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腧穴总论

合集下载

经络腧穴总论

经络腧穴总论

五输穴歌诀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⑴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 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 法。
⑵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
<1>固定标志法: 背部的标志: 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②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 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④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 <2>活动标志法:
别行部分,深入体腔的支脉
3、经络的生理功能 ⑴ ⑵ ⑶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和肢体 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4、经络的病理反应
⑴反应病候:内脏有病通过经络反应到体 表 ⑵传注病邪:正虚邪盛时,经络是病邪传 注的途径 ①经脉病变可以传入内脏 ②内脏病变可累及经络 ③脏腑之间病变通过经络相互影响


①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当机体功能低下时——机体功能增强 (同一穴位)某些穴位 当机体功能亢进时——恢复正常 ②相对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素 髎升压 ,少泽通乳等。
腧穴的主治规律


1.分经主治规律。 2.分部主治规律。
后头区: 神志、头 部病
前头、侧头 区:眼、鼻 病
项区:神志、 咽喉、眼、 头项病

一、 经络腧穴总论

一、 经络腧穴总论

后 溪 督 脉 内 眦 颈
阴 跷 照 海 膈 喉 咙
列 缺 任 脉 行 肺 系
内 关 阴 维 下 总 同
公 孙 冲 脉 胃 心 胸
10)交会穴 两经及两经以上的经脉相 交或会合的腧穴。始见于 《甲乙经》。分布于头面、 躯干部 治本经及相交经脉的病变。

十 一 脾 俞 十 二 胃
心 五 肝 九 胆 十 邻
胸 三 肺 俞 四 厥 阴
5)募穴

脏腑经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 穴。分布于胸腹部。共十二募穴 治疗脏腑病变。多用于腑病

十二募穴歌

心 主 包 络 厥 阴 也
膻 中 气 会 何 经 募
三 焦 募 在 石 门 穴
膀 胱 中 极 肾 京 门
气 会 膻 中 脉 太 渊
脏 会 章 门 腑 中 脘
7)郄穴
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共十六郄 穴(十二经、阴阳跷脉、阴阳维脉 各有一郄穴)。首载于《甲乙经》 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 治疗本经、本脏腑的重症、急症 阳经郄穴多治痛证、 阴经郄穴多治血证。

十六郄穴

膀 胱 京 门 肾 水 泉
则痛”
⑵ 传注病邪:正虚邪盛时,经络是 病邪传注的途径 ①经脉病变可以传入内脏 ②内脏病变可累及经络“肝病胁痛” ③脏腑之间病变通过经络相互影响 “阴虚阳亢、肝郁犯脾”
5、经络的临床应用


⑴ 诊断方面(压痛、结节、条索等) ⑵ 治疗方面: ①循经取穴治疗疾病 ②病在经络、内脏者取皮部 ③经脉郁滞者取之络 ④病在经筋者取阿是穴
<1>固定标志法: 背部的标志: 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②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 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④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 <2>活动标志法:

经络腧穴总论

经络腧穴总论

(三)气街:
1.气街的含义: 气街是经气通行的四条直捷径路。人体从上至下横分 为头、胸、腹、胫四气街。 2.气街的内容: 《灵枢·卫气》曰:“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 ,胫气有街”。 其大体位置:气在头者——止于脑; 气在胸者——止于膺与背俞; 气在腹者——止于背俞与冲脉; 气在胫者——止于气街(指气冲部位)
1.与六脏相配 属的六条阴经
四肢的内 侧和胸腹
上肢内侧手三阴经 下肢内侧足三阴经
2.与六腑相配 属的六条阳经
四肢的外侧 和头面躯干
上肢外侧手三阳经 下肢外侧足三阳经
一、十二经脉
(按正立姿势,两臂下垂拇指向前的体 位),将上下肢内外侧分成前、中、后 三个区域。
1.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 列,前、中、后阳少太。
四、经络的根结、标本、气街、四海
(一)标本: 1.标本的意义:中医学里的“标本”有很 多含义。如发病的先后,先病为“本”, 后病为“标”;人体正邪相峙时,称正气 为“本”,而病邪为“标”。 “标”有上的含义;“本”有下的含义。 头、面、胸、背位置较高在上,其部位为标 ;四肢末端位置较低在下,其部位为本。
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 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经络作用 1.通达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官窍: 2.输送气血,营养全身: 3.调节机体平衡与卫外固表:
(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1.反映病候: 2.传注病邪: 3.指导辨证归经: 4.指导针灸治疗:
六 经络的现代研究概况
1、经穴脏腑相关及其联系途径的研究。 2、经络实质的几种主要观点与假说。 3、第三平衡系统说。 4、其他假说。
第一节 腧穴的发展分类和命名
一.腧穴的发展阶段 腧穴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无穴名 无定位 无归经
腧穴最 初阶段

