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大陆漂移说与魏格纳
小学语文课文《地图上的发现》
![小学语文课文《地图上的发现》](https://img.taocdn.com/s3/m/8b5f6878da38376baf1faef1.png)
小学语文课文《地图上的发现》1910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wèi)格纳正在家里养病,他漫不经心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
突然,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kuò),跟非洲西海岸线很吻合。
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cēncī〕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
魏格纳展开了进一步研究。
1912年,他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大陆漂移说认为,两亿多年前,地球上的大陆原是一整块。
后来,这块古老的大陆裂开了,开始漂移,逐渐形成了今天地球上各大洲的分布。
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魏格纳没有证据证明这些陆地原来是连在一起的。
许多人不接受大陆漂移说。
为此,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
1913年,一个考察小组在南极洲找到了煤。
这些煤块上显示出远古时代湿热环境下生长的植物的痕(hén)迹。
这些植物怎么会出现在南极洲这个严寒的冰雪世界中呢?科学家们继续寻找。
不久,他们又在那里发现了大量的动植物化石。
这说明,两亿年前南极洲并不在今天的位置上,也不是现在冰封雪盖的样子,而是一个适(shì)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1960年,一支科学考察队在南极一个山峰的悬崖上,发现了冰碛(qì)岩。
冰碛岩就是冰川携(xié)带的岩石,它上面有冰川移动时留下的擦痕。
科学家们发现,南极的冰碛岩和大洋洲、非洲发现的冰碛岩,是完全相同的。
它们上面的擦痕显示,它们全都来自同一大陆。
这些发现都证明:现在地球上的几大洲,在三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那时大部分地区都被冰雪覆盖着。
后来,古老的大陆向北漂移,漂向赤道,天气也渐渐转暖,生长出茂密的森林,还出现了恐龙等动物。
两亿年前,这块大陆分裂了,碎块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成了南极洲、亚洲、美洲、大洋洲这些新的发现,使得大陆漂移说获得新生,并被视为板块构造学发展的基础。
人们永远不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53302ece9ec3d5bbfd0a743b.png)
在 1 1 年 德国地 质协 会的演 讲会 上 ,魏 格 92
纳 郑 重 地 向科 学 界 人 士 说 明 :现 在 世 界 上 的 各 大 洲 ,在 古 生 代 是 一个 连 接 在 一 起 的 巨 大 的大
陆块 。那时还 没有 大西洋 ,整个 陆地 的周 围被 原 始 海 洋 所 包 围 。 两 亿 年 前 , 由 于 太 阳 、 月 球
它们 中间逐渐形 成 了大 西洋 。非 洲有一 半脱 离
了 亚 洲 ,在 漂 移 过 程 中 , 它 的 南 端 沿 顺 时 针 方
向略有扭动 ,渐 渐与南 亚次 大陆 分开 ,中间形
成 了 印 度 洋 。南 极 洲 、澳 大 利 亚 则 脱 离 亚 洲
非洲 『 甸南移 动 ,而后又 彼此 分离 ,形成 了今天 的 南极洲 和 澳大利 亚 。由于 大 陆漂移 ,大 陆前 缘 受阻 ,形 成 了褶皱 山脉 ,如 科迪勒 拉 山系等
病 床 上 8 发 王 9 见
这 是 一 闻 设 备 极 简 单 的 病 聊 时 . 魏 格 纳 就 站 起 来 .用 食 指 洁 白 宁 静 . 就 连 穿 着 白 大 褂 沿 着 地 图 上 的 海 岸 线 . 画 着 各 个 墓生 的麟 步 声也是 悄无声 息 , 大 陆 的 海 岸 线 , 以 此 消 磨 时 光 : O 的 一 天 .年 轻 的 魏 格 纳 因 他画 完 了南美洲 ,又 画非 洲 :画 年 完 了 大 洋 洲 . 又 画 南 极 洲 。 突 主 了医院 : 进 性 格 豪 放 、 天 性 好 动 的 魏 格 然 , 他 的 手 指 慢 了 下 来 .停 在 地 在 安 静 舒 适 的 病 室 里 坐 卧 难 图 上 南 美 洲 巴 西 的 一 块 突 出 部
大陆漂移学说发现的故事
![大陆漂移学说发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40e917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f.png)
大陆漂移学说发现的故事你知道大陆漂移学说吗?这事儿可老有意思了。
话说有个叫魏格纳的哥们儿,这家伙可不得了。
有一天啊,他生病躺在床上,百无聊赖的,就盯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看。
看着看着,他突然发现一个超级奇怪的事儿。
你看啊,南美洲大陆的东海岸和非洲大陆的西海岸,就像是两块被撕开的拼图一样,形状特别吻合。
这就好比你把一块饼干掰成两半,那边缘的形状肯定是能对上的呀。
魏格纳就想啊,这难道仅仅是个巧合吗?他这脑袋里就像突然开了窍一样,觉得这里面肯定大有文章。
然后呢,他就开始到处找证据。
他发现啊,不仅是形状像,两边大陆的地层结构啊,就像盖房子的楼层一样,也是特别相似的。
这就好比两栋楼,从一楼到顶楼,每一层的布局都差不多,这可太神奇了。
而且啊,两边大陆上的古生物化石也很相似。
就像在南美洲和非洲都发现了同一种古生物的化石,要是这两块大陆一直离得老远老远的,那这些生物怎么能在两边都有呢?魏格纳就琢磨啊,会不会以前这两块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就分开了,就像一艘大船裂成了两半,然后慢慢地越漂越远呢?于是啊,他就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不过呢,他这个学说刚提出来的时候,可没少被人笑话。
那些老学究们就觉得,这么大的大陆怎么可能像船一样在海上漂来漂去呢?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嘛。
但是魏格纳可不管这些,他坚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就继续找证据,到处去考察。
