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合集下载

苏州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苏州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附件:苏州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一、台风预警信号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24小时内将影响预报责任区,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且影响可能持续时,发布台风预警信号。

根据影响时风力大小,台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一)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图标:标准: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准备工作;2.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3.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回港避风;4.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关好门窗,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1—(二)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图标:标准: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应急准备工作;2.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3.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回港避风,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4.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关好门窗,加固或者拆除围板、棚架、广告牌、危房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人员减少外出;5.注意防范台风降水可能引发的积涝和地质灾害。

(三)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图标:标准: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2—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抢险应急工作;2.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3.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回港避风,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并视情况妥善安排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4.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关好门窗,加固或者拆除围板、棚架、广告牌、危房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人员尽可能待在防风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员及时转移;5.注意防范台风强降水可能引发的积涝和地质灾害。

苏州年鉴(2000版)-气象部分

苏州年鉴(2000版)-气象部分

苏州年鉴(2000版)-气象部分苏州年鉴(2000 版)-气象部分发稿单位:苏州市气象局审稿人:唐务全撰稿人:黄冠乐联系地址:三新路188 号邮政编码:215021电话/传真:7266347发稿总字数:4600发稿日期:二ooo年三月二十七日【气候概况】1999年苏州气候概况:1999年苏州市年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近1C,全年除夏季气温偏低外,其余各季平均气温均比常年偏高,尤以冬季最为明显,是1987 年以来的第13 个暖冬年。

年降水量、平均梅雨量、年和夏季暴雨日数,均创历史最高记录。

全年除冬季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多外,其余各季均偏少,尤其是夏季仅为常年的一半。

(黄冠乐)【气候特点】1999 年苏州市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 冬暖夏凉。

降水特多,入梅早,梅雨期长,梅雨量多,是典型的丰梅年。

多灾害性天气。

1.暖冬史之最,日照显偏多冬季(1998年12月—1999年2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2C以上,是历史上冬季平均气温最高的年份。

冬季降水量比常年稍有偏少。

冬季日照时数比常年明显偏多。

2.春暖终霜早,降水日照少春季(3月一5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1C多。

终霜日比常年早17 天。

季降水量比常年稍偏少。

其中 3 月降水比常年偏多。

季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少,偏少最明显的是 3 月份。

3.冷夏梅雨多,降水超历史夏季(6月—8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7月中旬明显偏低,创历史新记录。

整个夏季未出现高温。

季降水量比常年偏多明显,特别是6月和8 月分别比常年偏多2-3 倍,创历史最高记录。

夏季暴雨日数、8 月份降水日数也都超过历史记录。

梅雨期造成的灾害为历史罕见。

季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少近 1 倍。

4.初秋有高温,霜迟日照少秋季平均气温比常年稍偏高,9 月上旬出现日最高气温》35°C的高温天气。

初霜比常年迟10天。

季降水量比常年稍偏多。

季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少 2 成多。

(黄冠乐)气象灾害】1999 年主要灾害性天气有:1.梅雨和暴雨苏州今年自 6 月7 日受今年第3号热带风暴的影响入梅以后,全市阴雨连绵,暴雨频繁,降水主要集中在苏州南部,北部相对小一些。

苏州年鉴(2000版)-气象部分

苏州年鉴(2000版)-气象部分

苏州年鉴(2000版)-气象部分苏州年鉴(2000版)-气象部分发稿单位:苏州市气象局审稿人:唐务全撰稿人:黄冠乐联系地址:三新路188号邮政编码:215021电话/传真:7266347发稿总字数:4600发稿日期:二○○○年三月二十七日【气候概况】1999年苏州气候概况:1999年苏州市年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近1℃,全年除夏季气温偏低外,其余各季平均气温均比常年偏高,尤以冬季最为明显,是1987年以来的第13个暖冬年。

年降水量、平均梅雨量、年和夏季暴雨日数,均创历史最高记录。

全年除冬季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多外,其余各季均偏少,尤其是夏季仅为常年的一半。

(黄冠乐)【气候特点】1999年苏州市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冬暖夏凉。

降水特多,入梅早,梅雨期长,梅雨量多,是典型的丰梅年。

多灾害性天气。

1.暖冬史之最,日照显偏多冬季(1998年12月—1999年2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2℃以上,是历史上冬季平均气温最高的年份。

冬季降水量比常年稍有偏少。

冬季日照时数比常年明显偏多。

2.春暖终霜早,降水日照少春季(3月—5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1℃多。

终霜日比常年早17天。

季降水量比常年稍偏少。

其中3月降水比常年偏多。

季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少,偏少最明显的是3月份。

3.冷夏梅雨多,降水超历史夏季(6月—8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7月中旬明显偏低,创历史新记录。

整个夏季未出现高温。

季降水量比常年偏多明显,特别是6月和8月分别比常年偏多2-3倍,创历史最高记录。

夏季暴雨日数、8月份降水日数也都超过历史记录。

梅雨期造成的灾害为历史罕见。

季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少近1倍。

4.初秋有高温,霜迟日照少秋季平均气温比常年稍偏高,9月上旬出现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

初霜比常年迟10天。

季降水量比常年稍偏多。

季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少2成多。

(黄冠乐)【气象灾害】1999年主要灾害性天气有:1.梅雨和暴雨苏州今年自6月7日受今年第3号热带风暴的影响入梅以后,全市阴雨连绵,暴雨频繁,降水主要集中在苏州南部,北部相对小一些。

苏州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苏州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苏州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以下简称防雷减灾),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防雷减灾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防雷减灾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归口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有关部门履行防雷减灾管理职责,将防雷减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考核体系,雷电灾害防御监管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园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本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防雷减灾安全状况的监督检查,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防雷减灾监督管理职责。

第五条市、县级市(区)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做好雷电监测预警、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防雷科普宣传工作,负责易燃易爆等相应领域建设工程、场所的防雷减灾监督管理。

