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排队问题 人教新课标
11-20的认识(排队中的学问)说课稿
11-20的认识排队中的学问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1-20的认识(排队中的学问)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11-20的认识(排队中的学问)2、教材所处的地位:“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本课我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先让同学回顾10以内的.加减;第二,出示情景图,先让同学认真观察,找到数学信息,然后通过分发数字学具,让同学们自己先理解什么是“之间”,怎么算“之间”人数,第三,让同学到讲台上来实际演示课本情景图,巩固所学新知识。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掌握的数数经验,安排了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活动,学生了解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体会数学的乐趣。
4、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二、说教法与学法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图,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方法去理解“之间”意思。
2、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数一数数学卡片,小组合作方式,自己讨论。
3、创设游戏情景,学生通过上台演示情景图里面场景,用探讨反方式去巩固所学新知。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字?请按照要求数一数12--19;20--14(全班齐声回答)引导发现这些数字全部是由2位数组成的。
2、开火车(出示口算题目)一组同学起来开小火车回答口算3、四小组比赛做题目,看那个小组最棒1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20里面有()个十,20里面有()个1比14多1的数是(),比14少1的数是()二、创设情境,激趣学习新知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小动物,那现在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动物园参观小动物,好不好?1、出示课件图片(同学们去动物园看大熊猫)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数一数。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排队中的数学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排队中的数学问题》优秀教学设计排队中的数学问题》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排队中的数学问题复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画图方法解决求整体的特殊情况(求和加1、求和减1)。
在依据信息画图过程中,试图以文字表达建立起联系,建立正确的解决问题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清晰地建立起数量关系,体验用画图解决问题简洁、直观的优势。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解决排队问题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多算要减去,少算要加上。
教学难点:辨析何时需要加1,何时需要减1.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初步体会排队中的数学问题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排队,比如排队做游戏、排队买东西。
排队可十个数学问题,动物王国中正在进行队列比赛,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王国,感受一下排队中有趣的数学问题。
1.依据信息画图。
羚羊队出场了,羚羊队长在队伍的最前面,它说:“我后面有5个运动员,你能猜猜我的小队一共有多少运动员吗?”1)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画图。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画图。
3)全班交流,由学生介绍图意,大家进行评价。
并将算式、图和文字表述建立起联系。
2.解决企鹅有多少只的问题。
XXX出场,企鹅队长排在队伍的最前面,队长说:“我这队算我有8个运动员。
站在队尾的小企鹅问道:那我的前边有几只企鹅呢?”1)把企鹅的对话用图或者算式表示出来。
2)教师展示学生多种画图,并由学生介绍图意。
3)结合图理解8-1=7表达什么意思?小结:刚才我们一起帮助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解决了一些排队中的问题,同学们能利用画图的方法特别清楚地解决了小动物们的问题。
看看又有别的小动物想你们求助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一起解决问题吗?二、用画图方式建构解决问题的模型3.建立“漏数加上”的模型1)教师出示课件:小兔子观察了一下自己的位置,也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
它说:“我的左边有4只动物,我的右边有6只动物。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排队问题-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排队问题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题意画出排队的图形2.能够根据题意完成简单的排队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教学PPT2.学生准备一支笔和一张练习纸教学内容和步骤引入1.让学生回顾昨天学习的知识——几何图形的分类。
