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收发对管电路
红外对管
![红外对管](https://img.taocdn.com/s3/m/0c3526bafd0a79563c1e72fd.png)
红外对管特性简介:直径:3mm,波长:940nm,工作电压:1.2V,工作电流:20mA,测量距离:<20cm。
波段为红外光,受可见光干扰小。
红外对管电路连接图(对不同型号红外对管,可适当调整电阻以达到相关电气参数)1、AD采样实现避障功能针对一些红外接收管容易受到可见光的影响,从而改变其阻值,容易造成系统的误判。
可以考虑采用上面的电路。
100-100k欧姆,是红外接收管在不同光线条件下(室内-阳光直射)的阻值的大小。
在正常的光线下通过IOA0口A/D采集到一个电压值作为一个参考电压。
当随着光线变化时,IOA0口读进来的电压值也就发生变化。
这个使用通过IOA4、IOA5、IOA6、IOA7依次选通,选择最接近参考值的电压作为判断电压。
该电路可以避免可见光带来的干扰,检测障碍物的距离在0-15cm。
效果不错。
缺点是引用占用IO口较多,操作较为复杂。
2、直流驱动避障电路直流驱动红外探测器电路的设计与参数计算电路如图所示。
W1和R1及V1构成简单直流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调节W1可以改变发光管的发光光强,从而调节探测距离,NE555及其外围元件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其触发电平可通过W2 控制,接收管V2和电阻R2构成光电检测电路。
通过NE555第3脚输出的TTL电平可以直接驱动单片机I/O口。
由于555输出信号为TTL电平,单片机检测方便。
缺点同样是容易受可见光干扰。
3、交流调制驱动避障电路LM567及其外围芯片构成音频检频器,其检频频率f0由R4、C5决定:。
其中f0为检频频率,当R4=10K,C5=222时,f0=41KHz。
这一振荡信号经过V3扩流后,驱动发光管,这样处理后可以保证发光频率与检频频率严格一致使LM567的输出仅与光强有关。
为进一步提升探测距离,我们还设立了一级交流放大器,其增益约为240倍,虽然这样大的放大倍数放大器的线性和稳定性会较差,但对于频率检测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4、检测液滴电路无液滴落下时,接收管与发射管正对,接收管接收到的光强较强,有液滴滴下时,下落中的水滴对红外光有较强的漫反射、吸收及一定的散射作用,导致接收光强的较大改变,接收管接收到的信号经一级施密特触发器,送单片机的中断口,据此就可以正确的探测出液滴的滴落。
红外对管使用说明
![红外对管使用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17c3d22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9.png)
红外对管使用说明1. 红外对管的概述红外对管(Infrared Detector,简称IR)是一种能够感测红外线辐射并输出电信号的器件。
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于红外传感、红外遥控以及红外通信等方面。
本文将对红外对管的原理、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2. 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电效应。
当红外辐射照射到管子的光敏区域时,管子内部产生电压信号。
红外对管内部通常由光敏电阻、电压比较器和输出电路组成。
3. 红外对管的使用方法3.1 连接电路首先,将红外对管的接收端和发送端分别与电路板上的相应引脚连接。
注意在连接时要遵循正确的极性,一般红线为正极,黑线为负极。
3.2 供电红外对管通常需要外部供电,可以通过直流电源或电池进行供电。
确保供电电压与红外对管的额定电压一致,以免损坏设备。
3.3 设置工作模式红外对管一般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可供选择,例如连续工作模式和脉冲工作模式。
根据需求设置合适的工作模式,并通过电路板上的开关或控制接口进行设置。
3.4 防护措施在使用红外对管时,需要避免与其他光源产生干扰,以免影响正常工作。
同时,要注意保护红外对管的光敏区域不受外界杂光照射,避免误判。
4. 红外对管的应用领域红外对管由于其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特点,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1 红外传感红外对管可以用于温度检测、人体感应、烟雾传感等领域。
例如,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红外对管可以通过感知人体的红外辐射来实现自动照明和安防监控功能。
4.2 红外遥控红外对管常用于电器遥控器中,通过发送和接收红外信号来实现对电器设备的遥控操作。
用户只需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钮,红外对管就能够感应到红外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然后通过电路实现相应的功能。
4.3 红外通信红外对管在无线通信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发送和接收红外信号,可以实现手机之间的数据传输、电脑与电视之间的文件传输等。
5. 红外对管的注意事项5.1 温度环境红外对管对温度环境比较敏感,应确保在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使用。
红外发射与接收(附电路图)
![红外发射与接收(附电路图)](https://img.taocdn.com/s3/m/2396f7ce910ef12d2af9e740.png)
红外发射与接收资料注意:TI公司给2012年电子设计大赛提供的部分元件如下:1波长600-1000nm的LED及相应光电接收元件2光敏元件3高亮度LED元件4无线通信模块(如CC11xx,CC24xx,CC25xx系列)请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编码解码芯片PT2262/PT2272芯片原理简介PT2262/2272是台湾普城公司生产的一种CMOS工艺制造的低功耗低价位通用编解码电路,PT2262/2272最多可有12位(A0-A11)三态地址端管脚(悬空,接高电平,接低电平),任意组合可提供地址码,PT2262最多可有6位(D0-D5)数据端管脚,设定的地址码和数据码从17脚串行输出,可用于无线遥控发射电路。
