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西北民歌
西北民歌的特征[指南]
西北民歌的特征民歌时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生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
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时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民歌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
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常见的民体裁材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等。
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
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其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
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
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其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
花儿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的一种山歌,以歌唱爱情为主,主要产生于甘肃的洮岷、临夏和青海的东部农业区,是当地汉、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以及部分裕固族、藏族群众用汉语歌唱的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形式。
按传统说法,男歌手将女情人称为“花儿”,女歌手将男情人称为“少年”,故“花儿”又叫“少年”,(在青海)唱“花儿”也称“漫少年”。
歌唱方式为独唱或对唱,演唱时即兴编词,声调高亢舒长。
花儿的演唱不论是那个民族,都用汉语演唱,唱法有尖音(假声)和苍音(真声)之别,也有真假声并用者,一般男声多用假声,女声多用真声,男女齐唱对唱时,唱同等音高。
花儿的词有着独特的格律,这种格律是区别“花儿”与其它民歌的显著标志。
花儿的唱词格式多样,衬语十分丰富,曲体结构也有较多样式。
花儿除在农事劳动和山野运货等劳动场合歌唱外,各地还有“花儿会”的习俗,一般在农历四到六月间(以六月初最盛),选择风景秀丽、名山古刹坐落的地方,会期多则三四天,少则一两天。
西北民歌分类
花儿的起源/历史渊源“花儿”,是广泛流行在大西北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四省区的一种山野民歌。
花儿有两大流派,分别称为“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
河湟花儿,起源于河湟地区,即黄河上游及其重要支流湟水、大通河流域,后流行于西北四省区;洮岷花儿,起源和流行于甘肃一省,包括流行于岷县二郎山一带的南路花儿,康乐莲花山一带的北路花儿。
青海的东部河湟地区,和甘肃河州(现临夏地区),是河湟花儿的起源地。
河湟花儿是西北花儿中的重要一支。
以其流传地域最广泛,唱词内容最繁杂,曲令音乐最丰富,传承民族最众多,发展繁荣最迅速而著称。
花儿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在中国西北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相当深厚的历史底蕴。
由于花儿是山野民歌,进入不了村庄和家庭;传统观念认为它是“野曲儿”,难登大雅之堂;文人墨客不屑于在诗文中记录或引用。
故尔在历史的长河中,难觅花儿的踪迹,它只在民间口口相传,难以寻找确切的文字记录。
在研究者们长期而艰辛的不懈努力下,对于花儿的产生年代,主要以花儿的内在联系,时代背景,花儿生成的基本条件等,有了多种学说。
对于花儿的起源,长期以来,花儿研究者们各持己见,众说纷纭。
经过不懈的考证和研究,逐渐形成了周朝说(《诗经》说)、唐宋代说(唐诗宋词说)、元代说(元曲说)、明代说、清代说诸种说法。
周朝说(《诗经》说)。
甘肃张亚雄在专著《花儿集》“以山歌解山歌”一文中认为,“我闻以‘花’之一字名山歌者,中国开山第一部山歌集子《诗经》,便是最先采用这个‘花’字者。
花字古音为‘巴’,写作‘葩’,故《诗经》也称《葩经》,实际上就是‘花经’。
译作白话就是‘花儿经’。
”青海李文实在《花儿与〈诗经·国风〉》一文中,认为《诗经·国风》和花儿二者中其格律、赋比兴、情场表现等,“多方面如此合辙,既非模仿也非偶合,而只能是民歌本身内在的联系。
”认为花儿与《诗经》较为相似,其说突出内在联系;花儿的流行,也与《诗经》收集汇集的地域以黄河流域的西北为主,花儿其格律深受《诗经》的影响。
西北民歌
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是西北民歌。区别于当前歌坛的流行风气, 能让你感觉到心灵深处的震撼的,能让你闻声落泪、血脉贲张 的,那就是西北民歌。
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 民歌。其中以“花儿”和“信游”最具代表性。
花儿——又名“少年”或“野曲”。可分为“河湟花儿”和“洮(táo )岷(mín)花儿”,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的山歌。曲调基调高亢 、粗犷,节奏以三拍子为主同时具有缠绵、悲伤的感情色彩。各民族的 曲调各有其特点,歌词多为情歌。
• 汉魏六朝的“乐府民 歌”、 • 唐宋的“曲子词”
• 元代的“散曲”“小 令”、 • 明清以来的“歌 谣”“小曲”.
劳动歌:指劳动号子等各种在劳动中唱的歌。有的直接配合 劳动动作,节奏十分鲜明;有的只是调节劳动情绪, 如采茶歌、草原牧歌等。
儿歌:儿童演唱或朗诵的民间歌谣。儿歌的内容主要是游戏 儿歌,绕口令以及大人逗小孩的歌。如《猜调》等。
——西北民歌
什么是民歌?
• 民歌是人类文化中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源于 人民的生活,充分反映了人民的生活,也广泛而 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因此,马克思说: “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常见的民歌题材有哪些?
