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公司治理(重点掌握点)
公司治理知识点总结
公司治理知识点总结前言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公司治理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和机构关注的焦点。
公司治理是一种管理方式,旨在确保公司能够以高效的方式为股东创造价值,并在与公司所有者、管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维持有效的利益平衡。
本文将对公司治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公司治理的概念、原则和实践。
一、公司治理的概念和目标1. 公司治理的概念公司治理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通过一系列组织结构、制度和流程来履行其责任和义务的过程。
公司治理旨在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公司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2. 公司治理的目标(1)确保公司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一致;(2)保障公司的透明度和公平性;(3)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4)保护股东权益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二、公司治理的原则1. 公司治理的原则(1)透明度原则:公司应当公开并及时披露信息,包括财务信息、经营信息、治理信息等,以便股东和利益相关方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估;(2)独立性原则:公司应当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以监督公司管理层的行为,并保障公司治理中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平衡;(3)责任原则:公司的管理者应当承担起对公司和股东的责任,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公司长期的持续稳定发展。
2. 国际公司治理原则国际公司治理原则包括了一系列对公司治理的规范和指导原则。
比较常见的国际公司治理原则包括OECD公司治理原则、国际公司治理准则等。
这些国际公司治理原则为不同国家和企业提供了一种规范和指导,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公司治理。
三、公司治理结构1. 公司治理结构组成公司治理结构一般由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等组成。
董事会是公司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公司战略、管理决策以及监督公司管理层的行为。
监事会是对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公司的财务活动、内部控制、合规性等。
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对公司管理层的任免、审批公司财务报表等。
第五章 公司治理(1)
第68讲-企业的起源与演进第五章公司治理本章综述【本章综述】教材变化1.与2017年教材相比,本章为单列新增章节。
(从原教材第四章分离出来,并增加部分新内容)2.相对于原有公司治理内容,主要增加如下知识点:(1)本章第一节“企业的起源与演进”为新增内容。
(2)本章第二节“公司治理的概念和理论”新增“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知识点;丰富“公司治理的概念”知识点相关内容;“公司治理理论”知识点增加“资源依赖理论”,并对原有“委托代理理论”进行丰富。
新增“公司治理的重要性”知识点。
(3)本章第三节“三大公司治理问题”(原为两大公司治理问题)。
(4)本章其他内容未有重大、实质性变化,只是文字上的调整和较少内容的增减。
【本章综述】章节安排从历史考查情况看,本章并非重点章节!1.试卷中分值权重在1.5%左右。
2.本章知识点以考查客观题型为主。
3.本章所讲知识点众多、琐碎,重点并非特别突出。
实际试卷以考查“大面”为主,复习备考时掌握“大点”即可,不必投入过多精力过细记忆。
4.本章通常以考查知识点直接还原为主。
5.本章蕴含大量出题点,未在实际考查中体现。
故出题人对该章出题可选空间较大。
同时,本章作为单列新增章节,预判今年对该章考查分值权重会有一定幅度上升。
目录本章知识体系与架构【知识点1】企业的起源与演进1.纵观企业制度的演进发展史,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以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为代表的古典企业制度时期和以公司制企业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时期。
2.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和资本筹措与供应途径的变化,企业的形式经历了“单人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的发展。
一、业主制企业(一)业主制企业的特点1.企业内部组织形式简单、便于管理,且政策法规、宏观经济等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对企业影响较小。
2.企业的资产所有权、控制权、经营权、收益权均归业主所有,业主享有完全自主权,便于发挥其个人能动性、生产力及创造力。
3.业主自负盈亏,对企业负债承担无限责任,因此业主会更加关注于预算和成本控制以降低经营风险。
公司治理复习要点
公司治理复习要点第一章1、破产清算顺序:员工工资-税-债权人-股东2、股权分散化(简答):有利:(1)明确、清晰(de)财产权利关系为资本市场(de)有效运转奠定了牢固(de)制度基础.(2)高度分散化(de)个人产权制度是现代公司赖以生存和资本市场得以维持和发展(de)润滑剂. 不利:(1)股东较多,形成议而不决(de)状况,增加了公司治理(de)成本.(2)对公司经营监督(de)弱化.(3)分散(de)股权结构使得股东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处于被机会主义行为损害、掠夺(de)风险之下.3、国外公司治理研究(de)主题(多选):主题一:如何监督和控制经理人员(de)行为.背景:(1)人们普遍对经理人员和与日俱增(de)高报酬感到不满.(2)股东诉讼事件大量增加.(3)机构投资者力量(de)增大.主题二:如何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de)利益.背景:(1)恶意收购中如何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de)利益.(2)关于公司社会责任(de)争论4、国内公司治理研究(de)主题(多选):主题一:治理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de)严重(de)管理者腐败问题.主题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化改造.第二章1、公司内部(de)科层主要表现为:委托--代理关系.2、公司外部市场与公司之间主要表现为:契约关系3、股东/潜在股东、债权人与公司主要通过资本市场连接起来4、经营者、雇员和顾客与公司通过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联系5、公司边界与公司治理边界(de)区别和联系(简答):(1)公司边界与公司治理边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2)理论上(de)公司治理边界是公司中专有性资产当事人(de)行为集合,而公司边界主要是从静态上以公司作为视角主体来判断它(de)财产边界、组织边界和发人边界;(3)有时候公司治理边界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与公司边界重合.6、公司治理边界(名解):公司当事人在公司中专用性资产(de)维度和半径所形成(de)范围.第三章1、优先股(de)根本特性在于优先股股东在公司收益分配和财产清算方面比普通股股东享有优先权.(判断题)2、我国上市公司(de)股权,按投资主体(de)不同可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和公众股.3、股东权益和债权人权益(de)差别:(1)股东权益与债权人在公司经营中所处(de)地位不同;(2)股东权益与债权人各自承担(de)风险不同;(3)两种权益(de)偿还期限不同4、(单选)股东年会(de)间隔期以一个日历年度为单位,通常不得超过15个月.5、股东会议法人表决制度:(1)举手表决;(2)投票表决;(3)代理投票制6、累加表决制度(名词解释):股东可以将有效表决总票数以任何组合方式投向他所同意或否决(de)议案.7、我国公司法第101条规定,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de)股东请求是,应在2个月内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单、判)8、如何评价股东利益至上理论及其局限:根据古典(de)资本雇佣劳动理论,资本家出资购买设备、原材料,雇用工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de)目(de)就是实现资本增值,因此,资本(de)投入者即是企业(de)所有者,企业是资本投入者(de)企业,企业经营以股东(de)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即股东利益至上理论(de)基本观点.