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答案(供参考)

合集下载

研究生试题《自然辩证法》含参考答案

研究生试题《自然辩证法》含参考答案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

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3、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组织理论及其意义答: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通过对自组织理论的认识,我们可以分析现在的各个国家甚至社会的发展。

我们在对自组织理论有更深入了解的同时,还可以将得到的实际经验应用到社会中去,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4、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有没有本质区别?答:天然自然是大自然中已经存在的并且未经人类利用的自然。

人工自然是人利用或改造天然自然,创造天然自然中所不存在的人类文明,可分为两类:①人工自然界,即人工生态系统;②人工自然物。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天然自然是“第一性客体”,人工自然属“第二性客体”;天然自然中存在的是“自发性作用”的规律,在人工自然过程中,则有“应用性作用”的规律;天然自然只有自然属性,而人工自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天然自然的演化节奏是缓慢的,人工自然的演化是快节奏的。

自然辩证法答案

自然辩证法答案

一、1.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变化相适应,当代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也拓展成由下述四个部分组成:一是自然科学,以自然本体为研究对象,是对“自然的存在”这一问题的哲学思考,是关于自然的哲学理论,它研究自然本体的一般性质和人类的自然图景,提供人们对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观点即自然观;二是科学哲学,是对科学的哲学反思,它以(自然)科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科学的本质、目的、结构、功能、方法、标准、概念、定律和理论的哲学审视,探讨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揭示科学发展的机制和图景,内容涉及科学的本质特征、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科学发现与证明的逻辑、科学检验与评价、科学进步与科学合理性、科学发展的模式以及自然科学前沿的哲学问题;三是技术哲学,以技术为研究对象,是对技术的哲学思考,主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工自然的角度研究技术的本质和特征,分析技术的组成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结构,揭示技术进步的内在机制,探讨技术发明、技术创新的方法论问题,阐明发明创造、工程设计、技术试验的一般特点,考察技术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科学、技术和生产之间相互制约与转化的机制等。

2.科学理论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并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的一定体系,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这是因为科学理论是从客观实际中来,由实践产生,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它经历了实践的检验,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所以我们说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可以取得成功,在错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会导致失败.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的科学,即为科学理论,它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预见未来,帮助人们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历史进程;能够提供正确认识事物和有效行动的方法,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它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可见,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科学预见作用,科学方法作用,解放思想作用.邓小平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并将继续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实现其指导作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全面理解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和经受得住长期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正确的理论,但不能因此而否认用理论检验实践的必要性.因为某种实践活动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自觉的还是盲目的,如果能在事前对实践活动的目的、方法、步骤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从理论上加以审视、论证和预测,在思维中加以预演,则可能减少失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即使是对实践后果的检验,也要辅之以理论上的判断.没有理论上的判断,是无法断定实践活动是否合理、是否正确的.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检验,实质上就是认为实践活动天然合理,这种观点必然导致实践活动的盲目性.所以我们不仅要用理论指导实践,而且还要用理论检验实践,这才是关于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和能动性的全面理解,否则会轻视理论,导致唯实践主义.二要全面理解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但不能因此认为:只要实践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理论;从事什么样的实践活动,就自然地会形成什么样的理论;实践活动越多的人,掌握的理论就越多,理论水平就越高.这是典型的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上的自发论.实质上,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前人传下来的思想材料,不掌握相关理论的概念、观点和理论体系,没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即使实践再多,实践的时间再长,也不能提出任何新的概念和新的观点,更不能提出系统的新理论.所以,我们既要重视实践、勤于实践,又要重视理论与理论发展史的研究,不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根本无法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的.三要全面理解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本质,它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变化而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但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把理论创新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有些人把理论创新看得十分简单、十分容易,把某些表述上的微小变化或换一个术语,也津津乐道地称之为“理论创新”,似乎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进行“创新”.事实上,理论创新是十分严肃、十分艰苦的工作,作出理论创新,特别是重大的具有原创性的理论创新,不是轻而易举的.恩格斯曾经说过:“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4.哲学、科学和宗教是人类精神文明中最古老的三大组成部分,它们包含着人类文明的精髓。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第1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如何理解和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三者之间的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试述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发展模式及动力。

学习和把握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发展模式及动力有何现实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有哪些?掌握辩证思维方法有何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有哪些?掌握创新思维方法有何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然辩证法答案

自然辩证法答案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系统自然观:①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等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

②自然界既存在着又演化着。

③系统由要素构成并和环境相关联,具有开放性等特点。

④系统以分叉和突现的方式进行不可逆地演化。

⑤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构成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⑥人类社会以系统的方式存在并和自然界系统发展关联。

特征:①提出系统存在和演化思想。

②强调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生成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③突出人类和自然界的系统关系。

