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对联的来历介绍
关于春节对联的来历

关于春节对联的来历
关于春节对联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年俗文化。
对联是指在春节期间,在门额或贴在墙上的红纸上写上句对,以表达美好祝福和寓意。
对联通常由两个句子组成,左右呼应,意境丰富,语言优美。
春节对联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祭神习俗。
古人将神像供奉在门前,用对联表达对神明的敬意和祝福,以求来年平安、丰收和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联开始成为春节期间人们互相交流良好祝福的一种方式。
对联可以表达对家庭幸福安康、事业顺利、子孙昌盛等美好愿景。
同时,对联还承载着一种文化传统和艺术形式。
春节对联的写作要求高,需要符合平仄韵律,表达深刻的意义,同时注重字句之间的对应和呼应,形成一种美感和和谐之境。
因此,春节对联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既具有美学价值,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这使得春节对联成为了中国春节期间的一种传统文化活动,广泛流传至今。
春联福字春节的传统对联与福字寓意

春联福字春节的传统对联与福字寓意春联福字:春节的传统对联与福字寓意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也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而在庆祝春节的过程中,传统的春联对联以及福字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元素。
本文将重点探讨春联和福字的起源、意义以及寓意,并分析其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一、春联的起源和意义1.1 春联的起源春联作为中国春节的传统文化元素,起源于汉代,早期是贴在门楣上的木牌,用来祈求平安和吉祥。
随着时代的演变,春联逐渐演化为书写精美、充满寓意的对联。
1.2 春联的意义春联以其简洁、有趣、发人深思的表达方式,成为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春联往往由两段对偶的诗句组成,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和祝福。
春联的主题可以是夸张富有创意的,也可以是贴合家庭生活的日常事物,如家人团聚、福运兴旺、学业进步等。
二、福字的寓意与象征2.1 福字的形态与含义福字是最常见的春节装饰品之一,它的形态简洁明了,由四个横杠和一竖杠构成。
福字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福气、好运以及幸福。
福字的写法和摆放也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来说,应该贴在房屋门口或显要的位置,表示保佑家人平安和吉祥。
2.2 福字的寓意与象征福字寓意丰富多样,它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盼。
福字象征着幸福、健康、和谐与吉祥,是家庭幸福、事业顺利的象征符号。
贴上福字,意味着迎接新年的吉祥和福气,也代表着祈求来年的生活幸福和顺遂。
三、对联与福字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3.1 传承传统文化作为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符号,春联和福字代表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
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元素,可以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对历史和传统的敬畏之情。
3.2 传递美好祝愿春联和福字以其别具一格的创意和寓意,成为人们表达美好祝愿的重要方式。
无论是愿家庭和睦、身体健康,还是希望学业有成、事业有成,春联和福字都是人们向往美好未来的具体化身。
3.3 增加节日氛围在春节期间,贴春联和福字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之一。
春节对联历史由来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春联的来历,希望大家喜欢!春联的由来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般为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童兴旺等。
与春联的来历有关的传说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茶、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春联表达了什么寓意

春联表达了什么寓意篇一:春联表达了什么寓意春联,俗称门对子。
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
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
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
每逢春节,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替换旧挑符。
王安石“千门万户除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
春联始于五代。
公元964年,后蜀主孟昶先是叫学士辛寅逊在桃板上题词,又嫌他写得不工稳,便自己动手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从此,题桃符便演变成写春联了。
后来,由于纸张大量生产,人们逐渐用纸代替桃木板。
这便是贴春联的开始。
春联普及盛行于明朝。
据《簪云楼杂说》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太祖微行出观,以为笑乐。
”而且,他还为王公大臣们御书春联。
赐给中山王徐达的对联是:“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赐给陶安的对联是:“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由于皇帝身体力行,再加上文人墨客的喜爱,广大群众的传播,春节贴春联便作为风俗习惯流传下来。