经络腧穴学总论

经络腧穴学总论

⑶指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法、
手指比量法) • 以患者手指的某部折作一定分寸 来定取穴位的方法
• ① 中指同身寸 法:中指屈曲时, 中节掌侧两端纹 头之间为1 头之间为1寸。 • 用于四肢取穴 的直寸、背部的 横寸。 横寸。
②拇指同身寸法: 拇指同身寸法: • 拇指指关节的 横度作为1 横度作为 1 寸 。 • 用于四肢部取 穴
③横指同身寸法: 横指同身寸法:
• 将食 、 中 、 无名 、 小指并拢,以中 指第二节横纹处 为准,四指的横 度为3寸。又称 一夫法”பைடு நூலகம்“一夫法”。 • 用于下肢直寸, 背部的横寸
• 手指比量法要在骨度分寸法规定的 基础上运用, 基础上运用,不能用此法量取全身 各部的穴位
(四)简便取穴法
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简 便易行的取穴法。 便易行的取穴法。 • 如列缺、百会、风市、合谷 如列缺、百会、风市、 等穴均有简便取穴法

经 经 脉
十二 经脉
奇经 八脉
络 系 络 统 脉 组 连 成

十五 络脉
浮络 孙络
十二 经别
十二 经筋
十二 皮部
经络主体
经 脉
络 脉
十二经脉 —— 运行气血
经 脉
奇经八脉 —— 调节气血
十五络脉 —— 统率诸络
络 脉
浮络孙络 —— 渗灌气血
经络连属
内部连属
外部连属
内 部 连 属
十二经别 —— 深入体腔
⑵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 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
• —— 以人体自然标志如五官 、 毛发 、 以人体自然标志如五官、毛发、
关节、 关节、肌肉等定取穴的方法 • <1>固定标志法: 固定标志法: 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 标志。 如五官、 毛发、 爪甲、 乳头、 标志 。 如五官 、 毛发 、 爪甲 、 乳头 、 脐部、 骨节的凹凸、 肌肉的隆起等。 脐部 、 骨节的凹凸 、 肌肉的隆起等 。 如膻中、天枢、太溪、 如膻中、天枢、太溪、昆仑

腧穴总论

腧穴总论
、上星、太乙、承山、大陵、商丘、丘墟、太溪、合谷、水 沟、曲泽、涌泉、小海、四渎等
第二节
二、腧穴的命名: ◆参照动植物
腧穴总论
即根据动植物的名称,以形容腧穴的局部形象而命名,如 伏兔、鱼际、犊鼻、鹤顶、攒竹、禾髎等。
◆借助建筑物
即根据建筑物来形容某些腧穴所在部位的形态或作用特点 而命名,如天井、印堂、巨阙、脑户、屋翳、膺窗、库房、 地仓、气户、梁门等。
原,含本原、真元之义。原气来源于脐下肾间,是人体 生命的本源,是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动力。原气通过三焦 输布于全身脏腑、十二经脉,其在四肢部驻留的部位就是原 穴。
原穴主要用于脏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五脏 有疾,应出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 原。 临床上取原穴使三焦通达,从而激发原气, 调动体内的正气以抗御病邪,主要用来调整 脏腑经络的虚实病变。
过的部位。 所入为合:喻作水流由江河汇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 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
井荥输原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骨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属;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根据治疗作用
即根据腧穴对某种病证的特殊治疗作用命名,如治光明、 水分、通天、迎香、交信、归来、筋缩等。
第二节
二、腧穴的命名: ◆利用天体地貌
腧穴总论
即根据自然界的天体名称如日、月、星、辰等和地貌名称 如山、陵、丘、墟、溪、谷、沟、泽、池、泉、海、渎等,

