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PPT课件 图文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PPT课件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a8be8ff61fb7360b4c65ef.png)
连续反复 里?你在哪里?
间隔反复
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 有哭;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 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 有哭;敌人把你绑在树上, 烧你,烤 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 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
修辞手法的作用
1. 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具 体、形象,帮助读者深入理解。 2. 拟人:使事物人格化,语言生 动、形象。 3. 夸张: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 氛,加强渲染力。 4.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 达效果,能激起读者共鸣,增强 文章的感染力
1、扩大夸张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
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 一半。
3、超前夸张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 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这种媳妇,才算媳妇,要照如 今的妇女呀,哼,别说守一年, 男人眼没闭,她早就看上旁人了。
回民大院的“院长”是个大 妈,她是属爆仗的,一点就着。 院里搬来个陈大爷,捻儿更急, 你还没点着哪,他就炸了。(陆 明生《今昔大院》)
(5)妈妈被病魔夺走了,
用比喻、 离开了我,离开了多病的爸爸,
拟人, 亲人离散,几万元的债务,使
我们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陷
可以使 入了困境。
干瘪的句子 (6)妈妈被病魔夺走了,
生动形象起 离开了我,离开了多病的爸爸,
来。
亲人离散,几万元的债务,一
下把一个温馨的家掷入黑沉沉
的冰窟。
谢谢! 学妹给我打电话,说她又换工作了,这次是销售。电话里,她絮絮叨叨说着一年多来工作上的不如意,她说工作一点都不开心,找不到半点成就感。 末了,她问我:学姐,为什么想找一份 自己热 爱的工 作这么 难呢? 我问她上一份工作干了多久,她说不到 三个月 ,做的 还是行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ppt课件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53763565ce0508763213a9.png)
– 博喻。例如: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 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 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 乐手吹箫……
6
[区辨] 有“像”、“仿佛”、“似的”的句子不一 定都是比喻句
• 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 例: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 单纯的想象。 例: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
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
微笑是一片遮阳的绿阴, 微笑是一句温暖的问候。 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31
下列语句属于借喻的一句是( )
A 这一群红领巾从远处跑过来。 B 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
山环抱,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织厂有那 样的规模呢? C 理性的东西之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 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为无源之 水,无木之本。 D 鲁迅在一篇文章里主张痛打落水狗。
8
比拟作用分析公式
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把XX人化 或者物化(或:赋予XX以人的或者 物的情态),生动地体现了……的 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 情。
例句:桃花、杏花、梨花你不让我, 我不你,都开满了花儿赶趟。
9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拟是把人直接当物写,或把物直接当人 写,把写人的词语直接描写物,把惯用于写物 的词语用来直接写人。
回到了苦难的过去。 • 表示猜度的句子。 例:我觉得这人好像面熟。 • 表示举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像……7
2、比拟(拟人)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 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 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 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 “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 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4
作用分析公式
运用了
6
[区辨] 有“像”、“仿佛”、“似的”的句子不一 定都是比喻句
• 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 例: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 单纯的想象。 例: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
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
微笑是一片遮阳的绿阴, 微笑是一句温暖的问候。 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31
下列语句属于借喻的一句是( )
A 这一群红领巾从远处跑过来。 B 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
山环抱,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织厂有那 样的规模呢? C 理性的东西之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 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为无源之 水,无木之本。 D 鲁迅在一篇文章里主张痛打落水狗。
8
比拟作用分析公式
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把XX人化 或者物化(或:赋予XX以人的或者 物的情态),生动地体现了……的 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 情。
例句:桃花、杏花、梨花你不让我, 我不你,都开满了花儿赶趟。
9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拟是把人直接当物写,或把物直接当人 写,把写人的词语直接描写物,把惯用于写物 的词语用来直接写人。
回到了苦难的过去。 • 表示猜度的句子。 例:我觉得这人好像面熟。 • 表示举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像……7