局限性:(1)企业价值增值(de)来源不仅仅是股东最初投入(de)物质资本要素,企业(de)非物质要素也日益构成企业价值增值(de)重要要素;(2)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增值(de)重要资源,企业职工也与股东一样承担了与企业经营者相关(de)风险;(3)股权(de)分散和流动降低了股东承担(de)风险,其关注企业(de)积极性减弱.资本市场(de)发展使股东可以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股东与企业之间(de)利益纽带关系逐渐弱化;(4)经营环境(de)变化使越来越多(de)个人和群体(de)利益受到企业业绩(de)影响,企业越来越演变为“社会(de)企业”.受企业经营状况(de)影响,承担剩余收益和风险(de)不仅仅是股东,还涉及了更为广阔(de)社会层面.9、怎样评价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不足:利益相关者理论(de)基本论点是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债,而且要对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de)相关者负责.不足:(1)利益相关者理论将股东利益至上(de)企业单一目标转向服务于满足相关利益主体(de)多目标,实际上将导致公司无目标.(2)企业所有(de)利益相关者参与(de)公司治理成本高,决策效率低.(3)强调满足各利益相关者(de)利益,要求企业管理者对所有(de)利益相关者都负责任,相当于让他们对谁都不付责任.10、公司治理主体选择(de)原则:(1)公司长期市场价值最大化原则.(2)公司治理结构有效运营(de)原则.第四章1、我国公司法对董事会规模(de)上下限做出了明确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为5-19人,有限责任公司(de)董事会成员为3-13人.股东人数较少或规模较小(de)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1名执行董事,不设董事会.执行董事可以兼任公司经理,同时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单、判)2、什么情况下不得担任董事:(1)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2)因贪污、贿赂、侵犯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次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3)担任破产清算公司、企业(de)董事长或者厂长、经理,对该公司、企业(de)破产负有个人责任(de),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三年;(4)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de)公司、企业(de)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de),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未逾三年;(5)个人所负数额较大(de)债务到期未清偿.3、表决权:公司法第112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会议应有过半数(de)董事出席方可举行.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de)过半数通过.4、董事会临时会议召开(de)提议权: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de)股东、三分之一以上董事或者监事会,可以提议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5、董事(de)诚信义务(选择):(1)董事必须真诚地为公司利益行事,他们必须真诚地工作,而不应再制定公司决策时掺杂任何私人动机.(2)董事不得因自己身份而受益.(3)不得侵占和擅自处理公司(de)财产.(4)董事不得同公司开展非法竞争.(5)董事不得与公司从事自我交易.(6)董事不得泄露公司秘密.(7)董事不得篡夺公司机会.6、公司法第52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设监事会,其成员不得少于3人.7、公司法第118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设监事会,其成员不得少于3人.8、公司法第71条规定: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成员不得少于5人.监事会成员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委派.9、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由国务院派出.10、公司法第53条规定:监事(de)任期每届为3年.11、监事会会议(de)种类:监事会定期会议、专题会议、工作会议.12、简述理解董事和监事(de)权利:董事权利:(1)出席董事会会议.(2)表决权.(3)董事会临时会议召开(de)提议权.监事会权利:(1)检查公司财务;(2)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财务(de)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de)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de)建议;(3)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de)行为损害公司(de)利益时,要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予以纠正;(4)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在董事会不履行本法规定(de)召集和主持股东会议职责时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5)向股东会会议提出提案;(6)依照本法第152条规定,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起诉讼;(7)公司章程规定(de)其他职权.第六章1、激励安排具体细化:报酬激励、控制权激励、声誉激励、市场竞争(多选)第七章1、市场效率(de)形式:弱化、半强式、强式效率2、彼得德鲁克成功并购五条法则:(1)收购必须有益于被收购公司;(2)必须有一个促进合并(de)核心因素;(3)收购方必须尊重被收购公司(de)业务活动;(4)在大约一年之内,收购公司必须能够向被收购公司提供上层管理;(5)在收购(de)第一年内,双方公司(de)管理层均应有所晋升.3、中国(de)并购:买壳上市:借壳上市或逆向收购,非上市公司购买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比例股权来取得上市(de)地位,然后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及资产,以实现间接上市(de)目(de).一般程序:(1)收购人购入上市公司控股权(一般指35%或35%以上股权);(2)收购人注入新资产到上市公司;(3)收购人在取得上市公司35%或35%以上股权需根据我国证监会(de)收购及合并守则向上市公司其他股东提出书面报告.4、MBO:管理层收购,公司(de)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de)一种行为,从而引起公司所有权,控制权、剩余索取权、资本等变化,以改变公司所有制结构.MBO特点:(1)MBO主要投资者主要是目标公司经理和管理人员,他们往往对该公司非常了解,并有很强(de)经营管理能力;(2)MBO主要通过借贷融资来完成,其财务由优先债、次基权、股权三者构成,目标公司存在潜在管理效率提升空间,管理层是公司全方位信息拥有者,公司只有在具体良好经营状况和经营潜力下才会成为管理层(de)收购目标;(3)通常发生在拥有稳定(de)现金流量(de)成熟企业.5、持股分立含义及区别:将公司(de)一部分分立为一个独立(de)新公司(de)同时,以新公司(de)名义对外发行股票,而原公司仍持有新公司(de)部分股票. 持股分立与股权分割(de)区别:在股权分割时,分立后(de)公司相互之间完全独立,在股权上没有任何联系;而持股分立后(de)新公司虽然也是独立(de)法人单位,但原公司继续拥有新公司(de)部分权益,原公司与新公司之间存在着持股甚至控股关系,新老公司形成一个股权联系(de)企业集团.6、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1)平等对待所有股东,保护股东合法权益;(2)规范控股股东行为及其与上市公司(de)关系;(3)强化董事(de)诚信与勤勉义务;(4)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5)保障利益相关者(de)合法权利;(6)强化信息披露,增加公司透明度.(简答)7、公司披露类型:(1)上市信息披露;(2)定期信息披露(年度报告、中期报告);(3)临时信息披露(公告、收购、合并公告)8、公司披露(de)重要信息中财务会计状况及经营成果一直是公司治理信息披露(de)核心内容,也是信息使用者最为关注(de)焦点.第9章1、机构投资者种类: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合格(de)境外机构投资者2、机构投资者特点:(1)机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追求(de)是具有中长期投资价值(de)股票;(2)机构投资者都拥有行业及公司分析专家、财务顾问等,具有人才优势;(3)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股东身份,加强对上市公司(de)影响,参与上市公司(de)治理.3、成熟(de)机构投资者三个特征:专业、理性、守法.4、界定子公司三个原则:主动原则、控制原则、持续原则(判断)5、关联公司定义:公司A已少数股权参股B公司,且A公司在B公司董事会中只有发言权,其意志在公司B(de)体现程度取决于B公司董事会成员讨价还价结果,称公司B为公司A关联公司或公司A和B为同意公司子公司,二者为关联公司.6、混合控制优点:(1)子公司(de)管理层人员参股子公司,成为子公司资产(de)所有者,母公司与子公司管理层(de)目标完全一致,子公司管理层人员通过股份分红取得相应收益,使子公司管理层人员有强大(de)动力全力投入子公司(de)经营.