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基本课型汇总
小学数学各课型大单元教学
质数与合数
奇偶性分析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100以内的质 数表,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知道奇偶性的性质 和判定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奇偶性分析。
02
图形与几何课型教学
平面图形认识及性质
1 2
认识平面图形
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掌握其基本特征。
平面图形的性质
如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的分类及性质、圆的 对称性等。
分数运算
熟练掌握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 能进行简单的分数混合运算,理解分 数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百分数应用
能进行百分数的计算,理解百分数在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折扣、利率、 税率等。
简易方程与不等式求解
方程概念
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 义。
不等式概念
理解不等式的意义,知 道不等式的解和解不等 式的含义。
3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认识立体图形
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 了解其基本特征。
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各种立体图形 的体积计算公式。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
理解表面积的概念,掌握各种立体图 形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图形变换:平移、旋转、对称
2
数据的收集方法,如调查、实验、观察等。
3
数据的整理与分类,包括数据清洗、数据编码和 数据分组等。
概率初步:事件可能性判断
概率的基本概念,理 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和随机性。
概率的应用,理解概 率在日常生活和科学 领域中的应用。
简单概率计算,如使 用概率公式计算单一 事件的概率。
小学数学教材有哪些内容?
小学数学教材有哪些内容?小学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其内容设计旨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并培养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总体说来,小学数学教材涵盖以下主要内容:一、数与代数1. 数的认识:从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认识开始,逐渐引导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性质和运算规律,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2. 数的运算:重点学习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并掌握相应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如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等。
3. 代数初步:引入字母表示数的概念,学习简单的代数式和方程,为进一步学习代数打下基础。
二、几何与图形1. 平面图形:从基本的几何图形认识开始,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学习图形的性质、周长、面积等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图形计算。
2. 立体图形: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等简单的立体图形,学习其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 图形变换:学习平移、旋转、对称等图形变换的基本知识,培养和训练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统计与概率1. 数据收集与整理: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并能用表格、统计图等形式展示数据。
2. 数据分析:学习分析数据,判断数据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预测和判断。
3. 概率初步:初步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并能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应用与实践1. 生活中的数学: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2. 探究与创新:帮助和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并尝试进行创新,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
3. 合作与交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材内容的演变与趋势近些年来,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体现以下几个趋势:1. 结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2.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材内容逐渐融入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本质。
小学数学基本课型
小学数学基本课型小学数学教学结合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基本课型主要包括新知探究课、练习巩固课、复习提升课三种基本课型.为了有效落实新课标要求,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结合以往成功的教学案例,现就各种课型的基本教学结构总结如下:一、新知探究课基本教学结构:新知探究课是以建构新的数学知识体系、技能与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课,它是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体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课型.新知探究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又划分如下:新授概念教学课新知探究课新授计算教学课新授解决问题教学课三种课教材内容不同,但基本教学结构相同,一般均分五步:1、情境导入,目标导学.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制造认知上的冲突,了解学习的价值,激发迫切的学习欲望,为学习新知做好心理和知识上的铺垫.继而揭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程度.