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所得税费用核算汇总
基础会计知识点所得税费用
基础会计知识点所得税费用会计是企业经营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所得税费用是企业会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基础的会计知识点所得税费用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一、所得税费用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根据国家所得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的税金。
它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应税所得所应缴纳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按税务机关核定的方法和按税务机关核定的从账面核算的方法。
按税务机关核定的方法,企业需要根据税务机关核定的税率进行计算;而按税务机关核定的从账面核算的方法,企业需要按照税务机关核定的税率对账面净利润进行计算。
二、所得税费用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在会计处理中,所得税费用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所得税费用确认原则:所得税费用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确认,确保符合国家税法的要求。
2. 所得税费用计提原则:企业应在每一会计期间内计提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计提所得税费用的基础是企业当期的应确认且尚未确认的税收收入和税收支出。
3. 所得税费用核算原则:核算所得税费用时,企业需要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确定应纳税额和准备金的金额。
4. 所得税费用披露原则:企业应在财务报表中对所得税费用进行明确的披露,确保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三、所得税费用与财务报表分析的关系所得税费用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具有重要影响,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税务成本和盈利水平。
通过分析所得税费用可以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效税率、纳税合规程度等进行评估。
例如,如果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占利润总额的比例较高,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进一步优化经营成本和税务筹划。
此外,所得税费用还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相关。
在跨国经营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所得税费用,避免出现税收风险和税务纠纷。
四、所得税费用筹划与合规管理对于企业而言,所得税费用筹划与合规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合规管理是指企业应当按照税法规定缴纳所得税费用,确保税务风险的合理控制和避免税务纠纷。
所得税费用有哪些计算方法如何计算
所得税费用有哪些计算方法如何计算所得税是指个人或企业从各种经济活动中取得的收入,按照国家税收法规定,需要缴纳一定的税费。
所得税是许多国家的主要税种之一,也是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了解所得税的计算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计算所得税。
一、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方法1.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是个人从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各种来源获得的收入所需要缴纳的税费。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收入来源和税务法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个人所得税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应缴所得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其中,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个人从各种收入中扣除各项费用后的净收入;适用税率则根据不同层级的收入档位而有所不同;速算扣除数是为了简化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而设定的固定数值。
2.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企业所得税是企业在一定纳税期内从各种经济活动中取得的收入所需要缴纳的税费。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根据企业所在国家的税收法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企业所得税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 全年应纳税收入总额 - 全年费用总额其中,全年应纳税收入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纳税期内的全部收入减去各项可抵扣费用后的净收入;全年费用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纳税期内的全部费用支出。
二、如何计算所得税1.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步骤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大致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计算个人的应纳税所得额,即将各种收入扣除各项费用后的净收入。
步骤二:根据个人的应纳税所得额查找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步骤三:应缴所得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2.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步骤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大致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计算企业的全年应纳税收入总额,即将全部收入减去各项可抵扣费用后的净收入。
