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概念
寄生虫的概念名词解释
寄生虫的概念名词解释
1、寄生虫的概念名词解释:寄生虫(parasite)指具有致病性的低等真核生物,可作为病原体,也可作为媒介传播疾病。
寄生虫特征为在宿主或寄主(host)体内或附着于体外以获取维持其生存、发育或者繁殖所需的营养或者庇护的一切生物。
许多小动物以寄生的方式生存,依附在比它们更大的动物身上。
2、寄生虫可以改变寄主的行为,以达到自身更好地繁殖生存的目的。
人类若受到一些寄生在脑部的寄生虫,如终生寄生在脑部的弓形虫(Toxoplasmosis),反应能力会降低。
3、寄生虫是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原生生物,比如原虫、吸虫、线虫与脊椎动物。
寄生虫可作为病原体引起寄生虫病,也可作为媒介传播疾病,寄生虫病在人类传染病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寄生虫种类有很多,常见的人体寄生虫按照动物形态分为原虫、蠕虫、绦虫、线虫、节肢动物五类。
寄生虫学概述线虫
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
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储存宿主(也称保虫宿主)
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 人体,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 可传播给人。
转续宿主:
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发 育为成虫,当此幼虫期有机会再进入正常终宿主 体内后,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 称为转续宿主。
( 二 ) 钩 虫 生 活 史
丝状蚴 时间: 5~7W
过程:成虫→卵→ 丝状蚴→下一代成虫
钩虫生活史要点
1.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上段,借口 囊之齿咬附在肠粘 膜上。 以血液、组织液、肠粘膜为食。 2.感染阶段:丝状蚴。 3.感染方式:经皮肤 4.移行途径:幼虫进入机体后有心肺移行过程。 成虫寿命: 一般3-5年。
2.共生: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双方互相依赖,
彼此受益。
3.寄生: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
益,另一方受害。
营寄生生活的低等动物称 寄生虫(parasite)
寄生虫的类别
根据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可将寄生虫分为:
1.专性寄生虫 2.兼性寄生虫 如粪类圆线虫(成虫) 3.偶然寄生虫如某些蝇蛆进入人肠内而偶然寄生 4.体内和体外寄生虫 5.机会致病寄生虫
三、毛首鞭形线虫
(Trichuris trichiura Linnaeus,1771)简称鞭虫 。成虫寄生于人体盲肠,可 引起鞭虫病。
(一)形态
1.成虫 形 似 马 鞭 。 雌 虫 长 3555mm ,尾端钝圆而直:雄虫 长 30-45mm , 尾 端 向 腹 面 卷 曲,有1根交合刺。
2.虫卵 形纺锤,黄褐色,大小为50-54×22-23μm。
人体寄生虫
一、引言
1.人体寄生虫学定义 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
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体安康有关 的寄生虫的形态构造、生命活动规律, 寄生虫和人体以及外界环境相互关系 的一门科学。
3〕人体寄生虫学范畴
人
医学原虫学
体
Medical Protozoology
寄
医学蠕虫学
生
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
(人、猫、犬、野生肉食动物)
成虫
虫卵 水
(肺)
(痰)
( 经 口 )
毛蚴
(水)
胞蚴
( 母雷蚴 川
卷 螺 子雷蚴 )
童虫
(肌肉)
囊蚴
(猪、野猪)(溪蟹、蝲蛄)
尾蚴
(水)
尾蚴
4、宿主类别: 有些寄生虫在其生活发育过程中,需要更 换宿主,才能完成生活史。在寄生虫发育 过程中需要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宿主,按寄 生虫生活史的特点,对宿主进展分类。
常见人体寄生蠕虫〔吸虫〕
常见人体寄生蠕虫(绦虫)
二、共生现象及其分类
• 在自然界,两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 共同生活的现象称为共生现象。
• 根据共生生物之间的利害关系,可将 共生现象归纳为共栖、共生和寄生三 种类型。
1)共栖(commensalism) :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在生态上有恒定的关 系,一方获得利益,一方不受益也不受害。如鮣 鱼与大鱼;在人肠腔内生存的结肠内阿米巴,以 食用结肠内细菌生存,人和结肠阿米巴的关系即 为共栖关系。
5.生活史类型
直接型:
• 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 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如蛔虫等。
间接型:
• 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 育到感染期后经中间宿主感染人。如肝吸虫 等。
寄生虫、寄生、互利共生、共栖的概念
在自然界中,寄生虫、寄生、互利共生和共栖是一些令人着迷的概念。
这些概念代表了生物之间独特而复杂的相互作用方式,展现了生态系统中潜在的协同进化和共生发展。
从简单的单向寄生到复杂的互利共生和共栖关系,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的演化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自然界中,寄生虫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它们依赖其他生物(寄主)的身体来生存和繁衍。
寄生虫通过不同的方式寄生在寄主体内,如吸血、寄生于器官或细胞内等。