从而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目标展示的时机要灵活,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学习目标的制定应准确具体,言简意赅,突出“学习”二字,不可与教学目标混淆.2、自主探究,合作展示.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此环节可分几步进行.一是学生独学.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和尝试,对问题形成自己的想法.独学时,要给学生在方法上做好引导,学习时间要充足,不应少于“三学”的十分之六.二是学生对学和群学.没有独学的合作一定是低效的合作.在独学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和困惑,小组成员或同桌相互交流收获和困惑,互相帮助和启迪,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是新课堂最快捷高效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三是学生展示.在学习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让各小组发表观点,争辩、质询、接受、吸收.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透彻,辨析、推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训练和提高.3、释疑解惑,点拨提升.当学生的交流取得一定进展时,教师应该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不断引导学生理解领会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在此,教师必须做到|“五不要”.学生能读懂的教师不要教,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要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要做,学生能探索的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不要暗示.切忌教师满堂灌.另一方面教师的点拨要点拨“明白”,该示范时要示范“准确”,该精讲时要讲解“透彻”.做到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能活,活而不乱,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4、巩固拓展,当堂检测.作为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由知识转化成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水平、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的有效环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并提供创新素材:设计有针对性、代表性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应用、深化问题,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5、总结回顾,评价反思.“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对学与思的经典阐述.学生在不断的反思当中,提升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程结束时再现学习目标,可以是学生自己对照展示的学习目标反思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以便师生即时查缺补漏.也可以是由师生共同总结一节课的内容,建立一节课的知识结构.二、练习巩固课基本教学结构小学数学中的练习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很大比重.数学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练习课的教学结构一般分为四步:1、激发兴趣,明确目标.教师课前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自然引入课题,使学生明确所要练习的内容和练习的具体目标.此环节一般控制在2分钟左右.2、基本练习,寻找缺漏.本环节要求教师要选择或设计一组基础练习题,练习题应与教材例题紧密结合.这一环节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结对交流,帮助有错误的学生寻找知识的缺漏之处,及时帮扶过关.此环节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3、综合练习,拓展提高.本环节要求教师选择或设计一组综合性的练习题,练习题应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一环节先由学生独立思考,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思考也会产生一些疑问和想法,这时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积极深入小组中间,了解各组解决的情况,和遇到的不同问题及难点问题.然后选取有代表的解答方法或问题进行展示,由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或提出疑问,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这些共性问题、难点问题再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从而引发师生间学生间对主问题更深入、更热烈的交流探讨.在集体展示和合作探究后,学生会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适时改错,总结反思同类题型的解题规律,加深学生的认识.此环节一般控制在20分钟左右.4、检测反馈,评价反思.为了更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堂结束阶段,可以根据前面出现的错例设计适当的检测性练习题让学生独立练习.为确保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难度和数量要控制好,同时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拓展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活起来.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又能拓展学生思维.并及时总结学生的过关情况.此环节一般控制在8分钟左右.三、复习提升课基本教学结构复习提升课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并使知识系统化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也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基本课型,通常分为:单元复习提升课复习提升课分类复习提升课适合期中、期末对于小学数学复习提升课我们定位为:通过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解剖重难点,找出解题关键,探索解题策略,提炼数学方法;实践应用,感悟知识的内在规律,提升认识.复习提升课一般分四步进行:1、情境导入,展示目标1出示复习目标并解读目标2出示复习提纲:复习提纲的设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要将复习目标细化为具体问题.要体现基础性和渐进性,体现本节重难点,要有梯度,语言简洁明了.要对复习的时间、内容、方法、标准、检测提出明确要求.2、阅读教材,理清脉络.