2.展示排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然后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得出回答后,老师会进行点拨。
提出问题1.展示问题描述,如下:“小明和小红要排队,小明要排在小红前面,他们要站在3个人里面排队,问小明可以站在几个位置上?”2.让学生阅读问题并自己思考,观察图片,然后进行讨论。
拓展有一下几个角度:角度问题数学角度假如人数增加到4个,小明还能排在小红的前面吗?逻辑思维角度如果小明不排在小红的前面,那么小红有几种站队方法?生活实例理解去超市买东西排队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如果有,你是角度怎么处理的?解决问题1.让学生自己画出三个人排队的形状,并通过思考和形状找规律,总结出答案。
2.成组讨论答案,并请学生解释他们的推理过程。
总结1.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讲述今天的学习收获。
2.进行讨论:如果是5个人排队,小明要排在第3个人的后面,那么小明可以排在哪个位置上?教学扩展1.让学生创造性的编一个自己的排队问题,与小伙伴们展开互动讨论。
2.创建在线游戏或学习视频,利用3D排队模拟,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问题的解答,以及发现规律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2.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来发现学生的习惯性思维错误,及时进行纠正。
3.提供学生思考问题的机会,检验他们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和广度。
知识链接1.几何图形分类2.逻辑思考3.数学概念:位置、排序参考文献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
小学的排队问题教案
小学的排队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排队的基本概念,知道排队是一种有序的排列方式。
2.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排队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排队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排队中的相对位置和顺序。
2. 运用加减法和比较大小解决排队问题。
教学准备:1. 排队图示和实例。
2. 数学工具,如计数器、纸牌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排队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排队的场景。
2. 引导学生思考排队的重要性和规则。
二、讲解排队规则(5分钟)1. 讲解排队的顺序和相对位置。
2. 强调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的重要性。
三、排队实例分析(10分钟)1. 出示排队图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队伍的顺序和相对位置。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排队问题,如队伍中的人数、队伍的长度等。
四、排队问题解决(10分钟)1. 出示排队问题,如“小明排在第5位,他前面有3个人,请问小明是第几位?”2. 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和比较大小解决排队问题。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排队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排队中的表现,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排队的基本概念和规则的理解程度。
2. 学生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的好习惯的养成情况。
3.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排队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让学生深入理解排队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思考排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年级上册第6课时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人教版2025版
推迟1天是星期……
原定日期
星期一
推迟1天
星期二
推迟2天
星期三
推迟3天
星期四
教材第84页第5题
2. 推迟后,运动会星期几开?
今天有雨,原定今天开的 运动会推迟3天再开。
推迟1天是星期……
推迟后,运动会星期四开。
教材第84页第5题
3. 他今天读了几页?
今天我从第10页读到了第14页, 明天该从第15页读了。
5楼
9楼
3层
教材第84页第4题
1. 小天和亮亮住同一座楼,两家之间有几层?
小天
我家住5楼。
我家住9楼。 亮亮
两家之间有3层。
教材第84页第4题
2. 推迟后,运动会星期几开?
今天有雨,原定今天开的 运动会推迟3天再开。
推迟1天是星期……
“推迟3天”就是按照原定时间 往后移3天。
教材第84页第5题
2. 推迟后,运动会星期几开?
中间有4个数
分析解答
我来画一画。
第10
第15 4人
分析解答
小悦和小宇之间有 4 人。
第10
第15 4人
回顾反思
小悦和小宇之间有 4 人。
画图法能呈现过程与结果,也 能把数量关系表示得更清楚。
课堂练习 做一做 东东和玲玲之间有几人?
