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革新论文
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亟待改革与创新。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高职院校应该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改革教学管理体制,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
高职院校应改革选聘机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传统的教师招聘方式以学历和学术背景为重要评判指标,导致教师队伍结构单一。
改革应该注重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激励效应,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高职院校的教学队伍。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发展。
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环节,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是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
应加强教师的教育培训,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机会,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应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与实际操作脱离,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改革应关注技能培养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高职院校应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估机制。
通过教学评估机制,对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进行全面评估,提供改进教学的依据。
教学评估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实际能力的提升,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合作,推动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是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工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合作的推进力度,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要求。
通过改革选聘机制、加强教师培训与发展、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估机制以及加强与企业合作,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论文
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论文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论文摘要:教育一直是一项关乎国家大计的重要事业,未来国家间的较量就是人才的较量,知识经济和科技革命都离不开教育。
正所谓科教可以兴国,为此,我国在教育方面一直不断地进行着探索和改革创新。
高等学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和输送基地,想要适应新形势、新发展,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办学效益,就要转变观念,积极采取措施对教学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高效;教学管理;改革;创新高等学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研究培养和输送了大量高级人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而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通过对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来不断改善教学管理工作,维护教学秩序的稳定,充分调动起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高效教学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性1.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院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使得近年来高等院校的发展勃勃生机,但招生规模的扩大也使得生源相互间水平、素质的差距拉大。
与此同时,高等院校的发展同样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相互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
想要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准确掌握市场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变化,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要积极改革和创新教学管理办法,让管理制度更加灵活,更具实际效用,加强教学管理人才队伍素质建设,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努力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2.适应时代发展,响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各国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最重要途径自然至关重要。
传统的教育理念太过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以及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已然不能够适应新时代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为此,我们国家不断在教育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改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其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改革与创新的主要内容和可行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1 适应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就必须对教学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
1.2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改革教学管理体制,可以通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等途径,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1.3 推动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和学生,进而推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1.4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改革教学管理体制,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促进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
二、改革与创新的主要内容2.1 完善管理体制建设高职院校要进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首先需要完善管理体制建设。
这包括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等方面。
2.2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教学资源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可以更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满足教学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这包括优化教学设施建设,改善实验室条件,丰富教学资源内容等方面。