梳理知识是把所学知识通过系统的归纳和整理,使其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一读教材,罗列知识点;再读教材,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用知识树、表格、框架形式将这种关系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三读教材,回顾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将知识树上的每个知识点补充完整,使知识树结出饱满的果实.3、精练习题,提炼方法.围绕知识点训练习题,习题的设计在内容上要“全”,在形式上要“精”,在方法上要“活”,在时间上要“足”.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变幻莫测,但又万变不离其宗.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不断变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变式中的不变,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现解题规律,提炼解题方法.4、实践应用,反馈提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重要体现.在整理和复习教学的最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当然,教学模式只是基本教学流程,教学时还要结合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切不可千篇一律,死搬硬套.比如:复习课教学对概念课型、空间图形课通常是先梳理后练习,对计算课型是练为主理为辅,解决问题课型则是边练边理.。
小学生常用的数学教案类型
小学生常用的数学教案类型
年级:小学一年级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两位数以内的加法运算。
2.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加法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1. 加法的基本概念及加法的运算规则。
2. 两位数以内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1. 教材:《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
2. 教具:数字卡片、计算簿、小黑板及粉笔、教学PPT等。
3. 教学环境:教室内的黑板、桌椅等。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让学生用数字卡片拼出数字,并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 教学内容呈现:介绍加法的基本概念,并通过例题讲解两位数以内的加法运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本上相关的练习,同时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加法习题,让学生积极参与。
4. 拓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解决购物、分赃等问题。
5. 巩固:进行加法运算的口算练习,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6. 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并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1.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是否存在困难,需要及时进行教学辅导。
3. 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掌握加法运算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目录
小学数学课程目录一、数学基础知识1.1 数字与数的认识•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1.2 数量关系•大小比较•多少倍•相等关系1.3 数的运算•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混合运算•运算顺序1.4 数轴与坐标•数轴的认识•正数与负数•坐标系统•点的坐标表示1.5 简单的图形与图形的认识•点、线、面的认识•封闭图形与非封闭图形•基本图形的名称•图形的边和角二、数的应用2.1 选用适当的计量单位•长度的计量单位•容量的计量单位•质量的计量单位•时间的计量单位2.2 数据的统计与整理•调查与收集数据•数据的整理和分类•数据的图表表示2.3 解决实际问题•数组的问题•环境和社会问题•运动和游戏问题•日常生活问题三、运算与推理思维3.1 算式的建立与解答•加法与减法算式•乘法与除法算式•算式的应用解答3.2 运算规律和口算技巧•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律•乘法与除法的运算规律•口算技巧与应用3.3 推理与问题解决•数学推理与证明•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3.4 解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方程与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几何与形状4.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平面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4.2 直角与平行线•直角的认识与应用•平行线的认识与性质•垂直线与平行线的关系4.3 三角形与四边形•三角形的性质与分类•四边形的性质与分类•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应用4.4 对称与相似•对称图形的认识与性质•相似图形的认识与性质•对称图形与相似图形的关系五、分数与小数5.1 分数的认识与计算•基本分数的认识与表示•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应用解答5.2 小数的认识与计算•小数的基本概念•小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应用解答5.3 分数与小数的转化•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分数和小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六、统计与概率6.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和分类•数据的图表表示6.2 位置与均值•中位数的计算与应用•众数的计算与应用•平均数的计算与应用6.3 概率的认识与实验•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实验与计算•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以上即为小学数学课程目录,涵盖了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数的应用、运算与推理思维、几何与形状、分数与小数以及统计与概率等方面的内容。
小学数学课型精编版
小学数学基本课型可分为六种新授课、(概念教学新授课、计算教学新授课、应用题教学新授课、几何形体教学新授课等)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测验课、活动实践课。
其中最重要的课型是新授课,每一类课型又可按学习内容不同分为若干种类型,如新授课可分为概念教学新授课、计算教学新授课、应用题教学新授课、几何形体教学新授课等。