2、比拟(拟人)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 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 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 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 “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 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4
作用分析公式
运用了
《修辞手法》ppt课件PPT课件
![《修辞手法》ppt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89f85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15.png)
详细描述
拟人的定义
根据其表现形式和特点,拟人可分为形象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总结词
1. 形象化拟人
2. 抽象化拟人
将非人类事物描述成具有具体人类形象的形态,如“太阳公公起床了”。
将非人类事物的特性或情感用人类语言表达,如“风在歌唱”。
03
02
01
拟人的种类
拟人在文学、广告、演讲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修辞手法》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修辞手法概述 比喻修辞手法 拟人修辞手法 排比修辞手法 对偶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
01
修辞手法概述
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效果、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修辞手法定义
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
丰富语言文化
修辞的重要性
拟人
拟人是一种将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拟人可以分为人格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排比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结构相似或内容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来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排比可以分为句内排比和句外排比。
在演讲中,对偶的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例如在政治演讲中运用对偶可以强调主题思想,增强说服力。
1. 文学
2. 诗词
3. 演讲
对偶的运用
06
反问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肯定或否定含义的修辞手法。
拟人的定义
根据其表现形式和特点,拟人可分为形象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总结词
1. 形象化拟人
2. 抽象化拟人
将非人类事物描述成具有具体人类形象的形态,如“太阳公公起床了”。
将非人类事物的特性或情感用人类语言表达,如“风在歌唱”。
03
02
01
拟人的种类
拟人在文学、广告、演讲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修辞手法》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修辞手法概述 比喻修辞手法 拟人修辞手法 排比修辞手法 对偶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
01
修辞手法概述
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效果、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修辞手法定义
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
丰富语言文化
修辞的重要性
拟人
拟人是一种将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拟人可以分为人格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排比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结构相似或内容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来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排比可以分为句内排比和句外排比。
在演讲中,对偶的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例如在政治演讲中运用对偶可以强调主题思想,增强说服力。
1. 文学
2. 诗词
3. 演讲
对偶的运用
06
反问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肯定或否定含义的修辞手法。
小学生常见修辞PPT(上课) ppt
![小学生常见修辞PPT(上课) ppt](https://img.taocdn.com/s3/m/67a367fa01f69e3142329435.png)
• 2、拟人是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 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 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 示人物的词语。一定要看句中是否是 把物当作人来写,是否给它赋予了人 的表情、动作、情感、思维等。
-
15
改写句子
• 高大的白杨树,整齐地排列在路旁。
比喻句 高大的白杨树,像一队士 兵一样整齐地排列在路旁。
-
30
.2、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 (改为拟人句)
• 3、河水哗哗地流着。
(改为拟人句)
.4、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改为夸张句)
-
26
• 1、天空中有一轮明月。 • (改为比喻句) 天空中挂着一轮玉盘似的明月。
• 2、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 为拟人句)
窗外,风儿摇醒翠竹,在窃窃私语。
-
27
• 3、河水哗哗地流着。 • (改为拟人句)
-
21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 两句组成一对,把两方面的意 思突现出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22
冲关我最棒
• 1.骆驼是沙漠之舟。 比喻
• 2.小白菊不再胆怯,慢慢抬起了它的
头。
拟人
• 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
不是真理吗?
反问
• 4.他在呼唤什么?他在呼唤和平。设问
•
-
12
•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比喻 • 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拟人
-
13
• 读成语、辨修辞
• 岁月如流,归心似箭,冷若冰霜
比喻
• 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百花争艳
拟人
-
14
首• 要先区比要分喻弄比和清喻拟楚和人拟两的人区者首别的先:特要比弄点喻清和和楚区拟两别者人:
-
15
改写句子
• 高大的白杨树,整齐地排列在路旁。
比喻句 高大的白杨树,像一队士 兵一样整齐地排列在路旁。
-
30
.2、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 (改为拟人句)
• 3、河水哗哗地流着。
(改为拟人句)
.4、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改为夸张句)
-
26
• 1、天空中有一轮明月。 • (改为比喻句) 天空中挂着一轮玉盘似的明月。
• 2、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 为拟人句)
窗外,风儿摇醒翠竹,在窃窃私语。
-
27
• 3、河水哗哗地流着。 • (改为拟人句)
-
21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 两句组成一对,把两方面的意 思突现出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22
冲关我最棒
• 1.骆驼是沙漠之舟。 比喻
• 2.小白菊不再胆怯,慢慢抬起了它的
头。
拟人
• 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
不是真理吗?
