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问题文论文
浅谈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摘要:随着科学发展观的逐步深入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阐述了我国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和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工作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随着科学发展观的逐步深入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以保障公众权益,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义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是有利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公众参与环境评价工作越早,力度越大,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支持就越大。
二是有利于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有公众参与的环境评价更加真实、有效,能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有利于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日常监督,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二、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从世界范围看,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起步于二十世纪70年代的美国,1970年美国出台《国家环境政策法》,首次提出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路,1978年联合国在相关文件中提出了公众参与的概念,继而在全世界范围内这项工作得以全面铺开和发展。
我国此项工作起步较晚,一直到1991年才在亚洲开发银行的要求下开展注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总体来讲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起步阶段,大致从1979年到1993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各类专家学者和公众代表会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中。
二是开拓阶段,大致从1993年到2002年,以《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出台为代表,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了公众参与的概念,要求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保障公众的权益。
三是立法阶段,大致从2002年至今,随着这项工作的全面铺开和逐步深入,我国出台了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法》在内的一系列环保文件,其中都对公众参与的相关问题作了细致全面的规定,使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走向了正规化和法制化。
论文-页岩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初探
论文-页岩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初探页岩油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藏资源,其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备受关注。
因此,对页岩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是必要的。
本文将对页岩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初步探讨。
首先,页岩油项目的开发会对土地资源造成影响。
开采页岩油需要大面积的土地用于钻井、采油和储油等设施的建设。
这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消耗和破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在评价页岩油项目的环境影响时,需要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进行综合考虑。
其次,页岩油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
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有机挥发物等,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页岩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需要考虑废水处理和废气排放控制等环保措施的实施情况。
另外,页岩油开采还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钻井和采油等活动会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潜在威胁,影响周边农田和饮用水的供应。
此外,页岩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会引起人口迁移、增加交通流量和能源消耗等,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评价页岩油项目的环境影响时,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页岩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需从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终止等各个阶段进行全面评估。
评价的内容包括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废水处理与排放、废气控制与治理以及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
评价的方法应科学可行,并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和风险。
最后,评价结果应引导页岩油项目的规范开展,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同时,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页岩油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符合环保法规和标准。
综上所述,对页岩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是必要的。
评价内容包括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废水处理与排放、废气控制与治理以及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
评价方法应科学可行,并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和风险。
评价结果应引导页岩油项目的规范开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问题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问题研究【摘要】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基于一定的环境监测数据,因此环境监测是科学环境评价的前提。
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出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从而影响了环境评价的科学性。
本文介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探讨了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监测采样;科学检测环境监测与环将影响评价是环境工作的不可分割的相互衔接的两个重要环节,其中,作为环保工作的基础数据,来源于环境监测,这是一个环境评价的基础,是环保数据的起源。
在设定一个环境项目评价时,首先必须对该项目所涉及的环境数据进行科学检测,无论在立项过程、建设过程或者最后验收过程,环境监测数据都是一切评价的依据。
科学检测的目的,是确保环境影响评价所设置的环保设施能够落实。
从而实现科学环保的目的。
1、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支持作用任何一个项目的启动,要求环保先行。
建设之前,环保监测必须首先介入,对建设地点环境状况进行数据检测和环境评价,只有以此为依据,才能确定项目建设的环境科学性,这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环节。
环境监测是一个依据检测设备获取数据的过程,通过一定的工作流程,对项目建设的已存污染进行分析,其内容包含有污染源、污染性质、污染范围、分布以及污染因素、变化走势等,并以上信息数据为基础作出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
同时,参照评价,并结合当地空气、水文等因素,提出合理的基于环保要求的检测调整方案,科学设定监测点布局为制定监测计划提供依据。
环保监测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获取一手数据资料,从而为科学环境评价提供依据,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为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提供支持,因此,必须加强源头建设,在数据源的获取上科学设置、科学分布。
2、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内容环境保护工作的两个基本内容就是环保调查和环保措施的落实。
其中,环境检测就是环境调查的基础性工作,从工作环节来区分,环境监测可以分为调查阶段的环境监测和验收阶段的环境监测:调查阶段的环境监测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毕业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毕业论文环境影响评价(EIA)是在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工程项目前,对该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制度化的识别、评估、预测、防范和治理的过程。
