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在中医药的应用(一)
分子生物在中医药的应用(一)分子生物在中医药的应用什么是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的应用中医药的疗效已在世界上得到广泛认可,但中药复方中不同成分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尚未被完全理解。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揭示中药中不同分子之间及其与机体作用的细节,进而提出更为明确的药理机制和优化剂型。
分子生物学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可以检测中药材的真实成分及它们的含量。
例如,对于提取自某一中药材的药用部位的样本,可以使用PCR技术来检测药用部位的准确性。
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药效及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用于中药复方中活性成分的筛选,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与疾病、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之间的关系。
在患有某些疾病的人体实验中,可以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检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药效。
例如,PCR技术可用于检测中药方剂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分子生物学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中药制剂通常具有多种成分,不同成分之间具有生物作用的复杂相互作用。
使用分子生物技术来探究不同成分的相互作用,从而最优化中药复方的配伍,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总结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中医药研究更为科学和精细,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手段。
以上仅为个人见解,仍需更多的实验证明。
分子生物在中医药的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挑战与未来发展虽然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前景,但是也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中药复方中的多种有机组分结构复杂,难以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一一解析;中医药疗效机制复杂,需要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其他生物学技术手段来深入研究。
未来,需要继续开展大规模的基础研究,对中药复方中的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学效应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中医药的药理学机制。
此外,开发新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也非常重要,以便更好地解析中药复方中的复杂成分。
结论尽管中医药的临床效应已经得到了验证和证明,但对其药理学机制的解析和认知仍然有待改进。
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Biology Technology in TCM Studies 苗明三Miao Mingsan , 孙艳红Sun Yanhong , 方晓燕Fang Xiaoyan河南中医学院He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摘要: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到中医中药的研究上来,从基因和分子水平研究中医的基础理论、疾病的本质和中药的作用,既不脱离中医的整体观,又能使中医从客观化、定量化上与综合、演绎的方法联系在一起,填补中医缺乏微观还原分析的空白,不但有利于中医从朴素的方法论尽快地转到现代辨证的方法上来,也有利于利用基因组学这一纽带将传统的中医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阴阳学说;脏象学说;中医证的研究;中药品种培育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近年来在农林、医药、环境监测与石油、化工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特别是基因工程药物的产生、转基因动物的研制成功、基因疗法的临床应用等已取得显著成就,分子生物学已渗透到现代生命科学的各个方面. 如何利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来发展中医药,是摆在中医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近年来,在中医药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已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到中医中药的研究上来,从基因和分子水平研究中医的基础理论、疾病的本质和中药的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中医基础理论与分子生物学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高度抽象概括,“阴阳失调,百病丛生”“,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是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一项基本原则,从分子水平对其本质进行深入探讨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决定人的生长、发育、体质、生理、疾病、衰老等,但先天受后天的充盈和调节;现代分子生物学则认为,一个人的基因是机体生存和发育的主导因素,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和影响人的生老病死等,但基因并不是所有,他受生活环境、习惯、锻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等,两者在论述和概念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及探讨_詹秀琴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及探讨詹秀琴 王明艳(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 对PCR及其延伸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作了总结,对该方法的优势和注意事项作了说明,并对该技术在中药品种和质量鉴定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中药鉴定 分子生物学 我国药材资源丰富,药用动植物约1万余种。
但目前使用的药材来源复杂,时有互混、互代、以假充真现象存在。
为确保中药使用安全有效,对各种药材进行准确鉴定显得十分必要。
传统的中药鉴定手段有形态分类、解剖学特征以及理化鉴别等。
但许多药材亲缘关系较近,外形类似,或经过加工后已不能辨别出原貌,此时传统的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
蛋白电泳法和核酸分析法作为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正逐渐在中药鉴定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有人已提出分子生药学这一新的概念。
蛋白电泳法在中草药品种鉴定中应用较早,但其应用有局限性。
因草药中蛋白含量低,且药用时多为干品,常有蛋白变性现象。
而核酸作为生命物质的遗传基础,用于品种鉴定更为直接、可靠。