反问
• 4.他在呼唤什么?他在呼唤和平。设问
•
-
12
•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比喻 • 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拟人
-
13
• 读成语、辨修辞
• 岁月如流,归心似箭,冷若冰霜
比喻
• 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百花争艳
拟人
-
14
首• 要先区比要分喻弄比和清喻拟楚和人拟两的人区者首别的先:特要比弄点喻清和和楚区拟两别者人:
教案修辞知识及运用-完整版PPT课件
![教案修辞知识及运用-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8e976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e7.png)
让你理解伟大和纯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下面句子是对黄河壶口瀑布的描写,适当调整画 线部分的语序,把它改写成排比句。
正当平缓似锦缎的黄河得意之时,她突然以数里 之阔的水面,跌入百尺之宽的峡谷。发出了震川虎 啸般的声响,悬垂的水流如张挂的天幕,黄色的浊 流如腾飞的巨龙,激起的水珠如钢花四溅,使每一 位风尘仆仆走近她的游客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二、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三、借代的作用: 1、以简代繁;2、以实代虚;
3、以奇代凡;4、以事代情。
四、夸张的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五、对偶的作用: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
➢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
却像刚结出的李子。
(作比较)
➢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
月光留下的。
(表猜测)
➢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
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表的想英象雄)
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
(表列举)
②缩小夸张。 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 栓缩小了一半。
③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选出下列没有运用夸张的一项 A. 下了一天雪,到深夜还没有止,屋外一切
静极了,静到要听出静的声音来。 B. 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犹如幼小时候读
发出的声响如震川的虎啸,奔涌的浊流如腾 飞的巨龙,悬垂的水流如张挂的天幕,激起的水珠 如四溅的钢花
⒎设问
高考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运用--课件40张
![高考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运用--课件40张](https://img.taocdn.com/s3/m/56448f6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0.png)
比喻手法
⑵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典 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 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 现比喻关系。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 接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 开……
比喻手法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再如: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
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 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比喻手法
比喻的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 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使文章文采出众,更有表现力。
反复手法
作用: 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 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
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 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父亲不认这个弟弟)
反复手法
(2)词组或句子反复。 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 例如:“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 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铁凝《哦,香雪》)这里连续三次反复使 用“原来是这样的”,表明了香雪此时的快乐心情。 又如: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先后让别里科夫四次说出“千万别闹出 什么乱子”,这种口头禅式的反复重复,突出了别里科夫顽固与保守的性格,塑 造出一个沙俄爪牙与帮凶形象,表达作者对这类人的讽刺和批判。 (3)语段反复。相同语段的反复,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 例如:鲁迅在小说《祝福》中,不惜笔墨,连续两次重复以“我真傻,真的”开 头的一大段,一方面表达祥林嫂丧夫失子后的痛苦心情,同时也反映鲁镇上的人 们对她的冷漠,有力地批判了摧残中国劳动妇女的封建礼教。
常见修辞手法学习ppt正式完整版
![常见修辞手法学习ppt正式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9ed74df121dd36a22d82a9.png)
的花朵。
3、借喻
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 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 现。(本、喻体之间的关系替代)
例如:
星空中银盘高挂。 一柄弯刀挂在夜空上。 荷叶上的明珠晶莹通透,不停地翻滚着。
运用比喻时应注意: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 但两种不同的事物在某些方面又有些相 似。
(2)不是所有“像”、“好像”、“仿佛 ”等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
小猫跳上书桌来,在稿纸上踩出了几 朵小梅花。
一个个小山似的浪头不断地向他扑来 。
湖里的睡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 地睁开眼睛,欣喜地开放着。
二、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 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人们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2)不是所有“像”、“好像”、“仿佛”等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 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 ,是梦幻的。(三个排比的短 语表现海上夜空的柔和、静寂 与神秘特色。)
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添语 言的节奏感、旋律美,有力渲 染艺术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 情,可以使句子节奏鲜明。
五、设 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
己回答(自问自答)。
2、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
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例如:学习能偷懒吗?不能,学习一定不能偷懒。
(三个排比的短语表现海上夜空的柔和、静寂与神秘特色。 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 (本、喻体之间的关系相等)
()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 1、天空中有一轮明月。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如同”等。
3、借喻
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 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 现。(本、喻体之间的关系替代)
例如:
星空中银盘高挂。 一柄弯刀挂在夜空上。 荷叶上的明珠晶莹通透,不停地翻滚着。
运用比喻时应注意: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 但两种不同的事物在某些方面又有些相 似。
(2)不是所有“像”、“好像”、“仿佛 ”等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
小猫跳上书桌来,在稿纸上踩出了几 朵小梅花。
一个个小山似的浪头不断地向他扑来 。
湖里的睡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 地睁开眼睛,欣喜地开放着。
二、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 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人们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2)不是所有“像”、“好像”、“仿佛”等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 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 ,是梦幻的。(三个排比的短 语表现海上夜空的柔和、静寂 与神秘特色。)
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添语 言的节奏感、旋律美,有力渲 染艺术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 情,可以使句子节奏鲜明。
五、设 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
己回答(自问自答)。
2、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
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例如:学习能偷懒吗?不能,学习一定不能偷懒。
(三个排比的短语表现海上夜空的柔和、静寂与神秘特色。 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 (本、喻体之间的关系相等)
()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 1、天空中有一轮明月。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如同”等。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课件)-小学语文必备基础知识系列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课件)-小学语文必备基础知识系列](https://img.taocdn.com/s3/m/4a4b7b1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e.png)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1)比喻
比喻的种类: 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 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农民们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1)比喻
比喻的种类: 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 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对偶)
7.难道你忘了她刚失去妈妈吗?
