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家谱四种格式
15种家谱板式
家谱是一种记录家族历史和族谱的文献形式,其板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传统习惯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家谱板式:
直系家谱:按照直系血缘关系编排,以祖先为中心,逐代向下展开。
修宗家谱:以宗族为单位编排,分支较多,通常对每一个分支进行详细的记录。
兄弟家谱:以兄弟关系为主线,逐代列出兄弟及其后代。
世系家谱:以世代为单位,逐代编排,按照辈分先后次序排列。
分支家谱:将家族按照不同的分支或后裔进行分类和编排。
族谱兼并:将多个家族或分支的族谱合并为一份家谱。
地区家谱:按照地理区域进行分类和编排,记录特定地区的家族历史。
家族纪事:除了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外,还详细记录家族的重要事件和传统。
图表家谱:以图表形式展示家族关系和族谱信息。
文字家谱:以文字形式逐代记录家族历史,通常起始于祖先。
散文家谱:通过散文的方式,描述家族历史和传统。
编年体家谱:按照时间顺序编排,记录家族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政治家谱:注重记录家族成员在政治方面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学术家谱:着重记录家族成员在学术领域的成就和贡献。
全面家谱:综合多种类型的家谱板式,涵盖全面的家族历史信息。
这些只是家谱板式的一些常见类型,具体的家谱板式可能根据家族传统、文化背景和个人需求有所差异。
族谱写法范例
族谱写法范例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
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华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据研究表明,中华古姓来源于图腾崇拜,系氏族徽号或标志。
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经历了历朝历代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历史上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
流传至今的古代家谱,大多是明清两代纂修。
在我国明清时期,出现了专门替人伪造家谱世系的“谱匠”。
家谱编修是一个严肃而浩瀚的工程,因为是家谱、族谱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
下面是目前常用的纸质家谱几种格式:一、古式家谱格式(竖排版式四种)1、欧阳修式(亦称为欧式)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1007一1072年))在编撰《欧阳氏谱图》中创立的:“谱图之法,断之可见之世,即为高祖,下至五世玄孙而别自为世。
此法,记录人的世系及旁支分支以表格图式进行表述。
”每五世一图,第二图五世至九世,第三图九世至十三世,以下类推,至现存者为止;先人小传叙源主名讳,字号,配偶,仕官,特行,葬地,封赠,享年等。
欧阳修式家谱格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排列,五世一表。
用起来很方便。
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可有一些生平记述,主要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2、苏洵式(亦称为苏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1009-1066年)在仁宗至和年间编修本族《苏氏族谱》创立的。
苏洵吸收了欧阳修的编撰方法。
一方面强调从纵的方面,注意诸多父子相继关系,主张五世则迁的小宗之法;另一方面,又强调从横的方面,对兄弟分支加以区别,推崇合各支谱为一编的大宗谱,推崇大宗之法。
总的是以五世为图,五世之外,亲尽服穷,图表不载,以宗法为则,详近而略远,更进而尊近而旺远,较欧阳氏更为严格。
完整家谱22种格式
完整家谱22种格式1、谱序有⾃序和他序的区别,其内容为叙述修撰缘起,本谱的修撰历史、过程与内容⼤要及修订年⽉等,作⽤是宣扬本谱主旨,颂扬祖德,使⼦孙读来能敬祖向善。
如果本谱是续修之作,那么,除收载新写的序外,以往历次修谱的旧序,也⼀并收⼊。
有时为了增光族望,还专请当代名⼈作序,并将以往名⼈为列谱所作的序也依时代先后排列收载。
谱序在有些家谱中亦有别称为“引”、“谱说”、“谱铭”、“谱券”等。
2、题辞不是每部家谱都有的,⼤多是前代皇帝或名⼈为本家族或家谱的题辞,放在显著位置,⽬的是光耀门楣。
3、恩荣集中记载历代皇帝对本家族或某些成员的褒奖,包括名种勅书、诰命、御制碑⽂等,有的还包括皇帝或地⽅官员为本家族题写的各种匾额。
⽬的是通过重君恩来彰明祖德。
皇帝封牌匾恩荣4、凡例也有称谱例,主要是介绍本谱的编写体例,收录范围,结构特点,各种著录规则,本谱中各类⽬的⽴类理由,适⽤范围,各种可⼊谱和不可⼊谱⼈物的标准,以及诸如如何避讳等⾏⽂要求。
5、图明清时代家谱的卷⾸,多数都有图版,内容不完全相同,⼀般总具有祖庙、祖茔、祠堂以及牧场、⽔源或住宅四⾄图。
6、节孝宋代以⾄明清,特别重视节孝,家族中出了节妇孝⼦,是全家族的光荣,因此,很多家谱在⾸卷都⽴节孝⼀章。
7、像赞将本家族先⼈中显达之⼈。
画出其仪容,置于卷⾸,以求达到光⼤族望,薰陶后⼈的⽬的,有些还刊载⼀些先⼈遗墨。
8、考有疑则考。
⼀个家族,存在⼏百年、千余年,⾃然有些事情不太清楚,可修谱时⼜必须写上,因此,只得进⾏考索。
通常需要进⾏考证的,⼤抵有如下内容:姓⽒来源、迁徙经过和原因、某些世系、仕籍、先⼈科名以及祠庙、祖茔等,也有的家谱将这些内容称之为谱镜、谱撮。
9、世系家谱世系表也称世表、世系表、世系图、根图,是以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缘关系,这是家谱的主要内容,通常是五代为⼀表。