虽然魏格纳后来在探索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甚至他的生命也结束在了寻找证据的路上。
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被发现,就像海底扩张啊,板块构造这些理论的出现,都在证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有它的道理。
现在啊,大陆漂移学说已经成为了现代地质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啦。
你说,这是不是一个超级有趣又充满传奇色彩的科学发现故事呢?。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1a84cc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9.png)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众所周知,大陆漂移说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要追溯到100年前,这个理论却受到了一些质疑和嘲笑。
因为当时魏格纳教授是唯一提出大陆漂移说的科学家,他面临着来自同行的冷嘲热讽和不被接纳的困境。
那么,是什么使魏格纳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坚持自己的理论呢?故事发生在1912年,魏格纳教授是一位德国地质学家,一直对地球的形成和演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当时的地质学界和大部分人认为地球的形成来源于一次大爆炸,然后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才形成了现在的大陆和海洋。
魏格纳教授在自己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中,却发现了一些令人疑惑的现象。
他发现了地球上的大陆的形状和位置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南美洲和非洲的东海岸线,形状极其相似,就像是两个拼图的一部分。
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和好奇。
于是,魏格纳教授开始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并整理了大量的地质、地形和动物化石等数据,他甚至开始收集这些数据构成一幅详细的地球图谱。
通过对整个地球的地理图进行了逐一比较和分析,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大陆是可以移动的!魏格纳教授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是由巨大的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像是在液体的上面漂浮一样,不断地变换位置和相互碰撞。
通过这种运动,大陆形成了不同的形状和位置。
当魏格纳教授第一次公开演讲和解释他的理论时,他遭到了一些教授和学者的反对和嘲笑,他们认为他的理论是毫无根据的猜测,没有丝毫的科学依据。
魏格纳教授并没有被打击,他坚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魏格纳教授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采样工作,他亲自参与了多次的航海和陆地考察,采集了海洋地形和大陆地貌的大量数据。
他发现了许多支持自己理论的证据,比如地层的连续性、动植物的分布和相似性等等。
最终,在几十年后的1960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证据的积累证实了魏格纳教授的大陆漂移说。
从那时起,大陆漂移说成为地球科学中的基石之一,并为后来的板块构造学和地球演化理论奠定了基础。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560be0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8.png)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魏格纳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德国地质学家,他是现代板块构造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名字与大陆漂移说紧密相连。
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也就是说地球上的大陆是在漂移移动的,这一说法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反对声音。
当时的地球科学家们认为大陆是固定不动的,他们无法理解这一新理论。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提出后,他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来证明这个理论的正确性。
他收集了大量的地质数据和地图,并进行了各种复杂的计算,最终证明了大陆漂移说的正确性。
在此期间,他遇到了许多反对声音和批评,但他毫不气馁,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科学的实证。
他的努力最终得到了承认,大陆漂移说被广泛接受,并成为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核心概念。
魏格纳除了大陆漂移说的贡献外,他在地质学领域也有着其他的重要发现。
例如,他发现了海底山脉和地震造山作用,这些发现都为地球科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支持。
魏格纳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理论的发现需要勇气和毅力,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探索,并坚持自己的信仰。
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具有早熟的意义的贡献和成果。