(反问)
8.一串串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尽深潭。 (反复)
9.一群红领巾正在养老院表演节目。
(借代)
10.她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桃花。
(比喻)
感谢观看!
例: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想,党国 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 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句子排比:
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1)比喻
比喻的种类: 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 物的相似点。 例: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1)比喻
比喻的种类:
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 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 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 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Βιβλιοθήκη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课件(共46张PPT)
![修辞手法课件(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f72d03a9b89680202d825cd.png)
设问答题思路
【答题格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 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设问练习
例: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
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 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什么是反问
什么是反复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 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 句子或者段落等。
反复答题思路
答题模式: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强调……或强烈地表 达……的情感。
反复练习
例: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春》 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盼望”, 强烈表 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 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临近了。
思考
(2)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同类事物比较,非比喻 (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联想 2.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 烁的动着。——《笑》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笑》
思考
(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 烁的动着。——《笑》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树叶上的 雨点的清新柔美,空灵剔透,不仅给人一种美感,而且给人一种身 临其境之感。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笑》 答案: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封闭的记忆渐渐开启 了。
夸张三要素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PPT课件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ef04e60b1c59eef9c7b44d.png)
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增强文本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作者情感。拟人则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质,使其更具生命力和情感色彩。反复强调某一内容或情感,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排比通过并列相似的句子或词语,使语言更加工整有力,强化表达效果。设问在文中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增强文本的互动性。反问则以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加强语气,突出表达重点。夸张则通过故意超出常情的表达,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读者的印象。这些修辞手法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文学作品的丰富表达体系。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汇总-PPT课件-图文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汇总-PPT课件-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6698e31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f.png)
排比的作用答题方式举例
例3: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本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饱含热情地赞颂了他们所具有了崇高的意志品质。
你也来练一练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本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了我对家的记忆无比清晰,饱含着对家的深深眷恋。
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又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本句除了设问外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本句还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了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表现了作者对人民子弟兵的拥护和热爱。
谢谢!
夸张
定义:在现实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艺术上的扩大或缩小。 作用:起到高度强调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夸张的作用答题方式举例
例: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就好像下了火。 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本句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太阳出来后,地上极度炎热的情况,鲜明地写出了环境的恶劣。
拟人
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语言或行动。 作用:使语言生动形象,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答题方式举例
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本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树竞相开花的场景,展现了春天的欣欣向荣的美好。
例3: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本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饱含热情地赞颂了他们所具有了崇高的意志品质。
你也来练一练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本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了我对家的记忆无比清晰,饱含着对家的深深眷恋。
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又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本句除了设问外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本句还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了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表现了作者对人民子弟兵的拥护和热爱。
谢谢!