人工自然观:①人工自然界是以天然自然界为基础,通过技术活动创建的具有自然和社会双层属性的自然界。

②人工自然界的演化遵循天然自然规律及其自身规律。

③通过创建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创建生态型人工自然界。

特征:①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

②主张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生态自然观:①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开放系统。

②生态自然界是生态系统构成的自然界。

③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相统一的自然界。

④生态自然界的创建依靠人类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

特征:①强调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的协调发展。

②强调人类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自然辩证法》答案(在职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答案(在职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1、分析说明科学技术的“双刃剑”的作用,应当如何评价科学技术乐观主义与科学技术悲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潮?(1)辩证地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既要它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也要看到它所带来和造成的社会问题。

(2)这两种思潮各执一端都具有片面性。

(3)这两种观点所阐述和强调的内容,对我们深化对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全面认识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a科学乐观主义是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社会后果持乐观的态度和看法,科技乐观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解除和摆脱人类社会的各种难题的困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能给人类带来美好的未来。

b科技悲观主义,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影响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

主张抑制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c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人类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助长了威胁人类未来的全球问题。

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更多的人为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所困扰。

因此我们对科学技术对社会价值执行评价应用辩证的眼光,注意并发挥它的正面功能,同时正视并抑制它的负面影响。

2、阐述自然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1.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开放性、远离平衡态是系统自组织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

“非平衡是有序之源”,只有非平衡态才能导致有序,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就能够从原来混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结构。

2.非线性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在理论上,相互作用可分为简单的线性相互作用和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作用方式,是具有相干性的作用机制,在非线性相互作用下,系统内各要素的独立性受到限制或丧失,各要素按一定方式在大范围内协调运动,从而导致系统新质出现。

自然辩证法题目集锦及其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题目集锦及其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性质和研究对象。

P1 P3 2.阐述自然辨证法研究的根本内容。

P43.试述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开展过程。

P84.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谈谈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

P111.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自然哲学获得了哪些重要成就?古代朴素自然观有什么特点P19 P232.古代希腊的科学技术获得了哪些成就?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表如今哪些方面?P193.宗教神学自然观是怎样描绘自然界的?为什么说它的出如今自然观开展史上是一种倒退P244.为什么说近代自然科学在普遍革命中诞生?阐述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倒退的历史必然性P26 P28 5.试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根底,它的根底思想是什么?P31 P326.为什么说物理学革命丰富和开展了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自然科学又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做出了丰富和开展?P32 P341.为什么说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P39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物质的无限可行性?P423.如何理解自然界系统的普遍性?它有哪些类型和根本特征?P43P44P454.非生命界有哪些物质层次?它们有何根本特征?P47P50P525.如何理解自然界层次构造的规律性?P531.宇宙,恒星和地球是怎样起源和演化的?如何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自然界的演化过程说明了什么?P56P57P58P592.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形式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P60P623.为什么非生命界的运动的根本矛盾及其表现?生物进化的动力是什么?P63P644.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形式的矛盾性?突变和渐变的关系如何?P63P645.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过程的矛盾性?什么是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P686.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方向的矛盾性?进化与退化的关系及其关系?P707.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开展的自组织性?以及有序与无序及其关系P728.什么是守恒原理?自然界运动转化的普遍性及其意义何在?P74P769.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矛盾有哪些?如何理解其运动开展的规律性?1.什么是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P81P832.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P843.如何理解生态自然观的自然根底,社会根底和科学根底?P87P92P974.试述生态自然观的特征和根本思想?P99P1015.怎样才能人与自然的协调开展?P1026.可持续开展的内涵和原那么是什么?P1067.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我国深化施行可持续开展战略的现实意义?P1091.如何理解科学的含义?它有哪些本质特征和根本属性?现代科学的分类如何?P113P114P116P1172.阐述推动自然科学开展的内部动力P1193.关于科学开展的形式有哪些代表性的观点?P1254.如何理解科学开展的规律性?P1275.现代科学开展的主要趋势表如今哪些方面?P1291.科研课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应遵守哪些重要的原那么?如何评价科研选题??必要时如何转化课题?P138P139P1422.科学研究的经历层次的根本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类型和作用?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P146P1513.科学观察应遵循的哪些重要原那么?恩格斯的“双重验证〞思想对于感性的科学认识活动有何意义?P147P1544.什么是科学机遇?它有何特点和作用,如何捕捉科学机遇?P157P1595.科学研究的理论层次的常见方法有哪些?有何特点和作用?P160-P1716.什么是科学假说?它是如何形成的?假说向理论转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7.什么是科学理论?它有何特征和功能?构建科学理论有哪些方法?评价科学理论的标准是什么?P174P175P177P1788.结合做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科学方法论〔或某一种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或在科学开展中的作用〕1.系统科学的根本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P1892.什么是自组织理论?自组织理论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不同?P193P1941.系统科学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其科学性怎么样?P1832.系统观饱含了哪些根本概念?它有何显著特征?P183P1853.什么是系统科学方法?它有何特点和功能?P186P1871.如何理解技术的含义?它有哪些主要特征?其分类怎么样?P200p202 P2042.技术开展的根本矛盾和常见形式有哪些?现代技术的开展趋势怎么样?P208 P2103.什么是创新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有何特点/P 212P214 P2164.技术创新过程与研究开发过程的关系怎样?如何理解技术创新过程?5.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如何?根底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与技术创新在投入和产出方面,他们的互相之间有何同异之处?P2236.什么是技术创新机制?它主要有哪些机制?并分析阐述这些机制之间的关系机制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P222 P222 P2247.技术创新有哪些常见的类型?自主创新有哪些主要类型?他们之间有何区别?P229 P2318.为什么说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有哪些?如何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进展管理?P234 P236 P2389.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技术观〔或某一观点〕在技术开展中的作用1.如何理解技术方法的含义?它有何特点?P241 P242 2.技术研发应遵守哪些根本原那么和一般程序?P243 P2443.什么是技术预测它有何特点?其主要步骤和根本方法是什么?P245 P246 P2474.什么是技术评估?它有何特点?其主要步骤和根本方法是什么?P248 P249 P2565.阐述技术原理构思的一般过程,主要方法以及常见的创造创造方法P251 P252 P2536.如何理解技术方案设计?它有哪些类型和主要方法P254P2557.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有何区别?试述技术试验的根本程序和常见类型。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的学说。

