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2019年科技进步奖受理项目公示
22 19J031
与应用
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刚,杜吉国,尚民强,李建峰,王
向辉,刘增强,王增波,孙孝萍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江苏富
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 李风亭,王勤,俞益平,凌静,王
水处理剂用有机絮凝剂系列
23 19J033
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爱森 妍,陶阿晖,王志巍,邹鹏,王龙
限公司吐哈油田分公司
刘恒,赵帅,蒋建勋
汤林,龚仁彬,班兴安,李群,柴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
永财,王从镔,张仲宏,丁建宇,
油气生产物联网关键技术研 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16 19J023
马龙,苗新康,吴海莉,邓铁柱,
究及规模化应用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
姚刚,吴丹,蔡凤翔,李斌,龚彬,
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2 19J002
谭军,聂长虹,兰永平,赵晓辉,
艺及产业化
嘉兴学院
裴智玮,母清林
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
郑小平,张建文,曹永友,陈增
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
危险化学品泄漏源定位技术
强,李静海,李辉,袁纪武,王正,
3 19J003
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北京石油
与系统
彭黎辉,朱亚征,马浩程,韩侠
化工学院,南京布衣人信息科
司
化
李树贵,洪满心,孙添源
浙江华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 赵叶宝,帅丰平,郑志清,厉向
7 19J009 TPU 吸膜中底用聚氨酯原液
司
杰,吴章兴,叶成孟,尤茜茜
何晖,夏鸿雁,顾燕新,韩帅,卢
基于液化天然气(LNG)冷 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杭州 杰,陆峰,管海平,宁燕,康玉茹,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材料
授权发明专利
一种生物炭模块化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中国
ZL201510134441.5
2016.8.24
2208613
山东大学
张建, 刘华清, 安沫霖, 胡振, 张成禄
有权
主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人情况
1、姓名:张建 排名:1
行政职务:常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山东大学
完成单位:山东大学
对本项目贡献:全面负责项目组织实施。明确了不同湿地植物种群在不同季节条件下的生态位互补效应和生物协同作用机制,创新性构建了“植物-动物-微生物”协同强化技术;主持研发了湿地植物生物质高价值利用技术,提出了人工湿地氧化还原环境优化技术,并解析了湿地设计与运行参数对湿地水力流态的影响。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知识产权(标准)类别
知识产权(标准)具体名称
国家(地区)
授权号(标准编号)
授权(标准发布)日期
证书编号(标准批准发布部门)
权利人(标准起草单位)
发明人(标准起草人)
发明专利(标准)有效状态
技术标准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指南
中国
DB37/T3394-2018
2018.9.17
有权
授权发明专利
一种防堵塞快速渗滤系统
中国
ZL201010118102.5
2012.5.9
943754
山东大学
张建,吴海明,张成禄,范金林,李聪,张金勇
有权
授权发明专利
可拆卸式均匀布水器
中国
ZL201010616982.9
2013.4.3
1166154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卢少勇,蔡珉敏,金相灿,赵斌,包裕尉
2019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2019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紫苏良种选育与产业化二、提名单位意见该项目是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09GG0152。
项目筛选出紫苏鲜叶挥发油含量4‰,干叶挥发油含量1.93%,稳定性好的紫苏良种“太极紫苏0901”,于2018年获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颁发的品种鉴定证书“太极紫苏0901”(渝品审鉴2018015)。
并通过研究制定了紫苏配套高效优质种植技术规程。
与青菜头进行轮作和与玉米套种相结合的种植模式及紫苏叶“三季采收法”,使紫苏种植基地得以广泛推广。
紫苏叶是藿香正气液重要原料,2008年起,每年通过免费提供紫苏种子建设种植基地,从2008年起累计建立104534亩基地,建立起了全国最大的以获取紫苏叶油为目的的紫苏种植基地。
累计建立良种基地1000余亩,生产良种超20000kg,紫苏叶1400余吨,紫苏叶产值1800余万元,累计提取紫苏叶油8400L,产值5000余万元。
其中2016年~2018年,建立良种基地165.97亩,生产良种3319.4kg。
推广基地40884亩,产紫苏叶542.008吨,产值653.3698万元,自提紫苏叶油2556.4L,产值1533.84万元。
2019 年建立基地20700亩,预计产紫苏叶300吨,产值390万元,自提紫苏叶油1800L,产值1080万元。
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项目持续性好。
现藿香正气液已在俄罗斯、老挝、加拿大、莫桑比克等共13个国家及地区获注册。
未来30年,太极将其打造为世界最大的OTC 单品,力争年销售额过100亿美元,覆盖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百亿藿香将为紫苏基地推广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会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目前仅四川农业大学和西南大学开展紫苏新品种审定,其中药油两用紫苏品种一个:川紫1号;油用紫苏品种3个:油紫苏1号(渝品审鉴2013008)、油紫苏2号(渝品审鉴2013009)、油紫苏3号(渝品审鉴2013010),以上品种均未大面积推广应用。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7.18•【字号】渝府发〔2020〕22号•【施行日期】2020.07.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市政府决定,对为我市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