在这种关系中,寄生虫通常会给寄主带来损害,而寄主则为寄生虫提供生存和繁殖的环境。
这种单向的寄生关系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寄生虫生态学、进化和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广泛探讨。
然而,除了单向寄生关系外,生物之间还存在着更为复杂的互利共生和共栖关系。
互利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的关系,双方从中都能得到益处。
这种关系不仅可以在个体层面上存在,也可以在物种甚至生态系统层面上观察到。
在互利共生关系中,双方通常会通过相互合作、资源共享或相互促进来实现共存和共赢。
这种关系在自然界中非常普遍,如植物和根际微生物的共生、动物之间的共生等,都是互利共生关系的典型例子。
另外,共栖也是生物之间常见的一种关系。
共栖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共同占据同一生活空间,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但能够和平共存。
共栖关系往往发生在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的场所,不同种类的生物可以通过共栖来分担资源、减少竞争压力,从而创造出一个相对和谐的生态环境。
海洋中的珊瑚礁、森林中的生态系统等都是共栖关系的典型表现。
总结回顾起来,寄生虫、寄生、互利共生和共栖概念在生态学和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概念展现了生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揭示了生态系统中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生物的进化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看来,这些概念的研究和理解有助于拓展我们对自然界的认知,同时也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启示。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第九章 人体寄生虫概述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1.夺取营养寄生虫以人体的消化或半消化物质 、组织液、血液等为食,对人造成损害,引起疾病 。如钩虫咬附在肠壁上,以血液为食,使人体长期 慢性失血,引起贫血等。 2.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在侵入宿主或在宿主体 内移行、寄生时,可对局部造成机械性损伤、压迫 或阻塞等。 3.毒性作用寄生虫的代谢产物、分泌物或虫 体死亡后的分解产物,对人体都有毒性及致敏作用 。 某些寄生虫在正常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 官内寄生的现象,称为异位寄生。可造成更加严重 的损害。
(二)流行因素 流行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生物因素和社 会因素,其中社会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1.自然因素 包括温度、降水量、地 理环境、光照等。 2.生物因素 生物种群的存在与分布 对寄生虫病的流行有重要影响。 3.社会因素 包括社会体制、经济发 展、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生产方式、生活 习惯和行为方式等。
四、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原则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寄生虫病在一个地区造成流行,除受一定 因素的影响外,还需要具有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 指寄生虫感染的人或动物,包 括寄生虫患者、带虫者和保虫宿主。 2.传播途径 指寄生虫感染阶段侵入机体 的过程。寄生虫通过一定的方式侵入人体,称 为传播方式。寄生虫常见的传播的传播途径和 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1)经口感染: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如蛔虫等。 (2)经皮肤黏膜感染:寄生虫感染阶 段经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如钩虫、血吸虫等 。
(3)保虫宿主:又称储存宿主。指作为 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寄生虫感染的其他脊 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如肝吸虫成虫寄生于 人、猫、犬科动物体内,幼虫先后寄生于淡水 螺、淡水鱼、虾体内,人是其终宿主,淡水螺 、淡水鱼和虾分别是其第一中间宿主和第二中 间宿主,猫和狗是其保虫宿主。 (4)转续宿主:有的寄生虫幼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 转续宿主。
寄生虫学基本原理
二、寄主种类
有些寄生虫,在它的发育过程中,需要转换寄主,寄主有不同的名称:
1、终末寄主:
寄生虫的成虫时期或者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2、中间寄主:
寄生虫幼虫时期或者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如在这时期 需多个寄主,最先一个称为第一中间寄主,其次寄生的寄主称为第
二中间寄主。
3、保虫寄主:
寄生虫寄生于某种动物体同一发育阶段,有的可同时寄生于其
仅仅在一定的阶段营寄生生活,如大中华鱼蚤的幼虫营
自由生活,仅仅雌性成虫营寄生生活,在草鱼的鳃丝末端。 b. 终生寄生:
一生全部生存,如锥体虫寄生在鱼的血液中。
2、按寄生虫寄生部位分
1)体外寄生:皮肤、鳍、鳃等处都属于体外寄生
2)体内寄生:各种脏器、组织、腔道 超寄生: 一种寄生虫寄生于另外一种寄生虫体内,这另一种寄生虫寄 生于寄主,这种现象称为超寄生。