2.3 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中坚力量。
要进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包括改善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
2.4 创新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摘
要 : 着 经 济 社 会 的发 展 , 校 招 生规 模 不 断 扩 大 , 国 高等 教 育 正 迈 入 大 众 化 阶 段 。 高 等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在 此 进 随 高 我
程 中 也 获 得 了快 速 发 展 , 不仅 为 高职 院校 带 来 了发 展 机 遇 , 同 时 带 来 了挑 战 。 如 何 提 高 高 职 院校 的 办 学 效 率 、 学 水 这 也 教 平 、 才 培 养 质 量 已成 为 热 点 问 题 , 教 学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与 创 新 更 是 热 点 中 的 难 点 问题 。 分 析 教 学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与 创 新 对 人 而 高 职 院 校 发 展 的 重 要 意 义 、 述 当前 高职 院 校 教 学 管 理 体 制 存 在 的 若 干 问题 , 而 提 出改 革 与 创 新 的 几 点 建 议 。 论 进
为 高等学校 管理 体 系中 的主 要 部分 , 的 目的是 建立 稳定 学 管 理 体 制 , 小 院 级 教 学 管 理 者 的 管 理 跨 度 , 予 系 部 更 它 缩 赋
的 教 学 秩 序 和 最 优 化 的 教 学 过 程 , 而 确 保 教 学 效 果 、 高 多 的教 学 管 理 自主 权 , 高 管 理 效 益 。并 且 , 据 办 学 层 次 从 提 提 根
1 教 学 管理体 制 改革 与创新 的 必要性
最后 , 教学 管理 体 制改 革 与创 新 是 高职 院 校探 索新 型
提 形 教 学 管 理 体 制 是 在 不 断 探 索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规 律 的 过 程 的管 理 模 式 、 高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 成 特 色 专 业 的 必 然 需 以 中 得 以 发 展 完 善 的 , 又 普 遍 滞 后 于 教 学 理 念 和 教 学 内 容 要 。 高 职 院 校 教 学 管 理 是 以 教 学 组 织 机 构 为 主 体 , 教 学 但 以 以 的更新 , 传 统的 高职 院校 教 学 管理 体 制 已严 重 地影 响 了 而 工 作 为 对 象 , 实 施 管 理 职 能 为 内容 , 人 才 培 养 为 根 本 任 务 的工作过程 。教 学管理体 制改 革与创 新是 为 了减 少管理 高等职业教 育 的发 展 。因而 , 职院 校应 当改 变 传统 的管 高 提 改 理方法 , 断更新 管 理理 念 , 善 现代 化 教 学管 理 手 段 , 不 完 推 层 次 , 高 管理 效 能 , 变 学 院 集 权 的 教 学 管 理 模 式 。 这 样 可 以使 得 学 院 教 务 处 将 重 心 放 在 制 定 学 校 各 项 教 学 制 度 、 进 教 学 管 理 体 制 的 改 革 与 创 新 。这 不 仅 是 培 养 创 新 人 才 的 迫 切 需 要 , 是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的 的 必 然 选 择 。 随 着 教 监 控 提 升 人 才 培 养 的 质 量 和 指 导 系 部 开 展 教 学 管 理 工 作 等 也 同时 也 让 系 部 获 得 更 多 的 管 理 自 主 权 。 系 部 通 过 围 学 改 革 的 深 入 进 行 , 本 院 校 一 级 的 教 学 管 理 体 制 逐 渐 过 方 面 , 原 按 自 渡 为 院 系 两 级 的 教 学 管 理 体 制 , 成 为 了 目前 高 职 院 校 普 绕 本 系 的 教 学 工 作 , 照 培 养 计 划 和 教 学 大 纲 要 求 , 主 安 并 拓 开 遍 应 用 的 管 理 模 式 , 院 系 两 级 教 学 管 理 体 制 刚 刚 建 立 仍 排 各 专 业 的教 学 计 划 和 课 程 设 置 , 宽 专 业 口径 , 展 专 业 但 科 认 不 完 善 , 在 一 些 问题 需 要 加 以 解 决 , 此 深 化 教 学 管 理 体 方 向 分 化 , 学 合 理 地 安 排 教 学 活 动 的各 个 环 节 , 真 开 展 存 因 教 学 活 动 , 强 教 学 过 程 的 组 织 、 理 , 保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加 管 确 制改革 与创新就显 得十分必要 。 首先, 深化教 学管 理 体制 改 革是 高 职 院 校提 高 管理 效 的顺 利 落 实 和 本 系 部 特 色 专 业 的创 建 。
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技术技能人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将从教学管理体制的现状出发,探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的意义、方向和对策等问题。
一、现行教学管理体制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下,高职院校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教学管理体制刚性化。
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往往更强调权力和等级,以行政管理为主,规章制度繁琐,程序复杂,导致教学管理不够灵活、高效。
教学管理体制单一化。
传统的教学管理主要集中在学校管理部门,教师的教学自主权较小,缺乏因地制宜的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体制分割化。
教学管理责任分散,学校、教师、学生等教学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导致教学管理效率低下。
教学管理体制不够科学化。
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撑和依据,教学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改革与创新的意义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
改革与创新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建立灵活高效的教学管理体制,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的快速响应能力和决策效率。
改革与创新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管理体制,有利于提高教学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改革与创新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改革教学管理体制,有利于营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改革与创新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优化教学管理体制,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品牌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应当围绕以下方向展开。
突破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实行学校与院系双重领导体制。
学校领导主要负责宏观管理和整体发展规划,院系领导主要负责教学和科研工作,灵活分工,明确职责。
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也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此文将就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进行分析讨论。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管理体制较为陈旧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体制都是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通过部门划分,强调行政、中央集权。
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尽合理,学校运行效率低下,资源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利用。
(二)行政化偏重高职院校对结构优化调整、人员配置等方面的行政化和官僚化的偏重,导致教学管理体制趋于僵化和机械化。
(三)决策权集中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决策管理都集中在教务处、学生处等几个管理部门。
而且,校外单位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决策权的集中化并不利于办学理念的创新和教学质量、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