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儿歌、风俗歌等 儿歌
从民歌看中国文化历史
• 春秋时期最早的民歌 集《诗经》
《上去高山望平川》
• 信天游——又名“顺天游”或“小曲子”,主要流行于在陕 西北部、甘肃及宁夏东部、内蒙古西部的一种山歌。是陕北 民歌中一种独特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它的节 奏自由,纯朴大方,高亢悠长。
民歌《蓝花花》
1.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高亢开阔、自由舒缓。 2.高亢开阔,自由舒缓 ,旋律的起伏性较大。 3.在歌曲的演唱中运用 了许多装饰性的表现手 法。
西北民歌“花儿”的演唱探析与感悟
西北民歌“花儿”的演唱探析与感悟西北民歌“花儿”的演唱探析与感悟西北地区是中国丰厚的音乐宝库,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文化。
西北民歌以其独特的调式、抒情的歌词和富有激情的演唱风格而闻名。
其中,一首深受人们喜爱和传唱的西北民歌便是《花儿》。
作为西北地区的民间歌曲,它在传唱中承载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文化,使人们沉浸其中,从中感受到淳朴和真诚。
《花儿》这首歌词简短,但富有深意:“大山外面有大海,花儿开。
小山外面有小海,花儿开。
”这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的民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歌词中的“大山”、“大海”、“小山”和“小海”寓意不仅仅代表着自然界的景观,更代表着人们对丰饶和幸福生活的希望。
花儿的开放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世界的美好。
这首歌曲通过简洁而形象的表达,让人们可以在音乐中感知到这种乡土情结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除了歌词的含义外,演唱方式也是西北民歌《花儿》吸引人们的重要因素。
通常,这类歌曲的演唱几乎都是男性独唱或合唱,由于西北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西北人的声音通常较低沉,所以演唱风格较为独特。
《花儿》这首歌的演唱者往往以深情厚意的嗓音唱出,通过音乐的节奏和音调情感交融,将歌曲的意境诠释得淋漓尽致。
演唱者通过对音乐的把握和技巧的使用,能够让人们在歌声中感受到西北地区的辽阔和澎湃的情感。
每当听到这首歌,我不禁聆听着歌手的嗓音,沉浸在深邃的歌声中。
随着歌声渐渐进入心灵,我仿佛能看到茫茫草原间的美丽花朵,感受到大山和大海的浩渺和无边。
这首歌曲的音乐和演唱风格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我不由得陶醉其中,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与花儿共舞。
西北民歌《花儿》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生动的描写方式,在当地和全国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这首歌曲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人们在生活中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和温暖。
正是因为这种情感的共鸣和对传统民歌的传承,才使得《花儿》这样的民歌能够在时间的洪流中久久不衰,并且被广大的听众所喜爱。
西北民歌经典100首
西北民歌经典100首1、黄土高坡2、青藏高原3、丝绸之路4、敦煌5、青海梦6、宁夏7、西夏王8、黄土情歌9、陕西民歌10、中国陕北民歌11、陕北民歌荟萃12、爱陕北13、云飞传奇14、歌唱陕西15、陕北女娃娃16、别处再好不是家17、我从西边来18、黄河谣19、花草树木20、长在银川21、丢22、想你容易见面难23、圪梁梁上瞭妹妹24、走出山沟沟25、妹妹想哥想断肠26、挡不住的思念27、心尖尖上的你28、上一道道坡坡下一道道梁29、山丹丹花开红艳艳30、兰花花31、黄河船夫曲32、东方红33、太阳大了一把火34、赶牲灵35、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36、泪蛋蛋掉在酒杯杯里37、哥哥不是人38、这辈子就跟哥哥好39、为你跑成罗圈腿40、一壶老酒41、神仙挡不住人想人42、拉手手亲口口43、妹妹想哥想断肠44、一对对鸳鸯水上漂45、走西口46、想你容易见面难47、陕北女娃娃48、想你半夜又半夜49、梦中的兰花花50、想起情哥哥51、妹子哥哥想你52、响沙千里一壶酒53、为甚不回家54、我想你55、山那边56、信天游57、三十里铺58、横山里下来游击队59、天下黄河几十道湾60、摇三摆61、骑白马62、庄稼汉63、看妹妹64、回娘家65、对花66、想亲亲67、一壶老酒68、大红公鸡毛毛腿69、脸皮咋这么厚70、脚夫调71、走西口的人儿转回来72、揽工调73、绣金匾74、会哥哥75、五哥放羊76、大红公鸡窗台卧77、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78、上去高山望平川79、阿哥的白牡丹80、东方红81、拉兵哥82、张灯结彩83、翻身道情84、在那遥远的地方、85、黄昏的炊烟86、西琳江87、嫌弃你的盖头来88、我不愿擦去鞋上的泥89、达坂城的姑娘90、可爱的一朵玫瑰花91、阿拉木汗92、青春舞93、贤良94、那么久95、折牡丹96、割韭菜97、在那遥远的地方98、情哥哥99、眼泪花儿把心淹了100、荞麦花。
中国民歌
第七章中国民歌中的山歌第一节,西北地区山歌《山曲》山西河曲汉族1,信天游《赶牲灵》陕北,汉族2,爬山调《城墙上跑马》内蒙西部,汉族3,山曲《羊倌歌》山西河曲,汉族4,花儿《莲花山的路盘盘》甘肃,汉族《下四川》甘肃,汉族5,漫瀚调第二节,西南地区山歌1,川渝汉族山歌《姐儿歌》陕西商洛,汉族《槐花几时开》四川宜宾,汉族《摘葡萄》四川筠连,汉族《尖尖山》川北,汉族《太阳出来喜洋洋》重庆,汉族《山歌》四川松潘,汉族2,羌族山歌《高山坡上唱好歌》四川理县,羌族3,彝族山歌《阿冉妞》四川雷波,彝族4,苗族山歌《毛主席来了》贵州台江,苗族5,侗族山歌《好比蜜蜂难舍花》贵州剑河,侗族6,布依族山歌《父母替裁衣》贵州,布依族7,云南汉族山歌《小河淌水》四川弥渡,汉族《猜调》云南昆明,彝族汉族8,白族山歌《洱源西山白族对唱》云南大理,白族第三节长江中游地区山歌1,北楚山歌《放牛芽儿受苦端》湖北英山,汉族《槐花几时开》湖北新洲《火烧粑》湖北江陵,汉族2,南楚山歌《一趟清水一趟莲》湖南衡山,汉族《马桑树儿搭灯台》湖南桑植,汉族第四节东南地区山歌1《对口山歌》浙江慈溪,汉族《对鸟》浙江乐清,汉族第五节闽粤地区山歌1闽台山歌《一根竹但两头尖》福建崇安,汉族《只敢一心对一人》福建连城,汉族,客家《风吹茅叶尾提提》福建宁德,畲族(she zu)3,粤琼山歌《送人离别水东西》广东梅县,汉族《青山见鸟不近鸟》海南儋州(danzhou)汉族《五指山五条溪》海南保亭,黎族。
欣赏西北民歌有感--以信天游为例