EIA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工具,可以对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从而在项目实施前进行调整和控制。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保管理、环境法律等方面紧密联系,对于从事环保工作的人员,掌握EIA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将是非常有益的。
本篇毕业论文旨在基于EIA理论和实践,以我国城市建设为例,探究EIA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城市发展与EIA城市是现代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空间,对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建设与发展必然涉及大量的工程项目和人类活动,其中包含了对自然环境的严重干扰和破坏。
一些城市由于长期忽视环境保护,已经出现了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等问题。
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应该高度关注环保问题,避免过度破坏生态和环境资源。
EIA作为一项环保管理工具,对于城市建设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城市中的许多重要项目,如投资巨大的基础设施、大型工业和商业项目、住宅小区等,都需要进行EIA评估。
只有通过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控制,才能确保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保护环境和保障人民生存和发展权益发挥重要作用。
二、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城市建设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对环境也有着严重的影响。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例如:1、大气污染城市中的交通、工业和生活等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气、烟雾等污染物,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2、水资源问题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用水,但水资源有限,而且城市中排放的污水也会对水质造成影响。
3、垃圾处理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数量巨大,垃圾处理问题不妥,会对城市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解决,会对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必须重视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三、EIA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EIA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环境污染通过EIA,可以在项目实施前对可能会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预测和评估。
论文资料 浅谈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与实
践
环境影响评价(EIA)是指在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前,对
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
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对建设项目实施
前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能够预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情况,从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这有助于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影响评价不仅关注项目的经济效益,
还重视其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评价,可以权衡利弊,选择最优方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这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提高公众参与度: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需要开展公众参与,
这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公众可以
了解项目的实施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意见和建
议,促使项目实施方采取更环保的措施。
4.完善环境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管理制度的重要
组成部分。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项目的环境影响程度,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不断完善环境管理制度。
5.促进产业升级和环保产业发展:环境影响评价要求企业采
取更环保的工艺和技术,这有助于促进产业升级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同时,也为环保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机遇。
总之,环境影响评价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实践中,应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力度和完善程度,确保其在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公众参与度、完善环境管理制度以及促进产业升级和环保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基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刍议基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摘要: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本文主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展环评法宣传教育、大众参与以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等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现状分析对策措施中图分类号:x8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ferred to the eia, it is to point to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plans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may cause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nalysis, forecast and assessment, and put forward to prevent or alleviate advers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track the monitoring method and system. popular said analysis is project put into production on the environment may influence,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pollu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this paper analyzed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the masses participate in publicity educationand further standardize and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report of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key word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measures一、引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协调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环境评价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环境评价论文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完善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法定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之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的运行存在着很多缺陷,本文就这些缺陷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参与程序一、建立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近几年来,我国经常发生因政策和规划的不完善而导致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出:政府的宏观决策对生态环境有着重大影响,其失误对环境的影响与建设项目本身对环境的影响相比,更为巨大、具有潜伏性、后果也更严重。
对政府的宏观决策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目前以为各国所采纳,加快提升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备程度,就要借鉴国际上将政府宏观决策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成功经验。