—1—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发展和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相应领域内建设工程的防雷减灾监督管理。

第六条市、县级市(区)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雷电监测系统建设,开展雷电灾害预警工作。

第七条各类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安装雷电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防雷标准的规定。

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应当按照国家规范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雷电防护装置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施工,可以由取得相应建设、公路、水路、铁路、民航、水利、电力、核电、通信等专业工程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八条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机构应当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并按照资质等级承担相应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工作。

从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检测工作。

【doc】江苏省主要气象灾害概况及其时空分布

【doc】江苏省主要气象灾害概况及其时空分布

江苏省主要气象灾害概况及其时空分布第16卷第3期I996年9月气象科学SCIENTIAMETEOROLOGICASINICAV0l_16.No.3Sep.,1996江苏省主要气象灾害概况及其时空分布①冬墨.主登(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08)提要煳监'塑)f之江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地处长江,淮河卞游,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控制下,是我国自然灾一,干旱经统计,江苏省旱灾主要出现在3~10月,除冬季外,其他三个季节均可出现明显旱灾.将全省分为淮北,江淮,苏南三地区,当某地区成片4个站或以上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其雨量小于常年雨量so%的季节称该地区为旱灾季节.表1是1955一l994年江苏省出现旱灾的时空分布,在40年中,淮北,江淮,苏南三地区共出现春旱8次,每5年一遇;夏旱出现最多,共22次.平均2年一次;秋旱次之,出现13次,平均3年一次就地区而言,苏北旱灾多于其中淮北,江淮分别出现17,l5次,约2—3年一次,苏南地区出现l1次,平均4年一遇表1江苏省1955--1994年旱灾出现次数\类别\春旱夏旱秋旱台计地区—,,淮北386l7江淮35l5苏南27211合计822134301996年元月IO日收哥.1996年4月10日收到修改稿.292气象科学16卷出现全省性旱年共5次,即1958年,1964年,1978年,1988年和1994年其中1978年,l994年最为严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1)旱情出现早.通常5月份或6月初便出现旱情(2)梅雨期出现空梅.梅期极短,梅雨量仅是常年梅雨量的23成.(3)持续时问长1994年自5月至8月连续四个月的降水量均比同期偏少,出现了春旱接夏旱,夏旱接狱旱.其中6—8月的降水量仅是常年同期的253O.全省旱情严重时,农田龟裂,庄稼枯萎;人畜饮水发生困难;部分企业因缺水而停产;一些地区的交通航运受到严重影响据统计,1994年全省旱灾的经济损失仅次于1991年的全省特大洪涝灾害.二,洪涝江苏省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控制下,在季风环流异常情况下,常会出现大范围降水是我国暴雨出现较多的省份之一凡淮北,江淮,苏南三地区,当某地区成片4站或4站以上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大于常年雨量5O时,称洪涝年;大于常年雨量80时,称大洪大涝年.造成江苏洪涝灾害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梅汛期降水量异常偏多;二是强台风影响下的特大暴雨过程经统计,江苏省洪涝发生最多的是5—9月其中6—7月是洪涝频繁发生时期,其洪涝次数占全年的78.3.江苏近4O年来主要洪涝灾害共发生17次,平均23年一次,其中大洪大涝发生6次,平均7年一遇.按地区统计如表2.由表2可知,江苏省江淮地区出现的洪涝次数多于淮北和苏南地区,共出现11次,平均4年一次,苏南,淮北分别出现9次,7次,平均5年一遇.其中大洪大涝年出现了6次,平均7年出现一次.表2江苏省1954--1993年洪涝年出现概况年月l95471959.71960.6.81962.791964.81965.5.7洪涝地区江谁苏南淮北江淮全省江淮江淮年月1969.7*197O.7l972.6.7*1974.71975.6*19775洪涝地区江淮苏南淮北江难淮北谁北苏南江淮苏南苏南年月19806.7*1983.71987.7.81989.61991.67*洪涝地区江淮苏南淮北江淮苏南淮北全省注:*为大洪大涝年近年来,以1991年梅汛期江苏遭受的洪涝灾害最为严重.这年全省梅雨异常偏早偏多,5月开始入梅,比常年早一个月左右,出梅叉比常年7月lO目迟5天梅长达56天,比常年多36天.梅雨期出现27个暴雨日,15个大暴雨日,其中6月28日一7月15目几乎天天出现暴雨,大暴雨梅雨量为常年同期的3—4倍,其中南京,兴化,高邮,江宁,句容,溧水,镇江等7站雨量超过了1O00mm,不到两个月的梅雨量已超过或接近了年平均降水量.1991年的洪涝灾害使全省400多万亩农田受淹,成灾面积达160多万亩,其中绝收46万亩.洪涝使部分铁路,公路,桥梁,江海堤防被截断+公路,铁路交通一时受阻.据统计,直接经济损失达233亿元,是近百年来洪涝灾害中损失最严重的一次经统计,在近四十年中,我省同时出现北旱南涝或南旱北涝的情景较少,其中,1965年5月,1975年6月出现了南涝北旱现象,而1970年7月则出观了北涝南旱年景3期吴孝祥:江苏省主要气象灾害概况及其时空分布293三,大风江苏大风灾害,对通信,供电,飞行,航运,盐业生产,海上捕捞,工农业生产及人们日常生活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在近20年资料的统计中,江苏大风灾害主要出现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射阳,大丰,吕泗是大风多发地区,平均每年出现大风灾害l4一l6次,其次是太湖的东山岛,南京以及宿迁三地区江苏中部的淮阴,扬州,常州,高淳等地是大风出现较少的区域(图1).图1江苏省22站l974—1993年,年平均大风日敷从统计的风向频数图(图略)可知,全省各地出现大风的最多风向略有不同,各地最多风向及出现时段如下:江苏沿海地区多为偏北大风,多出现于冬季;连云港,南京,射阳等地区以北偏东大风为主,多数出现在lO—1月之间,约占总次数的5O,春季3—4月份出现大风的频率也较高;苏州地区大多数为北偏西大风,主要出现于冬春两季;徐州,高淳则以偏东大风为主,以3—4月份和9一l2月份出现最多,占总次数的74左右.江苏大风灾害以其天气类型可分以下四类:台风大风;雷暴,飑线大风;龙卷风以及寒潮大风等.危害较大的是前三种.1,台风大风据资料分析1],在1949年一1982年影响江苏的大风共108例,其中强台风为84例,占总数的77.8台风多发生在5—11月.