教材第83页“做一做”
方法一 数一数。 东东
玲玲
87654
中间有3人 东东和玲玲之间有3人。
1. 解决“之间有几个”的问题可以用数数法和 画图法,求两数之间有几个数,不包含两端。
2. 这类题目还有:同一幢楼两个楼层之间有几 层,两人座位之间有几排等。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排队游戏》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排队游戏》优秀教学设计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排队的概念和规则-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积极参与的精神- 启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内容- 介绍排队的定义和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排队的规则:按顺序、不打闹、保持队列整齐- 利用教具(如卡片或小人偶)进行排队游戏示范和体验- 分组让学生自行排队进行游戏,师生互动指导和辅助教学步骤1. 引入: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为什么需要排队以及排队的规则。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示范:利用教具进行排队游戏的示范,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正确的排队方式。
3. 分组: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行排队进行游戏。
教师要认真观察和指导,纠正错误和不规范的行为。
4. 结果展示:比赛结束后,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排队成果。
教师可以评价和点评每个小组的表现。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排队规则和经验,并反思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
教学评价- 学生排队的整齐程度- 学生在游戏中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对排队规则的理解程度- 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空间感知能力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通过自行设计排队游戏,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结合数学知识,让学生对排队的数字规律进行探索和总结- 拓展游戏场景,如排队上车、排队购物等,让学生将排队规则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核心词汇- 排队:pái duì- 游戏:yóu xì- 规则:guī zé- 整齐:zhěng qí以上是关于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排队游戏》优秀教学设计的简要概述,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排队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排队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排队的概念,理解并能够运用简单的排队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排队的概念2. 排队问题的应用3. 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排队这一概念,让学生了解排队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排队的情况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第二步:讲解排队问题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排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排队的概念。
2. 教师讲解排队的定义,让学生明白排队是一种有序的排列方式。
第三步:讲解排队问题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排队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排队买票、排队进教室等。
2. 教师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哪些排队问题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第四步:讲解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解决排队问题的基本方法,如先来后到、按顺序排队等。
2.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解决排队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
第五步: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排队问题的实例,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六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排队问题的概念、应用及解决方法。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排队问题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排队问题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讲解排队问题的应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在解决排队问题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步骤”部分,因为这是整个教案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解决问题排队问题》教学设计
评指正,并替换这位同学。
教师依次发出以下指令:请这一排同学依次报数;请第三位同学把手举起来;请第四位小朋友学猫叫;请第五位同学蹲下,第五位同学的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师刚刚我们玩一个排队有关的游戏,今天我们继续来解决一些生活中有关排队的问题“排队中的数学”。
(板书课题:排队中的数学)【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复习基数与序数,为新知的学习做铺垫。
】【环节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
】1.你知道了什么?(1)课件出示教科书 P79 例 6 情境图。
先找出图中的信息和问题,并分析问题,再一起完整读一遍信息和问题。
2.怎样解决?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呢?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试一试吧!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汇报想法。
预设1:写数或数一数的方法。
从第11、12、13、14,得到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
让学生当小老师数一数(11、12、13、14)。
(根据学生说的板书:数一数:11,12,13,14(4人)预设2 :画图的方法:画15个圆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带领学生一起数(从1数到15在学生作品上书写),并明确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不包括小丽和小宇。
6个圆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1)6个圆的表示什么?(2)让学生明确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在第10和第15之间,与第10前面的9个人有没有关系。
所以可以从第10开始画。
(3)比较15个圆的画法和6个圆的那种画法更简便。