二-二-腧穴总论PPT课件

二-二-腧穴总论PPT课件

.
23
自然类(天文学)命名
上 星
.
24
自然类(地理)命名
以地理名称结合腧穴 的形象而命名:
.
25
物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命名
伏 兔
.
26
人体类(解剖)命名
乳中
.
27
人体类(生理)命名
.
28
五、腧穴的定位方法
解剖标志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简便取穴法
.
29
⑴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
.
57
临床应用
按时应用
按季节应用:“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 秋刺经,冬刺合。
-----《难经·七十四难》
子午流注针法
.
58
(二)原穴 (首见于《灵枢》)
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十二原。
阴经以输代原,阳经排列在输穴后
分布:腕踝关节附近 应用:
①诊断: 脏腑有病可反映到原穴上
②治疗:脏腑病变。
.
51
分布规律:
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
井穴—手足之末端 荥穴—掌指、跖趾关节前 输穴—掌指、跖趾关节后 经穴—前臂或小腿部,腕踝关节附近 合穴—肘膝关节附近
.
52
五输穴与五行关系
井荥输经合 阳经 金 水 木 火 土 阴经 木 火 土 金 水
阴井木,阳井金
.
53
经脉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71
(六)八脉交会穴(始见于《针经指南》)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交会的八个 腧穴。

经络腧穴总论课件

经络腧穴总论课件

经络的作用
生理方面
联系全身,
病理方面
经络是病邪 传导的通路, 如:

沟通内外; 运行气血, 营养全身; 抗御外邪, 保卫机体;
心火下移小肠; 胃火牙痛
经络的作用
经络学说指导临床实践

解释临床现象: 肝气郁结,出现两胁胀痛

指导治疗: “经气所至,主治所及” “面口合谷收”
十二经的命名
到手不到足,到足不到手 (1)手足:
(2)阴阳
三阴
太阴 少阴 厥阴
少阳 太阳 阳明
阴行于内
三阳
阳行于外
(3)脏腑

属于本脏腑,主治本脏腑之病
足少阴肾经
手太阴肺经
经 络 的 主 要 内 容:十二正经
十二经的分布
十二经在身体的分布是左右对称的 十二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 :
手足三阳经
阳明在前 少阳居中 太阳在后 太阴在前 厥阴居中 少阴在后
经 络 的 主 要 内 容:奇经八脉
督脉、任脉循行
督脉:后正中线
任脉:前正中线
经 络 的 主 要 内 容: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的特点
不内联脏腑,无表里相配。
除任
督二脉有自己的腧穴外,其余 六经无腧穴。 起调节溢蓄作用。象自然界的湖泊。
经络总论
经络学说的重要意义 经络的定义 经络的主要内容 经络的作用
经络总论
经络学说的重要意义 经络的定义 经络的主要内容 经络的作用
经 络 总 论
经络的定义
经络是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运 行气血的通路,是人体经脉和络脉的 总称。
经络、腧 穴 模 式 图
水井
地 下 河
水井
地面 水

《经络腧穴学》总论(共93张PPT)

《经络腧穴学》总论(共93张PPT)

一、奇经八脉
1、概念
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 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 脉、阴跷脉、阳跷脉。
“一源三歧”、 “十四经”
“一源三歧”:八脉中的督脉、任脉、 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称为 “一源三歧”
“十四经”:任、督2脉各有其所属腧穴 不同,后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 “十四经”。
经络总论2
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 经筋、十二皮部。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奇经八脉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2、熟悉十五络脉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3、熟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作用,尤其是任脉、 督脉及冲脉的含义及作用。
2.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五 络脉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2).对腧穴功效的总结 3).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4).受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5).气功练习者的“内景隧道”体验
㈡ 经络学说的发展
1).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有关经脉的记载 2).《内经》中经络学说的形成 3).《难经》对经络学说的贡献 4)《内经》、《难经》以后经络学说的 发展
3、与肺有关的经脉有肺经(属肺)、大肠经(络肺)、 心经(上肺)、肾经(入肺中)、肝经(注肺)共五条。
4、与心有关的经脉有心经(属心)、小肠经(络心)、 脾经(流注心中)、肾经(络心)共四条。
经脉与五官的联络关系
到达眼部的经脉有6条:心经、小肠经、 膀胱经、胆经、肝经。
到达舌部的经脉有2条:脾经、肾经。 到达耳部的经脉有3条:膀胱经、三焦经 、胆经。
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 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 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经络腧穴总论课件