我们称张贴在大门、中门及窗户两侧的红色「春联」为「对联」。
有的人会自己动手写对联,有的人则用买的。
春联上的对仗句均是吉祥话。
春联,起源于桃符。
“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
春节写春联的由来

春节写春联的由来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相传在春节期间写挂春联,意味着吉祥如意、招财纳福。
春联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有一种名为"门对"的民间习俗,就是在正月初一利用红纸剪成不同形状,贴于门楣上,寓意吉祥美好。
到了宋代,这种风俗逐渐演变为在门楣上书写上下对联。
明清时期,春联书写更加盛行,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
一般以吉祥祝福语、历史典故佳句、谚语俗语等为主题,用通俗语言表达对美满生活的祝福和期盼。
春联的书写形式有横批、门联、楹联、斗联等,也有单联出现。
人们将精心书写的春联贴挂在门楣、柱子等显眼处,借此寄托对新一年的祝福,成为迎新春佳节的重要仪式。
春联传承至今,已成为中华民族新年习俗中弥足珍贵的文化符号。
亲朋好友走访问候,欣赏彼此家中贴挂的春联,不仅是传统文化传承,更是情谊凝聚的表达方式。
可谓"一纸一字慎为之,两人两喜看春来"。
春联的调查报告

关于春联的调查报告一:问题的提出过年贴春联是一种重要的春节文化,带有着浓厚的中国民间色采,还没有到春节,可这春联已经摆上摊了,各家各户也开始卖春联。
于是,我对春联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1、查阅书籍,上网搜素,了解贴春联的来历,2、走访,调查贴春联这一习俗在我们当地盛不盛行。
3、访问他人,调查对贴春联这一习俗的看法。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书籍,上网贴春联的来历春联起源于周代的桃符,清代《燕京时岁记》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走访相关部门贴春联在当地盛不盛行盛行,家家户户门口都贴着春联。
访问他人对贴春联这一习俗的看法人们认为贴春联是对新一年夸姣愿望的体现。
四:结论1、春联起源于桃符。
桃符上书“神余”“郁垒”两神则百鬼所畏。
在明代,桃符才改称为春联。
2、贴春联在我们当地十分盛行。
3、通过访问,我发现春联是代表着人们夸姣心愿的物品。
把春联贴在门口,祝愿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篇二:关于春联的调查报告关于春联的调查报告1.活动开展的由来过年贴春联是一种重要的春节文化,带有着浓厚的中国民间色采。
那末春联所蕴含的意义又是什么?因此,我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调查。
2.活动目的通过观察、实践、阅读、访问等方式了解春联所蕴含的意义,同时在活动中培养我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活动方式通过书籍,上网的方式寻觅贴春联的来历。
通过走访相关部门的方式寻觅贴春联在当地盛不盛行。
通过访问他人的方式寻觅他人对贴春联这一习俗的看法。
4.活动流程先借助书籍、电脑等工具搜集信息,再问问关于此方面的工作人员的一些相关信息,去了解市民的看法。
最后把采集到的所有信息分类、总结。
5.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了解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的春联的信息。
能够匡助我们对春节的了解更深,更爱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时刻提醒我们,我们是中国人,老祖先传下来的礼仪不能忘,节日更不能忘。
此次活动让我们的,采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能力、操作能力有了大大的提升,更可贵的是使一些有些害羞的同学能够迈出那一步,能够落落慷慨的介绍自己,能够访问目生人。
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

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春节和端午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两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习俗。
在这两个节日中,对联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本文将探讨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春节通常在农历的正月初一举行,持续15天。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中国人民会进行一系列活动,如贴福字、放鞭炮、赏花灯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挂对联。
春节的对联通常是在门口挂上的,或者是在房间里的某个特殊位置挂上的。
对联通常由两句话组成,分别写在红色的横幅上方和下方。
它们要在意义、语言和文化上相互呼应,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效果。
对于春节的对联,它们的内容通常涉及到吉祥和祝福。
这些对联的词语往往涉及到生命、财富、家庭、健康和幸福,以及其他人们想要在新的一年中获得的吉利或者好运。
这些对联的内容旨在表达对新年,对生命和对重要的关系的祝福和祝福。
与此同时,春节的对联也传达了一些文化信息。
它们通常表示一种社会价值观念,例如尊重老人、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等。
他们也体现了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鼓励人们互相帮助、支持和激励彼此。
端午节端午节,也称为龙舟节或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该节日在传统上与龙舟赛事、吃粽子和挂对联有关。
与春节的对联不同,端午节的对联通常更为简单,并且与节日的传统和历史背景有更紧密的联系。
端午节的对联通常由两句话组成,分别写在红色的横幅上方和下方。
它们的内容主要是祝福、赞美和庆祝古代名将屈原。