欣赏西北民歌有感——以信天游为例摘要:西北民歌是中国民歌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人类文化中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充分反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西北民歌主要包括:信天游、山曲、花儿、少年等,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有代表性。
本文将着重介绍信天游,会从西北民歌的概况、信天游的特点及结合一些作品来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信天游蓝花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西北民歌一、民歌概况中国西北部地区有着广阔的地域,居住着汉族、回族、东乡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俄罗斯等族。
这一地区在历史上曾以秦晋为中心,故以秦晋名之。
《诗经》中的“秦风”和二南(“周南”、“召南”)记录了当时的民间歌谣。
“季扎观乐”、“李斯闻铮”的记载,留下了“夏声”、“秦声”、“秦筝”的宝贵资料。
汉魏南北朝以后,西域音乐流行于秦地;隋代,兼收龟兹乐及西域外国音乐于燕乐;唐代,又将胡部新声与法曲道调合奏,促进了中外、汉朝、南北音乐的交流,为中原华夏音乐带来了新声。
并使西北音乐逐渐形成较为统一的体系。
秦晋支脉内部按其音乐风格的差异,可分为:秦、晋、陇三个分支。
各分支有不同的流行区域、代表性乐种和音乐风格特点。
其中秦分支指流行于陕西境内的音乐,其代表性乐种有:信天游、秦腔、碗碗腔、道情戏、迷糊、西安鼓乐等。
晋分支主要指流行于山西境内的音乐,其代表性乐种有:山曲、秧歌、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二人台、山西鼓吹乐、吹打乐、五台山佛教音乐等。
陇分支,主要指流行于甘肃宁夏及青海部分地区的音乐,其代表性乐种有:花儿(含汉、回、东乡、撒拉、保安等族的花儿)、宴席曲、陇剧、土族鼓吹乐等。
二、信天游为什么会有信天游这种音乐形式?这和当地的地里位置是分不开的。
流行于陕西北半部及宁夏、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部分地区。
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当地把从事此种劳动的人称作"脚户"、"脚夫"、"赶脚的"。
西北民歌教案
西北民歌教案教学内容:高亢的西北腔教学目标:一、仔细聆听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感受、体验音乐情绪;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西北民歌的愿望。
三、介绍“花儿”“信天游”二、通过聆听、比较和探究,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学重点:仔细聆听西北民歌,感受、体验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比较和探究,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视频短片,从而引出西北民歌。
师:首先,我要给同学们看一组视频短片,同学们的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这些电影是在什么地区拍的。
生:略师:对的,这些电影都是在西北地区拍的,那么同学们对西北地区还有哪些了解呢?生:略师:同学们知道的很多,那今天呢,我就要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西北民歌。
二、新授课知识回顾1.民歌的概念及分类师:在上新课前呢,我们要先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
有谁能告诉我民歌是什么意思?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
民歌人民的生活,也反映着人民的生活。
它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的喜怒哀乐,无一不反映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之中。
常见的民歌体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和风俗歌等。
2.西北民歌简介而西北民歌,是指流传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
同学们能不能从地图上找出我刚说的五个西北省区?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1.介绍“花儿”在西北民歌中以“花儿”、“信天游”“山曲”最有代表性。
那么,有谁知道“花儿”是什么意思呢?生:略师:“花儿”是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广大地区的民歌。
“花儿”又称“少年”。
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
据说,“花儿”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昂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深受回、汉、藏、东乡、土、撒拉等民族的喜爱。
西北民歌.
高亢的西北腔
问:同学们知道西北民歌大概的特征 码?
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西北地区高原 峥嵘,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 冷,必须向大自然做斗争,所以音调 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
其中“花儿”、“信天游”最具代表 性。
信天游和花儿
花儿,是广泛流行于我国青海、甘肃、宁夏、 新疆等西部省区的民歌,被誉为大西北之魂。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花儿以爱情为主线, 广泛地展现着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多侧面 地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歌词 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旋律高亢悠扬、舒展 自由。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 种民歌形式。歌词即兴编唱,精炼质朴。节 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 为细腻的。
代表作 《三十里铺》
四.聆听与欣赏 想一想2首歌是“花儿”还是“信天
游”?歌曲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表达了什么样情感?