现有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只对具体项目表示认同或否决,在提供替代方案等方面就存在很大限制,没有充分考虑区域发展战略和多个项目的叠加、间接的影响。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建立就在单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断拓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下应运而生。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能够立足于区域评价和全面影响,使满足目标的替代方案能尽量不受条件限制,合理又切合实际。
二、完善公众参与权制度完善公众参与权制度,就是使公众参与在所制定可操作的参与程序下有章进行。
在公众参与中,首先应明确列举可以不向公众征求意见的情形,那么除此之外的规划和建设项目则必须向公众征求意见;其次,规定采取一定的形式,将项目有关情况向有关群众公示,规定征求意见的形式例如听证会和专家论证会,并明确可能直接对公众环境权益产生重大影响的规划和建设项目必须通过听证会形式;第三,通过立法手段确保公众参与主体的成员组成要有代表性和广泛性,明确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的法律地位;第四,通过制定详细的可操作的规范,明确公众行使知情权、建议权等环境权利的具体途径和方式,同时加强执行力度,这样才能使公众参与行之有效;第五,明确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无效的情形——依法应向公众征求意见而未征求意见的,或虽征求公众意见但形式或程序不合法的。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论文总结(2000字)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论文总结(2000字)班级:环境科学101 姓名:令沛鑫学号:20xx013234 本学期我们接触到与我们专业息息相关的重点课程: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懂得了环评在当前的重要性,学习了解如何成为一名环评师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学到了环评的概念,程序,方法技术,分别进一步学习了地表水,大气,土壤,噪声,生态的环境影响评价,使得我们深刻体会到学习本门课程对将来工作以及对现金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的步骤,这些步骤按顺序进行。
在实际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可以不同,而且各步骤的顺序也可变化。
一种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应该能够满足以下条件:1基本上适应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做出识别和评估;2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不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3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4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5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
在老师的悉心讲解下,我们大致学会了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懂得了环评的法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管理程序,工作程序,环评的影响识别,预测方法,综合评价方法。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体的污染与自净,河流与河口水质模型,湖泊(水质)数学模型以及地表水环境预测与影响,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1
贯彻落实新环保法——关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实问题的几点思考学员:田怀珍摘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20多年,对减缓和防治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实践,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新环保法的实施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新环保法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是环保部门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保障环境安全的根本措施。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经实行20多年,201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经修订实施后,进一步加强了此项工作,并进一步制定了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信息公开等规定加大了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惩处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保障环境质量和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新环保法对于未批先建的项目,明确提出了“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对于以往建设单位作为捷径而采取的“限期补办环评手续”将成为历史。
同时,对“被责令停止建设而拒不执行的”,还要拘留责任人;明确了“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将环评列为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与立项建设的必备条件。
还单独增加一条,要求“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也就是政策环评雏形初现。
有专家点评,新环保法中关于环评的规定,是环保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一、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实施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战略、规划和开发项目,在其实施、兴建之前,对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它是预防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重要支撑之一,是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保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精髓和根本功能就是“预防为主,源头控制”,这是环境影响评价领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环保体制改革和环境管理战略转型中,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走在前面。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意义与作用论文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与作用摘要:环境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环境保护的全民参与, 其基础是公众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 其外在表现形式是民间环保组织和环保活动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面临着非常艰巨的环境保护任务, 其公众的环境意识如何, 公众参与情况如何, 将决定中国环境保护的未来走向, 也是中国政府及其地方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法规的重要基础。
本文探讨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意义;作用中图分类号:b8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没有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就不能称其为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的发展, 鼓励了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热情, 保护了处于劣势地位公众的权益, 公众参与成为开发方规避风险的一种有益的方式, 增强了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和环评的透明度,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所谓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或团体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一定的途径、方式和方法介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并对环评的运行及其结果施加影响,正当行使自己合法权益的活动。
简言之,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就是指公众以影响决策者的选择为目的,而采取的直接或间接的行动。
公众参与的主题可以是公民个人也可以是团体,公众参与的目的就在于影响利益的分配。
公众影响环评决策并试图取得一定影响力的过程就是公众参与环境评价的过程。
二、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公众依法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与项目方、环评机构和环境行政机关进行双向交流,以使项目方和公众的利益得到平衡,公众能协助环境行政机关监督不法企业,并督促环境行政机关积极充分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实际上是通过国家立法,在体制内建立一种沟通和协调不同团体利益的谈判和协商机制。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重大,它使公众了解即将进行的对环境有影响的活动的基本情况及其对自身的影响,从而及早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权利,避免损害的发生,这是一种事前的救济手段;使公众对这些活动有心理上的准备,减少敌视感;使规划者、评价者、管理者能够吸收公众意见中的合理成分,得出科学的评价结;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扩大环保工作的基础。
环境影响评价毕业论文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行)