编码芯片PT2262发出的编码信号由:地址码、数据码、同步码组成一个完整的码字,解码芯片PT2272接收到信号后,其地址码经过两次比较核对后,VT脚才输出高电平,与此同时相应的数据脚也输出高电平,如果发送端一直按住按键,编码芯片也会连续发射。
当发射机没有按键按下时,PT2262不接通电源,其17脚为低电平,所以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不工作,当有按键按下时,PT2262得电工作,其第17脚输出经调制的串行数据信号,当17脚为高电平期间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起振并发射等幅高频信号,当17脚为低平期间315MHz 的高频发射电路停止振荡,所以高频发射电路完全收控于PT2262的17脚输出的数字信号,从而对高频电路完成幅度键控(ASK调制)相当于调制度为100%的调幅。
[1]PT2262特点1、CMOS工艺制造,低功耗2、外部元器件少3、RC振荡电阻4、工作电压范围宽:2.6-15v5、数据最多可达6位6、地址码最多可达种[2]应用范围1、车辆防盗系统2、家庭防盗系统3、遥控玩具4、其他电器遥控名称管脚说明A0-A11 1-8、10-13地址管脚,用于进行地址编码,可置为“0”,“1”,“f”(悬空),D0-D5 7-8、10-13数据输入端,有一个为“1”即有编码发出,内部下拉Vcc 18 电源正端(+)Vss 9 电源负端(-)TE 14 编码启动端,用于多数据的编码发射,低电平有效;OSC1 16 振荡电阻输入端,与OSC2所接电阻决定振荡频率;OSC2 15 振荡电阻振荡器输出端;Dout 17 编码输出端(正常时为低电平)在具体的应用中,外接振荡电阻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节,阻值越大振荡频率越慢,编码的宽度越大,发码一帧的时间越长。
红外对管电路
![红外对管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0dc4b8c56c175f0e7dd13718.png)
红外对管特性简介:直径:3mm波长:940nm 工作电压:1.2V,工作电流:20mA测量距离: <20cm波段为红外光,受可见光干扰小。
红外对管电路连接图(对不同型号红外对管,可适当调整电阻以达到相关电气参数)1、AD采样实现避障功能针对一些红外接收管容易受到可见光的影响,从而改变其阻值,容易造成系统的误判。
可以考虑采用上面的电路。
100- 100k欧姆,是红外接收管在不同光线条件下(室内一阳光直射)的阻值的大小。
在正常的光线下通过IOA0 口A/D采集到一个电压值作为一个参考电压。
当随着光线变化时,IOA0 口读进来的电压值也就发生变化。
这个使用通过IOA4、I0A5 I0A6 IOA7依次选通,选择最接近参考值的电压作为判断电压。
该电路可以避免可见光带来的干扰,检测障碍物的距离在0- 15cm。
效果不错。
缺点是引用占用IO 口较多,操作较为复杂。
2、直流驱动避障电路直流驱动红外探测器电路的设计与参数计算电路如图所示。
W1和R1及V1构成简单直流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调节W1可以改变发光管的发光光强,从而调节探测距离,NE555及其外围元件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其触发电平可通过W2 控制,接收管V2和电阻R2构成光电检测电路。
通过NE555第3脚输出的TTL 电平可以直接驱动单片机I/O 口。
由于555输出信号为TTL电平,单片机检测方便。
缺点同样是容易受可见光干扰。
3、交流调制驱动避障电路4 ---------- ----- JuLM567及其外围芯片构成音频检频器,其检频频率fO由R4 C5决定:。
其中fO 为检频频率,当R4=10K C5=222时,fO = 41KHz这一振荡信号经过V3扩流后,驱动发光管,这样处理后可以保证发光频率与检频频率严格一致使LM567 的输出仅与光强有关。
为进一步提升探测距离,我们还设立了一级交流放大器,其增益约为240倍,虽然这样大的放大倍数放大器的线性和稳定性会较差,但对于频率检测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红外对管工作原理
![红外对管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4b5795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0.png)
红外对管工作原理
红外对管是一种基于红外线传感技术的装置,主要用于检测和测量周围环境中的红外辐射。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发射红外辐射:红外对管内部有一个红外辐射源,通常是一个红外发射二极管。
当电流通过这个二极管时,它会发射出红外光线,通常在近红外区域(约700纳米到1毫米的波长范围内)。
2. 接收红外辐射:红外对管内部还有一个红外接收二极管,它专门用于接收周围环境中的红外辐射。
这个接收二极管通常被设计成高敏感度和高响应速度,以能够尽快捕获到红外辐射。
3. 电信号转换:当红外辐射照射到接收二极管上时,它会产生一定的电流。
这个电流被红外对管内部的电路所测量和转换,以产生与输入红外辐射强度成正比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4. 数据处理和输出:红外对管的输出信号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处理和利用。
通常情况下,输出信号会被传输到一个处理器或控制器中,用于进一步处理、判断和决策。
例如,在一个红外测温仪中,输出信号可以被转换为温度值并显示在仪器的屏幕上。
总的来说,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结为发射红外辐射、接收红外辐射、电信号转换和数据处理等几个基本步骤。
通过这
些步骤,红外对管能够检测和测量周围环境中的红外辐射,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的电信号输出。
红外对管 原理
![红外对管 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4c2eec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d.png)