根据《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和《重庆市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经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议,市政府批准,授予周绪红院士、卞修武院士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授予“纳米材料生长动力学研究及其光电作用下的电荷输运机制”等8项成果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移动最小二乘近似无网格方法的数学理论与应用”等10项成果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复杂动力学行为分析”等6项成果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授予“高精度超敏免疫检测关键技术与应用”等2项成果重庆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复杂应力高陡页岩气层精准压裂关键技术”重庆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智能化血液粘度动态分析仪制造关键技术”重庆市技术发明奖三等奖;授予“柑桔害螨绿色治理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等20项成果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授予“高品质汽车底盘开发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应用”等45项成果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授予“面向工业互联网的智能网关开发与应用”等49项成果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授予“重庆渝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重庆市企业技术创新奖;授予周家足教授(美国籍)重庆市国际科技合作奖。
重庆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二、提名单位意见该项目团队依托中国科学院水库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跨尺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学科平台,聚焦食品中违禁添加物、农药残留、能源环境特征物质等特征物质的现场、快速、实时、准确的筛查需求,针对传统分析手段监测费用昂贵、操作过程复杂、分析处理时间长、分析数据更新缓慢、不适于现场在线监测,不能满足动态数据分析要求等问题,系统研究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食品安全、能源环境监测领域的理论创新及技术创新工作,历时5年,获得了一系列理论与技术成果,建立了新的光谱处理方法,设计了新型的芯片,建立了食品安全、能源环境安全领域的监测方法,形成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领域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累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SCI学术论文16篇。
我单位严格按照《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对推荐书内容及全部附件材料进行了严格审查,确认该项目符合《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中的申报条件。
经审查核实,申报的各项内容及材料符合重庆市科技进步奖的提名条件。
综上所述,同意提名该项目为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食品安全问题、能源环境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突出难题。
其特征物质的快速、现场监测需求增长迅速。
目前食品以及环境监测领域主要采用传统的实验室分析手段。
这些方法的监测设备费用昂贵、操作过程复杂、分析处理时间长、分析数据更新缓慢,不适于现场监测,不能满足动态数据分析的要求。
因此本项目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课题的支持下,系统研究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能源安全领域的算法理论、芯片技术以及现场检测方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性成果,主要发明和创新内容如下:1. 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拉曼光谱与处理方法,通过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阈值去噪算法实现拉曼光谱原始信息的高频噪声滤波,采用基于非对称最小二乘的基线校正算法,去除荧光背景对光谱分析的干扰,进行标准归一化处理以及基于三次平滑样条拉曼光谱数据拟合,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拉曼光谱的噪声,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度。
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名单
重庆市主城区道路交通噪声源解析及控制措施研究
科技进步奖
610
能源(含环境)组
杨三明;郭平;李斗果;张大元;李阳熙;刘远立;叶晓红;肖婷;张勇
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9
重庆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检测处置技术预案研究
科技进步奖
610
能源(含环境)组
龚宇;李新宇;吴朝政;高飞;钟成华;陈刚才;刘芳琳;罗财红;周谐
电子与自动控制及计算机科学组
尹德馨;张毅;罗元;鲁普熙;莫超武;向忠
重庆深渝电子有限公司;重庆邮电大学
10
重庆市环境保护基础空间数据库及GIS应用服务平台
科技进步奖
5206070
电子与自动控制及计算机科学组
曾咺;余游;郑磊;吕楠;张艳军;胡杰;刘海涵;刘寓;甄欣
重庆市环境保护信息中心;重庆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
科技进步奖
1801765
能源(含环境)组
王万能;甘华;周跃钢;冉秀芝;胡仁建;邱重晏;卫之敬;李桢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力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25
模拟过氧化物酶催化酚类物质氧化降解的动力学研究
自然科学奖
1503035
能源(含环境)组
谢家庆;张进;张毅;李军;李慈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4
低温等离子+复合光催化工业废气净化器
科技进步奖
6103010
能源(含环境)组
屈庆瑾;姚敏;龙文;万京林;万荣林;周意礼;刘巍
重庆金帕环境科学有限公司
5
《生活垃圾焚烧炉及余热锅炉》国家标准编制
