须结合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体形、病位、病性、腧穴部位等因素综合考虑。

行针基本手法有提插法、捻转法,辅助手法有循法、刮法、弹法、摇法、震颤法.针刺最主要讲究得气,指针刺入腧穴后产生的经气感应,即针感。

病人感觉腧穴局部酸、麻、胀、重等,有时会有不同程度的感应扩散或传导。

医生感觉针下沉重、紧瑟等.一般而言,得气迅速,疗效好;得气较慢,疗效差。

针刺补泻手法与机体的机能状态、腧穴特性、针刺手法相关。

针刺异常情况包括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刺伤重要器官等,但正规医生临床实践中很少发生上述情况,即使发生,也能及时果断的处理。

针灸治疗作用主要包括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 (2)温针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

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或将艾条切成长约1。

5cm的艾段插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

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也可用于骨质增生、腰腿痛、冠心病、高脂血症、胃脘痛、腹痛、腹泻等。

本法兴盛于明代,明·高武《针灸聚英》及杨继洲之《针灸大成》均有载述:“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此法行于山野贫贱之人,经络受风寒者,或有效”。

操作过程中要严防艾火脱落灼伤皮肤,可预先用硬纸剪成圆形纸片,并剪一至中心的小缺口,置于针下穴区上;嘱患者不要任意移动肢体,以防灼伤。

当代高技术-精选文档

当代高技术-精选文档

当代高技术•生物技术
----当代生物技术体系: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 和基因工程 ----酶工程:利用生物酶或细胞、细胞器所具有的某些 特异催化化学反应的功能,通过现代工艺手段和生物 反应器生产生物产品的技术。 酶是由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特殊催化能力的 蛋白质。酶的特性包括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可重 复使用、来源广泛。 酶工程主要包括酶的生产与分离、酶的固定化、酶的 化学修饰和酶反应器技术等,其中酶的固定化技术是 酶工程的核心。
当代高技术的崛起与特点
• 高技术 ----高技术崛起的背景:20世纪中叶以来高技术 史无前例的崛起。 (2)社会需要直接构成当代高技术产生和发展 的根本动因。一方面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提高 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水平;另一方面是人 类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存与发展的压力 (人口、能源、粮食和环境问题);再就是 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战争与 军备竞赛的刺 激。
当代高技术的崛起与特点
• 高技术 ----概念:指基本原理主要建立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 的,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各方 面的进步能产生深远影响并能形成产业的技术群落。 ----高技术领域: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 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 ----特点:高群落(雪崩式的连锁反应)、高智力(人 才和知识)、高投资(资金密集)、高风险(技术 的不稳定性)、高收益(高经济回报和产业带动)、 高竞争(国际性)、高渗透(对传统产业的影响)、 高战略(影响国家和区域经济实力)。
的是电子元件,而后者用的是齿轮和杠杆。
当代高技术•电子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发起 ----电子管的发明:1904年,英国工程师弗莱明发 明具有整流和检波作用的二极管;1904~1906 年,美国德弗雷斯特在二极管中引入一个金属 栅发明三极管;1919年,两位科学家连接一对 电子三极管制成第一个电子触发器,这是电子 计算机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电子线路。 ----计算技术与电子管的结合:应用电子管来提高 计算速度,阿塔纳索夫是最早的探索者;第二 次世界大战给计算技术与电子管的结合以契机。

新技术新项目【精选文档】

新技术新项目【精选文档】

XXX第X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及医疗技术分类管理制度为促进我院持续发展,提高学科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完善新技术项目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卫生部2009 年颁布的〔2009〕18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用)》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定我院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在我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一)、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二)、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三)、创伤性诊断和治疗项目;(四)、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五)、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六)、其它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新项目.二、我院对新技术项目临床应用实行三类管理。

(一)、第一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由我院审批后可以开展的技术。

(二)、第二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必须报省卫生厅批准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二类医疗技术目录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辖区情况制定并公布,报卫生部备案。

四川省卫生厅首批公布的二类技术目录( 见附件 5)(三)、第三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风险高,涉及重大伦理问题,或需要使用稀缺资源,必须报卫生部审批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流程:(一)、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医技科室,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职称的本院职工,认真填写《XXX第X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表》(附件1),经科室讨论审核,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送医务科。

(二)、在《申报表》中应就以下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1、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在国内外或其它省、市医院临床应用基本情况; 2、临床应用意义、适应症和禁忌症; 3、详细介绍疗效判定标准、评价方法,对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等进行具体分析,并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科学预测.4、技术路线:技术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 5、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技术力量、人力配备和设施等和各种支撑条件; 6、详细阐述可预见的风险评估以及应对风险的处理预案.(三)、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所需的医疗仪器、药品等须提供《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各种相应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二三类医疗技术范文

二三类医疗技术范文

二三类医疗技术范文
精准医学技术是21世纪我国医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精准医
学技术是一种把个体特异性的疾病信息和个体特异性的药物敏感性相结合,以制定、评估和实施针对个体特异性的医学决策的技术。

