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华军-肝脏疾病研究

合集下载

GP73和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GP73和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3 GP 3与 HCC 之 间 的 关 系 7 G 7 对 肝 癌的诊 断也 有 很 大 的价 值 。英 国学 者 B ok等[ 发 现 在 P3 l c 8 ] H C美洲 早 獭 血 清 中 , P 3显著 高 于非 HC C G7 C美 洲 旱 獭 , 先 指 出 了 首 GP 3与 HCC之 间 的 密 切 相 关 性 。 随 后 GP7 7 3在 HC 早 期 诊 断 中 的 作 C 用受 到广 泛 的关 注 。 在一 项包 括 3 2名患 者 的研究 中 . reo等[ 发 现 相 比较 肝 硬化 患 5 Marr 9 ]
[ ] W r h M, n , i e 2 i t g L Yo gS P c nMM , t1D ce sds r i l n e — k ea. e rae u v a a dh p v
【 图分类 号] 5 5 中 R 7
【 文献 标识 码】 B
【 文章 编号】 0 6 9 9 2 1 ) 1 0 3 —0 1 0 —1 5 《 0 0 1 - 3 1 1
G 7 P 3即 Ⅱ型 高尔基 体 膜蛋 白 , 因为 在 s s D ~P GE中显 示其 相 对 分 A 子质 量为 7 3 0 而 得名 。近期 研 究 表 明 , P 3与肝 脏 疾 病 有 一定 的 . ×1 ‘ G 7 关系 , 其 与 HC 尤 C关 系 密切 , 能成 为 HC 可 C早 期 诊断 的标 志物 。但 研 究 刚起 步 , 多问题 尚未清楚 , 许 现对 其 目前研究 进展 做 一综述 。 1 GP7 3蛋 白 的 概 况 G 7 P 3基 因位 于第 9号染 色体 , 全长 3 4 b 根据 基 因序 列推测 其 蛋 02p 白相对 分子 质 量应 为 4 5 0 , 由于 在 体 内存 在 大 量糖 基 化 和 含酸 性 . ×1 但 氨基 酸 , 际上会 超过 这一 相对 分子 质量 。G 7 蛋 白的 c末 端编 码 的 氨 实 P3 基 酸位 于细 胞外 区域 , 其结 构性 质提示 , 该蛋 白质 通 过 这一 细胞 外 区域 与 其 他蛋 白质 发 生作 用 。在正 常情 况下 , 7 是 高尔 基 体顺 面膜 囊 上 的一 GP 3 种 整合 膜蛋 白 , 病状 态时 候 可分泌 到达 胞 内体 以及 细胞 表 面 。 疾 多 种细 胞都 能表 达 GP 3 白, 要是 上 皮 细胞 。在肺 部 , 7蛋 主 主要 表 达 于 支气 管纤 毛柱 状上 皮细 胞 ; 肾脏主要 在远 曲小 管 和集 合 管有 表 达 ; 前 在 列 腺 中 , 限于前 列腺 腺体 上 皮 细胞 ; 局 肝脏 胆 管 上 皮 细胞 持 续 表 达 , 正 而 常肝 细胞表 达 量极少 甚 至不表 达 。G 7 P 3在 多种 正常 细胞 中表 达 , 明该 说 蛋 白质 具有 某些 看家 功能 ] 。 GP 3的确 切生理 作用 并 不 十分 清 楚 。使 用 “ o k d w ” 术 于 7 Kn c — o n 技 He G2 2 1 细 胞 中 , 现 GP 3 达 的变化 与 高尔基 复合 表 面 积减 少 有 p .. 5 发 7表 关, 7 GP 3的表 达可 能与 维持 高 尔 基体 结 构 的完 整 性 相关 l 。使 用 “ e e _ 1 ] gn ta ” rp 的方 法将 大 鼠 G 7 P 3基 因的 C 末端 缩 短 , 作 G 7 (r t 大 鼠模 - 制 P 3 t/r ) 型 。经过 数代 繁 殖和野 生 型相 比 , 7 (r t) 鼠 的累 积 生存 率 显 著 下 GP 3 t/r 大 降 ; 活下来 的 GP 3 t t 大 鼠均有 不 同程度 的 肾脏 和肝 脏 疾 病 。此 研 存 7 (r r /) 究进 一 步证实 了 GP 3 白在 肝 、 7蛋 肾上皮 细 胞 中具 有多 种 作 用 , 正 常 生 是 长发 育必 需 的[ 。

肝脏疾病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肝脏疾病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肝脏疾病的研究现状与前景肝脏是人体中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具有保护和相应功能,但是,由于现代社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肝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而肝病不但影响身体健康,同时会导致严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研究肝脏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领域中一个热门话题。

一、肝脏疾病研究现状肝脏疾病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肝癌、肝硬化、肝炎等不同类型的疾病。

其中,肝癌是最为常见和严重的肝脏疾病之一。

其次是乙型和丙型肝炎,这两种肝炎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率都比较高。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病人接受了远程医疗,包括肝脏疾病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肝癌的发病机理还未完全明确。

FGF19/FGFR4 通路是诱导Livin 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 FGF19/FGFR4 通路抑制剂与FGF19/FGFR4 逆转剂的出现,不仅明确了该通路在肝癌的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研究新的治疗手段提供了可能性。

免疫疗法为肝癌治疗带来了巨大希望。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

然而,目前尚无法预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临床疗效不一。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肝癌的分子机制,使得肝癌治疗更加准确、有效。

二、肝脏疾病研究前景新技术和新药物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近年来,在肝病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新技术,比如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

该技术在治疗一些基因缺陷性肝病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此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药物。

例如 Sovaldi,是第一个获得美国 FDA 批准的直接抗病毒药,治疗 C 型肝炎的成功率高达95%。

精准医疗为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基于患者的基因和生物标志物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

例如,基于个体化药物响应的治疗可最大程度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微型 RNA 技术可以调控基因表达,为肝脏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三、结论肝脏疾病的研究是医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新技术和新药物的出现为肝脏医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肝脏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肝脏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肝脏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肝脏是身体中最大的脏器,负责多项生理功能,例如合成蛋白质、代谢药物、分解毒素等。

然而,肝脏也是一个易受到伤害的器官,由于生活方式、病毒、遗传等因素的影响,肝细胞可能逐渐受损,导致肝脏功能出现问题。

肝脏疾病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近几十年来,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肝脏疾病的基础研究是研究肝脏生理和病理基础的科学,又称为肝脏病理生理学。

该领域的研究内容涉及肝脏的分子结构与功能、肝细胞死亡、肝衰竭、肝癌形成等多个方面。

在这些研究中,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例如如何预测肝炎病毒感染与传播、疾病发展的机制、疾病的治疗和防治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实验室研究人员建立有效的模型和研究手段,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技术手段,探索肝脏微观结构和生理机制。

未来的研究也将更加关注肝脏的修复和再生机制,以及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

临床研究是研究肝脏疾病临床表现、预防、治疗和管理的科学。

该领域的研究内容涉及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多种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这些研究中,需要医生、药剂师、统计学家等专业人士共同协作,从病人的病史、影像学、病理学、生化学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病情,进行全面治疗。

目前,肝炎病毒感染和肝癌等疾病的临床治疗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例如利用抗病毒药物控制肝炎病毒繁殖,利用介入性手术切除肝癌等。

未来的研究也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医疗,根据病人的遗传背景、生活方式、病毒类型等不同因素,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

除了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外,肝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牵涉到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

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和生活质量,肝脏保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例如,在饮食上,我们可以减少摄入酒精、咖啡因等对肝脏有害的物质,选择吃一些多脂肪酸、高纤维素的食品,以保证肝脏的正常功能。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肝脏疾病,如加强锻炼、戒烟戒酒、保持充足的睡眠等。

总之,肝脏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于预防和治疗肝脏疾病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RUCAM评估量表的高龄老年药物性肝损伤162例临床分析