其中7—9月最为集中.影响江苏的台风平均每年3.2个,最多可达7个(196]年),最步1个(1950,1954,1957年).影响江苏的台风,先是受大风侵袭,其次是暴雨过程.如1981年9月初出现的l4号强台风,风速达22m/s,最大阵风达12级,造成如东地区94公里海堤受损,9处盐场冲光,棉花,水稻倒伏,减产3成以上.2,雷暴大风,飑线大风春夏季节的雷暴大风,飑线大风灾害的特点是:时间短,范围小,但破坏力大.雷暴大风全省各地均可发生,而飑线大风主要出现在灌溉总渠以北及东部沿海地294气象科学16卷区如1990年7月15日东台地区出现了飑线过程,直接受影响的4O个村.因大风刮倒房屋488间.棉花玉米共倒伏5万余亩,刮倒电线杆167根.直接经济损失达56万元. 3,龙卷大风龙卷是破坏力极大的风灾.江苏省从3月上旬到¨月上旬均有龙卷发生的可能.从1960~1981年,垒省出现207个龙卷过程,平均每年9.4个2].6—8月是龙卷多发期,占垒年总数的77.3,频率为7月中,下旬,这两个旬占垒年总次数的1/3以上一天之内龙卷主要发生在l2—19时之间.龙卷的空间分布具有东多西少的特点+多发区为淮河以南,大运河以东地区,该地区内每站平均2—3年有1次.多发中心在如东,南通,累年龙卷有25天.平均每年发生1次.在大运河以西+龙卷次数较少+近十年一遇.一次龙卷过程始,终点的直线距离称龙卷过程的路径长度.历年中以1981年7月1日16时至17时3O分在长江北岸包括仪征,泰州,海安,东台,如皋等5市县移动的一次龙卷过程和1971年625日傍晚到夜间出现于盱眙,洪泽,淮阴,灌南阜宁,滨海一线的龙卷路程最长,分别为230Km和200Km4,寒潮大风冬季¨一3月出现的寒潮过程.通常易产生全省性的偏北大风+平均风速达8--13m/s的约占寒潮过程的47极值可达20m/s,出现在197"2年3月29日一4月1日寒潮大风造成的灾害也很严重,如1979年1月28日受寒潮影响,赣榆县平均风速达l5.3m/s.瞬时风速达21.2m/s+适直大潮期,风大浪高,冲垮海堤淹没盐田,经济损失巨大四,冻害冬季,特别是秋末或初春的寒潮低温,大雪,暴雪,雨淞等天气过程.都会出现冻害. 1寒潮冻害寒潮是大型天气系统过程,因此,每次寒潮过程对垒省均有影响据近2O年资料分析,江苏省平均每年出现寒潮过程4次.寒潮^摄江苏后,24~36小时内,全省各台站24小时降温幅度在8"C一12℃范围为最多,约占70,最大24小时降温可达21.2C(1973年3月初吕泗站)当寒潮侵袭江苏时,在晚秋和早春(11月和4月)会出现早霜或晚霜,这时最易出现冻害.隆冬季节出现强寒潮时,可使河港封冻,影响航运及港口作业1969年隆冬因强冷空气不断南下,气温降至一1oC~一22℃,使大运河从1月下旬开始封冻,一直持续到3月初}小麦,油菜也受到了严重冻害2大鲁暴雪冻害大雪和暴雪灾害主要表现在:使供电,通信设备受损;公路,航空运输中断;庄稼受冻,树木折断压倒{房屋倒塌及人畜伤亡.经近2o年对全省22个测站大雪(积雪≥5era)日效的统计(图2).大雪日数北方多于南方,西北多于东部沿海.雪害最严重的是徐州,宿迁一线,每年平均出现2~3次,东部沿海以及太湖流域雪害较轻,平均每年出现1次.经统计,雪害主要出现在1月份,其出现次数是总次数的56.如1984年1月15日--18日,江苏淮河以南广大地区普降暴雪,积雪深度在10~36cm之间.气温骤降到一10℃以下,积雪日长达8—10天据苏州,常州,武进,泰县,高淳5县市的不完全统计,因降暴雪,这5站平均积雪达26cm,折断备类电杆近2万余根,压倒房屋数干问.泰县全县电话中断,常州因停电使部分工厂停产,公路运输中断了5天,小麦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这次雪害仅5市县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是历史上罕见的雪害3期吴孝祥:江苏省主要气象灾害概况及其时空分布295图2江苏省22站1974年1993年大雪(积雪≥5cm)日敷3雨淞冻害雨淞是冬季特定气象条件下产生的一种降水(主要是过冷水)过程.由于地表气温在OC左右,大气中的裸露物体便产生了凝冻现象,严重情况下,易产生电线积球.并造成供电线路中断,使工厂停工停产对江苏省南京,扬州,徐州等22个测站的1980年一1991年雨淞资料的统计,其中13个站出现了39次雨淞天气过程.雨淞主要分布在江苏的西北和西南两地区,即徐州,睢宁,宿迁淮阴地区以及南京,常州高淳,无锡地区是雨淞高发区33(图略)雨淞主要出现在11月到次年的3月,如表3.其中多数出现在1~2月份,占总次数的873.其中产生电线结冰的共12次,主要出现在1月份,占总结球次数的5O.表31980--1991年江苏雨淞邂月出现次数月1112123合计雨淞次数l12311339电线结冰次数1062312五,冰雹冰雹是江苏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一些大强度的强对流天气灾害与我国多雹地区相比毫不逊色如1979年6月8目的冰雹过程,雹击面达38个县市,冰雹一般如蚕豆大小,其中滨海,金湖,丰县境内大如鸡蛋,当时地上一片白色.据其中7个县的不完全统计,八万多亩小麦,六万多亩棉花近3万亩玉米不同程度地受到砸坏.茎叶受损,由于短时强风,数千间房屋和数296气象科学l6卷千棵树木被刮倒.根据近30年资料统计,江苏省年平均降雹日为18.6次,最多年28次(1971年),最少年lO次(1961年).冰雹主要出现在每年的3—1O月.6月为全年多发期+8月以后急速减少,其中6—7月发生次数占全年总次数的5O.从众多样本的统计中,81的冰雹发生在12—2O时,峰值在16时.但在3月份,后半夜到上午的降雹几乎与午后降雹的机率相当.江苏省冰雹主要出现在大运河东侧的沿海地区,其中东北部的赣榆,响水,盐城是多发地区,东南部的如皋南通地区次之,西部的镓州,洪泽以及苏南地区发生较少(图略).据分析,江苏省产生冰雹天气过程的主要天气类型有以下四种:华北涡类冰雹,沿海低槽类冰雹,低槽冷锋类冰雹和暖切类冰雹.其中+尤以华北涡类冰雹为主.占总次数的56.六,小结1,经统计.江苏出现的旱年,淮北,江淮多于苏南,平均2—3年一次,苏南平均4年一次.在4O年中共出现金省性旱年共5次.约8年一遇.金省又以夏旱为主,古总次数的51左右江淮地区出现的洪涝次数多于淮北和苏南,平均4年一次,洪涝主要出现在6—7月之间.2,江苏大风灾害主要出现在冬春两季.东部沿海地区是大风多发区,其次是太湖的东山.南京地区和洪泽湖附近.其中台风大风则多出现于7—9月份.3,寒潮,暴雪,雨淞等冻害,主要出现在12—3月份之间.我省西北地区徐州,宿迁和西南地区的南京,高淳是主要冻害区.江苏中部和沿海地区则较少出现.,冰雹是江苏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以6—7月份为多发期.其中81%的冰雹发生在12—20时之间.冰雹主要出现在大运河东侧的沿海地区.参考文献[1]唐章敏等,台风,江苏重要天气分折和预报,北京,气象出版社,1988年-Ez]E4~陈忠敏等,强对流天气,江苏重要天气分析和预报,北京,气象出版社.1988年.[3]吴孝样,江苏雨凇分布概况及南京地区雨凇与降雪过程的对比分折,气象科学,1994(3)3期吴孝祥:江苏省主要气象灾害概1况壁基窒坌塑!!: THEMAINMETEOROLOGICALDISASTERSANDTHEIRSPA TIALANDTEMPORALDISTRIBUTIONINJIANGSUPROVINCEWuXiaoxiang (diangSuResearchInstituteofMeteorologicalSciences?210008)AbstractInthispaper,themainmeteorologicaldisasters,suchasdrought,flood,windstorm, freezeandhaildamageinJiangSuProvince,arestudied.Thespatialandtemporaldistribution ofthedisastersisanalysed.Keywords:JiangSuProvince;meteorologicaldisasters;Spatialandtemporaldistribu—tion.。