步骤二:计算企业的全年费用总额,即统计企业在一定纳税期内的全部费用支出。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要点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要点所得税是一种对企业或个人所得进行征收的税种,对于企业而言,正确、准确地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是保证财务报表准确反映税务义务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所得税会计核算的要点进行讲解,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所得税会计核算的概述所得税会计核算是指企业根据税法规定和财务会计准则,在财务会计报表中核算所得税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达到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比性和时效性,使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和透明。
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主要包括纳税总额的计算、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所得税负债的补充资料的披露等环节。
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主要要点1. 计算纳税总额纳税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依照法定税率和税法规定,按照税法确定对外经济业务所得应纳税的金额。
计算纳税总额时,需要根据企业的会计利润调整项目进行折算和重新计算,例如非税收入、非税支出、非税损益调整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补贴等因素。
2. 确认所得税负债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计算出的在当期应缴纳的所得税款额。
根据税法规定,所得税负债需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
也就是说,当企业发生需缴纳所得税的经济事项时,才能确认所得税负债。
确认所得税负债的依据主要是企业的会计利润和税率,应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企业实际应缴纳的所得税款。
3. 披露所得税负债补充资料企业在财务会计报表中需要披露所得税负债补充资料,以提供更加详细的税务信息。
披露内容通常包括所得税负债的计算方法、计算基础、税率和税负的变动情况等。
通过充分披露所得税负债补充资料,可以增加财务报表的透明度,方便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税务状况。
4. 完善税务内部控制为保证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税务内部控制制度。
包括建立合理的记账凭证和账簿档案管理制度、规范纳税申报程序、定期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自查和复核等。
通过加强税务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控制所得税会计核算中的风险,提高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
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所得税是指个人、家庭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所得依法缴纳给国家的一种税金。
所得税的计算和核算是一个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是企事业单位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履行的一项法务义务。
本文将介绍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法,以及在会计实务中常见的问题和处理方式。
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纳税计入成本法纳税计入成本法是企业虽然依法应纳所得税,但在核算成本时将所得税计入产品成本,从而影响产品成本计算和核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无法准确核算所得税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或个体工商户。
二、应税进项减征税法应税进项减征税法是指企业可以预先核减应税进项税额,再计算应纳所得税。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存在大量应税进项的情况,合理计算应纳所得税,减轻企业税负。
三、利润总额法利润总额法是指按照企业的税前净利润总额计算所得税,然后在利润总额中扣除已缴的应交所得税,得出应纳所得税额。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利润稳定、经营管理较规范的情况。
四、调整税前损益法调整税前损益法是指利用一系列的会计调整项目,将企业的税前损益调整为所得税损益。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利润波动较大,具有较多非经常性项目的情况。
无论采取哪种会计核算方法,企业在进行所得税核算时都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准确计算所得额企业应准确计算所得额,即预算或核实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实际所得额。
计算所得额时,需考虑各种收入、费用、损失和减免等因素,并结合税法规定进行调整。
二、按规定计算应纳税额企业在计算应纳所得税时,应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和税法规定的优惠政策等进行计算。
同时,应及时了解相关税务政策的变动,确保所得税计算的准确性。
三、稽查纳税义务企业在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时应主动履行纳税义务,积极配合税务部门的稽查工作。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自身内部控制和管理,确保会计核算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在实际会计工作中,所得税的核算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下面将一一加以介绍:一、减免所得税政策的合规性问题企业在享受所得税减免政策时,需要对政策的适用条件和期限进行全面了解,并在核算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最新知识]所得税费用怎样核算
所得税费用怎样核算
所得税费用怎样核算,如果不太了解没有关系,本文我们搜集整理了相关信息,请大家参考。
所得税费用怎样核算?
⑴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⑵本科目可按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进行明细核算。
⑶所得税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应交所得税,借记本科目(当期所得税费用),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
②资产负债表日,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企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比照上述原则调整本科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及有关科目。
⑷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所得税费用怎样计算?
