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对生态建设的影响
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的关系探讨
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的关系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介绍了水土保持的概念和重要性,指出了水土保持对于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详细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对水生态系统的益处,包括减少土壤侵蚀、改善水质、增加水源补给等。
同时,也分析了水生态保护对水土保持的必要性,如保持适度的水位波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等。
最后总结了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的相互促进关系,并呼吁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工作,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生态保护;关系;对策引言: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是维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
然而,现代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水土流失的严重问题,导致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退化。
因此,探讨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的关系,对于保护水资源和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1.水土保持的概念和重要性1.1 解释水土保持的概念和涵义水土保持是指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方法,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它包括改良土壤结构,保持土壤湿度和肥力,防止水土流失和侵蚀等方面的工作。
1.2 阐述水土保持对于土壤保护和植被恢复的作用水土保持对于土壤保护和植被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水土保持可以减少土壤流失和侵蚀,保持土壤的实质性质和养分含量,减少水土资源的损失。
其次,水土保持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提高植物的生长条件,促进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此外,水土保持还可以减少水库淤积和河道堆积,维护水域的水质和生态平衡。
1.3 强调水土保持对于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水土保持对于水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水土保持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侵蚀,降低水源地富营养化和污染物的输入,提高水质的净化能力。
其次,水土保持可以改善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少径流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水土保持还可以维护河道和湖泊的稳定性,减少水体的淤积和水灾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水土保持和现代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
浅谈水土保持和现代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摘要: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环境的严重问题之一,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恢复自然植被,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恶化是我们建设现代生态环境的前提和基础。
在实施水土保持和现代生态环境建设之前,弄清楚二者的内涵和异同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二者的内涵及延伸展开探讨,深入浅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自然环境水是万物之源,它不仅是自然生态系统发展不可取代的资源,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
一切生命都离开水,一旦水资源枯竭,那么生命也就将面临灭绝。
土是万物之本,是自然和人类一切发展的基本载体,是生命的基本生存条件。
不仅自然环境进化离不开水土资源,人类社会发展也需要水土作为基本条件。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过渡开发和利用,致使水土流失严重,现代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因此,要建设现代生态环境,重中之重就是要做好水土保持,保持水土,改善现代生态环境,已经是人类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 水土保持与现代生态环境的内涵及延伸1.1水土保持的内涵及延伸我们要理解水土保持的内涵,首先要弄清楚水土流失的概念,在国际学术上水土流失是指:土壤侵蚀(包括水、风、重力、人为活动等营力)造成陆地表面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而水土保持(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基本内涵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现代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总的来说,水土保持就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水土保持是由我国率先提出,它取代了之前的土壤保持概念,并被国际社会广为接受和通用。
当今,随着人们对水土保持这一概念认识的不断加深,其内涵也逐步被深入和拓展。
对水土保持的概念不仅仅停留在水土保持层面,已经认识到水土保持和全球现代生态环境的紧密关联,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联系上来。
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
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摘要:水土资源是人类发展与文明的根基。
当前,水土流失已然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生态安全问题,威胁着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需要注重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及生态文明建设,给予环境质量提高可靠保障,实现对水土流失问题的高效处理。
同时,应加强不同技术措施的灵活使用,增强生态自然修复效果的同时逐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基于此,本文就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展开论述。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可持续发展一.引言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是一个费省效宏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办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
在分析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概括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成效与经验,明确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需要亟待加强的几个领域,提出未来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若干发展策略。
因此,需要结合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实际要求,找出有效的措施落实好各项工作,促使其自然修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同时,应给予生态文明建设更多的重视,确保环境质量可靠性。
二、概述1、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概述所谓的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是指在土壤侵蚀问题突出的区域,通过对生态系统所承受负荷压力的有效缓解,结合生态学方面的各种理论知识,促使这些地区受损的生态系统能够自我调控、人工调控等方式的作用下,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促使其中的水土资源得以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实践过程中对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受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恢复、可持保护等。