计算教学:新课展开(情境创设)——主题图(看读、读图、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列式计算(解决问题)——明算理、会算法、懂优化(重点)——总结方法(法则)——练习设计(围绕算理设计,尊重教材)——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算法的应用、不宜过多)解决问题:新课展开(情境创设、复习引入)——主题图(看读、读图、理解图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选择解决策略——应用已有算法解决问题、用算法、懂优化(重点)——解答问题——练习设计、解决问题(联系生活,尊重教材、树立应用意识)关于两种课型要把握的基本原则:联系生活,以“用”引“算”联系生活,以“算”激“用”。
联系生活,以“用”促“算”真正做到“算用结合”。
使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性提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计算教学:计算题教学的三点意见:1、抓好算理;2、讲清方法;3、适当的笔头、口头训练。
计算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过多追求花样的翻新,亦不要太多的关注形式的求异,要求使双基(增加基本思想、基本经验)教学落到实处,平实中见新奇1、情境创设与复习铺垫的有效结合.2、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有效结合.3、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有效结合 .4、学生探究与适时引导的有机结合.5、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的有效结合.用所学的计算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的丰富的数学信息,体会计算的价值和应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解决问题”浅释从实质上说,“解决问题”教学的目标与“应用题”教学是相同的,都是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标课程结构
小学数学新课标课程结构小学数学新课标课程结构旨在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求,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数学素养的培养。
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提倡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结构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每个部分都包含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由若干个主题组成,每个主题又由若干个知识点构成。
1. 数与代数: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运算法则和代数表达式。
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代数表达式、方程与不等式等内容。
2. 图形与几何:这一部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关系。
包括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图形的变换、图形的测量等内容。
3. 统计与概率:这一部分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理解数据的统计意义,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和概率知识。
包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描述、概率的初步认识等内容。
4. 综合与实践:这一部分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包括数学问题解决、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等内容。
新课标还强调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新课标也提出了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新要求,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过程性,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态度。
整体而言,小学数学新课标课程结构的设计,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知识体系一览表
图形的面积。
册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大小的比
较。
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整数
加法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用逆推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单元《方程》:解类似于 ax±b=c、ax±bx=c 的方程,并用于解决稍复杂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系统、深 第八单元《可能性》:
的实际问题。
入地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用分数表示事情发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与分数相乘。
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第四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和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上 第五单元《认识比》:比的意义、表示方法、各部分名称、求比值,比的基本 性质、化简比,按比例分配问
册 题。
问题,根据已知的税率求应缴纳的税款以及根据已知的利率求应得的利息, 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 形统计图、众数和中
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锥的体积。
位数。
下 的实际问题。第三单元《比例》:图形放大、缩小的含义,比例的意义,比例 第四单元《确定位置》:从方向和距离两
上面观察 4 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
册 第八单元《认识分数》: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把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 体,简单描述看到的形状。比较几个物
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 体的正视图(侧视图或上视图)。
或几份。二是应用对分数的理解,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 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
册 的基本性质、解比例,解决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实际问题,比例尺的知识和实 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1—6年级教学内容一览表