所得税费用有两种计算方法:
1、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2、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是损益类科目;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因为可能存在暂时性差异。
如果只有永久性差异,则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
以上就是关于所得税费用怎样核算的相关内容,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更多与税费有关的文章,请继续关注我们。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对于存在的所得税费用争议问题,如税收政策适用、税额计算等, 与税务机关进行沟通协调,寻求妥善处理。
完善内部控制
引导企业加强所得税费用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税务管理制度,防 范税务风险。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成本费用扣除
审查企业成本费用扣除是否符 合税法规定,是否存在多扣或
少扣的情况。
税前利润调整
核实企业税前利润的计算是否 准确,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税收优惠政策
检查企业是否符合税收优惠政 策条件,是否正确享受税收优
惠政策。
所得税费用的调整与处理
调整违规行为
对于发现的所得税费用违规行为,如未及时申报、多扣少扣等, 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缴税款。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 额。
纳税调整增加额
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因违反税法 规定或有关税收法规而导致的需要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项 目或金额。
纳税调整减少额
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因符合税法 规定或有关税收法规而导致的需要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项 目或金额。
对比分析法
01
将企业所得税费用与历史数据、行业数据进行对比,以发现异
常波动。
抽样审计法
02
从企业财务报表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详细审查,以评估整体准
确性。
风险导向法
03
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识别可能存在所得税费用问题的领
域,进行重点审查。
所得税费用的检查内容
01
02
03
04
收入确认
核实企业是否按照税法规定及 时、准确确认收入。
所得税会计核算内容详解
所得税会计核算内容详解所得税:是指对企业经营所得或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收。
方法:资产负债表负债法。
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公式: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公式: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新准则使用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即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的确定(见下表)项目比较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可抵扣时间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可抵扣时间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有暂时性差异的处理应遵循以下步骤:(1)确定一项资产或负债的税基。
(2)分析、计算暂时性差异。
(3)确认由于暂时性差异造成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
(4)将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及相应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在报表中予以列示。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1、资产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的确认。
例:某企业期末有一批存货,成本为1000万元,按照存货准则规定,估计其可变现净值为800万元,对于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计算其暂时性差异。
企业所得税汇总缴纳
企业所得税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所得的纯收入按照法定税率计算并缴纳给国家的一种税收。
企业所得税的汇总缴纳是指企业按照税务部门的规定,通过提交相关报表和材料,将应缴的企业所得税一次性纳入税务部门指定的银行账户,实现缴纳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从企业所得税的缴纳对象、汇总缴纳的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企业所得税的缴纳对象企业所得税的缴纳对象包括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这些组织在经过一定期间的运营后,根据所得税法规定的计算方法,获得的纯收入即为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其中,独资企业和个人独立经营的企业按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办法执行。
二、企业所得税汇总缴纳的流程1. 缴纳申报企业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首先需要进行申报工作。
企业所得税的申报周期一般为季度,企业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报表和资料,按照税务部门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申报。
申报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情况、收入、费用等信息。
一般来说,税务部门会提供相应的报表模板,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并提交。
2. 税款核算税务部门在接收到企业的申报资料后,会对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核算,包括对企业的收入、费用、抵扣等进行审核。
如果核算结果与企业申报的数据有出入,税务部门会与企业进行沟通,并进行相应的复核。
3. 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汇总缴纳是指企业将应缴的企业所得税一次性缴纳给税务部门。
在税款核算无误后,企业需要将核算后的应缴企业所得税金额汇总到指定的银行账户。
一般来说,税务部门会在核算结果公布后给企业一个缴纳期限,企业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汇总缴纳。
三、企业所得税汇总缴纳的注意事项1. 缴纳期限企业所得税的汇总缴纳有固定的缴纳期限,企业需要按时完成缴纳。
一旦错过缴纳期限,将面临滞纳金、罚款等后果。
因此,企业应合理安排时间,提前了解缴纳期限,并确保按时缴纳。
2. 缴纳金额准确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的汇总缴纳时,需要确保缴纳金额准确无误,以避免额外的缴纳或被追缴。
第二节 所得税费用(掌握计算和构成内容)
第二节所得税费用(掌握计算和构成内容)企业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等于当期所得税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之和。
其中,当期所得税是指当期应交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一、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企业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整确定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重点)=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例题•单选题】某企业2012年度利润总额为1800万元,其中本年度国债利息收入200万元,已计入营业外支出的税收滞纳金6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2012年应交所得税为()万元。
A.400B.401.5C.450D.498【答案】B【解析】2012年该企业应交所得税=(1800-200+6)×25%=401.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401.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401.5【例题·单选题】某企业2012年度税前会计利润为2000万元,其中本年国债利息收入120万元,税收滞纳金2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2012年度所得税费用为()万元。
(2013年)A.465B.470C.475D.500【答案】C【解析】应纳税所得额=2000-120+20=1900(万元);所得税费用=1900×25%=475(万元)。
【例题•单选题】某企业2012年度利润总额为490万元,该公司全年实发工资200万元,职工福利费30万元,工会经费5万元,职工教育经费10万元,已计入营业外支出行政性罚款12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税法规定,合理的工资薪金据实扣除,职工福利费按照工资薪金总额的14%扣除;工会经费按照工资薪金总额的2%扣除;职工教育经费按照工资薪金总额的2.5%扣除,该企业2012年应交所得税为()万元。
A.125B.127.5C.150D.198【答案】B【解析】2012年度该企业应交所得税=[490+(30-200×14%)+(5-200×2%)+(10-200×2.5%)+12]×25%=127.5(万元)。
CSA18所得税会计所得税费用的核算41页PPT
。
资产的计税基础
企业所得税法
=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某一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扣除的金额
资产的账面价值如何确定?