在重视其自我调控能力实际作用发挥的基础上,需要配合使用人工辅助方式,实现水土资源、经济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
在具体的修复过程中,应根据生态防护用地及生产生活用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进行处理,优化系统结构。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措施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措施摘要:生态修复建设在生态环境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能够恢复受到破坏的植被,维持生态环境平衡,构建良好的生态循环。
但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当前部分业内人员在生态修复建设中未对水土保持形成正确认知,导致水土保持无法充分展现自身价值。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围绕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展开探讨,并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为业内人员提供启示。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作用;措施引言:在环保理念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生态修复建设工作也在不断推进。
在生态修复建设中,为提高环境修复效果,实现对生态环境平衡产生积极影响,有效应对空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必须对水土保持工作形成正确认知,了解该项工作的各项内容,明确其能够对生态修复建设产生的作用,并结合规范要求做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该点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1.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1.1.保持水土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对区域环境特征进行综合考量,合理运用广植林草等方法,进而实现对水土流失进行控制,有效拦截区域内的地表水与地下水。
在山区及风沙地带等区域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作业时,上述区域的水土流失情况将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在黄土高原等区域进行建设作业时,进入河流内的泥沙量将明显下降。
由此可以发现,水土保持对控制水土流失具有重要作用。
1.2.优化水资源配置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可发现水土保持在生态修复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若工作人员在开展该项工作时,未采取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手段对该项工作进行强化,必将造成水土保持无法充分展现自身价值[1]。
因此进行各项工作时,必须在保证合理性的前提下进行规划,做好管理工作,确保水土保持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并实现在某区域内对生态微地形进行建设,以地方具体状况为基础进行绿化建设,显著扩大地表植被覆盖率。
此外,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对水资源的配置工作,实现积极影响地表径流运动,转变该区域内的土壤水分渗透率,以促使水资源配置效果实现最优化。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措施 翟鲁民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措施翟鲁民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是支持地球社会生活系统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完成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水对全部生命活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效果,水资源干涸就意味着生命的灭绝。
土是万物之本,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存条件。
水土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生活发展的基础。
水土流失形成很多肥美土壤的流失,使土地退化,水资源亏缺,致使非常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就成了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作用;措施1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内涵和作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包含了两层含义:一种是自然修复,另一种是人工建设修复。
自然界的土壤在受到超负荷压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土壤自身的生态系统紊乱,失去了自身的自我组织和自我调控能力。
水土保持修复是根据科学的生态学理论,有效地采取措施,来解除影响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使水土资源的生态环境恢复到正常的发展状态,真正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运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也受到全面的可持续性保护。
从宏观的角度理解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对水土资源进行系统性、稳定性的保护和修复,强化维持其生态系统的平衡及可持续性支撑力。
从微观角度来看,不同的地质区域造成了不同类型的水土流失类型和区域,无论是生态防护用地的修复,还是生产生活用地的生态修复,都要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保护土地资源、社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土生态系统可持续支撑功能为建设宗旨,有效地将已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到相对健康的循环状态。
2 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原则(1)要维护生物多样性。
充分考虑植被修复措施,积极的增加植被覆盖率,更多的去保护该地区物种,避免出现物种稀少的情况。
(2)要有效控制土地资源使用,加强资源保护。
土地资源,是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条件。
由于人类活动占土地面积较大,使用的和淹没的土地资源较多。
在进行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时,必须积极的保护该地区土地资源,修复水土资源的有效性,较少水土流失。
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摘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对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更是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不断提高对建设循环经济重视的同时,也使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本文在研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十八大后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策,已经写入了党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本来就是一个生态环境性质的建设,是以预防为主、治理水土流失的生态建设,是以建设和改善人类宜居环境而进行的建设,只有城乡建设尊重自然规律,尊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规律,城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才能实现永久循环增值。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也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需要人类对自然环境有足够的保护,这正是我国一直在提倡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目标。
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国家的自然环境也遭受到了很大的伤害,这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