苏州市农业委员会关于积极应对低温冰冻灾害天气的意见

苏州市农业委员会关于积极应对低温冰冻灾害天气的意见

苏州市农业委员会关于积极应对低温冰冻灾害天气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农业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1.11•【字号】•【施行日期】2010.01.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苏州市农业委员会关于积极应对低温冰冻灾害天气的意见各市(区)农林(农业、农发、地方、水产、水产畜牧)局:据苏州市气象台预报,我市将受持续南下的强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明天白天的偏北风力增强到5~7级;12日最低气温可达-2~-3℃有冰冻,13日早晨最低气温可达-4~-6℃有严重冰冻,14日早晨的最低气温-3℃左右有冰冻。

鉴于近日将出现今年入冬以来的最低气温和严重冰冻,各地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应对措施,加强冬季农业生产管理,千方百计减少灾害损失。

一、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

各级农林部门要把防范应对低温冰冻灾害天气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来抓,迅速启动灾害应急预案,把抗灾减灾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要克服麻痹大意思想,确保低温冰冻灾害天气防范应对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强化冬管,开沟降湿防冻保暖。

要加强小麦、油菜和蔬菜等在田作物管理,及时清理沟系和抓好内外沟系配套、增加泥土、稻草覆盖防冻措施,增强防寒防冻能力,确保安全越冬。

田间出现积水的,要及时排除,防止渍害。

要全面落实1月8日全市麦菜冬季管理考察工作会议精神,争创夏熟作物高产增效示范区。

三、认真巡查,确保农业设施不受损害。

要组织专人认真检查各种生产设施、设备,切实做好塑料大棚、畜禽棚舍等农业设施的检修加固、覆盖保温工作。

要做好设施大棚内种苗和作物的防冻保暖工作,防止发生冻害死亡。

做好幼仔畜禽保育、饮水系统防冻及饲草料储备调运,加强动物疫病防治。

四、加强协调确保市场供应。

要及时发布气象信息,加强指导农产品的适时采收、营销、运输工作,要加强购销企业、批发市场与产地的联系沟通,认真落实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保障城乡居民“菜篮子”平稳供应。

苏州的湿度范围

苏州的湿度范围

苏州的湿度范围
苏州作为江南水乡的代表城市,气候温和湿润,全年降雨充沛,日照
充足。

对于旅游者而言,了解苏州的湿度范围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气
象部门的数据统计,苏州市的湿度范围主要集中在50%到90%之间。