红外对管原理红外对管是一种常用的红外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相对较低的成本等特点。
该传感器主要由红外发光二极管(IR LED)和红外接收二极管(IR Photodiode)组成。
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电效应,即将红外光转化为电信号。
首先,红外发光二极管会发射一定频率的红外光束。
这些红外光束通过氮化镓(GaN)或砷化镓(GaAs)等材料制成的发光器件,其能带宽度与所释放的光子的波长相匹配。
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流通过在PN结上的注入和偏置,使电流流过发光材料,从而激发产生光子。
接下来,红外光束会穿过环境传播到红外接收二极管。
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采用硅(Si)或锗(Ge)等材料,其材质特性与红外光波长相匹配,因此能够高效地吸收红外光。
当红外光照射到红外接收二极管上时,它会产生一个光电流,这是由于光子能量转化为材料中的电子能量所引起的。
接下来,该电流信号会被传感器的电路进行放大和处理。
常见的处理电路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输出电路。
放大电路通常用于放大由红外接收二极管产生的微弱电流信号,以便进行后续处理。
滤波电路主要用于滤除噪声信号,提高传感器的信噪比。
输出电路则可以将处理后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
最后,经过处理的信号被送至控制器或微处理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以实现不同的应用需求。
例如,可以通过监测红外发射二极管和接收二极管之间的反射和干扰来检测到物体的存在与否。
当有物体进入传感器的感知范围时,红外光线将被物体吸收或反射,从而改变接收二极管上的光电流大小,进而被传感器检测到。
通过监测光电流的变化,可以判断物体的存在与否,并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红外对管主要应用于人体检测、自动照明、安防系统、无人驾驶、自动门禁系统等领域。
通过感知物体的红外特征,红外对管可以实现对环境的快速反应和准确控制。
在人体检测领域,红外对管可以通过检测人体的红外辐射来实现人体的识别和跟踪。
在自动照明领域,红外对管可以通过感知到人体或动物的存在来自动开启或关闭照明设备。
红外对管电路
![红外对管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68da4bef102de2bd960588f7.png)
红外对管特性简介:直径:3mm,波长:940nm,工作电压:1.2V,工作电流:20mA,测量距离:<20cm。
波段为红外光,受可见光干扰小。
红外对管电路连接图(对不同型号红外对管,可适当调整电阻以达到相关电气参数)1、AD采样实现避障功能针对一些红外接收管容易受到可见光的影响,从而改变其阻值,容易造成系统的误判。
可以考虑采用上面的电路。
100-100k欧姆,是红外接收管在不同光线条件下(室内-阳光直射)的阻值的大小。
在正常的光线下通过IOA0口A/D采集到一个电压值作为一个参考电压。
当随着光线变化时,IOA0口读进来的电压值也就发生变化。
这个使用通过IOA4、IOA5、IOA6、IOA7依次选通,选择最接近参考值的电压作为判断电压。
该电路可以避免可见光带来的干扰,检测障碍物的距离在0-15cm。
效果不错。
缺点是引用占用IO口较多,操作较为复杂。
2、直流驱动避障电路直流驱动红外探测器电路的设计与参数计算电路如图所示。
W1和R1及V1构成简单直流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调节W1可以改变发光管的发光光强,从而调节探测距离,NE555及其外围元件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其触发电平可通过W2 控制,接收管V2和电阻R2构成光电检测电路。
通过NE555第3脚输出的TTL电平可以直接驱动单片机I/O口。
由于555输出信号为TTL电平,单片机检测方便。
缺点同样是容易受可见光干扰。
3、交流调制驱动避障电路LM567及其外围芯片构成音频检频器,其检频频率f0由R4、C5决定:。
其中f0为检频频率,当R4=10K,C5=222时,f0=41KHz。
这一振荡信号经过V3扩流后,驱动发光管,这样处理后可以保证发光频率与检频频率严格一致使LM567的输出仅与光强有关。
为进一步提升探测距离,我们还设立了一级交流放大器,其增益约为240倍,虽然这样大的放大倍数放大器的线性和稳定性会较差,但对于频率检测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4、检测液滴电路无液滴落下时,接收管与发射管正对,接收管接收到的光强较强,有液滴滴下时,下落中的水滴对红外光有较强的漫反射、吸收及一定的散射作用,导致接收光强的较大改变,接收管接收到的信号经一级施密特触发器,送单片机的中断口,据此就可以正确的探测出液滴的滴落。
红外收发对管电路
![红外收发对管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8e8d4ebd76c66137ef061935.png)
红外收发对管1、红外收发对管是一种利用红外线的开关管,接受管在接受和不接受红外线时电阻发生明显的变化,利用外围电路可以时输出产生明显的高低电平的变化,高低电平的变化输入单片机就可使之识别,从而实现智能控制。
我们使用的单片机是凌阳61板,经过我们试验,在输入电压小于1.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低电平,在输入电压大于1.8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高电平。
2、用途:蔽障、计数(记液体点滴的个数、记玻璃小球的个数、记小车轮子的转数)、寻迹3、红外发射接收电路:3.1输入信号采用38KHz的调制波红外发射电路由电阻R2、三极管Q2、电阻R3与红外发射二极管D1构成,如图接收电路由红外接收管和放大电路组成,如图 2.2。
Q4接收到红外信号后,经过三极管Q1进行第一级放大,放大后的信号送入三极管Q3进行第二级放大,通过Rx就可以得到放大后的红外接收信号。