端午节的对联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既有文化历史,也有道德伦理方面的信念。
例如,“安吉高岩冲霄汉,雄姿英发耀苍穹”的对联传达的意思是向伟大的屈原致敬。
而“戎马倥偬出奇策,关键时刻决胜千里”的对联则表达了赞美勇敢和献身的思想。
总结通过对春节和端午节对联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节日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对联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承载了寓意深刻的祝福、美好愿望、文化传承和社会价值观念。
春节常识及各种适用的对联简介

春节常识简介春联春联,起源于桃符。
"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
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
"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
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
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
联意贴切、幽默。
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除夕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对联的来历精选

对联的来历精选对联,是我国一种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
对联历史悠久,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对联的来历,欢迎大家阅读!对联的来历一对联的文体渊源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
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
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
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
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
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
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对联的起源时间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对联的发展高峰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
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春节贴对联的寓意是什么

春节贴对联的寓意是什么春节有着许许多多的过年习俗。
贴春联就是其中之一。
你知道春节贴对联的寓意吗?下面店铺就告诉你春节贴对联的寓意,一起看看吧! 春节贴对联的寓意为春节增添喜气的气氛。
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愿景。
春联中的纹饰,如鱼,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语言,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美好的祝福语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渴望。
民间说法有避凶免难的作用。
这一说法来源于“年兽”的传说,据说年兽怕红,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就是为了驱除年兽,因此贴对联的习俗流传至今,表达了人们避凶免难的愿望。
春节贴春联由来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而叫“桃符”。
据说贴桃符的起源很早,当时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
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
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
于是,民间便传出,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
后来,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来了。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
据记载,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而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
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
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
春联的贴法分清楚上下联从平仄上区分,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现代汉语中的三声和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声和二声),如“岁”为仄声,“新”为平声。
从意境上区分,下联的意境一般比上联的意境深刻远大一些,如“雄鸡辞旧岁,灵犬迎新春”,迎新春就比辞旧岁的意境深刻些。
贴横批古人书写顺序是从右至左,现在很多横批人已经不按过去的书写方式了,也有从左向右书写的。
春节的来历、习俗、对联、诗句及祝福语

春节的来历、习俗、对联、诗句及祝福语春节简介 春节是指汉字⽂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年、新岁,但⼝头上⼜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中国⼈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在现代,⼈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初⼀,但⼀般⾄少要到正⽉⼗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的腊祭或腊⽉⼆⼗三或⼆⼗四的祭灶,⼀直到正⽉⼗九。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些少数民族都要举⾏各种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
