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比较阅读

合集下载

从《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看古代散文“乐—悲”情感模式

从《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看古代散文“乐—悲”情感模式

从《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看古代散文“乐—悲”情感模式作者:王辉来源:《新高考·高二语文》2012年第05期《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和《赤壁赋》都是古代散文中字字珠玑、脍炙人口的传世杰作,它们的主题、内容不尽相同,但从文章结构来看,却都采用了一种以“乐—悲”为情感线索的结构模式,由此可见,古代散文中一脉相承的文人创作意识和审美心理。

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宴会是这三篇文章共同的创作背景,无论是在兰亭举办修禊诗会、流觞曲水,还是在滕王阁上登高望远、吟诗作赋,抑或在月圆之夜泛舟赏月、弄箫畅饮,都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乐事,让人不由感到欣喜和满足。

所以,王羲之由衷地感叹“信可乐也”,少年王勃更是心怀仰慕、由衷赞美,就连被贬黄州的苏轼也欣然写道“于是饮酒乐甚”,喜不自胜。

眼前之景、身处之境虽然迥异,但愉悦的心情何等相似。

然而,这种喜悦之情并没能持续多久,情势急转而下,很快便“由乐转悲”,其实兴尽悲来,乐极生悲也是世间常态,慨叹盛宴不再,好景不长以及生命短暂也是普天下文人共同的情怀,又何止他们三人。

但他们“悲”的心境还是有细微差别的,真是“各有各的不幸”。

如《兰亭集序》中,王羲之认为情随事迁,人不可能时刻快然自足,也就是人的愿望是会发生变化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因而无法得到满足,并引出了“死生亦大矣”的观点;而在失意之中的青年才俊王勃则是感慨自己命运不济,怀才不遇;苏轼的“悲”主要还是源于仕途上受到重创,文中的“悲”似乎由凄凉的箫声所引起的,但从下文援引曹操、周郎的典故,可以看出他还是哀叹人生迟暮、无法建功立业。

由此,三篇文章的“乐—悲”结构已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某种意义上说写“乐”景似乎就是为了引出“悲”情,引发人生之感慨,渲泄心头之郁结,然则文章并未就此打住,戛然而止,反而是生发了对人生,对生活更深层的探讨。

例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下文中就拈出了一个“痛”字,文章结构就变成了“乐—悲—痛”;《滕王阁序》中,王勃在抒发郁郁不得志的情怀后,立即呼喊出“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慷慨之音,然后又写到虽不能遂志却可得知己的心情,可谓有喜有悲,喜忧参半,因而其文章脉络可以表达为“乐—悲—乐—悲”;而苏轼则表现得更为有趣,也更为洒脱,在《赤壁赋》中以主客辩论的方式阐述了享受人生的道理,所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显得超凡脱俗而圆满自足,其文章的情感公式当是“乐—悲—乐”。

《兰亭集序》《赤壁赋》比较阅读及答案翻译

《兰亭集序》《赤壁赋》比较阅读及答案翻译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二】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赤壁赋》)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①茂林修.竹②况修.短随化B. 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游目骋怀②虽世殊事异,所以C. 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②固.一世之雄也D. ①及其所之.既倦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 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①不能喻.之于怀喻:比喻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引起B. ① 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伴侣②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危险。

C. ①虽趣.舍万殊趣:取向②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这篇文章D. ①其致一.也一:一样②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美貌的女子6. 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包含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 )A. ①齐彭殇为妄作②暂得于己,快然自足B.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C. ①西望夏口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D. ①况修短随化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7. 请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比较鉴赏课件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比较鉴赏课件

欢乐极兮哀情多之《滕王阁序》
•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 盈虚之有数。 •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 是他乡之客。 •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 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 内心落寞,愤懑 • 怀才不遇
欢乐极兮哀情多之《赤壁赋》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 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 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英雄人物也是过眼云烟,何况自己是远谪 黄州的小人物。古今人物对比生悲。 • 宇宙无穷与人生渺小、短暂对比生悲。 • 现实与理想对比生悲。
• 作者: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欢乐极兮哀情多之《兰亭集序》
•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 知老之将至。 •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 不以之兴怀。 •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欢乐有尽 人生短暂 • 生命无常,无法超越生死,惶恐和痛苦
开阔思维广度深度 提升思想修养境界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 《赤壁赋》比较鉴赏
良辰美景 赏心乐事之《兰亭集序》
• 良辰:暮春之初
• 美景: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 乐事:修禊事也 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
• 作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所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小结之文章内在精神
王羲之:在山水之乐中,对抗人生虚无的消 极生死观,展现了对生命价值的独特感悟。 王勃:既有怀才不遇的感慨,更有穷且益坚 的奋发,体现了强烈的生命活力。 苏轼:在如履薄冰的仕途中,寻求内心宁静, 呈现出从容旷达的人生境界。