为了降低干扰,Tx一般采用调制方式,这里,其波形如图2.3。
图2.3 38KHz调制波对应图2.3的调制波,如果VCC为5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20cm;如果VCC为3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10cm。
3.2直接采用直流电源本电路电路简单,性能稳定,安装方便,但距离比较近。
当阻挡了接收管接收红外线的强度时,产生一个低电平的脉冲信号,由于对管的发射口径较小,单光束发射,小球相对红外装置正交落下时,很容易检测处理。
使用此电路寻迹实现小车跟黑色轨道行驶,在行驶过程中不超出该线。
考虑到黑线和白纸组合,我们采用红外对管辨认路面的黑白两种不同状态。
由于红外对管对黑白色的感应比较明显,又不需要很高的精度,适用于简单的寻迹。
但外部影响比较大,所以须将接收头用黑皮套套上以提高信号的接受率。
该小车采用三对红外对管,通过他们送入单片机信号的不同,将其逻辑组合后向小车的各个电机发送启动信号,从而,驱动小车实现寻迹功能。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关于红外对管的原理及应用
![关于红外对管的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a52b9e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7.png)
简介与说明:红外线接收管是在LED行业中命名的;是专门用来接收和感应红外线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光线的..一般情况下都是与红外线发射管成套运用在产品设备当中..详细可参阅:广州市光汇电子有限公司的产品说明.. 特征与原理:红外线接收管是将红外线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它的核心部件是一个特殊材料的PN结;和普通二极管相比;在结构上采取了大的改变;红外线接收管为了更多更大面积的接受入射光线;PN结面积尽量做的比较大;电极面积尽量减小;而且PN结的结深很浅;一般小于1微米..红外线接收二极管是在反向电压作用之下工作的..没有光照时;反向电流很小一般小于0.1微安;称为暗电流..当有红外线光照时;携带能量的红外线光子进入PN结后;把能量传给共价键上的束缚电子;使部分电子挣脱共价键;从而产生电子---空穴对简称:光生载流子..它们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参加漂移运动;使反向电流明显变大;光的强度越大;反向电流也越大..这种特性称为“光电导”..红外线接收二极管在一般照度的光线照射下;所产生的电流叫光电流..如果在外电路上接上负载;负载上就获得了电信号;而且这个电信号随着光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分类:红外线接收管有两种;一种是光电二极管;另一种是光电三极管..光电二极管就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光电三极管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同时;也把电流放大了..因此;光电三极管也分为两种;分别别是NPN型和PNP型.. 作用:红外接收管的作用是进行光电转换;在光控、红外线遥控、光探测、光纤通信、光电耦合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如何选择红外线接收管:红外线最重要的参数就是光电信号的放大倍率;一般的有1000-1300 1300-1800 1800-2500;这些对灵敏度有决定作用..红外对管是红外线发射管与光敏接收管;或者红外线接收管;或者红外线接收头配合在一起使用时候的总称..红外线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称为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红外线发射管红外线发射管在LED封装行业中主要有三个常用的波段;如下850NM、875NM、940NM..根据波长的特性运用的产品也有很大的差异;850NM波长的主要用于红外线监控设备、875NM主要用于医疗设备、940NM波段的主要用于红外线控制设备..EG:红外线遥控器、光电开关、光电记数设备等..编辑本段功能说明光敏接收管光敏接收管它是一个具有光敏特征的PN结;属于光敏三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因此工作时需加上反向电压..无光照时;有很小的饱和反向漏电流暗电流..此时光敏管不导通..当光照时;饱和反向漏电流马上增加;形成光电流;在一定的范围内它随入射光强度的变化而增大..红外线接收管红外线接收管功能与光敏接收管相似只是不受可见光的干扰;属于光敏二极管;只对红外线有反应..红外线接收头红外线接收头就是在红外线接收管的基础上进行放大的信号的作用;类似与三极管的放大效果..。
红外线发射二极管驱动电路[资料]
![红外线发射二极管驱动电路[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f967bd5e45c3b3566ec8b9c.png)
红外线发射二极管驱动电路[资料] 红外线发射二极管驱动电路红外线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使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时,驱动电路的设计相当重要,好的设计能使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最高,且使用寿命增长,所以在此要特别介绍驱动电路。
1.电阻负载驱动: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在使用时,须由电流驱动,又其发光强度是与电流成比例变化,所以电流控制方式的重要性就相对的增加了。
图8所示为其电阻负载驱动方式,这是最简单的驱动方式,驱动电源是以直流为之,根据图9所示的正向电压、电流特性可绘出其负载线,并求出其工作点。
该工作点所对应的电压、电流分别为VF及IF ,其算式为:图8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图9发光二极管正向电流,电压特性及工作点在进行设计时,最重要的是在IF电流的控制,设计出的IF不能太大,若大于IF(max)则元件有烧毁之虑,IF若太小,则其发射束就会变小。