到目前为止,已有多种动、植物药材用此法进行了鉴定,如蛇类、贝类、西红花、溪黄草、郁金、莪术、人参、细辛、姜黄和葛根等。
1 几种常用的核酸分析方法1.1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 P) 用1种或1种以上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不同来源中药的DN A样品,将所产生的片段进行凝胶电泳,然后EB染色,观察它们电泳图谱的差异,或者离心后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用探针进行杂交,再根据杂交区带的不同来区分。
吴平等应用DN A研究技术从5种海马药材中提取DN A,用PCR技术扩增约450bp的12S r RN A基因片段和约490bp的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
对扩增产物进行RF L P分析,可以鉴别出2种海马。
1.2 随机扩增多态性DN A(RA PD) 用合成的较短的单个随机引物,以药材总DN A为模板,在DN 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非特异性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扩增产物电泳图谱在不同类群中的变异,扩增片段具有品种、品系及单株特异性。
分子生物学在中药中的具体运用
分子生物学在中药中的具体运用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机制。
在中药研究中,分子生物学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鉴定有效成分
中药中含有很多生物活性成分,其中一些成分具有很强的药理作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用于鉴定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从而更好地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机制。
例如,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鉴定出黄芪中的多糖类成分,从而深入研究其抗氧化、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2. 研究中药的药理机制
中药的药理作用是复杂的,通常涉及多种生物分子和信号通路。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研究中药的药理机制,发现其中的关键生物分子和信号通路,从而提高中药的疗效和治疗效果。
例如,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研究当归中的活性成分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其在血管生成和血管再生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3. 研究中药的副作用和毒性
中药在治疗各种疾病时,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中药的副作用和毒性机制,从而提高中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例如,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研究出某些中药中可能存在的致癌物质,从而加强对中药的监管和控制。
总之,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治疗机制、副作用和毒性等方面,从而促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学研究中的应用[摘要] 从“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中医基础理论”,“分子生物学应用于中医临床研究”及“分子生物学应用于中药研究开发”等3个方面阐述了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中医药学研究的现状,并展望了结合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医药学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中医药学中医药学及其理论已有数千年历史,其基础理论主要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病因及疾病的预防、治疗原则等内容。
虽然受到了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及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而导致其中存在一些糟粕,但瑕不掩瑜,中医药学仍以其辨证的整体观、构成论的研究方法、辨证论治的治疗模式以及属于天然植物药的中药所特有的低毒性、无耐药性、具有整体调节效应等优势而逐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所认同并引起了持续升温的中医热。
但是中医药学要想真正走向世界,仅凭祖先传下的传统中医理论是不够的,我们必须使之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从现代医学的角度阐明中医辨证原理及中药的作用机理。
这样,传统的中国中医药学才能转变为现代中医药学,并真正成为世界的中医药学。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推动着生命科学中其他学科的发展。
而以分子生物学方法来研究中医药,来阐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各取所长,这样才能加快中医药学走向世界的步伐。
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应用1.1 “气”实质的研究气学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深入探讨气的实质,对于揭示人体生命科学的奥秘,促进中医理论走向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倡导“气一元论”。
中医气学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一是气是物质;二是气是生命的本原,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
《内经》以气为纲,试以“气一元论”来说明自然现象、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临床诊断、针药治疗等,使之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气学理论体系。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可以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
1.药物研发: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用于研究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药效物质的作用机制以及其与疾病靶点的相互作用。
通过分析基因表达、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数据,可以揭示中药的药效和治疗机制,进而加速新药的开发和筛选。
2.药效评估: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用于评估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例如,通过基因表达分析、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研究中药对细胞和生物体内不同基因、蛋白质的表达和代谢的影响,从而评估中药的疗效和副作用。
3.质量控制: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和品种鉴定。
例如,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对中药材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和检测,确保中药的质量和纯度。