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领域?A.自然观B.科学观C.艺术观D.技术观答案:C.艺术观2、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A.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B.自然观、科学观、艺术观C.自然观、历史观、技术观D.自然观、社会观、技术观答案:A.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促进作用?A.提高生产效率B.促进文化交流C.推动经济发展D.加剧社会矛盾答案:D.加剧社会矛盾二、多项选择题1、自然辩证法在当代的实践意义包括哪些方面?A.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B.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C.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D.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答案:ABCD2、下列哪些属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畴?A.宇宙的产生和发展B.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和方法C.人类文化和社会的演变和进步D.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答案:ABD三、简答题1、请简述自然辩证法的主要观点。

答案:自然辩证法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其发展是有规律的;科学技术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其发展是有历史条件的;第三,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科学精神,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应当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请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案: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

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社会环境;第三,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自然辩证法部分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部分参考答案

一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和意义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1)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学科,具有哲学性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因有三:第一、从研究内容上看:它把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活动都看成是有结构的整体研究其中普遍而深刻的规律性,因而具有哲学世界观的性质第二、从研究的角度上看:它主要不是对自然界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对认识变革自然的活动进行纯思维逻辑分析,而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来研究自然、人以及两者的中介,因而具有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相统一的特点。

第三、从研究的方法上看;它不局限于一般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而更重视哲学抽象。

哲学抽象主要特点是进行多层次分析和多学科综合,以便提炼出既普遍又深刻的内容。

(2)自然辩证法属于分支哲学,具有中介性质。

自然辩证法的普遍性和抽象性比自然科学长,比马克思哲学的普遍性和抽象性小,介于二者之间。

2、自然辩证法的意义a.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时代正处在一个伟大的转变时期。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科学自身在转变之中”。

19世纪生物学首先发展为演化的科学,20世纪以来,物理学和化学也发展成为演化的科学。

科学自身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对自然界的基本看法。

b.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技术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等多种因素发生和发展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受到社会为它所提供的条件和环境的制约。

c.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需要面对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人类不得不认真地进行反思,不得不从自然观、方法论和科学观的高度来认识和审视这些问题,深刻把握和遵循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合理实现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d.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需要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的精神,就必须从当代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中汲取营养,也就必须发展自然辩证法的研究。

e.建设现代化的需要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的关键f.科研工作的需要对科研工作者来说,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1、自然观古代朴素自然观观点及意义。

解答一:(老师课件)自然界的变化也叫做自然界辩证法,是研究自然或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结构组成、演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一门哲学分支学科,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望通过对自然存在及其演化进行哲学分析,以达到对自然的新的理解。

古代希腊和中国的自然观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它坚持从自然界本身的原因说明世界的本原,把自然界看作是不断产生和不断消灭的永恒运动的过程。

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论述了自然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这些基本观点,本质上是统一的。

但是由于古代自然科学尚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从哲学母体中分化出来,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还是非常笼统、模糊和粗糙。