(2)子公司管理人员同时也是子公司(de)资产所有者,使子公司(de)盈亏与之切身相关,有效避免了“内部人控制”现象.(3由于子公司管理层人员参股子公司,促使他们专注于子公司(de)长期目标和发展潜力,而非追求短期利益,这对于子公司(de)长远发展有积极(de)意义.混合所有制特别注重培育子公司董事会和谐(de)气氛,协调子公司管理层人员与母公司董事人员目标(de)一致性,防止子公司各自为政,对母公司整体利益漠不关心,同时,应注意协调子公司之间(de)关系,使子公司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关注母公司发展,发挥整体优势.(案例分析)7、关联交易:母公司与其子公司与在该公司直接或间接又有权益、存在利害关系(de)关联公司之间所进行(de)交易.第13章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如何产生具有哪些特点和缺陷(一)分散化股权融资体制、(二)分散化股权融资体制与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de)关联.特点:(1)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较大;(2)公司控制权市场在外部约束中居于核心地位;(3)经理报酬中(de)股票期权(de)比例较大;(4)信息披露完备.优点:(1)股权分散有利于避免因一家公司(de)经营不利或环境变化而带来(de)连锁反应;(2)股权(de)强流动性能够使投资者容易卖掉手中(de)股票,从而减少投资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同时有利于证券市场(de)交易活跃、信息公开;(3)股权(de)强流动性有益于资源(de)再分配,市场中(de)资本容易重新得到优化组合,公司也容易筹措资金;(4)股权(de)强流动性使股东们可以通过在证券市场上(de)股票交易活动来控制、监督经营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经营者按自己(de)意志办事,经营者(de)创造力得以发挥;(5)股权分散和强流动性有利于保证资本市场(de)竞争性.缺点:(1)由于公司股票分布在成千上万(de)个人和机构手中,每一个股票持有人在公司发行(de)股票总额中仅占很小(de)份额,因而影响和控制经营者方面股力量过于分散,股东大会“空壳化”比较严重,使得公司(de)经营者经常在管理过程中浪费资源并让公司服务于他们自身个人(de)利益,有时还会损害股东(de)利益.(2)金融市场是缺乏忍耐性和短视(de),股东们并不了解什么是他们(de)长期利益,他们更愿意是自己(de)短期收益更大些,当公司强调要在研究和发展以及代价高昂(de)市场拓展战略等方面持续投资而延期向他们支付红利时,股东们就会倾向于卖出公司(de)股票.另外,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过于强调股东(de)利益,从而导致公司对其他利益相关者(de)投资不足,进而降低了公司潜在(de)财富创造.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如何产生具有哪些特点和缺陷产生:(1)法人在公司融资中(de)核心作用(2)法人核心作用(de)法律基础及与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de)关联特点:(1)董事会与监事会分立(2)企业与银行共同治理(3)公司之间交叉持股缺陷:(1)违反股份公司原则公司相互持股,容易导致资本金在形式上无限扩大,而实际上并没有筹到任何真正(de)资金,仅仅是一张交换股票(de)纸片甚至是账面游戏而已,这种做法违反资本充实原则.(2)引发公司支配权(de)不公正占有实际出资人(de)支配权地位丧失了,而没有出资(de)经营者却支配着公司,从而违反了权利和义务相一致(de)原则.(3)股东大会“空壳化”相互持股公司(de)经营者为维护自己(de)利益而相互支持,而不是相互监督,即出现股东大会(de)“空壳化”和形式化,其结果是带来“无责任经营”或“相互放任型”经营,形成彼此之间相互都不追究责任制度.。
公司治理知识点
名词解释⏹1、狭义概念的公司治理是指公司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力与责任关系;⏹广义概念公司治理指企业中关于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的制度安排。
⏹我们认为:⏹所谓公司治理,就是基于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形成的公司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及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种权力和利益分配与制衡关系的制度安排。
2、股权结构(Stock Right)是指公司股东的构成和各类股东持股所占比例,以及股票的集中度(或分散度)和股东的稳定性。
3、股东“搭便车”问题a)搭便车问题一般来说是公共财货问题。
“路灯”问题b)企业具有契约性质,个体自身利益的取得其实是一种博弈的结果搭便车行为的原因:⑴股东的成本—效益观,既监督要付出成本,但监督成果由大家分享。
⑵小股东的股份太少,其对CEO的监督能力不够、成本太高。
⏹4.专门委员会⏹独立董事❑是指那些只拥有董事身份和在董事会中的角色,不在公司内担任其他职务,并且在公司内没有其他实质性利益关系,即与其受聘的公司和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判断的关系。
⏹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战略发展委员会5.控制环境处于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之首,内部环境控制包含组织基调,具体内容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6.我国内部控制概念⏹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7、《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风险评估是指单位为实现其目标而确认的分析相关风险,以构成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风险评估是为识别、分析、管理与企业活动相关的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汇率风险、经营风险等各种风险而建立的机制8.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含义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不能由一个人兼任,否则既可弄虚作假,又能掩盖其舞弊行为的职务9预算控制⏹企业控制制度的核心,与所有制度和行为有关,是企业经营活动价值控制的起点。
公司治理笔记
第五章公司治理
第一节公司治理概述
现代公司呈现出股权结构分散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等典型特征,由此产生了公司治理问题,并随着公司股权结构由分散转为集中,特别当资本市场缺乏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时,传统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代理矛盾逐步转变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矛盾,即导致了终极股东对于中小股东的“隧道挖掘”问题。
三、公司治理的概念
公司治理机制:指主要来自外部各种市场机制的监督,即指“市场”对公司管理层表现的监督和控制
四、公司治理理论
公司治理理论是构建公司治理结构、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的理论基础
一、经理人对于股东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主要是经营者的利益最大化目标与股东的财富最大化目标不同,就会造成经营者利用自己所掌
由于所有权集中使控股股东有可能也有能力通过各种手段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控股股东为取得控制权谋取私利而
公司是所有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的公司,主要表现为公司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三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机制
一、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一)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含义及构成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指为实现公司最佳经营业绩,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基于信托责任而形成的相互制衡关系的结构性制度安排
➢股东(大)会由全体股东组成,是公司内部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分别履行公司战略决策职能、监督职能和经营管理职能,在遵循职权相互制衡的前提下,客观、公正、专业的开展公司治理,对股东(大)会负责,以维护和争取公司实现最佳的经营业绩
(二)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模式