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
第二章
寄生虫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寄生的概念
一、生物的生活方式
1、自由生活:有机体在环境中自由地生活,不侵害其他生物也不
以 其它生活中获利;
2、共生生活:多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获得利益,但互不
侵 害。
3、寄生生活:一种生物在其一部分或者全部生活过程中,必须生
活在另外一种生物的体表或者体内,对它产生危害并获得
环境对寄生虫的影响
压迫和阻塞
毒素作用
其他疾病的媒介
(1)组织反应 (2)体液反应 (3)寄主年龄对寄生虫的影响 (4)寄主食性对寄生虫的影响 (5)寄主健康状况对寄生虫的影响
寄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1)对抗性:同一生态位, 竞争关系
(2)协助性:同一生态位, 或不同生态位,不具有竞争 关系
寄生虫
一、名词解释1.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期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终宿主。
2.保虫宿主:又称储存宿主。
有些寄生虫除寄生于人体外还可以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体内,并完成与人体内相同的生活过程3.生活史: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和宿主转化的全过程及其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
4.感染阶段:寄生虫生活是过程中,某一阶段对人体具有感染性,这一特定的阶段称为感染阶段或感染期。
5.土源性线虫:生活是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主要指土壤)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的线虫。
6.夜现周期性:丝虫微丝蚴白天滞留于肺部毛细血管内,夜间则出现在外周血液中。
这种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为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
7.世代交替:寄生虫发育过程中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交替进行的现象。
8.寄生: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一方获益,另一方受害,并未受益的生物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这种生活关系称为寄生。
9.中绦期:绦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生活的时期。
10.共栖: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11.宿主:是指寄生虫寄生的人或动物。
12.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的发育和变态所必需的宿主。
13.虫媒病: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称为虫媒病。
14.不完全变态:昆虫发育过程中不经过蛹期的称为不完全变态。
15.棘球蚴砂:从囊壁上脱落的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悬浮于棘球蚴液内,称为囊砂或棘球蚴砂。
16.伴随免疫:有些寄生虫的感染会诱导机体产生抗再攻击的抗体,而最初感染的寄生虫完全不受所产生的抗体作用,可继续存活,伴随寄生虫的消灭,次抗体就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17.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健康人的人群体内寄生时,常不表现明显致病性但当人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机体的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甚至死亡。
18.生物传播性:病原体必需在节肢动物体内进行发育、繁殖或完成生活史中某一个环节后才具感染性,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人。
例如蜱传播森林脑炎。
寄生虫概念
寄生虫概念
寄生虫概念
寄生虫是生物学中的一种生物,通常指通过寄生于其他生物体内或体表而获取营养、生长和繁殖的生物,也称为寄生生物或寄生物。
寄生虫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寄生于其他生物体内或体表,以其他生物的组织、营养为生。
2.生长繁殖所需能量和物质全部或大部分从寄主获得。
3.自身不从事生产活动,不能或很少进行自我补充。
4.能够在宿主体内或体表形成特殊的适应结构,如寄生虫的吸盘、钩、吸盘、钻洞器等。
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吸取宿主的营养,导致宿主身体衰弱。
2.引起宿主的过敏反应,如皮疹、发热等。
3.寄生虫在宿主体内产生毒素,导致宿主身体不适,如头痛、腹痛等。
4.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繁殖过多,导致宿主出现营养不良、消瘦等症状,甚至引起宿主死亡。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肠道寄生虫、血液寄生虫、呼吸道寄生虫等,如蛔虫、钩虫、疟原虫等。
预防寄生虫感染的主要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和预防接触感染等。
寄生虫名词解释
寄生虫名词解释寄生虫是一类生物学中的生物概念,通常指的是以寄主为栖息地和供养对象的生物体。
它们通常以对寄主产生有益但对寄主产生有害的方式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物质。
寄生虫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的各个生态系统中,包括陆地、淡水和海洋环境。