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性——直观性、猜测性、简单性。

朴素性:简单性;不够科学;把自然界的运动看成是一个圆圈式的简单循环,不能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内在联系的过程性/ 猜测性:幼稚的或错误的,甚至带有神秘主义色彩。

解答二:(源自网络)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把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或不变的。

但当时还缺乏足以把自然现象联结成因果链条的经验知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对总体联系的认识必然是模糊的。

意义:第一,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这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

第二,意味着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哲学要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对自然界的总观点的问题。

2、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的科学基础及评价。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又叫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也叫机械钟表式的自然图景)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牛顿力学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城市商业经济的崛起和地理上的大发现,为世界范围的贸易以及从家庭手工业到工场手工业的过渡奠定了基础。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一、问答题:1.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系统的含义: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方式:①不仅要把整个自然界看做一个系统,而且要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客体都自成系统②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不仅自成系统,而且又互成系统。

③系统与要素的规定是相对的。

2、举例说明系统的整体性特征,把握这点对我们有何启示?系统的整体性特征:①系统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②系统整体具有各个构成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功能;③是基于要素对系统的非加和性关系。

任何事物的整体决不是简单的部分之和,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启示:从微观到宏观,从无生命到生命,从天然自然到人工自然,一切自然物都是系统。

系统作为要素的集合,在空间上表现为系统的整体性、结构的有序性,要素间的立体蛛网联系,丰富了空间的三维性、广延性和伸展性。

基于系统开放性的研究更完整、更精确的揭示了世界的发展还表现为世界系统的进化性,并解决了自然界发展和进化的动力问题,这就丰富了时间的一位性和持续性。

PS:系统科学方法的整体性原则,是基于要素对系统的非加和性关系。

在要素之间存在相干性、协同性的条件下,会有新质的突现。

这种性质不是单个要素所具有的,而是系统整体才具有的。

因此,在研究这类系统时,必须要从整体出发,立足于整体来分析其部分以及部分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对这部分的分析而达到对整体的深刻理解。

3、举例说明系统的开放性特征,把握这一点对我们有何启示?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总是存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且与作为环境的其他系统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其方法论启示在于:从微观到宏观,从无生命到生命,从天然自然到人工自然,一切自然物都是系统。

系统作为要素的集合,在空间上表现为系统的整体性、结构的有序性,要素间的立体蛛网联系,丰富了空间的三维性、广延性和伸展性。

基于系统开放性的研究更完整、更精确的揭示了世界的发展还表现为世界系统的进化性,并解决了自然界发展和进化的动力问题,这就丰富了时间的一位性和持续性。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有何方法论意义?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答: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首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都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

绪论1,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22,自然辨证法得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2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24,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2第一编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创立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得发展有怎样得联系?(P23)3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P23)33,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得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27)3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31)35,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基本思想、特征与重大意义?(P39)36*补充,马克思主义得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 37,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得自然科学基础与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P38)3第二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发展:系统自然观1,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得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P44)2,系统自然观确立得重大意义?(P49)3,什么就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就是自然界物质得普遍存在方式?(P52)4,自然界物质系统得基本特点?(P53)5,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得进化就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得过程?(P59)6,阐释自组织得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得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P65)7,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得无限性?(P67)第三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发展:生态自然观1,从生态自然观得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就是对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丰富与发展。

(P76)42,如何理解自然界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得根基?(P70)3,生态危机得概念及其表现。

(P76)4,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P80)5,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您得想法.(P84)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得本质与科学知识得构成1,如何理解科学得本质?(P91)2,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得特点与相互关系。

(P97)3,什么就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得重要性。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答案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答案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 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
作用? 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答: 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答: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技术是人的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国外学者大都表现出对技术理解的单一性。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答: 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答: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 科学发展的渐进形式就是科学进化的形式,主要指在原有科学规范、框架之内
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有否创造性的作用? 答:
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答:系统科学方法是指 20 世纪 40-90 年代出现的系统科学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的 总和,这些方法对于从横断方面抽象认识对象的物质结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有 重要的作用。 复杂性科学方法是在借鉴传统科学的方法基础上,以辩证法为理论取向的一套 方法,侧重把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还原论与整体论、科学 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的方法。让人们更加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复杂性状态和性质, 考虑问题的多样性,在更高的层次上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
第三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答: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 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立场、观点为基础,吸取具体科学技术研 究中的基本方法,并且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的方法论。它存在于一切具体方法之中, 而不是脱离开具体科学研究方法的空中楼阁,更不是凌驾于具体科学研究之上的抽 象思辨。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所有上述规律2.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是()A. 相互对立的B. 相互统一的C. 相互转化的D. A、B和C都正确3. 自然辩证法中,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是()A. 事物的数量变化引起质的变化B. 事物的质的变化引起数量的变化C. 事物的数量和质的变化相互影响D. A和B都正确4. 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A. 上升性B. 循环性C. 曲折性D. 无限性5.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内部矛盾B. 外部矛盾C. 事物的联系D. 事物的运动答案:1.D 2.D 3.D 4.C 5.A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6.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具体事物的哲学方法。