夸张
定义:在现实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艺术上的扩大或缩小。 作用:起到高度强调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夸张的作用答题方式举例
例: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就好像下了火。 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本句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太阳出来后,地上极度炎热的情况,鲜明地写出了环境的恶劣。
拟人
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语言或行动。 作用:使语言生动形象,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答题方式举例
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本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树竞相开花的场景,展现了春天的欣欣向荣的美好。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课件(共37张幻灯片)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课件(共37张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3774aeb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2.png)
❖ 例如:“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甜” 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 形容视觉,就是通感。
❖ 十三、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 彼,就是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 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耐人 回味。
❖ 1.意义双关 ❖ 【例】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2.谐音双关 ❖ 【例】“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
老师寄语
❖1、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 ❖2、多读书,努力扩大阅读面 ❖3、经验积累,举一反三 ❖4、学习是一种感觉,跟着感觉走 ❖5、相信自己,矢志成功
❖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孤帆
❖ 十一、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 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 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 彩的修辞方法。
❖ 如:你真是美丽啊!(原意表达不美丽。)
❖ 十二、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 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 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景物描写:运用排比,增强语势,铺写 了……,渲染了……气氛(或:突出 了……的美),表达了……
议论: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烈(层层 深入)地表达了……,增强了说理力量, 有雄辩的气势。
❖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 音律和谐、气势如虹,强烈地表达了作 者对春花的爱好之情。
四、排比
❖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 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 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答题格式:
❖ 使句式工整,节奏感强,增强语势,使 语言精炼、有力,强调了……叙述:运 用排比,形成语势,铺叙了……,强烈 地表达了……
❖ 十三、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 彼,就是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 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耐人 回味。
❖ 1.意义双关 ❖ 【例】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2.谐音双关 ❖ 【例】“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
老师寄语
❖1、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 ❖2、多读书,努力扩大阅读面 ❖3、经验积累,举一反三 ❖4、学习是一种感觉,跟着感觉走 ❖5、相信自己,矢志成功
❖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孤帆
❖ 十一、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 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 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 彩的修辞方法。
❖ 如:你真是美丽啊!(原意表达不美丽。)
❖ 十二、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 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 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景物描写:运用排比,增强语势,铺写 了……,渲染了……气氛(或:突出 了……的美),表达了……
议论: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烈(层层 深入)地表达了……,增强了说理力量, 有雄辩的气势。
❖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 音律和谐、气势如虹,强烈地表达了作 者对春花的爱好之情。
四、排比
❖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 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 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答题格式:
❖ 使句式工整,节奏感强,增强语势,使 语言精炼、有力,强调了……叙述:运 用排比,形成语势,铺叙了……,强烈 地表达了……
比喻句,拟人句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课件(共22张PPT)
![比喻句,拟人句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99ac71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c.png)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
提前的情况
看到田野里金灿灿的稻谷就想到了白花花的 大米饭。
注意!
夸张不是吹牛!
差点:我差点飞起来了。
快要:我快要累成一条狗了。
简直:我简直要吃下一只大象 了。
班级里很安静。
教室里非常安静,地上掉了一根针都听得到。
天很黑。
在黑夜里,伸手不见五指。
在括号里填上的修辞手法
看见这样翠绿的,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 他的脸皮真厚,连针也刺不进去。( ) 体育课上,有的同学在打羽毛球,有的在跑步,有的 在打篮球。( ) 十五的月亮像一个大圆盘高高挂在天上。( )
如何使用排比句式? 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
天上的星星对我眨眨眼,云朵旁的月亮对我 点点头,轻柔的晚风向我招招手。
蓝蓝的天空上,飘着形态各异的白云,有的 像温驯的狮子,有的像乖巧的小兔子,有的 像奔腾的骏马。
什么样的狮子 ? 什么样的小兔 子?
温驯的狮子 乖巧的小兔子
什么样的骏马? 奔腾的骏马
夸大与缩小
在括号里填上的修辞手法
看见这样翠绿的,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 夸张 )。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夸张 ) 他的脸皮真厚,连针也刺不进去。( 夸张 ) 体育课上,有的同学在打羽毛球,有的在跑步,有的在 打篮球。( 排比 ) 十五的月亮像一个大圆盘高高挂在天上。( 比喻 )
;
常用修辞修辞手法有 哪些:
比喻、拟人、夸张、 排比
春天到了,花儿都盛开了。
公园里的花盛开了,就像灿烂的笑脸。
比喻和拟人的区分
比喻是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重点是两 种事物之间有类似点。 拟人重点是把物当人写!
拟人 落叶掉了下来 落叶随着风儿翩翩起舞。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的作用表达效果 课件(25张PPT)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的作用表达效果 课件(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bc48e752ea551811a6878e.png)
2.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夸张作用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放大或缩小事物 的形象特征。 1.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感情力量,强调语气,增强 表达效果 2.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对偶构成及作用 构成: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 表达相 近相同的意思 作用:1.增强节奏感,使语言形式工整匀称,富 有节奏感与音乐美,便于记忆和传诵.
答案 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 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 ,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 ②使表达比较活泼,生动形象写出棉花的生 长。
2021新高考1卷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 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 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 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抒情手法的作用 常见抒情手法: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直抒胸臆 对比衬托 渲染烘托 运用典故 虚实结合 借古抒情 以景结情 卒章显志 作用:直接或间接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习题训练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1.颔联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试简析其表达效果?