(四)信息化程度低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
比如,很多学校的信息化平台较为简单,无法实现数据整合等功能,而且对于数字化管理的认识并不足够,对于大数据管理等创新的理念也缺乏了解和应用。
(一)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强化管理功能针对高职院校过多的行政管理,以及部门划分不合理等问题,需要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实现管理功能强化,创新教学管理职能,强化经营管理之间的关联性。
目标是更好地保证批次电厂高品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二)强调精英化管理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强调精英化管理,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
对优秀管理者、教育工作者给予相应的激励和表彰,鼓励他们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中献智献力,从而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准。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还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
推广数字化管理及其相关技术应用,实现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学生信息的管理与服务,推动教学过程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等现代工具的应用,提高整体管理效能。
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是当前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任务,这也是教育部门持续推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之一。
为了确保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和服务社会需求的能力,大力推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应明确其发展方向。
教学管理应该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实习、就业和对接行业发展的需求与特点,既要考虑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因此,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提高学生发展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一套现代化的、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体系。
其次,改革教学管理体制除了关注教育教学本身外,还应注重完善各种配套机制。
充分发挥高校优势资源,加强课程建设,采用全员、全程、全方位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模式,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加强高职院校与行业沟通与合作,利用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改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职业要求。
再次,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也应有明确定位。
它应当是一个宏观管理体系,而不是简单的教育资源整合。
因此,在实施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时,应注重指导思想的提升、设计方法的提高、实践意义的凸显,并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机制以提升管理水平。
最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也应注重信息化建设,采用深度融合的方式,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管理各个环节,实现数据的共享、信息的互通和系统的集成。
通过信息化手段,将管理上升到智能化水平,实现教学管理的高效、精准和智能化。
总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既是关系到高校培养质量的重大问题,也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需要。
只有在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完善过程中,才能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管理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论文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主要内容1.1从宏观角度来看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通常是指,在依据相关的规定与原则的基础上,来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机构以及管理权限等内容进行全面的划分与调整。
管理机制的创新与改革,能够促使各高职院校形成一个全新的且能够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管理机制,并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同时还能促使学校与社会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加明确,且包其能够并向着协调性的方向发展,从而全面的发挥三者之间的性能与作用,来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一定的推动力。
1.2从高职院校内部来看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其所遵循的主要创新目标是,全面建立起能够更加适应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的自主办学能力。
因此,高职院校要想真正建立起高职院校科学且灵活合理的教育管理体制,就要求其必须全面提高学校内部的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建立起完善的教育管理机构,并进一步明确学校内部的人事分配制度,促使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与科研管理能力能够得到全面而又充分的提高,并努力完善后勤服务水平等。
例如我市某高职院校,专业的管理没有进行细致的划分,导致出现了专业重复的现象,专业名称各不相同,但是教学内容没有过大的差异,该校虽然有大量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却大致相同,即使有区别也是大同小异,这种情况就是学校领导对内部管理不协调造成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学校自然无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
2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策略分析2.1努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的自主化由于政府部门对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的干预力度过大,使得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再加上政府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的规划与控制过于具体,从而使得其自身的创新积极性得不到全面的发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工作受到限制。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一、引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而必需的一项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壮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也越来越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将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探讨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需求。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现状分析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比较陈旧,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的需要。