另外在电源电压的取得亦须注意其稳定性,为求得发射光束的稳定,电源电压的稳定要求相对的提高,所以在精密的红外线控制中,应尽量做到电源的稳定,有时为求其稳定性也可将电源提高,电源提高之后,为保持电流的不变,所使用的限流电阻亦相对的提高,此时电源的微量变动,对电流影响就不大了,以下就介绍电阻负载驱动设计例:假设电源电压VCC=5V,电流IF取小于IF (max)为20mA,由图8的特性曲线求得电压VF=1.2V代入驱动公式可得:得R =190Ω,此时R须采用190Ω,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即可取得20mA的驱动电流。
2.多个红外线发射二极管的串、并联驱动有时候用一个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其输出能力是不够的,因此也可同时采用多个发光二极管做发射,以加强其输出能力,多个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驱动有两种,一是串联,一是并联。
图10是串联驱动的方式,图11是并联驱动的方式,每一支路电流,所以电源总共提供了N×If的电流。
图10串联的发光二极管的驱动方式图11并联的发光二极管之驱动方式3.用晶体管做为定电流的驱动电路为求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出光束的稳定,也可借定电流电路驱动之,定电流电路的设计可采用如图12所示三种方式为之,图中采用稳压二极管做定电压,可以得到IE电流,又,所以IF?(Vz-VBE)/RE,式中VZ,VBE,RE皆为定数,所以IF固定不变,因此可以在晶体集极串接很多个红外线发光二极管。
红外对管的典型应用电路
![红外对管的典型应用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9e8bb96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f.png)
红外对管的典型应用电路红外对管是一种常见的红外接收器件,广泛应用于红外遥控、红外测距、红外反射传感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红外对管的典型应用电路。
一、红外对管的基本原理红外对管是一种具有红外敏感元件的光电转换器件。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红外光的吸收和转换。
当红外光照射到红外对管上时,红外光被红外敏感元件吸收,并产生电流信号。
通过对这个电流信号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红外光的检测和测量。
红外对管的典型应用电路主要包括信号检测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以及输出电路等部分。
1. 信号检测电路红外对管的信号检测电路主要用于检测红外光的存在与否。
它通常由一个光敏二极管和一个电阻组成。
当红外光照射到光敏二极管上时,光敏二极管产生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电压信号可以检测到红外光的存在。
2. 放大电路红外对管输出的电流信号比较微弱,需要经过放大电路进行放大。
放大电路通常采用运放作为放大元件,通过调节运放的增益大小,可以实现对红外光信号的放大。
3. 滤波电路由于红外对管对其他频段的光也有一定的响应,为了减少干扰和提高检测精度,需要在电路中加入滤波电路。
滤波电路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滤波器件,如电容、电感等,来滤除非红外光信号。
4. 输出电路红外对管经过信号检测、放大和滤波等处理后,最终需要输出一个电压或电流信号。
输出电路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电路设计,如电压输出、电流输出或开关输出等。
三、红外对管的典型应用场景1. 红外遥控红外对管广泛应用于遥控器中,用于接收和解码遥控器发送的红外信号。
当用户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键时,遥控器会发送一个特定的红外信号,红外对管接收到这个红外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电信号,通过解码电路解码后,可实现对电视、空调、音响等家电的遥控操作。
2. 红外测距红外对管还可以用于测量物体的距离。
通过发射红外光,并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可以计算出物体与红外对管的距离。
这种红外测距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自动门、机器人导航、智能驾驶等领域,实现对物体距离的快速测量和定位。
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
![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47caa0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3d.png)
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
红外对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红外线感应领域的传感器,它可以感知环境中的红外线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它在安防监控、智能家居、自动化控制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红外对管是如何工作的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
首先,红外对管内部包含了一个红外发射器和一个红外接收器。
红外发射器会发射一定频率的红外线,而红外接收器则会接收周围环境中的红外线信号。
当有物体进入红外对管的感应范围时,它会阻挡红外线的传播,导致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线信号发生改变。
其次,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红外线的特性。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长于可见光,人眼无法直接看到。