()A. 正确B. 错误7.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A. 正确B. 错误8. 自然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的数量变化引起质的变化,而质的变化不会引起数量的变化。

()A. 正确B. 错误9.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外部矛盾。

()A. 正确B. 错误10. 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A. 正确B. 错误答案:6.B 7.B 8.B 9.B 10.A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它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这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具有以下特点:(1)矛盾的普遍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3)矛盾的统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4)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绪论:1.试论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地位、性质和研究领域。

答: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和对自然的认识与改造的哲学。

地位:自然辩证法处于自然科学和总体哲学的中介地位,是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

性质:两个一般性定义:揭示自然界的整体性质及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总体看法研究领域:整体自然界、整体自然科学和整体技术工程活动或人与自然的总体性关系(包括对自然的建构关系、认识关系和改造关系)为研究对象。

2.试论科学与哲学的内在统一性关系答:普遍理性和具体感性的具体统一,是哲学与科学内在统一的最终根据所在。

A哲学和科学是内在融合的,这种内在融合的统一性关系具有多重复杂性。

B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的指导。

C、科学对哲学的改造,哲学对科学的批判。

第一章:l.试评价关于信息的哲学本质、哲学分类和三个不同性级质的理论。

答:哲学本质:信息是标志间接存在的哲学范畴,它是物质(直接存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

哲学分类:存在一个物质世界和三个信息世界。

三个不同性级:一级间接存在质、多级间接存在质、主观约定质。

2.为什么说任何物体都是直接存在和间接存在的统一体?答:信息与物质是紧密联系的。

信息是它所表现的事物特征的间接存在形式。

物质的相互作用必然引起作用双方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痕迹”,就是对作用物信息的接收和储存。

任何物质都已经将自身演化成了具有特定结构和状态的凝结着种种信息的信息体了。

正是物质的这种信息体性,规定着任何物体都是直接存在和间接存在的统一体。

3.本章阐释的四个世界理论与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有何异同?答:波普尔把世界上所有的现象,根据共存方式划分三个世界。

第一世界是物质世界。

第二世界是精神世界。

第三世界是知识世界。

“三个世界”是相互作用的,承认了物质与意识以及意识现象间的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但他把三个世界的相互作用视为同等的,实际上是否认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基本原理,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势必陷入唯心主义。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章|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有何方法论意义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答: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首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都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

自然辩证法答案完整版本

自然辩证法答案完整版本

1、自然辩证法是由恩格斯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现已被拓展为包括以下分支学科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的穿插研究领域:①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论、方法论;②科学观、自然观、方法论;③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④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

2、自然辩证法与具体自然科学的关系是:①一般与一般的关系;②特殊与特殊的关系;③一般与特殊的关系;④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3 3、直觉思维的明显特征在于:①,非逻辑性、突发性、想象性;②,非逻辑性;创造性、联想性;③,非逻辑性、意外性,偶然性;④,发生的突发性、过程的突变性、结果的突破性。

4、自然界的演化,包括以下几个局部:①无机物、有机物、生物及人类的起源和演化;②宇宙和天体的起源和演化、地球的演化、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人类起源和演化;③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的演化;④宇宙和天体的起源和演化、地球的演化、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5、认识客体是指:①纳入认识主体对象性活动构造的一切物质客体;②除人以外的一切客观事物;③一切自然界存在物;④自然界一切生物体的总和。

6、近代科学开展史上,主张理性主义方法作为科学研究主要方法的科学家是:①,英国的休谟;②,法国的笛卡儿;③,意大利的伽里略;④,英国的培根。

7关于进化与退化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进化和退化相互包含B. 进化与退化同存共生D. 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8、科学方法论认为,建立科学假说应该遵循解释、简单、对应与……。

①,典型性原那么;②,可检验性原那么;③,系统性原那么;④,全面性原那么9、近代最早提出的自然界演化历史观是:①牛顿经典力学;②康德星云假说;③达尔文进化论;④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10、宇宙经历了以下几个演化阶段:①辐射阶段、核合成阶段、实物阶段;②暴胀阶段、辐射阶段、核合成阶段、实物阶段;③核合成阶段、辐射阶段、实物阶段;④根本粒子形成阶段、辐射阶段或核合成阶段、实物阶段11、恒星的演化按目前广为承受的弥漫说,一般经历四个阶段:①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脉冲星阶段、白矮星阶段;②引力收宿阶段、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脉冲星阶段或爆发阶段和高密阶段;③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白矮星阶段、黑矮星阶段;④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致密星阶段、黑洞阶段。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P32.科技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P33.范式: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科学家必须共同遵守的科学活动的“模型”、“信念”,它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在内的范例等。