基于RUCAM评估量表的高龄老年药物性肝损伤162例临床分析
. 性Al肝l病R'i+g其ht他s原R因e引se起r的ve肝d损.伤%
临床分型分为以下三型!(肝细胞损伤型!& 值(') 胆汁淤积型!&值!'*混合型!& 值介于!"(之间%&+ #.&I实测值+.&I7&8$+#.&A实测值+.&A7&8$%
三&治疗方法及预后判断 治疗方法!停 用 可 疑 的 致 肝 损 伤 药 物 并 卧 床 休 息"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等保 肝 治 疗% 预后判断!( 治 愈!症 状 缓 解"肝 功 能 恢 复 正 常') 有 效!症 状 明 显 缓 解"I<$% 或 .&I&.&A 下 降 超 过 ("5'*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死亡% 四&统计学分析 应用 !M+2%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 计研究方法"统计引起 4E&E的可疑药物&临床分型& 表现及预后%
:$FF2B2)>*I'2",(>+,"",)>@=2$(+',%2(>#>$+4E&E*!#B%@$)>2B;2)>$,)+#)$"=B,;2>'2=B,?),($(,F=#>$2)>(* 3<#=0*.9244BH?6$):H+2:%$;2B$)GHB@'.:;#)+2:#?2'0%$)$+#%F2#>HB2(

临床分析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临床分析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临床分析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承担着多项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血液过滤、代谢物清除、激素合成等。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不良饮食习惯的普及,肝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全球卫生问题之一。

因此,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肝脏疾病至关重要。

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临床分析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肝功能检测是肝脏疾病诊断的基础。

肝功能检测通过检测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的指标,评估肝脏的整体功能状态。

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

通过测定这些指标的水平,可以对肝脏的损伤程度和功能状态进行初步判断。

临床分析技术在肝功能检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可以通过自动生化分析仪快速准确地测定多个指标,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次,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监测也离不开临床分析技术的支持。

病毒性肝炎是肝脏疾病中常见的一类,主要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临床分析技术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病毒抗体和病毒核酸来确定感染的病毒种类和病情。

例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是乙型肝炎的早期感染指标,可以通过临床分析技术进行检测。

此外,临床分析技术还可用于监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水平,判断病毒的复制活动程度和治疗效果。

此外,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也少不了临床分析技术的应用。

肝胆胰脾疾病包括肝硬化、胆管结石、胰腺炎等多种疾病。

临床分析技术通过检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确定诊断。

例如,在肝硬化的诊断中,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硬化标志物如前胶原肽、透明质酸等的水平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

此外,临床分析技术还可用于胆管结石和胰腺炎的诊断,例如通过腹部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抽取样本,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

最后,肝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也离不开临床分析技术的支持。

肝肿瘤是肝脏疾病中的严重威胁,包括恶性肿瘤如肝细胞癌和良性肿瘤如肝血管瘤等。

临床分析技术在肝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

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

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卢秉久教授是一位肝脏病学领域的知名专家,他在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方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常常伴随着肝功能减退和慢性肝脏疾病相关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是由于肝功能减退导致的脑内毒素蓄积所致,临床上表现为认知障碍、精神异常、昏迷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造成严重影响。

卢秉久教授在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工作中,注重综合治疗,结合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症状控制等方面进行综合干预,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他强调了对于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的病情特点和临床表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卢教授强调了对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的重要性。

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常常不明显,但一旦发展到晚期,病情可能会变得非常严重。

对于肝硬化患者,尤其是慢性肝病患者,应当进行定期的脑功能评估,并密切关注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应当及时就医进行干预。

卢教授在药物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指出,对于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优先考虑的是控制肝功能,减轻肝内毒素产生和蓄积,从而改善脑内毒素的清除情况。

他常用的药物包括酮康唑、乳果糖、甘露醇等,通过促进尿液排毒、调节肠道菌群和增加胆汁排泄等方式来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卢教授还非常重视对肝性脑病患者的营养支持和症状控制。

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减退等问题,因此营养支持对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他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并关注患者的营养摄入情况,确保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支持。

对于肝性脑病患者常见的精神、认知障碍等症状,他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相应的症状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卢教授还注重对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的长期随访和管理。

他指出,对于这类慢性疾病患者,长期随访和管理十分重要,只有在稳定的病情状态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才能得到提高。

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

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

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卢秉久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肝胆疾病专家,他在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以下将介绍卢教授对肝硬化肝性脑病的治疗经验。

肝硬化肝性脑病是一种常见的肝病并发症,其病因主要是由于肝功能损害导致肝脏无法有效清除血液中的毒素,使毒素积聚于体内,影响大脑功能。

临床表现包括认知障碍、精神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

卢教授治疗肝性脑病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全面评估肝性脑病患者的病情。

卢教授注重对患者的详细检查与病史采集,包括神经系统检查、血常规、肝功能检查、血氨测定等。

这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二、控制肝性脑病的诱因。

肝性脑病的发作常常与诸多因素有关,包括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消化道出血、感染等。

卢教授强调及时控制这些诱因,例如给予药物支持治疗以改善肝功能,及时处理消化道出血、预防感染等,以减少肝性脑病发作的风险。

三、改善肝功能,促进毒素代谢。

肝性脑病的发生与肝功能的损害密切相关。

卢教授主张通过适当的支持治疗来改善肝功能,包括给予适量高质量的蛋白质饮食、补充维生素、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持相对稳定的肝功能,减少毒素在体内的积聚。

四、药物治疗。

卢教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病理生理机制,合理使用各种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抑制肠道细菌产生氨的药物、阻断血液中氨的转运至脑部的药物等。

根据病情的变化,卢教授还会对治疗方案进行动态调整,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五、康复治疗。

肝性脑病患者往往存在认知和运动功能的障碍,这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产生了严重影响。

卢教授提倡对肝性脑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

康复治疗包括语言康复、认知训练、运动康复等,可以通过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六、注意预防并发症。

肝性脑病患者往往存在并发症的风险,包括感染、内脏器官功能异常等。

卢教授强调及时发现并积极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例如加强对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卢秉久教授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抑郁临床经验

卢秉久教授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抑郁临床经验

卢秉久教授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抑郁临床经验卢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抑郁的有效方法。

他强调了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慢性肝病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常常感到焦虑、恐惧和无助,而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这些负面情绪,并调整他们的心态。

卢教授提供了一系列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解梦、心理咨询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化的治疗。

卢教授还强调了药物治疗的必要性。

抑郁是一种疾病,需要通过药物来缓解症状。

卢教授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开具适当的抗抑郁药物,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健康。

卢教授也非常注重药物的长期使用效果以及副作用,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饮食和生活方式也对慢性肝病合并抑郁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卢教授鼓励患者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同时减少饮酒和吸烟。

他还建议患者多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交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和改善心情。

卢教授认为身心的平衡对于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抑郁至关重要。

在治疗过程中,卢教授还注重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关系建立。

他会耐心倾听患者的困扰和疑虑,并给予及时的回应和支持。

与患者建立信任和稳定的医患关系对于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

卢秉久教授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抑郁的临床经验是多方面的综合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等。

他的治疗方法综合考虑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旨在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卢教授还注重病人的心理需求,倡导医患合作,促进病人的自我管理,提高疗效。

他的经验对于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抑郁的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AFP_IL-6_FT3_水平与人工肝支持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及意义