10、世系录也有家谱作世序、世系考、传实、⾏实、世录。
是对世系表的解释,即记录⼀个⼈⽣、⽼、病、死、葬的简历,内容包括⽗名、排⾏、名、字、号、⽣卒年⽉⽇时、享年、官职、功名、德⾏、葬地、葬向、妻妾的⽣卒年⽉⽇时、封诰、岳家、⼦⼥、⼥嫁之⼈,有⽆富贵外孙等,特别重⽣死、⾎统。
家谱最常见的格式
家谱最常见的格式
家谱是一种记录家族历史和传承的重要文献,常见的家谱格式包括以下五种:
1.世系图:以图表形式展示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通常以树状图或表格形式呈现。
2.人物传记:详细描述家族成员的个人生平、成就和贡献,包括出生、婚姻、子女、职业、荣誉等方面。
3.家族大事记:记录家族的重要事件和历史变迁,如迁徙、创业、战争、政治变革等。
4.家族文献:收集家族的文献资料,如家谱、族谱、族谱图、墓志铭等。
5.家族照片:展示家族成员的照片,包括肖像、合影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家族成员的形象和面貌。
这些格式并不是孤立的,是相互依存的个体组成的整体。
标准家谱的编写格式
标准家谱的编写格式
标准家谱的编写格式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传统习惯有所差异,但一般来说,以下是标准家谱的编写格式:
1. 家谱标题:在家谱的最上方中央,写上家谱的标题,例如“XXX家谱”。
2. 世系编号:从最上层始祖开始,按照世代递增的方式进行编号,并在每个人的信息旁边标明其世代编号。
例如:“第一世:始祖XXXX”。
3. 姓名信息:在每个人的姓名下方,注明其生卒年份和籍贯。
例如:“XXXX(公元XXXX年-公元XXXX年),籍贯XXXX”。
4. 辈分信息:在每个人的信息旁边标明其辈分,例如:“幼子”、“长子”、“次子”等。
5. 配偶信息:在每个人的信息旁边,注明其配偶的姓名。
6. 儿女信息:对于男性祖先,标明其所有子女的姓名。
对于女性祖先,标明其儿子的姓名。
7. 公告事项:标明家族中重要的公告事项,比如家族变迁、荣誉、名人等。
8. 血缘关系图:在整个家谱的最底部,可以绘制一幅血缘关系
图,将各代人物的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
家谱的编写格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但一般要保持清晰、简洁和易于阅读。
九种常见的家谱格式
九种常见的家谱格式
1. 血簪家谱:
血簪家谱是最常见的家谱格式,通常按照祖孙正序排列,以男性为主,女性则标注婚配的夫家姓氏。
2. 家族谱:
家族谱是按照同一个祖宗的后代进行排列,包括所有后代的姓名、出
生日期、配偶、孩子等信息。
3. 地区谱:
地区谱是按照某一个地区的所有家族进行排列,其中包括这些家族的
发展历史、族谱、文化特点等内容。
4. 世系谱:
世系谱是按照一个家族的世系关系排列,主要是为了记录家族树的延
伸和发展情况。
5. 改元谱:
改元谱是按照某一位祖先的改元年号进行排列,以记录家族世代的延
续和变化。
6. 分支谱:
分支谱是指将同一个家族的后代按照分支进行排列,主要是为了记录家族在不同地区的分支发展情况。
7. 家谱图:
家谱图是将家族树的图像化表现,以方便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家族发展的历程和世系关系。
8. 纪念录:
纪念录是一种较为简略的家谱,包括主要的家族成员信息以及重要事件、文化传承、家族口传历史等内容。
9. 家训:
家训是对家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指导后代继承和发扬家族优良传统和文化精神。
常见的族谱格式
一、常见的族谱格式广东兴宁石卓欣辛卯年欧式:又称瓜藤式、垂珠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
欧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优点:亲疏易辨。
缺点:无法提供个人详细信息;空白过多,纸张浪费大。
苏式:又称雁行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
苏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苏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优点:长幼易辨。
缺点:亲疏难别。
欧式苏式▲另外,通常修谱时采用苏式的,还会同时用上欧式。
比如兴宁石氏四修谱即是前面采用苏式,后面还用了欧式。
欧苏混合式:此谱式采用世代分格,五世一表,直系长辈居上方,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具体记述,介绍该人生殁葬、功名职位、重大事件、配氏等。
优点:既容易辨别亲疏,又能同时方便地查看某人的详细资料。
缺点:十分浪费纸张。
流水式:此谱式不分格,不划线,对于某一上祖来说,先记述其本人的具体信息如生殁葬、配氏、功绩事业、子嗣等,接着记述其长子(长子无嗣则次子,类推)的具体信息,再接着是记述长子的长子……直至嫡长世系记载到某一特定的世代(如五代或十代),再换行记载长子的次子信息至前述的特定世代。
如此类推。
优点:节约纸张。
缺点:世代不划一,体系不整齐;而且很多时候,某上祖的名讳要多次出现,给人一种比较啰嗦的感觉。
欧苏混合式流水式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优点: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缺点: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比较凌乱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
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
常见的族谱格式