经络腧穴总论课件

(一)十二经脉
5、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 交, 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 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
(一)十二经脉
6、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次序 从手太阴肺经开始,至足厥阴肝经,再 传回手太阴肺经。
(二) 奇经八脉
1、奇经八脉的概念 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 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的总称。 因为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偶, “别道而行”,故称“奇经”。
《下合穴歌 》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 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七)八脉交会穴
含义: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 。
特点:指十二经脉通于八脉的8个穴位,能主治奇经病证 ,这些穴位都位于腕踝部的上下。
《八脉交会穴歌诀》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 ,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 亦通,列缺任脉连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深浅分布 多行于深部
多行于浅部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络脉两大部分组成,概括为“ 四十二,一十五,奇经八脉浮孙数”。
“四十二”指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 皮部;“一十五”指十五络脉。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脏腑 (五官九窍)
十二经脉
经脉
经 络
络脉
肢节
奇经八脉 十五络脉 孙络、浮络
(三)俞穴、募穴
含义: 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又称“背俞
穴”。 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腹募
穴”。 俞募配穴法
《十二募穴歌》
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 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脾募章门胃 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 ?胸前膻中觅浅深。

中医经络腧穴总论

中医经络腧穴总论


合谷




















三阴交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所有腧穴 十四经穴 部分腧穴
太渊
手太阴经穴
合谷
手阳明经穴
咳嗽气喘咯血 咽肿齿痛口歪
阴经 腧穴
阳经 腧穴
侧重脏腑病证 侧重经脉病证
4
特定穴
特定穴
要穴
特定穴
特定穴是十四经 中若干类具有特殊性 能和治疗作用,并有 特定称号的腧穴。
八会穴位置在躯干四肢部
主病
八个方面 相关病证
筋 会
气 会
骨 会
血 会
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
会 穴
是奇经八脉与十 二正经脉气相通 的八个腧穴。

位的痛点或压痛
点上选取的腧穴。
近代的人把它叫
做“压痛点”。
以痛为输
不定穴
天应穴
扪当穴
主治所在 部位病痛
经穴 奇穴 阿是穴
3
腧穴作用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近治作用
经穴 奇穴 阿是穴
近治作用
眼红眼肿
耳聋耳鸣
睛听
明会
膝痛膝冷
膝中 眼脘
胃疼腹痛

局部作用

邻近作用

第二章腧穴总论

第二章腧穴总论

1.中指同身寸
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横 纹头之间作为1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 亦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3.横指同身寸
又称“一夫”法。夫,扶的意思。《礼记》注: “辅四指曰扶”。
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 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测量为3寸。此法多用于下肢、 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隙、凹陷、皱纹、尖端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需要
采取相应的活动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称为活动标志。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曲池必屈肘于横纹头处取之;
取肩髃时应将上臂外展至水平位,当肩峰与肱骨粗 隆间出现二个凹陷,在前方小凹陷中是穴;
取阳溪穴时应将拇指翘起,当拇长、短伸肌腱之间 的凹陷中是穴;
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 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证, 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涉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 器官、脏腑的病证,有的甚至具有影响全身 的作用。
如:合谷穴,不仅能治上肢病证,而且能 治颈部和头面部病证,同时能治外感病的发 热;
足三里穴不但能治疗下肢病证,而且对调 整消化系统的功能,甚至对人体防卫、免疫 反应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第四节 特定穴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除具有经穴的共 同的主治特点外,还有其特殊的性能和治疗 作用的腧穴。
由于它们的主治功能不同,因此各有特定 的名称和含义,临床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一、特定穴的意义
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 特定称号的腧穴即为特定穴。
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 分成: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 郄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交会 穴等。