高中语文_《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比较鉴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比较鉴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温故知新,夯实基础。

2、深挖教材,比较鉴赏。

3、开阔思维广度深度,提升思想修养境界。

教学重点:深挖教材,比较鉴赏。

教学难点:开阔思维广度深度,提升思想修养境界。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问答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多媒体、黑板、粉笔课堂教学设计:开阔思维广度深度提升思想修养境界——《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比较鉴赏一、温故知新,夯实基础(一)熟读背诵《兰亭集序》,教师检查。

(2分钟)(二)梳理本文作者的情感线索。

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文言文对比阅读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对比两篇文章的文体、内容、结构等差异和共同点,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面是一些文言文对比阅读的专项练习题,帮助学生复习。

第一篇:《滕王阁序》凡览之士,其虽阙庐,壸尔耳矣,不亦悲乎!中朝无人,鼎湖之游,烟霞随步移;萧瑟草树,PLT自怀忧。

采樵人唯闻此声,何所思?汨罗之水,洞庭之峡,猿鹤饮啄;岳阳楼上,锺声何处听?都江堰东注,海峡西来,汩没浩劫;梁甫吟秀,曹公蹈厉,赋诗万行。

数子撷珍,华发寻芳。

第二篇:《大观文殊院》天失之而寒,地失之而荒;国失之而亡,家失之而穷。

观此所失,则知为人之大民也。

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

夫不慎始,不得慎终。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第一、二题:比较两个文章的目的和主题。

1. 《滕王阁序》和《大观文殊院》的写作目的是什么?答案:《滕王阁序》的写作目的是吊古伤今,通过对滕王阁和历史名人的赞扬,表达对当时混乱局面和文化沉淀的忧虑之情。

而《大观文殊院》的写作目的则是告诫人们要珍惜天地国家家庭,为人之大民,反映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 《滕王阁序》和《大观文殊院》的主题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答案:共同点是关注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展示了古代文化和价值观。

不同点是《滕王阁序》着重表达诗意,强调文化传承和历史文化重要性,而《大观文殊院》则强调道德观念和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第三、四题:比较两个文章的文体和语言特点。

3. 两篇文章的文体有何不同?答案:《滕王阁序》采用隋朝乐府风格,形式高度严谨,内容深入浅出,以诗意描写富有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独具艺术魅力。

而《大观文殊院》则是以论述文体为主,语言平实,情感真挚,蕴藏丰厚,特点是慷慨激昂、论证严密等。

4. 两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有何异同?答案:《滕王阁序》在语言上采用古朴典雅的文言文,语言优美、气势宏伟,整篇文章贯穿着浓郁的诗意,富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及《前赤壁赋》的比较与启示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及《前赤壁赋》的比较与启示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及《前赤壁赋》的比较与启示作者:高慧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40期摘要:《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和《前赤壁赋》均为即景抒怀的名人佳作,其结构都是即景生情、乐极生悲、悲而超越,本文以三篇文章的相似结构为基础,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分析比较他们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挖掘作者作品对语文教学的现实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即景生情;乐极生悲;超越;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I2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224-02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勃的《滕王阁序》和苏轼的《前赤壁赋》均为我国古代即景抒怀的名人佳作。

《兰亭集序》笔端含情,曲折婉转,流畅通脱,是王羲之散文的代表作;《滕王阁序》辞藻华丽、用典贴切,于工整谨严的结构中驰骋高深神妙之思,为王勃的经典传世之作,被国学大家范曾誉为骈文第一;《前赤壁赋》作为苏轼黄州时期乃至一生的代表作,写景、抒情、说理水乳交融,以其纯熟的技巧、畅达的风格及透彻的人生领悟,成为千古以来的“文章绝唱”。