第十一单元《统计和可能性》 :有两部分内容: 一是统计知识,分类整理事件里的信息,用方 块图表示数据;二是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 象,初步体会可能性。
下 册
第五单元《认识方向》 :有两个内容,一是认识 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二是会看简单平面 图中的路线。 第七单元《认识角》 :包括角的图形与各部分名 称,角有大小及比较大小的方法,直角、锐角 和钝角等内容。
一 年 级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 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第七单元《统计》 :用作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 据,继续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下 册
《我们认识的数》 :组织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学 过的数“说一说” 、猜一猜“、数一数” 。 《小小商店》 :综合型的实践活动,前半部分 是情境问题型,让学生面对提供的情境解决数 学问题。后半部分属于动手操作型,组织学生 进行现实的或模拟的购物活动。 《假日小队》 :一次情境问题型的实践活动, 提供了一些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并要求 学生回想自己小队开展过的假日活动,提出并 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快乐的队日活动》 :场景型的实践活动,一 是场景里有许多同数相加的内容,用乘法来解 决实际问题。二是组织学生观察场景图,整理 和交流从图画里获得的数学信息。 《有趣的七巧板》 :操作型的实践活动,的在 于使学生熟悉平面图形, 巩固学到的图形知识。 《量一量》 :进一步巩固长度观念,培养测量 技能。 《算“24 点” 》 :在游戏中练习加、减、乘、除 口算。 《田园风光》 :
实践与综合应用
上 册
《有趣的拼搭》 : 。 “滚一滚” “堆一堆”是体验 物体上的平面与曲面, “摸一摸” 是反馈初步形 成的表象, “搭一搭” 是各种立体的形状特征的 简单应用, “数一数” 综合应用认数和认物体的 知识。 《丰收的果园》 :是一次场景型实践活动,综 合运用认数、计算和位置等知识灵活地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类结构的基本课型 (4)
小学数学教学类结构的基本课型归纳探究型探究式课型主要适用于小学数学中的定律、性质和公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策略一般比较适合三年级以上的学生。
在小学阶段 , 探究式课型可以分为归纳探究和转化探究两种 ( 中学阶段还有演绎探究 ) 。
对于数学中的规律性知识教学 , 我们需要改变以往让学生理解、记忆定律 , 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演绎现象 , 期望通过对教材相关内容的还原加工和处理 , 以归纳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和发现蕴涵其中的数学规律。
我们把这种教学策略称为归纳探究。
一、规律探索的教育价值运用归纳探究的方式学习数学中的规律性知识 , 可以使学生从偶然现象或特殊问题出发 , 经历猜想、验证、归纳和概括 , 抽象出一般的数学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 , 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知识创生和发展的过程 , 而且可以学会思考如何从偶然现象中发现必然规律。
学生一旦掌握了发现的一般方法 , 也就有了不断发现乃至创新的需要与可能 ; 不仅可以形成研究的科学态度 , 而且可以了解和掌握研究方法 , 体验探索的艰辛和发现的欢乐 , 感受前人的智慧和渗透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 感受数学的抽象和力量。
总之 , 藉助探究和发现 ,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 学习有意义的数学 ; 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 ,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 更重要的是 , 可以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 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 , 并逐渐建立起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 , 我们把教学的总目标确定为使学生建立与形成研究意识。
这里的研究意识主要包括猜想 , 举证 , 分类研究 , 确定研究范围 , 寻找和梳理研究材料 , 等等。
自然 , 在建立研究意识的同时 , 还要掌握规律性知识 , 并运用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为了在教学中具体体现规律性知识的教育价值 , 我们又根据教学的总目标和相关教学内容确定了规律性知识的阶段性递进式目标 ( 见表 6.3) 。
小学数学各册主要内容(人教版)
小学数学各册主要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人教版)1、10以内的加减法2、20以内的进位加3、认识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4、认识钟表时间5、数字的拆分、组合。
一年级(下册)1、位置:上下、左右、前后。
2、钱币、时间3、100以内加减法4、找规律5、拼图6、统计二年级(上册)1、100以内加减法(二)2、乘法口诀3、认识角4、观察图形(对称性)5、动手摆图形6、统计7、长度单位8、简单逻辑判断二年级(下册)1、除法口诀2、图形变换3、万以内的加减法(一)4、重量单位5、统计6、找规律三年级(上册)1、测量(长度、重量单位)2、万以内加减法(二)3、图形(四边形)4、乘除法(有余数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5、统计图表6、分数7、简单概率三年级(下册)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小数3、两位数乘两位数4、位置方向5、统计(数据分析)6、平均数7、面积8、日期四年级(上册)1、三位数乘两位数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3、角的度量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5、统计图表(制作)6、多位数的认识四年级(下册)1、四则运算2、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3、小数的加减法4、位置与方向5、三角形6、统计五年级(上册)1、小数乘除法2、简易方程3、多边形的面积4、立体图形5、概率与统计五年级(下册)1、因数、倍数、质数、合数2、分数加减法3、图形的变换4、统计5、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容积)6、利用作图解题的方法六年级(上册)1、分数乘除法2、百分数3、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4、圆的周长、面积5、位置(坐标)6、统计(柱形图、饼图等)六年级(下册)1、负数2、正反比例3、数与代数4、统计与概率5、空间与图形6、圆柱与圆锥(表面积、体积)。
小学数学基本课型可分为六种
小学数学基本课型可分为六种: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测验课、活动实践课。
一、新授课:新授课是指以传授新的数学知识,形成新的数学能力为主的课型。