1、上去高山望平川
2、 赶牲灵
《上去高山望平川》属于“花儿”,节奏自 由;旋律高亢悠长;速度舒缓;力度是随着 情感的变化而变化,时强时弱;是运用真假 声演唱的
同学们看课本上的歌词,歌曲表面上看,是 述说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受阻,而实质上是 揭露旧社会的封建势力及其礼教迫使人们追 求美好生活的理想难以实现。隐含的哲理是: 对一切美好事物,就要勇儿";节奏工整、结 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 是表达脚夫与相爱着的女人的故事。
总结
这节课我们聆听、学习了西北民歌,对其的风格特点也 有一定的了解,感受了民歌的魅力,马克思说过: “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它可以反映人 们的生活、历史背景等,所以名民歌也是人类的一种 宝贵的财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希望你们 今后能多听听各个地方的民歌,尤其是多听听中国的 民歌,弘扬我们中国的文化。
西北民歌——中国民歌魂
西北民歌——中国民歌魂导⾔;民歌中最有特⾊的是西北民歌。
区别于当前歌坛孱弱⽆⼒、浮泛绮靡的流⾏风⽓,能让你感觉到⼼灵深处的震撼的,能让你闻声落泪、⾎脉贲张的,那就是西北民歌。
西北民歌是中国民歌的脊梁,是中国民歌之魂...太⾏⼭以西⼭西⾼原、黄⼟⾼原、青海⾼原统称西北⾼原。
西北⼭歌是指流⾏于此⼀地区的⼭歌体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晋西北的⼭曲、烂席⽚、内蒙古的爬⼭调、陜北的信天游、和⽢肃、宁夏、青海的“花⼉”。
⾳乐特性:苍茫、凄然。
民歌,是⼟地上的声⾳,它载送着⼟地上的悲、欢、离、合,源源不断,绵绵流淌。
民歌,是劳动⼈民⼼灵深处的声⾳。
它深切地反映了⼈们的⽣活与情感,经万⼈之⼝,通万⼈之⼼,它是劳动⼈民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的寄托。
民歌中最有特⾊的是西北民歌。
区别于当前歌坛孱弱⽆⼒、浮泛绮靡的流⾏风⽓,能让你感觉到⼼灵深处的震撼的,能让你闻声落泪、⾎脉贲张的,那就是西北民歌。
西北民歌是中国民歌的脊梁,是中国民歌之魂。
民歌是⼈与⾃然结合的产物。
西北民歌是黄⼟⽂化的积淀,是西北⼈世世代代的苦难凝成的歌。
⽣活在那块先辈们特别不容易,灾祸特别多。
他们需要凄凉婉转或⾼亢悲怆的调⼦来抒发情感,民歌是他们⼼灵的呼喊。
中国是⼀个超稳定性社会,乡⼟⽂化沉淀多年,隔村语不同,这本来就有个性,进⼊民歌就更加强化了,民歌就是⽅⾔的夸张。
这也是民歌必须⽤⽅⾔唱的道理。
⽅⾔⼟语、野嗓⼦、环境声加旋律,这才是真正的民歌,是⾎⾁俱全、泪笑并存的中国西部⼈⽣存环境中的真正的民歌,舞台上甜腻的“民歌”使⼈误解了民歌。
我以虔敬的⼼情聆听那真正的西北民歌。
那些歌⼿,⽣活在⾃然环境恶劣但⼜热⼟难离的西部,吼唱是他们惟⼀的抒发⽅式。
他们⽣活中有太多的不幸,穷、病、⽣离死别;黄沙和旱魔的⽇益逼近;从先辈起他们⼀直在⾛着西⼝;他们爱的姑娘远远离去;惟⼀相伴的只有他们的⽺群,在落⽇的风中慢慢徜徉……夜深⼈静,当你聆听那些⼭梁梁上的歌声时,你绝对能感受到⼀个民族最真实、最底层的呼喊,你会掉泪的!——摘⾃民歌魂⼭曲与烂席⽚⼭西的⼭歌⼀股的特征是:(1)形式短⼩、单纯,⼀般为上下两句的乐段结构;(2)词、曲格律均较⾃由,便于歌唱者直畅地抒发⾃⼰的感情;(3)⼭歌的歌词⼀般都是歌唱者根据⾃⼰的劳动或⾃⼰的思想感情即兴编创的,“做甚唱甚,想甚唱甚,”因⽽感情真挚、朴实;(4)⽆须伴奏,⽆⼀定调⾼,随时随地张⼝便唱。
民歌名曲大全
56个民族民歌名曲大全江南小调《紫竹调》云南民歌《弥渡山歌》湖南民歌《采槟榔》台湾恒春民谣《思想起》湖南民歌《浏阳河》陕北民歌《赶牲灵》陕北民歌《三十里铺》内蒙古民歌《送亲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希望的田野上西北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我是中国人我的中国心七子之歌难忘今宵男高音独唱《黄河颂》歌唱祖国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山西河曲民间小调《走西口》山西民歌《走西口》山西民间小调《走绛州》江苏民间小调《紫竹调》陕北民歌《知道不知道》辽宁沈阳民间小调《正对花》苏南民歌《月子弯弯照九州》江苏民歌《月儿弯弯照九洲》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江苏江都“秧田歌”《一根丝线牵过河》浙江海宁山歌《夜夜盼》江苏扬州民间小调《杨柳青》江南民间小调《杨柳青》内蒙古西部汉族民歌《阳婆里抱柴瞭哥哥》陕北民歌《绣金匾》江苏无锡民歌《绣荷包》牡丹江民间小调《绣荷包》江西兴国山歌辽宁海城民间小调《新上茨山》东北民间小调《新东北风》吉林民间