AFP_IL-6_FT3_水平与人工肝支持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及意义

[2]㊀Gaffo E,Boldrin E,Dal Molin A,et al.Circular RNA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in blood cell populations and exploration ofcircRNA deregulation in pediatric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J].Sci Rep,2019,9(1):14670.[3]㊀寸淑娥,郑江婷,刘睿等.长链非编码RN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3,31(1):287-291.[4]㊀Zhao Y,Hu Y,Shen Q,et al.CircRNA_MYLK promotes ma-lignant progression of ovarian cancer through regulating mi-croRNA-652[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20,24(10):5281-5291.[5]㊀He Z,Liao Z,Chen S,et al.Downregulated miR-17,miR-29c,miR-92a and miR-214may be related to BCL11Boverexpression in T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J].A-sia Pac Clin Oncol,2018,14(5):259-265.[6]㊀Li J,Huang C,Zou Y,et al.Circular RNA MYLK promotestumour growth and metastasis via modulating miR-513a-5p/VEGFC signalling in renal cell carcinoma[J].Cell Mol Med, 2020,24(12):6609-6621.[7]㊀Xiong S,Li D,Wang D,et al.Circular RNA MYLK promotesglycolysis and proliferation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cells by sponging miR-195-5p and increasing glucose trans-porter member3expression[J].Cancer Manag Res,2020,12(1):5469-5478.[8]㊀马秀娟,朱婷,范洋.紫草素调节有氧糖酵解代谢诱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J].现代肿瘤医学,2020,28(10):1620-1624.[9]㊀严伟伟,李国辉,贾仰民,等.芍药苷对醋酸铅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2,39(6):730-737.[10]㊀Li J L,Luo P.MiR-140-5p and miR-92a-3p suppress the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and promoted ap-optosis in Wilms'tumor by targeting FRS2[J].Eur RevMed Pharmacol Sci,2020,24(1):97-108. [11]㊀Zhang G,Li S,Lu J,et al.LncRNA MT1JP functions as aceRNA in regulating FBXW7through competitively bindingto miR-92a-3p in gastric cancer[J].Mol Cancer,2018,17(1):87.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23)07-1088-06AFP IL-6FT3水平与人工肝支持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及意义李彩霞1,㊀孟文勤1,㊀郝颖楠1,㊀张勇刚2(1.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㊀内蒙古㊀呼和浩特㊀0100202.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腹部外科B区,㊀内蒙古㊀呼和浩特㊀010020)ʌ摘㊀要ɔ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㊁白细胞介素-6(IL-6)㊁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急性肝衰竭人工肝治疗患者预后结局的关系㊂方法:对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采取人工肝支持治疗的103例急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其治疗后随访90d内的生存结局分为死亡组35例㊁生存组68例,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人工肝治疗前的血清AFP㊁FT3㊁IL-6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三项指标预测患者结局的价值,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上述三项指标是否与急性肝衰竭人工肝治疗患者预后结局相关㊂结果:死亡组患者的血清AFP㊁IL-6显著高于生存组,血清FT3显著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P㊁IL-6㊁FT3测定值分别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其预测急性肝衰竭人工肝治疗患者90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11㊁0.733㊁0.864;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AFP㊁TBIL㊁PT㊁CTP评分㊁MELD评分㊁INR增高㊁合并肝性脑病将会增大急性肝衰竭人工肝治疗患者治疗后90d死亡的风险(P<0.05);患者的PTA保持较好水平是急性肝衰竭人工肝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性因素(P<0.05)㊂结论:急性肝衰竭人工肝治疗后预后不良患者早期的AFP㊁IL-6水平明显增高㊁FT3降低,且对患者治疗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血清AFP增高㊁FT3降低会增大患者不良预后结局的风险㊂ʌ关键词ɔ㊀甲胎蛋白;㊀白细胞介素-6;㊀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㊀急性肝衰竭;㊀人工肝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㊀㊀㊀ʌdoiɔ10.3969/j.issn.1006-6233.2023.07.06㊃8801㊃ʌ基金项目ɔ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2201011);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院内基金项目,(编号:2022YN30)ʌ通讯作者ɔ张勇刚Relationship and Significance of AFP IL-6and FT3Levels with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 Supported by Artificial LiverLI Caixia,MENG Wenqin,HAO Yingnan,et al(The People's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Inner Mongolia Hohhot010020,China)ʌAbstractɔ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alpha fetoprotein(AFP),interleu-kin-6(IL-6),free triiodothyronine(FT3)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 treated with artificial liver.Methods: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103patient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 who were treated with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2019to March2021.According to the survival outcome within90days after treatment,they were divided into death group(35patients)and survival group (68patients).The serum AFP,FT3,IL-6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rtificial liver therapy were compared,the subject's work curve(ROC)was plotted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three indicators to predict the patient's outcome,the general clinical data and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l-lected,and it was analyzed whether the above three indicators are related to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 treated with artificial liver therapy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Results:Serum AFP and IL-6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urvival group,and serum FT3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survival group,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Serum AFP,IL-6and FT3were measured to plot ROC curves 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UC values of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that predicted the90day death of patient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 after artificial liver treatment were0.811,0.733and0. 864,respectively;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showed that the increase of AFP,TBIL,PT,CTP score,MELD score,INR and hepatic encephalopathy would increase the risk of death90days after artificial liver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P<0.05);the better level of PTA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 treated with artificial liver is a protective factor for good prognosis(P<0.05).Conclusion:The early AFP and IL-6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poor prognosis after artificial liver treatment of acute liver failur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FT3was lower,which had a certain predictive value for the treatment outcome of patients.Higher serum AFP and lower FT3would increase the risk of poor prognosis of patients.