科技进步奖
610
能源(含环境)组
雷钦平;王定国;刘思明;陈耀华;熊绍武;朱新才;杨伟;彭同琼
重庆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表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表项目名称 出租汽车计价器检定装置关键技术与应用推荐单位 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项目简介《出租汽车计价器检定装置关键技术与应用》为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2008QK305。
该项目因单位搬迁延至2010年12月完成技术工作,2012年1月通过专家验收。
项目主要研制内容包括:(1)实现了可变速检定。
采用八段速变速加无线遥控的方式,实现了滚轮装置的变速转动,检定时车速范围可达(10~80)km/h,真实模拟了出租汽车在道路上实际行驶的状态。
(2)通过系统化设计,降低了研制成本。
控制系统对固定转速式检测装置与变速式检测装置兼容性进行了技术设计,保证了通用性和产品系列化,降低了开发成本和制造成本。
研制的TMS-F3C多功能网络式出租汽车计价器检定装置(同时具有定速和变速两条检测线)、TMS-F3A和TMS-F3B型固定式定速和变速出租汽车计价器检定装置分别满足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不同需要。
(3)可移动式检定装置的研制。
采用被动式滚轮设计,避免了现场使用对动力电源的要求,通过缩小滚轮周长,并采用现场组合方式实现了设备的快速安装。
本项目研制的TMS-Y型移动式出租汽车计价器检定装置解决了小城镇和特殊情况下需要现场开展出租汽车计价器检定的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
(4)同类装置中首次采用低压电磁离合技术用于制动。
低压电磁离合技术利用电磁场产生的磁力作用,避免了硬摩擦导致刹车片磨损的缺点,系统采用24V低压控制,该制动系统具有制动效果好,维护成本低的特点。
由于目前的传统式电磁刹车装置和液压刹车系统。
该项目已获得三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详见附件2-1,2-2,2-3)。
分别是:①变速出租汽车计价器检定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2 20065735.9。
②移动式出租汽车计价器现场检定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2 2 00657749.0。
③低压电磁离合技术作为制动系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 2012 20065726.X。
2019年重庆市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重庆市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水中悬浮隧道结构力学响应机理研究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重庆市南岸区科学技术局提名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水中悬浮隧道结构力学响应机理研究” 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
该项目针对悬浮隧道建设这一世界级关键技术难题,围绕水中悬浮隧道结构设计基础理论开展深入研究,在水中悬浮隧道结构力学响应机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建立了悬浮隧道结构动力响应模型,揭示了悬浮隧道环境荷载要素变化的基本规律;建立了水中悬浮隧道锚索在波流场中涡激振动的非线性数学模型,揭示了悬浮隧道结构动力响应规律;提出了悬浮隧道设计的关键力学参数“协同浮重比”。
项目组成员发表高水平论文84篇,8篇代表性论文累计被他引245次,被SCI 他引163次,得到了国内外学者高度评价和广泛引用。
综上所述,郑重提名“水中悬浮隧道结构力学响应机理研究” 为2019年度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随着水下隧道的建设水域逐渐由地势平坦的江河向沟槽发育的海湾和海峡发展,传统建设工法在复杂水域面临着巨大挑战,需要不断突破和创新。
悬浮隧道建设是面向未来、面向科技前沿、具有重大挑战的世界级难题,是未来解决峡湾跨越、深海通道等重大交通工程的重要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突出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创新,建设交通强国”2018年,“跨深大海峡通道(悬浮隧道)关键技术”被列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的我国面向未来的12个重点领域60个重大科学问题。
因此,研究水中悬浮隧道建设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对我国引领未来交通运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围绕悬浮隧道的模型试验、环境荷载计算、结构设计理论、结构设计与防撞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研究,旨在建立悬浮隧道工程设计理论。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揭示了水中悬浮隧道结构力学响应机理。
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导语】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为表彰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而设立的最高科学技术奖励。
以下是根据最新发布的提名公示信息整理的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一、提名奖项类别1.重庆市自然科学奖2.重庆市技术发明奖3.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奖4.重庆市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二、提名条件1.基本条件:提名对象须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相关规定。
2.具体条件:(1)重庆市自然科学奖: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发现重要的科学现象、特性和规律,提出新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关键科学问题,对推动学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重庆市技术发明奖:在技术发明方面,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显著提高产品性能、质量、效益,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具有积极作用。
(4)重庆市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在国际科学技术合作中,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团队或组织。