4个圆(1)4个圆的表示什么?(2)比较4个圆的画法和6个圆的画法哪种能同时表示出题中的信息和问题。
(3)教师在黑板规范6个圆画图的方法。
预设3:列式法:15-10=5(人)请同学判断正误,通过后面的画图法理解 15-10=5 (人),这 5 人指的是第 11、12、13、14、15,5 位同学,然而第 15 位同学不在“之间”,所以也要减去,因此 5-1=4(人)师小结:同学们,刚刚我们用数数的策略解决了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的问题。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6 数的顺序和组成的练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6 数的顺序和组成的练习》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教授数的顺序和组成的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加熟悉数字的排列
和组成。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数字1-10的顺序排列。
2.能够利用数字1-10组成简单的算式。
三、教学准备
1.数字卡片1-10。
2.小组练习题。
3.白板和彩色粉笔。
四、教学步骤
步骤一:复习数字1-10的顺序排列(10分钟)
1.教师用数字卡片将数字1-10按顺序排列在白板上,让学生跟着读。
2.让学生自己壹人念十数,然后逆叙数十数,巩固数字的顺序。
步骤二:组成算式(15分钟)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小组练习题,练习将数字1-10组成算式。
2.学生通过组合不同的数字,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加深对数字
的认知。
步骤三:展示和解答(15分钟)
1.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道题目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解答问题。
2.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展示的题目进行点评,帮助学生理解错误,加深认
识。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更熟练地认识数字1-10的顺序排列,并能
够灵活组成简单的算式进行计算。
同时,学生也应该加深对数字组成的理解,为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六、课后作业
1.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数字游戏,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字的组成和顺序,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排队问题 教案
一年级排队问题教案教案标题:一年级排队问题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排队的概念,并能够按照规定的顺序排队。
2. 学生能够遵守排队的规则,互相尊重和合作。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有序排队的场景。
2. 卡片或纸条,上面写有不同的数字。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有序排队的场景,引导学生讨论排队的重要性和规则。
讨论:1. 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在学校或其他场合中排队的经验,询问学生排队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排队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示范与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发放卡片或纸条,上面写有不同的数字。
2. 指导学生按照数字的大小顺序排队,确保学生理解按照规定的顺序排队的重要性。
3.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排队练习,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指导。
4. 邀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排队成果,给予肯定和建议。
巩固与拓展:1. 给学生分发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按照指定的顺序排队。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队伍中插队或出现其他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总结排队的经验,以及如何更好地解决排队问题。
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排队的重要性和规则。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排队,并帮助他人遵守排队规则。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排队游戏,加强他们对排队规则的理解和实践。
2. 鼓励学生在校内或社区中参与一些排队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培养他们的排队意识和能力。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排队练习中的表现,包括是否能够按照指定的顺序排队,是否能够互相合作和尊重他人。
2.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他们对排队规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排队问题教案5篇
排队问题教案5篇第一篇:排队问题教案排队问题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理解各种排队问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各种排队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体验生活中处处又数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排队问题,你们感兴趣吗?你们看陈老师把谁请来和我们一起学习。
出示喜羊羊排队图片师:这里也又数学问题呢?从前数灰太狼排在第几个?从后数他排在第几个?一共又多少只小动物?师:这排队里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板题:排队问题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1、出示题目:同学们排成一队做操,从前数小军站在第5个,从后数小军站在第4个,你知道这列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吗?(1)借助学具摆一摆指一名投影下演示(2)你能看图用列式的方法表示出来吗?4+3+15+34+4 如果不看图,根据题目中给的信息怎样列式来解决呢? 5+4-1 说说分别代表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减1 出示一列队伍,验证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队伍发生了变化,请你在心里默读队形是怎样变化的。
出示:同学们排成一队做操,小军前面有5人,后面有4人,这列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摆一摆怎样用列式的方法解决呢?5+4+1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意思?为什么加一,加的是谁师:什么时候需要加1.什么时候需要减1呢?三、运用知识(1)有一些盆花放在走廊里排成一排,有一盆是菊花,菊花的左边有7盆花,菊花的右边有4盆花,一共有多少盆花?想好后和同位说一说汇报,你是怎样思考的7+4+1(2)出示楼房图片,口述题目:老师家住在这样的高层里,从下数老师住在第9层,从上数老师也住在第9层,这幢楼一共有多少层?把答案写在书上 9+9-1四、拓展训练出示题目:12个小朋友排队做游戏,从前数,小雨排在第5个,从后数小雨应该排在第几个呢?借助学具摆一摆师:如果不用数,不用摆,你能用列式的方法来解决吗? 12-5+15、出示画外音,喜羊羊图片五、小结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什么问题?你们有什么收获?排队问题新村小学陈蘷蘷第二篇:排队问题教案排队问题知识要点在排队问题中,中间这一个人既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教案