经络腧穴_腧穴总论

经络腧穴_腧穴总论
背部的横寸
5/17/2020
经络腧穴
第二章 腧穴总论
5/17/2020
目的要求 1.掌握腧穴的定义 、发展概况及分类方法 2.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
3.熟悉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 4.熟悉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
5. 了解腧穴的现代研究概况
经络腧穴
腧穴
概念
腧 —— 通 “输”;简作“俞”—— 输注、转输—— 经气
转输 穴 —— 孔隙——经气所居之处
后头、
}
肩胛、神志病
眼病 耳病
经络腧穴
胸部病
热病 咽喉
足六经腧穴分经主治规律
足阳明经
足少阳经 足太阳经
前头、 口齿、
咽喉病、 胃肠病
侧头、胁肋病、
耳、眼病
后头、背腰病、脏腑病
神志 热病
足太阴经 足厥阴经 足少阴经
脾胃病 肝病
肾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肺病、咽喉病
前阴 妇科病
5/17/2020
经络腧穴
任督脉腧穴分经主治规律
阿是穴
5/17/2020
经络腧穴
1. 十四经穴(经穴)
概念
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两脉上的腧穴。 是腧穴的主要组成部分。
特点:
有固定的
归经——所有的腧穴都分布在十四经脉上 名称 部位
主治本经病证
数目:
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361穴 ,一直延用至今
5/17/2020
经络腧穴
2.、奇穴(经外奇穴)
任脉
病 督脉
回阳、 固脱、强壮
中风、昏迷、热病、 头面病
神志病、
脏腑
妇科病
5/17/2020
经络腧穴
腧穴的分部主治规律

腧穴总论—骨度分寸、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

腧穴总论—骨度分寸、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
又称“天应穴”,是指患病时,在身体上暂 时出现的压痛点或反应点。
4.腧穴的特点:
5.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一、近治作用---
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部
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的作用。是所有学位共同点。
二、远治作用--指具有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离穴位所在部位的组织、器 官、脏腑的病变的作用。
三、特殊作用---
2.活动标志:
指节—犊鼻、肌肉—颊车、肌腱—尺泽。
三、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量取腧穴的定 位方法,又称“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1.拇指同身寸 2.横指同身寸 3.中指同身寸
四、简便取穴法
它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例如:百会穴 、肩髃穴、劳宫、少府、合谷、列缺、
肩骨内缘—后正中线 3寸 肩峰缘—后正中线 8寸
股骨大转子—腘横纹 19寸 臀横纹—腘横纹 14寸 腘横纹—外踝尖 16寸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最直观
1.固定标志:
人体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 骨骼等皆有一定的位置,可以作为取穴的 标志。 爪甲—少商、五官—素髎、毛发—头维、 乳头—乳中穴、脐窝—神阙、中极、 骨骼—下关。
(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素髎升压)
腧穴定位常用的方法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三、指寸定位法 四、简便取穴法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最准确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测量标志,全身各部的长度和 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称为“骨度 分寸定位法”。
前发际正中-后发际正中 12寸
眉间—前发际 3寸
第七颈椎棘突下—后发际 3寸
前额两发角之间 9寸 前后发际之间 12寸
腋前纹头—肘横纹 9寸 肘横纹—掌腕横纹 12寸

经络腧穴学总论.

经络腧穴学总论.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联系脏腑和体表 及全身各部(沟通表里)、 运行气血的通路。
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 下,沟通内外。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
络: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小。 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二、经络概念的形成:
气血→脉→经络 气血——化生于水谷精微,行于 脉道,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 本物质,古人称之源自生命的特征。 脉——指运行气血的通道。
疾病传变层次 皮-络-经-腑-脏 疾病反应于皮部
十二皮部
3.分布:《素问 · 皮部论》“欲 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 然” 十二皮部在诊断、治疗时手足 相通——“上下同法”。故十二 皮部合为六经皮部,并各有专名 (见P10表1-3)
十二皮部
关、阖、枢的本义是指
门户上的一些实物。 喻六经皮部是:机体的卫外屏障, 起着保卫机体、抗御外邪的作用; 病邪出入的门户; 诊断和接受治疗的门户。
2 . 作用:
内属脏腑 外络肢节
运行气血 濡养全身。
3.特点(分布与相互关系):
(1)有规律的分布、循行(外行部分)
①分布规律:
阳明经在前 手足三阳经—四肢外侧 少阳经在中 头面躯干 太阳经在后
太阴经在前 手足三阴经—四肢内侧 厥阴经在中 躯干 少阴经在后
(1)外行部分 手三阴——胸
头部、躯干 足三阴——胸腹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
将“脉”按大小、深浅不同而区 分,是对“脉”的进一步分析。
源流:
最早论述针灸的医著:《黄帝内经》
《脉书》
最早的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
经络学说
阐述人体经络的循行分布、经络 与脏腑的关系、生理功能、病理 变化、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17经络腧穴学概论(腧穴总论)