夏季是苏州市最为潮湿的季节,湿度的范围在75%到90%之间,但在连续多日高温晴天下,湿度可能会达到95%以上。

因此在夏季如果出行,最好选择轻薄透气的衣物,携带给水和防晒用品,以充分准备。

秋季是苏州最美的季节,随着温度的下降,湿度范围也逐渐减小。


个季节湿度在65%到85%之间,适宜出行,建议穿长袖衣服,注意保暖和防护。

冬季和春季气候较为相似,湿度范围在50%到70%之间。

虽然气温偏低,但由于湿度不高,对于出行者而言比较适宜。

建议携带防寒保暖
用品,以免着凉。

总体来说,苏州市湿度范围较为稳定,旅游者根据季节选择适合的衣
物和保护措施,便可尽情享受江南水乡的美景。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天气变幻莫测,建议查看天气预报,提前做好出行准备工作。

苏州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

苏州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

苏州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苏州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苏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32号《苏州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已于202*年12月2日经市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2*年3月1日起施行。

市长:周乃翔202*年12月31日苏州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江苏省气象灾害评估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的预防、监测、预报、预警和应急处置等防御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龙卷风、连阴雨等所造成的灾害。

第三条气象灾害防御遵循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综合协调机制和组织体系,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市、县级市(区)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评估及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工作;指导相关方面开展气象灾害防御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气象次生、衍生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和减灾等工作。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姑苏区人民政府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应当明确相关部门负责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五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人员,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信息传递,落实防御措施,及时报告灾害发生情况,协助做好灾情调查,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确定人员,协助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苏州某区域暴雨积水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苏州某区域暴雨积水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面 提出改 善暴雨积水 的 防治措施 , 以利 于该 区域 经济 和社会 的和谐 发展 。
关 键词 : 雨积水 ; 暴 积水 分析 ; 积水 防治
中图分类 号 :U 9 .3 文献标识 码 : 文章编号 :0 9 7 1 ( 00)2 0 5 - 2 T 9 20 B 10 — 7 6 2 1 0 — 0 9 0
0 前 言
苏州 某 区域 的经 济 一 直保 持 着 又 好 又 快 的 发 展 ,该 区 域 20 08年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突 破 100亿 0 元 , 合 发展 指 数 位居 全 国前 列 。 综
由于受季风性湿润气候 和全球气 候变化 的影 响 , 苏州某区域近年来暴雨明显偏多 , 虽然该区域内排水 设施的开发建设比较系统 、 规范 , 但还是难免会受到 暴雨甚 至是特 大暴雨 的影 响。 防御暴 雨侵袭减轻暴雨 灾害的损失将有利 于该 区域 的和谐发展 ,现对 20 17 09 99年 2 1年 的资 料 编 制 的 。 年7 3 月 0日暴雨积水进行研究 分析 ,提 出改善暴雨 根 据 相 应 的规 划 与设 计 规 范 ,该 区域 一 般路 积水的防治措施 , 以利于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段 的设 计 暴 雨 重 现期 取 1a ,重 要地 区取 3 5a , 与其他城市相 比, 标准不高。例如 , 北京一般地区 1 暴 雨与积水 情况 介绍 为 l , 京 特别 重要 地 区为 3~1 , 一2a北 0a 广州 主要 受 低 槽 和 切 变 线 共 同 影 响 ,09年 7月 3 地 区一 般 为 2a上 海 市 区 为 1a上 海 特 别 重要 地 20 0 , , 日上 午 l 起 苏 州 全 市 范 围普 遍 出现 了 强 降 水 区为 5a天 津一 般为 1a南京 一般 为 05 1 I 0时 , , . l al 。 天气 , 中苏 州 吴 中监 测 站 达 到暴 雨 , 其 自动监 测 站 ( ) 工 的影 响 3施 网监 测 到 两个 大 暴雨 点 ,分 别 出 现 在 在苏 州 工 业 局 部 地 区受 工程 施 工 的影 响 ,造 成原 下 水 道 园 区跨 塘镇 (0 . mm) 186 和苏 州 市 相 城 区行 政 中心 排 水 不 通或 不 畅 , 体 有 以下几 种 情 况 : 具 (0 . m 。其中 , 154 m) 7月 3 0日中午 l 时到 1 l 2时 施工区域内部分黄砂 、 石子 、 泥土及水泥等因管 1 最大降水量达 8 . m 出现在苏州工业园 区 h 39 m, 理不善进入下水管道, 堵塞下水管道; 施工单位贪图 跨 塘镇 。 而今 年 为 期 1 梅 雨 期 内 , 州 市 平 方便 , 2d的 苏 将未沉淀处理的泥浆直接排入下水道, 造成下 均 梅雨 量 也 不 过 1 1m 1 m。 水道 淤塞 ; 工单位 不按设 计 图纸 施工 , 减小设计 施 如 此 次暴 雨 , 该 区域 排水 系统 是 次 重 大 考 验 。 对 管径 ; 管道施工与驳岸施工存在时间差, 使得出水 口 大 多数 排 水 系统 正 常 运行 ,路 面 偶 有 积 水且 积水 漏 做 ;施 工单位 将道路 下 的雨 水管 道铺设好 后并未 可以在雨停后 随即退去 ,但也有部分路段 出现一 将其与雨水主管相接 , 使得雨水没有出路。 定程 度 的 积水 。 统 计 , 次 整个 区域 积 水 点 共有 据 此 () 4 建设单位 与接收养护单位管理不善 5 6处 , 中积 水 严 重 的有 1 其 3处 , 量 积 水 的有 2 大 7 雨水 管道建设单位管理不够到位 ,如没有妥 处 , 量积水的有 1 少 6处 , 大 积 水 深 度 达 6 m, 善 解 决个 别 出水 口未施 工 的问题 。 最 0c 经 处 理后 所 有 积水 在 05~3h之 内 退去 。 .