第一节、所得税会计的概述
1.固定资产
初始计量:会计与税法规定相同 后续计量:
账面价值=原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原值-税收累计折旧
固定资原值1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0 年,
净残值均为零。按照适用税法规定,其折旧年限 为20年。
利润表观: 会计折旧 100÷10= 10(万元) 税法折旧 100÷20= 5 (万元) 两者差异 10 — 5= 5(万元)
资产负债表观: 会计资产账面价值 =100—10=90(万元) VS 税法的计税基础 =100—5=95(万元) 两者差异
95—90=5(万元)
第一节、所得税会计的概述
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
1 、按照相关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 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 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
值。 2.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
的计税基础。
第一节、所得税会计的概述
3.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 对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分别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同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 递延所得税负债。
当期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会计利润±差异)×所得税税率
第二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如何确定所得税费用
1.根据当期应交所得税金额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计算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
所得税的核算
所得税的核算
一、所得税的含义 二、纳税调整 三、核算举例
2/36
一、所得税的含义
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所得税是指企业应 计入当期损益的所 得税费用。
应纳税所得额 =利润总额±纳税调整数
它是根据企业当期 确认的应纳税所得 额及其适用税率计 算确定的。
会计利润 纳税调整
会计定的业务招待费;
2)超过规定的业务广告费;
3)超额公益性、救济性捐赠等。
按照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 收入 的 15%;超出部分以 后年度结转扣除
6/36
会计利润12%
二、纳税调整
(二)应纳税所得额调减数 以下项目准予扣除: 1) 五年内未弥补的亏损; 2) 国债利息收入等; 3) 投资收益分回数; 4)公共基础设施、环保、 节能、技术转让、农林牧 渔以及非营利组织所得。
贷:所得税费用
517 500
实际缴纳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17 500
贷:银行存款
517 500
11/36
会计学
应纳税所得额
税法
二、纳税调整
是指在计算某一会计期间应纳税 所得额时,将按照会计核算原则 和方法确定的会计利润总额再按 照税法的规定,将有关项目加回 或扣除的计算过程。 包括:应纳税所得额调增数;
应纳税所得额调减数。
应纳税所得额 =利润总额±纳税调整数
4/36
二、纳税调整
(一)应纳税所得额调增数
是指企业按照会计 核算方法已经计入 当期费用并抵减利 润的项目,按照税 法规定不允许扣除 的金额,以及企业 计入当期损益但超 过税法规定允许扣 除标准的金额。
=200+1+4.8+3-1.8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或个人在税务主管机关的监督下,按税法规定缴纳的税款。
对于企业而言,所得税费用是其经营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成本,对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合理准确地核算所得税费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至关重要。
一、所得税费用的概述所得税费用是按照国家的税法规定,根据企业或个人的实际利润或所得,按一定的税率进行计算和缴纳的税款。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涉及到税法、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具体要求。
二、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方法企业的所得税费用计算主要基于其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通过对企业的利润进行调整,计算出企业应纳税的利润额。
根据税法的规定,可以适用不同的税率或税率分段,计算出最终的所得税费用。
三、所得税费用的核算过程所得税费用的核算过程包括核算基础的确定、税率的确定、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和所得税费用的报告等。
1. 核算基础的确定核算基础是指企业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过程。
企业应根据税法规定的有关要求,对企业的利润进行调整,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核算基础的确定需要满足税法规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
2. 税率的确定税率是指按照税法规定,根据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所得税费用的比例。
根据税法规定的不同税率或税率分段,企业可以确定最终的所得税费用。
3.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是根据核算基础和确定的税率,计算出企业的所得税费用金额。
企业可以利用会计软件或专业人员进行计算,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4. 所得税费用的报告企业需要按照税法的规定,将计算出的所得税费用报告给税务主管机关。
报告的形式和内容需要符合税法规定的要求,包括报表的填写和所得税申报表的提交。
四、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因素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企业的经营性损益、非经营性损益、税法的调整以及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变化等。
企业需要及时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做出相应的计划和决策,以降低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五、所得税费用的管理与筹划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降低所得税费用的负担。
所得税费的核算