17经络腧穴学概论(腧穴总论)
腧穴各有一定的部位和命名。
《千金翼方》:“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腧穴的名称都有一定的意义。
(一)天象地理类 ——法天则地,取象比拟
日月
承山
上星
日月
山谷
合谷
璇玑
星辰
太乙
大陵
丘陵
梁丘
天象地理
后溪
大小
支沟
气冲
交通
水道
少海
水流
要冲
关冲
曲池
内关
(二)人事物象类 ——法天则地,取象比拟
鱼际
梁门
鸠尾
2.本讲思 考题
1.腧穴发展大体 经过了什么样的 过程? 2.“腧”、 “输”、“俞” 的异同?
“腧”、“输”、“俞” 的异同
古代,三字音义相通,有转输输注含义,通用; 近代,“腧”、“输”、“俞”在应用时则各有所指:
“腧”标明与人体形肉有关,腧穴是所有穴位总称; “输”特指五输穴,又指十二经肘、膝关节以下五输 穴中的第三个穴位; “俞”专指背俞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穴 位。
(一)无定位、无定名阶段
(二)定位、定名阶段
随着医疗经验的积累,逐渐 明确了哪些病症可在哪些穴位针 灸,从而又认识到,某些穴位有 明确的位置和主治病症,进而发 展到给腧穴确定位置并加以命名。
腧穴发展过程
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保健实践中逐步发 现和积累起来的,发展的过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无定位无定名阶段;定位定名阶段;定位定名归 经阶段。
腧穴名称演变
《内经》 “节” 、 “会” 、 “空” 、 “气穴”
“气府” 、 “骨空”
《针灸甲乙经》 “孔穴” 《太平圣惠方》 “穴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腧穴”

经络腧穴学总论

经络腧穴学总论

足阳明胃经
◆ 在头面部沿目中线下行至口角旁,循下颌骨向外至下颌 角分成两支,一支循耳前上额角,另一支沿颈前外侧下缺 盆。 ◆ 在胸部沿第二侧线下行,即乳中线或锁骨中线,距前正 中线4寸。 ◆ 在腹部沿第二侧线下行,距前正中线2寸。 ◆ 在大腿沿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缘连线下行。 ◆ 在小腿沿胫骨前缘外 1寸下行(丰隆在胫骨前缘外 2寸)。 ◆ 在足部沿踝横纹中点与足次趾外侧端连线循行。
【配穴】 1.配颊车、巨髎、合谷,有祛风通络活血的作用,主治唇缓不收,齿痛。
2.配颊车、承浆、合谷,有通气滞利机关的作用,主治口噤不开。
【刺灸法】 刺法:1.直刺0.2寸,局部胀痛; 2.治面瘫时向颊车方向平刺1.0~2.5寸; 3.向迎香穴透刺治疗三叉神经痛,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半侧面部,甚者可有口角牵掣感。 灸法:温针灸3~5壮。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及
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2.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
治特点和刺灸方法。
3.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4.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脾胃为后天之本。
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灵枢》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
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 入上齿中,还出夹口,还唇,下交 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 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 至额颅。
足阳明胃经
循行方向:头──足 起止穴:承泣──厉兑 联系脏腑器官:胃、脾、鼻、 眼、口、上齿、乳房。 注:阳明经均可治疗五官疾病。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异常, 临床表现有哪些?