同时,魏格纳也告诫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观点或理论与他人的观点相左而放弃探索和实证科学真理。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18d665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e.png)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魏格纳是一位德国地质学家和气象学家,他发现世界各大陆曾经连接在一起,是一片巨大的大陆,名为“盘古大陆”,后来相互分离漂移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
他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是地球科学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和革命,遭到了当时地质学家普遍的质疑和反对,但是经过科学探索和事实的证明,这一学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魏格纳出生于1880年,长于旺代,天赋异禀,勤奋好学,1915年获得教授职称。
早在1912年,他便开始发表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文章。
但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有限,证据不足,大多数人对此抱以怀疑的态度,而他的学说也不断受到质疑和反对,无法得到公认。
魏格纳的观点是这样的:地球外部是一层固体地壳,里面是高温的熔岩,二者之间是被称为岩石圈的大气层,由于内部的热力和外部的力量作用,岩石圈会发生不规则的运动。
早在三亿年前,世界上只有一个大陆,穿梭于南北两极之间,后来因为运动漂移并且分裂成了不同的板块。
魏格纳的学说首先遭到了美籍德国地质学家德罗斯特(Alfred Wegener)的反驳,后者认为纯粹的地理学不能解释地壳的运动,而应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考察问题。
他认为移动大陆的原因主要是地球自转惯性的物理作用,即受离心力的推动,众所周知,地球自转自东向西,因此向赤道两侧靠近的陆地受到了离心力的推力,使它们分别向东北和东南漂移,形成了今天的大陆分布。
但是这个解释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大洋中脊是地球上物理学上的一个现象,而它的存在却没有可以用物理学解释的原因,WKV学说在现场引发了一大堆的逻辑上的困惑,说明了这个学说并没有很好的解释地球的实际情况,有大量的缺陷。
打破谷歌的谷歌doogle,追寻信息中间道路的成功,多图今日谷歌,美籍德国地质学家迪罗斯特成功制造出曾经证实了魏格纳的学说的实验,他取两个细大的鸡蛋(先是一个平球形的橡胶皮囊,相当于一个半球),闭住气口,用胶带缠好,外面涂上5毫米厚的细泥做成地球模型;然后打进摇晃盆里,手从盆一面伸进去,往里向上推这个地球模型,但只推到一半,放开后,就观察出一个惊人的现象: 该模型上覆盖的泥土突然就出现了互相错动的现象,密密麻麻的裂痕从两个鸡蛋表面纵横交错,最后,裂痕出渗出来的黄色泥土液体,仿佛火山的喷发般,喷上了一片火星。
大陆漂移学说与魏格纳
![大陆漂移学说与魏格纳](https://img.taocdn.com/s3/m/62761c21a5e9856a5612604a.png)
一些蜘蛛还会在昆虫撞上以后把本来伸直的网放松,死死地缠住猎物。
而且蜘蛛是非常贪吃的动物,它们每天平均的进食量是自己体重的15%。
对于蜘蛛而言,逮住猎物也并不是很容易的。
首先,蜘蛛必须精确地判断昆虫的/着陆点0,通常它们是凭借着自己的网在何处重量突然增加而感知的。
研究人员统计,一般地,被缠住的昆虫在蜘蛛网上的停留时间大约为5秒,而大约80%的昆虫会逃脱,而且自然界中/武功0好的昆虫也不少,有一种名叫/炮手甲虫0的家伙一旦被蜘蛛网缠住,就会向蜘蛛喷射出滚烫的液体,然后逃之夭夭。
当然蜘蛛也会给自己的猎物注射毒剂,或者用一些更加粘性的丝把猎物死死地重重包裹起来,有的蜘蛛还会暂时躲在一个安全的距离范围内,等到看到自己无法吞掉对手后,就会果断地切断缠绕猎物的丝并溜之大吉,如果网被严重损坏,蜘蛛马上会重新编织。
蜘蛛在地球上的生活史要比人类长的多,在许多著名的/化石库0中都发现了蜘蛛的化石,它们与现生的种类似乎并没有大的区别。
科学家发现,蜘蛛丝比尼龙丝的弹性更强,比钢铁更结实,有的一根蜘蛛丝可以达到30多米!它可以用来悬挂重物、结网、保护自己的卵、保温、御敌和捕食;蜘蛛织出的丝可以调节粗细、可以或湿或干,或者发黏或者像羊毛一样蓬松。
有些蜘蛛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它们共同编织出一只大网,可以网住蝗虫之类的大猎物,然后大伙一起上手,分而食之。
大陆漂移学说与魏格纳程新民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被公认为是20世纪地质学的一场革命,而这场革命的导火索却是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是谁最早提出?又是怎样诞生的呢?一、最早提出大陆漂移的学者目前一提到大陆漂移学说,首先想到就是魏格纳(A.wegener),但首先提出大陆漂移的并非魏格纳。
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退利斯(Tha2 les)曾设想大陆是一个漂在水上的圆盘。
也有人推想陆地就像一只在海上漂浮着的巨大木筏或船只。
当然这些略带诗意的想法还谈不上有什么科学依据。
自从大西洋两岸首次绘制成地图以来,才有可能出现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大陆漂移的设想。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dbe35a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a.png)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德国。
卡尔·魏格纳,一个年轻的地质学家,对地球的演变和动力学非常感兴趣。
他一直在研究陆地的分布和地质构造,但他发现仅仅通过地质学来解释这些现象是不够的。
一天,魏格纳参加了一个关于地质学的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他被一幅地图吸引住了。
这幅地图展示了不同大陆的地形和地质构造。
魏格纳开始研究这些地图,并且注意到南美洲和非洲大陆的形状非常相似,这使得他感到非常惊讶。
他在地图上进一步观察,发现其他大陆的地形也有相似之处。
这个发现引起了他的好奇,他开始尝试解释这个现象。
魏格纳仔细研究了地图,并发现南美洲和非洲大陆的岩石组成非常相似。