4.中药与基因相互作用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中药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基因多态性研究可以揭示不同个体对中药反应的差异,从而个体化用药和针对性治疗。
5.中药药效物质的合成: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可以合成和生产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和药效物质,提高药物的纯度和稳定性,减少对传统中草药的依赖性。
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中医药领域提供更深入的研究和发展,促进中药的现代化和科学化,进而提高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水平。
1/ 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以及技术进步,分子生物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为遗传学、分子药理学和药物研发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也为中药开发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本文将从中药开发的几个环节出发,讨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
首先,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帮助筛选有效成分。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帮助确定中药中不同组分的含量,从而筛选更具有活性和药效的中药植物材料。
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还可以用来筛选新型活性成分。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几百种比较陌生的植物成分,从而明确其中蕴含的药效。
其次,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可用于识别和解析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其机制。
通过结构活性关系的分析,可以研究中药物质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
还可以研究表观遗传学的不同基因条件下的中药作用机制,并寻找导致中药药效不同的基因调控。
第三,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改善中药药效。
通过靶向设计,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改进中药药效,提高其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转基因和改造新型活性成分来提高中药活性,从而提高其药效。
最后,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可用于开发更安全、有效的中药药剂。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研究中药物质的作用机制和活性成分的毒性,从而研制出更安全、有效的中药药剂。
综上所述,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用于中药开发的多个环节,为中药开发提供帮助。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有效地筛选有效成分、识别和解析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其机制,改善中药药效,以及开发更安全、有效的中药药剂。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药的研发水平,我们应该加强对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用它来解决中药开发中面临的技术挑战。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来深入了解中药的特性和作用机制。
在中药的开发过程中,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基因组学的应用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结构、组成、变异及其与表型的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对中药材的基因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其基因活动和遗传变异。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挖掘和发现中药中与特定药效相关的基因,进一步了解中药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机制。
例如,某些植物内含有苦味物质,影响了植物的口感,也影响了其作为药材的效用。
通过基因组学的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到这些苦味物质的产生机理,进而发掘植物中其他对药效相关的基因。
基因编辑技术是指通过生物学方法,有意识地改变生物个体的DNA序列。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加强中药药效,或减少中药的副作用。
例如,某些中草药含有多种成分,有些成分对人体可能有负面影响。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删除或改变这些成分的基因序列,从而减少出现副作用的概率。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增加中药所含活性成分的含量,或提高中药的抗性。
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中药更加安全,有效,同时也减少了中药研究和开发的时间和成本。
基因表达谱学是指研究由一组基因所产生的mRNA的种类和数量的学科。
基因表达谱学可以被应用于中药开发的过程。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分析中药药物在细胞和组织水平上的基因表达情况,进一步了解其作用机制和不同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基因表达谱学分析某种中草药的基因表达情况,来了解其生长和分化过程。
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预测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含量,进而为中药开发提供更好的指导。
总之,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因组学、基因编辑技术和基因表达谱学等技术可以在中药开发的不同阶段中应用,使中药更加安全,有效,可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传统的中药材鉴别方法主要依据外观性状特征,人们依赖多年的经验积累,利用感官和简易方法对药材进行鉴别。
现代中药鉴别方法则从基原、性状、显微、理化一即中药四大鉴定方法建立了比较客观、准确的鉴别标准。
以后,又发展起了色谱、光谱等鉴别方法。
但是对于一部分药材,仅以上述方法是难以达到鉴定的目的,因此人们不断研究更完善、更准确和更具科学性的方法来解决药材鉴定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微量DNA提取技术和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从药材中提取微量的DNA 进行分析,这就使应用 DNA分析技术鉴定药材成为现实。
现简介如下。
1DNA序列测定药材的方法1. 1操作程序本方法是将从药材中所提取的微量的DNA,经PCR扩增,回收扩增产物作为模板,采用双脱氧法测定模板DNA 的序列,将所测序列与巳知的该物种的DNA序列(对照序列)进行比较,如果模板DNA序列与对照序列吻合,则该药材是该物种的组织器官加工的药材。
反之,如果模板序列与对照序列不同,则该药材不是该物种加工的药材,是伪品。