通感作用 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丰富审美情趣,增 强文采,增强艺术效果。表达活泼新奇 例: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 渺茫的歌声似的。
描写手法的作用 常见描写手法:正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声色结合(声音色彩) 感觉描写(听觉嗅觉等) 多视角(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等) 作用:表现出人物景物的某特点特征
夸张作用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放大或缩小事物 的形象特征。 1.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感情力量,强调语气,增强 表达效果 2.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对偶构成及作用 构成: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 表达相 近相同的意思 作用:1.增强节奏感,使语言形式工整匀称,富 有节奏感与音乐美,便于记忆和传诵.
答案 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 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 ,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 ②使表达比较活泼,生动形象写出棉花的生 长。
2021新高考1卷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 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 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 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抒情手法的作用 常见抒情手法: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直抒胸臆 对比衬托 渲染烘托 运用典故 虚实结合 借古抒情 以景结情 卒章显志 作用:直接或间接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习题训练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1.颔联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试简析其表达效果?
通感作用 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丰富审美情趣,增 强文采,增强艺术效果。表达活泼新奇 例: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 渺茫的歌声似的。
描写手法的作用 常见描写手法:正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声色结合(声音色彩) 感觉描写(听觉嗅觉等) 多视角(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等) 作用:表现出人物景物的某特点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10
3、夸张
❖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 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 小的方法叫夸张。
ppt课件
11
答题格式
❖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怎 么样,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 深刻的印象。
ppt课件
12
❖ 例如: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 声音都能听见。
❖ 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教室的特别安静,启发读者联想,使读 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ppt课件
13
四、排比
❖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 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 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ppt课件
14
❖ 答题格式:
❖ 使句式工整,节奏感强,增强语势,使 语言精炼、有力,强调了……叙述:运 用排比,形成语势,铺叙了……,强烈 地表达了……
❖ 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 音律和谐、气势如虹,强烈地表达了作 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ppt课件
16
五、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 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分为:连续反复 (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和间隔反复(中间 有其他的词语)。 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 步近了。
ppt课件
20
❖ 六、对偶
❖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 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 意思。
❖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ppt课件
21
❖ 对偶(骈句、对仗,汉语特有)作用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 了……的景物(或:抒发了……的情 感;或:阐述了……的哲理),语言 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 奏感和音乐美。
ppt课件
8
答题格式
❖ 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 (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 描绘了……特点或情态,表现了……,表 达了……,
❖ 拟物:运用拟物的修辞手法,将抽象变为
具体(或:将…… 拟成…… ),生动形
象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表现了……,
表达了……,
ppt课件
9
❖ 例如: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 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抒情: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烈地表达 了……情感,使抒情更加真挚感人。
景物描写:运用排比,增强语势,铺写 了……,渲染了……气氛(或:突出
了……的美),表达了……
议论: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烈(层层
深入)地表达了……,增强了说理力量,
有雄辩的气势。 ppt课件
15
❖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ppt课件
1
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一般性答题格式:
❖运用了 (作用)
的修辞手法, 地体现了 (主要
内容) ,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情感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
ppt课件
2
பைடு நூலகம்
1、比喻
❖ 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 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 方法。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 比喻 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ppt课件
17
☆反复和排比的区别
1. 文学单位不同—词语、短语与句子。 2. 出现次数不同。 3. 作用不同。
ppt课件
18
❖ 答题格式: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 气,强调了……(或:强烈地表达 了……的情感)。
ppt课件
19
❖ 例如: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 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 强调了“盼望”,强烈表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 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春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临近了。
❖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 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 萝的茂盛(1分)。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 赞美之情(1分)。
❖ 又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使小 草人格化,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小草生 长的可爱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小草 的喜爱之情(1分)。
明喻:孩子们像花朵。
暗喻: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
借喻: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ppt课件
5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 《春》)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 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
ppt课件
6
2、比拟
❖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 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 写。
ppt课件
22
七、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 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ppt课件
23
❖设问作用:
❖①开头设问:点明写作对象 (内容),吸引读者注意,引 出下文
❖②中间设问:引发读者的注意 和思考
ppt课件
24
❖ 例如: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 先……)
❖ 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 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 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 引出下文。
ppt课件
7
❖ 分类: ❖ (一)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
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
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 (二)拟物(借物喻人): ❖ ①把人比作物。 ❖ 如: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浪)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狼) ❖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 如:火山发出一声嘶鸣。(火车) ❖ 注:比喻一定是有喻体的,而拟物没有。
❖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 ⑷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 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ppt课件
4
答题格式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 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 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 (写景咏物文)。
ppt课件
3
❖ 分类:
❖ ⑴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 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 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 ⑵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 构成了”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 ⑶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