P3044.人工自然:是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

它是人类依据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界的物质条件创造出来的自然物,是深深打上人类印记,与人类社会发生密切联系的自然界。

P845.系统与要素:系统是指处在环境中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确定功能的整体。

P276.组织与自组织:“组织”一词既可作名词用,指某种特定的系统;又可作动词用,指某种特定的运动过程,即原来分散的、相对独立的要素形成一个具有整体结构与新属性的系统过程。

“自组织”:如果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我们便说系统是自组织的。

P557.可逆与不可逆:可逆过程是指一个物质系统从某一状态出发,经过某一过程达到另一状态,如果存在另一过程,它能够使该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即物质系统回到原来状态,同时消除了原来过程对外界环境引起的影响),则原来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简称可逆。

反之,用任何方法都不可能使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则原来的过程称为不可逆过程,简称不可逆。

P45 8.进化与退化:进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或系统在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趋势和过程。

退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或系统在演化中由有序到有无序,由高序到低序的趋势和过程P49 9.有序与无序:有序指的是客观事物或系统组成要素之间有规则的联系或转化,无序是指客观事物或系统组成要素之间无规则的联系或转化。

P5010.熵:是一个反映热运动过程和方向的物理量。

自然辩证法书后100题答案仅供参考

自然辩证法书后100题答案仅供参考

自然辩证法书后100题答案仅供参考1 巴门尼德本体实在主义哲学是如何阐述人类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道路的?它对克服神秘主义的困扰有何意义?巴门尼德的哲学拥有一个标志性的术语,叫做巴门尼德的本体实在主义。

依据这种哲学,自然界的变化都是转瞬即逝的表面现象,蕴含在这些表面现象内部的是不变的实体,以及关于这些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科学只有揭示出蕴含在多变的自然界表面现象内部那种不变的实体及其相互关系,才能理解自然界看得见摸得着的多样性和变化。

现象世界是一个“多”的世界。

决定“多”的世界的是那极少量的实体,也就是我们可以在许多哲学著作当中看到的“一”。

“一”的世界决定了“多”的世界。

这就是巴门尼德为我们指出的一条认识自然界的道路。

它使神秘主义不再什么神秘,一切都可以用“一”来解释。

2 恩培多克勒是如何以实验的方法证明四元素说的?他对科学的发展有何意义?实验的方法:观察树枝在火炉中燃烧的情形:它可以在燃烧时发热,喷出火焰,证明在它的里面含有“火”;烟囱顶部溢出烟雾,证明它里面含有“气”;燃烧着的树枝两端会鼓泡并嘶嘶作响,这就是“水”;灰烬具有重量,不可再燃烧性和干燥性,它被命名为“土”。

将世界上所有的物体用燃烧方法来分析,都会得到这四种元素。

因此,“自然界是由土、水、气、火四元素构成的”,就被认为是得到了普遍性的证明。

意义这是科学史上最早的一次证明活动。

尽管这种证明活动比较原始,对证明的解释也比较粗糙,但它毕竟为人类社会开启了一条以实验证明的方式,而不是以崇信的方式,来理解自然界的道路。

这条实验证明的道路,一直被坚持到了现在。

3 柏拉图主张通过形式化的推理认识外部世界,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影响柏拉图的思想对后来科学的发展影响很大,甚至成了一种基本的科学规范,即科学的形式化要求,也就是在数学和逻辑学上的充分严谨而可靠,科学如果不能满足这种形式化要求,则这样的科学就会受到“不严谨”的指责,在西方科学哲学的著作中,这种科学研究规范也叫作“几何学规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结合具体事例,分析科学技术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

不论指向何处,科技双刃剑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不对称”。

不对称有五个含义,分别为时间不对称、空间不对称、可预见性不对称,在大多数情况下,剑与持剑者的知识含量越来越不对称,以及对“双刃”的价值判断不对称。

时间不对称,指当下的积极效应与滞后及长期的消极后果。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几乎所有由技术导致的负面影响都是在事后,在技术发挥其正面效益之后,这也就是所谓不良“后果”。

大自然的“报复”也是如此,是一种“反作用”,与“作用”并非同时发生。

一项技术在全力实现其目标之时,负面影响仅仅作为“副作用”(甚至并不知晓)而存在,其影响有待积累,一直到被影响者有所感知。

这是双刃剑在时间上不对称的根源。

上世纪40年代,DDT作为有效农药大行其道,然而,在接受过DDT喷撒后,许多种昆虫能迅速繁殖抗DDT的种群;DDT会积累于昆虫的体内,这些昆虫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后,那些动物,尤其是鱼类、鸟类,则会中毒而被危害。