采用同一样本(或个体)多点取样的方法,就可排除药材掺伪带来的误差。
如果每个部位所提DNA 序列均一致并与对照序列吻合,则药材是正品并且没有掺伪;反之,如果其中一个部位的序列与对照序列不一致,则样品掺伪。
1.2 PCR扩增原理在适量PCR缓冲液中加入微量模板(药材)DNA,4种脱氧单核苦酸溶液、耐热性多聚酶、M2 +和一对合成DMA的引物。
将上述混合液加热,使模板DNA 在高温(如95T )变性,双链解链,然后降低溶液温度(如37T )使引物与模板DNA互补退火,形成部分的双链,将溶液温度升至中温(如72T )在多聚酶的作用下,以脱氧单核苷酸为原料以引物为复制的起点,模板DN A的一条双链在解链和退火之后延伸成为两条双链。
如此重复改变反应温度,即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中温延伸3个阶段,每改变3次温度为一个循环,每一次循环使特异区段的基因拷贝数放大一倍,经数十次循环,最终使基因放大数百万倍。
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日益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逐渐深入各个医疗领域,其中包括中医药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并探讨这些应用的潜力和展望。
一、基因检测技术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中的基因检测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中医药学领域的个体化治疗,它通过对病人的基因组检测,了解其遗传基础及个性化特征,为中医药学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基础资料。
1.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药学基因多态性是指一组基因中发生的变异所造成的多种基因表达状态,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in/del变异。
在中医药学中,基因多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因为它与药物代谢、药物副作用和药物反应等方面有关系。
在临床上,乙肝携带者能够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情况来进行个体化治疗,畅销药物盐酸利巴韦林能够促进乙肝病毒清除,但在个别病人受体的变异情况下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对于乙肝患者而言,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可以提供个体化治疗策略。
2.药效基因组学与中医药学药效基因组学是一种利用全基因组方法研究药物治疗反应的新技术。
它可以分析药物与基因的相互作用,发现影响药效的基因,从而预测药物治疗效果。
在中医药学中,药效基因组学技术可以用于早期预测不同患者的药物反应以及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
针对中草药的多种复方制剂来说,药效基因组学的技术可以识别放血蓼所搭配的草药成分是其有效成分在基因水平上的作用。
3. 药代基因组学与中医药学药代基因组学是指基因组学、药物代谢学和药物学三者之间的交叉学科。
利用此技术,可以分析某一特定基因的变异导致不同物种个体处理药物的差异,其中包括药物的代谢和毒性反应等因素。
在中医药学中,药代基因组学可以用于分析该药物在个体中的代谢情况,从而提高个体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二、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1. 药物有效成分分析和鉴别方面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是杂质和模拟品最容易发生的药物制剂之一,具有复杂性、多组分、多途径等特点,使得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在鉴别和质量控制方面相当具有挑战性。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
方面:
1. 中药鉴别和质量控制: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通过DNA条形码技术进行中药材的鉴定和检测。
例如,通过测定中药
材中的特定基因或序列,可以确定中药材的种类和产地,
从而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2. 中药药效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中药的活
性成分和作用机制。
通过分析中药对靶标基因的调节作用,可以揭示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3. 中药新药研发: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用于筛选和优化中
药活性成分,并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例如,通过基
因工程技术对中药活性成分进行结构改造,可以获得更加
有效的药物。
4. 中药防治疾病: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中药对疾
病的防治作用。
例如,通过分析中药对相关疾病相关基因
的调节作用,可以揭示中药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为中医药领域的研究和临床
应用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可以提高中医药的质量控制、药效研究、新药研发和疾病治疗效果,推动中医药的现代
化和国际化进程。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课程总结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教案(7)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总学时数48课程总结和部分新技术介绍(4学时)一、中医药对基因组作用的研究实验1 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类似于RNA的提取)实验2 Southern blot(方法类似于Northern blot)实验3 PCRPCR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缩写,中文译作聚合酶链式反应。
其特点是可以在几小时内方便、快捷地将微量DNA(含由微量RNA反转录成的cDNA)扩增达106倍,得到ug级的DNA!该技术发明于八十年代中期,到了八十年代末,由于引用了耐热DNA聚合酶,使这一技术得以蓬勃发展,成为分子生物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由于其方便快捷,在中医药实验研究和临床检测中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观察慢性炎症的活检组织中一些与肿瘤发生的基因是否存在突变,中医药治疗后防突变的作用如何;一些与肿瘤发生、转归、转移、凋亡等基因的表达如何,中医药的调控如何;探针的扩增等等。
原理采用两段引物,分别与DNA两条链上各一段序列互补,位于模板DNA中拟扩增片段两条链的3'端。
加热使模板DNA变性解链,当反应的温度下降时,两引物分别与模板DNA 两条链发生退火,然后两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延伸。
在摩尔数大大过量的两段引物和4种dNTP的反应体中,位于两段引物间的DNA在反复的变性、退火、延伸的循环里,每一轮扩增的产物再一次充当下一轮扩增的模板,使其产物增加一倍。
经过30-40个循环,目的DNA可由原来的1pg扩增到1ug。
1)引物退火与模版DNA结合;2)PCR第一链的延伸;3)再次变性解链后,上下游引物分别退火结合到原先和扩增了的模版上;4)PCR第二轮的延伸;5)再次变性解链;6)再次引物与扩增了的模版退火并延伸。
注意事项PCR的常见问题主要有:1.没有PCR产物。
其主要可能有PCR反应的有关试剂缺乏,循环次数不够,退火温度太高,引物设计不好,模版不够,模版质量差,变性温度过高或过低,变性时间过长或过短,链延伸时间过短,Taq酶数量不够或质量不行,Mg++过低,dNTP过少,模版C/G过于丰富,等等。