一、常见的族谱格式广东兴宁石卓欣辛卯年欧式:又称瓜藤式、垂珠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
欧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优点:亲疏易辨。
缺点:无法提供个人详细信息;空白过多,纸张浪费大。
苏式:又称雁行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
苏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苏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优点:长幼易辨。
欧式苏式采用苏式,后面还用了欧式。
欧苏混合式:此谱式采用世代分格,五世一表,直系长辈居上方,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具体记述,介绍该人生殁葬、功名职位、重大事件、配氏等。
优点:既容易辨别亲疏,又能同时方便地查看某人的详细资料。
缺点:十分浪费纸张。
流水式:此谱式不分格,不划线,对于某一上祖来说,先记述其本人的具体信息如生殁葬、配氏、功绩事业、子嗣等,接着记述其长子(长子无嗣则次子,类推)的具体信息,再接着是记述长子的长子……直至嫡长世系记载到某一特定的世代(如五代或十代),再换行记载长子的次子信息至前述的特定世代。
如此类推。
优点:节约纸张。
缺点:世代不划一,体系不整齐;而且很多时候,某上祖的名讳要多次出现,给欧苏混合式流水式优点: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缺点: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比较凌乱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
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
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
优点:世系固定,依次分明;且较节约纸张。
缺点:上下代之间查找不太方便。
一般家谱的撰写格式
家谱的撰写格式可以因不同的需求和传统习惯而有所
不同。
然而,以下是一般家谱撰写中常见的格式:家谱标题:通常在家谱的最上方中央写上家谱的标题,如“XXX家谱”。
世系表:这是家谱的核心部分,通常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家族成员的世代关系。
世系表包括每个家族成员的名字、生卒年份、配偶、子女等信息。
序言:序言是家谱的开场白,通常由家族长或族人撰写。
序言简要介绍家族的历史、传承、家族成员的贡献等内容。
家族成员简介:对于每个家族成员,通常包括其姓名、生卒年份、配偶、子女、职业、成就等内容。
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家族成员的个人情况和家族的整体发展。
照片和插图:家谱中可以包含一些照片和插图,以展示家族成员的形象和家族的建筑物、祖坟等物件。
附录:附录可以包括一些补充材料,如家族的族谱表、世系图、重要文件等。
在撰写家谱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准确性:确保提供的信息准确无误,特别是在记录家族成员的信息时。
如果存在不确定的信息,应予以说明。
完整性:尽可能完整地记录家族成员的信息,包括生卒年份、配偶、子女等。
如果某些信息无法获取,也应予以说明。
统一性:在撰写家谱时,应遵循统一的格式和规范,以便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家谱的内容。
尊重隐私:在撰写家谱时,应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如果某些信息可能会对个人造成伤害或侵犯个人隐私,应予以保密或删除。
传承文化:家谱是传承家族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
在撰写家谱时,应注意传承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并将其传递给后代。
[参考实用]常见的族谱格式
一、常见的族谱格式广东兴宁石卓欣辛卯年欧式:又称瓜藤式、垂珠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
欧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优点:亲疏易辨。
缺点:无法提供个人详细信息;空白过多,纸张浪费大。
苏式:又称雁行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
苏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苏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优点:长幼易辨。
缺点:亲疏难别。
▲另外,通常修谱时采用苏式的,还会同时用上欧式。
比如兴宁石氏四修谱即是前面采用苏式,后面还用了欧式。
欧苏混合式:此谱式采用世代分格,五世一表,直系长辈居上方,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具体记述,介绍该人生殁葬、功名职位、重大事件、配氏等。
优点:既容易辨别亲疏,又能同时方便地查看某人的详细资料。
缺点:十分浪费纸张。
流水式:此谱式不分格,不划线,对于某一上祖来说,先记述其本人的具体信息如生殁葬、配氏、功绩事业、子嗣等,接着记述其长子(长子无嗣则次子,类推)的具体信息,再接着是记述长子的长子……直至嫡长世系记载到某一特定的世代(如五代或十代),再换行记载长子的次子信息至前述的特定世代。
如此类推。
优点:节约纸张。