他开始怀疑这个相似是一个偶然的巧合,于是他决定进一步研究。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魏格纳收集了大量的地质和地形数据,包括山脉的分布、岩石的种类以及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差异。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他得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地球上的大陆是可以移动的。
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理论。
他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是由一个巨大的陆块组成的,他称之为“旧陆”。
之后,由于地球内部的动力学作用,这个旧陆开始分裂成几块,这些块体便开始在地球表面上移动。
这种运动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大陆和海洋的分布。
魏格纳提出的理论遭到了当时科学界的强烈反对。
许多地质学家认为这种大陆漂移的理论是不可信的,并给魏格纳贴上了"疯子科学家"的标签。
魏格纳并没有被他人的质疑所打击。
他继续收集证据,并进行实地考察。
他发现了更多的证据,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
他发现一些山脉的构造非常相似,尽管它们位于不同的大陆上。
他还研究了地震活动和地热现象,并发现它们都与大陆漂移理论相一致。
最终,魏格纳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20世纪的科学家利用现代科技的发展,得出了更详细的大陆漂移模型,这也为后来的板块构造理论奠定了基础。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理论,不仅开创了现代地质学的新方向,也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大陆漂移学说小作文
![大陆漂移学说小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feb0b2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69.png)
大陆漂移学说小作文
想象一下,地球就像个大舞台,那些大陆就是上面的演员,他们不停地跳舞、变换位置,演绎着亿万年的地质大戏。
魏格纳就像那个发现了舞台秘密的导演,他大喊,“看!这些大陆以前都连在一起!”。
咱们得承认,大陆漂移这事儿听起来确实有点儿玄乎。
但地质学家们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他们拿着锤子敲敲打打,就像侦探一样寻找线索。
化石、岩石、地图,这些都是他们的破案工具,一点一滴拼凑出这个奇妙的地球故事。
说实话,一开始大家都觉得魏格纳是不是疯了,大陆怎么可能自己飘来飘去呢?但就像那些最初被人嘲笑的科学家一样,魏格纳没放弃。
他的理论就像一颗种子,慢慢在科学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了参天大树。
所以啊,别小看任何一个看似疯狂的想法,它有可能就是下一个改变世界的科学革命!。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5ac327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3.png)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魏格纳(Alfred Wegener)是20世纪初德国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他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的理论。
在那个时候,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地球的大陆是固定不动的,相信地壳是静止的,魏格纳的理论被视为异想天开。
魏格纳的理论是基于他对地球地质研究以及大陆形态间的相似性的观察。
他发现了很多各个大陆上的山脉、河流、岩石和化石的相似性。
他认为这些相似性不能只是巧合,而是表明这些大陆曾经拥有过某种方式连接在一起。
魏格纳开始研究大陆形态的相似性是因为他注意到南美洲和非洲的海岸线非常相似,并且两个大陆间存在正好对应的山脉。
他还发现其他的类似性,比如南美洲沿海和非洲沿海都有相似的岩石,植物和动物化石。
他还认为南美洲和非洲的拟合更加紧密,这说明它们曾共同存在于一处。
魏格纳进一步研究了地球上其他大陆的相似性,他发现了北美洲和欧洲之间存在相似的山脉和岩石,也发现了印度和南极洲之间的类似性。
他将这些研究结果整理成一份报告,在1912年发表了《大陆的起伏运动》一书。
魏格纳的理论遭到了当时科学界的批评和反对。
他的理论与当时流行的地质学观点相违背,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他的说法。
有些科学家认为这些相似性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只是纯粹的巧合。
魏格纳并没有放弃他的理论。
他在多年的研究中不断的寻找支持他观点的证据,他发现了地壳上的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分布模式与他的大陆漂移说是相符的。
他还研究了不同大陆上的冰川遗迹,发现它们曾经连接过,这也是支持他大陆漂移说的证据之一。
尽管他的理论在当时受到了很多质疑和反对,但他的研究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后来,随着地球科学的进展,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巨大的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不断地漂移和变形,形成了现在的大陆和海洋。
魏格纳的贡献被认为是现代地球科学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他的理论奠定了现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并对地球的形成和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今天,大陆漂移说已经被广泛接受,并被作为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大陆漂移说是什么是谁提出来的
![大陆漂移说是什么是谁提出来的](https://img.taocdn.com/s3/m/e286a14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d.png)