(二)主要病候:
A 脏腑病: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肠鸣、腹胀、水肿、口渴、

经络腧穴基本知识—腧穴总论

经络腧穴基本知识—腧穴总论
公孙通冲脉 }合于心、胸、胃
内关通阴维脉 后溪通督脉
}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 申脉通阳跷脉 临泣通带脉
}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 外关通阳维脉 列缺通任脉
}合于肺系、咽喉、胸膈 照海通阴跷脉
(十)交会穴 始见于《甲乙经》)
1.含义:两经及两经以上的经脉相 交或会合的腧穴。
2.分布:头面、躯干部 3.应用:治本经及相交经脉的病变。
无力
原络穴可配合应用,
称“原络配穴法”、“主客配穴 法”
例:先肝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病者为主)
—取肝经原穴太冲(主穴)
后胆病(后病者为客)
—取胆经络穴光明(客穴)
(四)俞穴 (首见于《灵枢》)
1.含义: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
的腧穴。十二俞穴。
2.分布:背腰部,均在膀胱经第
一侧线上
3.应用:治脏腑病变以及与脏腑 相关的五官、皮肉、筋脉病变
多用于脏病 (从阳引阴)
(五)募穴 (首见于《素问》)
1.含义:脏腑经气汇集于胸腹部 的腧穴。十二募穴。
2.分布:胸腹部,与其所属的脏 腑部位基本相一致,
分布于本经,也有分布于他经。 3.应用:治疗脏腑病变 多用于腑病 (从阴引阳)
《难经》阴病行阳……俞在阳。
《素问》阴病治阳
俞穴分布在背部,属阳,为阴病行阳的位置
共十五络:
十二经络穴、任脉络穴鸠尾、督 脉络穴长强、脾之大络大包
2.分布: 十二经络穴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 任脉位于腹部的络穴鸠尾散于腹部 督脉位于尾骨下的长强穴散于腹部 脾之大络大包穴分布于胸胁
3.应用: 十二经络穴治疗相表里两经的病变 任督络穴、脾之大络治躯干前后病变; 脾之大络还可治全身的关节痛、四肢
⑶指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脉交会
募穴 交会穴
182
5
腧穴定位
183
184
185
186
体表标志 指寸定位
骨度折量
简便取穴
187
体表标志法
188
固定标志
活动标志
189
固定标志
190
191
活动标志
192
193
194
骨度折量法
195
196
197
198
“众人之度,长七尺五寸”。
199
200
201
督脉络穴
背腰
脾之大络
胁肋
113
主病
表里经病证
114




“ 络穴正在两 经中间,……若刺
络穴,表里皆治”。
115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四总穴
面口合谷收
头项寻列缺
116
头项寻列缺
117
郄穴
118


郄穴是经 脉之气深集、 汇聚的部位。
119
十二经脉 十二郄穴
阴维脉郄穴 阴跷脉郄穴
阳维脉郄穴 阳跷脉郄穴
124
阴经 郄穴




阳经 郄穴




125
下合穴
126



下合穴是
六腑相合于下
肢阳经的六个
腧穴。
127
下 合 穴 位 置 在 膝 关 节 以 下 128
合 治 内 腑
手阳明大肠合穴——曲池 足阳明胃经合穴——足三里
手太阳小肠合穴——小海 足少阳胆经合穴——阳陵泉
手少阳三焦合穴——天井 足太阳膀胱合穴——委 中
腑 会(中脘) 血 会(膈俞) 脉 会(太渊) 髓 会(绝骨)
157
八 会 穴 位 置 在 躯 干 四 肢 部 158
主病
八个方面 相关病证
159
筋 会
160
气 会
161
骨 会
162
血 会
163
八脉交会穴
164



八脉交会穴
会 穴
是奇经八脉与十 二正经脉气相通 的八个腧穴。
165
166
五脏病取用俞穴
阴病行阳 阳病行阴
六腑病取用募穴
150
151
152
鼻炎 耳病
肺俞 肝俞 肾俞 脾俞
目疾
肢痿
153
八会穴
154



八会穴是人 体脏、腑、气、
血、筋、脉、骨、
髓八者精气所汇
聚的部位。
155
脏腑气 血筋脉 骨髓
156
脏 会(章门) 气 会(膻中) 筋 会(阳陵) 骨 会(大杼)
项强不舒
手太阳经输穴后溪
目赤肿痛
足厥阴经输穴太冲
97
胃脘疼痛
足阳明经合穴三里
胆腑疾患
足少阳经合穴阳陵
膀胱腑病
足太阳经合穴委中
98
99
原穴
100