练习其层次为:(1)设计仿例题的基本题,要求学生说明解答过程及算理(2)设计开放型练习题,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3)设计综合型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4)设计联系实际的练习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练习课练习课是新授课之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一系列基本训练的教学活动。
它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它可以使学生新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并逐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练习课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其主要任务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一般是在新知识教完后(新课后的自主练习)进行或一个单元后(综合练习)。
练习课教学,关键是练习题的设计和选择。
要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要注意运用题组练习,加强各种练习的协调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练习的编排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练习的结果要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
练习的量要适当,既要保证知识的巩固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要防止学生的负担过重。
三、复习课在义务教育浙江省省编教材《数学》中, 复习课占总课时的17%, 且又统览整个小学数学教学, 具有重要的地位。
复习课是指教师专门引导学生对新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消化、理解、巩固、综合运用,沟通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以达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和目的的授课形式。
复习课,抓一个“清”。
在知识上,理清从简单到复杂的线索,逐步形成知识的系统;在解题上,搞清由繁化简的思路。
复习课的目的是通过对知识的条理化、综合化、系统化的整理,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第一册:加法与减法1. 数字0-10的认识2. 认识加法和减法3. 0-5的加法和减法4. 0-10的加法和减法5. 口算添减法6. 小学乘法初步认识第二册:数到201. 数到102. 数到203. 20以内的加法、减法和口算4. 20以内的加法、减法问题5. 数到20和20以内的加法、减法问题6. 初步认识乘法与除法7. 小学乘法口诀的初步认识第三册: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1. 数字的认识与顺序2. 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3. 两位数的连加与连减4. 两位数的问题5. 十位数的认识6. 乘法的初步认识第四册:两位数与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1. 整十数的认识与顺序2. 两位数加两位数3. 两位数减两位数4. 简便计算法5. 四舍五入法6. 整百数的认识和加减法7. 千位数的认识和加减法8. 乘法例题第五册:乘法初步1. 乘法口诀2. 数的倍数3. 数的约数4. 三位数乘一位数5. 三位数乘二位数6. 除法初步7. 数的整除与余数8. 三角形的特征第六册:除法初步与一般算数法1. 两位数除一位数2. 两位数除两位数3. 一般算数法4. 小数的认识与加减5. 小数的进位与退位6. 长度的认识7. 周长的认识8. 长度的运算第七册:小数初步1. 十分位与百分位的认识2. 分数的认识与意义3. 分数的整数和小数4. 分数的表示与意义5. 分数的加减6. 时间的认识与标记7. 时间的计算8. 面积的认识第八册:分数初步与面积1. 微米与毫米的认识2. 数轴的认识3. 分数的分割与强化4. 顶点的认识与画法5. 顶点的音高与比较6. 温度的认识与标记7. 体积的认识8. 两个方向的加减法第九册:几何初步1. 全等的认识与判断2. 重心的认识与求法3. 等边的特征与角度4. 分数与比例5. 正方体的认识与拼装6. 距离的认识与运算7. 钟面上的角8. 两个方向的乘除法这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的目录,内容涵盖了小学一至九年级的课程。
人教版小学数学各册教学知识体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各册教学知识体系人教版小学数学各册教学知识体系一(上)1.数一数2.比一比:“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高”、“矮”。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⑴1~5的认识(基数、读写、数序、比大小、序数、组成)⑵1~5的加减法(加减法含义、计算)⑶0的认识(表示起点、没有)和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5.分类: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6.6~9的认识和加减法:(1)6、7的认识和加减法(数数、数序、比大小、序数、写数、组成)。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出现了“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渗透统计思想、比多比少内容)(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省略了10的序数意义、填未知加数)。
(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5)整理和复习。
7.11~20各数的认识:数数、读数、数序和大小、序数、写数、个位和十位、10加几和十几加减几(不退位)、十几减十。
8.认识钟表:认识钟面、认识整时、认识半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点数”、“接着数”、“凑十”和“根据具体题目选择特殊方法”),8、7、6加几(“拆小数,凑十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5、4、3、2加几和“用数学”。
一(下)1.位置: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十几减几;用数学。
3.图形的拼组: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关系4.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加减(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5.认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简单的计算。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小学数学基本课型及操作
小学数学基本课型分类及实施操作------------小学数学组小学数学基本课型可分为六种: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测验课、活动实践课。
其中最重要的课型是新授课,每一类课型又可按学习内容不同分为若干种类型,如新授课可分为概念教学新授课、计算教学新授课、应用题教学新授课、几何形体教学新授课等。