一、即景生情,情不同《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和《前赤壁赋》题材相似,都描写了良辰美景和赏心乐事,作者皆即景生情,抒发胸臆,但心境与思绪却大不相同。

王羲之眼中的的“兰亭集会”,兼具了修禊旧俗与文坛盛事双重意味,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在惠风和畅的春光里,在修竹清流的山间流觞畅怀、吟咏诗篇,“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成为千古佳话。

王羲之作为此次集会核心人物,在众星捧月中俯仰天地、笑论生死,尽显一代书圣文豪的洒脱自在。

王勃有幸邂逅了重修滕王阁落成大典,但见阁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阁内胜友如云、高朋满座。

在这四美具、二难并的盛会上,他“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引经据典,炫才耀华,显示出唐代青年才俊的踌躇满志与意气风发。

苏轼夜游赤壁,心境与王羲之、王勃大不相同,他劫后余生、被贬黄州,门前冷落、亲友疏离,友人来访的感动喜悦及仕途无望的心灰意懒交织在一起。

《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同是千古名篇,谁的功力更胜一筹?

《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同是千古名篇,谁的功力更胜一筹?

《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同是千古名篇,谁的功力更胜一筹?一、作品的较量,也是作者的较量比较分析两篇作品之前,有必要对两个作者进行一个对比。

1.家族背景:要讲“拼爹”的话,王勃比不过王羲之。

分析其“家族背景”,实际上就是“拼爹”。

“拼爹”现象不仅仅是当下社会的一个特色,在古代也同样存在,甚至还更加严重。

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门阀制度”,更是将“拼爹”做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名门世家的官位和爵位统统都可以进行世袭或传递,而像鲍照那样的寒门士子则根本就没有飞黄腾达的机会。

可以说,“大家族”垄断了整个社会资源。

《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就出生在这样的“大家族”。

他的伯父王导是东晋元勋,官居丞相一职,是魏晋名门“琅琊王氏”之后,父亲也是官居淮南太守,可以说,王羲之的家族是名副其实的“门阀世家”。

这样的名门世家对王羲之的影响自然很大,父辈除开教他书法之外,还给他引荐了许多名士,优越的家庭背景给王羲之提供了很好的成长环境。

《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初唐诗人。

他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父亲王福畤曾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他的两位哥哥王勔、王勮也都才华横溢,三兄弟被人合称为“王氏三株树”。

和王羲之的“名门世家”对比起来,王勃的家庭算是纯粹的“书香门第”。

2.社会阅历:“名士脾气”和“才华横溢”旗鼓相当。

“社会阅历”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内容,通过对两人“社会阅历”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成长轨迹,甚至还能够解释他们在作品中所抒发的思想与情感。

王羲之13岁时拜见过大名士周顗,长大后被太尉郗鉴收为女婿。

有了一个当官的岳父,何愁“官路”不发达?随后,王羲之从秘书郎开始,历任庾亮参军、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护军将军、后军将军、会稽內史等职。

虽然这些官职在当时基本上都是些清闲官职,但是却逐步培养了王羲之后来的“名士脾气”,喜欢追求自由,讨厌官场的拘束。

王勃早有才华,他的成长经历注定“奇艳惊世”。

根据《旧唐书》记载,王勃6岁时就能写文章,9岁时给著名训诂学家颜师古纠错,16岁科举及第,授“朝散郎”,“朝散郎”乃当时“八郎之首”,正六品上文官。

高中语文_《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比较鉴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比较鉴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温故知新,夯实基础。

2、深挖教材,比较鉴赏。

3、开阔思维广度深度,提升思想修养境界。

教学重点:深挖教材,比较鉴赏。

教学难点:开阔思维广度深度,提升思想修养境界。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问答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多媒体、黑板、粉笔课堂教学设计:开阔思维广度深度提升思想修养境界——《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比较鉴赏一、温故知新,夯实基础(一)熟读背诵《兰亭集序》,教师检查。