孩子容易发现“我前面有9人,后面5人”而忽略了隐藏的信息——说话的我。所以在引导时特别的提醒这个信息。从而引导孩子完整构建排队应用题结构。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文字应用题对于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孩子来说既抽象又复杂,利用孩子已有的学习经验通过摆一摆来使问题变得直观形象,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结合摆好的直观图画引导孩子把图画和文字建立起联系,建立完整的构型结构和正确的解题思路。
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利用动态的南飞大雁和大雁的叫声调整孩子的精神状态,刺激孩子的神经,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在孩子尝试解答后讲解并出示答案,强调“有没有加上我自己”再一次巩固排队问题的基本结构和解题办法。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利用孩子熟悉的旋律《劳动最光荣》配上动感的蚂蚁运粮的画面进行拓展探究,一是防止孩子出现疲劳,二是激起孩子的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三是要让孩子明白:排队问题中隐藏的数字不一定是1,要因题而异。让孩子体会到认真读题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一开课就用一群可爱的动画小松鼠带出排队问题主题,激发孩子的兴趣。利用运动中的车队引导孩子模拟开始学习之旅,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
模型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是建立模型的出发点。5辆直视可见的客车和文字应用题结合,让孩子图文结合起来。把文字题里的隐藏条件通过可以一个一个点着数的图画引起孩子的注意。初步感知排队问题的基本结构。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六单元第四课时排队中的学问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六单元第四课时排队中的学问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的第四课时,课题是《排队中的学问》。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先排头,再排尾”的排队方法,以及如何用简单的加减法来解决排队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先排头,再排尾”的排队方法,能够用加减法来解决简单的排队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先排头,再排尾”的排队方法,以及如何用加减法来解决排队问题。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排队的方法,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小玩具和小卡片,用来模拟排队的情况,让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排队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们模拟排队买票的情景,让他们亲身体验排队的过程,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排队的规律。
2. 讲解排队方法:我会用小卡片和小玩具来展示“先排头,再排尾”的排队方法,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排队的方法。
3. 解决排队问题:我会给出一些实际的排队问题,让学生们用加减法来解决,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对于排队方法和解决排队问题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单的板书,用图示和文字来展示“先排头,再排尾”的排队方法和解决排队问题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们用加减法解决一些排队问题,并写出解题的过程和答案。
答案:(1)小明排在第3位,小红排在第5位,小明和小红之间有多少人?答案:2人(2)有5个人排队,每个人都有1个气球,第4个人给了第2个人1个气球,请问现在有多少个气球?答案:4个气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排队的方法和解决排队问题有一定的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困难,需要在课后多加练习。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标题: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排队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排队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排队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排队现象,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内容:1. 排队的概念及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2. 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
3. 排队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排队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排队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入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排队中的数学问题(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队伍中有5个人,每个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如何计算整个队伍的长度?”2. 学生分小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如加法和乘法,计算出队伍的长度。
4. 学生展示计算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三、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有10个人排队,每个人之间保持相同的距离,如何计算队伍的长度?”2. 学生分小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计算出每个人之间的距离,进而计算出整个队伍的长度。
4. 学生展示计算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生活中的排队现象(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排队现象,如超市结账、电影院购票等。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排队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展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排队中的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排队的概念,并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排队现象。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排队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队列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队列问题》优秀教
学设计