所以喷洒DDT就只是获得近期的利益,却牺牲了长远的利益。

直至1962年卡逊出版《寂静的春天》后,问题才开始得以纠正,事隔已近20年。

在此意义上,所谓“先发展后治理”,并非没有一点道理,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技术双刃剑在时间上的不对称。

人们不可能或至少很难在发展之初,即去着手去治理尚未发生的不明不白的后果。

空间不对称,其一,技术的获利者和负面影响的损害者不是同一个或一群人、一代人。

刚才已经分析了技术双刃剑在人际关系上的影响。

其二,有限人群的利益与公众的代价。

获利者相对集中或至少是边界清楚的一群人,而受损害的人群广泛且边界模糊。

使用冰箱和空调者获利,但其中的氟利昂导致对臭氧层的破坏,影响到极圈附近的人。

CO2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则波及全人类乃至后代,如此等等。

好在人类的共同利益已经日益提升而超越利益集团甚至国家利益。

技术双刃剑在时空上的不对称,要求人类一起经营“公共草地”,以长远的和全球的视野看待每一项个别的技术,或者说,每一项个别的技术都要经由长远和全球目光的审视。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表明,在这一点上人类路途之遥远,达成共识之艰难。

转基因食品的影响很可能要几代甚至更长的时间才会显示出来。

可预见性不对称,也就是可预见的积极效应与未预见的消极后果。

由哈定所提出的生态学中的多效应原理认为,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的效应,其中许多是不可预料的。

在几乎所有的双刃剑中,正面的积极效益本身就是技术的目的,在效益的聚光灯下清晰可见,而负面影响差不多都是未曾预见,加之于强光投射之下,往往使事物的另一面变得黑暗。

研究者还指出,作为技术基础的科学知识本身的缺陷及由此可能带来的风险和负面影响[i]。

诺贝尔奖的授予要经过时间的考验,DDT及其毒性的发现者、瑞士化学家保罗·赫尔满·米勒获194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无论是发现者本人还是诺贝尔奖的评委们,都未曾料到施用DDT的严重后果。

双刃剑的负面影响在时间的长河中积淀,在全球甚至更大的范围中扩散,没法预期南美蝴蝶的翅膀究竟何时以及在何处掀起风暴。

技术的积极效应在“计划内”,而负面影响在“计划外”。

人类又如何防范未知或至少不是清晰知晓的后果?在三项不对称中,可预见性不对称是时空不对称的根源,是根本性的不对称。

双刃剑的负面效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逐步传递和积累在自然界、社会和个人层面的影响有所不同,在砍向自然界时最为残酷无情。

社会和个人因主体的自我感知和利益相关而可能及时觉察和修正,甚至可以限制在如凯文·凯利所希望的“1%”,但在自然界就不同了。

一来自然界“默默地”承受着一切,二来作为“公共草地”而有人掠夺摧残,无人(或少人)怜香惜玉。

一旦超出自然界可以承受的限度,其报复会在瞬时和大范围发生,往往产生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后果。

第四,剑的知识含量与持剑者对此所持有的知识不对称。

远古,技术产品与其使用者融为一体,近代以降,二者分离,但因产品中的知识含量相对较低,使用者通常可以在掌握其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操控。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的发展,技术产品越来越成为黑箱,更多的知识集成于其中,而消费者日益成为“傻瓜”[ii]。

最后,双刃剑两侧的价值判断不对称。

一项技术或工程欲付诸实施,须经可行性和不可行性研究,包括环评和伦理考量等。

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认为正面、积极效应大于负面、消极效应,或后者可承受、可消除。

这些人的权势往往大于反对者。

在三峡等工程中均可见到这一点。

双刃剑的趋势是,上述的五个不对称中的前四项日益加剧。

例如,由于科技黑箱越来越黑,使用者免于学习,从而使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

由于消费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于是就可能发生对技术的滥用,其结果也就越来越超出控制。

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双刃剑越来越指向心理,指向控制者自身3.结合自己的专业,做一个科研选题的案例分析一、引言如所周知,选题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正确的选题将为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开端。

这是科学活动的一种规律。

科学探索始于问题,这是因为:●问题是认识活动的起点。

人类要生存,就要从事生产活动,就会面临种种困难,遇到一系列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这就导致认识活动的发端和延续。

可以说,科学研究从本质上说来是问题驱动的。

●问题导致理论的产生。

人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随着认识的深入,创建了种种理论。

例如,为了在农业生产中解决丈量土地问题,就逐步建立了几何学理论;为了解决人类起源问题,经过前赴后继的努力,诞生了进化论;等等。

●问题推动科学的发展。

随着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认识螺旋式上升,科学才逐步得到发展,一部部科学史证实了此点。