ʌKey wordsɔ㊀Alpha fetoprotein;㊀Interleukin-6;㊀Free triiodothyronine;㊀Acute liver failure;㊀Ar-tificial liver㊀㊀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是以肝细胞大量死亡导致的快速严重肝损伤㊁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为特征的综合征,与高循环水平的内源性有害分子从器官内逃逸到体循环有关[1,2]㊂肝脏作为重要器官,功能障碍逐渐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死亡率高[3]㊂ALF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病毒感染(乙型或丙型肝炎或其他)㊁酒精成瘾和药物滥用等,肝脏免疫微环境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导致ALF的主要原因㊂目前,治疗ALF的方法主要是肝移植或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㊂虽然肝移植被认为是治疗急性肝衰竭最有效的措施,但因为各种原因目前无法得到广泛应用㊂ALSS治疗目前被证明是除肝移植外可降低ALF患者死亡率的有效治疗策略㊂ALSS治疗可缓解持续性损伤,修复肝组织,为肝移植等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时间㊂然而,并非所有的ALF患者都能从ALSS治疗中获益,部分患者甚至对ALSS无反应㊂因此,探索与人工肝支持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具有重要意义㊂虽然多项研究显示[4],AFP㊁IL-6㊁IL-8㊁TNF-α及TF3等细胞因子被证明在ALSS治疗ALF中具有预测价值,但目前仍未有成熟的系统性标准来评估预测人工肝治疗ALF的效果㊂本文对103例ALF患者ALSS治疗后血清AFP㊁FT3㊁IL-6的水平变化进行了检测对比,以探讨其在ALSS治疗ALF中的临床意义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对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采取人工肝支持治疗的103例急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其治疗后随访90d内的生存结局分为死㊃9801㊃亡组35例㊁生存组68例㊂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9~ 75岁;②重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诊断和纳入标准参考‘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5],患者因各种诱因导致急性肝损伤㊁肝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为患者的黄疸病情逐渐的加重㊁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㊁血清总胆红素(TBIL)超过正常上限值10倍或每日升高超过17. 1μmoL/L,需要实施人工肝进行替代治疗;③患者愿意在我院接受人工肝支持治疗;④课题研究开头报告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规定,并获得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㊂排除标准:①癌症㊁白血病患者;②心脏瓣膜疾病㊁心肌炎㊁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③HIV感染患者;④因病情恶化转院治疗;⑤伴有免疫系统疾病㊁甲状腺功能疾病㊂1.2㊀AFP㊁FT3㊁IL-6检测方法:留取患者第2天空腹血标本,2000r/min低温离心10min,取上清液置于-80ħ冰箱保存㊂采用ELISA法检测AFP㊁IL-6水平:预先准备蒸馏水将浓缩清洗液按1ʒ10的比例稀释混匀后备用㊂将检测用的试剂和样品在正常室温下充分混匀,将标准品和待测样品按顺序分别加入加入标准品孔和样品孔,每孔100μL㊂混匀后用封版膜封板, 37ħ反应1h,然后取出微孔板,小心揭除封版膜,将孔内液体弃去,加入配好的洗涤液,静置30s后弃去,反复洗涤5次㊂洗涤结束后,除空白孔外,均加入50μL 酶标记物,然后按顺序加入50μL底物I和50μL底物Ⅱ,混匀后室温下避光反应15min㊂反应结束后每孔加入50uL终止液㊂终止反应后15min内在450nm波长下读取各孔的吸光度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AFP㊁IL-6水平㊂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FT3:每孔加入500μL待测样品,600r/min震荡2h,弃去液体后拍干进行吸附,每孔加入625μL的25%丙酮,震荡5min,弃去液体后拍干进行除杂;再用875μL醋酸钠洗涤3次,弃去液体拍干;每孔加入250μL的0.1moL/L NaOH,震荡15min进行洗涤;加入100μL1moL/L Tris (pH7.8),25μL酰化剂,震荡5min进行酰化㊂将处理好的待测样品转移至反应杯中,使用全自动检测分析仪(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检测FT3含量㊂试剂盒购于Biolegend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实验步骤进行检测㊂1.3㊀人工肝支持治疗方法:治疗全程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首次治疗留置股静脉单针双腔导管,并在ALSS治疗前肝素化管路,以80~150mL/min的速率置换血浆,肝素维持量5mg/h,出血风险高的患者采用无肝素滤过㊂每次维持同型新鲜冰冻血浆2600~ 3500mL的置换量,治疗时间2~3h/次,3~5d/次,治疗次数ȡ2次/周㊂常规使用地塞米松5mg于治疗前,同时,分别于术前㊁中㊁后注射10mL葡萄糖酸钙,治疗过程中实时监测凝血功能,根据检查结果调节肝素用量,治疗结束时输注鱼精蛋白(1/2体内肝素量)㊂当患者恶心㊁呕吐及肝性脑病的临床症状㊁肝功能相关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均改善(TBIL<140umoL/L㊁INR<1.6h 或48h内凝血酶原活动度>40%)后,停止人工肝支持治疗㊂1.4㊀实验室指标检测方法:分别留取ALSS治疗前㊁后的空腹血标本,2000r/min低温离心10min,取上清液置于-80ħ冰箱保存㊂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WBC)㊁血小板(PLT)等检测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白蛋白(ALB)㊁总胆红素(TBIL)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㊁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㊁碱性磷酸酶(ALP)㊁血肌酐(Scr)㊁尿素氮(BUN);采用全自动止血/血栓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㊁凝血酶原活动度(PTA)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㊂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评分)=9.6ˑln[肌酐(mg/dL)]+3.8ˑln[TBIL(mg/dL)]+11.2ˑln (INR)+6.4ˑ病因(病因:胆汁性或酒精性0,其他1)㊂肝功能分级评分(CTP)=肝性脑病(1-3)+腹水(1-3) +TBIL(1-3)+PT(1-3)+白蛋白(1-3),A级5~6分, B级7~9分,C级ȡ10分,见表1㊂表1㊀MELD评分标准123肝性脑病(级)无1~23~4腹水无轻度中度TBIL<3434~51>51PT<44~6>6白蛋白>3528~35<28 1.5㊀统计学方法:数据用SPSS21.0处理,本研究收集的TBIL㊁PT㊁INR㊁CTP评分㊁MELD评分㊁PLT㊁PTA㊁AFP㊁FT3㊁IL-6测定值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xʃs)描述,两组之间的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性别㊁吸烟㊁饮酒㊁合并疾病㊁并发症)应用n (%)描述,组间对比分析用χ2检验;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AFP㊁FT3㊁IL-6预测急性肝衰竭人工肝治疗患者预后结局;影响急性肝衰竭人工肝治疗患者预后结局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方法,自变量筛选采取进入法;P<0.05说明统计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㊃0901㊃2㊀结㊀果2.1㊀死亡组和生存组的血清AFP ㊁FT3㊁IL -6比较:经统计学对比分析,死亡组患者的血清AFP ㊁IL -6显著高于生存组,血清FT3显著低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㊂2.2㊀死亡组和生存组基础资料比较:死亡组患者和生存组患者的年龄㊁BMI ㊁性别㊁合并疾病㊁乙肝病史等进行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㊂表2㊀死亡组和生存组的血清AFP FT3IL -6比较( xʃs )组别n AFP(μg /L )FT3(pmoL /L )IL -6(pg /mL )死亡组35118.6ʃ21.7 2.75ʃ0.8931.9ʃ9.3生存组6897.4ʃ16.3 4.41ʃ1.3024.0ʃ7.5t 5.570-6.774 4.659P<0.001<0.001<0.001表3㊀死亡组和生存组的基础资料比较[ xʃs,n (%)]组别n年龄(岁)BMI(kg /m 2)性别男㊀㊀㊀㊀㊀女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糖尿病乙肝病史死亡组3558.5ʃ11.222.81ʃ1.7621(60.00)14(40.00)14(40.00)5(14.29)17(48.57)8(22.86)22(62.86)生存组6856.0ʃ9.423.03ʃ1.8038(55.88)30(44.12)21(30.88)4(5.88)25(36.76)9(13.24)36(52.94)t /χ2 1.197-0.5920.1600.856 2.046 1.334 1.5120.924P0.2340.5550.6890.3550.1530.2480.2130.3372.3㊀死亡组和生存组的实验室资料㊁并发症情况分析:死亡组和生存组的实验室资料㊁并发症情况分析详见表3,死亡组患者的TBIL ㊁PT ㊁INR ㊁肝性脑病合并比例㊁CTP 评分㊁MELD 评分均高于生存组,死亡组患者的PLT ㊁PTA 测定值均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㊂表4㊀死亡组和生存组的实验室资料并发症情况分析[ xʃs,n (%)]组别n ALB(g /L )TBIL(μmoL /L )AST(U /L )ALT(U /L )ALP(U /L )Scr(μmoL /L )BUN(mmoL /L )PT(s )PTA(%)死亡组3532.8ʃ3.1364.9ʃ34.0377.8ʃ51.4390.4ʃ58.4179.5ʃ28.495.4ʃ9.77.81ʃ1.2029.8ʃ2.726.6ʃ4.1生存组6833.5ʃ3.8328.1ʃ38.5360.6ʃ55.5383.2ʃ55.7171.8ʃ25.892.6ʃ8.87.58ʃ1.3424.1ʃ2.029.4ʃ4.5t-0.940 4.7751.5270.611 1.386 1.4770.85412.124-3.080P 