寄生虫能够以各种形式存在,包括鞭毛虫、线虫、扁虫、吸虫、原虫、马拉维虫等等。
它们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幼虫和成虫两个阶段,幼虫需要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生长成熟。
寄生虫通常通过一些特定的寄主获取营养,如血液、组织液、食物残渣、寄生于其他动物的身体和生殖器等。
寄生虫对其寄主产生了许多影响,有些寄生虫会引起寄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而其他一些寄生虫则与寄主形成了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
寄生虫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入侵寄主,其中包括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和水源传播等。
寄生虫的存在对生态系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控制某些生物种群的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同时,寄生虫也是一些人类和动物疾病的致病因素,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人类对寄生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流行病学、生物学和生态学。
流行病学研究寄生虫如何传播和引发疾病的机理;生物学研究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和其对寄主的影响;生态学研究探讨寄生虫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及其与寄主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要控制寄生虫的影响,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包括个人和公共卫生措施、药物治疗、灭虫剂使用、疫苗开发等。
但是,由于寄生虫的适应能力和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对抗寄生虫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总之,寄生虫是一类以寄主为目标的生物体,通过寄生在寄主体内获取营养。
它们在自然界的各个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寄生虫的研究和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领域,有助于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健康。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总论一、定义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
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
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A.掠夺营养;B、机械性损伤;C、毒性反应;D、超敏反应。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1、先天性免疫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三、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
(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四)寄生虫病的特点:1、异位寄生;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3、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五)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者医学蠕虫学第一章线虫第一节似蚓蛔线虫一、形态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2、虫卵:受精卵:短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外被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卵细胞。
寄生虫的概念与类
猪蛔虫生活史
球虫图片(兔病)
鸡虫血涂片
锥虫
• 2.根据寄生虫的寄生时间划分
• (1)暂时性寄生虫: 只在需要摄取食物 时才与宿主短暂接触的寄生虫 .如蚊、虻
• (2)周期性寄生虫: 一生中只某一个或 某几个发育阶段寄生于宿主,其它阶段不寄 生的寄生虫.如蛔虫
暂时或永久地寄生于宿主的皮肤表面或皮内 的寄生虫,称为外寄生虫。如蚊、蝇、蜱、 虱等。
蜱虫咬人图片
• 河南:2007年出现首例
•
河南省卫生厅新闻办公室8日晚对外通报,河南省自2007年5月信阳市报告了首例疑似无形体病例以来,通
过全省进一步排查和监测,发现此类综合征病例557例,死亡18例,重点集中在信阳市商城县、浉河区、光山县和
寄生虫的概念与类型
一、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类型
寄生虫的生活史(life cycle)是指寄生虫完 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
寄生虫的概念是暂时或永久地寄居于另一 种生物(宿主)的体表事体内,夺取被寄 居者(宿主)的营养物质并给被寄居者 (宿主)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的动物。
• 二.寄生虫类型 • 1.根据寄生虫寄生部位划分 (1)外寄生虫
平桥区。
河南蜱虫叮咬致死病例蔓延,目前,有7个省市发生过疑似无形体病例,这些地区的特点都是山区或
水域丰富的地方。
•
.
• (2)内寄生虫
寄生于宿主体内某些器官、组 织或血液内的寄生虫.