所得税费的核算企业所得税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除外)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企业所得税是从企业所实现的利润中交纳的,以应纳税额为计税依据,按年计征,按月或按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应纳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如下:应纳所得税一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国家有关税收规定有抵触的,应按照国家有关税收规定计算纳税。
所以,企业计缴所得税时,要以税前会计利润为基础,按税法规定调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所得税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是指事业单位每一纳税年度中的收入总额减去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所得税实行按年计算、分月份或季度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征收方法。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即: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廷所得税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不包括企业合并和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所得税影响。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当计人所有者权益。
一、当期所得税费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绐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应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计算确定。
企业在确定当期所得税时,对于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不同的,应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适用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
一般情况下,应纳税所得额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考虑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确定:二、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是指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综合结果。
技能点5-2:所得税费用核算
技能 账面价值=580-580÷10×2-44=420(万元) 操作 计税基础=580-(580×20%-464×20%)=371.2(万元)
三、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定义
负债的计税基础 是指负债的账面 价值减去未来期 间计算应纳税所 得额时按税法规 定可予税前扣除 的金额
公式
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账面价 值-未来期间按 税法规定可税前 扣除的金额
做中学 5-14
2019年12月31日,宏业公司账户资料显示 “其他债权投资——成本” 账户余额为400万元,市场信息表明该其他债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减少 了30万元。
2019年12月31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减少30万元,
应调整其他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同时将其变动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差 异
操作
税基础,因此,其差额100万元应确认为可抵扣暂时性 差异。
特殊 项目 产生 的暂 时性 差异
四、暂时性差异及其分类
做中学 5-13
2019年12月,宏业公司账户资料显示全年“销售费用— —广告费”3 500万元、“营业收入”20 000万元。根 据上述资料对该公司广告费支出进行税务分析。
项目五 利润的核算
目录
利润的核算
1 营业外收支的核算 2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3 利润的核算 4 利润的列报
任务二 所得税费用核算
技能点5-2:所得税费用核算
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核算程序 2.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 3.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4.暂时性差异及其分类 5.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6.计算当期所得税额 7.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8.所得税账务处理
所得税费用核算
• 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原价120万元,假设会计折旧年限为4 年,税法折旧年限为3年,不考虑净残值,会计与税法均 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则会计上每年计提30万元的折旧,税 法上每年计提40万元的折旧。如何确定账面价值和计税基 础,如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
•
• 第一年年末:账面价值=120-会计累计折旧30=90万元
• 会计利润
• 应税利润
IAS12: 一个期间内扣除所得 税费用前的损益。
IAS12: 一个期间内根据税务部门制定的 规则确定的、据以交付(或收回) 所得税的利润。
(二)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额、递延所得税
➢ 所得税费用
包括在本期损益确定中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总额
➢当期所得税
根据一个期间的应税利润计算的应付所得税金额 (或根据一个期间的可抵扣亏损计算的可收回所得税金额)
• 某项固定资产原值20万元,累计折旧5万元(假定会计 折旧与税法折旧一致),计提减值准备5万元。
• 账面价值=10万元 计税基础=15万元暂时性差异=5万元
进一步讨论相关概念
• (一)会计利润、应税利润 • (二)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 (三)暂时性差异、计税基础
(一)会计利润、应税利润
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
• 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 抵扣暂时性差异,
• 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 用。
• 债务法
• ——典型的体现是,当所得税税率变动时,应该对递延所得税 资产、负债进行调整。 注意: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的基本程序:
一个重要话题:永久性差异还存在吗?(2) ➢导致永久性差异的情况
1 ❖ 某些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不形成暂时性差异,但与 其相关的收入、费用可能会导致永久性差异。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精品文档