0.349<0.0010.1300.5420.1690.1430.395<0.0010.003组别n INRWBC(ˑ109L -1)PLT(ˑ109L -1)Hb(g /L )食管胃静脉曲张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CTP 评分(分)MELD评分(分)死亡组35 2.55ʃ0.6111.40ʃ2.5676.9ʃ15.4106.9ʃ8.113(37.14)22(62.86)7(20.00)10.81ʃ0.8482.40ʃ4.10生存组681.98ʃ0.5410.35ʃ2.7098.0ʃ18.1109.6ʃ8.314(20.59)15(22.06)5(7.35)10.45ʃ0.7678.53ʃ4.38t /χ2 4.8531.902-5.884-1.576 3.27416.7093.5912.197 4.339P<0.0010.060<0.0010.1180.070<0.0010.0580.030<0.0012.4㊀影响急性肝衰竭人工肝治疗患者预后结局多因素分析:以患者预后结局作为因变量(生存=0㊁死亡=1),本研以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TBIL ㊁PT ㊁INR ㊁是否合并肝性脑病(0=否㊁1=是)㊁CTP 评分㊁MELD 评分㊁PLT ㊁PTA ㊁AFP ㊁FT3㊁IL -6测定值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 回归模型,结果显示:AFP ㊁TBIL ㊁PT ㊁㊃1901㊃CTP评分㊁MELD评分㊁INR增高㊁合并肝性脑病将会增大急性肝衰竭人工肝治疗患者治疗后90d死亡的风险(P<0.05);患者的PTA保持较好水平是急性肝衰竭人工肝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性因素(P<0.05);见表5㊂表5㊀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指标βSE Walds P OR95%CI下限㊀㊀㊀㊀上限AFP0.5810.261 4.9550.038 1.788 1.072 2.982 FT30.4620.224 4.2540.048 1.587 1.023 2.462 IL-60.3390.308 1.2110.446 1.4040.767 2.567 TBIL0.7140.287 6.1890.001 2.042 1.164 3.584 PT0.5280.225 5.5070.022 1.696 1.091 2.635 PTA-0.3810.1417.3010.0000.6830.5180.901 INR0.4940.207 5.6950.013 1.639 1.092 2.459 PLT-0.5080.308 2.7200.1160.6020.329 1.100肝性脑病0.6130.245 6.2600.000 1.846 1.142 2.984 CTP评分0.4820.221 4.7570.041 1.619 1.050 2.497 MELD评分0.5950.2098.1050.000 1.813 1.204 2.731常数项 1.0030.391 6.5800.000 2.726 1.267 5.8672.5㊀血清AFP㊁FT3㊁IL-6预测急性肝衰竭人工肝治疗患者预后结局ROC曲线分析:以临床确诊患者是否发生肝衰竭作为金标准,以患者的血清AFP㊁IL-6㊁FT3测定值分别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其预测急性肝衰竭人工肝治疗患者90d死亡的截断值分别为: 113.2μg/L㊁28.61pg/mL㊁3.20pmoL/L,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11㊁0.733㊁0.864,灵敏度分别为:68.49%㊁65.39%㊁73.86%,特异度分别为:82. 56%㊁63.50%㊁81.07%;见图1㊂图1㊀为血清AFP㊁IL-6㊁FT3预测急性肝衰竭人工肝治疗患者预后结局ROC曲线3㊀讨㊀论急性肝衰竭导致大量内源性毒素及炎症介质持续释放和堆积,又反过来通过各种途径加重肝损害,形成恶性循环,其发病凶险,预后较差㊂目前,ALSS已被证实是一种具有良好临床治疗效果的体外装置,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各种ALSS已被广泛应用[6]㊂ALSS利用其独特的生物膜和对化学物质的吸附作用,可通过物理手段去除患者体内的有害物质,并且补充多种凝血因子㊁白蛋白和调理素等体内所需物质,从而使肝细胞再生以促进肝脏功能恢复,并且增加了肝移植的机会[7]㊂因此准确评估ALSS治疗ALF患者的预后,能有效合理利用稀缺肝源,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提高ALF生存率㊂IL-6作为一种炎症因子,主要来源于活化的单核细胞,在诱导干扰素产生㊁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和提高多种免疫细胞活性等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4]㊂研究显示,IL-6升高会导致大量的炎性细胞聚集在肝细胞周围,加速了肝细胞的死亡,与肝细胞坏死程度密切相关[5]㊂FT3由甲状腺产生,不仅可以有效反映人㊃2901㊃体的甲状腺功能状态[8],还可以反映肝功能损伤的情况㊂在肝肾组织中表达的脱碘酶,参与甲状腺激素合成㊁释放㊂肝功能损伤导致脱碘酶活性降低,使FT3分泌减少㊂此外,FT3的合成与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分泌密切相关,而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由肝脏合成㊂因而肝衰竭导致肝功能异常,促使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分解加速,FT3水平下降㊂AFP在健康成人的体内较为少见,仅在胚胎时期及病理状态下产生㊂近年来研究表明[9],AFP对许多细胞类型有调节作用,在ALF中AFP升高反映了炎症和坏死㊂本研究对死亡组和生存组患者的实验室资料㊁并发症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死亡组患者的TBIL㊁PT㊁INR㊁肝性脑病合并率㊁CTP评分㊁MELD评分均显著高于生存组,而PLT㊁PTA测定值均显著低于生存组(P<0.05),表明ALSS能够明显改善ALF患者的黄疸㊁凝血异常和肝性脑病等临床症状,提示ALSS治疗ALF有效,能够有效滤出体内有害物质,恢复肝脏功能和促进肝细胞再生,为患者行肝移植争取时间㊂本研究还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急性肝衰竭人工肝治疗患者预后结局的多因素进行探索㊂结果显示,AFP㊁TBIL㊁PT㊁CTP评分㊁MELD评分㊁INR增高㊁合并肝性脑病将会增大急性肝衰竭人工肝治疗患者治疗后90d死亡的风险(P<0.05),患者的PTA保持较好水平是急性肝衰竭人工肝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性因素(P<0.05)㊂表明AFP㊁TBIL㊁PT㊁CTP评分㊁MELD评分㊁INR增高㊁合并肝性脑病㊁PTA为ALF 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㊂提示入院伴有AFP㊁TBIL㊁PT㊁CTP评分㊁MELD评分㊁INR高,PTA时间延长,以及合并肝性脑病的ALF患者ALSS治疗预后较差㊂众所周知,AFP㊁TBIL㊁PT㊁CTP评分㊁MELD评分㊁INR和PTA,均是提示肝功能异常的重要指标㊂肝功能指标的异常升高,肝细胞可能仍然在坏死,进一步损伤肝功能,即使在接受ALSS治疗后,严重的肝脏损伤也难以挽回,导致ALF预后不良㊂在我们的研究中,急性肝衰竭人工肝治疗后预后不良患者早期的AFP㊁IL-6水平明显增高㊁FT3降低㊂为进一步明确AFP㊁IL-6㊁FT3在ALSS治疗ALF患者中的临床价值㊂我们以患者的血清AFP㊁IL-6㊁FT3测定值分别绘制ROC曲线,AFP㊁IL-6㊁FT3的AUC值均>0.5,表明AFP㊁IL-6㊁FT3均可以预测ALF的预后和ALSS的疗效,其中FT3的AUC值最高(0.864),且灵敏度和特异度也相对较高,预测价值较好㊂IL-6升高可能提示肝细胞坏死严重,肝脏的自我修复和再生能力差㊂ALF患者经ALSS治疗后,肝衰竭的情况未得到有效的改善,肝细胞坏死现象持续存在,致使肝脏合成㊁解毒以及生物转化等功能障碍未恢复㊂一方面使内毒素堆积进一步加重,加强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导致IL-6水平升高㊂另一方面,持续诱导脱碘酶活性降低㊁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分解加速,导致FT3水平降低㊂肝细胞大量坏死可引发免疫细胞攻击肝脏,抑制FT3的分泌,形成恶性循环㊂同时,AFP升高充分反映了ALF的炎症和坏死可能加重㊂因此,AFP㊁IL-6㊁FT3可作为判断ALF预后及人工肝支持疗效的重要指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㊂综上所述,急性肝衰竭人工肝治疗预后不良患者早期的AFP㊁IL-6㊁FT3水平对患者治疗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血清AFP增高㊁FT3降低会增大患者不良预后结局的风险㊂ʌ参考文献ɔ[1]㊀Saliba F,Banares R,Larsen FS,et al.Artificial liver supportin patients with liver failure:a modified DELPHI consensusof international experts[J].Intensive Care Med,2022,48(10):1352-1367.[2]㊀Ma YJ,Du LY,Bai L,Tang H.Assessment value of short-term prognosis of six predictive models for patients with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treated with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J].Sichuan Da Xue Xue Bao Yi Xue Ban,2022,53(5):758-763.[3]㊀Ye B,Chen S,Guo H,et al.The inhibition of bruton tyrosinekinase alleviates acute liver failure via downregulation of NL-RP3inflammasome[J].Immunol,2022,209(6):1156-1164.[4]㊀马万龙,焦运,张旭,等.血清IL-6在人工肝治疗药物性肝损伤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22, 44(6):622-629.[5]㊀韩晓婷,王子安,毕国斌.lncRNA-LOC100505851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 37(7):914-918.[6]㊀Wu J,Yu J,Shi X,et al.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70case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and concomitant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a multicentre descriptive study[J].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2021,28(1):80-88. [7]㊀Wu RL,Zhao HC,Geng XP.Current status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adult patients with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J].Zhonghua Wai Ke Za Zhi,2022,60(2):181-187.[8]㊀Toloza FJK,Mao Y,Menon L,et al.Association of thyroidfunction with suicidal behavio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Medicina(Kaunas),2021,57(7):714. [9]㊀Tandon R,Froghi S.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s[J].Gas-troenterol Hepatol,2021,36(5):1164-1179.㊃3901㊃。