三、提名程序1.申报:符合条件的提名对象由所在单位或个人向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申报。
2.初审: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符合条件的进入专家评审环节。
3.专家评审: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提名对象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
4.公示: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5.审定: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对公示无异议的提名对象进行审定。
6.表彰:重庆市人民政府对获奖者进行表彰。
四、提名材料要求1.重庆市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材料:(1)提名书;(2)主要成果证明材料;(3)其他辅助材料。
2.重庆市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提名材料:(1)提名书;(2)合作成果证明材料;(3)其他辅助材料。
五、提名截止时间请按照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发布的具体通知要求,按时提交提名材料。
2019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2019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涪陵页岩气高效开发评价技术二、提名单位意见由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长江师范学院、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的该项目,其所研发技术属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涪陵页岩气技术集成与示范体系建设(编号:2016ZX05060)》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对我国海相页岩气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中国南方地区海相页岩气开发起到了技术引领与示范的作用。
利用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涪陵气田310井次单井配产、生产动态调整、年度产量预测与规划,全力支撑二期江东、平桥区块产建方案编制与实施,为中石化百亿方产能建设及涪陵页岩气田年产60亿方页岩气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单位开发面积采收率由15%提升至40%,推广应用后,新增销售收入100357万元、新增利润47919万方、新增税收15039万元。
并成功在平桥南区块、威远—长宁区块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该项目取得了三项创新成果,一是创建了基于地质与工程因素相结合的页岩气井产能系数,形成了页岩气井定产条件下产量与井底流压互相联动的动态产能评价新技术。
二是建立了综合考虑生产动态、微地震监测、压后反演等要素的页岩气井储量动用评价技术。
三是构建了考虑应力分布特征、构造形态变化及裂缝发育特征等影响因素的复杂构造区页岩气井位部署优化技术。
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对照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授奖条件,涪陵区科技局提名该项目为2019年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以重庆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工程为依托,应用焦石坝区块动、静态资料开展气藏精细描述,明确开发效果地质影响因素;进行页岩物理模拟实验,建立压裂改造后三维地质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和气藏工程方法开展开发效果评价,建立页岩气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形成了一套页岩气有效开发技术政策。
1、主要创新成果:(1)创建了基于地质与工程因素相结合的页岩气井产能系数,形成了页岩气井定产条件下产量与井底流压互相联动的动态产能评价新技术。
2019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纺丝级精己二酸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与工业化应用二、提名单位意见己二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消费结构主体为聚氨酯和尼龙66行业,同时在医药、生物、香料和染料等领域亦有广泛应用。
随着国内己二酸市场出现结构性过剩局面,表现为低端领域产能严重过剩而高端领域产能严重不足的市场现状。
提高己二酸的产品质量必将成为下阶段各生产企业争夺市场的关键手段,生产高端精己二酸是有效地避免行业内部同质化恶性竞争最有力途径。
该项目团队历经近10年的合作研究,提出和形成了纺丝级精己二酸生产方法与成套关键技术。
针对氧化液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皂化废碱液导致烷精馏塔再沸器的结垢问题,发明设计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废碱分离系统;首次实现了环己烷氧化液副产物的高附加值应用,整套回收生产工艺实现了对环境的零排放;首次完成了环己烷氧化尾气纯化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填补了现有技术空白;发明了负载有酸性离子液体深度脱除苯中噻酚硫化物吸附体系,实现了苯中噻酚硫化物高效率低成本脱除;全新设计了全连续精己二酸生产线关键设备,实现了所有装置低成本国产化。
项目成果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累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3项,实用新型专利48项;企业标准6部;发表SCI/EI学术论文18篇;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各1项。
近三年实现了销售收入121.3亿元,利税17.8亿元,出口创汇2.6亿美元。
对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为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该项目针对我国精己二酸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反应条件苛刻、环境污染严重、能耗高产率低、关键技术受到国外垄断的实际,以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为目标,强化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强化关键技术突破,强化工程集成和成套装备研发,完全打破了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封锁,全面实现了精己二酸的低成本产业化,是世界最大的纺丝级精己二酸生产和出口基地。