受到中华⽂化的影响,属于汉字⽂化圈的⼀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们在春节这⼀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和亲⼈团聚,表达对未来⼀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年⽣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情感得以释放、⼼理诉求得以满⾜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年⼀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柱。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传统节⽇。
春节来历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叫做过年。
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种说的是,古时候,有⼀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三⼗,便窜村挨户,觅⾷⼈⾁,残害⽣灵。
有⼀个腊⽉三⼗晚上,“年”到了⼀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赛⽜鞭⼦。
“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逃。
它窜到另⼀个村庄,⼜迎头望到了⼀家门⼝晒着件⼤红⾐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
后来它⼜来到了⼀个村庄,朝⼀户⼈家门⾥⼀瞧,只见⾥⾯灯⽕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夹着尾巴溜了。
⼈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部,以⽰风调⾬顺,五⾕丰登。
由于⾕⽲⼀般都是⼀年⼀熟。
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春节习俗:贴春联

春节习俗:贴春联春节习俗:贴春联1还差两天就要到年三十了,妈妈买来了好多好多的春联,有福字、有门神还有对联。
于是,我和姥爷,妈妈一起开始贴春联。
贴春联贴福字是我家每年必做的事情,以前我还小,总是看着大人帖,现在我长大了,我也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妈妈递胶条,帮姥爷看春联的左右方向等等,当妈妈贴福字的时候,我发现福字为什么倒着贴呢?每年过年的时候我看到许多户人家的门上都贴了倒过来的`福字,我家也不例外,我问姥爷为什么倒着贴?姥爷告诉我倒的谐音是“到”,也就是说福到咱家了,我终于弄明白了福字倒着贴是什么意思了。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
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春节习俗:贴春联2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
楹联分为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等多种形式,而春联只是楹联其中的一种。
所谓楹联,就是挂在或贴在堂屋前的廊柱或门框上的上下相对的联语,因此,楹联也叫对联。
这种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互相对仗,而且具有一定内涵的独立文体。
就是说,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内容要有意义,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
凡符合这些条件的都是对联,否则就算不上对联。
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
它最初起源于桃符。
桃符是中国古代挂在门框上的,画着或刻有避邪图形或字迹的两块桃木板。
桃符早在秦汉以前就出现了,当年中国民间每逢过年,就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画着或刻着降鬼大仙神荼、郁垒桃符的习俗。
那么为什么桃木能避灾驱邪呢?根据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的记载,远古时代有座山是个鬼的世界,叫鬼域。
在这个鬼域门口,有棵大桃树,树冠能覆盖三千里,在树上生活着一只金鸡,负责每天的报晓。
每当清晨金鸡啼叫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就必须赶回鬼域。
在鬼域的大门两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将它们捉住,用绳子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春节对联的正确贴法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春节对联的正确贴法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
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
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
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
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
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
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
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