大陆漂移说是什么是谁提出来的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
亲爱的小伙伴们,大陆漂移说是什么?这个学说最早是谁提出来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大陆漂移说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大陆漂移说介绍“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于1912年提出的。
“大陆漂移”理论认为,远古时地球上只有一块陆地,包围这块大陆的是一片大洋。
大约2亿年前,大陆开始分裂,之后随地球自转与天体引力开始漂移。
在距今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了今天的位置,形成了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我们观察地图可以发现,大西洋东岸和西岸的地形犹如被分开的拼图般吻合,这就是“大陆漂移”学说的最直接证据。
大陆漂移说来源1620年英国人弗兰西斯·培根在他提出了西半球曾经与欧洲和非洲连接的可能性。
1668年法国R.P.F.普拉赛认为在大洪水以前﹐美洲与地球的其他部分不是分开的。
到19世纪末﹐奥地利地质学家修斯(Eduard Suess,1831~1914)注意到南半球各大陆上的岩层非常一致,因而将它们拟合成一个单一大陆,称之为冈瓦纳古陆。
1912年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在1915年发表的《海陆的起源》一书中作了论证。
由于当时不能更好地解释漂移的机制问题,曾受到地球物理学家的反对。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随着古地磁与地震学﹑宇航观测的发展﹐使一度沉寂的大陆漂移说获得了新生﹐并为板块构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陆漂移说证据海岸线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
两岸构造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例如北美纽芬兰一带的褶皱山系与西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褶皱山系相对应﹐都属于早古生代造山带﹔非洲南端和南美阿根廷南部晚古生代构造方向﹑岩石层序和所含化石相一致。
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如巴西和南非石炭-二叠系的地层中均含一种生活在淡水或微咸水中的爬行类-中龙化石﹐而迄今为止世界上其他地区都未曾发现。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3f72806b4daa58da0114af8.png)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看书,看的时间长了,他放下书本,想活动一下身子再看,同时让眼睛也休息一下。
他尽力把自己的视线推得远一些,看看窗外..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了贴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
他很有兴趣地看着那奇形怪状的陆地地形,看着那曲曲折折的海岸线,那海洋,那岛屿。
看着看着,他发现:大西洋西岸的巴西东端呈直角的凸出部分,与东岸非洲几内亚湾的凹进去的部分,一边像是多了一块,一边像是少了一块,正好能合拢起来,再进一步对照,巴西海岸几乎都有凹进去的部分相对应。
魏格纳想:“看起来就像用手掰开的面包片一样,难道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原来是一整块,后来才分开的吗?会不会是巧合呢?”一个个问题在他脑海中跳跃着,这个偶然的发现,使他感到十分兴奋。
“如果我的推测是正确的话,我一定要用事实来证明它!”魏格纳又冷静地思考起来:“假如现在被大西洋隔开的大陆原来是一整块的话,那么,形成大陆的地层、山脉等地理特征也应该是相近的,隔在两岸的动物、植物也应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它们曾有过相同的生存环境..”病好之后,魏格纳走遍了大西洋两岸,进行实地考察。
在考察中他发现:有一种蜗牛既生活在欧洲大陆,也生活在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
可以想象,蜗牛不可能远涉重洋,也没人听说过曾经有人“引进”过这种野生的蜗牛。
他还对同样出现在巴西和南非地层中的龙化石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这种爬行小动物也不可能跨越大海,最重要的是,这种龙在其他地区的地层中并没有被发现过..根据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进化原理,相同的生物不可能在相隔很远的两个地区分别独立地形成,它们必定起源于同一个地区。
种种迹象表明,两岸的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整块!于是,1914年,魏格纳创立了一个崭新的学说——大陆漂移说。
他指出:现在的美洲与欧洲、亚洲、非洲,澳大利亚与南极洲,本来是连在一起的。
大约两亿年前,由于地壳的运动,大陆慢慢分裂,开始缓馒地漂移,渐渐成了现在的样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c4048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6.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文原文
及赏析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原文:
魏格纳是德国的一位科学家。
一天,他坐在椅子上,突然发现墙上挂着的世界地图上,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和非洲西海岸的轮廓似乎可以吻合在一起。
这个发现让他非常惊讶。
他仔细看了看地图,又做了许多研究,最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两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连在一起,后来因为大陆漂移,才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这个设想在当时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和反对,但是魏格纳没有放弃。