一、设计目标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理解和掌握队列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二、教学内容
1. 队列的定义和特点
2. 队列问题的实际应用场景
3. 队列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 引入队列的概念,通过日常生活中排队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队列的含义和特点。
2. 新知讲解
- 介绍队列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先进先出(FIFO)的原则。
- 结合图示和实例,讲解队列问题的实际应用,如排队乘车、借书过程等。
3. 观察实践
- 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观察身边的队列现象,并记录下来。
4. 团体合作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队列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
- 每个小组根据所选择的队列问题,设计一个解决方案,并将方案展示给全班。
5. 总结归纳
- 引导学生总结队列的特点和解决队列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对队列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2. 评价展示的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意性。
3. 口头或书面评价学生的研究表现和参与程度。
五、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思考队列问题,并记录下来。
2. 利用更复杂的队列问题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队列问题》的优秀教学设计。
通过本设计,希望学生能够对队列有深入了解,掌握解决队列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排队问题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排队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鼓舞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数数”“画图”等,从而进一步深化基数、序数、数的大小、数序的综合运用,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生活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捕捉信息、发觉问题、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策略多样性,积存解决问题的体会。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看问题情境,捕捉有用的数学信息,恰当选择方法的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三.教学预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1.按要求数数。
2.结合数轴回答问题:(1)从左边数起,13在第()个。
(2)从右边数,第2个数是()。
(3)在13和18之间有几个数?(二)探究新知1.情境导入:生活中有专门多地点需要排队,超市中排队付款,排队买东西,排队进行跑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动物王国去看发觉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1)出示例6主题图。
(2)提出问题,独立摸索。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这幅图,你能猎取哪些数学信息组织交流,指导读图。
小丽排在第10 ,小宇排在第十五,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之间”是什么意思?之间确实是在小丽和小宇中间的同学,不包括小丽和小宇。
该如何解答呢?先自己独立摸索后把自己的方法和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积存解题体会。
(1)教师观看捕捉学生方法,展现学生解题方法。
教师下面巡视,搜集不同的解题方法。
预设:点子图、叉子图、实物图等等和数数的方法。
组织研讨,解读解题方法。
4人。
小丽排第10,后面是第11.12.13.14.第15是小宇,中间有4人。
③运算方法交流。
15-10=5(人)5-1=4(人)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
(4)巩固解题方法。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画图、数数、运算都解决了那个问题,你还能借助周围的东西,再讲讲这道题吗?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讲解解题思路。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排队问题-人教版
排队问题(一)教材内容:人教版第一册第102思考题:我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这排队一共有多少人?补充题:1、小朋友排队,方方前面有6人,她的后面还有5人,一共有几人?2、从前往后数,明明是第4个,从后往前数,他是第5个,这一队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3、从前面数,聪聪是第8个,从后面数是第5个,这一队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排队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册第102页思考题(排队数数)教学目标:1、建立队形模型;2、渗透符号化思想;4、增强空间想象力。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与游戏:横着看前两排起立,横着看第两排请坐。
一、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排队数数。
知道排队吗?二、实地排队,感知模型:(弄清第几和几个,感受用符号表示队形,培养空间想象力)。
六位小朋友排队师:下面请几位小朋友,上来排队。
谁愿意上来排队?请下面的小朋友看一看、数一数,你看到了什么?谁能说说某某(第2学生)排在哪儿?你是怎么数的?(从前往后数的)师: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怎样数?(从后往前数)谁能说说某某(第3学生)排的位置。
(学生可能会说从前往后数第几,从后往前数第几。
)师:请小朋友想一下,从前往后数第3,他的前面有几个人?从后往前数第4,他后面有几个人?)三、想象排队,用符号表示队形师:下面请某某继续留下,其他小朋友回到位置上。
假如,现在老师再叫一些小朋友上来和这位学生一起排队,他的前面2个,他的后面有1个。
请你想一下这排队,你能把这排队摆出来?还有不一样的摆法吗?讲评:谁看得懂他的意思?师:如果他的前面有4人,后面有3人,请你先想一下这排队,假如用一个圆形代表一个小朋友,请你画在纸上?讲评学生画的图:谁看得懂他的意思?说说画的过程,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然后画什么?这排队一共有多少小朋友?如果有学生列算式应抓住机会,如果没人列算式,问学生:你能列算式吗?四、尝试练习:的后面有5人?请你想一想,这排队有几人?请看第1题:请你在横线上把这排队用画出来,在括号里写上几人。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排队问题》优质教学课件
机器猫用糖果围成了一个正方形, 已知每条边上都有5颗,四个角上各有1颗, 那么一共有多少颗糖果?
每条边上都 有5颗哦!
5+5+5+54=16(颗)
晶晶用围棋子围成了一个空心三角形,已 知三角形每条边上都有4颗棋子,三个角上
各有1颗,一共有多少颗围棋子?
一个小组总共有20人,在一次调查中 得知,喜欢看《阿凡达》的有10人,喜欢看 《变形金刚》的有16人,每人至少都喜欢看其 中的一部,请问:两部电影都喜欢看的有多少人?
?人
阿凡达10人
变形金刚16人
10+16-20=6(人)
一(3)班25个人在手工课上做花,做红
花的有19人,做黄花的有11人,每人至 少都做一种花,两种花都做的有 几人?
在20名同学中统计,有9人会打羽毛球, 有12人会游泳,有2人既不会打羽毛球又不会游泳, 问既会打羽毛球又会游泳的有多少人?
羽毛球9人
游泳12人
2人
20-2=18(人)
9+12-18=3 (人)先把2人去 掉哦!