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写完后就继续巡视。
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
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
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
[毛笔字对联大全]春节对联毛笔字
![[毛笔字对联大全]春节对联毛笔字](https://img.taocdn.com/s3/m/fc22002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c.png)
[毛笔字对联大全]春节对联毛笔字春节对联毛笔字篇1:2022年的新年对联大全 2022八字新年对联2022新年对联贺词新年对联2022毛笔字 2022年新年祝福对联 2022新年十一字对联春节贴对联的习俗☞过春节贴对联的来历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
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降鬼大神的名字。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
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
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既然了解了新年对联的相关习俗,看看最新的新年对联:新年对联11.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2. 风和日丽;人杰地灵。
3. 长空溢彩;大地流金。
4. 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5. 术有专攻;业精于勤。
6. 龙吟国瑞;虎啸年丰。
7. 龙吟虎啸;腊尽春归。
8. 龙腾虎跃;水啸山吟。
9. 龙飞凤舞;月满春盈。
10. 龙兴华夏;燕舞阳春。
11. 东风解冻;春日载阳。
12. 四时吉庆;八节安康。
13. 四时为柄;万象皆春。
14. 白雪融腊;红梅赋诗。
15. 冬迎梅至;春伴燕归。
16. 一年肇始;百业兴隆。
17.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18. 一声爆响;万里春回。
19. 人登寿域;世跻春台。
新年对联2八路进宝----四方来财百花齐放----四海同春百业兴旺----五谷丰登财源茂盛----人寿年丰春安夏泰----秋吉冬祥春风化雨----壮志凌云春光九十----气象万千春光满面----瑞气盈门春回大地----国振雄风春见送福----喜气临门春临大地----喜到人间春为岁首----梅占花魁大地回春----万象更新风光胜旧----岁序更新风和日丽----人杰地灵福满天下----喜尽人间福寿永驻----天地长春高堂结彩----华宅生辉江山不老----神州永春江山如画----大地皆春江山壮丽----桃李芬芒巨龙奋起----祖国繁荣开门纳福----举步迎春励精图治----除旧布新六畜兴旺----五谷丰登龙飞凤舞----月满春盈龙兴华夏----燕舞阳春龙吟国瑞----虎啸年丰绿遍大地----春满人间三江春水----五岳青松移风易俗----除旧布新安邦兴世纪----举国庆长春阳光凝大地----春色满人间杨柳春风第----芝兰玉树阶业似春花发----人如骏马飞莺歌歌盛世----燕舞舞升平莺迁金谷晓----花发锦城春迎门有紫气----排闼看青山有天皆丽日----无地不春风云山添秀色----河海泛春潮云霞成异彩----梅柳动春风早极开昌运----春风酿太和政通千家福----人和万户春政通天降宝----人勤地生金竹影摇风雨----花溪入画图紫燕衔泥舞----黄莺绕树歌傲骨高风亮节----红梅翠竹青松碧海苍山玉宇----春风丽日神州处处春光济美----年年人物风流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山碧千峰竞秀----水清百鸟争春盛世千秋伟业----福州万里春风四海旌旗映日----五湖战鼓催春四季时时胜意----千家事事舒心岁岁风调雨顺----年年物阜民康岁岁三春得意----年年万事开心同德同心建国----克勤克俭持家万众共迎旭日----九州同庆新春物阜国强民富----天时地利人和喜报英雄门第----春归光荣人家细雨无声润物----和风会意迎春笑语欢歌辞旧----华灯爆竹迎新新岁新光新景----春风春雨春花祖国河山似锦----神州大地皆春祖国山河壮美----神州春意盎然祖国山青水秀----中华人杰地灵爱国心诚葵向日----迎春花早鼓催人八骏日行千里地----七弦时谱万家春百福尽随新岁至----千祥俱逐早春来百花吐艳春风暖----万象更新国运昌爆竹犹留千古事----梅花独占一枝春比日舒长莺语巧----春风送远马蹄急遍地祥光临福宅----满天喜气人华堂财如旭日腾云起----富似春潮带雨来姹紫嫣红春灿灿----千村万户喜洋洋长开泰运禧新岁----最爱春光媚画堂倡导文明兴祖国----发扬传统振中华诚心革故春长在----执意图新富自来春安夏泰长安泰----秋吉冬祥大吉祥春到堂前添瑞气----日临庭上起祥光春风惠我财源茂----旭日临门人寿康春风南国来新燕----旭日东方起大鹏春风已著花千树----丽日频添果万株春回大地春光好----福满人间福气浓平安竹报全家庆----富贵花开满室春千家桃李皆呼春----万户屠苏不醒人千门彩树瞳瞳日----万户清歌淡淡风千树雄姿送寒去----万朵梅花迎春来乾坤日月祥光照----龙虎风云瑞气生晴空好展青云翅----重彩难描赤县天人逢盛世豪情壮----节到新春喜气盈人杰地灵家计裕----物华天宝国基宏人寿年丰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春人有笑颜春不老----室存和气福无边日暖风和催四化----花香鸟唱庆三春日月祥光来第宅----乾坤瑞气到衍门三阳开泰神州暖----四化宏扬圣地新山川灵妙能作慧----花木精神亦永年山河洗尽崎岖路----日月重开彩瑞天四海九州皆丽日----三山五岭尽春晖云蒸霞蔚风和日暖----国盛家康人寿年丰年年过年年年如意----岁岁增岁岁岁平安万紫千红百花争艳----五湖四海一体同春花香鸟语人勤春早----风和景明民乐年丰日丽风和百花争艳----地灵人杰万客同欢大地回春山河壮丽----阳光普照玉宇澄清送旧年窗花映白雪----迎新岁喜鹊闹红梅大地回春九州焕彩----银驹献瑞四季呈祥笑舞东风松梅竞秀----喜沾春雨桃李争研瑞气盈庭一门兴旺----甘霖沃野五谷丰登风光无限春色知众意----天地有情政策暖民心国泰民安众星朝北斗----风和日丽百鸟向南枝国兴旺年年风调雨顺----民有幸岁岁人寿年丰浩然华夏一幅兴邦画----伟哉神州千篇改革诗红梅争艳飞雪迎春到----万象更新心潮逐浪高花好月常圆人民同寿----根深叶又茂天地长春化雨似甘霖恩及草木----春光催新政暖透人心健笔如橼歌尧