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

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

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肝脏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肝脏纤维化和结构改变。

随着病情的恶化,肝硬化患者可能会出现肝性脑病,即由肝脏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肝性脑病可以导致认知障碍、情绪波动、睡眠障碍、精神病症状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

卢秉久教授是我国肝脏疾病领域的专家,具有丰富的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

他总结了以下几个治疗肝性脑病的方面,对于促进病情稳定和患者康复非常有帮助。

卢秉久教授认为,在治疗肝性脑病的过程中,控制肝脏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他强调了减少或避免肝脏疾病的进展,包括控制肝硬化的基本疾病(如长期酗酒、肝炎病毒感染等),合理使用抗病毒治疗和抗氧化药物等。

这些治疗措施能够减少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程度,从而减轻肝性脑病的症状。

卢秉久教授强调了与营养调理有关的治疗。

肝性脑病患者常常伴有营养不良和消化道吸收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病情。

给予适当的营养补充和保持适当的营养摄入是必要的。

卢教授强调了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并推广分次进食的方式,以减轻肝脏负担,改善肝氨循环和氨基酸代谢。

卢秉久教授还推崇脱氨治疗的方法。

脱氨是指通过一系列方法减少肝性脑病患者体内产氨和吸收外源性氨的行为。

卢教授指出,脱氨治疗应该与一般治疗结合起来,包括低蛋白饮食和药物治疗,如乳果糖、乙酰半胱氨酸、口服抗生素等,以提高氨的排除和降低血氨水平。

卢秉久教授也倡导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肝性脑病患者往往伴有认知和情绪障碍,这对患者的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通过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情绪稳定性,并重塑自我身份。

卢秉久教授的治疗肝性脑病的经验包括控制肝脏疾病的进展、营养调理、脱氨治疗和心理治疗。

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为患者的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肝脏观察实验报告模板

肝脏观察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名称肝脏观察实验二、实验目的1. 学习肝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显微镜观察肝脏切片的基本技能。

3. 了解肝脏在人体中的作用。

三、实验原理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具有代谢、解毒、储存、合成等功能。

通过观察肝脏切片,可以了解其结构特点,从而了解其生理功能。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猪肝、10%甲醛溶液、酒精、盐酸、蒸馏水、切片机、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剪刀、酒精灯等。

2. 实验试剂:苏木精染液、伊红染液、盐酸酒精溶液、蒸馏水等。

五、实验步骤1. 取新鲜猪肝,用剪刀剪成小块,放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

2. 将固定好的肝脏放入切片机中,切片厚度为5-10微米。

3. 将切片放入盐酸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蜡处理。

4. 将脱蜡后的切片放入蒸馏水中漂洗。

5. 将切片放入苏木精染液中染色5-10分钟。

6. 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入蒸馏水中漂洗。

7. 将切片放入伊红染液中复染1-2分钟。

8. 将复染后的切片放入蒸馏水中漂洗。

9. 将切片放入95%酒精中脱色,直至切片变为浅红色。

10. 将脱色后的切片放入无水酒精中脱水。

11. 将脱水后的切片放入二甲苯中透明。

12. 将透明后的切片放入载玻片上,滴加一滴封片剂。

13. 用盖玻片覆盖,封固。

14. 在显微镜下观察肝脏切片。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肝脏切片,可见肝小叶呈放射状排列,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中央。

2. 肝细胞呈多边形,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呈嗜酸性。

3. 肝细胞间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血管内红细胞呈暗红色。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肝脏的结构,了解了肝脏在人体中的作用。

肝脏具有代谢、解毒、储存、合成等功能,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操作要轻柔,避免切片损坏。

2. 染色过程中,注意控制染色时间,以免染色过深或过浅。

3. 观察切片时,注意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九、实验讨论1. 肝脏在人体中具有哪些生理功能?2. 肝脏损伤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影响?3. 如何保护肝脏,预防肝脏疾病?十、参考文献1. 张学军,刘丽丽,李晓红. 肝脏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2. 王世勇,李晓梅,刘丽华. 人体解剖生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3. 刘淑琴,陈燕,王丽华.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卢秉久教授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抑郁临床经验

卢秉久教授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抑郁临床经验

卢秉久教授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抑郁临床经验卢秉久教授是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肝脏病学专家,他在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抑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慢性肝病合并抑郁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情况,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卢教授在诊断和治疗上积极探索,以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在肝病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精细化评估。

在治疗前,卢教授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病情,包括肝功能、心理状况和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

他会与心理医生合作,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以了解患者的抑郁症状和心理状态。

这有助于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

卢教授认为每个患者都是独一无二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

他会根据患者的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肝病的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药物治疗上,他通常会选择起效快、副作用较小的抗抑郁药物,并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调整。

他还会建议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以帮助他们缓解抑郁症状。

有效管理肝病。

卢教授非常重视患者的肝脏健康管理。

他会制定一套全面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他会根据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和合并症的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并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和疾病进展。

他还会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卢秉久教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他致力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能够积极面对疾病。

他的临床经验表明,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抑郁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和生活方式管理等。

通过有效的治疗,患者的抑郁症状明显改善,肝脏功能也得到了控制和改善。

卢秉久教授从脾胃入手分阶段论治肝硬化之经验

卢秉久教授从脾胃入手分阶段论治肝硬化之经验

卢秉久教授从脾胃入手分阶段论治肝硬化之经验1. 引言1.1 卢秉久教授的背景介绍卢秉久教授,是中国著名中医肝胆病专家。

他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并在该校任教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卢教授擅长运用中医经络理论和脏腑学说,对肝硬化等疾病有独特的治疗见解。

他致力于探索脾胃在肝硬化中的作用,提出了以脾胃为重点的分阶段治疗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卢教授以其渊博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临床技术,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和赞誉。

他更被誉为中医界的泰斗人物,为中医药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卢秉久教授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突出成就,还不断致力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1.2 肝硬化的治疗难点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其治疗面临诸多难点。

肝硬化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病毒感染、酒精滥用、自身免疫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治疗肝硬化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肝硬化病程长,病情波动大,易发生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腹水、肝功能失代谢、肝癌等,治疗难度较大。

尤其是对于晚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已受损严重,治疗效果不易保证,一旦发生严重并发症,往往导致患者病情急转直下。

肝硬化的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患者往往会有许多合并症需要考虑,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难点较多。

针对肝硬化的治疗难点,卢秉久教授提出采用从脾胃入手分阶段论治的方法,通过改善脾胃功能、调整肝脏代谢等方式,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000字】2. 正文2.1 脾胃的重要性脾胃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人体的消化系统的核心,对整个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脾胃主要负责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将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为全身提供能量和营养。

在治疗肝硬化的过程中,脾胃是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因为肝硬化患者在病程发展过程中常伴有脾胃功能异常。

1. 消化功能: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关键作用,如果脾胃功能不好,就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进而影响全身健康。

卢秉久教授从脾胃入手分阶段论治肝硬化之经验

卢秉久教授从脾胃入手分阶段论治肝硬化之经验

卢秉久教授从脾胃入手分阶段论治肝硬化之经验卢秉久教授是一位著名的中医肝病专家,他对肝硬化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卢教授从脾胃入手,将治疗分为三个阶段,通过不同的针灸、草药、食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有效地控制和治愈了肝硬化患者。