原穴是脏
腑原气经过和
留止的部位。
101
102
原 穴 位 置 多 在 腕 踝 关 节 附 近103
六阳经
专 有 原 穴
104
六阴经
以 输 代 原
大迎
257
章门
258
259
体表 标志
准确
骨度 折量
指寸 定位
便利
简便 取穴
260
261
240
上腹
下腹
两乳
背腰
8
5
8
21
头面
12
常用分寸
肩胛
6
腿外
腿内
前臂
上臂
16
13
12
9
241
242
指寸定位法
243
244
245
246
中 指 同 身 寸
247
拇 指 同 身 寸
248
横 指 同 身 寸
249
250
简 便取穴法
251
252
合谷
253
列缺
254
劳宫
255
风市
256
105
主病
五脏病证
106
“五脏有 疾,当取之 十二原”。
107
咳嗽气喘
太 渊 (肺经原穴)
心悸失眠
神 门 (心经原穴)
肠鸣泄泻
太 白 (脾经原穴)
108
络穴
109


络穴是表
里两经联络的
处所。
110
阴经经脉
阳经经脉
111
络 穴 位 置 多 在 肘 膝 关 节 以 下112
任脉络穴
胸腹
57
矫正胎位
和中降逆
至中
阴脘
开窍苏厥
人气 中海
扶正补虚
58
双双双 重关相 性性性
59
天枢
便













便

60
关元



尿












61
内关




















62
百会




















63
合谷











81
所所 所 所所 出溜 注 行入 为为 为 为为 井荥 输 经合
82
所出为井(泉水初出之源),脉气始发。

83
井 穴 位 置 在 四 肢 末 端 84
所溜为荥(萦迂未成大流),脉气尚微。

85
荥穴位置多在掌指或跖趾关节前方86
所注为输(水流转输灌注),脉气渐盛。

87
输穴位置多在掌指或跖趾关节后方88
阿是穴
33
3
腧穴作用
34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35
近治作用
36
37
经穴 奇穴 阿是穴
近治作用
38
眼红眼肿
耳聋耳鸣
睛听
明会
膝痛膝冷
膝中 眼脘
胃疼腹痛
39

局部作用

邻近作用
40
41
远治作用
42
43
经脉所过 主治所及
44
落枕项强
中渚 委中
(手背) (腘窝)
腰背扭伤
眼目昏花
光明 涌泉
未归属于十四经 穴系统的腧穴 ,
有人称为 “ 经外
奇穴 ” 。
21
22
23
主治某些 特殊病证
24
25
阿是穴
26


阿是穴是直 接在全身各个部

位的痛点或压痛
点上选取的腧穴。
近代的人把它叫
做“压痛点”。
27
以痛为输
28
29
不定穴
天应穴
扪当穴
30
主治所在 部位病痛
31
32
经穴
奇穴









64
三阴交




















65
66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所有腧穴 十四经穴 部分腧穴
67
68
太渊
手太阴经穴
合谷
手阳明经穴
咳嗽气喘咯血
咽肿齿痛口歪
69
阴经 腧穴
阳经 腧穴
70
4
特定穴
71
特定穴
要穴
72
73
特定穴
特定穴是十四经 中若干类具有特殊性 能和治疗作用,并有 特定称号的腧穴。
120
郄 穴 位 置 多 在 肘 膝 关 节 上 下121
主病
急性病证
122
孔最(手太阴肺经郄穴) —— 喘咳、咯血 阴郄(手少阴心经郄穴)—— 吐血、衄血 地机(足太阴脾经郄穴)—— 痛经、崩漏
123
养老(手太阳小肠郄穴) ——肩背腰痛 温溜(手阳明大肠郄穴)——头痛面肿 梁丘(足阳明胃经郄穴)——胃痛乳痈
11
腧经 脏 穴络 腑
刺激点——治疗疾病
12
2
腧穴分类
13
经穴 阿是穴 奇穴
14
经穴
15


经穴是指分布 并归属于十四经脉
的腧穴,又称 “ 十
四经穴 ” 。
16
主治经脉 脏腑病证
17
针灸甲乙经
349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54
针灸资生经
359
针灸逢源
361
18
19
奇穴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