学而不止
请对自己说出收获,
总结
对同学们说注意事
项,对老师说出你
的困惑。
归纳总结
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 什么?
教学模板PPT
语文S版 二
每个人对于学习,年都级上有着不
排队问题
小兔兔站成一排去拔萝卜,长耳朵站 在第一排,它的左边有5只小兔,右边有6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兔?
别把我忘 了!!!
左边5只!
右边6只!
5+6+1=12(只)
一(2)班同学去爬香山,规定男生都戴 蓝帽,女生都戴红帽,队伍中一个女生芳芳
一年级排队问题教案
一年级排队问题教案教案标题:一年级排队问题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排队,并能够按照老师指示进行排队。
2. 学生能够在排队过程中保持安静和纪律,培养良好的集体协作意识。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排队的场景。
2. 卡片或纸条作为排队的示例物品。
3.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源,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排队。
让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中的人们是如何有序排列的。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排队,如何排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活动。
主体:1. 向学生展示一些卡片或纸条,并解释这些物品代表学生们。
2. 让学生模仿示例物品进行排队,老师可以扮演指挥员的角色,给予学生指示。
3. 强调排队的规则和要求,如站直、保持安静、保持距离等。
4. 引导学生讨论排队的好处和意义,如有助于组织活动、减少混乱、培养纪律等。
巩固:1. 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节奏下进行排队练习。
2. 观察学生的排队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拓展:1. 给学生分组进行排队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场景中需要排队的情况,如上课、午餐、游乐园等。
评估:观察学生在排队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是否能够按照指示排队、是否保持纪律和安静等方面进行评估。
教案扩展:1.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轮流担任指挥员,指导其他学生进行排队。
2. 可以设计一些排队游戏,增加学生对排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案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排队,并能够按照老师指示进行排队。
同时,他们也能够在排队过程中保持安静和纪律,培养良好的集体协作意识。
这些都为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校活动中的参与提供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队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数数”“画图”等,从而进一步深化基数、序数、数的大小、数序的综合运用,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生活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捕捉信息、发现问题、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策略多样性,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问题情境,捕捉有用的数学信息,恰当选择方法的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按要求数数。
2.结合数轴回答问题:
(1)从左边数起,13在第()个。
(2)从右边数,第2个数是()。
(3)在13和18之间有几个数?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排队,超市中排队付款,排队买东西,排队进行跑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动物王国去看发现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1)出示例6主题图。
(2)提出问题,独立思考。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3)组织交流,指导读图。
小丽排在第10 ,小宇排在第十五,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4)“之间”是什么意思?
(5)之间就是在小丽和小宇中间的同学,不包括小丽和小宇。
(6)该怎么解答呢?先自己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相互交流。
2.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积累解题经验。
(1)教师观察捕捉学生想法,展示学生解题方法。
教师下面巡视,搜集不同的解题方法。
预设:点子图、叉子图、实物图等等和数数的方法。
(2)组织研讨,解读解题方法。
①画图法交流。
②数数法交流。
小丽排第10,后面是第11.12.13.14.第15是小宇,中间有4人。
③计算方法交流。
15-10=5(人)
5-1=4(人)
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
(4)巩固解题方法。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画图、数数、计算都解决了这个问题,你还能借助身边的东西,再讲讲这道题吗?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讲解解题思路。
(5)方法小结,提升认识。
教师:刚刚我们使用了画图法、数数法,计算法解决了问题,同时还巧妙地运用了身边的学具寻求到了答案,你们真聪明!今后解决问题我们就可以使用这些方法了。
3.指导学生检查。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79页做一做。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2、解决书中81页6题。
(变式1:要包含两端的数)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
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3.变式2:谭琪小朋友前面有4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几人?
(四)拓展提升
1.举例子
根据练习纸上的第1、2两题,你能模仿着举个排队问题的例子吗?一人举例,其他人解决问题。
2.提升练习
一队小朋友在做操,小明前面有3人,小丁后面有5人,小明和小丁之间有4人,这一队共有多少人?
五.课堂总结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