其次,部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过于繁琐,让教师和学生沉浸在规定的条条框框中难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活力。
再次,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无法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需求。
因此,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需要进行创新。
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在教学管理制度方面,高职院校应创新制度、思路、体制,凸显高职教育的特色,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
具体来说,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创新、教师培训的创新、教学评价的创新、课程设计的创新、教学资源的创新等。
(一)教学目标的创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第一步是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职业发展为出发点,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同时,教学目标也应贴近市场需求,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利条件。
(二)教师培训的创新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师培训的投入,强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培训,使教师适应现代教学环境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培训应注重实际教学情况,增加实践环节和案例教学,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的教学需求。
(三)教学评价的创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另一个关键点是教学评价的创新。
学校应该努力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并将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特长考虑在内。
教学评价还应该注重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若干思考分析论文
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若干思考分析论文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若干思考分析论文【内容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科学的飞速发展,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对于高职教育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高职教育已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教育水平,因此,对于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者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并且结合现代化的教学特点提出改革措施,希望为其教育工作者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关键词】教育教学;高职教育;管理改革同大学教育不同,高职教育比较注重人才技能的培养,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以能上高职为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对学术理论知识愈发重视,所以造成高职教育教学在现代社会关注度有所下降。
但是在为社会输送实用人才方面高职院校依旧起着很大的作用,为社会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都离不开高职教育管理的因素。
由于高职院校在管理制度上存在着缺失,有效的管理措施是保障教学水平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对于如何搞好管理工作必须制定一套相关方案,通过教学管理来提高教学质量水平,以此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实用人才。
一、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与改革原则(一)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从以往的教育历程来看,遵循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高职还是高校,都习惯性地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而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性的作用,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这一教育体系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也有显著的提高。
因此,教师在改革过程中应该紧紧沿用这一办法,或者说在这方面加以改进,将对学生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其中的关键因素便是要分清主次,而这也是作为改革措施的前提与基础。
(二)如何使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一般来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效益,通常由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组成,两者对于教学效益至关重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是从事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体制也需要不断更新、完善和创新。
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进行论述。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有一个完整的顶层设计来引领和协调各个环节。
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顶层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方向。
教学管理的目标应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为基础,而方向则应以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推进课程建设和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2、落实教学管理的职责和责任。
高职院校应明确教学管理的职责和责任,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分工,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体系,从而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加强教学管理的协调和支持。
高职院校应建立教学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
4、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标准和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教学管理标准和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指标和方法,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实现教学管理的有效运行。
为了实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从基础工作上不断优化和提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课程建设和改革。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引领和支持,根据社会和行业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并加强课程实施的指导和管理,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强化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以实现教学信息化的全面覆盖和管理,促进教学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3、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人才,需要不断提高其专业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