(2分钟)(二)梳理本文作者的情感线索。

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比较阅读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比较阅读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 比较阅读
• 即景抒怀 • 乐极生悲 • 思而超越
情不同 悲有异 意迥然
良辰美景 赏心乐事之《兰亭集序》
良辰: 美景:
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乐事: 作者:
修禊事也 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 万物与人生都有其变的一面,又有其不变的一面, 不必羡慕长江之无穷。
• 知足常乐,勿用贪念对待万物。 • 享纳自然美景,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获得坦然
和从容。
小结之文章思路
悲喜起伏, 层层深入 情景交融之乐 乐极生悲, 生命残缺 超越悲痛, 理性思考
小结之文章内在精神
王羲之: 在山水之乐中,对抗人生虚无的消极 生死观,展现了对生命价值的独特感悟。
之兴怀。 •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欢乐有尽 人生 短暂
生命无常, 无法超越生死, 惶恐和痛苦
欢乐极兮哀情多之《滕王阁序》
•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 之有数。
•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 他乡之客。
•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 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王勃: 既有怀才不遇的感慨,更有穷且益坚的 奋发,变现了强烈的生命活力。
苏轼: 在如履薄冰的仕途中,寻求内心宁静, 呈现出从容旷达的人生境界。
当人生遇到挫折与困难时,都要积极应对。
超越伤感之《兰亭集序》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 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 对生命热爱和执着——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 • 后人看自己的文章, 能产生共鸣。生命虽逝, 文章

《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比较赏读

《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比较赏读

《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比较赏读一、全面比较《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都是序。

但《兰亭集序》是书序,而《滕王阁序》属“饯别序”,即赠序。

前者是散句体,后者是骈句体。

内容上都是在全面描述了聚会盛况之后,“兴尽悲来”,不同的是前者主要表达作者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指出“死生亦大矣”,批评了当时泯灭生死差别、将生死等同的虚无思想。

后者则主要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失意与不平,虽有自我宽慰、振奋之词,而终不免彷徨、痛苦。

两篇文章折射出它们各自产生的时代面影。

由前者可见:东晋时期士大夫崇尚玄学的风气,不可避免造成士大夫们群体精神上的敏感而缺货生机;由后者可见:初唐时期,除旧布新,然而整个社会还不够革新、开入,因此,青年才俊虽有积极进取的雄心却又深感步履艰难,困难重重。

两篇文章表达方式都由写景叙事转而抒发感慨和议论,但行文顺序有所不同,前者由聚会而引发感慨;后者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抒情,步步推进。

议论抒情也有所不同,前者议论的核心问题是关于“生死观”作者由“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引出了对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成为“痛的感觉,最后以“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顺应自然(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事实)的态度;后者表现出两种感慨: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感伤失落,另一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寄予希望。

两篇文章文笔都很优美。

前者以散句为主兼及对偶,使得文章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文字清新质朴、自然流畅,个别地方用恰当地使用了典故。

后者通篇骈文,对仗工整,句式多变,运用大量典故增加了文章的内涵,还大量使用借代、借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丰富文章内容的表达。

二、深入比较(一)乐在山水与乐在盛会《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既写美景,又写乐事。

但二者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侧重写山水之乐,后者侧重写盛会之乐。

兰亭集会,是在山水明丽的会稽山阴。

这里远有崇山峻岭,近有茂林修竹,天高地远,清风习习。

群贤毕至,为这青山绿水平添了几分高雅。

《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的异同

《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的异同

《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的异同1、形式上两文都是记叙游宴盛会、即席赋诗的诗序,语言都讲究辞采与对仗。

但两者相比,《兰亭集序》整散结合,《滕王陶序》则更讲究形式上的华美,逢句必对,辞藻华丽,因过分追求形式、堆砌典故而带来了意思晦涩的毛病。

2、内容上两文都从眼前的欢宴之事写起,然后触景生情,因事伤怀,抒发感慨,而后又由低沉逐渐转向高昂,表现得积极向上。

最后又都收笔于眼前之事。

两文相比,《滕王阁序》所写之景更壮美,更绚丽,更丰富,所抒之情也更直露更酣畅。

另外两文抒情的内容也不一样,《兰亭集序》抒发的是人生短暂的感慨,《滕王阁序》抒发的则是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春卜3、思想内容上这两篇文章都是序文,也都是骈文。

句式整齐,言辞华丽。

都是先记叙了聚会的盛况,描写了美丽的景色,而后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扩展资料中国书法第一帖:《兰亭序》是东晋右军将军王羲之51岁时的得意之笔,记述了他与当朝众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雅集兰亭、修稧事也的壮观景象,抒发了他对人之生死、修短随化的感叹。