他继续收集证据,进行深入研究。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的大陆漂移理论最终被人们接受,并对地质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赏析:
这篇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讲述了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通过观察世界地图,提出大陆漂移理论的故事。
首先,文章通过描述魏格纳的偶然发现,展示了科学研究中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魏格纳只是坐在椅子上看着世界地图,却能从中发现南美洲和非洲海岸线的吻合,这体现了他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度思考能力。
其次,文章展现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挑战。
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的设想后,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和反对。
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坚持收集证据,深入研究,最终使自己的理论被人们接受。
这体现了科学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最后,文章揭示了科学发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理论对地质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改变了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也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总的来说,这篇课文以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主题,教育孩子们要善于观察、敢于思考、勇于探索,同时也展示了科学研究的魅力和价值。
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36ff6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8.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文原文及赏析《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文原文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我也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了‘旧大陆’!”魏格纳兴奋不已。
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
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一次,他看到一份材料中提到南美洲和非洲大陆上的古生物化石有一定的相似性。
一种叫中龙的爬行动物,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显然,这些动物当时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否则,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
这个重要的发现大大鼓舞了他。
他充满信心,又做了很多考证工作。
1912年,在法兰克福召开的地质学会上,魏格纳作了题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的演讲,提出了关于大陆漂移的假说,引起了地质界的震动。
赏析:《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一篇充满科学探索精神的课文。
文章讲述了魏格纳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发现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最终在科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故事。
文章以魏格纳的性格特点为引子,展现了他豪放、好动的天性,为后文他的发现做了铺垫。
接着,文章详细描述了魏格纳在病房中观察世界地图的过程,通过他的心理活动,展现了科学发现的瞬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科学发现的惊喜与激动。
在证据收集的过程中,魏格纳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严谨态度,他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而是通过大量的资料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种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文章也通过描绘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证明了魏格纳的假说的合理性,使得读者更加信服。
最后,文章通过描述魏格纳在地质学会上的演讲和他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影响,展现了他的科学成果对科学界的震动,也体现了科学探索的重要性。
整篇文章语言流畅,叙事生动,通过讲述魏格纳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科学探索的魅力和科学家的精神风貌。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c2718b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e.png)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魏格纳(Alfred Wegener)是一位德国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