第一阶段:生发阶段这一阶段是肝硬化的初期,主要表现为肝气旺盛、血瘀气滞、症状轻微。

卢教授在这个阶段采用的是温阳化气的方法,目的是促进脾胃气血运行,加速病程的恢复。

这一阶段重点针灸神阙穴、三阴交和太冲等穴位,同时搭配选择益气健脾、祛瘀活血、化痰止咳等草药进行治疗。

患者同时需要注意饮食,忌酒、忌烟、忌辣,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汤、蔬菜等。

这个阶段是肝硬化的中期,病情加重,症状明显。

卢教授在这个阶段采用补肝理气、活血祛瘀的方法来治疗,以缓解血瘀气滞、脾胃不和、虚弱等症状。

针灸的穴位选择会调整为足三里、阳陵泉、太溪等,草药选择则是清热解毒、凉血下火、滋阴润燥等药物。

此外,还需要患者进行一定的运动锻炼,提高身体激素水平,增加体力和免疫力。

第三阶段:慢性期这个阶段是肝硬化的晚期,病情已经非常严重,需要采用更为综合的治疗方法。

卢教授在这个阶段主张以清补为主,既要清除身体中的毒素和热量,又要补充气血和营养。

针灸的穴位选择会更多地向心肺脏、肝胆脾胃、肾等脏器方向发展,草药配方也更加侧重于刺激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等。

总的来说,卢秉久教授的治疗经验从脾胃入手,侧重于综合治疗,通过调理内部的气血运行,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我修复能力,进而控制和治疗肝硬化。

同时,针对不同阶段的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灵活应变。

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肝硬化,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病症治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传统中医对肝脏疾病的调理和治疗及其现代研究

传统中医对肝脏疾病的调理和治疗及其现代研究

传统中医对肝脏疾病的调理和治疗及其现代研究标题:传统中医对肝脏疾病的调理和治疗及其现代研究引言肝脏疾病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医学界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传统中医在肝脏疾病的调理和治疗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并在现代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研究旨在运用定量分析和构建模型等方法,探究传统中医在肝脏疾病调理和治疗中的疗效,为现代医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主题本研究将重点研究传统中医对肝脏疾病的调理和治疗。

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分析传统中医对肝脏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方剂,挖掘其中蕴含的药物成分及其调理作用。

结合临床实践,探究传统中医对肝脏疾病调理和治疗的疗效。

研究方法1. 文献收集:通过检索中医药数据库和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相关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和药理研究文献,筛选与本研究相关的内容。

2. 数据整理:对收集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类,研究中医药治疗肝脏疾病的方法和方剂,提取其中的关键信息和药物成分。

3. 定量分析:将提取的药物成分进行定量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探究其对肝脏疾病的调理作用,包括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和疗效评价。

4. 构建模型:基于研究结果,构建定量模型来模拟传统中医对肝脏疾病的调理和治疗。

模型可以考虑药物的剂量、频次、疗程等因素,并根据不同病情和致病机制进行个体化调整。

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通过文献收集、数据整理和定量分析,发现传统中医对肝脏疾病的调理和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以中药治疗肝炎为例,通过定量分析发现,某中药方剂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改善肝功能指标,并且达到了显著治愈效果。

构建的模型进一步验证了中药方剂的疗效,并提供了个体化调整方案。

结论本研究通过定量分析和构建模型等方法,研究了传统中医对肝脏疾病的调理和治疗。

研究结果表明,传统中医在调理和治疗肝脏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较好的疗效。

中药方剂可以通过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改善肝功能指标等来治愈肝脏疾病。

该研究为现代医学提供了传统中医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的参考和借鉴,并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传统中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

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

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卢秉久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肝胆疾病专家,对于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肝硬化肝性脑病是由于肝功能受损而导致脑部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意识障碍、精神状态改变、智力减退等。

卢教授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其治疗方法以针对肝功能恢复和脑部症状改善为主,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

一、肝硬化肝性脑病的病因肝硬化是指慢性肝病的晚期,肝细胞发生了进行性的坏死和纤维化,组织结构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而肝性脑病则是肝硬化进展的重要表现之一,主要是因为肝功能受损导致体内毒素不能正常代谢和排泄,进而在脑部积聚,引起了脑部功能障碍。

肝硬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长期服用激素、利尿剂、酒精等药物也会加重肝性脑病的症状。

二、治疗方法1. 针对肝功能的恢复卢教授在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对肝功能的恢复。

他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了解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肝脏的情况等,然后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卢教授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通过中药调理肝脏,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同时通过西药辅助治疗,如利肝保肝药物等,来增强肝功能,达到治疗肝硬化的目的。

2. 改善脑部症状在治疗肝性脑病的过程中,卢教授也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脑部症状。

他会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作息规律、合理饮食等,以减轻脑部负担。

他会建议患者进行一些脑部功能锻炼,如阅读、解密游戏、思维训练等,以提高脑部的适应能力。

卢教授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开具一些辅助药物,如镇静剂、神经营养药物等,以减轻脑部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预防复发在肝硬化肝性脑病的治疗过程中,卢教授也非常重视预防复发。

他会建议患者定期复查,了解肝功能指标是否正常,及时发现问题;同时还会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酒、避免接触有毒物质等,以降低疾病再次发作的风险。

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对肝纤维化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对肝纤维化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对肝纤维化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作者:张瑜路青华曹海芳张生荣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1年第23期[關键词] 恩替卡韦;干扰素;乙肝肝硬化;肝纤维化;细胞免疫功能[中图分类号] R96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23-0083-04Clinical effect of entecavir and entecavir combined with interfer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cirrhosis and its influence on liver fibrosis and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ZHANG Yu1 LU Qinghua1 CAO Haifang1 ZHANG Shengrong21.Ward 1 of Department of Liver Diseases,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Qinghai Province,Xi′ning 810000, China;2.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Qinghai Province,Xi′ning 810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ntecavir and entecavir combined with interfer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cirrhosis and the influence on liver fibrosis and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05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8 toAugust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53) and the control group(n=52).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ntecavir,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rferon on this basis of entecavir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acy, indicators of liver fibrosis(such as HA, LN, PCⅢ and CⅣ), and indicators of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such as CD4+, CD8+ and CD4+/CD8+)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overall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Z=5.157, P=0.000);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was 94.34%,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8.8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5.453, P=0.020).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HA, LN, PCⅢ, and CⅣ in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 more obviously than before treatment(P<0.05), and the levels of various indicato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00).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CD4+ and CD4+/CD8+ in the two groups increased more obviously than before treatment(P<0.05), and the levels of CD4+ and CD4+/CD8+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5.406, P=0.000; t=8.021, P=0.000).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entecavir and interferon has a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cirrhosis. It can effectively delay the process of liver fibrosis and the disease process,and improve the body′s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Entecavir; Interferon; Hepatitis B cirrhosis; Liver fibrosis;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乙肝肝硬化属于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由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来[1]。

卢秉久教授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抑郁临床经验

卢秉久教授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抑郁临床经验

卢秉久教授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抑郁临床经验卢秉久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肝病专家,他在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抑郁方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他的治疗过程中,他注重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深受患者和同行的认可。

慢性肝病合并抑郁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情况,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困扰。

卢教授在治疗这类患者时,首先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他会耐心倾听患者的抱怨和困惑,了解他们的病史和病情变化。

卢教授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他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对于慢性肝病,他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控制肝脏病理过程,阻止疾病的进展。

针对抑郁症状,他会根据患者的抑郁程度和病史来选择抗抑郁药物,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监测。

在心理治疗方面,卢教授倡导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通过认知重构和行为调整来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他也会运用家庭治疗等方法,让患者的亲属和朋友参与治疗过程,提供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卢教授还注重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他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一些患有肝硬化的患者,他会定期进行肝功能监测,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对于年轻的患者,他会推荐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和康复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卢教授还重视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

他会教育患者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度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他相信通过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善,可以提高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

卢秉久教授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抑郁的临床经验丰富,他的治疗方法综合多学科,注重个体化治疗。

他以温和、耐心和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和支持。

他的临床经验对于慢性肝病合并抑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最新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22

最新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22

最新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22摘要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据统计我国每年>30万人死于肝癌。