缺点:世代不划一,体系不整齐;而且很多时候,某上祖的名讳要多次出现,给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优点: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缺点: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比较凌乱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
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
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
家谱书写格式
家谱书写格式
家谱是记录家族世系、血缘关系以及重要世事的一种书籍。
下面是一般家谱的书写格式:
1. 封面:封面上应该写明家谱的标题,例如“某某家族家谱”,以及编写者的姓名和编写时间。
2. 编排方式:家谱通常按照世系进行编排,从上至下依次为祖先、子孙等。
每一代人应该按照年龄大小或出生顺序进行排列。
3. 姓名:每个人的姓名应该写在一个方框内,方框上方标注该人的字号、号、谥号等个人信息。
4. 关系:在每个方框之间,应该用直线或斜线连接,表示血缘关系。
男性用实线连接,女性用虚线连接。
夫妻之间使用横线相连。
5. 详细信息:每个人的方框内应该尽可能填写详细的信息,例如出生日期、逝世日期、籍贯、职业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家族历史和成员的生平。
6. 备注:在家谱的末尾可以添加一些备注,例如家族的重要事件、名人事迹等。
7. 图像: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家谱中添加家族成员的照片或肖像画,以便更加生动地展示家族成员。
需要注意的是,家谱的书写格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但应保持整体的清晰、有序和易读性。
简单的纸质家谱格式样本
不用横竖起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纸质家谱格式各有特色,根据族人要求来选择那种格式作为自己家谱的格式。
简的纸质家谱格式样本
简单的纸质家谱格式样本为四种格式,那么家谱国际为大家具体讲解的纸质家谱格式。
一、古式家谱格式(竖排版式四种)
1、欧阳修式
欧阳修式家谱格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山右向左排列,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可有一些生平记述,主要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2、苏洵式
苏洵式家谱格式又称垂珠体式,其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天系。
3、宝塔式
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潜、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常见的四种家谱格式
常见的四种家谱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
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
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此种图谱最迟在南宋时期出现,其特点是将始祖置于上方正中位置,后世子孙按辈分依次排列,每一父辈必置于字辈的上方正中,这样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但宝塔式的缺点是,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不整理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
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
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
其优点是世系固定,依次分明,因此有不少家谱采用这一图谱。
以上四种家谱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运用,总之,家谱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常见的四种家谱格式之欧阳治创编
常见的四种家谱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
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
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此种图谱最迟在南宋时期出现,其特点是将始祖置于上方正中位置,后世子孙按辈分依次排列,每一父辈必置于字辈的上方正中,这样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但宝塔式的缺点是,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不整理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
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
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
其优点是世系固定,依次分明,因此有不少家谱采用这一图谱。
以上四种家谱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运用,总之,家谱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看过你自己的家谱没,欧式、苏式等四种世系表你家的是哪一种?