因此,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重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不仅可以确保我们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自然环境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也确保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是为我国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概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手段,是维系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治理水土流失、生态修复与封禁治理相结合,把环境改善与保障粮食安全,用水安全和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等方式,并加大对农民发展生产,水土资源保护等多方面的工作扶持力度,充分利用生态资源,通过水土流失等治理机制,实现生态生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如何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城乡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1、积极发展服务农业,促进民生水保的发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要“保障民生、支撑发展”,在这个科学理念的指导下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中心,真正建设适应我国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体系。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水土保持是指保持土地表面的水分和土壤不被侵蚀、流失的一系列综合管理措施。
它对生态修复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来实现生态修复。
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壤的侵蚀和流失。
水土流失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会导致土壤的贫瘠和水资源的浪费。
通过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如修建梯田、建设防护林带和草地覆盖等,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蚀,保持土壤的肥沃和水分的稳定。
这样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的质量,为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良好的条件。
水土保持可以改善水质,保护水源。
土壤中的养分和化学物质会随着雨水的流入水体而污染水质,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对水质产生不利影响。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土壤中的污染物流入水体的数量和浓度,降低水质污染的风险。
在农田中设置过滤带、湖泊和河流周围建设植被带等措施都可以有效过滤和清洁雨水,净化水体,维护水环境的健康。
水土保持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土地退化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供更适宜的栖息条件,增加植被的覆盖面积,为各类植物和动物提供更多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
水土保持措施还可以保护水域的生态系统,维持水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生态链的稳定。
水土保持的有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梯田建设:梯田是一种在坡地上切成台阶状,形成梯级水田的农田布局方式。
它通过围堰、开渠和挖沟等措施,将山坡上的水引导到田间,减少水流速度,防止冲刷和水土流失。
梯田建设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可以减少土地的退化,保护土壤和水质。
2. 林带建设:在农田和水域周围建设防护林带,是保护土壤和水质的重要措施。
防护林带可以拦截雨水和风速,减少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的发生。
在林带中种植多种树种和灌木,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度,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3. 草地覆盖:在农田和裸露土地上进行草地覆盖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近几年粗犷式的经济发展,其造成的各种弊端开始显现,生态环境大量遭到破坏。为了协调好发展和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我国采取了一些生态保护的措施,并注重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环境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迹象,但任务依然艰巨。【1】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对预防水土流失,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其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也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契机,重点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综合治理,依法严控水土流失,增强民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作用
1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随着资源危机的不断加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系统的的不断退化,我们必须重新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一种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的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和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国也先后出台了一些列的政策,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通过水土保持工作,可以使得人类和自然环境更加和谐的相处。人类对文明的认知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地球上的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对人类发展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超过了这个极限,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就会遭到破坏。水土保持的基本理念就是对水土资源进行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利用,将人类的利用行为控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使人类的行为更加符合自然的规律,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尽量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为了有效改善居住环境、保护当地的水土资源、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把水土保持与村容村貌整治、面源污染控制有效结合起来,推动生态清洁型的小流域建设,有效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努力为当地人的增收创造条件,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协调起来,保证当地人的居住安全。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礼步加强重点生态修复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此时,水土保持作为生态修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和有力措施也愈加重要。
下面简要分析。
一、水土保持在生态修复建设中扮演的角色1、保护土壤。
水土流失和山地崩塌等问题极易发生,但都在土壤遭受破坏的情况下发生。
水土保持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和降低这些问题的发生。
2、改善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工程中利用了屏障、植被等手段改善自然环境,进而培育人工植被,增强了生态环境。
3、促进土地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成功的实现,可以保障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生产的持续性,助力新型农业的创新发展。
1、建立水土保持机构。
加强水土保持行政部门和相关机构的能力,建设水土保持体系,实现个头到国家的联动管理,全面协同推进生态修复建设的全过程。
2、推进技术研究。