而物体的热量会发出红外线,因此红外对管可以通过感知环境中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物体的检测和感应。
接着,当红外对管接收到红外线信号发生改变时,它会将这一变化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这个输出的电信号可以被连接到其他电路或者控制系统中,实现对被检测物体的监测和控制。
此外,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了红外线的反射和折射。
当红外线遇到不同的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这些现象会影响红外对管接收到的红外线信号,从而实现对物体的探测和识别。
总的来说,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感知环境中的红外线信号,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实现对物体的检测和感应。
它在各种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和安全保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对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红外发射与接收(附电路图)
![红外发射与接收(附电路图)](https://img.taocdn.com/s3/m/2396f7ce910ef12d2af9e740.png)
红外发射与接收资料注意:TI公司给2012年电子设计大赛提供的部分元件如下:1波长600-1000nm的LED及相应光电接收元件2光敏元件3高亮度LED元件4无线通信模块(如CC11xx,CC24xx,CC25xx系列)请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编码解码芯片PT2262/PT2272芯片原理简介PT2262/2272是台湾普城公司生产的一种CMOS工艺制造的低功耗低价位通用编解码电路,PT2262/2272最多可有12位(A0-A11)三态地址端管脚(悬空,接高电平,接低电平),任意组合可提供地址码,PT2262最多可有6位(D0-D5)数据端管脚,设定的地址码和数据码从17脚串行输出,可用于无线遥控发射电路。
编码芯片PT2262发出的编码信号由:地址码、数据码、同步码组成一个完整的码字,解码芯片PT2272接收到信号后,其地址码经过两次比较核对后,VT脚才输出高电平,与此同时相应的数据脚也输出高电平,如果发送端一直按住按键,编码芯片也会连续发射。
当发射机没有按键按下时,PT2262不接通电源,其17脚为低电平,所以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不工作,当有按键按下时,PT2262得电工作,其第17脚输出经调制的串行数据信号,当17脚为高电平期间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起振并发射等幅高频信号,当17脚为低平期间315MHz 的高频发射电路停止振荡,所以高频发射电路完全收控于PT2262的17脚输出的数字信号,从而对高频电路完成幅度键控(ASK调制)相当于调制度为100%的调幅。
[1]PT2262特点1、CMOS工艺制造,低功耗2、外部元器件少3、RC振荡电阻4、工作电压范围宽:2.6-15v5、数据最多可达6位6、地址码最多可达种[2]应用范围1、车辆防盗系统2、家庭防盗系统3、遥控玩具4、其他电器遥控名称管脚说明A0-A11 1-8、10-13地址管脚,用于进行地址编码,可置为“0”,“1”,“f”(悬空),D0-D5 7-8、10-13数据输入端,有一个为“1”即有编码发出,内部下拉Vcc 18 电源正端(+)Vss 9 电源负端(-)TE 14 编码启动端,用于多数据的编码发射,低电平有效;OSC1 16 振荡电阻输入端,与OSC2所接电阻决定振荡频率;OSC2 15 振荡电阻振荡器输出端;Dout 17 编码输出端(正常时为低电平)在具体的应用中,外接振荡电阻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节,阻值越大振荡频率越慢,编码的宽度越大,发码一帧的时间越长。
红外接收电路原理
![红外接收电路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1595ce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4.png)
红外接收电路原理
红外接收电路是一种用于接收和解码红外线信号的电路。
它主要由红外接收器、滤波器和解码器组成。
红外接收器是最关键的部分,它通常由一个红外光敏二极管组成。
当有红外线照射到二极管时,二极管就会产生电流。
这个电流的大小与红外线的强度成正比,所以它可以被用来检测红外线的存在。
为了减少环境中其他光源的干扰,红外接收电路还需要使用一个滤波器。
这个滤波器一般是一个窄带滤波器,它只允许特定频率的红外线通过,而屏蔽其他频率的光线。
解码器是用来解析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的。
红外遥控器通常会发送一系列的红外脉冲,每个脉冲表示一个特定的命令。
解码器将接收到的脉冲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其发送给其他电路,例如微处理器或其他逻辑电路,以执行相应的操作。
总之,红外接收电路通过红外接收器接收红外线信号,使用滤波器滤除不需要的光线,然后使用解码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解析成数字信号,从而实现对红外信号的检测和解码。
红外发射和接收管使用指南
![红外发射和接收管使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2bb4b47a417866fb84a8ecd.png)
我想重点谈一下Βιβλιοθήκη 何测试出合适的阈值。大家可以利用串口监视器,将要看的2处的模拟值打印到串口监视器中。
Serial.println(IR_R_V);便是这个功能。要使用串口监视功能,记得进行配置:Serial.begin(9600);
9600是波特率可以理解成数据传输速率,和串口监视器右下角的波特率选项对应。一般默认9600.