又可分为腔道内寄生虫,如蛔虫;细 胞内寄生虫,如球虫;细胞间寄生 虫,如囊虫;血液内寄生虫,如梨 形虫、锥虫。
蛔虫成虫图片
• (3)永久性寄生虫 :从生到死全部发育阶 段均寄生于宿主,只有当宿主死亡或偶然机 会才会离开宿主的寄生虫.如疥螨
寄生虫概念
Point:1寄生(parasitism)或寄生生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的关系。
2寄生虫(parasite):在寄生生活中,获得营养(得利)的一方称为寄生虫。
3宿主(host):被寄生的一方(受害者)称为宿主。
1共生:两个不同种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2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寄生虫生活史的各个时期或某个阶段都必须营寄生生活,不然就不能生存。
3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 parasite):既能过自由生活,又能过寄生生活的寄生虫。
4体内寄生虫(endoparasite):寄生于宿主体内生活的寄生虫。
如消化道、肝、肺、组织细胞中。
5体外寄生虫(ectoparasite):生活在宿主体表或皮内的寄生虫。
6机会性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出现病症。
7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如:人是肺吸虫的终宿主。
8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又称储存宿主,有些蠕虫成虫或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种类的脊椎动物,这些动物不但储存病原体而且将寄生的寄生虫传播给人,起到传染源的作用。
如:犬是肺吸虫的保虫宿主。
10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 or transport host):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转续宿主),并不能发育至成虫,仅能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其有机会侵入正常宿主体内时,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
如:野猪是肺吸虫的转续宿主。
11感染途径(portal of infection):感染期(在生活史中对人具有感染性或感染力的时期)虫体侵入人体所经过的门户。
寄生昆虫的一般概念
有些昆虫的寄生现象是介于内寄生和外寄生之间的过渡类型。如稻 虱红螯蜂(Haplogonatopus japonicus)产卵于稻飞虱腹部节间 膜下,卵的一端从体外可看到,孵化后幼虫腹部仍露出于寄主体 外。
二、根据寄主身上寄生昆虫的种类,分为: 1、独寄生(eremoparasitism)只有一个寄生昆虫寄生于一个寄主 体上 2、共寄生(synparasitism, mutiparasitism)有两种以上的寄生昆虫 寄生于同一个寄主昆虫体上 三、根据寄主体上育出的同种寄生昆虫个数多少,可分为: (1)单寄生(monoparasitism)或独寄生(solitanyparasitism)指 在同一个寄主体内只能有一个寄生昆虫的个体正常发育。多数大 型的姬蜂均属此类 (2)多寄生(polyparasitism)或聚寄生、群寄生(gregarious parasitism)指在同一个寄主昆虫体内能有多个寄生昆虫个体正 常发育的现象。如二化螟绒茧蜂(Apanteles chilonis) 四、根据寄生昆虫完成发育的情况,可分为: (1)完寄生(hicanoparasitism)寄生昆虫能在寄主体上顺利完成 发育 (2)过寄生(hyperparasitism)寄生昆虫在同一寄主上,因子代个 体数过多,寄主体内的营养不能满足寄生昆虫的发育而死亡
五、根据寄生昆虫与寄主的寄生关系是直接或间接,可 分为:
1、原寄生或初寄生(protoparasitism, primaryparasitism)寄生昆虫被
直接、初次寄生于寄主昆虫上,称为初寄生或一级寄生 2、重寄生(epiparasitism, hyperparasitism)寄生昆虫成为另一寄生昆 虫的寄主,即一种寄生昆虫寄生在另一种寄生昆虫上。常有二重寄 生(Secondary parasitism)、三重寄生(Triplo parasitism),甚至 有四重、五重寄生,但极为少见。 3、盗寄生(cletoparasitism)已被寄生的寄主又被另一种寄生昆虫寄生。 如松广肩小蜂(Eurytoma pini)只产卵于被寄生而不能活动的欧洲 松梢卷叶蛾(Rhyacionia buoliana)的幼虫体上。 4、自复寄生(autoparasitism)指寄生昆虫能利用自身作为寄主而使后 代发育的一种寄生现象。如粉虱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的雄 虫在本蜂雌性幼虫体内发育而成。又如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imai)的雄蜂是在本蜂雌性的老熟幼虫或预蛹上外寄生发育而成的。
人体寄生虫名词解释
人体寄生虫名词解释1.寄生虫:暂时或永久地生活在其它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得营养并给对方带来损害的低等动物。
2.宿主:被寄生虫寄生并遭受损害的人或动物。
3.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5.保虫宿主: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既可以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其它脊椎动物体内,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脊椎动物为保虫宿主。
(或可以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来源的受感染的脊椎动物称之)6.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至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阶段;如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则可继续发育为成虫,此种非正常宿主称转续宿主。
7.感染阶段(感染期):寄生虫生活史中能感染人的阶段或时期称为感染阶段或感染期。
8.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及其所需外界环境条件。
9.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由地传播着的寄生虫病。
10.机会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这类寄生虫称机会致病寄生虫。
11.带虫者:感染寄生虫后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与体征的人。
12.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可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内寄生,并引起异位病变的现象。
13.土源性蠕虫: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即可感染人的一类蠕虫。
14.生物源性蠕虫:生活史中需要在中间宿主或吸血昆虫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才能感染人的一类蠕虫。