水土保持技术不断更新和升级,会用拆分和率先推进,陆续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生产技术支撑体系,打造水土保持科技品牌。
3、创新治理模式。
水土保持工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本质植被生态修复、病虫害控制、物种恢复、肥料管理等方式,有效实现生态修复,治理区域生态环境。
4、加强人员培训。
水土保持从业人员素质的关键之一是技能,另一个是熟悉现行法律法规,需要提升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增强水土保持队伍建设。
三、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水土保持,是指采用各种措施,保护水和土壤免受因人类活动而导致的破坏,并恢复受破坏的生态环境。
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全面科学地制定水土保持计划,以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面临的诸多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看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1、改善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协助植被恢复和土壤生态系统的修复。
这对重点海水渗漏区、荒漠生态区和山地生态区尤为重要。
2、促进区域发展。
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可以从基础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并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3、防止和减轻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水土保持是指在农业、林业、畜牧业、工业和城市建设等人类活动中,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
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建设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1. 防止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维护水土生态平衡,改善土地质量,让植被恢复,从而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改善环境。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减少土壤和水资源污染,提高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3. 促进生态经济发展。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改善土地质量,增加水资源质量和量,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同时增加旅游业、生态餐饮、温泉旅游等生态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水土保持有力措施:1. 植被恢复。
通过植被恢复,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干旱。
同时,植被恢复能够促进野生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和保护,从而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技术工程。
利用各种工程建设手段,改善地形梯度,开展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工程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工程的管理与维护,保证其长期有效性。
3. 法律法规。
加强法律法规的管理,通过行政处罚、刑事惩罚等方式,对于违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行为加以惩治,从而形成对于水土保持的有效约束力。
4. 舆论宣传。
加强对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的宣传和教育,让公众了解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引导大众养成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从而形成人人参与水土保持的良好环境。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建设密不可分,加强水土保持措施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
同时,各方面也应立足长远,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与行动计划,让水土保持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促进生态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摘要:水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能够避免由于水土流失导致的生态问题,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效果。
文章对水土流失现状与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改善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环境保护;水土流失引言新水土保持法在全面系统阐述水土保持规划、预防、治理和监督等法律规定的同时,对水土保持监测与信息化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水土保持工作是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基础,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决策和考核的依据,而信息化是水土保持现代化的必然途径和重要保障,是新时期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各地紧紧围绕水利部党组决策部署和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思路,大力践行新时代水利精神,全面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在水土保持信息化顶层设计、信息系统开发、数据库建设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1水土流失基本现状我国国土面积十分广阔,涵盖的经纬度比较广,导致气候环境多种多样,给水土保持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首先,我国气候环境复杂,地质环境多变,导致我国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很严重影响。
除此之外,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分配也极其不平衡,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而一些地区则容易发生洪涝。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为了实现自身发展,就不得不通过采取过度开发森林资源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经济利益,从而导致该地区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不仅如此,由于我国水资源受到地理条件的影响,导致南北分布呈现出南多北少、东西分布呈现出东多西少,水资源分配严重不均,从而使得水资源受到的污染程度也有很大差异,这无疑给水土保持工作造成极大影响。
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是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有将近30%以上的土地都存在着水土流失现象。
并且水土流失还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
如果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持续扩大,那么将会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水土保持措施在环境保护的效用
水土保持措施在环境保护的效用
水土保持措施是指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对森林、草地、农田、城市、河流等地区
进行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减少水和土壤的流失,降低
环境污染,提高生物多样性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措施有很多种类型,包括:防护林带、梯田、植被覆盖、土地固定、沟渠建设、堤防建设、深耕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土地侵蚀和沙漠化,保
护河流、湖泊和海洋生态系统。
1.保护土地资源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轻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土地的破坏,增加土地的稳定性和生产力,延长土壤的使用寿命,减少和防止土地退化和沙漠化,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节省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水土污