精准医学技术模
式运用了计算机、互联网、机器学习、大数据,在充分发挥医学信息科学
技术的基础上,将其系统化、科学化、量化,实现以患者个体特异性为特
点的精准医疗。

这一技术的基本特点是:重视病人个体生物学因素,借助
计算机和通讯系统,将生物医学信息聚集起来,根据特定模型做出相应的
判断,利用软件自动化地模拟和诊断,实现有效治理实践,实现有效地诊
疗和治疗。

精准医疗,也称个体化医疗,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模式,依据病人的表型、基因型、环境因素等个体特异性信息,涉及临床诊断、治疗、预测、
调控等,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计算机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加
上病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丰富和
发展了精准医疗研究的内容,使其具有更多临床应用的前景。

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演讲稿

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演讲稿

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现代医疗技术
的发展。

医疗技术的进步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为人类的
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利好。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医疗技术取得了巨大
的进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进步都有哪些方面吧。

首先,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医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
生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基因编辑技术
的出现,更是为一些罕见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其次,随着人
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医疗诊断和治疗的精准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医生们可以更快速地找到疾病的病因,
并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再者,3D打印技术的应用,使得医
生们可以定制化制作医疗器械和假体,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最后,随着远程医疗技术的普及,患者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专
家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大大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诚然,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需要
我们保持警惕。

技术的发展需要伦理和法律的约束,我们需要确保
医疗技术的应用是合法合规的,同时也需要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此外,医疗技术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人才培养,我们需要加大对医疗技术的投入,同时培养更多的医疗技术人才,推动医疗技术的发展。

总而言之,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利好,但也需要我们保持警惕,确保医疗技术的应用是合法合规的。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推动医疗技术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医疗技术的进步。

谢谢大家!。

医疗技术分类范文

医疗技术分类范文

医疗技术分类范文医疗技术是指应用于医疗领域的各种技术手段和设备,旨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与护理。

根据应用领域和功能,医疗技术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分类。

1.诊断技术:诊断技术主要用于确定疾病的原因、类型和程度,以便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诊断技术包括医学影像学(如X射线、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波)、实验室检验(如血液、尿液和组织样本的检测)以及生物化学和免疫化学分析等。

2.外科技术:外科技术用于治疗需要手术介入的疾病和创伤。

它涵盖了各种手术工具和设备,如手术刀、缝合线和止血夹等。

此外,外科技术还包括微创手术和机器人手术等先进技术,已经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3.医疗信息技术:医疗信息技术主要应用于医疗记录和数据管理。

它包括电子病历系统、电子处方系统、医疗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以及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MS)等。

这些技术使得医疗数据更易于共享和访问,有助于医生之间的沟通和决策。

4.治疗技术:治疗技术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的技术手段。

它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康复技术以及替代疗法等。

例如,药物治疗可以通过药物的给予来缓解疾病的症状或控制病情进展;物理疗法可以利用物理能量,如热、电和声波等来促进伤口愈合和康复。

5.康复技术:康复技术主要应用于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旨在恢复或改善受伤或患病部位的功能。

常见的康复技术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

这些技术通过运动、按摩、冷热疗法和功能训练等手段,帮助患者重新获得生活自理能力。

6.健康管理技术:7.培训与教育技术:培训与教育技术主要应用于医学教育和培训领域。

它包括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器、在线学习平台和电子教材等。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更真实和互动的学习环境,帮助医学学生和医护人员提高技能和知识水平。

总而言之,医疗技术的分类主要根据其应用领域和功能特点来进行区分。

通过不断创新和进步,医疗技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照护,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和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人监护工程
由于人体具有多种生理生化参数,这些参数在一 定程度上独自或综合反映出人体健康状况及生理病理 变化,因此不要通过病人监护工程来进行监护。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现代病人监护工程具有 自动分析显示和智能化等现代医学仪器的特点。
主要应用于:床旁监护、中心监护、离院监护。
床旁监护
对单个病人实施多种生理参数检测
遗传病的基因诊断 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 来的一项应用技术,通 过对患者或受检者的某 一特定的基因和其转录 物进行分析和检测,来 诊断相应的疾病。
基因治疗
基因矫正和置换:是将缺失基因的异常 序列进行矫正,对缺陷基因精确地原位 修复,不涉及基因组的任何变化,这种 治疗尚未成功过。 基因增补:不用去除异常基因,而是通 过外源基因非定点的整合,使其表达正 常产物,从而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

遗传病的诊断与预防
诊断方法:DNA探针(美国正在用它研究囊 性前卫病变CF) 预防:产前诊断,达到优生的目的。

遗传病的治疗


体细胞基因治疗:把正常基因导入体细胞以达到纠正缺
陷基因的一种疗法
生殖细胞基因治疗:输入新的正常基因到生殖细胞中,
以纠正缺陷基因,使缺陷基因不会遗传给后代的办法。
现代医疗技术种类
医学摄影技术 介入放射性疗法新技术 病人监护工程 基因诊断技术 计算机在现代医疗中的应用 治疗新技术 重大疾病治疗技术