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21年)

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21年)

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21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9.29•【字号】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0号•【施行日期】2021.09.29•【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06年7月28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17年6月3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二十六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21年9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河道管理条例〉等二十九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防御规划与组织实施第三章监测与预报预警第四章人工影响天气与雷电灾害防御第五章设施建设与保护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气象灾害防御活动,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和管辖海域内的气象灾害防御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热带气旋(含台风)、暴雨(雪)、雷电、寒潮、大风、干旱、大雾、高温、低温、龙卷风、冰雹、霜冻、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气候造成的灾害。

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防御,是指对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防和减灾活动。

第四条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以下简称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管理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灾害性天气气候监测、预报预警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雷电灾害防御等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水利、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应急、公安、民政、卫生健康、广播电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及海事等有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防御有关工作。

苏州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苏州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附件1苏州市吴中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目录1 总则1.1编制目的和依据1.2气象灾害的概念和分级1.3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1.4工作原则1.5适用范围2 组织机构与职责2.1指挥机构2.2办事机构2.3成员单位2.4应急队伍2.5专家组2.6 应急指挥系统3 预测预警3.1综合监测3.2信息报告3.3风险评估3.4预警级别和发布3.5气象灾害预警信号4 应急响应和终止4.1 分级响应4.2指挥协调4.3气象响应行动4.4部门联动4.5社会响应4.6应急终止5 保障措施5.1应急队伍保障5.2技术保障5.3通信与装备保障5.4交通运输保障5.5治安保障5.6物质保障5.7资金保障5.8社会动员保障6 后期处置6.1善后处置6.2调查评估6.3总结通报6.4灾害鉴定6.5灾害保险7 管理、监督7.1宣传、教育和培训 7.2演习演练7.3 责任与奖惩8 附则8.1名词术语解释8.2预案管理与更新8.3部门预案8.4实施日期1 总则1.1编制目的和依据为全面提高应对突发气象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中国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江苏省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以及《苏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制定本预案。

1.2气象灾害的概念和分级本预案所称的气象灾害是指由台风、暴雨、大风、雷电、龙卷风、冰雹、大雾、高温、干旱、寒潮、低温、大雪、霜冻等灾害性天气气候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紧急事件。

根据《苏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江苏省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气象灾害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4个等级,符合相关标准之一即为达到该等级的级别。

1.2.1 特别重大气象灾害(Ⅰ级)(1)特大暴雨、大雪、龙卷风、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重要城镇和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造成5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全区范围内将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或极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并会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3)在其他地区发生的可能对我区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江苏省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及风险评估研究

江苏省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及风险评估研究

江苏省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及风险评估研究江苏省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及风险评估研究一、引言气象灾害是指由自然气象因素引发的灾害,常常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

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理环境复杂,气象条件多变,因此常常受到各种气象灾害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江苏省主要气象灾害的特征,通过风险评估分析,为减轻灾害损失提供科学依据。

二、江苏省主要气象灾害特征1. 台风江苏省地处黄海和东海交汇处,台风频繁。

夏季至秋季是台风最活跃的时期。

过去几十年来,江苏省每年平均受到台风袭击的次数约为2-3次,给江苏省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 暴雨洪涝江苏省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较为常见。

降水集中、排水不畅导致的内涝灾害时有发生,由此造成的城市积水、农田浸泡等现象屡见不鲜。

3. 干旱江苏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雨量相对充沛,但有时也会出现严重干旱。

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造成农田灾害、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4. 大风江苏省东北部曾有“三角防护带”的风场特征,其风速较强。

大风常常引发破坏性灾害,如倒杆、倒树、受损建筑等。

5. 雾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苏省面临的大气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特别是冬季,火电、钢铁和化工等行业高排放导致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对人体健康和交通出行产生负面影响。

三、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在面对各类气象灾害时,科学评估其风险非常重要。

本研究采用灾害风险的主要评估方法,包括灾害频率和灾害强度两个参数。

1. 灾害频率灾害频率是指灾害事件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次数。

通过统计江苏省历年来受灾的年数、台风登陆次数等数据,可以初步了解灾害在时间上的分布特征。

然后结合近年来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人口迁徙等因素,分析灾害的趋势性变化。

2. 灾害强度灾害强度是指灾害事件带来的影响程度,主要包括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指标。

通过统计江苏省历年来的灾害损失数据,可以对灾害的破坏性进行定量评估。

然后结合江苏省的基础设施建设、灾害防治措施等因素,分析灾害的脆弱性和承受力。

苏州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苏州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苏州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确保苏州市在防汛抗旱期间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应对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编制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苏州市行政区域内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工作。

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保障生命安全;(2)预防为主,防抗结合;(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5)科学决策,民主集中。

2. 组织体系及职责2.1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由市政府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市水利局局长、市气象局局长等担任。

2.2 指挥、副指挥职责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负责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的决策、指挥和协调。

副总指挥负责协助总指挥开展工作,并在总指挥缺席时行使指挥权。

2.3 成员单位职责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防汛抗旱工作。

主要职责包括:(1)水利部门:负责全市水利工程的防洪、排涝、抗旱等工作;(2)气象部门:负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等工作;(3)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汛期巡查等工作;(4)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城市排水、污水处理、市政设施等工作;(5)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交通设施的防洪、抗旱等工作;(6)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农业抗旱、农作物保险等工作;(7)应急管理部门:负责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事故灾难调查等工作;(8)其他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本行业的防汛抗旱工作。

2.4 应急工作组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设立应急工作组,负责具体实施防汛抗旱应急措施。

应急工作组成员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组成。

3. 监测预报、预警与预防3.1 监测预报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加强对洪水、干旱、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水雨情、工情、险情等信息。