1、股东大会
4、经理层
5、国有企业各级党委(党组)
二、公司外部治理机制。
公司治理的概念与理论
第五章-公司治理的概念与理论第二节公司治理的概念及理论知识点1 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和公司治理的概念(★★)一、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随着公司制企业的不断进展,现代公司呈现出股权结构分散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等典型特点,由此产生了治理问题,使公司治理成为现代企业所应关注的核心问题。
二、公司治理的概念(一)公司治理的概念1.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若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合理地配置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关系。
它是借助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领导层所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的内部治理。
其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避免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
2.在广义上,公司已不仅是股东的公司,而是一个利益一起体,公司的治理机制也不仅限于以治理结构为基础的内部治理,而是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的内部、外部机制来实施一起治理,治理的目标不仅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是保证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3.泛广义的公司治理概念,以为公司治理是董事和高级治理人员为了股东、职员、顾客、供给商及提供间接融资的金融机构的利益而治理与操纵公司的制度或方式。
即泛广义的公司治理概念在涵盖狭义与广义的公司治理内涵的同时,还包括了企业的战略决策系统、企业文化、企业高管操纵制度、收益分派鼓励制度、财务制度、人力资源治理等制度。
(二)公司治理的概念明白得1.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
依据公司内外部环境不同,公司治理能够被划分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两个维度。
治理结构要紧偏重于公司的内部治理,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治理团队及公司员工间权责利彼此监督制衡的制度体系。
治理机制要紧指除企业内部的各类监督机制外的各项市场机制对公司多维度的监督与约束。
包括限制领导人的道德风险、公司并购和接管市场及公司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等。
另外,信誉中介机构、政府、媒体舆论等依据公司法、证券法、会计准那么等政策法规对公司进行监督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五章 公司治理(CPA真题与答案)
第五章公司治理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外部治理机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产品市场的竞争可以提供有关经理人员行为的更有价值的信息B、资本市场对于经理人员的约束是接管和兼并C、在经理人市场上,声誉是决定经理人价值的重要因素D、市场竞争越激烈,经理人员败德行为的空间就越大2、下列关于公司治理原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公司治理框架应该保护和促进股东权利的行使B、公司治理框架应保障除少数股东和外国股东外的全体股东得到平等的对待C、公司治理框架应确保与公司重大事件有关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予以披露D、公司治理结构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指导和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的责任和忠诚3、下列关于公司治理问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小股东的免费“搭便车”行为的直接后果是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B、过高的在职消费,是终极股东对于中小股东的“隧道挖掘”问题的表现C、保护中小股东,防止隧道挖掘行为,只能靠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强制性规定D、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国企改革过程中的“内部人控制”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4、下列关于公司治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狭义的公司治理借助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内部治理B、广义的公司治理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还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C、广义的公司治理只包括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与制衡机制D、广义的公司治理目标是保证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5、下列人员中可以担任公司外部董事的是()。
A、大学教授B、总经理C、财务总监D、董事会秘书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广义公司治理的目标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公司治理的目标不仅仅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B、公司治理的目标只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C、公司治理的目标还包括保证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D、如果要实现公司治理的目标,公司治理就不能局限于权力制衡2、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有()。
公司治理重点
1、双层制董事会:真正意义上的双层制董事会以德国模式为代表它建立在“共同决定”原则基础之上,并以监督职能为中心,构建董事会。
董事会主要结构是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
监事会主要是决策、监督职能,董事会是执行职能。
2、累积投票权制度:指股东大会选举两名以上的董事时,股东所持的每一股分拥有与待选董事总人数相等的投票权,股东既可用所有的投票权集中投票选举一人,也可分散投票选举数人,按得票多少依次决定董事入选的表决权制度。
3、公司治理结构:指为实现公司最佳经营业绩,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基于信托责任而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结构性制度安排。
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和最高决策机构。
公司内设机构由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组成,分别履行公司战略决策职能、纪律监督职能和经营管理职能。
董事会是股东会闭会期间的办事机构。
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皆以形式决议的方式履行职能,总经理则以行政决策和执行力予以履行职能。
4、企业所有权:是指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
剩余控制权则是”特定权“以外、对合约所涉及财产的支配权。
是公司合约有文明规定的利用公司财产从事投资和市场运营之外的公司决策权,仅是控制权的一部分。
公司是市场中一组不完备的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履行过程,要素所有者投入要素追求的是要素增值,其关键内容之一就是明确未来要素增值如何在要素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
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不完备性决定了未来的增值不是一个确定的金额,必须由要素所有者承担一个不确定的剩余增值额,剩余增值额承担这也就承担着企业的经营风险,这称作公司的剩余索取权。
5、机构投资者:主要是指一些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公司、投资信托公司、信用合作社、国家或团体设立的退休基金等组织。
机构投资者的性质与个人投资者不同,在投资来源、投资目标、投资方向等方面都与个人投资者有很大差别。
6、非执行董事:是指不在公司经理层担任职务的董事,又称为非常务董事,是董事的一种,也是构成董事会的成员之一。
《新制度经济学》第五章 公司治理
一、监督者的激励与约束(2)
2、激励监督者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格罗斯曼、哈特、莫尔