一、新授课课型: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在课堂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继而才能生成他们的终身发展。
要实现高效课堂,必须理解高效课堂的理念,而高效课堂的理念承载在高效课堂的模式之中。
就数学学科而言,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师要实行“抓两头,放中间”的原则。
教师在课前用加法的目的就是——研读教材,关注学生。
所以在备课时要呈现出“四化”,即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度化,梯度渐进化。
课中减法:课中用减法的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探索者。
教师在40分钟的一堂课中,讲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创学”的能力。
课堂时间的分配按照这样的原则“10+20+10”,形成121的时间分配模式。
时间模式——按“121”原则分配,这样分配的目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落实。
高效课堂的七要素是:1、课堂上学生独立自主学习;2、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探究;3、课堂上学生当“小老师”;(个人展示与素质提升)4、课堂上教师精讲,拓展深化;5、课堂上学生当堂训练、当堂过关;6、课堂上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7、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充分鼓励和指导。
根据我校提出的高效课堂七要素的要点,我们数学学科的课堂基本模式如下:(一)学生独立自主学习1、明确学习任务。
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的预习,而是教师引导,小组内合作下的自主学习。
首先在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任务,并提出预习的方法和要求,最好在课件上呈现出问题,可以是预习提纲或思考题等。
(精心整理)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类型及其基本样式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类型及其基本样式(俞正强)——摘自《小学数学教师 2010年第12期》经常会有老师问:练习课怎么上?练习课与复习课有什么不一样?新授课呢?概念课与计算课有什么不同呢?等等。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便于探讨教学设计中的一些规律,我们把课区分为若干种不同的类型,简称课型。
目前,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关于课型的分类基本上可以做如下整理:首先是以教师的教学形式为视角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活动课等;其次是以课的知识类型为视角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概念课、计算课、统计课、图形课、问题解决课、综合实践课等。
基于以上课型的整理,我们形成以下两点认识:[认识一]:从讨论教学设计的需要来看,把数学课进行课型的分类是必要的,是有意义的。
课型是在实践过程中因为需要而形成的。
[认识二]:对课型的确认缺乏科学的讨论,因此,关于课的分类缺乏共识,原本为了便于教学设计的课型分类,反而给教学设计的讨论带来额外的干扰。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课型进行梳理,并在梳理中形成具有共识性的分类,并对每一课型的基本样式进行讨论。
这样,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研究,或者让数学教师们尽快形成并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是有价值的。
一、数学课的基本课型:新知与复习一般分类都会选择分类标准,标准从哪个角度选择是一个问题,通常而言,课堂要素分为教师、学生、教材三大类,我们前面讨论的课型分类大体上是从教师、教材两个视角来选择分类标准的。
事实上,课堂的学习完成者是学生,因此,课的分类应该从学生这个视角出发来讨论。
那么,从学生出发,课堂学习有哪些类型呢?我想只有两种:即“温故”和“知新”,或者说“学”和“时习”。
这两种类型用目前教师间通俗的说法是新授课和复习课两种。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课型只有新授课和复习课,那么练习课是不是不用上了?不是的。
应该说练习是复习的一种样式,试卷讲评本质上也是复习,这个问题在本文第三部分复习课的基本样式中会再作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材(1~6 年级)基本课型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基本课型的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情景创设要找准情景的切入点;突出重点要得到充分体现;突破难点要恰当做好铺垫;活跃课堂气氛力求做到“活而不乱”;学生参与“过程”要口、手、脑并用。
小学数学教材基本课型力求处理好四个关系:关注过程和关注结果的关系;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关注生活情境和关注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以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课可以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综合实践课等。
其中最重要的课型是新授课,新授课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
铺垫练习,复习联想;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激趣,自主探究;
展开情境,教授新课;
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巩固深入,共同建构;
总结梳理,构建知识树。
如:教学“直线、射线、线段”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建立模型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2、建立模;
3、模型解释;
4、模型应用;
5、表示法。
(三)初步运用巩固理解
(四)深化练习培养能力
1、综合练习
2、变式练习
(五)应用拓广发展思维
1、应用
2、延伸
(六)归纳小结整理反思
又如:教学“几何图形”(概念课)时
(1)安排学生活动,加深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概念的了解;
(2)安排学生活动,加强对平面图形拼成丰富多彩图案的设计;
(3)安排学生活动,加强对常见几何体的认识;
(4)安排学生活动,加深对几何图形的本质属性的认识;
其实,每一类课型又可按学习内容不同分为若干种类型,如新授课可分为概念教学新授课、计算教学新授课、应用题教学新授课、几何形体教学新授课等。
计算教学新授课的教学过程:新课展开(情境创设)——主题图(看读、读图、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列式计算(解决问题)——明算理、会算法、懂优化(重点)——总结方法(法则)——练习设计(围绕算理设计,尊重教材)——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算法的应用、不宜过多)。