因此,成功的科学活动的第一要点是善于提出问题和抓住问题。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途径何在?根据科学的发展规律,主要途径是:1)由某个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而提出问题;2)由理论结构不符合简单性和普遍性的要求而提出问题;3)由现有理论与经验事实之间的矛盾而提出问题;4)由于对经验事实未作统一说明而提出问题;5)由理论的实际应用与现有技术条件的矛盾而提出问题;6)由不同理论体系之间的矛盾而提出问题。

二、选题原则1、先进性原则要求所选的研究课题处于学科发展或科技发展的前沿,前人未做或未完成的研究工作。

应优先选择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亟待解决的重大的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问题。

2、创新性原则要求探索科学技术问题中的新概念、新思路、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简言之,选题必须有原创性,研究工作必须有创新性。

3、前瞻性原则要求既考虑眼前利益,又顾及科学技术发展的长远利益,不全以当前的用处大小来衡量选题的意义。

其中应努力克服科学功利主义倾向,笔者曾有博文指出,科学功利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对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4、可能性原则根据科研工作的四大基本条件:智慧技能、研究基础、团队实力和硬件设施,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地进行选题。

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实现有限的确定目标。

5、优势性原则选题时充分发挥自身的现有优势,扬长避短,顾及个人及团队的智力结构、特长、基础和潜力,考虑人文、历史和地理条件,虑及课题研究的可持续性。

6、经济性原则选题时应该对课题研究的投入产出比进行经济分析,使得研究的投入与研究目标的产出达到恰当的平衡。

承接横向课题时尤其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7、机动性原则随时择机捕捉计划外的战机,根据意外出现的现象、情况,确立新的课题或改变原有的立项,其中往往孕育着重大的科学发现。

8、发展性原则选题时留意课题是否具有发展前途,即是否有普遍意义、推广价值和可持续的创造性。

确定选题后要善于分析追踪,注意其变换形式。

三、选题原则四、选题方式五、选题策略六、选题中的常见问题七、案例分析八、结束语四、选题方式1. 根据招标范围选题:一般应遵循选题八原则从指导性课题中选取,要做到:—关注已发布的项目指南;—考量个人研究兴趣;—评估个人工作基础;—精心谋划组织团队;—写好标书参与竞争。

有关细节在谈到立项时再叙。

2. 根据实际需要选题:—按照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来选题;—按照学科发展需要来选题;—按照日常观察分析来选题。

为此,要特别关注社会发展需要,关注学科发展动向。

科学工作者不能光顾着“低头拉车”,应“抬头看路”。

一旦认准了方向,就可以开始未雨绸缪,进行预先研究,并建议有关方面立项,从而掌握选题的主动权。

具体说来,应该学习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决策方面的文件(如我国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等),认真阅读定期发布的项目指南。

3. 根据文献空白选题:通过深入调研、广闻博览,寻找科技文献中的重大空白,选定自己的主攻方向。

4. 根据学科交叉渗透原则选题:关注相关或相邻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根据原有基础和学科交融可能性来横向“出拳”。

5. 根据研究兴趣选题: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研究条件,选定自己的主攻方向。

五、选题策略1、明确价值取向选题时应从以下角度考虑价值取向:—能填补学科领域的大小空白;—能在重要问题上辨析真伪;—能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实际贡献;—能解决国计民生中的迫切问题;—能推动先进文化(包括方法论)的发展。

2、进行充分调研应从以下角度做好调研:—弄清所选课题是否符合上述价值取向;—搞清选题思路是否符合选题八原则;—了解课题现有发展态势和已有成果;—分析课题受关注程度和相关的研究团队;—总结现有资料所给予的启示。

详见下一讲“调研”部分。

3、预估成功概率-应从以下角度考察研究的可行性和顺利完成选题的概率:-课题的难易程度和可能完成期限;-个人能力(包括知识准备、方法准备、前期工作等)的适应性;-指导力量和团队合作的情况和优劣程度;-硬件设施。

倘若经过考量,完成选题的实际尚不成熟,应考虑暂缓承接或申报课题,并努力创造条件,改善现状,待时机成熟一点之后再上马。

4、争取多方支持从以下角度考察实现课题的外力支持:获得纵向或横向资助的可能性;获得所在单位支撑的可能性;获得高人(尤其是导师)指点的可能性和强度。

案例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研究选题的出发点:对牛顿时空观的质疑选题的基础:——迈克尔逊-莫雷以太漂移实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真空中的光速不变性与伽利略变换的矛盾。

选题的宗旨:建立全新的时空观结果:先后创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开辟了物理科学的新纪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