分子生物学在中药材鉴定和药性评价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中药材鉴定和药性评价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材鉴定和药性评价中的分子生物学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成为许多中药材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品种鉴定、药效分析、质量控制和作物遗传改良等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药材鉴定是中药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准确鉴定中药材品种能够保证中药材的质量、药效和安全性。
传统的中药材鉴定主要依靠形态学、生理学和化学性质鉴定,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时间和技术复杂度。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在中药材鉴定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现如今,许多科学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中草药的遗传变异,同时考察其与相关物种的遗传关系,这些研究不仅为中草药的鉴别与鉴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也有效地推动了中草药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
另外,中药材的功效主要是由其内含物质决定的。
不同品种的中药材所含的有效成分量可能呈现出明显差异,进而导致药效不同。
因此,对于中药材母本材的药效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而基于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可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中药材的有关成分,如葡聚糖、黄酮类、皂苷、生物碱等,准确的分析其结构、生物活性以及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等,为评价中药的药效提供了新的途径。
同时,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药材对品质和药效的影响取决于其化学成分的变异程度,而现代分子技术能够对中草药的内部组成进行快速、精准和全面的鉴定,从而推动了中草药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
例如,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中GAPDH多态性、SSR分析、SNP分析、RAPD分析等能够通过对多个位点进行快速鉴定,以检验中药材的种质质量和遗传差异。
此外,通过分子标记评价中药材的质量,可以有效地降低较长药材收集期、相似性大的中药材间错误鉴定的可能性,进而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除此之外,作物遗传改良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保方面应用的一个重要利用领域。
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论坛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中的应用文/李颍春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中医药探索分析方面,整体的技术水平也在日益提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推行,其大大促进了生物的发展,也为今后探究中医药垫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医学领悟中都逐渐开始出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身影,对从分子方向去探索中医的具体概念以及中医药防治疾病的体系这一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于是,表现出了中医证的具体概念以及其在中医药防治疾病中的引领地位并显示了中医辨证施治的优越之处、个体化治疗的特点从而使得中、西医二者相互联系、融合。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技术中医证候中西医结合应用就分子生物学这一学科而言,其出发于分子水平,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探索人类生命规律。
当前,通过基于基因来进行制药以及治疗等的普遍推行使得生物医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然而,在探索分析中医临床、基础的过程中,怎样合理地将分子生物技术的作用发挥到中医证候、中药作用机制等探究分析中,从而让中医药的优越之处完全展示出来,这一问题是现阶段中医药领悟迫在眉睫的重点工作。
一、中医理论与分子生物学结合应用(一)“气”的概念在分子生物学中的研究就“气”实质的探索气学概念,其为中医理论的重点之处,深入探索气的实质可使得我们对生物学具有更深刻的了解,还可进一步推动中医理论现代化发展。
试问“气一元论”和当今分子生物学二者之间具有联系的最终缘由是什么?第一步一定要深刻理解基因克隆的相关具体定义和涵盖内容。
就基因克隆的定义而言,即为:在体外对D N A分了然后依据最初预期效果来进行人工重组,将重组分子添到一定的细胞中从而使其进行扩增、繁殖,如此一来便成功复制了该D N A分子。
在生物学界,基因克隆这一伟大发现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突破。
基因重组、克隆技术使得各生物种之间相互繁殖成为可能,各种不同的生物均能联系结合从而完成杂交,在以前,这被认定为不可能的事。
在地球上,总生物种类这个数字十分庞大,虽然这些物种的形态和颜色都不同,然而,其生命基础均大致一样。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中医在中国历史上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临床理论体系更是独具特色。
中医药作为中国特有的药物治疗体系,它既遵循着历代医家积淀的理论,又借鉴了西医的发展规律,以独特的治疗方式与理论体系,有效地解决了疑难杂症,受到了广大病患的认可和社会的肯定。
不过,传统的中医药在疗效的评价过程中因为技术和设备的匮乏而总是存在着可靠性的疑虑。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医药研究有了新的思路,它能够促进中医药发展到新的高度。
因此,对于如何在中医药研究中适当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以期取得更好的疗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生物学技术,主要用于检测和分析生物物质的结构和功能。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药成分中的物质结构,以及药物作用机制。
同时,还可以通过结合生物技术进行药物设计,为药物的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例如,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建立药物成分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药物功能和药效的机制,以及开发新型药物,这些都是传统的方法所不能做到的,因此,分子生物学的应用也引发了中医药的研究工作。
此外,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还可以更准确地确定中药成分、中药复方的组分和组成及其含量,研究药物的合成及其调控机制,以及检测药物的性状和作用特性。