医学摄影技术
X射线成像

X
发 射 型 计 算 机 体 层 扫 描
射 线 计 算 机 体 层 扫 描
据说可以解读人类思想
介入放射性疗法新技术
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利用导管等技术,在影像 监视下对一些疾病进行非手术性治疗。利用经皮下穿 刺导管等技术,取得组织学、生理学及生化和细菌学 等的精确资料,一明确病变性质,做出正确的判断。 主要类型有:血管技术和非血管技术。血管技术 的应用有:激光血管成形术、动脉粥样斑切除术、血 管内支撑器等。例如:1982年,我国开始采用球囊导 管扩张术,取得满意效果。
计算机在现代医疗中的应用
运用于判读医学影像资料,若干参数的定量 定性分析处理,提高准确性和效率; 运用于临床手术,准确判断,高精度处理; 运用于病理监护,传送医学信息,为求医人 提供帮助,延缓生命。

治疗新技术
外科学的新进展: 美国:采用体外充电的方式补充能源,为67老人进行 心脏移植手术 意大利:用基因处理过的肾脏进行移植,消除排异反 应活的突破 澳大利亚:用人胚胎培育器官用于器官移植的研究 比利时进行人工眼-电子眼-使盲人复明的研究等等
改善遗传特性的基因治疗:在人的适当生长阶段导入一
个新的基因,以使某一特征被提高或改善的疗法。
优生学基因治疗:插入几个基因来改善综合特征的疗法。
癌症与艾滋病基因治疗
癌症:用基因工程方法修正人体免疫系统的细胞 以对付肿瘤。伯仁纳最先使用了基因疗法。 艾滋病:作为人类的杀手,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 基因疗法正在想办法将某种基因输入T细胞,使他 们阻止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病毒的复制,但是离成 功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但还是看到了希望。
现代医疗新 技术
制作人:管爱珍 讲演者:章雅婷
主要内容
什么叫现代医疗新技术 主要有哪些技术 现代医疗技术发展趋势 现代医学发达光环的背后

现代医疗技术
借助于日新月异的先进工具和诊断仪器, 使医生对疾病的认识,从宏观到微观,都能 进行快速准确的观测,可以更清楚、更准确 地观察正常和异常情况下人体生理病理的动 态变化,使许多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和早期治疗成为可能。

内科学新技术 基因诊断(例如:对遗传病学的诊断) 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对内科的促进(例如:认识生

物膜在疾病发展中的意义)
内科诊断治疗(例如:高效液相层析) 内科治疗新技术(例如:免疫工程在治疗上的应用)
眼科及五官的新发展 眼科: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电生理诊断、自动 定量视野计、仪器的广泛使用,人工晶体植 入术、闭膜屈光术、玻璃体切除术等技术的 普遍推广。 耳鼻喉科:声导抗议、电反映测定仪等仪器的 使用,耳声发射、毛细胞再生等技术的使用。

“容易清洗且平价的棉制内裤,以及带来光亮 的透明玻璃的使用,对于防治感染和发炎的 贡献其实比药物和诊疗的总和更大” (R·Dubos , 抗生素研究的先驱) ● “整个20世纪人类赢得了40年的生命,现代 医学的贡献不过是其中的7年” (D ·Jackson, CDC, 环卫中心主任) ● “说到底,现代医学并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那么 具有影响力”(T · Mckeown)对于国民健康 水平的影响仅是10%(J · Blech)
中心监护
对多个病人了解各种生理参数的变化。
离院监护
病人离开医院, 但必须随身佩戴生 理参数采集器,并 将收集到的信息交 给医生,俄日医生 理解病人情况及处 理提供可观测的科 学依据。
基因诊断技术
基因诊断 基因治疗 遗传病的诊断与预防 遗传病的治疗 癌症与艾滋病基因治疗

基因诊断

重大疾病治疗技术



中国:首次发现胶质细胞突触具有可塑性 对乙肝的防护与治疗 对艾滋病、疯牛病、SARS、禽流感的加强 研究 美国:证实人类艾滋病毒HIV-1起源于大猩 猩
现代医疗技术发展趋势
在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带动下,20世纪的医学技术也发生 了三次革命。 第一次革命:1935年氨苯磺胺被证实具有杀菌作用,40年代 实现了人工合成磺胺类药物,促进了医药化工技术的快速 发展。 第二次革命: 发生在1970年代,最重要的标准是电子计算 机X线断层扫描仪(简称CT)和核磁共振诊断技术的发明 和应用,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放射诊断学上最 重要的成就。 第三次革命:发生在70年代后期,科学家应用遗传工程技术 先后生产出产长抑制素、人胰岛素、人体生长素、干扰素、 乙型肝炎疫苗等多种生物制品,开拓了生物学治疗疾病的 新概念。
现代医学的光环
•肆虐千百年的传染病基本置于人类控制 之下;有些已被消灭(如天花) •整个20世纪人类赢得了40年的生命 (但50年代以后无明显增长)
光环背后的事实
各种疾病(包括霍乱 、伤寒、肺结核、麻 疹、猩红热、百日咳 等)的死亡率早在它 们的病原体被鉴定前 就已显著下降。其中 90%以上应归因于生 活条件改善。只有 8 %左右归因于药物 和疫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