苏州市雷电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区域差异研究

苏州市雷电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区域差异研究

苏州市雷电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区域差异研究徐沈1 王金虎2, 3, 4 王宇豪2 周纬昕2 许俊辉2(1 南通气象科技有限公司,南通 226001;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44;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4 南京信大安全应急管理研究院,南京 210044)摘要:近年来,苏州市雷电灾害频发,对苏州市雷电灾害的风险区域差异化分级可为雷电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基于2016—2020年苏州市三维闪电定位系统资料、高程数据(DEM )和土壤电导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形成1 km ×1 km 的栅格数据,选取地闪密度、地闪强度、土壤电导率、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度5个指标分析苏州市雷电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基于标准差分级法对致灾因子危险性结果进行风险区域等级划分。

结果表明:高危险集中在常熟市的东北部,太仓市西北部;次高危险分布在虎丘区东部、吴中区东部和南部;中等危险分布于姑苏区北部;次低和低危险集中在昆山市和吴江区东部以及太湖地区(吴中区西部)。

关键词:苏州市,雷电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区域差异DOI:10.3969/j.issn.2095-1973.2023.05.010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Risks from LightningDisaster-Causing Factors in Suzhou CityXu Shen 1, Wang Jinhu 2, 3, 4, Wang Yuhao 2, Zhou Weixin 2, Xu Junhui 2(1 Nantong Meteor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Nantong 226001; 2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n Forecast and Evalua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 3 Key Laboratory of Middle Atmosphere and Global Environment Observation,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4 Nanjing Xinda Institute of Safety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Nanjing 210044)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lightning disasters have occurred frequently in Suzhou. The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classificat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risk in Suzhou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lightning disaster prevention. 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 data, elevation data (DEM ) and soil conductivity data of Suzhou City from 2016 to 2020, the grid data of 1 km × 1 km was formed by normalization processing. The five indexes of ground flash density, ground flash intensity, soil conductivity, altitude and topographic relief were selected to conduct risk analysis for the lighting disaster-causing factors in Suzhou City. The standard deviation classific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classify the risk area of disaster-caus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 risk is 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Changshu City and the northwest of Taicang City; the sub-high risk is distributed in the east of Huqiu District as well as the east and south of Wuzhong District; the medium risk is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 of Gusu District; the sub-low and low risks are concentrated in Kunshan City, the eastern Wujiang District and the Taihu Lake area (western Wuzhong District ).Keywords: Suzhou City, lightning disaster, disaster-causing factors, risk,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收稿日期:2022年3月25日;修回日期:2022年9月6日第一作者:徐沈(1984—),Email :****************通信作者:王金虎(1987—),Email :***********************.cn 资助信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5026);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7094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才启动基金资助项目(2016r028)0 引言雷电灾害是指对流云中电能对物体作用或形成电流辐射击中物体从而造成损失的现象[1]。

苏州 应急预案

苏州 应急预案

苏州应急预案前言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其他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在面对这些突发情况时,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苏州市制定了全面的应急预案。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苏州市的应急预案,包括背景信息、预案内容、应急组织、预案执行和评估等内容。

背景信息苏州市是中国江苏省的一个主要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等原因,苏州市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如台风、洪水、地震等。

此外,人员聚集、交通拥堵、火灾等突发事件也可能发生。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以应对这些突发情况。

预案内容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1.灾害预警:苏州市建立了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包括气象、水文、地质等方面的监测设备和专业人员,及时获取灾害信息,并发布预警信息。

2.预案分类:根据不同灾害类型,预案分为自然灾害预案和事故灾害预案两大类。

3.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灾情的严重程度,制定了四个级别的应急响应,分别为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和四级响应。

应急组织架构1.领导机构:设立市级和区县级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应急工作。

2.部门职责:各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和协调。

3.应急队伍:建立了一支专业的应急队伍,包括消防队、医疗队、警察队等,以应对不同的紧急情况。

4.应急物资:储备了足够的应急物资,如应急食品、救援器械、医疗药品等。

预案执行与评估1.预案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预案调整与完善:根据实际应急情况的反馈,对预案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其能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

3.信息互通:建立应急通信网络,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实时信息互通,以便更好地协调应对灾害和事故。

结论苏州市的应急预案是对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做出的全面应对方案,包括灾害预警、应急组织架构、预案执行与评估等内容。

这份预案的制定和执行,能够有效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苏州市将继续更新预案,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应急情况,确保市民的生活和安全。

苏州的常年天气怎么样

苏州的常年天气怎么样

苏州的常年天气怎么样苏州的气候怎么样?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平均气温11.7度(近年来气温呈上升趋势)。

冬夏很长,春天很短。

苏州的气候特点,是怎么形成的?苏州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多雨,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

无霜期平均持续233天。

因为地形和纬度的差异,形成了各种独特的小气候。

太湖日照、日照和温度高,而长江沿岸地区日照、日照和温度低。

降水量的分布也有同样的规律。

这种微小的区域气候差异,将全市农作物物种分为太湖果林气候带、南部一年两熟三熟气候带、中部一年两熟三熟气候带、沿江棉粮轮作气候带。

一、辐射和日照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65.0小时,最多年份1967年为2357.6小时,最少年份1952年为 l630.4小时。

二、气温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大致随纬度而变化,南高北低,南北差异为0.9℃。

另有两种差异:一为太湖水体对沿湖地区的温度调节作用,以冬季最为明显。

地处太湖边的东山站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比市区高出0.8℃.比北部各县(市)高l℃以上,这种在广阔水体影响下的小气候为沿湖地区的柑桔及其他果林安全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二为市区的“城市热岛”效应。

由于城区的地表性质,工商业及人口密度都不同于郊县,因而形成了“城市热岛”。

市区夏季最高气温>35”C的曰数比南部的吴江多1.1天,比东南部的昆山多3.5天。

三、降水苏州不同地形造成的年降水量差异不明显,100 mm左右,吴县东山最高,张家港最低。

然而,在夏季,一些局部区域的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参考资料:zhidao.baidu/question/5375874?fr=qrl3苏州的气候怎么样?天气怎么样苏州气候苏州位于北亚热带溼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溼多雨,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