他生于1880年,死于1930年。
他最为人所熟知的是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在研究地球上的山脉、河流和地质构造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他观察到大洋的海底脊和大陆的山脉有着相似的地质特征。
他还发现了地球上许多大陆的边界处,都有相似的植物和动物化石。
这些发现使他开始怀疑大陆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在地球的表面上漂移。
为了支持他的理论,魏格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
他研究了地球上的地壳。
他发现地壳是由许多大陆板块组成的,并且这些板块并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在不断地移动。
他比较了不同大陆上的地质特征,并发现它们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魏格纳还研究了大陆的边界。
他通过研究大陆板块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发现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他提出了“大陆漂移”的概念,即地球上的大陆板块像浮冰一样漂浮在地壳上,随着地球内部的热流而移动。
这个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大洋的海底脊形成了新的地壳,并且大陆上的地壳形成了现在的山脉。
当时的科学界并不接受魏格纳的理论。
他们认为大陆漂移是不可能的,因为大陆板块是由岩石构成的,而岩石是非常坚固不动的。
他们认为魏格纳的理论不能解释许多地质现象,如地震和火山爆发。
尽管面临着许多批评和反对,魏格纳坚持自己的观点,并继续进行研究。
直到他去世后的几十年,科学界才逐渐接受了他的理论。
现在,大陆漂移已成为地球科学的重要理论,并对地球上的地质、气候和生物等方面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魏格纳是一位勇敢的科学家,他敢于挑战当时的主流观点,坚持自己的理论。
他的发现和研究为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观点,并勇敢地追求真理,即使面临困难和批评也要坚持下去。
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魏格纳
![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魏格纳](https://img.taocdn.com/s3/m/3fa8352c7375a417866f8fa5.png)
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魏格纳早在1620年的时候,英国的哲学家、政治家弗朗西斯·培根就在地图上观察到,南美洲东岸和非洲西岸可以很完美地衔接在一起。
虽然培根喊出了著名的言语“知识就是力量”,但他不是真正的科学家,他只是将自己关于两块大陆的想法说了出来,而没有试图去寻找证据,来证实两岸曾经是相连的。
在培根之前的人们没有想到这一点是有情可原的,因为哥伦布在1492年才发现了美洲,当时的地图错误百出,只是到了培根的时代,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才绘制得像模像样。
但是培根之后将近300年的时间里,竟然没有一个科学家认真思考过,为什么大洋两岸的陆地竟可以严丝合缝地拼在一起。
许多人也许在心里有过疑问,但是却都没有去行动。
最终,历史将荣誉授予了一位德国人。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身体欠佳,躺在病床上。
百无聊赖中,他的目光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他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相对应,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凹入大陆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
自此往南,巴西海岸每一个突出部分,恰好对应非洲西岸同样形状的海湾;相反,巴西海岸每一个海湾,在非洲西岸就有一个突出部分与之对应。
这难道是偶然的巧合?这位青年学家的脑海里突然掠过这样一个念头: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是不是曾经贴合在一起,也就是说,从前它们之间没有大西洋,到后来才破裂、漂移而分开的?第二年,魏格纳开始搜集资料,验证自己的设想。
他首先追踪了大西洋两岸的山系和地层,结果令人振奋:北美洲纽芬兰一带的褶皱山系与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褶皱山系遥相呼应,暗示了北美洲与欧洲以前曾经“亲密接触”;美国阿巴拉契亚山的褶皱带,其东北端没入大西洋,延至对岸,在英国西部和中欧一带复又出现;非洲西部的古老岩石分布区(老于20亿年)可以与巴西的古老岩石区相衔接,而且二者之间的岩石结构、构造也彼此吻合;与非洲南端的开普勒山脉的地层相对应的,是南美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的山脉中的岩石。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0952ec17ff00bed5b9f31d93.png)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
1880年11月1日生于柏林,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
1910年提出“大陆漂移说”,1912年得到证实。
他在《海陆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说”。
少年探险魏格纳少年时便向往到北极去探险,由于父亲的阻止,他没能在高中毕业后就加入探险队,而是进入大学学习气象学。
1905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气象学博士学位后,致力于高空气象学的研究。
1906年,他和弟弟两人驾驶高空气球在空中连续飞行了52小时,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