看过你自己的家谱没,欧式、苏式等四种世系表你家的是哪一种?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如今哪里?家谱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
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1、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
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苏式家谱2、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
苏式世系表的世系表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3、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牒记式家谱4、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
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
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家谱的编写体例
家谱的编写体例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由于家谱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特殊历史文献,因此它有着自己的格式和表述方式。
一、选择适合的格式在族谱家谱编修过程中,选择用什么样的格式来,一般参考历史上这四种常见的家谱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家谱欧式家谱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编撰《欧阳氏谱图序》中创立的。
欧式家谱的特点是,世代分录,由右向左横行,用起来很方便。
家谱应每五世一图,第二图五世至九世,第三图九世至十三世,依次类推,至现存者为止;先人小传叙源主要包括名讳、字号、配偶、仕官、特行、葬地、封赠、享年等内容。
欧阳修式家谱格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排列,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可有一些生平记述,主要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方面。
欧式家谱把整个家族的同一世系(同辈)的人依次排列,一直到底,再排列下一世系。
这样表述方式优点是:横向查阅某人的同辈都有哪些人十分方便,从头到尾一目了然。
缺点是:纵向查阅某个家族历代先祖和近支就很难了。
如《阎家店全氏族谱》共4683人跨17世。
人口最多的十一世349人,十二世599人,十三世783人,十四世771人。
如果有一个十五世的族人想查找一下他的父辈至高祖父辈的基本情况和五服内的亲门近支,就得在十四世、十三世、十二世、十一世共2502人中间仔细查阅,不亚于大海捞针。
苏式家谱苏式家谱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在仁宗至和年间编修本族《苏氏族谱》时创立的。
苏洵吸收了欧阳修的编撰方法,一方面强调从纵,注意诸多父子相继关系,主张五世则迁的小宗之法;另一方面又强调从横,对兄弟分支加以区别,推崇合各支谱为一编的大宗谱,推崇大宗之法。
总的来说,他是以五世为图,五世之外,亲尽服穷,图表不载,以宗法为则,详近而略远,更进则尊近而旺远,较欧阳氏更为严格。
苏式族谱的特点是:五世一表,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全部用竖线串联,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主要是强调世系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总之,家谱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
才是最为重要的。
关于家谱编辑格式的诸多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谱名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
谱、祖谱、合谱、
联宗谱、大成谱、
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
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
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
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
多。
二、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
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
族外
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三、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
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
亲疏远近关系,
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
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
家族
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敦宗睦族
忠诚为人做实事
弘扬祖德
和谐网络兴家园
常见家谱四种格式
————————————————————————————————作者:
———————————————————————————————— 日期:
ﻩ
常见家谱四种格式
四种格式家谱
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
: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 Nhomakorabea的。欧式
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
由上
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
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
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
带来很多不便。此种图谱最迟在南宋时期出现,其特点
是将始祖置于上方正中位置,后世子孙按辈分依次排列,
每一父辈必置于字辈的上方正中,这样家庭成员的亲疏、
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但宝塔式的缺点是,当家族
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
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
容易给人一种不整理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
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
: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
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
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
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
纸张。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
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
传记部分。其优点是世系固定,依次分明,因此有不少
家谱采用这一图谱。
以上四种家谱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
较常见的,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
或称姓氏源流,
或称宗族源流。
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
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八、族规家法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
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
如家规、家约、家戒、
家法、家礼、家典、家仪、
家条、族规、族约、
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
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
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
: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
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
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
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
:
顾名思义,
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
言,
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
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四、谱论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
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
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五、恩荣录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
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
赠谕文字等,
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
同
时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六、像赞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
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七、姓氏源流中国家谱素来有
“
叙本系,述始封
”
的传统,明清以
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
九、祠堂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
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
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
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十、五服图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
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
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