等人在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基础上,对企业的产权 结构进行了新的解释。他们(1986,1990,1995) 认为,剩余控制权才是企业所有权的本质,剩余 控制权的配置与激励和效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剩余控制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当存在有专用性 投资导致的“套牢”问题时,它影响当事人事后 讨价还价的地位,从而影响事前的投资决策。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多层的委托-代理关 系中,在职业经理人所构成的科层组织中,越是 上层经理人,对其监督和激励就越关键。否则上 层经理人的激励约束不足,将导致由他以下的各 层代理人都得不到必要的监督与激励
第五章 公司治理
第一节 什么是“公司治理” 第二节 公司治理的一般原则:激励与约束 第三节 资本结构与控制权 第四节 外部竞争压力与公司治理
第一节 什么是“公司治理”(一)
公司治理在狭义上是指有关企业董事会的 功能、结构、股东与董事会及经理层的权 利配置与监督方面的制度安排,在广义上 还包括各项监督激励制度、财务制度以及 经理选聘等市场制度,简而言之,就是影 响企业组织运行的一切契约安排和市场力 量。
显然,通过对代理人的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委托— 代理问题,通过一种精心设计的激励契约同样可以起到遏 制委托—代理问题达到激励相容目的的重要作用。
二、激励与风险分摊问题(1)
1.激励原则与风险分摊原则的冲突
从风险有效分摊的角度看,企业给其风险 回避型的雇员支付固定的报酬将是最优的 契约安排,即应将所有的风险都转移到企 业而不让雇员承担任何风险。
第一节 什么是“公司治理”(二)
一、公司的由来 二、企业内的委托—代理问题
一、公司的由来(1)
CPA注册会计师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点第五章公司治理
CPA注册会计师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点第五章公司治理1.公司治理的概念和目标:公司治理是指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结构和机制,以保护公司股东权益,提高公司经营效率和财务透明度的过程。
其目标是实现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并为公司股东提供合理的回报。
2.公司治理的原则和准则:公司治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和准则:-透明度原则:公司应及时、准确地向股东、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公开重要信息。
-公正公平原则:公司应公正公平地对待所有股东和利益相关方,遵守法律法规,不进行不正当的关联交易。
-责任合规原则: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监事应履行其责任,维护公司的长期利益,并确保公司合规运营。
-独立性原则:公司董事应具备独立性,能够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以保障公司利益。
-激励约束原则:公司应设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以激励和约束管理层的行为,保护股东利益,提高公司绩效。
3.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高级管理团队。
-股东大会: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公司所有股东组成,负责选择董事、监事和决策重要事项。
-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公司的战略和政策,并监督管理层执行。
-监事会: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董事、高级管理层的行为,并保护股东利益。
-公司高级管理团队:公司高级管理团队由总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
4.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机制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
-内部治理:内部治理是指公司内部建立的组织和管理机制,以保障公司有效运作。
包括规章制度的建立、企业文化的培育、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等。
-外部治理:外部治理是指公司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和监管机制,以确保公司规范运作。
包括证券法规的遵守、外部监管机构的监督和行业协会的监管等。
5.公司治理的重要作用:-保护股东权益:公司治理机制可以保护股东权益,防止股东遭受不正当的损失。
-提高经营效率:公司治理可以优化公司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和企业绩效。
注册会计师 CPA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第A103讲_公司治理的基础设施,公司治理原则,第五章回顾
一、确保有效的公司治理框架。
二、股东权利和关键所有权功能。
三、平等对待全体股东。
(一)同一类别、同一系列的股东应当得到同样的公平待遇。
(二)禁止内部交易和滥用权力的自我交易。
(三)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任何交易或事件中,如果董事会成员和关键经营人员有直接、间接或代表第三方的实质性利益都应当被要求公开。
合规要求
披露的公司治理信息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目前虽具有较高的定性标准,但缺乏具体量化标准。
披露及时
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公司应建立网址、网站,便于投资者及时查阅有关信息。
信息透明度的核心是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性。
6.会计信息披露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
信息披露在内部治理结构中的监督作用
①监督高级经理人员和大股东的行为是公司治理的关键。
第五章公司治理
【知识点12】公司治理的基础设施
一、影响公司治理效率的因素不仅包括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公司外部治理机制,还包括公司治理的基础设施。
二、公司治理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公司披露制度、评价公司财务信息和治理水平的信用中介机构、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法律法规、政府监管以及媒体人和专业人士的舆论监督等。这几个方面可以围绕确保披露高质量的公司信息而被有机地联系起来。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公司信息。
②监督需要信息,尤其是公司财务方面的信息。
信息披露在内部治理结构中的激励作用
信息披露,特别是财务信息披露为激励经理人员提供了依据。
信息披露在内部治理结构中的契约沟通作用
信息披露有效缓解了内部治理结构中的契约摩擦和沟通摩擦,降低了公司治理成本。
信息披露有助于外部治理机制的有序运作
公司外部治理机制有效运作同样需要相关、可靠、及时和充分的财务信息。
第五章公司治理知识点
战略第五章公司治理知识点一、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指为实现公司最佳经营业绩,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基于信托责任而形成的互相制衡关系的结构性制度安排。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分为三种模式:单层董事会:以英国,美国为代表。
双层董事会:以德国为代表复合结构制:以日本为代表二、董事会的义务①董事必须忠实于公司。
②董事必须维护公司的资产。
③懂事这种事会上有审慎行使决策权的义务。
董事会下设的几个专门委员会及其主要职责。
①审计委员会。
主要职责:1检查公司会计政策,财务状况和财务报告程序。
2与公司外部审计机构进行交流。
3对内部审计人员及其工作进行考核。
4公司内部控制进行考核。
5检查监督公司存在或潜在的各种风险。
6检查公司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
②战略决策委员会主要职责:1制定公司长期发展战略,2监督核实公司重大投资决策。
③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主要职责:1负责制定董监高考核的标准,并进行考核。
2负责制定审查董监高的薪酬政策与方案。
④提名委员会主要职责:1分析董事会构成情况,明确对董事的要求。
2制定董事选择的标准和程序。
3广泛搜寻合格的董事候选人。
4对股东监事提名的董事候选人进行形式审核。
5确定董事候选人,提交股东大会表决。
三、外部治理机制包括三个方面。
①产品市场②资本市场③经理人市场四、公司治理基础设施①信息披露制度②中介机构③法律法规④政府监管:1法律监管,2行政监管,3市场环境监管,4信息披露监管。
⑤媒体、专业人士的舆论监督。
公司治理方面知识点总结
公司治理方面知识点总结公司治理的重要概念和原则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来监督管理层,以确保公司的利益得到保护。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司治理需要遵循一些重要的原则和概念,包括透明度、责任、公平和合规性。
