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答案(供参考)

自然辩证法答案(供参考)
自然辩证法答案(供参考)

7.结合具体事例,分析科学技术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

不论指向何处,科技双刃剑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不对称”。不对称有五个含义,分别为时间不对称、空间不对称、可预见性不对称,在大多数情况下,剑与持剑者的知识含量越来越不对称,以及对“双刃”的价值判断不对称。

时间不对称,指当下的积极效应与滞后及长期的消极后果。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几乎所有由技术导致的负面影响都是在事后,在技术发挥其正面效益之后,这也就是所谓不良“后果”。大自然的“报复”也是如此,是一种“反作用”,与“作用”并非同时发生。一项技术在全力实现其目标之时,负面影响仅仅作为“副作用”(甚至并不知晓)而存在,其影响有待积累,一直到被影响者有所感知。这是双刃剑在时间上不对称的根源。上世纪40年代,DDT作为有效农药大行其道,然而,在接受过DDT喷撒后,许多种昆虫能迅速繁殖抗DDT的种群;DDT会积累于昆虫的体内,这些昆虫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后,那些动物,尤其是鱼类、鸟类,则会中毒而被危害。所以喷洒DDT就只是获得近期的利益,却牺牲了长远的利益。直至1962年卡逊出版《寂静的春天》后,问题才开始得以纠正,事隔已近20年。在此意义上,所谓“先发展后治理”,并非没有一点道理,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技术双刃剑在时间上的不对称。人们不可能或至少很难在发展之初,即去着手去治理尚未发生的不明不白的后果。

空间不对称,其一,技术的获利者和负面影响的损害者不是同一个或一群人、一代人。刚才已经分析了技术双刃剑在人际关系上的影响。其二,有限人群的利益与公众的代价。获利者相对集中或至少是边界清楚的一群人,而受损害的人群广泛且边界模糊。使用冰箱和空调者获利,但其中的氟利昂导致对臭氧层的破坏,影响到极圈附近的人。CO2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则波及全人类乃至后代,如此等等。好在人类的共同利益已经日益提升而超越利益集团甚至国家利益。技术双刃剑在时空上的不对称,要求人类一起经营“公共草地”,以长远的和全球的视野看待每一项个别的技术,或者说,每一项个别的技术都要经由长远和全球目光的审视。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表明,在这一点上人类路途之遥远,达成共识之艰难。转基因食品的影响很可能要几代甚至更长的时间才会显示出来。

可预见性不对称,也就是可预见的积极效应与未预见的消极后果。由哈定所提出的生态学中的多效应原理认为,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的效应,其中许多是不可预料的。在几乎所有的双刃剑中,正面的积极效益本身就是技术的目的,在效益的聚光灯下清晰可见,而负面影响差不多都是未曾预见,加之于强光投射之下,往往使事物的另一面变得黑暗。研究者还指出,作为技术基础的科学知识本身的缺陷及由此可能带来的风险和负面影响[i]。诺贝尔奖的授予要经过时间的考验,DDT及其毒性的发现者、瑞士化学家保罗·赫尔满·米勒获194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无论是发现者本人还是诺贝尔奖的评委们,都未曾料到施用DDT的严重后果。双刃剑的负面影响在时间的长河中积淀,在全球甚至更大的范围中扩散,没法预期南美蝴蝶的翅膀究竟何时以及在何处掀起风暴。技术的积极效应在“计划内”,而负面影响在“计划外”。人类又如何防范未知或至少不是清晰知晓的后果?在三项不对称中,可预见性不对称是时空不对称的根源,是根本性的不对称。双刃剑的负面效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逐步传递和积累在自然界、社会和个人层面的影响有所不同,在砍向自然界时最为残酷无情。社会和个人因主体的自我感

知和利益相关而可能及时觉察和修正,甚至可以限制在如凯文·凯利所希望的“1%”,但在自然界就不同了。一来自然界“默默地”承受着一切,二来作为“公共草地”而有人掠夺摧残,无人(或少人)怜香惜玉。一旦超出自然界可以承受的限度,其报复会在瞬时和大范围发生,往往产生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后果。

第四,剑的知识含量与持剑者对此所持有的知识不对称。远古,技术产品与其使用者融为一体,近代以降,二者分离,但因产品中的知识含量相对较低,使用者通常可以在掌握其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操控。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的发展,技术产品越来越成为黑箱,更多的知识集成于其中,而消费者日益成为“傻瓜”[ii]。

最后,双刃剑两侧的价值判断不对称。一项技术或工程欲付诸实施,须经可行性和不可行性研究,包括环评和伦理考量等。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认为正面、积极效应大于负面、消极效应,或后者可承受、可消除。这些人的权势往往大于反对者。在三峡等工程中均可见到这一点。

双刃剑的趋势是,上述的五个不对称中的前四项日益加剧。例如,由于科技黑箱越来越黑,使用者免于学习,从而使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由于消费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于是就可能发生对技术的滥用,其结果也就越来越超出控制。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双刃剑越来越指向心理,指向控制者自身

3.结合自己的专业,做一个科研选题的案例分析

一、引言

如所周知,选题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正确的选题将为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开端。这是科学活动的一种规律。

科学探索始于问题,这是因为:

●问题是认识活动的起点。人类要生存,就要从事生产活动,就会面临种种困难,遇到一系列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这就导致认识活动的发端和延续。可以说,科学研究从本质上说来是问题驱动的。

●问题导致理论的产生。人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随着认识的深入,创建了种种理论。例如,为了在农业生产中解决丈量土地问题,就逐步建立了几何学理论;为了解决人类起源问题,经过前赴后继的努力,诞生了进化论;等等。

●问题推动科学的发展。随着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认识螺旋式上升,科学才逐步得到发展,一部部科学史证实了此点。因此,成功的科学活动的第一要点是善于提出问题和抓住问题。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途径何在?根据科学的发展规律,主要途径是:

1)由某个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而提出问题;

2)由理论结构不符合简单性和普遍性的要求而提出问题;

3)由现有理论与经验事实之间的矛盾而提出问题;

4)由于对经验事实未作统一说明而提出问题;

5)由理论的实际应用与现有技术条件的矛盾而提出问题;

6)由不同理论体系之间的矛盾而提出问题。

二、选题原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