小调《小看戏》云南汉族山歌《小河淌水》云南弥渡山歌《小河淌水》河北民间小调《小放牛》辽宁营口民间小调《小拜年》河北民间小调《小白菜》河北民歌《小白菜》内蒙古西部汉族爬山调《想亲亲》甘肃民歌《下四川》黎族民歌《五指山歌》台湾汉族童谣《天乌乌》浙江嘉善山歌《五姑娘》辽宁民间小调《五朵花儿开》江苏民间小调《无锡景》江苏民歌《无锡景》安徽凤阳花鼓调《王三姐赶集》山西河曲山曲《提起哥哥走西口》江苏民歌《无锡景》安徽凤阳花鼓调《王三姐赶集》山西河曲山曲《提起哥哥走西口》山西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浙江嘉善田歌《踏车山歌》广东梅县客家山歌《送人离别水东西》青海情歌《四季歌》(《花儿与少年》)台湾民歌《思念家乡》浙江衢州民间歌舞曲《顺采茶》吉林民间小调《生产忙》回族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黑龙江绥化民间小调《上茨山》浙江临安山歌《啥人长,啥人短》浙江泰顺民间曲调《纱窗外》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河北张家口民间小调《散花》陕西绥德民歌《三十里铺》山西河曲山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山西河曲山歌《人家都在你不在》黄河大合唱浙江平湖民间小调《七朵花》辽宁民歌《瞧情郎》辽宁盖县民间小调《瞧亲家》浙江舟山普陀渔民号子《起锚》河北南皮民间小调《茉莉花》江苏民歌《茉莉花》辽宁海城民歌《茉莉花》河北晋县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传统民歌《孟姜女》山西河曲山歌《眊你两回》安徽大别山山歌《慢赶牛》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辽宁海城民间小调《妈妈娘你好糊涂》内蒙呼伦贝尔盟传统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浙江西部牧童山歌《李有松》陕北民歌《兰花花》江南小调《哭七七》四川民歌《康定情歌》山西祁太民间小调《看秧歌》朝鲜族民歌《桔梗谣》(又名《道拉基》)陕北信天游《脚夫调》山西中部民间小调《交城山》河北昌黎民间小调《捡棉花》山西左权开花调《会哥哥》安徽巢县田歌《喊秧歌》黑龙江伊春森林号子《哈腰挂》江南民间小调套曲《姑苏风光》山西神池山曲《割莜麦》云南民歌《赶马调》内蒙古民歌《嘎达梅林》皖北民歌《凤阳花鼓》安徽民间小调《凤阳花鼓》安徽民间歌舞曲《凤阳花鼓》台湾高山族民歌《丰年祭歌》黄河船夫曲朝鲜族民歌《阿里郎》云南山歌《放马山歌》辽宁民间小调《放风筝》河北南皮民歌《放风筝》河北民歌《放风筝》齐齐哈尔民歌《反罗嗦五更》辽宁民间小调《反对花》东北民歌《翻身五更》浙江乐清山歌《对鸟》山西宁武山歌《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台湾民谣《丢丢铜仔》内蒙古民间小调《打连成》浙江宁波民间小调《春调》大型号子联套《川江船夫号子》台湾高山族民歌《除草歌》辽宁长海民间小调《猜花》云南儿歌《猜调》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安徽金寨民间小调《八月桂花遍地开》革命军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云南民歌《阿细跳月》彝族民歌《阿诗玛》藏族歌曲《阿玛勒俄》青海撒拉族宴席曲《阿里玛》维吾尔族歌舞曲《阿拉木汗》。
北方民歌
北方民歌风格与演唱方法方面的 四大特点:
一,在语言特点上,北方民歌的字多,北 方咬字棱角分明; 二,在节奏特点上,北方民歌速度快而紧 凑,北方民歌乐句短而呼吸应快速灵活: 三,在润腔特点上,北方民歌断处多; 四,在传情特点上,北方民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你 能 想 起 哪 些 女 中 豪 杰 ?
i
莘
——北朝民歌
《木兰诗》,又称《木兰辞》, 选自郭茂倩编录的《乐府诗集》 ,它的体裁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 北方民歌。北方民歌以《乐府诗 集》所载“鼓角横吹曲”为主, 所谓“鼓角横吹曲”即在马上演 奏的军乐时有鼓和号角而得名。 《木兰诗》便是这种代表作。
• 东北秧歌的伴奏乐器和音乐曲牌:
• 东北大秧歌的乐队由一至二唢呐、大鼓 、大钹、小钹和锣组成。伴奏音乐以唢呐 演奏为主,打击乐器锣、鼓、镲等配合唢 呐统一步法。
• 典型的音乐曲牌有:《句句双》、《满堂 红》、《丰收乐》、《五匹马》等。
第三节 西北色彩 区
• 在中国汉族各地域的音 乐中,西北音乐是独具 魅力的。民歌中最有特 色的是西北民歌。区别 于当前歌坛孱弱无力、 浮泛绮靡的流行风气, 能让你感觉到心灵深处 的震撼,能让你闻声落 泪、血脉贲张的,那就 是西北民歌。西北民歌 是中国民歌的脊梁,是 中国民歌之魂...