天舜日----繁花似锦赖化雨春风降雪无声乾坤一夜玉----安邦有继祖国万年春金灿星辉东风传喜讯----湖光山色大地播春晖九州春意闹百花争艳----四化宏图展万马奔腾立壮志为江山添锦绣----争朝夕与日月竟光辉丽日耀三春飞花竞秀----东风催四化捷报增辉联对更新正气驱邪气----春光伊始今年胜去年梅花点点笑迎丰收岁----爆竹声声欢歌大治年梅开五瓣浓抹三阳景----竹报三多淡妆四季春年年过年年年不虚度----岁岁别岁岁岁不蹉跎千家爆竹为河山喝彩----万户歌声唤海岳开心瑞雪纷飞大地萌春意----东风浩荡神州跃巨龙瑞雪千家江山银万里----春风—树物野绿千层山欢水笑八方盈正气----物阜民康四海庆阳春山青水秀风光日日丽----人寿年丰喜事天天增时令值新春风和日丽----人民逢盛世面笑心欢旭日暖人心心心向党----春风吹花朵朵朵期阳阳光照河山河山添色----春雨洒大地大地生辉早发和风捎来盈门喜----多情瑞雪降下满屋春政策暖人心春风共沐----新猷孚众望时雨伺沾春风催旧岁华夏百花艳----瑞雪兆丰年神州万象新春花岁岁更新青山不老----时序年年除旧淑景长存春联红人心暖笑声朗朗----鞭炮鸣民意顺歌舞翩翩春起舞风拂大地捎新爱----燕飞翔语戏蓝天告旧情辞旧岁十亿神州传捷报----贺新年三春淑景报清晖芳草先知喜报春归大地----梅花初吐欣观绿投满山改革新花开遍三山五岳----文明硕果结满万户千家甘露无声绣出千红万紫----阳春有脚送来十雨五风虎跃龙腾碧海黄山玉宇----莺歌蒸舞春风旭日神州换旧符欢呼祖国日童日----开新宇喜看神州处处春锦绣河山党肇尧天新运----弦歌夏甸民欣舜日清平开门见喜个个心花怒放----擂鼓迎春人人笑逐颜开庆新年千家万户贴红对----点春景五岳三山披绿装瑞日高悬寒北江南皆暖----东风浩荡天涯海角同春山青水秀映改革千秋画----鸟语花香颂文明万代歌松香竹香梅香香风阵阵----天美地美人美美意重重紫气东来已应千祥云集----吉星高照还期百业俱兴春回大地杨柳依依风光美----福至人间老少盈盈笑声甜春暖风和紫燕穿柏诗里面----秋高气爽黄莺颂柳画中诗翠竹青松万里山河皆春色----红霞丽日九州天宇尽朝晖挂红灯千城万镇恭贺新禧----放爆竹万户千家吉庆有余千古江山增秀色春光临阶----万爱人面映桃花喜气满堂人杰地灵文明国度五千载----水绿山秀璀璨人间四十春正气凌云万户弦歌腾瑞蔼----群英跨骏入方捷报灿新光 2022年的新年对联。
春节穿新衣与贴对联的习俗

春节穿新衣与贴对联的习俗春节,又称为中国的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喜庆的时刻,人们会遵循一系列的习俗来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其中,穿新衣和贴对联是备受瞩目的传统习俗。
本文将为您介绍春节穿新衣和贴对联的由来、意义以及相关传统。
一、春节穿新衣的由来与意义春节穿新衣作为一个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的传统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族文化。
根据传说,年前穿新衣的习俗始于中国古代民间的宗教信仰,人们相信穿着新衣可以辟邪、避开灾难,带来好运和幸福。
此外,穿新衣也象征着新的一年里新的开始和繁荣昌盛。
穿新衣的传统在现代社会仍然非常受欢迎。
不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会在春节前购买新的服装。
对于许多家庭来说,这是一场全家人团聚的盛大时刻,人们会提前准备各种新衣,以展示家族的团结和繁荣。
二、贴对联的由来与意义贴对联是春节期间另一个备受重视的传统习俗。
对联是指以一幅对称的字画形式,在门框上或墙上悬挂,用以表达节日的祝福。
贴对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主要用于宫廷和文人雅士的庆祝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贴对联的习俗逐渐普及到民间,成为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贴对联的意义在于传达吉祥、美好和幸福的祝愿。
对联通常由两句相互呼应、意义相近的诗句组成。
一般而言,对联的上联写在门框的右边,下联写在左边。
人们相信贴对联可以带来好运、辟邪和祝福一家人平安健康。
贴对联不仅是一项传统习俗,也是一种艺术形式。
对联的内容不拘一格,既可以体现出对春节的庆祝和祝福,也可以展示作者的才华和智慧。
因此,许多人在春节期间都会亲自创作对联,以表达自己的祝愿和情感。
三、春节穿新衣和贴对联的相关传统除了穿新衣和贴对联,春节期间还有许多与这两个习俗相关的传统。
在穿新衣方面,人们通常会选择鲜艳、喜庆的颜色,如红色、金黄色等。
红色被认为是能够驱邪、带来好运的颜色。
此外,一些地方还会根据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习俗,选择不同样式和款式的新衣。
例如,儿童会穿戴有动物图案的新衣,以展示对春节动物年的庆祝。
春联来历200字

春联来历200字The origin of spring couplets can be traced back to ancient China, where they were used to usher in the new year and bring good luck and prosperity to the household. 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它们被用来迎接新年,给家庭带来好运和繁荣。
Many believe that the tradition of hanging spring couplets on doors began during the Han Dynasty, as a way to ward off evil spirits and invite blessings into the home. 许多人认为在门上挂春联的传统始于汉朝,这是一种驱邪和邀请福气进家的方式。
The spring couplets typically consist of two lines of poetry written on red paper, with each line expressing auspicious wishes for the new year. 春联通常由写在红纸上的两行诗组成,每行表达对新年的吉祥祝福。
In addition to the poetic couplets, many families also hang lanterns, red banners, and other decorations to create a festive atmosphere during the 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s. 除了诗意的对联,许多家庭还挂灯笼、红条幅和其他装饰,营造出过年的喜庆氛围。