透明度:公司治理要求公司向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充分的信息,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绩效、风险管理和决策过程等。
透明度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公司的情况,从而更好地评估风险和机会。
责任:公司治理强调管理层对公司和股东的责任。
管理层应该为其决策和行为负责,并确保公司的长期利益得到保护。
公平:公司治理还强调公平原则,即对所有股东和利益相关者一视同仁。
公司应该遵循公平的规则和程序,确保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合规性:公司治理也要求公司遵循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规范,保持合规性并避免违法行为。
除了这些基本原则之外,公司治理还涉及一些具体的实践,包括董事会的角色和责任、股东权利的保护、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
下面我们将对这些实践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董事会的角色和责任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机构,董事会在公司的决策和监督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董事会的主要责任包括制定公司的战略规划、监督管理层的执行、审批重大决策、保护股东利益、以及监督公司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为了履行这些责任,董事会需要确保其成员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同时也要建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流程。
股东权益的保护作为公司的所有者,股东的权益得到保护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司应该向股东提供充分的信息,包括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绩效、风险状况和决策过程等。
此外,公司还应该建立有效的股东沟通机制,包括股东大会、股东提案权和投票权等,以确保股东能够行使其权利并参与公司的决策。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帮助公司识别和管理各种内部和外部风险。
内部控制包括一系列程序和机制,可以确保公司的资产得到保护、财务报告得到准确和及时披露,以及公司的运营活动得到合理的管理和监督。
公司治理基本知识点总结
公司治理基本知识点总结
嘿!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好好唠唠《 公司治理基本知识点总结》。
一、啥是公司治理呢?哎呀呀,简单来说,公司治理就是一套规则和方法,用来管理公司的运作,确保公司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能赚钱,能让大家都满意!
二、公司治理为啥这么重要呀?哇!这可太关键啦!如果公司治理不好,那可就乱套啦!决策可能出错,员工可能没干劲,投资者可能不放心把钱投进来呢!好的公司治理能让公司更透明、更公正、更有效率,这样大家都愿意跟公司合作,公司才能茁壮成长呀!
三、公司治理都有哪些主要的参与者呢?首先得说说股东啦,他们可是公司的主人呢!然后是董事会,他们要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做决策。
还有管理层,他们得把董事会的决策执行好,带着员工们一起努力干活。
另外,还有监事会,监督着公司的运作,确保一切都合法合规!
四、公司治理的机制都有啥呢?有决策机制,这可关系到公司的大事小事怎么决定!还有监督机制,得有人盯着,防止出岔子!激励机制也不能少,得让大家有动力好好干活呀!
五、公司治理的原则是啥呢?要遵守法律法规,这是底线呀!还要公平公正,不能偏袒谁。
透明公开也很重要,让大家都知道公司在干啥,心里有底!
总之呀,公司治理可不是一件小事,它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
关系到咱们的饭碗和未来!咱们可得好好重视,努力把公司治理得井井有条,让公司越来越好!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课程资料:第11讲_第五章 公司治理
第五章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目录·案例导入·考点精讲·复习应对一、案例导入日期事项1988.12公司成立,原名用友财务软件服务社,注册资本5万元1990.03更名为用友电子财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增至35万元人民币。
1993.07注册资本增至500万元人民币。
1995.01在原公司基础上组建成立用友集团公司,注册资本增至2000万元人民币。
1997.11注册资本增至5000万元人民币。
1999.12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至7500万元人民币。
2001.05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0588。
事件回放2001年4月,发行2500万股,发行36.68元/股,募集资金8.8亿元人民币。
公司在上市后的两年中,进行两次每10股派发现金6元(含税)的股利分配。
1.按照上市前7,500万元注册资本计算,公司5个原始股东2年收回投资成本。
2.而社会公众股东需要61~153年才可收回投资成本。
二、考点精讲■企业的起源与演进1.业主制企业①业主制是最早存在的企业制度,由自然人个人投资成立和经营控制的组织。
②不具备法人资格,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2.合伙制企业①合伙制企业不具法人地位。
②企业归出资人共同所有、共同管理,并分享企业剩余或承担亏损,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3.公司制企业①有限责任制②股东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控制权分离③规模增长和永续生命■公司治理的概念1.狭义的公司治理①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合理地配置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关系。
②其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
2.广义的公司治理①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还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雇员、债权人、供应商和政府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集体或个人。
②公司的治理机制也不仅限于以治理结构为基础的内部治理,而是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的内部、外部机制来实施的共同治理,治理的目标不仅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且是保证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注会战略-第五章_公司治理
第五章公司治理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司制企业特点的是()。
A.有限责任制B.无限责任制C.股东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控制权分离D.规模增长和永续生命【答案】B【解析】与传统的企业或古典企业相比,公司制企业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点:①有限责任制;②股东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控制权分离;③规模增长和永续生命。
2.M股份有限公司存在一股独大的情况,并且前几大股东之间不独立,股东之间存在关联关系的现象,不能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
M公司在股权转让之前,由三大股东控制,而其余流通股东极其分散难以与其抗衡。
从表面上看,M1相对控股,M2和M3虽无任何关联,但存在共同利益,有可能形成统一行动,这威胁到M1的相对控股地位,导致股东们无法在集体行动上达成一致,使M公司的股权结构具有潜在的不稳定性。
依据材料分析,M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B.董事会和监事会监督职责实施不到位C.股权结构的分散化D.股份有限公司的自身弱点【答案】C【解析】随着公司制企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公司呈现出股权结构分散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等典型特征,由此产生了治理问题,使公司治理成为现代企业所应关注的核心问题。
依据材料“M公司在股权转让之前,由三大股东控制,而其余流通股东极其分散难以与其抗衡。
从表面上看,M1相对控股,M2和M3虽无任何关联,但存在共同利益,有可能形成统一行动,这威胁到M1的相对控股地位,导致股东们无法在集体行动上达成一致,使M公司的股权结构具有潜在的不稳定性”,M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股权结构的分散化。
3.下列关于公司治理表述错误的是()。