提醒一点,由于发射管的特性,只有在发射管和接收管头对头时,信号比较强。
红外发射管:如左图,通电之后,管子就会一直向外发射红外线。值得注意的是,发射的红外线方向是近乎往前的,并不是向四周发散的。若想控制红外发射的时间(如想做到只有对接的时刻才发射红外线),那可以把电路的一端接开发的一个管脚(如图中的D11),控制管脚高低电平就可控制红外发射管是否工作。
红外接收管:相当于一个可调电阻,阻值随接收到的红外线的强弱而变化,如果我们按图连接电路(图中100k欧电阻改用10k欧也应该可以),那个2处的电压变化就间接反映了接收红外强弱的变化。所以,可以通过读取2处的模拟值,来判断红外的强弱,从而进行对接。
int IR_R_V;//存储模拟值
void setup()
{
其他配置。
Serial.begin(9600);//配置串口通信
}
void loop()
{
IR_R_V=analogRead(IR_R_PIN);//读取模拟值
Serial.println(IR_R_V);//将模拟值打印到串口监视器
delay(500);//延时以便看清打印的值
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工作原理
![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dc0b14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c.png)
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工作原理红外发射管是能够产生红外线辐射的元件,其工作原理基于PN结的正向偏置和电子跃迁过程。
红外发射管由两个层状半导体材料构成,通常是以砷化镓(GaAs)和磷化铟(InP)为主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
其结构上有一个P区和一个N区,二者之间形成了一个PN结。
当红外发射管处于正向偏置电压下,P区富含正电荷,而N区富含负电荷。
在电子能级分布的帮助下,正电子从P区向N区移动,负电子从N 区向P区移动。
当电子穿过PN结时,发生电子的复合,电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释放出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此时就是红外发射管发射红外线的过程。
红外接收管是能够感受红外线辐射并转化为电信号的元件,其工作原理基于光敏元件的光电效应。
红外接收管的主要结构是PN结,通常采用硒化铟、锗等化合物半导体材料。
当红外线照射到红外接收管上,红外光子激发了红外接收管中的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并产生了电子空穴对。
这些电子空穴对会因为PN结的电场和漂移电场而分离,从而产生出电流。
这个电流信号会传到电路中进行放大和计算处理。
三、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的结构与参数1.红外发射管的结构:红外发射管一般由电极、荧光层和窗口组成。
电极用于给PN结提供正向偏压,荧光层用于将电子的能量转化成红外光能,窗口则是红外光传出的通道。
2.红外接收管的结构:红外接收管一般由窗口、滤波器、探测层、隔离层和电极组成。
窗口是红外线进入的入口,滤波器用于过滤掉其他波长的光,探测层用于吸收红外线并产生电流信号,隔离层用于分离探测层和电极,电极接收并放大电流信号。
3.参数: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的工作频带、响应速度、角度特性等都是其重要参数。
不同的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具有不同的工作频带,通常有可见光和近红外等频带。
响应速度表示红外接收管对红外线的响应时间,角度特性表示红外接收管对红外线的接收角度范围。
四、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的应用1.红外发射管的应用:红外发射管广泛应用于无线遥控、红外通信、热成像、红外测温等领域。
红外对管的原理及应用
![红外对管的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20aede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f.png)
红外对光管的原理及应用简介:红外线接收管是在LED行业中命名的,是专门用来接收和感应红外线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光线的。
一般情况下都是与红外线发射管成套运用在产品设备当中。
详细可参阅:广州市光汇电子有限公司的产品说明。
特征与原理:红外线接收管是将红外线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它的核心部件是一个特殊材料的PN结,和普通二极管相比,在结构上采取了大的改变,红外线接收管为了更多更大面积的接受入射光线,PN结面积尽量做的比较大,电极面积尽量减小,而且PN结的结深很浅,一般小于1微米。
红外线接收二极管是在反向电压作用之下工作的。
没有光照时,反向电流很小(一般小于0.1微安),称为暗电流。
当有红外线光照时,携带能量的红外线光子进入PN结后,把能量传给共价键上的束缚电子,使部分电子挣脱共价键,从而产生电子---空穴对(简称:光生载流子)。
它们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参加漂移运动,使反向电流明显变大,光的强度越大,反向电流也越大。
这种特性称为“光电导”。
红外线接收二极管在一般照度的光线照射下,所产生的电流叫光电流。
如果在外电路上接上负载,负载上就获得了电信号,而且这个电信号随着光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分类:红外线接收管有两种,一种是光电二极管,另一种是光电三极管。
光电二极管就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光电三极管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同时,也把电流放大了。
因此,光电三极管也分为两种,分别别是NP N型和PN P型。
作用:红外接收管的作用是进行光电转换,在光控、红外线遥控、光探测、光纤通信、光电耦合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如何选择红外线接收管:红外线最重要的参数就是光电信号的放大倍率,一般的有1000-1300 1300-1800 1800-2500,这些对灵敏度有决定作用。
红外收发对管电路
![红外收发对管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9a7e586fa58da0116d174902.png)