染的风险,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改善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弹性,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4.促进经济发展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提高土地质量和生产力,推动农业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
和林业产值,增加就业和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5.防止自然灾害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降低洪涝灾害、干旱灾害、泥石流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风险,减少
损失和灾害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之,水土保持措施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一项环境保护措施,其重要性不亚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大型环境保护行动。
只有积极实施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才能
维护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及生态失衡。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和水资源匮乏等生态问题日益严峻,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要改善生态环境就必须通过实行有力的土壤保护来延缓水土流失,其中包括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完善水土保持管理体系等。
做好水土保持可减少自然灾害、改善土壤质量、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所以对水土保持现状及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作用引言: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根基。
人类社会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生态环境。
土壤与水资源都是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是支撑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所在。
而在社会不断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所引发的水土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整个生态系统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更是制约乡村振兴等重要战略实施的关键阻碍之一。
对于水土流失进行有效治理能够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同时治理水土流失问题也十分便利。
所以,需要持续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推动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持续开展。
1生态环境现状1.1土地荒漠化土地资源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还是人类生计与生产活动需要的自然资源。
旱地和众多沙漠,覆盖面积约占地球三分之一。
由于沙漠边缘开发不充分,沙子沉积在向外侵蚀良田导致沙漠化。
如今,土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最主要表现在荒漠化上。
中国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我国土地面积27%左右。
土地退化的形式之一就是荒漠化,如果得不到控制就会广泛传播并最终成为大沙尘暴。
1.2水土流失较严重水土流失是水资源和土壤资源在各种人为及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所产生的污染、破坏和损失。
水土流失是现今世界上多数国家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
我国约有1/3国土面积都存在水土流失的风险。
水土流失会因为不同区域的地质水资源破坏情况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表现。
浅谈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浅谈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摘要:现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时,可采取多种水土保持举措,如分区管理、科学预防、有效治理等,使得水土保持工作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如净化空气、改良土壤、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
本文就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现实作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主要作用;工作举措引言:生态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为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可从水土保持视角入手,针对水土流失问题,开展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工作,充分发挥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现实作用,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具体问题。
一、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一)净化空气基于现代水土保持项目的不断建设,则可以使得林草植被发挥出净化空气的特殊作用。
因为,在林草植被生长过程中能够吸尘降噪,不断改善周边区域的大气生态环境。
在现代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化石燃料消耗不断加剧,使得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
为改善大气环境,实现对空气的有效净化,则需要大力推动水土保持工程,增加林草植被的覆盖率,使得林草植被在自然生长过程中,实现对大气环境的净化,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相应的氧气。
在城市周边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减缓城市周边地带的风速,避免造成城市沙尘暴,加剧城市大气环境的污染。
由此可见,通过建设成体系的林草植被防护网,能够实现对大气环境的有效净化,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改良土壤现代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时,能够实现对坡面的有效治理,进而使得土壤的含水量不断提升,并对土壤的肥力与性质进行改良,为后续林草植被的生长提供支持。
如砂质含量多、高黏性的土壤得到有效治理后,可使得土壤的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进而推动了绿化植被建设工作,实现生态环境保护预期目标[1]。
(三)涵养水源通过科学合理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能够有效涵养水源,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因为,在当下的生态系统中,水土保持工程的运行,可以实现对降水的有效拦截,并提升土壤的下渗力,进而实现对自然水系的增补。
城市水土保持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城市水土保持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摘要】城市水土保持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城市水土保持的内涵进行解释,分析了城市水土保持在城市生态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并提出了提高城市水土保持的方法。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生态城市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前言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对于居住环境的关心与保护。
所谓生态城市是指一个协调而又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相复合的系统。