教育机构应加强教师培训和管理,鼓励教师不断自我学习和探索,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4、加强学生管理和服务。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改革之我见论文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改革之我见论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改革之我见论文本世纪初,全国各地高等职业院校如雨后春异般地迅猛发展,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除需要具有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更需要有熟练的市场经济认识和综合应对能力,这就对新形势下各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如何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我仅从一位教学质量管理及实施者的角度浅谈自己的些许见解。
准确定位、明确任务,突出重心抓改革我国的高职脘校大多是在原中职基础上几经整合而建立起来的,管理的运行模式不乏留有中职教育的烙印。
因此,在观念上,必须明确高职院校既不是本科教育的缩影,也不是中职教育的放大;其次,所培养的对象并非“高精尖”的研究型人才,而是专业型、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另外,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传统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方法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要培养出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人文科学精神的复合型劳动者,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学科轻基础、重知识轻创造、重学问轻能力的教育观念。
面对变化,只有正确树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理念,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和工作重心,才能切实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
理清办学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教学工作良性发展教学质量的髙低取决于多种要素’既有教学实验设备条件、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等硬件因素,也有办学理念、管理方法、师资队伍、专业建设等软件因素。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围绕适应新时期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这一根本任务,立足实际全面开展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探索,鼓励师生员工积极参与,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梳理阻碍教学改革的各种因素,明确学校发展目标。
只有“坚持育人为本,夯实职教基础,强化技能教育,工学实践并重”的办学方向;树立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骨干专业,办出自身特色”的理念;把握好“面向当地经济主战场,培养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鲜思路’才能保杂学工作有序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在面临一系列问题的也面临着改革创新的机遇。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问题主要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滞后、教学评估不科学等。
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这导致他们对课堂内容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传统的教学手段单一,主要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创造力。
高职院校教学内容的编制和更新相对滞后,不能及时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教学评估以考试为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只注重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实际技能的培养。
针对以上问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需要进行改革创新。
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创新能力是关键。
高职院校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课程和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的编制和更新要紧跟时代的发展。
高职院校应该与相关行业和企业保持紧密联系,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案。
评估体系也需要进行改革,不仅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课程作业、项目实践、实习评定等,全方位地评估学生的能力和表现。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能力为目标。
只有不断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使高职院校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有效果地培养出优秀的职业人才。
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与实践教育论文
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与实践教育论文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与实践教育论文【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挑战,改革方向面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具有技能人才教育特色教学管理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践培养能力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既有良好的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主要问题是专业课程结构、专业技术单一,与生产实际要求技术工种相脱离,与学生自身发展相脱离。
没有真正形成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具有技能人才教育特色教学管理模式。
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积极吸取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研究探索“大专业、细分流”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新的课程结构,形成新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职业教育课程观,并通过实践与探索,寻求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与经济发展和生产实际对人才需求相适应的有效途径;探索实现学生的学习与就业相结合的新思路,解决学生所学专业单一与实际生产要求工人技术全面的矛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为依据,以满足岗位技能需求为目标,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
1、打破分专业教学的模式,实行“大专业、细分流”打破各专业教学内容的学科性、系统性体系,突出“大专业”。
根据浅显性、广泛性和生活性的原则,精心选择文化基础课的内容;探索开发与专业教学相适应的“大专业”专业基础课程和“细分流”课程,达到必需和够用为度。