Each character in the spring couplets is carefully chosen for its auspicious meaning, with phrases like "福" (blessing), "财源广进" (wealth flowing in from all sides), and "年年有余" (abundance year after year) being popular choices. 春联中的每个文字都是小心挑选的,具有吉祥的含义,比如“福”、“财源广进”和“年年有余”等短语是常见的选择。
一年级春节对联手抄报内容

一年级春节对联手抄报内容春节习俗及其来历春节,是大家最喜欢的节日,也是很古老的节日。
在那天,家家户户都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逛花街,小朋友和未婚的人收红包,还要放烟花鞭炮,舞龙舞狮,摆年橘,摆水仙,插鲜花……这些习俗大家都知道,可是,这些习俗是怎样来的`?明朝时,海珠区的南部,芳村区的花地湾,盛产各式各样的鲜花,渐渐地把鲜花在春节时在市场上大量买卖,后来就流传了逛花街。
舞龙舞狮又是怎样来历?传说在古时候,在广州有一头凶残的大狮子,常常窜到人家里吃人,有一位大英雄听说了这件事后,决定要杀了那头狮子,他带了两把刀,一刀就把狮子的头砍了下来,为了纪念杀掉狮子的大英雄,就产生了舞隆舞狮。
新春风俗歌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是赤口,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游花地,初八八不归初九九头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火明,十五祈完灯。
春节对联1、上联:事业辉煌年年在下联:锦绣前承步步高横批:心想事成2、上联:健康幸福年年在下联:如意财源日日来横批:健康长寿3、上联:好运常临平安宅下联:和气生财幸福家横批:喜气洋洋4、上联:财神送宝年年发下联:合家迎春岁岁兴横批:福是高照5、上联:三星高照平安宅下联:百福齐临富贵家横批:喜气洋洋6、上联:大顺大财大吉利下联:新春新喜新世纪横批:万事如意7、上联:精耕细作丰收岁下联:勤俭持家有余年横批:国强富民8、上联:创大业千秋昌盛下联:展宏图再就辉煌横批:大展宏图9、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10、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11、上联:顺风顺水顺人意下联:旺丁旺财旺家宅横批:事业兴旺12、上联:好景常临家宅旺下联:平安富贵福满堂横批:吉星高照13、上联:福满华堂添富贵下联:财临吉宅永平安横批:迎春接福14、上联:人兴财旺家宅旺下联:富贵如春福满堂横批:富贵吉祥15、上联:金玉满堂家兴旺下联:福星护宅赐平安横批:华宅生辉16、上联:家添富贵人增寿下联:福到平安喜迎门横批:门迎百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对联的来历介绍每家每户在春节或者有什么喜事的时候,都会换上新的对联。
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春节对联的来历,一起来看看吧!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二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
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
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
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
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春联堪称中华民族独创的艺术奇葩,它以雅俗共赏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爱。
有人曾这样概括春联:“两行文字,撑天柱地;一副对联,评古涵今。
”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在农村或者小县城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别颜色纸张写的春联风俗:原先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
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但庙宇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帖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服丧期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
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
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故春节贴对联是有必要的。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
还有神仙的对联: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意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凡回来时多降吉祥,俗称送灶神。
土地爷的春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
意为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获。
天地爷的春联是: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
短短10个字,把天地间的一切全都包罗了进去。
院子里的大树需贴上树大根深、院子里的墙面需贴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墙上需贴上幸福健康、厨房里需贴上勤俭节约等。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
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
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
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
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门神”。
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手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自孟昶题桃符以后,文人学士便群起效仿,把题春联视为雅事,于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
但是,到时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
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
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
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
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
”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
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
”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
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孝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但满人入关久远,深受汉文化影响,此风俗在民国后渐渐消失。
朱元璋大力提倡贴对联。
他在金陵(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在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穿便装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
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
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据《梦粱录》记: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据五代后蜀国国君孟昶,在公元964年岁的除夕,让他手下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
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
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
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
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
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
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即今春联)的盛况。
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
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
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
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
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写完后就继续巡视。
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
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
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
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汉族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贴春联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
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汉族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贴春联和贴门神。
贴春联,是汉族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
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
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
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
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汉族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贴春联的习俗究竟起于何时,至今无准确的材料可资查证。
不过,大约可能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可以在史籍中证实的。
此外,根据《王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
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
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
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
这也就是汉族民间俗称的门神。
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手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