A.科学决策才是公司治理的核心B.公司治理的实质就是委托代理关系下利益相关方的权、责、利配置问题C.广义的公司治理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D.一个公司的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是可以模仿的【答案】C【解析】广义的公司治理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还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雇员、债权人、供应商和政府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集体或个人。
【田明】2021注册会计师(CPA)战略 第五章 公司治理
【答案】C【解析】“控股股东把佳宝公司当作‘提款机’,占用佳宝公司的资金累计高达10亿元”体现的是终极股东对于中小股东的“隧道挖掘”问题,属于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选项C正确。
(三)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当前,在公司的治理模式中过度强调股东利益最大化,而缺乏必要机制维护各利益相关者权益的现象十分普遍。
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经营和公司治理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公司必须重视将利益相关者融入公司的治理模式中,让与公司利益相关的主体共同参与公司治理。
【例题·简答题】太阳公司是G省一家于2013年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主营水泥及水泥制品的生产和销售。
2018年5月,某财经媒体深度报道了太阳公司存在的多种经营违规行为。
该报道在微博等网络平台上成为热门话题后,G省证监局迅速反应,立案调查。
根据证监局的调查结果,太阳公司经营违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2016年9月,太阳公司与银行签署一笔担保合同,为大股东星科集团5000万元的贷款提供担保,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2016年11月,星科集团向龙辉公司借款2亿元,太阳公司为该笔借款提供担保,到期后星科集团没有偿还借款,龙辉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做出判决,太阳公司作为该笔借款担保方,须和星科集团共同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这两笔担保均没有在2016年年报中进行信息披露。
(2)太阳公司从甲公司购进熟料等重要原材料,双方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价格比市场价高40%。
太阳公司还从乙公司以租赁的方式引入一台机器设备,租赁费用每年5000万元,同样的设备市场租赁价格为4000万元。
经查,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星科集团全资控制的子公司。
(3)太阳公司在2017年年底向星科集团以每股6元价格定向增发1亿股,当时太阳公司股价为每股12元,相当于5折进行定向增发。
(4)太阳公司发布公告,拟购买丙公司100%股权。
由于丙公司拥有物联网概念,太阳公司发布公告后10个交易日内,股价大涨70%。
公司治理第五章
• 股东大会 (一)股东大会的基本形式以及运作机制
股东大会分为定期召开的普通股东大会和不定期召开的非常股东会 议。一般来说,定期召开的普通股东大会是一年一次,也称为股东年会。 非定期、临时急需召开的股东会议称之为非常股东会议或者特殊股东会 议。
• 股东大会 (一)股东大会的基本形式以及运作机制
1)股东年会 议题: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决算;公布股息;听取和审议董事、监事 的年度报告;重新任命监事和董事,讨论监事和董事的年薪;补充和罢 免董事和监事等。 主持人:董事长
拨开公司顶层设计迷雾的利器 —公司治理
回顾内容: 1)公司内部治理
2)公司外部治理
3)公司治理模式
• 股东权益
公司利润最大化VS股东利益最大化VS相关利益人利益最大化 股东权益的所有目标的必要条件! 为什么???
• 股东权益
依法持有公司股份的人,称之为股东,股东按其所持有的股份的种类 和数量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2、累加表决制度:虽然一股股票还是享有一票表决权,但是股东可以以 任何组合方式投向他所同意或否决的议案。即,表决票数可以拆分。
• 股东大会 (二)股东大会的表决制度
3)代理投票制。 是指不能出席股东大会进行投票的股东,可以委托代理人出席股东大会, 由代理人向公司提交股东授权委托书,并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表决权的制 度。代理投票制目前在西方国家里比较普遍,并且制度设计比较合理, 操作可行,成本比较低廉。一般来说,股东委托代理人行使投票权时, 代理权授予应采用书面形式,代理人应提出公司印发的委托书并载明授 权范围。
• 股东大会 (一)股东大会的基本形式以及运作机制
2)非常股东会议 按历史发展顺序召开非常股东会议的动机:1、董事根据经营情况决定是 否需要召开;2、某些股东提议召开;3、有法院召开或者介入;4、公开 招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等于或低于全部股本金的一半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公司治理2—5分徒有其表2—5分徒有其表第五章逻辑框架:狭义的内部控制:自免疫系统,自我修正,目标导向。
广义的内部控制: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希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大家向往自由,企业也一样,认为规矩束缚了自己的发展和喜好。
但前人总结下来的程序和政策是企业发展的一些“自然规律”,“法尔如是”。
按照规律就会有好的结果,虽然有时候看起来很慢;不按照规律做,虽然短时间企业或者其中的个人可能会有高回报,但结果终究是要出问题的。
重点是:戒律是保护我们正确前进的法宝,不是束缚。
风险管理是一个比内部控制更为广泛的概念,2004年《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是在1992年《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报告的基础上,结合《萨班斯—奥克法案》在报告方面的要求,进行扩展研究得到的。
风险管理框架建立在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则是企业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风险管理框架的范围比内部控制框架的范围更为广泛,是对内部控制框架的扩展。
【知识点】企业的起源与演进一、企业的起源与演进企业制度两大阶段:古典企业制度时期(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企业)。
“单人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一)业主制企业优点:①组织简单、管理灵活,手续简单,容易创立和解散。
②权利归业主所有。
③自负盈亏,无限责任。
降低经营风险。
缺点:①规模小、资金筹集难,难以扩大生产和规模。
②企业存续受制于业主的生命期。
③一定规模后,个人会影响组织决策的质量。
④因风险较大,企业为避险而缺乏创新。
(二)合伙制企业出资人共同所有、共同管理,并分享企业剩余或亏损,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优点:①扩大规模。
②有利于整合发挥合伙人的资源优势。
③合伙人共同经营企业、共担风险,分散了经营压力。
缺点:①无限责任,风险较大。
②合伙人间缺乏有效制约机制,监督困难,搭便车行为。
③合伙人之间分歧带来很多组织协调成本,降低了决策效率。
④合伙人的退伙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寿命。
(三)公司制企业公司制企业是现代经济生活中主要的企业形式。
公司由三类不同的利益主体组成:股东、公司管理者、雇员。
三个重要特点:(1)有限责任制。
(2)股东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控制权分离。
(3)规模增长和永续生命。
二、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l 股权结构的分散化是现代公司的第一个特征。
l 优点:产权关系明晰利于资本市场有效运转(融资和交易)l 缺点:提高治理成本、监督弱化、处于被损害风险之下l 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是现代公司的第二个重要特点。
l 股东与管理者的利益目标可能发生偏离,甚至冲突。
三、公司治理的概念(一)公司治理的定义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和制衡机制,通过一种制度安排,合理地配置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关系。
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
广义的公司治理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还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雇员、债权人、供应商和政府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集体或个人。
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从而最终维护各方面的利益。