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
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2019年度)一、提名类别:自然奖二、项目名称:机械传动系统内部激励机理与动力学特征分析理论三、提名单位(专家)及提名意见:提名专家的姓名:丁汉工作单位:华中科技大学职称:中国科学院院士学科专业:机械工程按照《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对推荐书内容及全部附件材料进行了严格审查,该成果符合《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规定的推荐资格条件,推荐材料全部内容属实,且未发现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被推荐成果发生争议,将积极配合工作,协助调查处理。
本人承诺将严格按照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履行作为推荐专家的义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提名该项目为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四、项目简介本项目属机械动力学学科。
机械传动系统是机器的核心关键部件,应用领域广泛。
大量的机器事故表明:“机械传动系统的激励变化及其传递的机理不清”是其根本原因。
因此,揭示其内在作用机理与机制,研究系统内部的激励与其动力学特征的映射关系是本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
本成果以国家/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为依托,历时十余年研究,建立了机械传动系统内部激励机理与动力学特征分析与提取理论,主要创新点如下:1. 机械传动系统内部刚度与误差耦合作用机理与理论。
提出了基于“切片”的啮合刚度计算思想,首次建立了啮合刚度与轮齿误差耦合非线性激励模型、非均匀空间分布轮齿裂纹的啮合刚度模型,解明了误差与刚度耦合激励机理,使机械传动系统内部齿轮的动态激励计算提升到高耦合度和高精度层面,形成了评价准则,该理论已应用于工程正向设计。
2. 非光滑多界面非线性接触动力学及振动分析理论。
提出了考虑重力影响的弹性变形与回复静平衡位置及接触非线性刚度的界面接触振动建模科学思想,建立了球-刚性平面接触振动基础模型,探明了传动零件间接触表面状态、力/位移与响应之间的内在非线性作用与机制,首次发现了机械传动零件非光滑接触表面受迫振动响应振幅突变跳跃现象,揭示界面振动能量耗散机理,建立了多界面接触非线性振动分析的理论基础,该理论在重大活动保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2019 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科技进步奖)
三、客观评价
3.1 项目鉴定、验收评价 (1)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工业废渣在水泥与混凝土中的应用与产业化”(桂科 验字[2014] 550),2014 年 5 月 23 日验收:研发相应的物理及化学激发技术,使 之部分替代水泥生产天然原材料、熟料、天然石膏、混凝土掺和料。技术结果: 工业废渣在水泥生产中的平均利用率达到 30.9%。项目实施期间,水泥生产中年利 用工业废渣量达 100 万吨以上,混凝土生产年利用工业废渣 7 万吨,水泥单位生 产成本下降约 28.75 元/吨,每立方混凝土可以节省 14.6 元以上。 (2)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水泥节能制成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桂科验字[2013] 678),2013 年 8 月 11 日验收:项目围绕“绿色”主题,在广西 13 家水泥企业进行 水泥绿色成套技术推广,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累积节约成本 9965.45 万元,节电 8575 万 kWh,多掺废渣 47.83 万吨,减排 CO226.48 万吨,节能减排 效果显著,该水泥绿色制造成套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3)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生态水泥绿色制成技术集 成”(编号:17-1128),2017 年 4 月验收:应用本技术生产绿色生态水泥时,综 合电耗 27~31kWh/t, 粉磨电耗 22~26kWh/; 生产矿渣微粉时, 综合电耗 58~68kWh/t; 生产锰渣微粉时,综合电耗 51~55kWh/t,平均节耗 10~15%。生态水泥中渣材总掺 量由 40~50%提高至 65~75%,总掺量高于复合水泥中渣材用量,同时渣材品种达 3~6 种。本技术投资同比节省 10~15%,投资回收期缩短 1/3。形成成熟、完善、 适用性强的新型水泥粉磨站生产线工程设计模式。 (4)广西科技计划项目“锰渣制备绿色混凝土掺合料的工业化生产成套技术研 究与工程应用”(桂科鉴字[2012] 84) ,2012 年 3 月 28 日鉴定:项目自主研发了锰 渣制备混凝土掺合料过程中的系列关键技术,形成了锰渣制备绿色混凝土掺合料 的工业化生产成套技术。研究了基于锰渣微粉的混凝土高性能话技术,提高了锰 渣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和混凝土的产品性能。对推动我国工业废渣资源化利用,发 展绿色循环经济意义重大,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 (5)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混凝土低碳生产技术应用研究及示范:海工硅酸盐水 泥的研制与产业化”(桂科验字[2016] 513),2016 年 7 月 6 日验收:研制了一种 适合于海洋工程的特种水泥-海工硅酸盐水泥、经检测,产品性能指标符合国家 标准《海工硅酸盐水泥》(GB/T31289-2014),形成一条年产 30 万吨的海工硅酸盐 水泥生产线,并实现产业化生产。 (6)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 “利用水泥新型干法窑处理城市污泥关键技术研究” (桂 科鉴字[2014] 196),2014 年 7 月 3 日验收:在节省投资的条件下,研发和应用直 接入窑焚烧工艺、重金属固化技术,处理掺入量达生料 5%的高含水污泥,实现污
2019年度重庆科学技术奖励
代 码
2
代 码
3
代 码
工
作
单
位
名 称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传 真
电子信箱
住
宅
通讯地址
住宅电话
邮政编码
传 真
受教育情况:(限300字)
一、提名意见
(适用丁提名机构和部门)
提名者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传 真
提名意见:
声明:本单位遵守《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以及市科技奖 励工作办公室对提名工作的具体要求,承诺遵守评审工作纪律,所提供的提名材料真实有效, 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 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有材料虚假或违纪行为,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调查处理。
学科专业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
责任专家
口是□否
提名意见:
声明:本人遵守《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以及市科技奖励
工作办公"提名工作的具体要求, 承诺遵守评审工作纪律,所提供的提名材料真实有效,且 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 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本人已征求被提名者同意;作为提名者,本人同意在项目公示时 向社会公布;本人承诺根据需要参加答辩,接受评审专家质询;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调查处 理。如有材料虚假或违纪行为,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法人代表签名:单位(盖章)
年 月 日年 月 日
(适用丁提名专家)
重庆市水利局2019年度重庆市水利科技进步奖拟奖名单公示
重庆市水利局2019年度重庆市水利科技进步奖拟奖名
单公示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重庆市水利局
•【公布日期】2020.07.31
•【字号】
•【施行日期】2020.07.3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
正文
2019年度重庆市水利科技进步奖拟奖名单公示为保障我市水利行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现将2019年度重庆市水利科技进步奖拟奖名单公示公示于后,接受社会监督。
2019年度重庆市水利科技进步奖拟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其中:创新及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奖3项、应用推广先进科技成果奖1项、技术开发与发明成果奖2项、其他科学技术成果奖4项)。
现将拟奖名单予以公示,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内容若有异议,可在2020年8月1日至2020年8月7日期间以书面形式向重庆市水利学会秘书处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签署本人真实姓名;单位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加盖单位公章。
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须注明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新南路3号水利大厦1115
邮编:401147
附件:2019年度重庆市水利科技进步奖拟奖名单
重庆市水利学会
2020年7月31日附件
2019年度重庆市水利科技进步奖拟奖名单
(同等级奖项排名不分先后)。
2019年度重庆科学技术奖励
2019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2019年6月目录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提名书及填写说明 (3)重庆市自然科学奖提名书及填写说明 (17)重庆市技术发明奖提名书及填写说明 (35)重庆市科技进步奖提名书及填写说明(1) (58)重庆市科技进步奖提名书及填写说明(2) (87)重庆市企业技术创新奖提名书及填写说明 (104)重庆市国际科技合作奖提名书及填写说明 (118)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135)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138)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提名书( 年度)一、候选人基本情况编号:提 名 者姓 名性 别民 族贴 照 片 处身份证号国 籍出生日期 出 生 地 从事专业文化程度 学 位 授予时间 院 士 当选时间 政治面貌 职 称职 务电子信箱 学科分类名称 1代 码 2 代 码 3代 码工作单位 名 称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传 真电子信箱 住宅 通讯地址住宅电话 邮政编码传 真受教育情况:(限300字)二、提名意见(适用于提名机构和部门)提名者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传真提名意见:声明:本单位遵守《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以及市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提名工作的具体要求,承诺遵守评审工作纪律,所提供的提名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
如有材料虚假或违纪行为,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调查处理。
法人代表签名:单位(盖章)年月日年月日二、提名意见(适用于提名专家)姓名身份证号专家类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完成人□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前三)完成人□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以上(排名第一)完成人工作单位职称学科专业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联系电话责任专家□是□否提名意见:声明:本人遵守《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以及市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提名工作的具体要求,承诺遵守评审工作纪律,所提供的提名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做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2019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做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2019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7.11•【字号】渝建〔2019〕363号•【施行日期】2019.07.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节能与科技正文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做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2019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渝建〔2019〕363号各有关单位:根据市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9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要求,为做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2019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提名范围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实行提名制度,我委是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提名责任单位。