项目名称:厦门海沧竹兰山-猫仔山(路桥)采石场项目建设单位(盖章):
编制人员:
编制日期:2012年5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评价适用标准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环境质量现状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㈠碎石加工过程粉尘排放
* 生产工况:每年开工254日,每天按8小时计。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㈠碎石加工过程粉尘排放
* 生产工况:每年开工254日,每天按8小时计。
㈢主要设备及工艺噪声
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结论与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环境保护措施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环境保护措施论文浅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和法制化的不足及建议摘要:本文在综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法制化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缺陷和不足,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法制化1.前言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从源头上对污染源进行控制,通过科学的环境规划、环境治理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减轻企业投产后的污染治理负担,从而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在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开始引入我国,随着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式确立。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与法制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对于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与法制化的必要性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正式出台,作为国家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最高立法,具有中国特色的环评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它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做出了更加系统、完整和明确的规定,最终从国家法律的高度肯定了这项制度。
随着经济活动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区域开发、产业发展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因有关政策和规划所造成的各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因此,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和法制化,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不仅可以防止其可能带来的环境破坏,也可大大减少事后治理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矛盾。
对于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企业的优化选址,预防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足及完善论文
浅谈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不足及完善【摘要】受经济发展的影响,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并逐步发展成为制约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以及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程度的逐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在我国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公众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程度正在进一步提升,文章对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阐述,并就如何改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环境问题;评价制度;公众参与;不足1 现阶段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基本状况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主要是指在我国范围之内我国的公民或是团体根据环境法的相关规定及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通过适当合理的途径及手段,就自己对环境的评价做出适当的表达,并通过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评价对决策者实施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和施加影响,并试图以此对利益的分配施加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最早始于197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使我国进入世界上最早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行列。
随着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的不断完善,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顺利颁布并付诸实施, 2006年《暂行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环评制度有了新的进展。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权利与义务以法律的形式被加以肯定。
然而,法律中虽规定的环境参与评价制度过于形式化,缺乏对具体实施途径,以及权利保障和权利救济的具体规定,致使环境影响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落实不到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 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首先,公众参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参与意识淡薄,有数据调查显示除环保人士意外,普通的社会群众对现阶段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够了解,对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和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具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义务更是知之甚少。
大部分群众对环保理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单纯的认为环保就是在环境问题发生之后运用法律武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惩处,殊不知还存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一事前预防这一法律手段。
水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根据一个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而进行的识别、预测和评价的过程。
虽然我国目前建立了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但执行力度不够,还存在诸多不足,其中重要的是大量专家和政治动机的缺乏。
我们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策略来减少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提高它的有效性。
但更重要的是要把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理念和战略环境评价相结合,并且在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中进行清洁生产,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从而真正做到资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 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划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93)根据拟建项目排放的废水量、废水组分复杂程度、废水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和衰减变化特点及受纳水体规模和类别,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级。
不同级别的评价工作要求不同,一级评价项目要求最高,二级次之,三级最低。
<二> 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标准河流、湖泊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控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制定的。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水库等。
它将水域功能按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五类。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对于GHZBI-1999中未规定的污染物,应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地面水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要求执行。