后来他又参加了去格陵兰岛的探险队,岛上巨大冰山的缓慢运动留给他的极其深刻的印象可能催化了后来他面对世界地图迸发的联想和兴趣。
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搜集地学资料,查找海陆漂移的证据。
考察研究1910年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一个奇特现象: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如果从地图上把这两块大陆剪下来,再拼在一起,就能拼凑成一个大致上吻合的整体。
把南美洲跟非洲的轮廓比较一下,更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大西洋南部的巴西的凸出部分,正好可以嵌入非洲西海岸几内亚湾的凹进部分。
大陆漂移说一提出,就在地质学界引起轩然大波。
年轻一代为此理论欢呼,认为开创了地质学的新时代,但老一代均不承认这一新学说。
魏格纳在反对声中继续为他的理论搜集证据,为此他又两次去格陵兰考察,发现格陵兰岛相对于欧洲大陆依然有漂移运动,他测出的漂移速度是每年约1米。
1930年11月1日,他在庆祝自己50岁的生日后冒险返回西海岸基地。
1930年11月2日,魏格纳在第4次考察格陵兰时遭到暴风雪的袭击,倒在茫茫的雪原上。
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踪迹。
直至第二年4月才发现他的尸体。
他冻得像石头一样与冰河浑然一体了。
魏格纳去世30年后,板块构造学说席卷全球,人们终于承认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
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
![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https://img.taocdn.com/s3/m/6198c62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5.png)
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
在1915年出版的《海陆的起源》一书中,魏格纳对大陆漂移说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按照此学说,在距今约3亿年前的古生代,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由于潮汐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作用,大陆开始分裂并向各个不同方向漂移。
到距今约300万年前,大陆漂移到今天的位置。
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在地质学界引起了轰动。
因为它明确地向当时在地质学中占统治地位的“大陆固定论”提出了挑战。
但是,在大陆漂移说中存在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对漂移的动力机制没有提供可靠而有说服力的模型,因此人们很快就对这一学说产生了怀疑。
到1926年,在美国召开的一次地质学研讨会上,大陆漂移说基本被否定了。
在一片反对声中,魏格纳没有放弃自己的学说,一直致力于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二战后,随着众多新证据的发现,大陆漂移说得到复兴。
海底扩张学说的提出,解决了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问题,而板块构造理论的建立,使大陆漂移学说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被人们所接受。
1984年5月21日,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宣布,卫星探测首次测出了大陆漂移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
大陆漂移说与魏格纳
地球上亚、欧、非、美、澳大块大陆是怎样形成的?科学界经过长期的研究、争论,终获得多数人赞同的答案:远古时代,地球上只有一块陆地,经过几亿年的沧桑变迁,才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在形成这样一种见解的过程中,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1880~1930)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取得这一学说的证据,他多次考察探险,直到献出宝贵的生命。
魏格纳从青年时代起,就热心探求地球奥秘,并且在考察中敢于冒险。
1906年,他为了考察高空气象,乘坐气球飞行52小时,创下世界纪录。
1901年的一天,他对着墙上的地图看与非洲西海岸一凹一凸互相对应,好像可以拼合到一起。
这一发现使他的大脑兴奋异常,闪现出一连串问号。
为了寻找答案,他查阅资料,苦思冥想。
不久,萌生了一个“大陆漂移”的奇想。
按照这一思路,他开始寻找地质、地理证据,即使在应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也没有放弃研究。
1915年,魏格纳得到巴西与非洲很早以前连在一起的古生物学证据,增强了他继续探索的信心。
魏格纳认为:“就像我们把一张撕破的报纸按参差不齐的断边拼接起来一样,如果看到其间印刷文字行列恰恰相合,就不能不承认这两片破报纸原来是连接在一起的。
”为了寻找恰恰相合的“印刷文字”,他长期生活在野外,经过艰苦的考察终于提出了三方面的证据:第一大西洋西岸的许多生物有亲缘关系;第二,大西洋两岸的岩石、地层和褶皱也相吻合;第三,在古气候方面,两极地区有热带沙漠的征兆,而且在赤道森林中找到了冰盖。
他还从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等方面进行了严密的论证。
最后,提出了使人能够接受的“大陆漂移假说”。
假说认为:组成洋底的岩石比组成大陆的岩石重,因此,组成大陆的地壳就像“冰山”一样在洋底岩石上漂移。
这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至今仍以这一假说的基本思想作为讨论地壳运动的依据之一。
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魏格纳又于1929、1930年两次到格陵兰岛探险。
1930年,50岁生日那天,他在零下65摄氏度的严寒里顶风冒雪,艰难跋涉160多公里,不幸遇险牺牲。
直到第二年人们才找到这位探险者的遗体。
精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