2、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施专业教育实际化在对专业(岗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的方法,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中级工的标准为依据,遵循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着眼于学习者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建立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学习领域和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群,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新形势下创新高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论文
新形势下创新高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论文新形势下创新高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一、创新高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主要原则1.创新高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需要遵循适应性在高职教学管理的整个运行机制中,要保证人才培养有一定的目标,使其成为一个教育体系和一种运行模式来管理。
科学高效的管理是整个教学体系正常发展和有效实施的有效保障。
因此,在我国高职教学管理中,应实现实践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
只有遵循适应性原则,创新高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才能使高职教学管理模式更加规范。
2.创新高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需要遵循效益性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教学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因此,为了从根本上实现高职教学管理的效益,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软硬件,如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为学校建设相应的教学场所和实践场所。
同时,还要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在结合教师特点的基础上,实施良好的发展机制。
各专业应根据学校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企业的人才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三种基本模式。
因此,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师培养目标,积极进行改革和探索。
二.创新高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发展目标1.积极形成规范化的教学质量体系教学质量体系是教学管理运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质量评价与监控进行衡量的及时、有效的重要举措。
其中,教学质量的标准一方面是对教师教学过程质量进行探究,另一方面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探究。
只有具备高质量的教学管理工作,才能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处于控制状态,才能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检查与监督,从而制定出符合教学规律的质量标准。
2.积极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在教学管理中,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是帮助学校发挥监控功能的主要手段,也是创新高职院校的重要保障。
为了从发挥出教学质量体系的评价作用,要建设专业、开发专业,对教学岗位进行设置,建立相应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从而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监察,对教师教学进行多元化评价。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研究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亟待改革创新,以适应社会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首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人才,而现实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要求他们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需要加强跨学科的融合和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教学管理的改革创新还能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挑战。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课程设置、教师培训、教学评估等,而这些改革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努力。
同时,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涉及到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学校的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有力的推动和管理。
因此,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需要充分认识到挑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对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首先,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应该鼓励教师参与专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教学研究,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其次,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跨学科融合。
高职院校应当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跨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还应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岗位,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改革论文
高职教育改革论文范文一:高职教育改革1加强教学制度建设,构建教学管理运行系统教学制度建设关系着高职院校的长期稳定,也影响着教学管理运行系统的构建。
第一,从高职院校看,要明确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落实好学分制和双证书制度,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考虑到我国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所以各专业教师要严格把控学生各学分的获得,防止弄虚作假现象的出现。
另外,还要完善双证书制度,即将学生的学历教育与资格证书获取相结合,使高职学生在毕业后具备某一行业的准入门槛,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
第二,从专业发展来看,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推动教学改革,健全激励与考核机制,使高职学生的就业技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每个专业都有其特点与要求,高职教师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一线企业家合力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不断推动各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评估体系。
第三,从实践教学看,要合理制定实习方案,引导学生向社会学习,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中。
定岗实习是实践教学重要环节。
许多高职教师往往不重视实习教学,有些教师甚至将实习教学看成是可有可无的教学形式,以至于实习教学的整体效果较差,这严重阻碍了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与就业能力的提高。