解决问题新授课的教学过程:新课展开(情境创设、复习引入)——主题图(看读、读图、理解图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选择解决策略——应用已有算法解决问题、用算法、懂优化(重点)——解答问题——练习设计、解决问题(联系生活,尊重教材、树立应用意识)。
关于两种课型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联系生活,以“用”引“算”;
联系生活,以“算”激“用”;
联系生活,以“用”促“算”。
真正做到“算用结合”。
使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性提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
对于计算题教学的三点意见:1、抓好算理;2、讲清方法;3、适当的笔头、口头训练。
计算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与复习铺垫的有效结合。
2、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有效结合。
3、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有效结合。
4、学生探究与适时引导的有机结合。
5、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的有效结合。
故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过多追求花样的翻新,亦不要太多的关注形式的求异,要求使双基(增加基本思想、基本经验)教学落到实处,平实中见新奇。
解决问题要做到以下几点:
1、问题情境生活化;
2、问题解决活动化;
3、解决策略多样化;
4、学习方式开放化;
我们的追求就是:“扎实、朴实、真实”的有效课堂风格。
例如:又如:在上完“圆柱的表面积”一课后,学生都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是由两个底面积和一个侧面积组成的。
”既然圆柱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可以
用“两个底面积+一个侧面积”的公式来计算,那么这条公式还适用与其它图形吗?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如果“两个底面积+一个侧面积”对于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是成立的话,那么它一定与原长方体面积计算公式相等。
根据要求得出字母公式:底面积×2+侧面积a×b×2+(a+b) ×2×h
=2ab+2ah+2bh
=(ab+ah+bh) ×2
经过变式证明,可知“底面积×2+侧面积”对于长方体同样适用。
此过程既能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加强公式间知识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了“证明”的好处。
复习课是指教师专门引导学生对新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消化、理解、巩固、综合运用,沟通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以达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和目的的授课形式。
复习课要系统整理有关概念,重视查漏补缺,对易错易混淆的概念要加强对比复习。
复习课课型分类:①小结复习课②专题复习课
复习课教学的基本结构:①知识回顾②课前诊断③典型例题④巩固训练⑤课堂小结⑥课外拓展
复习课教学的重点及目标:①归纳、梳理所学知识,要体现课标要求;②复习过程既落实“四基”又培养“四能”;③保证大多数学生都有所收获和提高。
小结复习课教学的探究:①全面概括本章所学知识,突出本章重点;②典型例题选择要针对性强;③做好查漏补缺,重在知识落实。
复习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1、情境导入进入复习
2、基础练习建构体系
3、发现问题反思分享
4、重点例题方法剖析
5、灵活应用综合提升
6、课堂小结善学善思
7、课堂检测看我真功
旋转复习课设计说明:
一种复习模式:本节复习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知识再现——练习诊断——例题引路——变式训练——拓展深化”的流程设计的。
一条教学主线:围绕本节课教学重点,始终抓住旋转(“变”与“不变”)的本质特征这一主线展开教学的。
变化的是图形的位置,不变的是:①对应边相等;②旋转角相等;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揭示一种联系:本节课从一般三角形的旋转开始,逐步进行图形变式,从一般到特殊的揭示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感受“变”化中的“不变”,深化学生对旋转变换的认识。
讲评课就是简短地概述此次测试的情况,明确指出还存在的问题,表扬学习有进步的学生等。
具体的授课准备是:①学生考试情况的统计;②学生典型错误分析与选择;③典型题目的分析与变式;④学生“矫正”试题命制。
讲评课具体可分:
(1)归类讲评。
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归类讲评,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
(2)重点讲评。
精讲不等于少讲,而是有针对讲评。
有针对讲评,从大的方面来说,讲重点、讲热点、讲双基应用的薄弱点,讲学生的易错、易混、易模糊点。
具体讲每一个题时,应重在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
(3)注重过程评析。
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想?);针对学生思维缺陷,切实讲清错因,以达到“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教学效果。
(4)变式讲评。
注重变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训练,从多角度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规律,讲评不仅就题论题,更重要借题发挥,讲这个题的规范解答;讲这个题的深化变形;讲这个题与同类型题目的联系等,使讲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讲评课也不能“满堂灌”,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与反思的余地。
可以将典型题的多种解法呈现出来,让学生作辨析的主人。
讲评课的过程分析:①课例的设计:目标的确定与结构安排;②学生活动的安排:自查自纠与小组互帮;③教师对典型试题的分析及变式;分析方法的选择“变式”题的灵活处理;④反馈矫正与小结方法的选择。
课例《圆的测试》试卷评讲课:
教学目标:1.通过错例分析,进一步巩固圆的有关知识;2.遇到圆的相关问题,我们要学会结合图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来分析解决问题;3.通过综合分析圆的相关题目,感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1、试卷统计与教师总评; 2、根据目标与学生自查;3、交流展示与分步推进;4、反馈练习与当堂落实;5、谈谈感悟与分享收获。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凸显实践性;应注重创设情景,彰显综合性;应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显现探索性;应遵循多样化原则,体现趣味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教学”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实践活动开题课;活动策略指导课;成果总结整理课;展示分享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