凡符合2019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范围的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优秀人选和项目均可向我委提出提名申请,我委将根据有关成果质量和贡献择优提名。
提名一等奖的项目同时需要提供两名以上同行专家的独立意见。
二、提名程序(一)申请被提名号。
申请市科学技术奖提名的个人或单位,请于2019年8月18日18时向我委申请被提名号。
(二)提名书填报。
获取被提名号的个人或单位登录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平台提名系统(http://113.207.120.149)填写提名书相关内容并进行审核,于8月20日18时前完善提名意见后提交上报。
(三)提名公示。
项目所有完成人在所在单位公示,我委将通过官方网站进行公示,公示内容按照《2019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请在市科技局网站下载)要求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公示无异议或虽有异议但经核实处理后再次公示无异议的项目方可提名。
网络提名截止时间为2019年8月28日18时,逾期不予受理。
(四)提名材料报送。
纸质材料请于8月29日18时前报送我委,逾期不予受理。
三、有关要求(一)提名书请按照《2019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准确、完整、真实填写,并应符合市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9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要求,不得涉及保密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
复杂应力高陡页岩气层精准压裂关键技术
二、提名单位意见
由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共同完成的《复杂应力高陡页岩气层精准压裂关键技术》研究,以重庆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工程为依托,针对涪陵二期产建区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埋深较大等地质条件带来的挑战,以及二期压裂井施工压力高、砂堵井比例增加、改造体积和裂缝导流能力小、压后产量低且递减快等难题,创新发明了钻井压裂工程一体化甜点优选及评价技术、井工厂压裂多参数整体协同优化设计技术、多簇裂缝均衡起裂与延伸精准控制技术、压裂效果实时评估与调参以及多因素产能预测技术,在国内首次形成了针对复杂应力高陡页岩气储层条件的可复制推广的一体化精准压裂关键技术。
本项目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9件(发明专利15件),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34篇(SCI/EI收录16篇)。
成果整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页岩“甜度”评价方法、多簇裂缝均衡起裂与延伸的精准控制技术国际领先。
该项目为涪陵页岩气田在短短五年内建成了100亿方产能的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实现了北美之外的首个大型页岩气田的商业化开发,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页岩气产业化进程做出关键性支柱支撑。
近三年在涪陵页岩气田共应用161口页岩气水平井,新增江东区块、平桥区块的经济可采储量125.46亿方,新增利润9.90亿元。
并在威荣、永川、平桥南、丁山-东溪等深层页岩气区块推广应用。
对中国其它页岩气区块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同时也可应用到页岩油及致密气中,应用前景广阔。
对照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授奖条件,涪陵区科技局提名该项目为重庆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针对涪陵二期江东、平桥等区块所存在的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埋深较大等新挑战,通过攻关形成了一套适合复杂地质条件的岩气层精准压裂关键技术。
取得的重大技术发明如下:
1.发明了钻井压裂工程一体化甜点优选及评价技术
提出了页岩“甜度”的概念,建立了甜度评价模型及方法,研发了三维地质导向智能软件平台。
水平段在优质页岩储层中的精准入靶率达80%、在优质页岩层穿行率达85%以上,低效/无效段簇占比从最高2/3降至最低1/8。
2.发明了多簇裂缝均衡起裂与延伸精准控制技术
构建了多簇射孔大型压裂物模试验方法,揭示了多簇射孔裂缝扩展机制;研制了复杂裂缝输砂模拟装置及软件,提出了高效充填压裂工艺,裂缝有效改造体积大限度提升,段内SRV提高9.7%~26.3%。
3.发明了井工厂压裂多参数整体协同优化设计技术
建立了基于天然裂缝、地应力、立体布缝的“三要素十一参数”页岩气“井工厂”压裂多参数整体协同优化设计模型,形成了交叉拉链式压裂设计技术及运行模式,实现了平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多井流水线批量化作业。
井工厂平台应用施工周期缩短30~40%,江东、平桥区块单井产量同比提高51.6%和16.8%。
4.发明了压裂效果实时评估及产能预测技术
形成了多体系集成的压裂效果实时评估技术及单井产能计算方法,实现了对压裂单段、单井及井组改造效果的快速评估和预测,为工艺方案的持续优化提供了保障。
涪陵二期复杂地层的施工成功率从70.5%提高至100%,压裂污水重复利用率100%,实现了零污染零排放。
研究成果具有完全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9件(发明专利15件),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34篇(SCI/EI收录16篇)。
近三年在涪陵页岩气田共应用161口页岩气水平井,新增江东区块、平桥区块的经济可采储量125.46亿方,新增利润9.90亿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并在威荣、永川、平桥南、丁山-东溪等深层页岩气区块推广应用。