治理的目标不仅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是保证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泛广义的的公司治理概念:战略决策系统、企业文化等。
(二)公司治理的概念理解1.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治理)与治理机制(外部,三大类:权益机制、市场机制和管理机制)。
2.从权力制衡到科学决策。
3.公司治理能力。
四、公司治理理论(一)委托代理理论授权者是委托人,被授权者就是代理人。
主要观点认为:委托代理关系随生产力大发展和规模化大生产的出现而产生。
原因一是分工细化,另一方面是有一大批有专业知识的代理人。
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导致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
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从委托人方面来看:第一,股东无法监控经营者;第二,小股东“搭便车”。
从代理人方面来看:第一,利益和目标不一样,效用函数不同;第二,代理人拥有私人信息,会损害委托人利益来谋求自身收益最大化,有机会主义行为。
(二)资源依赖理论结论是:能帮助组织获得稀缺性资源的利益相关者往往能在组织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即资源的依赖状况决定组织内部的权力分配状况。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1984年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
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每个利益相关者群体都希望组织在制定战略决策时能给他们提供优先考虑,以便实现他们的目标。
“股东优先”的治理模式因此产生。
理论要点:所有权是个复杂概念;并不是只有股东承担剩余风险;重视非股东的重要性;新所有权观。
五、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影响公司治理重要性的主要因素有:①公司高管的高薪酬引起了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不满;②机构投资者的监管意识在不断提高;③更多的利益相关者接入到公司治理中;④“内部人控制”现象更为明显;⑤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冲突加剧。
【知识点】三大公司治理问题三类问题:一类称作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股东与经理);另一类称作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股东与股东)。
一、经理人对于股东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二、终极股东对于中小股东的“隧道挖掘”问题三、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经理人对于股东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按照委托代理理论,现代企业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虽然具有委托代理关系,但是由于存在着目标利益的不一致与信息的不对称,企业的外部成员(如股东、债权人、主管部门等)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从而使企业的内部成员(如厂长、经理或工人)能够直接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并掌握大部分企业实际控制权,他们在公司战略决策中追求自身利益,甚至与内部各方面联手谋取各自的利益,从而架空所有者的有效控制,并以此来侵蚀作为外部人(股东)的合法权益,这就是所谓的“内部人控制”现象。
经理人在经营管理中通常会违背忠诚和勤勉义务。
违背忠诚义务导致的主要表现有:过高的在职消费,盲目过度投资,经营行为的短期化;侵占资产,资产转移;工资、奖金等收入增长过快,侵占利润;会计信息作假、财务作假;大量负债,甚至严重亏损;建设个人帝国。
违背勤勉义务导致的主要表现有: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及时;敷衍偷懒不作为;财务杠杆过度保守;经营过于稳健、缺乏创新等等。
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国企改革过程中的“内部人控制”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内部人控制”的成因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形成,实际上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公司制度下,委托代理关系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因)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完善为内部人控制提供了有利条件。
(缘)(三)治理“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基本对策首先,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加大监督力度。
其次,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形成企业内部权力制衡体系。
独立董事。
最后,完善和加强公司的外部监督体系,使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公司的监管中,再结合以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构建对企业经营者的外部监督机制。
二、终极股东对于中小股东的“隧道挖掘”问题(一)成因现实世界中,许多公司都存在着一个或几个具有绝对影响力的大股东。
这种股权结构下,当资本市场缺乏对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时,大股东更不容易受到约束,通过追求自利目标而不是公司价值目标来实现自身福利最大化,导致终极股东的“隧道挖掘”问题。
“隧道挖掘”问题的成因就是,控制股东对于公司的控制权比例大于其对于公司的现金流权,权利和收益、责任不匹配。
(二)“隧道挖掘”问题的表现1.滥用公司资源。
并非以占用公司资源为目的,但也未按照公司整体目标为行动导向的行为。
2.占用公司资源。
终极股东通过各种方法将公司的利益输送至自身的行为,即“隧道挖掘”行为。
违背了其作为代理人的忠实义务。
(1)直接占用资源,表现为直接借款、利用控制的企业借款、代垫费用、代偿债务、代发工资、利用公司为终极股东违规担保、虚假出资。
(2)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
商品服务交易活动、资产租用和交易活动、费用分摊活动,以非市场的价格进行交易。
(3)掠夺性财务活动。
具体可以分为掠夺性融资、内幕交易、掠夺性资本运作和超额股利等。
(三)如何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1.累积投票制。
2.建立有效的股东民事赔偿制度。
3.建立表决权排除制度。
4.完善小股东的代理投票权。
5.建立股东退出机制。
三、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企业是所有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的企业。
这些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入了一定的专用型投资,或者是分散了一定程度的经营风险,因此应当拥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并给予相应的报酬或是补偿。
企业外部与企业利益相关的主体共同参与公司治理。
同时,也有学者提出了弊端(泛利益相关者治理困境,低效)。
【知识点】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机制一、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指主要涵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团队以及公司员工之间责权利相互制衡的制度体系。
二、公司外部治理机制指除企业内部的各种监控机制外,各个市场机制对公司的监控和约束。
(一)产品市场(二)资本市场(三)经理人市场【知识点】公司治理的基础设施一、公司治理基础设施影响公司治理效率的因素不仅仅包括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机制,还包括公司治理的基础设施。
公司治理基础设施包括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评价公司财务信息和治理水平的信用中介结构、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法律法规、政府监管以及媒体和专业人士的舆论监督等。
这几方面可以围绕确保披露高质量的公司信息而被有机地联系起来。
(一)信息披露制度主要特征包括:信息披露义务的强制性和自愿性、信息披露内容的多样性、信息披露时间的持续性等。
会计信息披露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表现在:1.信息披露在内部治理结构中的监督作用2.信息披露在内部治理结构中的激励作用3.信息披露在内部治理结构中的契约沟通作用4.信息披露有助于外部治理机制的有序运作(二)中介机构1.会计师事务所2.投资银行3.律师事务所(三)法律法规(四)政府监管法律监管、行政监管、市场环境监管、信息披露监管。
(五)媒体、专业人士的舆论监督二、公司治理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