如果该标准也没有,则经过论证后可采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标准或国外标准。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它是控制水污染,保护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和海洋等地表水以及地下水水质的良好状态,保证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的发展而制定。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单位水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地下水环境论文影响评价论文
地下水环境论文影响评价论文摘要: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地下水资源,同时对于污水的不合理排放,使得我国地下水水质造成严重的污染,地下水资源也出现大面积短缺的现象,使得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我国社会经济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地下水环境的调研和监管工作进行提升,同时地下水环境做出准确评价,使得我国的地下水资源的改善得到有利保障,也大幅度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进程。
[Key words]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key issues地下水环境评价体系中主要任务是了解地下水环境的状况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对其中地下水环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我国地下水环境的安全。
地下水是重要的使用水资源,因此地下水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成为现今最为重要的工作。
因此本文通过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对我国地下水资源的污染现状进行分析。
一、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地形、地貌、地质结构与大气降水等多种因素,都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饮用水的来源大多数是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同时也是工农业重要水资源的来源,因此,地下水资源的安全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由于地下水资源在不同地区分布存在不均衡的现象[1],同时由于部分地区水资源遭受严重的污染,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出现短缺现象,部分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水量。
地下水环境评价是对我国地下水环境中的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并制定的可行性计划和措施。
(一)水资源污染程度的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用水以及工农业用水不合理使用排放,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污染。
污水在排放之间如果没有经过严格净化处理就直接排放到自然环中,就会导致污染物通过土壤渗透到地下层,污染到干净的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环境污染面积增加[2]。
我国地下水环境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程度的污染,但是污染程度却都呈现上升趋势逐年增加,地下水资源污染使得人们的生命财产遭受到严重威胁。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环境影响论文:论环境影响评价中AERMOD的具体运用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环境影响论文:论环境影响评价中AERMOD的具体运用摘要:随世界工业、经济等的高速发展,环境破坏程度在加剧,温室效应也越来越为显著。
人类要生存发展,环境保护势在必行,而对环境影响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是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当前在国内外众多的预测模型中,AERMOD模式在环境影响的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对AERMOD模式的基本理论知识、应用范围、应用特点及应用过程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环境影响;AERMOD模型;运用AERMOD是由美国环保局和美国气象学会的改善委员会联合开发。
该模式系统是以扩散统计的理论为出发点,并假设污染物浓度的分布在某种程度上按高斯规律分布。
AERMOD 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 第一,按空气的湍流结构与尺度概念,其湍流扩散是通过参数化方程得到,其稳定度以连续参数表示;第二,中等浮力通量的对流条件运用非正态PDF模式;第三,考虑到对流条件下的混合层顶与浮力烟羽间的相互作用;该模式系统可以对地面源与高架源、平坦或复杂的地形及城市边界层进行处理;最后,该模式系统还提出有效高度对流场所产生的影响。
该模式系统可适用于多种排放源的排放,同时也适用于对城市环境与乡村环境、复杂地形与平坦地形、高架源与地面源等的排放扩散情况的预测与模拟。
一.AERMOD模式系统的组成及其原理AERMOD 模式系统是由大气扩散模型(AERMOD)、气象数据的预处理器(AERMET) 及地形数据的预处理器(AERMAP)所构成。
其中AERMET其尺度参数及边界层廓线的数据可直接从输入的现场所观测数据得到,但也可从国家气象局的常规气象资料获得。
尺度参数与边界层廓线的数据在经过模式系统界面并进入到模型后,便可给出相似参数,也可对边界层廓的线数据实行内插。
最后我们将湍流量、平均风速、边界层廓线及温度梯度等数据输入到扩散模式,且计算出其浓度。
二.AERMOD模式系统的应用过程(一)气象资料AERMOD模式系统包含气象数据的预处理器,它可将常规气象数据处理为我们所需的AERMOD大气扩散的模型数据格式。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工程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国际社会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环境问题普遍出现是由于人类过于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从而导致资源枯竭、污染加剧带来的恶果。
人类谋求发展必然带来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对环境产生破坏。
自20世纪中叶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人类改造自然的行为遍布全球,人类活动逐渐成为地球不能承受之重,环境问题也逐渐从地区性问题发展成为波及世界各国的全球性灾难,出现了一系列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环境问题制约了人类的发展,开始逐渐受到重视。
人类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一开始人们觉得环境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科技的不发达造成的,寄希望于科技进步来消灭环境问题。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老的问题解决的同时新的环境问题又摆在了人们面前,并且更复杂和棘手。
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科技的问题,也是围绕着政治、经济、哲学等多方面的综合体。
基于这种观念,国际社会在经济、政治、科技、贸易等方面形成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期以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来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影响评价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也称环境预断评价或环境未来评价,是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之一,是指在从事建设项目或国家制定规划、政策和法律时,应当在计划阶段或正式实施前,就其对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事前加以调查、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相应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意见和对策,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是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
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实现环境管理模式由末端控制到全程控制的转变。
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首先在于它的预测性,它强调在做出有关经济开发活动,如有关的规划、计划、政策或拟建项目之前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是一种预测性的工作。
希望通过人类已经掌握的有关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和规律的认识,自觉控制自身行为的不良环境后果,实现合理规划和科学决策。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气污染的环境影响评价摘要:大气污染的治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
本文在介绍了大气污染的危害的基础之上,对城区大气污染的成因进行分析,最后从4个方面提出综合整治规划措施。
关键词:城市化、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一、前言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1]”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工业化,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节约了空间和时间。
然而,城市化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效益的同时很多弊端也逐步凸显,如住房困难、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其中,城区大气污染直接影响了城市居民身体健康、削弱了城市生活品质,并对城市发展产生了一定危害,值得我们予以更多关注。