其次,分子生物学技术还有助于提高中药制剂的纯度和安全性,以及对药效成分进行评价,这对于研究中药药效和疗效均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分子生物学技术还可以用于建立中医药绥证制度,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医药健康护理,并且为科学研究药物活性及其治疗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总之,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中医药研究及其开发的应用,对于加深我们对中药的理论认识、改善中药的疗效,以及促进中药的健康护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中文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分子生物在中医药的应用
分子生物在中医药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中
包括基因、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分子。
在中医药研究中,分子生物学
的应用主要是为了研究中药的药效成分、分子机制、生物合成及其代
谢途径等方面的问题。
下面列举一些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1. 分离纯化中药有效成分:通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离、纯
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准确地确定中药的药效成分,为中药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
科学依据。
2. 研究中药药效成分的作用机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研
究中药药效成分的作用机制,了解其与细胞、组织或器官的相互作用,从而更深入地认识中药的药理学特点。
3. 中药药理的分子基础研究:通过研究中药药效成分的分子基础,揭示药效成分发挥药理作用的分子级别的机制,为中医药现代化
的规范化、标准化、个性化治疗提供深入的理论基础。
4. 中药基因组学: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中药药用植物进行基
因组学研究,可以揭示中药药效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代谢途径等,
并推动药用植物高效、快速的选育和培育。
总之,分子生物学的应用为中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将
有助于揭示中药的神秘面纱,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做出更大的
贡献。
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摘要】目的:阐述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取得的成绩和面临问题。
方法:从分子生物学与中医基础理论、分子生物学与中医临床研究及分子生物学与中药三个方面阐述目前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
结果:分子生物学无疑是加速中医药现代化世界化的催化剂,所以把分子生物学引入到中医药研究中已经是必然趋势。
结论:分子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在中医药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中医药;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01802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止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文献资源,形成了独特而系统的生命科学理论,逐渐以其辨证论治,整体调节,副作用少等优势而被世界所认可。
然而这对于中医药本身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并且走向世界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而分子生物学无疑是加速中医药现代化世界化的催化剂,所以把分子生物学引入到中医药研究中已经是必然趋势。
1分子生物学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11分子生物学在藏象方面的研究111基因在藏象方面的研究:中医脏象学说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生殖,肾生髓。
而DNA承载着所有遗传信息,通过DNA的复制会传递给子代,成熟的精卵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受精卵中的DNA包含了来自父母双方的全部遗传信息,DNA稳定是维持集体稳态的中心,在体外物理、化学等多种因素影响下,DNA修复通路正常,细胞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分化,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保证DNA的正常遗传和机体的自稳态[1]。
张晓文等[2]鉴于基因对衰老的调控作用同中医关于肾气盛衰对衰老的决定作用有一定的相似性,推论出“肾主生长发育”的实质就是基因调控,从而深化了对中医“肾气”的认识,为从基因表达与调控角度阐述补肾中药延缓衰老的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启示。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
第28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9月 Vol. 28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Sep. 2006──────────基金项目:唐山师范学院院内资助项目(02C070403) 收稿日期:2006-03-07作者简介:陈桂平(1972-),女,河北泊头人,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植物分子遗传学。
- 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陈桂平1,客绍英1,项慧新2(1.唐山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系,河北 唐山 063000;2.唐山学院 宣传部,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对近几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草药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技术;中草药;PCR 技术中图分类号:Q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15(2006)05-0001-03中草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数千年与疾病作抗争的过程中,中草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中草药应用方面越来越广泛,以往对中草药的研究只局限在对其有效成分进行鉴定,但是对它的作用机制还不甚清楚。
如何更好地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如何鉴定中草药之间的区别,如何分离相关的基因,以及了解它的作用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而且中草药正在面临着向现代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许多有价值的中草药正在进行大规模基因测序,迫切需要从基因水平上对其进行研究。
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草药鉴定方面的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技术和由PCR 技术衍生出来的RAPD 技术以及新近发展起来的DNA 测序技术在中草药鉴定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1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技术及其衍生技术在中草药鉴定方面的应用中草药鉴定一直以来源、性状、显微及理化等方面检测,这对于植物药、矿物药和大多数整体入药保持其分类学特征的动物药,确实是可靠的。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随着生命科学和化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物体的认知已经逐渐深入到微观水平。