红外收发对管1、红外收发对管是一种利用红外线的开关管,接受管在接受和不接受红外线时电阻发生明显的变化,利用外围电路可以时输出产生明显的高低电平的变化,高低电平的变化输入单片机就可使之识别,从而实现智能控制。
我们使用的单片机是凌阳61板,经过我们试验,在输入电压小于1.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低电平,在输入电压大于1.85 伏时单片机识别为高电平。
2、用途:蔽障、计数(记液体点滴的个数、记玻璃小球的个数、记小车轮子的转数)、寻迹3、红外发射接收电路:3 . 1输入信号采用38KHZ的调制波红外发射电路由电阻R2三极管Q2电阻R3与红外发射二极管D1构成,如图vcc接收电路由红外接收管和放大电路组成,如图2.2。
Q4接收到红外信号后,经过三极管Q1进行第一级放大,放大后的信号送入三极管Q3进行第二级放大,通过Rx就可以得到放大后的红外接收信号。
为了降低干扰,Tx 一般采用调制方式,这里,其波形如图 2.3图2.3 38KHZ调制波对应图2.3的调制波,如果VCC为5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20cm如果VCC为3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10cm3. 2直接采用直流电源本电路电路简单,性能稳定,安装方便,但距离比较近。
当阻挡了接收管接收红外线的强度时,产生一个低电平的脉冲信号,由于对管的发射口径较小,单光束发射,小球相对红外装置正交落下时,很容易检测处理。
使用此电路寻迹实现小车跟黑色轨道行驶,在行驶过程中不超出该线。
考虑到黑线和白纸组合,我们采用红外对管辨认路面的黑白两种不同状态。
由于红外对管对黑白色的感应比较明显,又不需要很高的精度,适用于简单的寻迹。
但外部影响比较大,所以须将接收头用黑皮套套上以提高信号的接受率。
该小车采用三对红外对管,通过他们送入单片机信号的不同,将其逻辑组合后向小车的各个电机发送启动信号,从而,驱动小车实现寻迹功能。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红外对管的接法
![红外对管的接法](https://img.taocdn.com/s3/m/3803a2b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6.png)
红外对管的接法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红外对管的接法这档子事儿。
红外对管啊,就像是一对好搭档,它们相互配合,能完成很多神奇的任务呢!你想想看,这就好比是两个小伙伴,一个负责发送信号,一个负责接收信号,是不是挺有意思的?要接好红外对管,那可得有点小技巧哦。
首先得搞清楚它们的极性,可别接反了呀,不然它们可就“闹脾气”不好好工作啦!就像你穿鞋子,总不能把左右脚穿反了吧?那得多别扭呀!然后呢,要给它们找个合适的“家”,也就是电路板啦。
把它们稳稳地焊接在上面,这焊接的功夫可不能马虎,得像老工匠一样细心。
要是焊接不牢固,它们在工作的时候摇摇晃晃的,那能行吗?在接电源的时候也要小心哦,可不能给它们太大或者太小的电,就像人吃饭一样,吃太多会撑着,吃太少会饿着,得恰到好处才行。
你说要是电给得不合适,红外对管能好好工作吗?肯定不能呀!还有啊,别忘了给它们配上合适的电阻,这电阻就像是给它们加了一道保险,能让它们工作得更稳定呢。
这就好比是给汽车装上安全带,能让你更安全地行驶。
接好红外对管之后,你就可以让它们大显身手啦!可以用它们来检测物体啦、计数啦等等。
它们就像是你的小助手,默默地为你工作着。
哎呀,你说这红外对管的接法是不是很重要?要是接不好,那可就浪费了这么好的小元件啦!所以呀,大家在接红外对管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别马马虎虎的。
你想想,要是因为你的一点小疏忽,导致整个装置不能正常工作,那多可惜呀!总之呢,红外对管的接法虽然不复杂,但是也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
就像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一样,只有认真了,才能把事情做好,不是吗?大家可别小瞧了这小小的红外对管接法哦,它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乐趣和惊喜呢!让我们一起好好地探索红外对管的奇妙世界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红外收发对管
1、红外收发对管是一种利用红外线的开关管,接受管在接受和不接受红外线时电阻发生明显的变化,利用外围电路可以时输出产生明显的高低电平的变化,高低电平的变化输入单片机就可使之识别,从而实现智能控制。
我们使用的单片机是凌阳61板,经过我们试验,在输入电压小于1.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低电平,在输入电压大于1.8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高电平。
2、用途:蔽障、计数(记液体点滴的个数、记玻璃小球的个数、记小车轮子的转数)、寻迹
3、红外发射接收电路:
??? 3.1输入信号采用38KHz的调制波
红外发射电路由电阻R2、三极管Q2、电阻R3与红外发射二极管D1构成,如图
接收电路由红外接收管和放大电路组成,如图 2.2。
Q4接收到红外信号后,经过三极管Q1进行第一级放大,放大后的信号送入三极管Q3进行第二级放大,通过Rx就可以得到放大后的红外接收信号。
为了降低干扰,Tx一般采用调制方式,这里,其波形如图2.3。
图2.3 38KHz调制波
对应图2.3的调制波,如果VCC为5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20cm;如果VCC为3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10cm。
3.2直接采用直流电源
本电路电路简单,性能稳定,安装方便,但距离比较近。
当阻挡了接收管接收红外线的强度时,产生一个低电平的脉冲信号,由于对管的发射口径较小,单光束发射,小球相对红外装置正交落下时,很容易检测处理。
使用此电路寻迹实现小车跟黑色轨道行驶,在行驶过程中不超出该线。
考虑到黑线和白纸组合,我们采用红外对管辨认路面的黑白两种不同状态。
由于红外对管对黑白色的感应比较明显,又不需要很高的精度,适用于简单的寻迹。
但外部影响比较大,所以须将接收头用黑皮套套上以提高信号的接受率。
该小车采用三对红外对管,通过他们送入单片机信号的不同,将其逻辑组合后向小车的各个电机发送启动信号,从而,驱动小车实现寻迹功能。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