北方民歌分区: 东北平原民歌: 包括山东、河北、河南东北部、苏北北部等黄河下游地带,以及辽宁、吉林、 黑龙江三省区,基本上是一个沿海平原地带。使用东部北方方言。这里民歌以小 调为主,其次是秧歌、号子,山歌极少。 代表性民歌有:《小白菜》、《画扇面》、《沂蒙山小调》、《小看戏》、《回 娘家》等等。
西北高原民歌: 包括山西、陕西中部与北部、河南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以及甘、青、宁 汉族聚居地区。东面以太行山为界与东北部民歌区分开,南北各为阴山以南,秦 岭以北。使用西北方言。民歌以山歌最为突出.包括有“信天游”、“山曲”、 “爬山调”以及“花儿”。其次为秧歌、小调。 全国闻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赶牲灵》、《兰花花》、《推炒面》、《五 哥放羊》、《刨洋芋》、《绣金匾》等。
西北民歌音乐美探微
西 北 民歌 的传 唱之 境 是 一 片 广 袤 无 垠 的 黄 色 高 原 , 括 太行 山 以西 的 黄 土 高 原 、 包 陇东 高 原 、 青海 高 原 。这些 高 原 山 区千 沟万 壑 , 连绵 起 伏 , 势恢 宏 气 而 壮 观 , 深 藏 着 苍 凉 与悲 壮 , 含 着沉 郁 与 顿 挫 。 也 饱
Th a t fNo t we tF l u i e Be u y o r h s o k M sc
S a g fn HIF n — a g
(c olf radD s n N nh n nvr t N nh n 30 1C i ̄C pt oma U i ri, e ig 0 0 8C ia Sho A t n ei , ac ag iesy ac ag 0 3 , hn ai l r l nvs t B in 0 4 , h ) o g U i, 3 aN e y j 1 n
该 曲调更 显得 情 谊绵 长 。又 如 : 海河 湟花 儿 《 青 上去 高 山望 平川 》 的音 域宽 达 十二 度 ( 6 , 一 ) 首句 “上去
高 山 望平 川 ” 苍 音 ( 声 ) 尖 音 ( 声 ) , 真 和 假 的截 然 分
c a a trs c . h s a e , d n a ay i o e s e i c r go a ok s n sa d t ersn i g f au e . h r c eit sT i p r ma e a n lss f h p cf e in l l o g n i i g n e t r s i p t i f h Ke o d : n r - s f l s n ; r a e uy; n l e u y v la e u y y W r s ot we t k o g b o d b a t l ey b a t ; u g rb a t h o o
西北民歌文化发展历程
西北民歌文化发展历程
西北民歌是中国传统民歌的重要分支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西北地区的民歌文化源远流长,受到了历史、地理和民族多元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风格。
西北民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长歌行,这是一种古老的史诗形式。
在西北地区的农耕文化中,人们通过长歌行来传承祖先的智慧和经验,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些长歌行逐渐演化成了西北地区特有的民歌形式。
在唐宋时期,西北地区的民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民歌艺人通过演唱民歌来记录历史事件,传播民间传说。
这些民歌在西北地区广为流传,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征,如浓厚的草原风情和阳刚之气。
到了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的民歌逐渐与汉族文化融合,形成了更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民歌艺人常常演唱一些具有故事性的曲子,如《戎马倥偬行》和《马蹄疾风入眼来》,表达对边疆生活的热爱和对战争的感叹。
近代以来,西北地区的民歌文化经历了新的变革。
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一些流行元素逐渐融入到民歌中,使其更加多元化。
同时,许多古老的民歌被整理和改编,并通过现代技术手段传播出去,使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西北民歌的魅力。
今天,西北民歌已经成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和音乐爱好者。
不仅在西北地区有众多的民歌比
赛和演出活动,还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传播。
西北民歌的发展历程不仅展现了西北地区丰富多样的文化底蕴,也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中国民歌(精华版)
南 方 民 歌
东南民歌
《《鼓代婉它典特苏流 太月》表转的型点、行 湖儿、曲羞旋的:浙地 美弯《目涩律民多江域 》弯茉:。欢族为一: 等照莉《 快五小带安 等九花凤 流声调。徽 。州》阳 畅调, 、 》、花 ,式是 江 , 、
茉莉花
西南民歌
江广洋四云《云代 水西洋川之弥南表 》:》:南渡:曲 《 《》山《目 山 太 歌小: 歌 阳 》河 好 出 、淌 比 来 《水 春 喜 彩》 、 杂次该杂特 多文区居点 样化民在: 。特歌这有 征有里很 ,着,多 内不造和 容同成汉 复层了族 西流 、行 云地 南域 等: 地四 。川 、 广
小调
城镇集市
劳动号子
群体性高强度 体力劳动场合
粗犷有力、 节奏鲜明
高亢、嘹亮、 抒情、细腻、 演唱风格 自由、舒展 柔和、规整
西北民歌
特点: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山西、青海)高原纵横,山势峥嵘, 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向大自然做斗争,所以音调高亢、嘹亮是其 典型的特点。分类:信天游、花儿
信天游
特点: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 代表曲目:《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兰花花》
花 儿
特点: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结合的方法演唱。 代表曲目:《上去高山望平川》、《下四川》。
南而的多此生由世南特 又具闲流这存于代方点 有体适露里压自从的: 所到细出的力然事汉这 不西巧南山较条农族里 同南情国歌小件耕,主 。和思农而,较生他要 东。家更因好产们讲 ,,
《《歌代 北东》表 京边、作 的的《品 金草洗: 山地衣《 上上歌康 》》》定 等、、情 。
音区四包 色,川括 嘹受的西 亮藏部藏 、传分自 音佛藏治 域教族区 宽影聚和 广响居青 。,地海 、
《牧歌》民俗文化阐释
《牧歌》民俗文化阐释《牧歌》是一种流传于中国西北地区的民歌,被誉为“中国民歌的丰富宝库”。