崇山峻岭之下,茂林修竹之边,乘带酒意,挥毫泼墨,为众人诗赋草成序文,文章清新优美,书法遒健飘逸。

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

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

王羲之因此也被后世尊为“书圣”。

后人在研究其书法艺术时赞誉颇多:“点画秀美,行气流畅”,“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贵越群品,古今莫二”。

曾诏名手赵模、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钩摹数个乱真副本,分赐亲贵近臣,之后民间也广为临摹,但无一胜过王羲之的原作,所以《兰亭序》真迹被唐太宗视为稀世珍品而最终殉葬,这更让后世对《兰亭序》原作崇敬不已,冠以中国书法第铅闷一帖的美名实在无可争议。

参考资料来扒激穗源:。

《兰亭集序》比较阅读题及答案

《兰亭集序》比较阅读题及答案

《兰亭集序》比较阅读题及答案《兰亭集序》比较阅读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8一11题。

(12分)(甲】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成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元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却々,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旱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令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垄甚堑圭堕垡。

监堕主堡,盛选垂兰盘。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_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乙)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对《兰亭集序》的评价: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希{曼,鲜实效喳,垫丝量羞坯,堡盟羞查金蕉。

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但逸少①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注】①逸少:王羲之,字逸少。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列坐其次其次:那个地方B.夫人之相与相与:相互帮助C.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舍:取舍,爱好D.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清谈:不切实际的谈论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B.或甲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业精于勤荒于嬉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目的,接着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推向寥廓的宇宙及世界万物。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及《前赤壁赋》的比较与启示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及《前赤壁赋》的比较与启示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及《前赤壁赋》的比较与启示高慧
【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
【年(卷),期】2012(000)032
【摘要】《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和《前赤壁赋》均为即景抒怀的名人佳作,其结构都是即景生情、乐极生悲、悲而超越,本文以三篇文章的相似结构为基础,深
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分析比较他们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挖掘作者作品对语
文教学的现实指导和借鉴作用.
【总页数】2页(P224-225)
【作者】高慧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22.7
【相关文献】
1.《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的抒情比较
2.妙手天成风流各异——《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写作特色之比较
3.浮生若梦,悲欢几何?\r——比较《兰亭集序》《滕王阁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之异同
4.一觞一咏亦乐亦悲-《滕王阁序》与《兰亭集序》比较阅读
5.序体双璧耀千古——《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之
比较阅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合作探究击破难点-----《兰亭集序》与《前赤壁赋》的比较阅读教学

合作探究击破难点-----《兰亭集序》与《前赤壁赋》的比较阅读教学

合作探究击破难点-----《兰亭集序》与《前赤壁赋》的比较阅读教学摘要:苏轼的《前赤壁赋》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都是思考着宇宙人生的名人佳作,但是两篇文章不仅文言字词晦涩难懂,而且主题思想深奥,学生难以理解。

作者针对这两篇文章的三、四段,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法,列举教学中具体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最终击破这两篇文言文教学的重难点,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赤壁赋》《兰亭集序》合作探究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录了苏轼的《赤壁赋》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两篇文章均为我国古代即景抒怀的名人佳作,《兰亭集序》笔端含情,曲折婉转,流畅通脱,是王羲之散文的代表作;《前赤壁赋》作为苏轼黄州时期乃至一生的代表作,写景抒情说理水乳交融,以其纯熟的技巧,畅达的风格及透彻的人生领悟,成为千古以来的文章绝唱。

《兰亭集序》和《前赤壁赋》创作的缘由和环境都很不相同,王羲之眼中的的兰亭集会,兼具了修禊旧俗与文坛盛事双重意味,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在惠风和畅的春光里,在修竹清流的山间流觞畅怀,吟咏诗篇,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成为千古佳话。

王羲之作为此次集会核心人物,在众星捧月中俯仰天地笑论生死,尽显一代书圣文豪的洒脱自在。

而苏轼夜游赤壁,心境与王羲之大不相同,他劫后余生被贬黄州,门前冷落亲友疏离,友人来访的感动喜悦及仕途无望的心灰意懒交织在一起。

在宜人的江月美景中携客泛舟举酒属客,在及时行乐中寻求暂时的释怀与超脱,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境界又使他于落寞茫然中渴望远离尘世忘却名利而羽化成仙的境界。