2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提高教学质量一是将教学过程分为前、中、后三个主要阶段。
一般而言,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应该包括组织教学、导入、巩固旧知识、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容、小结、布置作业等七个阶段。
教育管理者要对授课教师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管理,对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严格把关,防止出现教学随意化、灌输化现象。
二是对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进行全面监控。
教师的责任心主要包括教学态度、爱心、精神面貌等方面,这是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体现;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管理能力、教学重难点把握能力、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等,影响着高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教学水平因人而异,有的教师侧重于科研能力,有的教师侧重于知识的运用能力,不一而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革新论文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革新全文如下:
一、教学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铁岭师专现有学生近六千人,以专科生为主。
学校原有《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
管理制度汇编》为专科生制定,因而针对这一学历层次的学生教学培养工作制度较为完善。
然而2021年以来,学校与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工业大学联合办学,新增设了11个本科专业,本科培养与专科培养的差别使得《教学管理制度汇编》现出诸多不适。
目前的教学管
理工作,既不能完全按照原有教育管理制度照本宣科,也不能犯“拿来主义”的错误,将
联办本科院校的《辽宁师范大学教学制度汇编》《辽宁工业大学教学制度汇编》直接为我
所用。
为此,铁岭师专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尤为重要。
目前对于专科院校、本科院校教学
管理制度的专题性研究成果众多,各学校均已有较为成熟、全面的教学管理制度及更新办法。
然而专升本状态下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并不多见。
在《中国知网》以“专升本”为主题进行搜索,得到结果29935条,内容多集中于专
升本教育,即应届专科生选择与所学专业想接近的本科专业,参加本科专业所在院校的考核,以争取进入我国普通高校进行攻读学士学位学习的机会的教育研究。
以“专升本”为
关键词“,教学制度”为词频搜索,得到相关研究61篇,大多研究集中在升本后院校的
教学制度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研究专升本过渡期的“教学制度”文献仅为9篇。
本课题
的提出不仅有利于铁岭师专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对其他努力专升本的兄弟院校也有极
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教学管理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1.增强对授课环节的监督与管理
专科学校的授课多数在教室完成。
作为专科学校教学要素,即教师教、学生学的重要
场所,是教学管理内容的重中之重。
从教务处的角度出发,也要做好这两大要素的监督、
管理、培养工作。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教务处应该制定定期、频繁、周密的检查活动,对
学习兴趣差、爱迟到早退的学生积极予以惩罚措施,并及时与辅导员及学生管理系统进行
联系。
此外,对个别不尊重教师、人生观偏差所表现出的课堂现象也应予以重视,并及时
发现本科生、专科生共存一校、一院所产生的学生心理问题,联系学生心理社团或者心理
学教师予以疏导,多方面、多层次地与授课教师、学生管理者一同努力,完成学生的管理
与规范工作。
从教师监督的角度而言,教务处应做好对教师能力素养的培养,以及教师上课、监考、判卷等一系列工作的监督、管理,形成一套及时上报、及时解决问题的良好运
行机制,更好地发挥教务处职能部门的作用。
2.整体教学计划的改革
适当调整专业技能的教学计划。
专业技能课程多涉及动手能力,对年龄层次较大、无
专业技能基础的本科生提出了挑战。
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上课所需的教学技能、唱歌、
跳舞、弹琴作为幼师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对其未来就业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然而学前
教育的本科生与专科生在这两方面,表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
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技能课
程主要包括玩教具制作、声钢声乐与钢琴、幼儿简笔画、儿童舞创编、视唱练耳等等。
与
拥有三年中专专业学习经验的专科生比较,本科生在此前并未接触过相关实践课程的学习,因此20岁以后开始零基础学习钢琴、绘画、舞蹈,对他们的难度较大。
虽然本科生在课
堂中的集中注意力听讲情况要远远好于专科生,且在课后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进行反复练习,但是这些与动手相关方面的学科能力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学前专科生的理论课程学习兴趣缺乏,因而虽然接受过较为系统的专业教育,但其理
论层次往往并不达标。
如高年级学前教育专科生在接受过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
园课程设计与指导等课程的教育后,不明白一节合格课程的要素、评课要点,对教案的写法、教学环节设计也呈现出模棱两可的专业态度。
而这些课程技能,正是本科生所擅长的。
专科生往往对手工、唱歌、跳舞表现出旺盛的参加欲望,因此在此类课程中的表现也尤为
出色。
本科生与专科生各自在自身擅长的领域独领风骚,但单一的技能并不能够满足社会
对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需要。
高职院校为了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必须打破这一僵局。
教务处作为统筹全校教学工作的管理部门,可以为这一问题做出回答。
首先,应在授
课教师中集思广益,找出弥合学生两种兴趣的关键点。
其次,就关键点进行微观的教学计
划调整。
如,针对本科生的教学环节,可以选择在实践课程中稍稍加重理论色彩,使学生
从理论学习入手,增强对实践技能的兴趣。
针对专科生,可以增加理论课程中实践实习的
比例,将动手、动脑加入到理论课堂,使学生边动脑边动手,更好地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
最后,打破专科、本科学生的界限,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专科生、本科生往往对自身存
在着一定的心理定位,不愿打破招生身份的僵局进行互动。
为此教务处应该多组织课堂外
的兴趣小组活动,让专科生、本科生更好地互相学习、相互促进。
3.选课方式的调整
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在课程选择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同。
近年来,我国普通本科高校
基本完成了从课程的学年管理制向学分管理制度的转变过程,多采用欧美流行的学分基点
制为排课方法,除专业必修课以外,学生凭借自身的学生证为账号,在校园网自行选择课程,具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
而专科学生多在学校的安排之下,按照学期来上课。
大一至
大二时期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大二至大三完成课程的实践部分学习,较本科生而言,专科
生的课程选择机制更加体现出按部就班型,但不乏刻板,缺乏一定的课程吸引力,不能更
好地服务学生。
为此,教务处应发挥职能作用,加大专科生对课程的选择权,以及专科生所接受课程
的实践性、新鲜感、实用性。
要做好这种转变,要求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入手:硬件方面,首先应该引进一套较为先进的网络选课软件,并派遣专业人才学习、熟识软件的操作、问
题处理等一系列黑箱流程。
其次,要配置相应数量的电脑供学生选课操作。
在学生的选课
过程中,要求学校的机房老师也应具备相应的服务能力及服务意识。
软件方面,要做好备选课程的计划安排。
对于专业课之外的课程可操作性可以适当地放宽、加大,让备选的课程受学生的喜欢,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