牧歌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代表了中国牧民的生活方式、历史文化、情感表达等方面。
本文将对牧歌的民俗文化进行阐释。
牧歌是中国牧民生活方式的体现。
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牧民生活在广袤的草原上,以放牧为生。
在牧民的生活中,牧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牧民工作、生活的伴奏,也是牧民进行情感交流、寄托情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唱歌,牧民们可以畅怀自己的心情,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恩。
牧歌中抒发的牧民情感壮烈深沉,充满了对草原和牛羊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牧民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牧歌通过歌声,使牧民们在广袤的草原上建立一种亲密的情感联系,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牧歌体现了中国牧民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观念。
中国牧民饱经风霜,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表达特别敏感。
他们通过牧歌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表达出来,通过歌声传递他们纯粹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牧歌活泼自由的旋律、朴实真挚的歌词,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感染力。
牧民们通过牧歌找到了一种身心愉悦、情感宣泄的方式,也展示了中国牧民特有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态度。
《牧歌》是中国牧民生活方式、历史文化和情感表达的重要体现。
它通过歌声传递了牧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恩,记录了农牧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变迁,展示了中国牧民特有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态度。
牧歌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和传承中国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西北民歌“花儿”的传播与生存困境
浅析西北民歌“花儿”的传播与生存困境西北民歌是中国传统民歌的一种,源于中国西北地区,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歌词风格而受到广泛关注。
代表性的民歌之一就是《花儿》。
《花儿》是一首经典的西北民歌,流传广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尽管《花儿》曾经风靡一时,但在现代社会中,西北民歌及其传承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关注。
西北民歌的传播面临着语言和文化障碍。
由于西北地区的方言与汉语普通话有很大差别,使得西北民歌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语言障碍。
大多数西北民歌歌词采用地方方言,对于普通话为母语的人来说,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
西北民歌中的一些特殊文化符号和习俗,也限制了其在其他地区的传播。
要推广西北民歌,就需要进行翻译和解读,并将其融入到更广泛的汉语和中国文化中。
外来音乐和文化的冲击也影响了西北民歌的传播和生存。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西方音乐、流行音乐等外国文化的渗透,使得西北民歌在年轻人中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具有时尚元素和国际化风格的音乐,而对于传统的西北民歌抱有较为冷淡的态度。
这就导致了西北民歌在传承中断的现象,年轻一代很难通过正常的传统途径接触到西北民歌。
商业化进程加剧了西北民歌的生存困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文化的兴起,西北民歌面临商业化操作的风险。
一些商业机构将西北民歌作为产品进行包装和营销,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而忽略了对西北民歌的真实传承和保护。
西北民歌以商业化的方式传播,其原始的艺术魅力和独特性可能会被稀释,影响到西北民歌的文化传承。
西北民歌作为中国传统民歌的一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但在现代社会中,西北民歌的传承与生存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和传承。
这包括对西北民歌进行整理和翻译,推广和宣传,加强相关机构和政府的支持,以及与现代音乐进行融合和创新等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使西北民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民歌之西北风情
中国的民歌源远流长,浩如烟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是民族艺术遗产的瑰宝。
几千年来民歌一直紧密地伴随着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情感、意志愿望、忧愁欢乐,记录着他们的历史。
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就必须研究民歌。
”虽然我做不到大师们那种研究的境界,但是,我能喜欢民歌,愿意用我最大的能力去了解民歌的沧海一栗。
中国民歌内容上一般分为六类:像A.劳动歌B.仪礼歌C.时政歌D.生活歌E.情歌F.儿歌。
在体裁也有多种分类:像号子:各种劳动号子。
山歌:信天游、花儿、山曲、赶马调。
小调:又称小曲,内容涉及各个方面。
而不同地区的民歌各有区别。
特别是西北地区的民歌,它是黄河流域的文化积淀,是西北人世世代代苦难凝聚成的歌。
生活在那块先辈们特别不容易,灾祸特别多。
所以他们需要用凄凉婉转或高亢悲怆的调子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西北民歌就是他们发自心灵的呼喊。
特别能够让人觉得西北民歌是中国民歌的脊梁,是中国民歌的灵魂。
所以我觉得中国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是西北民歌。
区别于当前歌坛的流行风气,能让你感觉到心灵深处的震撼的,能让你闻声落泪、血脉喷涨、内心共鸣的,那就是西北民歌。