肝移植是全世界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肝移植事业发展迅猛,在移植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已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我国由于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流行,乙肝性肝癌肝移植占比远高于西方国家。

为指导全国肝癌肝移植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等组织专家制订《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14版)》,重点阐述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术前降期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抑制剂应用和术后复发防治5部分内容,并于2018年进行了更新。

现再次更新为《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以适应我国肝癌肝移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占所有肝癌类型的75%~85%,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同时也是中国<60岁成年男性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

据统计中国每年>30万人死于肝癌,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一半。

肝移植是全世界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掀起第二次肝移植热潮以来,特别是2015年全面开展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后,肝移植事业发展迅猛,呈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态势,在移植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已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ChinaLiverTransplantRegistry,CLTR)数据显示:2018一2020年国内肝移植数量平均约6000例/年,其中肝癌肝移植占比为35.0%。

为指导全国肝移植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肝移植学组组织专家于2014年制订《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重点阐述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术前降期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抑制剂应用和术后复发防治5部分内容,并于2018年进行更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叶
八段
解剖部位 region of anatomty
韧带 ligament
肝门 porta hepatis
分段 subsection
血管 blood vessel
生理功能 physiological function
血管 blood vessel
解剖部位 region of anatomty
转移途径 metastasis
血行转移
淋巴转移
肝内最早最常见,门脉癌栓。 肝外转移:肺 、骨、脑等。
种植转移
临床表现 clinical feature
肝区疼痛
肝肿大 肝硬化征象
全身和消化道症状:乏力、消瘦、 食欲不
振 、 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并发症 complication
肝性脑病
上消化道出血
15% 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10% 继发感染
实验室检查 laboratory examination
AFP:
血液酶学:GGT、ALP等。 其它肿瘤标记物:
甲胎蛋白(AFP) alpha fetoprotein
用于普查诊断判断疗效预测复发。
早于临床症状出现6~12月。 特异性70%。
解剖部位 region of anatomty
韧带 ligament
肝门 porta hepatis
分段 subsection
血管 blood vessel
生理功能 physiological function
肝门 porta hepatis
第一肝门:倒“品”字形排列
韧带 ligament
肝门 porta hepatis
分段 subsection
血管 blood vessel
生理功能 physiological function
生理功能 physiological function
分泌胆汁:600-1000ml;作用
代谢功能: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激素 凝血功能:凝血因子
原发性肝癌 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
病因 pathogeny
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黄曲霉素
饮用水污染
其它:饮酒、缺硒、华枝睾吸虫

病理分型 pathological somatotype
大体分型 巨块型:>5cm 结节型 弥漫型 小肝癌:<3cm 孤立或相邻两个直径 细胞分型 肝细胞型 胆管细胞型 混合型
病理 pathology
细菌感染
炎症 化脓性胆管炎-小脓肿形成-较大脓肿
右叶多见
临床表现 clinical feature
症状:寒战、高热、肝区疼痛;恶心、呕
吐、食欲不振、周身乏力等。 体征:肝肿大、肝区叩痛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总数及中性比↑↑ 彩超:液性暗区 X线:右侧膈肌抬高
治疗一 手术治疗 surgical treatment
适应证: 1.病变局限于一叶或半肝,未侵犯肝门及下 腔静脉。 2.肝功能代偿良好,PT接近正常,无明显黄 疸、腹水或远处转移 3.心肺肾功能良好。
治疗一 手术治疗 surgical treatment
手术方式: 不规则性、局部根治性切除,距肿瘤边缘不少于 1.0cm,肝切除量保留正常肝组织30%,肝硬化50 %。 II期手术:经综合治疗使肿瘤体积缩小再切除,术 前TACE1~2次,末次后 4~8周进行。 肝移植:早期肝癌、偶然癌、纤维 层板型肝癌疗效好,晚期肝癌不 宜进行。
肝门 porta hepatis
分段 subsection
血管 blood vessel
生理功能 physiological function
解剖部位 region of anatomty
大部分位于右侧
膈下和季肋深面, 小部分达左上腹 右下缘齐右肋 缘,左下缘剑突 下能扪到
复发性肝癌 recurrent liver cancer
根治性切除术后五年复发率 60%-70%
术中仔细操作:如采用无瘤技术、癌栓清
除、门静脉化疗、腹腔冲洗。 术后1月DSA检查,视情况行TACE 可为原发病灶转移,或为再发。 有手术条件再手术切除,五年生 存率 46.6%。
预后 prognosis
无水酒精注射:
冷冻治疗:液氮(沸点-196℃) 高温治疗:射频、微波,正常细胞可长时
间耐受42~43度高温
治疗四 其他疗法 other treatments
放射治疗:
导向治疗:亲肿瘤物质为载体,以有细胞
毒作用的物质为弹头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 免疫治疗:卡介苗、干扰素、肿瘤坏死因 子 等 基因治疗:
第二肝门:肝左、中、右静脉 第三肝门:肝短静脉
解剖部位 region of anatomty
韧带 ligament
肝门 porta hepatis
分段 subsection
血管 blood vessel
生理功能 physiological function
分段 subsection
治疗二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方法
化疗药物:5-FU MMC EPI CDDP
栓塞剂:碘化油、明胶海棉
并发
局部治疗 local treatment
影像学检查 imaging study
超声显像


小肝癌多为低回声型 CT 多为低密度影 DSA MRI T1加权图像多为低信号强度区, T2 加权图像强度明显升高 混合区 放射性核素肝扫描
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继发性肝癌:多发、牛眼征、不强化 肝硬化:大结节,肝穿刺活检 肝脓肿:血常规、彩超 血管瘤:强化CT“晚进晚出”征象 包虫病:病史很重要,疫区生活史
小肝癌术后五年生存率50~60%以上
预防 prevent
一级预防 改水 防霉 防肝炎
二级预防
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35岁以上的乙肝病毒标志阳性或慢性肝炎 患者为高危对象,每6个月查B超、AFP, 其肝癌捡出率较自然人群高35倍。
参考书目 bibliography
吴在德、吴肇汉 外科学(第7版)
肝疾病 Liver Disease
肝胆外科 卢华军
教学内容
熟悉肝脏的解剖生理 熟悉细菌性肝脓肿鉴别诊断和外科治
疗 掌握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诊断、 鉴别诊断和手术适应证 了解肝癌的治疗进展
肝脏解剖生理概要
解剖部位 region of anatomty
韧带 ligament
除外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原性肿瘤、
妊娠。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影像学检查有明显肝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 肝血管瘤和转移性肝癌,并具下列条件之一者: 1.AFP>200ug/L 2.典型的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 3.无黄疸而ALP或 GGT明显增高 4.远处有明确的转移性病灶或血性 腹水或腹水中找到癌细胞。 5. 乙肝肝硬化。
吴孟超 肝脏外科学(第2版) 黄洁夫 腹部外科学
黄志强 现代腹部外科学
克氏外科学精要
诊断 diagnosis
病史
临床表现 血常规
彩超
X线
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治疗 treatment
全身支持疗法:营养、电解质
抗生素治疗:较大剂量、细菌培养+药敏 彩超引导下肝穿刺引流:
切开引流:较大脓肿,有穿破可能;胆源
性肝脓肿;肝左外叶脓肿;慢性肝脓肿 中医中药治疗:配合应用
解毒作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吞噬或免疫作用:Kupffer细胞
细菌性肝脓肿 Bacterial Liver Abscess
病因 pathogeny
细菌感染途径:
胆道:胆道蛔虫、结石 肝动脉:体内的化脓性炎症 门静脉:坏疽性阑尾炎 直接感染:外伤 隐原性:免疫力低下 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厌氧菌等
解剖部位 region of anatomty
韧带 ligament
肝门 porta hepatis
分段 subsection
血管 blood vessel
生理功能 physiological function
韧带 ligament
膈面:左、右
三角韧带、冠状 韧带、镰状韧带 和肝圆韧带 脏面:肝胃韧 带、肝十二指 肠韧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