无霜期年平均长达233天。

境内因地形、纬度等差异,形成各种独特的小气候。

太阳辐射、日照及气温以太湖为高中心,沿江地区为低值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置于高处; 5、暴雨来临前,要暂停户外活动,并立即到安
全地方暂避; 6、及时清理室外排水管道设施、保持排水通畅。
暴雨中的光影象一幅水粉画
城市雨涝怎么办?
1、大水漫进屋内时,不要贪恋财物,要尽快撤到楼顶、 屋顶等高处避险,并立即发出求救信号
2、不要在下暴雨时骑自行车,过马路要小心 3、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
3、风沙天气中,小型车要特别注意大型货车行 驶中产生的侧风,千万不能大幅度打方向盘。
大雾
被浓雾笼罩的苏州环城河
雾是指悬浮在贴近地
面的大气中大量微小水滴 (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 显著降低的天气现象。雾 和云的主要区别是雾接近 地面而云悬浮在空中。水 平能见度在1千米以下的 为大雾,而水平能见度在 1千米以上但在10千米以 下的就为轻雾。
苏州市最早出现暴雨的日期为1993年3月25日,雨量 56.3毫米;最迟出现在1999年10月31日,雨量51.8毫米。 一日最大暴雨量为343.1毫米,出现在1962年9月6日(受14 号台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达50毫米以上 且降雨可能持续
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达50毫米以上且 降雨可能持续
有雾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 要戴上口罩;
2、有晨雾时最好不要开窗; 3、不要进行室外活动或露天集 会; 4、穿越马路要当心,要看清来 往车辆; 5、遇渡轮停航时,不要拥挤在 渡口处; 6、冬季低温下出现大雾,要多 穿衣服,湿冷。注意防潮保暖。
驾车时大雾袭来如何应付?
1、尽量不要开车; 2、控制车速,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制动距离,慢速行驶,
6小时内可能受到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 13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12级以上,或者阵风 13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大风防御措施1
1、要特别注意收听天气预报, 做好防风准备
2、关好门窗,室外搭建物要固 紧,阳台上的花盆等物品要 收好,以免砸伤人
3、停止露天活动和高空等户外 危险作业,危险地带人员和 危房居民尽量转到避风场所 避风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达50毫米以上且 降雨可能持续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达100毫米以上 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来临之前的准备
1、注意气象部门关于暴雨的最新预报; 2、处于危旧房屋、或处于地势低洼住宅的居民,
应及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3、最好关闭煤气和电源总开关; 4、易受淹的家庭应收拾家中贵重物品放到楼上
大雾应急预警信号
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 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雾并将持续
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 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 度小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切记开快车; 3、打开前后雾灯,如果没有雾灯,可开近光灯,但别
开远光灯; 4、勤按喇叭,警告行人和车辆; 5、紧盯前车,勿忘方向; 6、及时去除挡风玻璃上的雾; 7、在雾中停车,要紧靠路边停放,最好驶到道路以外,
打开雾灯和双跳灯,千万不要坐在车上。
暴雨
一般把24小时的降水量达到50毫米或以上的
雨称为暴雨,100毫米或以上的雨为大暴雨,
250毫米或以上的雨为特大暴雨。 暴雨来势迅猛,常引起江河泛滥、冲毁堤坝、
房屋、道路、桥梁、淹没田野,也会引起山洪暴 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造成严重的经济及生命 财产损失。
暴雨气候概况
苏州平均每年出现暴雨2-3次,大暴雨约为8~9年一 遇。暴雨在3~10月均可出现,6~9月是各种暴雨出现最多 的时段,约占总数的90%,10月份以后暴雨锐减。
大风将树连根拔起
大风防御措施2
狂风刮倒30米高广告牌
4、如在户外,不要在高 楼、广告牌下,以免被 砸伤
5、船只应及时驶入避风 港,加固港口设施
6、还要注意森林防火等
在大风天气怎样行车?
1、遇到大风天气,车主停车时就远离楼房、广 告、枯树。
2、城市街道以及两栋大楼之间,风速会明显加 大,因此,在穿越高楼之间或狭长通道时要特 别小心。
风7级以上的风称为大风。
它能吹翻船只、拔倒大树、 折断电杆、倒房翻车,还 能引起风暴潮和沙尘暴, 助长森林火灾等。
大风
苏州大风日数年平均有12天,其中最多的 1965年为27天,最少的1961年仅3天。大风在 一年四季中均有出现,其中春季日数最多,平均 有4天;夏季次之,为3天;秋季最少,为2天; 冬季略高于秋季,为3天。有气象记录以来,苏 州市区观测到的极大风速是32.1米/秒,出现在 2002年8月24日。
苏州市民科普教室
苏州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苏州市气象学会
据统计,气象灾害是出现频率最高、影响范围 最大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事件的70%属于气象 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在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中, 80%是由气象灾害引起的。
苏州常见的气象灾害
大风、大雾、暴雨、暴雪 雷电、台风、高温、寒潮 还有?
大风
平均风力达6级,或阵
大风应急预警信号
24小时内可能受到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7 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6-7级,或者阵风7-8级 并可能持续
12小时内可能受到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9 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8-9级,或者阵风9-10 级并可能持续
6小时内可能受到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 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10-11级,或者阵风 11-12级并可能持续
大雾
从雾发生后的最小
能见度出发,将大雾 分为500~1000米、 200~500米、0~ 200米和0米四个档次。 我市有近三分之一的 大雾属50米左右的浓 雾,一般大雾消散时 间大多在10点以后。
大雾的危害
大雾由于湿度大,会使人感到胸闷;雾 滴往往带有细菌、病毒以及二氧化硫等物质, 是上述物质的良好载体,所以雾危害人体健 康,还会造成雾闪断电;大雾使能见度极差, 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