计税基础=1500-1500/10=1350万元
差异150万元,资产账面价值大,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50万
③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 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初始确认时:税法与会计准则规定的入账价值一致; ❖ 后续计量时:会计上用公允价值,税法不承认
账面价值:“预计负债” 500万元
计税基础:不确认负债
负债账面价值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00万元。
EG10:企业2019年12月20日签订了一笔销售合同,预收 客户2500万元。税法规定,该款项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 额。 比较该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账面价值:“预收账款”2500万元
计税基础:不计负债
∴2019年计税基础建成一生产用房,原价750万元, 企业按使用年限10年、净残值0、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税法按折旧年限20年、净残值0、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比较2019年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账面价值=750-(750/10)=675万元 计税基础=750-(750/20)=712.5万元 资产账面价值小,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7.5万元
EG1:企业于2019年12月20日取得某项环保用固定资产, 原价750万元,使用年限10年,会计上用平均年限法, 净残值为0;税法规定可以用加速折旧法(计税时企业 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0。
2019年12月31日,企业估计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 额为550万元。比较2019年末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 异:
1.负债的账面价值 2.负债的计税基础: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 间计算用纳税所得额时按照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3.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的差异:
所得税核算最新方法与举例
所得税核算最新方法与举例一、所得税核算最新方法1.实质原则例如,企业因自然灾害造成资产损失,但保险公司赔偿的金额是超过实际损失的。
按照实质原则,只能将实际损失计入成本或费用,在计算所得税时不能将赔偿款计入,以免虚增纳税义务。
2.方式组合在所得税核算中,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组合,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税负。
方式组合的核算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以达到减税的目的。
例如,企业能够选择以“增值税实际征收税率”为依据计算应纳税额,也可以选择以“增值税应税销售额”为依据计算。
根据税收政策和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组合,可以降低税负。
3.准备性征税准备性征税是一种纳税方式,即在取得所得的同时,计提一定比例的所得税。
这种方式适合于所得高波动性较大,很难准确估计的情况。
例如,在分红收入方面,有些公司可能无法确定具体的分红金额,但可以按一定比例事先计提所得税,在实际分红时再结算差额。
这种方式可以避免税务风险,确保纳税义务的履行。
4.分税制分税制是将所得税分为中央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两部分,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享有。
该制度可以使得税收更加公平合理,符合地方实际情况。
例如,在省份实行分税制后,企业的所得税就被分为中央和地方两部分,由中央和地方各自负责征收和使用。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需求,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所得税核算实际例子1.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核算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所得税核算较为复杂。
在最新方法中,外商投资企业可以选择根据企业实际所得税利率或最低企业所得税利率进行核算。
例如,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年度盈利为1,000万元,根据实际所得税利率为25%,纳税额计算为1,000万元×25%=250万元。
2.个体工商户所得税核算个体工商户是以个人名义经营的商业实体,其所得税核算主要依据的是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纳税所得额。
例如,一些体工商户在一年内的收入为100万元,支出为50万元。
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80万元,根据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税率表,计算所得税为80万元×15%=12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计税基础
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 计税时归属于该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 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影响的不同,分为应 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 固定资产
• 会计: • 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 税收: • 计税基础=固定资产原价-税收累计折旧
• 其中,会计与税收对于累计折旧的计算可能会存在 差异,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也是税法不认可的,两者 均会产生暂时性差异。
案例:甲公司2008年初开始对销售部门用的设备提取折
旧,该设备原价为40万元,假定无残值。
•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大多数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
是相等的。例如购买一批商品,成本为100万元,而在销 售时售价为110万元,所以应纳税所得额=110-100=10(万 元),因此在销售时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为100万元,即 计税基础为100万元。
• 某一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计税基础=成本-本期及以前期 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例如购买一项固定资产,成本100万元,按照税法规 定计提的累计折旧为10万元,那么计税基础为100-10=90 万元,也就是未来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为90万元。