但是若细细读来,两篇文章其实又有着共同点:都在思考宇宙人生的重大问题。

所以放在一起比较阅读还是有可行性的。

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遇到了很多问题:两篇文章不仅文言字词晦涩难懂,而且主题思想深奥,学生很难理解,教师不好表述。

字词问题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来解决,而主题思想方面的讲解常常让老师无从下手。

教师能否照搬教学参考书的说法,应付了事呢?语文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情景的异同[Word文档]

《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情景的异同[Word文档]

《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情景的异同[Word文档] 《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情景的异同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情景的异同《》和《兰亭集序》是人教版教材里的经典范文,同属描述盛会的序文,堪称古文中的经典著作。

一、淡妆浓抹总相宜景物描写在两篇序文中都是一大亮点。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兰亭集序》中所描述,区区十六字,尽显兰亭全景,透露了兰亭周边清幽淡雅的氛围。

王羲之并没有用华美的辞藻、深邃的语言去装饰周边景物之美,而是几笔带过,简练有致,朴实自然,仿佛一位淡妆的伊人,给人一种清新欢愉的快感。

远有峻岭丛山,近有茂竹密林。

天下贤士汇聚于此,让青山绿水间多了些许高雅。

贤士来此不是猜拳行令,而是让水杯在水中漂流,漂到谁面前谁取来饮酒。

“一觞一咏,畅叙幽情”,如此简洁的写作风格,写尽了贤士聚会时的雅韵。

而《滕王阁序》的写景却反之,用了两段的篇幅来进行景物描写,一幅波澜壮阔的滕王阁秋景图映入眼帘。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这写出滕王阁及周围景色的气势磅礴。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山光水色的变幻之美。

既有写实之真,又有朦胧的意象美。

“山峦重叠,苍翠欲滴;楼阁如飞,丹彩欲流”无不渗透着滕王阁景的流光溢彩和作者的壮阔豪情。

更有名传千古的绝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将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深秋美景描绘得生动活脱,神采激昂,富有深度:落霞从天而下,孤鹜凌空而起,长空倒映于秋水之间,以秋水做镜,碧水蓝天,水天一色,美不胜收,让人心旷神怡。

这幅秋景图,王勃用了华丽的辞藻,艳丽而典雅,虽浓墨重彩,却不乏自然生动之特色,充分展现了他的才华横溢,豪放飘逸的情怀。

《兰亭集序》表述清晰条理分明,大有世外桃源的意境。

用了近乎素描的手法将山水、岭木、天气流水描绘得淋漓尽致。

【高中课内阅读】《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兰亭集序(晋)》对比阅读(附答案

【高中课内阅读】《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兰亭集序(晋)》对比阅读(附答案

【高中课内阅读】《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兰亭集序(晋)》对比阅读(附答案《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兰亭集序(晋)》对比阅读永和九,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兰亭集》(金代)序对比阅读永和九岁。

他在贵州。

晚春伊始,他将在会稽山荫下的兰亭里安排他的事务。

当一群智者走到职业生涯的尽头时,他们会聚集在一起。

这里有高山、茂密的森林和竹子;也有明显的洋流和湍流,反映了该带的左右两侧。

人们认为流动的杯子和蜿蜒的水是第二位的。

虽然丝竹并没有繁荣,但一杯酒一首歌也足以表达你的感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妻子的阶段,欣赏生活,或者拥抱一切,在一个房间里见面和交谈;或者因为信任,沉溺于放荡。

虽然有不同的选择,但冷静和不耐烦是不同的。

当他对所遇到的一切感到满意时,他会对自己感到满意一段时间,他不知道老年即将到来。

他们厌倦了什么,他们的情绪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他们充满了情感。

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人们对它感到高兴,却对它嗤之以鼻。

我们情不自禁地为此感到高兴。

这种情况是短暂和随机的,最后一个阶段已经结束。

古人说:“死与生也是伟大的。

”疼!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试比较以上与《登鸿楼秋滕王阁送别序》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

答案:从形式上看,两种文本都是描写盛宴的诗序和即兴诗。

两种语言都注重词和对偶。

然而,与二者相比,《兰亭集序》是一种整合与分散的结合,而《滕王阁序》则更注重形式美,每句话都必须正确,修辞华丽。

在内容上,两篇文章从当前的盛宴开始,然后感受风景和情感,表达他们对事件的感受,然后逐渐从低到高,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