该技术发明为中国石化页岩气的勘探突破、产能建设提供了全面的工程技术支撑,为中国其它区块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示范引领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四、客观评价
1.2016年,国土资源部报道了重庆涪陵页岩气公司企地共建的共赢模式。
2.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玉柱认为:“涪陵页岩气田的规模商业开发,不仅标志着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走在世界前列,而且其中一些理论和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必将在“十三五”期间助力开创我国页岩气产业大发展的新局面。
”
3.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认为:“页岩气的规模开采将进一步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同时也有望缓解我国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被动局面。
”
4.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文瑞认为:“《页岩气压裂技术》探讨了中国自己的页岩气发展道路,为中国的页岩气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中国页岩气工作者不可多得的工作指南,是相关企业管理层制定页岩气投资决策的依据,也是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参考。
”
5.中国科学院院士金之钧认为:“该丛书及整个页岩气产业链,介绍了中国页岩气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的发展潜力,集成了勘探开发相关技术,总
结了管理模式的创新。
该丛书的出版将会为我国页岩气产业链的快速成熟和健康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
6.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认为:“以涪陵页岩气快速规模产建为标志,我国页岩气体积压裂技术快速开创了新局面,多项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丰富了页岩气压裂理论与认识。
”
7.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认为:针对查新点“页岩甜度评价方法、井工厂压裂多参数整体协同优化设计、多簇射孔大型压裂物理模拟试验方法、多尺度裂缝内支撑剂输送模拟实验装置、基于现场施工数据的裂缝复杂度反演模型”,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中外文文献中,未见其他与本委托课题技术特点相符的中外文献报道。
8.重庆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专家组认为:成果整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页岩“甜度”评价方法、多簇裂缝均衡起裂与延伸的精准控制技术国际领先。
9.2018年,涪陵页岩气田十九次上央视报道,成为我国首个累计产量突破208亿立方米的页岩气田。
五、应用情况
研究成果在涪陵页岩气田现场大规模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近三年,共应用161口页岩气水平井(其中2016年应用66口井、2017年应用14口井、2018年应用81口井),措施有效率100%,施工成功率100%。
多口井压裂后实现了高产:焦页81-5HF井最高测试产量62.92万方/天,单井最高无阻流量120.9万方/天;焦页189-8HF井获得了64.59万方/天高产工业气流,无阻流量达117.57万方/天。
同时还创造了多项国内压裂施工记录,其中单井最多压裂段数29段、“井工厂”单平台单日最多压裂8段、“井工厂”单平台最多压裂165段。
新增江东区块、平桥区块的经济可采储量125.46亿方,累计新增天然气25.47亿方、新增产值32.11亿元、新增利润9.90亿元、新增税收4.55亿元,节支总额4.16亿元,为气田100亿方产能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此外,研究成果先后在中国石化威荣、永川、平桥南、丁山-东溪等复杂深层页岩气区块指导压裂设计及施工6口井,累计压裂段数达125段,工艺成功率达100%。
其中,丁山-东溪区块部署的丁页4、5井,在4000米深的优质页岩气层相继试获日产20万方/天和16万方/天中高产页岩气流,证实了丁山构造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层具有高压、富气特征,商业开发潜力大,是继涪陵、威荣页岩气田发现之后又一个千亿方级增储上产阵地;该区国内首口埋深大于4200米的高产页岩气井东页深1井,试获日产31万方/天工业气流,突破了埋深超4000米页岩气井压裂工艺技术,为深层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复杂页岩气高效压裂关键技术,在重庆武隆和四川威远、长宁等区块得到推广,对国内页岩气开发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也可应用到页岩油及致密油气中,应用前景广阔。
六、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七、主要完成人情况
八、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1.《复杂应力高陡页岩气层精准压裂关键技术》由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共同完成。
2.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合作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12月,合作方式为联合合作攻关,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涪陵页岩气开发示范工程”(2016ZX05060)、中国石化十条龙“近断层页岩气非对称体积压裂关键技术研究”(P18052-6)等项目及技术支持合作。
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为本项目第一完成单位,同时也是涪陵页岩气田开发的建设单位。
开展了“多簇密切割+投球转向+连续加砂”二代压裂技术研究,整体实现了具有涪陵特色的山地“井工厂”高效运行组织模式。
对主要技术发明第1、2、3、4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主要完成人包括胡德高、刘尧文、廖如刚。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为本项目第二完成单位,全面负责该项目研究工作的总体研究方案设计及项目实施运行。
创新发明了页岩“甜度”评价技术、井工厂压裂多参数整体协同优化设计技术、多簇多尺度裂缝均衡延伸及高效充填压裂技术等。
对主要技术发明第1、2、3、4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主要完成人包括蒋廷学、王海涛、卞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