会计上采用两年期直线法提取折旧
税务口径认可四年期直线法折旧。
假定每年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0万元,
二、计税基础的进一步解释
• 资产的计税基础
• 负债的计税基础
• 资产的计税基础 (一)概述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期间税法允许 税前扣除的金额
(或者)=取得成本-以前期间已累 计税前扣除的金额(不考虑特殊情况)
• 假定企业2009年年末取得一项固定资产,原价120万元 ,税法上规定折旧年限为3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不考虑其他因素。 2009年年末,该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
• 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 抵扣暂时性差异,
• 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 用。
• 债务法
• ——典型的体现是,当所得税税率变动时,应该对递延所得税 资产、负债进行调整。 注意: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的基本程序:
所得税费用核算
• 纳税影响会计法 当会计与税务产生收入、支出上的暂
时性差异时,
• 应当以会计口径的利润认定所得税费用, • 以税务口径的利润认定应交所得税, • 二者之差通过待摊、预提来调整, • 其中待摊费用使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科
目、预提费用使用“递延所得税负债”科 目。
•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 • 从资产负债表出发, • 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 •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
• 某项固定资产原值20万元,累计折旧5万元(假定会计 折旧与税法折旧一致),计提减值准备5万元。
• 账面价值=10万元 计税基础=15万元暂时性差异=5万元
进一步讨论相关概念
• (一)会计利润、应税利润 • (二)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 (三)暂时性差异、计税基础
(一)会计利润、应税利润
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 比如本期取得的一项存货,成本100万元,期末可变现净 值80万元,计提2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这样,账面价值 80万元,计税基础100万元,形成暂时性差异20万元,此 即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存货跌价准备现在不能抵扣,将 来存货跌价实现时可以抵扣)。
•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中的“可抵扣”是指“未来可抵扣”。
• 会计利润
• 应税利润
IAS12: 一个期间内扣除所得 税费用前的损益。
IAS12: 一个期间内根据税务部门制定的 规则确定的、据以交付(或收回) 所得税的利润。
(二)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额、递延所得税
➢ 所得税费用
包括在本期损益确定中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总额
➢当期所得税
根据一个期间的应税利润计算的应付所得税金额 (或根据一个期间的可抵扣亏损计算的可收回所得税金额)
• 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成本1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120 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0万),账面价值120万元与计税 基础100万元形成暂时性差异20万元,此即为应纳税暂时性 差异。
•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中的“应纳税”是指“未来应纳税”。
•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递延所得税
根据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支付 (或可收回)的所得税金额。
确认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框架
借:所得税[所得税费用] 借或贷: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
贷:应交税费 [当期所得税]
上述归纳系常见的所得税确认处理 (即:假设所得税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三)暂时性差异、计税基础
第一步:计算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第二步:确认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
•
比较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
•
判断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进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
(关键步骤);
第三步:做分录,倒挤所得税费用。
• 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资产负债表日一般指年末。 • 第一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交税费――应交所得
• =120(万元);
•
2010年年末,该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 =120-120/3=80(万元); 2011年年末,该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 =120-(120/3)×2=40(万元)。
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
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
规定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税;
• 第二步:确定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比 较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判断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 纳税暂时性差异,进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 得税负债 【注意】按照暂时性差异乘以所得税率计算出来 的实际上是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期末余额,要根 据账户的平衡关系倒挤发生额。
• 第三步:做分录,倒挤所得税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