在生态城市里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和谐统一,自然和科学充分的融合,城市居住环境舒适优美,人类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由此可见,生态城市的概念包括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比如控制污染,水资源的管理,能源在利用等等。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所以这水土保持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城市水土保持的内涵粗略而言城市水土保持主要指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防治城市开发建设中造成的水土流失,二对遭到破坏的水土生态景观的管理和措施。
城市水土的保持与传统的水土保持相比,它的内涵更广阔,可以说是水土生态保持[1],是城市生态建设的一部分,所以进行有效的水土保持,可以促进城市的生态建设。
具体的说,城市水土保持包括以下几个方方面。
一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水土流失的防治,比如在开发新项目,道路桥梁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措施减少地面裸露,优质的控制泥沙。
二是通过建设林地来保护水源和山地生态,减少水土流失。
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生态保障,同时结合城市生态的建设,提高绿化水平,采用综合措施美化城市形象。
三是对城市内退化的生态地区,比如河流林地,进行水土生态修复,对裸露的山体,闲置的采石场等开发区进行绿化,修复当地生态环境。
四是修建防洪设施,整治小流域河道,排水道,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整治城市河岸的景观。
最后,对于违反法律破坏水土的行为要及时制止。
实际上,城市水土保持与城市生态建设的多个方面,比如城市防洪,林业,矿业,园林等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是城市生态建设的一部分,也对城市生态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生态修复建设是当今社会的产物,因为人类社会无节制的发展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开始制约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为了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及生态系统,解决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成为了当务之急。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作用;有力措施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而我国的水土流失是非常严重的,生态修复工作已是迫在眉睫。
实践表明,生态修复是治理水土流失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其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对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来说,生态修复能使那些发展过程中受到损害的植被得到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平衡,进而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深入探讨了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中所采取的措施。
1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1.1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严重的水土流失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增加自然灾害的爆发频率。
而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和生态双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保持了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性,并且对预防自然灾害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2改善气候条件,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提高气候质量。
同时,气候条件改善之后,植被覆盖率也相应提高,从而起到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这些都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恢复,从而达到修复生态环境的作用。
2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存在的问题2.1有关标准和规范还不健全由于当前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一些相应的部门设立了法律法规条例并制定了扶持项目。
但是在水土流失保护方面,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不健全,缺少细节上的问题,所涉及的问题具有局限性,不能很好地去完成水土流失的保护工作,大幅度降低了在生态建设上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需要相应部门完善规范制度,对细节问题要逐一考虑分析。
生态环境知识: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知识: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加大,使得环境资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水土资源的破坏更是严重。
保护水土资源,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任务,也是我们应该尽力而为的责任。
一、水土保持的意义水土保持是指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土壤水流冲刷,防止土壤风蚀,促进土壤保持和地表覆盖,提高水土保存能力,保护水源和水土资源的一项综合性措施。
它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广泛,常见的有植树造林、修建防护林、耕作措施、地裸覆盖、引水排水和钱额处理等各种措施。
水土保持的意义非常重大,其一方面可以保护土壤和水源资源,保障环境的气候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同时,水土保持还可以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如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保障人类生存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是生态系统保护,通过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保障环境的气候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从而实现持续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目标。
保护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等方面。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禁止砍伐大片的森林和开垦荒地,从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同时,要求人们采取可持续性的农业措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确保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
保护水资源,可以通过修建水库和调整水文系统,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
加强管理和保护水资源,可以避免水质和水量的污染和严重损失。
保护大气环境,可以通过合理利用能源,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减轻大气污染的影响,保护人类的健康和环境质量。
保护土壤环境,主要是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土壤的流失和水土流失,加强土壤的活化和修复,减少土地的肥沃度下降,保护土壤、作物和地下水的生命力和质量。
论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促进
恶劣自然天气引起了洪水 的泛滥, 泥石 如 美 国是 世界上公 认 的提 出 水 土保 持 工
堤 山 作 较 早 的国家 之 一 , 水土保持工作的复杂程度在我国是空前 流冲 刷 造 成 了河 道 破 坏 , 坝 倒 塌 。 在小 流域 治 理 方面
AGADEM I F RL C AI AND 学术 园地 I
◎华涛 枣庄市南四湖湖东堤管理局
摘 要: 随着科学 技术的不 断发展 , 国社会 经济 发展迅 速 。 我 但随 之而来的是 生态 环境 遭到不 同程 度 的破 坏 。 文将指 出水土保持 与生态环境 的建设的关系 , 本 分析我 国当前水土 保持工作的现 状, 明确 水土保 持工作 对社会 经济 发展的重大 意义 , 从而找到做 好水土保 持 工做的办法和措施 , 推动生 态环境建设 , 构建 和谐社会。 关 键词 : 水土保 持 生态 环境建设 经济
近 些年 我 国 才深 刻 认 识 到 环 境 污
人 类赖以生存 的前提和社 会经济发展
的基 础 。 土是 生 态 环境 最 基 本 要 素, 水
境建设 。
做 好 水 土 保 持工 作 有 利 于 推 动 生 态 环 地位 和 作用 程 度
1 我国 当村 水土 保持 工作的 现 状 .