二、大气污染的主要危害1.对于大气的危害(1)降低大气能见度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由于空气污染严重,细颗粒物太多,故而目不及远,晴天一般很难望见30公里远的景物,近处的物体也变的朦胧,污染严重时甚至影响交通安全。
以北京为例,出现沙尘暴现象,严重影响居民的出行和正常工作!(2)加大酸雨频率大气污染通过影响凝聚作用与降水形成,可能导致降水的增加或减少。
而大气污染对降水化学影响表现在酸性化合物的输入,如出现酸雨。
比如说南昌这个城市,下的雨基本上都是酸雨浙江、江西、湖南、福建、上海的大部分地区,广东中部、广西北部、贵州东北部,四川东部、重庆南部、湖北西部、安徽南部等地区酸雨分布集中(3)影响全球气候据统计,温室效应使得地表温度提高38℃,除了二氧化碳外,对温室效应有重要贡献的气体还有甲烷、臭氧、氯氟烃以及水汽等。
据分析,在过去的200年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25%,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增加了0.5℃,估计到21世纪中叶,地表均温上升 1.5℃-4.5℃,中高纬度温度将上升更多。
全球气候变暖将产生一系列后果,荒漠化扩大,土壤侵蚀加重,森林退向极地,旱涝灾害严重,雨量将增加7%-11%。
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思考论文
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思考摘要:环境影响评价的本意是为环境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避免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一些不应有的损失。
本文阐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性,探讨了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重要性;措施中图分类号:x820.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性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改革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环境法中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是实现科学综合决策的根据和前提,对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建设的环境影响发挥着重要的控制监管作用。
由于环境问题的涉众性和决策民主化的必然要求,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成为社会和政府职能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传统的经济发展中,往往考虑直接的、眼前的经济效益,没有或很少考虑环境效益,有时甚至为获取局部的暂时的效益,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尖锐对立。
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是认识生态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的过程,认识的提高和深化,有助于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环境影响评价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传统的发展中,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由于缺乏社会的、经济的、特别是环境的综合分析评价,盲目性很大,往往造成畸形发展,出现资源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掌握区域的环境特征和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才能符合客观规律并切实可行。
3.环境影响评价是为建设项目制定可行的环境保护对策、实行科学管理的依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获得应将建设项目的污染和破坏限制在什么范围和程度才能符合环境标准要求的信息和资料。
据此,提出既符合环境效益又符合经济效益的环境保护对策,并在项目设计中体现。
使建设项目的环保措施和设施建立在较科学可靠的基础上,同时也为环境管理提供了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阐述了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指出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措施,对我国经济建设起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作用。
从法律法规、替代方案、公众参与等方面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对策1、前言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的主要目标,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关键就是要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规划。
要使制定的每一项战略和规划都能体现可持续性,这就要求在战略规划过程中对战略选择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分析各种战略选择的环境影响,从而使环境问题在政策、计划、规划和项目的各个决策层次上都得到充分的考虑。
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战略环境评价的采用提出了直接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从源头上对污染源进行控制,通过科学的环境规划、环境治理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减轻企业投产后的污染治理负担,从而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与法制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对于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2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我国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纳入法律,在国际环境保护立法中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是走在前面的。
新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对各种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程序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做了明确规定,从大范围的发展规划到具体项目的建设,都必须执行“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从而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发展契机。
同时,各级环境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各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参与政府的综合决策,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
我国自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制定了许多具体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法律法规和措施,建立了许多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召开了一系列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会议,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学术研究和交流,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技术。
3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3.1 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规定了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并明确了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各类规划范围,但我国对规定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各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却缺乏法律约束。
目前,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以及建设部2005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外,还没有其他的法规依据。
2005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3号)中,对完善规划体系和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提出了明确要求。
据有关报道,2004年国务院曾拟定《规划编制条例》,以指导“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但迄今未见出台。
针对这样的规划进行评价,使评价工作更加艰难和复杂。
3.2 各类开发区系统规划不完整国家级与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多数只有区界范围和简单的产业定位,没有系统完整的规划,规划与环境影响密切的内容(如产业规模、布局、相互间能量、物质的流动、基础设施建设等)更不确定,这就使得规划评价对象不明确,难以下手,环评的作用难以发挥。
3.3 技术和方法还不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处于高层次的规划和计划的评价。
规划和计划通常具有模糊性、非线性以及复杂、动态等特点,所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比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如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未来技术方法的不确定性等,这就使得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能够在很多情况下处理模糊、不确定的决策过程。