15.易感人群:对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而容易受感染的人群.16.传染源:感染寄生虫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包括寄生虫病患者、带虫者及保虫宿主。
17.传播途径:寄生虫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人群的过程。
18.感染途径:寄生虫感染阶段进入人体的途径。
如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经媒介昆虫感染,经接触感染,经自身感染及经输血、胎盘感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int:
1寄生(parasitism)或寄生生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的关系。
2寄生虫(parasite):在寄生生活中,获得营养(得利)的一方称为寄生虫。
3宿主(host):被寄生的一方(受害者)称为宿主。
1共生:两个不同种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2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寄生虫生活史的各个时期或某个阶段都必须营寄生生活,不然就不能生存。
3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 parasite):既能过自由生活,又能过寄生生活的寄生虫。
4体内寄生虫(endoparasite):寄生于宿主体内生活的寄生虫。
如消化道、肝、肺、组织细胞中。
5体外寄生虫(ectoparasite):生活在宿主体表或皮内的寄生虫。
6机会性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出现病症。
7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如:人是肺吸虫的终宿主。
8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又称储存宿主,有些蠕虫成虫或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种类的脊椎动物,这些动物不但储存病原体而且将寄生的寄生虫传播给人,起到传染源的作用。
如:犬是肺吸虫的保虫宿主。
10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 or transport host):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转续宿主),并不能发育至成虫,仅能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其有机会侵入正常宿主体内时,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
如:野猪是肺吸虫的转续宿主。
11感染途径(portal of infection):感染期(在生活史中对人具有感染性或感染力的时期)虫体侵入人体所经过的门户。
12感染方式(mode of infection):虫体是以什么方式侵入门户的称为感染方式。
13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14带虫者(carrier):在寄生虫感染者中能作为传染源的人。
15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 zoo noses)或动物源性疾病(zoo noses):有些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脊椎动物间传播,这种寄生虫病称为······
16带虫免疫(premonition):人体感染疟原虫以后,可产生对疟原虫再感染的获得性免疫,但这种免疫力不能将体内的疟原虫全部消除,而使其维持在低水平。
17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在血吸虫感染中,活的成虫能使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这种免疫对成虫不发生影响,成虫仍可存活并继续产卵,但对在侵入的童虫有作用,因此可以防止再感染。
18滋养体(trophozoite):原虫能运动、摄食和生殖的生活史期称为滋养体期。
19包囊(cyst):滋养体在外界不利情况下分泌某些物质包绕虫体,形成不活动的
时期称包囊。
20世代交替:有些原虫以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相互交替进行繁殖。
21疟疾发作:裂殖体成熟后,红细胞破裂,裂殖子及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和红细胞碎片等一并进入血流,刺激体温中枢,引起发热称为疟疾发作。
22复发:由肝脏内迟发型子孢子复苏产生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引起的疟疾发作称复发。
主要见于间日疟,症状较初发轻,次数少。
23再燃:残存的红内期疟原虫发生抗原变异,逃避机体免疫力对它的作用,重新大量繁殖,再次引起的疟疾发作称再燃。
主要见于恶性疟和三日疟。
24夜现周期性(nocturnal periodicity):微丝蚴在外周血中出现的夜多昼少现象称。
25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凡是危害人畜健康的节肢动物称。
由于医学节肢动物中对人类有危害的种类多分属在昆虫纲,所以又称医学昆虫(medical insect)。
26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称为虫媒病,能传播疾病的节肢动物称传播媒介(vecter)
27变态:昆虫从卵发育到成虫的过程中,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机能、生活习性等出现一系列变化,称为变态。
(metamorphosis)
28完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又称全变态。
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体发育经蛹期,且各期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各异。
如蚊、蝇、白蛉和蚤等。
29不完全变态(incomplete metamorphosis)又称半变态。
发育过程包括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幼体发育不经过蛹期,称为若虫,若虫的形态与成虫相似,但体积较小,性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其生活习性与成虫相同。
如虱、臭虫、蜚蠊等。
30生态:是指节肢动物的生命活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31孳生地:节肢动物成虫产卵、幼虫生活的地方称孳生地。
32机械性传播:在传病过程中,节肢动物对病原体只起到携带、传递的作用。
病原体在虫媒体内和/或体表数量不增多,形态无变化。
如蝇传播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33生物性传播:在传病过程中,病原体必须在节肢动物体内经过一定时间的发育、增殖后,才能传播,称为生物性传播。
34蝇蛆病(myiasis):蝇幼虫引起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