而在西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陜北的信天游、和甘肃、宁夏、青海的“花儿”。
这两种风格的音乐中总是突出那种让人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用心来感受音乐的苍茫。
陕北信天游又叫顺天游,是陕北民歌中一种独特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
它的节奏自由,纯朴大方,高亢悠长。
像那首我们小时候常听到程琳唱的那首《信天游》句式结构非常明显,一般每节两句,两句一韵,下一节可换韵,亦可不换。
短的歌可能只有一节,长的歌可接连数十节乃至成百上千节。
艺术手法上多用诗歌中的“比兴”,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曲调优美,琅琅上口。
又如曾被刘炽等改编作为《陕北牧歌》插曲的那首陕北民歌崖畔上开花,这种动人音调激发了许多诗人、作家、音乐家的灵感,创作出一批蜚声艺苑的佳作,被誉为艺术的母亲,如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的《回延安》等就是用信天游格式创作的。
还有信天游的名段山西民歌:《泪蛋蛋》中唱的“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那个容易拉话话难”、还有常听到的这几首歌:《赶牲灵》《兰花花》《走西口》《三十里铺》《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这些音乐都是脍炙人口,传唱了一代又一代。
所以说信天游就是陕北人对生命的祭歌,是对爱情的颂歌,它恒久的生命力来自广袤的黄土高原上生生不息的情与爱。
另外与陕北信天游齐名的那就是高原民歌——“花儿”与“少年”
花儿本是心上话,不唱是由不得本家,刀刀拿来头割下,不死了还是这个唱法。
这是流传在甘肃一带的一首有名的“花儿”。
“花儿”又名“少年”,也称“野曲儿”,是流传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一种民歌。
它是一种很有特色的高原民歌,它风格质朴,曲调优美,表达感情强烈,情调明快,具有浓郁的乡上气息,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花儿”是各族人民表达自己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之情的最好形式。
它不仅语言朴素凝练,意味深长,而且善于选择准确、生动、形象的宇眼,表达完整的内容。
另外色彩鲜明,状物写景,富有诗情画意,激起听者的想象,自有一种音韵回环的兴味。
甘、青、宁由于其封建社会的封闭性和生活在穷山僻壤这样特定的地理环境所决定,这里的人民都具有艰苦卓绝的忍耐性与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因此,“花儿”格调的悲壮、声音的高亢颤动、形式的单纯,都是从游牧民族的歌唱脱胎而来,不同于其他山歌的靡靡之音。
虽然在内容上也是以歌咏爱情为主题,但是直率豪迈的气概,流露于音色字眼之间,充分地表现了明朗爽快的“西北精神”,与其他各地的民歌同放异彩。
“花儿”最大的共同特点是广为传唱,全靠口耳相传,语言通俗、流畅、清新明朗,节奏明快富于音乐性,唱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凝练得像珠玉般的完整。
无论是田问劳动的阿哥,拔草的阿妹,为生活潦倒走他乡的受苦人,千里跋涉的脚夫哥,黄木泛舟的筏客子,猎手,牧人,工匠……都是“花儿”和“少年”的创造者、传唱者。
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往往不禁纵声放歌,抒发心底衷情的“花儿”与“少年”,在劳动间隙,抬头远眺,山峦叠障,浮云缠绕,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图画之中。
人们放开粗豪的喉音,哼唱本地的山歌,声音粗涩,但歌里的真情,纵然生活困苦,并不因生活的压抑而泯灭,这就是高原人民的心中的歌。
提到现代“花儿”,人们都会想起《在那遥远的地方》我在一本音乐杂志上看到一个故事,被誉为“西北民歌之父”的民族音乐家王洛宾,在1937年,他和作者萧军、萧红等人结伴前往西北旅行,因为连日大雨,使他们一行受阻,在六盘山的一间客栈住下。
就在那儿,王洛宾初次接触到了西北最原始的山歌。
唱山歌“花儿”的女老板,有一个美丽的绰号,叫做“五朵梅”。
当王洛宾听到这样的“花儿”这种风格后,他被“五朵梅”征服了,被这美妙的“花儿”征服了,从此他进入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世界,一生离不开大西北,再也没有回到北京。
在1941年,导演郑君里去青海拍摄一部电影,邀请王洛宾参加演出。
他们一行人来到了青海湖畔。
并安排王洛宾和一个叫卓玛的藏
族姑娘同骑在一匹马上,王洛宾起初很拘谨,坐在卓玛身后,两手紧紧抓着马鞍,卓玛却突然纵马狂奔,王洛宾本能地抱住了卓玛的腰身。
他们在草原上狂奔了许久,才收紧缰绳。
黄昏牧归,卓玛将羊群轻轻点拨入栏,王洛宾痴痴地看着被晚霞浸染了全身的卓玛。
卓玛回转身,羞红的脸深情地望着他。
卓玛眼里闪动着火花,举起手中的牧鞭,轻轻打在王洛宾身上,然后返身走了。
王洛宾呆呆地站在栅栏边,痴痴地望着消失在夜幕中的卓玛,轻抚着被卓玛打过的地方。
这个美丽而又奔放的藏族姑娘,给他留下了永生难忘的一鞭。
深夜,王洛宾徘徊在卓玛父亲的帐房外,毡窗落了下来,将藏族姑娘和这位汉族音乐家分隔在两个世界。
第二天清晨,电影队离开了青海湖,卓玛和她的父亲骑了马,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一个山坡上,才停住了脚。
王洛宾骑在骆驼上,不住地回头张望,随着驼峰起伏,驼铃叮咚,王洛宾心中的情感,化为歌声,唱出了那经久不衰优美旋律: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我愿做一只小羊
踉在她身旁
愿她每天拿着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的身上
此后王洛宾的名字和他的代表作《在那遥远的地方》一起走进了千家万户,他终身将情感交付给大西北,“花儿”就是他的灵魂。
中国是一个乡土文化沉淀多年,隔村语不同,每个民族都有鲜明的个性,在民歌中就更能体现这种个性,民歌就是方言的夸张。
这也是民歌必须用方言唱的道理。
方言土语、野嗓子、环境声加旋律,这才是真正的民歌,是血肉俱全、泪笑并存的民歌。
而现代舞台上甜腻的“民歌”使人误解了原味的民歌,特别是那真正的西北民歌。
那些歌手,生活在自然环境恶劣但又热土难离的西部,他们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幸,穷、病、生离死别、还有黄沙和干旱等日益逼近;只有吼唱才是他们惟一的抒发方式。
或者说,民歌,是土地上的声音,它承载着土地上的悲、欢、离、合。
或者也可以说,民歌,是劳动人民心灵深处的声音,它深切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与情感,经万人之口,通万人之心,是劳动人民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的寄托。
如果你静心聆听,你肯定会被感动,这就是民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