当前应用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普遍详细度不够,不确定性强,还停留在传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而且缺乏定量分析方法和在决策中体现环境评价结果的方法。
这些缺陷导致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差、预测结果不理想、减缓措施制定的不够详细或者只作定性分析,使得环境评价结论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因此,很有必要开发一些综合的操作性强的方法和模型来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
3.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不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新事物,没有成熟的工作经验和范例。
同时参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人员水平不一,有的缺乏宽广的视野和战略眼光,有的还局限于传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思维模式,这样就很难从规划层次对规划本身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评价的随意性就会增加,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质量难以保证。
此外,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基本上是采取第三方评价的模式,这就要求评价对象相对稳定。
而实际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规划的具体编制单位和评价单位很难完全实现动态融合,规划的调整难以及时反馈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也难以及时融入规划之中,势必会造成某种程度的脱节,很难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3.5 公众参与不足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规定较少,这些少量的规定也较简单且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
“环境影响评价”不但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而且也有利于得到最优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和发展。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对此项制度的完善无疑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在西方学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者普遍认为,公众参与此项活动是评价制度的意义所在。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应转移到注重公众参与上来,在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各个阶段都应注重并鼓励公众参与;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各个具体阶段利用信息公开鼓励公众参与除特殊、具有保密性评价资料的环境评价活动;更加明确规定公众介入的时机与介入的方式;明确公众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权利,保障环境相关信息通畅;建立加强对公众意见的回应机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群众基础。
在法律或法规中增加公众参与的详细条款,能在实践中切实操作。
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切实的保障,国家在立法司法执法方面给予切实的保障。
3.6 环境影响和建设项目规模等基本信息存在失真在规定的时间内,环境评价机构完成报告之后,根据国家一些规定的限制,国家主管部门或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将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事宜。
但是,由于项目本身存在规模或是环境影响的作用较大,一些污染较重的项目超过了部门审批的限额。
所以,担心这些项目会受到国家的限制和制裁,在审核时遇到麻烦,所以建设单位为了顺利完成项目的顺利通过,不得不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将建设规模,生产能力分解细化,直至降低到可以顺利通过的标准。
可是问题在于,这种做法导致了报告中体现出来了环境影响预测不准确性,也不能将环境影响真实的体现出来,与此同时,所提出的相关措施也就值得考究了,最终导致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工作失去的原有的意义。
4 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采取的对策4.1 取得政府支持要积极响应和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着力开展战略环评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意识;二是要及时制定配套的法规和规章以及技术规范,为具体操作环评制度的有效实施创造必要的条件;三是根据形势发展对环保工作的新要求,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强制性、规范性,明确环保部门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中的监管、监督职能,各级环保部门要及时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组织工作,应尽快出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施相关细则,逐步理顺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四是要适时抓好典型,有关政府和环保部门,可以通过抓典型来宣传环评制度,推动环评法的实施,好的典型要大力表彰,对于违反法律拒绝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或者在评价以及审批工作中弄虚作假的,要依法惩处。
4.2 明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尽早考虑环境和社会因素,是从源头和决策层次开展环境保护,而不是概括性地讨论一些相关问题。
因此,面对不同的规划,要实现上述目的,就应调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思路和方法以适应具体规划情况,而不是使具体情况适应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当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本身也应该具有成本效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不一定都要花费很长时间和大量金钱,也不需要很多人参与;在很多情况下,在明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目的的前提下,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较短时间内,花费较少的金钱,同样可以实现有效的、有影响力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4.3 不断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通过调整规划中与环境保护关系密切的内容和方案来实现确定的综合目标。
关键从规模、结构、布局等为把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同时考虑规划期内技术进步的因素。
4.4 通过试点积极推进通过选择典型的市、县、工业区、开发区、产业规划等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广普及。
4.5 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扩展参与范围为保障公众获得全面、真实而及时的环境信息,首先应明确公开信息的范围,强调公布规划和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核心内容。
其次,应当赋予公众申请获得环境信息的权利。
当对环境影响的核心信息政府和企业未主动公开时,公众可以通过书面致函或专门的网络窗口来获得。
环境公众参与的范围越广越好,公众参与阶段的时间越早越好。
5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活动不断发展,资源开发所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家和社会对于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也愈加重视。
环境影响评价是控制新污染的第一道关口,是保护环境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与法制化建设有利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保障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和谐稳定发展,对避免因决策或规划失误造成环境的不良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1] 包存宽, 尚金城, 陆雍森. 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实证研究[J]. 上海环境科学, 2001(3).[2] 包存宽, 尚金城. 论战略环境评价中的公众参与[J].重庆环境科学, 2000(2).[3] 谢华生, 赵翌晨, 包景岭, 等. 低碳理念在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的应用[J]. 中国环保产业, 2010(8).[4] 韩金枝, 付腾飞. 城市规划与规划环评的发展方向[J].能源与环境, 2011(3).[5] 罗上华, 杨永宏, 宁平. 规划环评工作机制探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9(6).[6] 戴逸琼. 浙江省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考[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1(1).[7] 张彩虹, 张彦志, 韩宁. 工业园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04(3).[8]丁玉洁,刘秋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与法制化的思考[J].生态经济,2010(6).[9] 周汉华:外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