从单个的生物体到器官到组织到细胞,再从细胞结构到核酸和蛋白的分子水平,人们意识到可以通过检测分子水平的线性结构(如核酸序列),来横向比较不同物种、同物种不同个体、同个体不同细胞或不同生理(病理)状态的差异。
而分子生物学就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生命学科。
如今将其应用于中药领域,在保留中药整体宏观优势的同时,更可以从微观的角度对中药加以剖析。
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基因工程等已经应用到中药药材鉴定、中药基因组计划、中药质量控制和中药新品种选育中。
我特别感兴趣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DNA分子标记技术与药材道地性研究中药重视地域性,“道地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道地药材从生物学来讲其一个重要特征是遗传特征,应看成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由交配和亲缘关系联系起来的同一物种的个体群,因此DNA分子标记技术可以用于道地药材的鉴别和其道地性的研究。
对不同产地的西洋参DNA多态性分析表明,个别产地样品的DNA 指纹图谱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2.基因调控与中药有效成分研究药用植物中能用来治病的有效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皂苷、挥发油、多糖等)在植物中的含量甚微,如果从分子水平上对其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进行调控,促其表达,则往往能够提高目的产物,而且可以减少甚至除去某些有毒成分,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基因进行调控研究,一般首先要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生物合成途径进行研究,然后进行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生物合成各关键酶促反应酶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性质分析的研究,接着再克隆、分离相应的基因并对其表达特征进行研究,最后利用转基因技术对有关基因进行人工调控。
在这一领域中已被研究过的植物超过了400种,然而只有少数几种药用植物的细胞培养达到了工业化生产规模,如紫杉醇的生物合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9月 Vol. 28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Sep. 2006──────────基金项目:唐山师范学院院内资助项目(02C070403) 收稿日期:2006-03-07作者简介:陈桂平(1972-),女,河北泊头人,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植物分子遗传学。
- 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陈桂平1,客绍英1,项慧新2(1.唐山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系,河北 唐山 063000;2.唐山学院 宣传部,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对近几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草药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技术;中草药;PCR 技术中图分类号:Q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15(2006)05-0001-03中草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数千年与疾病作抗争的过程中,中草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中草药应用方面越来越广泛,以往对中草药的研究只局限在对其有效成分进行鉴定,但是对它的作用机制还不甚清楚。
如何更好地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如何鉴定中草药之间的区别,如何分离相关的基因,以及了解它的作用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而且中草药正在面临着向现代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许多有价值的中草药正在进行大规模基因测序,迫切需要从基因水平上对其进行研究。
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草药鉴定方面的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技术和由PCR 技术衍生出来的RAPD 技术以及新近发展起来的DNA 测序技术在中草药鉴定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1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技术及其衍生技术在中草药鉴定方面的应用中草药鉴定一直以来源、性状、显微及理化等方面检测,这对于植物药、矿物药和大多数整体入药保持其分类学特征的动物药,确实是可靠的。
但是对于一些植物特殊部位的入药药材,如局部组织和器官却形状各异,这都给鉴别中草药的真伪带来巨大的困难,并因此造成假药充斥药材市场,如蒸土豆晒干后代替天麻,西洋参代替人参,土蒲公英代替蒲公英,其仿真度极高,有时用理化手段也难以鉴别真伪,严重干扰和阻碍我国中草药的发展,所以必须采用有效,准确无误的检测手段来解决这个令人棘手的造假问题。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中草药鉴别的手段主要有色谱、蛋白质谱、同工酶谱等。
特别是近几年来,PCR 技术[1]及由PCR 技术衍生出来的RAPD 技术的出现,给中草药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
这些技术的出现具有方便、准确、迅速、简洁的特点,其结果为证明中草药的真伪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解决了药材市场的造假问题。
目前,应用于中草药质量研究的DNA 分析技术主要有RAPD 技术,AFLP 技术和测序技术。
杨美华[2]等用RAPD 方法对正品和伪品大黄进行指纹图谱的研究,为正品和伪品大黄的基原鉴定提供分子依据。
王年鹤[3]等用RAPD 技术可准确鉴定正品柴胡及其近似种共5种柴胡属植物。
曹晖等[4]采用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AP-PCR 和RAPD 方法扩增地胆草、白花地胆草和假地胆草及其商品药材苦地胆草的基因组DNA ,获得了可靠的DNA 指纹,根据DNA 带型差异可鉴别苦地胆及其混淆品。
同时RAPD 技术也有一些缺陷,任意引物识别的位置是随机的,扩增片断的长度也有限,便使RAPD 的技术准确性降低。
新近发展起来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技术因其DNA 用量少、灵敏度高、准确性高、不需要预先知道基因组信息等特点在中草药鉴别领域应用将更广泛[5]。
1.2 DNA 序列分析鉴别中草药近几年来,具有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的DNA 测序技术在中草药分析中脱颖而出。