盾 引发 对资源 的频 繁不合 理开垦和利 壤侵 蚀 的发 生 发 展 , 阻断 了泥 沙下泄 ,
植 被 生 态 系统 。 护 林 水 土保 持 工程 , 防
用, 也导 致 水 土流 失 严重 。因此 在 科 学 提 高 了 水 库 防 洪 蓄 水 的能 力 。据 观 测 保护了林地 土壤 的抗蚀 、 冲, 系的 抗 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对生态建设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多地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自然灾害。
严重的危害了生态环境,也为我国的财政带来了压力,本文着重的介绍了水土保持对生态建设的的影响,包括主要的经验和做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这些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将会为子孙后代造福。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经济建设;建议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水土保持,如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当下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水土流失将会使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出现不合理的境况,尤其在一些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例如三峡水库。
保护、改良和充分利用水资源,维护和发展土地生产力,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是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技术指标。
水土保持是河道治理的根本,是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源头和基础,是与水资源管理互为促进、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
根本目的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最终目的是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
1.1 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我国多个城市面临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威胁,水土流失的面积不断增长,这些问题亟待治理。
而根据目前的治理速度来计算,初步
治理一遍也需近半个世纪时间,甚至更久。
1.2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多年来,我国的水土流失主要靠群众自力更生投劳进行治理,资金投入优先,目前,每年用于水土流失治理的国家补助经费只有3000万元左右,大量水土保持骨干工程无法实施。
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着水土流失治理速度和治理水平的提高,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要求。
1.3 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尚未得到遏制
一些地方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土地资源更为短缺,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严重制约因素。
对我国的生态建设的影响也是极其恶劣的。
2 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经验概述
2.1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
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的现有问题的同时,要及时的做好预防工作,不论在建设施工还是城市发展需要的其他方面,都要尽量避免给水土保持造成压力。
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的恶化,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合理的规划水土资源,不要采取盲目的发展策略,要综合考虑整个生态环境的发展,切实保护自然环境,进一步减少社会的经济压力。
2.2 依法防治、加强监督的防范措施
在很多省市,对水土资源的应用不合理,更是难以担起相应的责任,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要完善我国的《水土保持法》,并遵
照法律严格的执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组织多次活动和宣传,加强战略性发展的意识。
让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走向协调统一发展的道路,这是是治穷致富、振兴经济的必经之路。
监督管理工作要落到实处,不能只是一种形式的演变。
2.3 坚持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注重效益的策略
为了形成有效的防治体系,要以小流域为单元,统一规划林田路线并因地制宜,使其达到统一性的综合治理方案和策略。
水土流失与扶贫开发,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就业和经济收入密切相关。
各项任务的完成将会推动水保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使其取得的效果显著。
2.4 开拓良性循环的道路
我国在生态环境方面,总是会解决旧问题,却有新问题不断的出现,这种现象是极其不健康的,所以,在治理模式上,要借鉴成功的经验,用治理来促进开发,用开发推动治理的循环下,让群众在希望中自觉的维护水土,防止流失,群众的力量是不可小视的。
这种积极心态所带来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
2.5 尊重自然发展规律
大自然本身是有修复能力的,只要没有人为的破坏,就不会给生态造成更大的压力,人为行为包括乱砍乱伐、毁林开荒和陡坡垦殖等,这些行为都应该被禁止,以便加强保护好生态的建设,降低水土流失加剧的风险。
2.6 建立多元化的水土保持机制
为了更好的促进对水土保持的管理制度,加快治理和开发的步伐,就要形成一种多元化的机制,包括渠道的更新,租赁或者承包形式的多样化,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广泛的参与方式,使更多的环保志愿者参与治理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中,不断的拓展出新的道路。
3 采取的对策
3.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保意识
实现社会和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把生态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如何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每位政府干部和农村基层的基本职责,也是全社会共同的义务,都需要高度的重视,尤其是要把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协调问题列入议事日程,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群众的水土资源保护的意识。
3.2 发动群众力量,做保护性开发
每年国家补发的资金是有限的,不足以弥补水土流失造成的后果,必须调动社会的力量,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实施,吸引闲置资金,降低我国财政的压力。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实施保护性的开发,以免串联型的问题频发。
3.3 推动农村资源的合理开发
农村有很多的可开发资源,例如果树开发与农业休闲旅游的开发,这些不但能解决国家的财政压力,还能给小流域综合治理注入新的能源。
但是,一些农户在经营管理方面只是欠缺,资金实力也不够强大,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促进这些变小流域开发治理的速
度,起到典范的作用,同时能吸引多方面的资金,共同为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文俊.水土保持学[j].水利工程水土保持,2010(3):2-1.
[2] 欧阳志云.中国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科学出版社,2007:2-1.
[3] 焦居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法规与标准汇编—通用卷[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4] 刘向东,吴钦孝,赵鸿雁.黄土高原人工林枯枝落叶层水文生态功能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991,5(4):87-92.
作者简介:贾敏(1986-),女,汉族,吉林四平人,在四平市铁东区农林水利局(水利科)工作,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水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