特别是rRNAITS 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序列鉴别中草药是对中草药鉴定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例如对大黄种子中提取的DNA 中rRNA 基因内转录间隔区进行PCR 扩增,并对PCR 扩增产物进行碱基序列测定,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大黄种子中rRNA 基因内转录间隔区的完整碱基序列,rRNA 基因内转录间隔区的碱基序列可作为从分子水平鉴定大黄的一种有效途径[6]。
石斛为贵重中草药,目前市场上常以金石斛,石仙桃属的植物冒充,这些植物的茎经过加工药材以后,外形相似,形态鉴别也比较困难。
周开亚等采用rDNA ITS 序列分析的方法对中药黄草石斛进行的鉴定,获得了较好的效果[7]。
因此植物性中药材rRNA 基因内转录间隔区的扩增和测序方法,在鉴别中草药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尽管国内对中草药绝大多数基因组序列还不清楚,但是仍有分析的可能,并且一次提取只需要微量种籽和药材标本,引物一旦确定可对多种标本进行rRNA 基因内转录间隔第28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 2 -区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碱基测序结果可反映植物性中草药的种属特异性。
若能尽早的对道地性中草药rRNA 基因内转录间隔区进行碱基序列分析,并建立起道地性rRNA 基因内间隔区碱基序列数据库,则有望建立一种新的,可靠的利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对中草药进行质量监控和鉴定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开始rDNA 序列分析用于中草药鉴定主要在小分子方面。
如植物核基因组5srRNA ,基因间隔区(ISR )一般长度在300-600碱基,动物线粒体基因组12SrRNA ,基因长度300-400碱基,随着核苷酸测序技术的不断完善,尤其是PCR 产物直接测序技术的开发成功,对于大分子rRNA 包括小亚基(如16s-18s ,约1700-1900碱基)和大亚基(如25s-28s ,约2000-5000碱基)的结构测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由于它们分子量大,包含的信息量比5s 、12srRNA 多的多;另一方面,大分子还有分区特异性,即分高度保守区和高变区。
利用其保守区的已知保守序列设计一对通用引物就可以同时测定不同进化等级各种生物类群的大分子序列,18srRNA 是唯一具有信息分子和功能分子两种作用的编码核糖体的基因,为高度重复序列,约800-1000拷贝数,以串联排列方式存在细胞内。
这种18s 、25SRNA 基因测序技术已经被应用于人参、三七、半夏的基原鉴别。
2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方面的应用中草药的另一个重大任务就是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鉴定,对于一种药材要经过一系列繁琐而又艰辛的分离提取过程以及测定后才得知其所含的有效成分。
然而有效成分往往是微量的,如:长春花碱、美登米碱等。
如何获得更多的有效成分一直是中草药的一个研究目标。
80年代以来,由于生物技术的发展,为这一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如:转基因器官培养技术和反义技术等。
转基因器官培养技术现在主要是对中草药毛状根的培养,这种技术已经在很多中草药植物中得到运用,如在赛茛宕毛状根中得到了0.1%东茛宕碱和0.3%的茛宕碱,含量均高于野生植株;另外在颠茄和紫草也得到了应用,在甘草毛状根培养物中检测到高于正常培养物含量黄酮类化合物等。
反义技术是根据碱基互补原理,用反义DNA 或RNA 片段导入植物细胞中,控制某一代谢途径上的关键酶活性,使之受到抑制或者增强,而使活性成分含量提高,如木质素和黄酮类化合物都是丙氨酸代谢产物。
用反义技术调节亚麻属植物毛壮根中肉桂醇脱氢酶活性,控制木质素的合成,使主要抗癌活性成分5-甲基鬼臼素含量提高。
3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草药作用机制方面的应用 3.1 利用PCR 技术鉴别中草药的作用机制魏小龙[8]利用PCR 衍生技术即RT-PCR 和mRNA 差异显示技术对小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小鼠的中枢学习记忆过程与海马多种基因表达存在密切关系。
3.2 利用电泳技术鉴别中草药的作用机制淫羊藿甙[9](ICA)是从淫羊藿中提取的中药单体,李贵新等从形态学、DNA 电泳以及抑制基因bc1-2和c-myc 表达等方面系统研究发现,ICA 在体外诱导HL-60细胞凋亡呈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并且有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S1期细胞减少和C0/C 期增多。
陈征途[10]等采用MMT 测定、流式细胞技术、梯状DNA 电泳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青蒿素介导的肝癌细胞凋亡现象以及刺五加皂苷(ASS)对肝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的ASS 对体外培养肝肿瘤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多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诱发凋亡程度增高。
3.3 利用双重免疫标记法鉴别中草药的作用机制刘长喜等[11]在复合真菌多糖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中,利用双重免疫标记法分析诱导基因P53在细胞凋亡中表达,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复合真菌多糖能明显诱导细胞凋亡,并随浓度的增加渐次出现不同时相的细胞凋亡特征性,表明复合真菌多糖抗肿瘤作用机理与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密切相关,其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是P53非依赖性。
4 转基因技术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 4.1 转基因技术的意义转基因技术为药用植物的高质量培养与提高生物活性物质的产量提供了帮助;并且提高了一些中草药的抗药性及产量。
例如李东等人(1999)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了中草药甘草的抗虫害,抗倒伏性,并且提高了其有效成分。
4.2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问题当外源基因插入中草药植物基因组中时,插入的位置是随机的,这时令人担心的并不是对所转基因的表达功能或者该转基因植物是否失活,而是导入的基因是否会与受体植物中的某些基因共同作用产生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另外,当插入的片断把受体某个或者某些基因隔开会引起这部分的基因失活,这时,我们应该考虑这类失活基因是否引起某些生理反应中产生有毒的代谢物,同时转基因的中草药可能由于获得了特定的基因而本身失去活性。
因此,转基因植物的安全问题应该提起人们的注意。
5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草药面向现代化发展方面的应用 5.1 生物芯片的应用生物芯片主要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等。
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生物芯片都属于基因芯片,样品固定在芯片的每个预先设置的区域内,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杂交,检测对应片断是否存在,存在多少,以用于基因的功能研究和基因组研究,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检测方面。
如何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准确有效的鉴定中草药,这是近几年人们正在努力的方面。
已有一些研究者利用RAPD [12]等技术有效的进行了中草药的鉴定和一些有效成分的提取,但是生物芯片的研究应用将会更准确、快速。
我们可以在一块芯片上同时点上成千上万个探针进行大规模的药材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