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绘本阅读为什么我不能
幼儿园《我不行》案例分析 幼儿园案例分析
![幼儿园《我不行》案例分析 幼儿园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be556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0f.png)
幼儿园《我不行》案例分析1.案例背景1.1案例描述该案例发生在某市一所普通幼儿园,3岁班小朋友小明在参加游戏活动时,经常遇到困难,总是说“我不行”,并表现出焦虑和自卑情绪。
该问题引起了班级老师和家长的关注。
1.2案例重要性这一案例是幼儿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我不行”的心态,培养其积极、自信的心态,对其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问题分析2.1心理因素分析小明出现“我不行”的心态,可能存在自尊心不足、自信心不足、焦虑情绪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可能与个体成长发展阶段相关。
2.2教育环境分析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在这里度过了很多宝贵的时光。
教师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教育方式和氛围等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针对该问题,需要分析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否存在潜在问题。
3.解决方案3.1个体心理辅导针对小明个体,可以参与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其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强化自信心,解决心理问题。
3.2家庭教育指导家长与幼儿园需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在日常教育中注意引导和鼓励,不给孩子过多负面评价。
3.3班级教育改进班级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例会、游戏活动、互动讨论等形式,组织孩子进行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培养等教育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4.效果评估4.1个体效果通过一定时间的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指导,小明能否逐渐克服“我不行”的心态,表现出更积极的心态。
4.2班级效果通过班级教育改进措施,班级整体氛围是否有积极向上的变化,是否有更多孩子表现出自信、积极的态度。
5.总结与展望5.1总结该案例立足于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典型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重点关注了解决效果的评估。
这对幼儿园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5.2展望重点关注和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培养其积极、自信的心态,对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教育中的心理问题是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
幼儿园中班语言《为什么我不能》教案(附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为什么我不能》教案(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c0a110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d.png)
幼儿园中班语言《为什么我不能》教案(附反思)幼儿园中班语言《为什么我不能》教案(附反思)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为什么我不能》教案(附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1.观察画面细微之处,尝试大胆猜测。
2.初步感受“为什么我不能...像...”的句式。
3.体验绘本阅读和想象、提问带来的快乐。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已自主阅读过《为什么我不能》小书。
物质准备:1.大书《为什么我不能》;小书人手一本。
2.PPT课件、动画视频3.书架、书袋活动过程:一.观察绘本封面和整体动物图,激发兴趣(一)介绍封面及气球框、问号1.师:宝贝们,今天倪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本图画书。
这是封面。
你们看,这是谁呀?2.观察气球框和问号师:小鱼的头顶上有一个像气球一样的框,它有什么用处?师:它叫气球框,我们可以把要说的话装在里面。
这个气球框的小尾巴对着谁,就表示谁在说话。
现在是谁在说话?小鱼说了什么?问号是什么意思?小结:原来当我们有问题要问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个问号来表示。
3.封面上还有哪里有问号?(二)观察整体动物图师:那到底有哪些动物也有问题要问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看到了谁?它在干什么?(个别学做动作)小结:有这么多小动物都在这里玩儿,那他们玩儿的时候会问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阅读绘本,寻找、猜想小动物的'提问(一)师幼共读1.小鸟疑问图:师:这一页上有谁?那这一页上有谁?谁在说话?完整讲述:小鸟问妈妈,为什么我不能玩水,像小鸭那样2.小鸭疑问图:师:接下来又有谁要提问了呢?小鸭看到猫咪在干什么啊?师:小鸭问妈妈,为什么我不能抓蝴蝶,像猫咪那样。
3.猫咪疑问图:师:接下来谁又有问题要问妈妈了呢?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师:猫咪看到了什么?谁爱吃红萝卜?那猫咪会问妈妈什么问题呢?你来猜一猜。
中班绘本教案《为什么我不能》教学设计一等奖
![中班绘本教案《为什么我不能》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c8b54d2f5fbfc77da369b141.png)
中班绘本教案:《为什么我不能》教学设计一等奖活动目标:1. 通过观察画面的细微之处,大胆猜测、想象,理解画面内容。
2. 通过提问、交流,感受绘本循环往复的故事结构。
3. 体验绘本阅读和想象、提问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1. 图书内容PPT,绘本幼儿人手一本;2. 和绘本内容相关的小动物卡片各一个;环形图箭头;3.声音文件:为什么我不能;4. 《为什么我不能》配套DVD;5. 磁性黑板。
活动过程:一、出示PPT,引起幼儿的关注,请幼儿观看绘本的封面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本书,这是封面。
1. 看看这上面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小鱼吐了一个大泡泡,看看泡泡里有什么?这是什么符号?你在哪儿看见过?它表示什么意思呢?)总结:当我们心中有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用问号来表示。
2. 现在谁有问题啊?你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发现泡泡的尖尖角指向谁,就表示谁有问题。
二、观察小鱼看到小牛踩泥巴的画面,初步了解句式"为什么我不能……,像……那样?"。
1. 小鱼有什么问题?出示PPT2。
2. 小牛正在泥地里干什么?你们踩过泥巴吗?踩泥巴时心情怎样?3. 小牛在踩泥巴也很开心呢!小鱼看见了,就问妈妈:"为什么我不能踩泥巴,像小牛那样?"4. 小鱼问了什么?(贴教具:小鱼、小牛)5. 小鱼能不能踩泥巴呀?三、带领幼儿一起观察画面,大胆想象、猜测,熟悉句式。
1.小牛的疑问(PPT3)①下面谁有问题了?②小牛看到了谁?小鸟在干什么?(幼儿自由回答)③那小牛会问什么呢?(请2-3个幼儿回答)(播放录音)请幼儿学一学后贴教具小鸟卡片。
2.小鸟的疑问。
①现在又是谁有问题?②猜猜小鸟会问什么?(引导幼儿把问题表述完整)贴小鸭卡片。
四、幼儿自由翻看绘本,猜测、讨论小动物的疑问。
1. 幼儿自由看书接下来谁会有问题呢?小鸭又会有什么问题呢?小朋友们到这本书里来看一看、找一找。
2.请幼儿介绍你看到谁有疑问了?它有什么问题?3.看完后把书合上看封面,介绍故事的题目。
中班绘本阅读:为什么我不能
![中班绘本阅读:为什么我不能](https://img.taocdn.com/s3/m/4cf4fe3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7.png)
中班绘本阅读:为什么我不能近年来,绘本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幼儿教育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绘本阅读更是作为中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有助于幼儿的语言和认知发展,又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感情和社会能力。
在中班绘本阅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类问题:“为什么我不能……”这个问题的背后,既有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又有绘本阅读教育的特殊性质。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1.自我中心思维中班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较为显著,他们往往优先考虑自己的需求和想法,难以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因此,在绘本阅读中,当幼儿看到主人公遭遇挫折或面临决策时,他们往往难以理解和感同身受。
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容易出现疑问,例如:“为什么主人公不能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呢?”这不仅是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作祟,更是对主人公处境的不理解和对故事情节的感性理解。
2.自我表达能力相对欠缺与五岁以上的儿童相比,中班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能力较为欠缺。
对于一些抽象和复杂的事物,幼儿难以清晰地表达和把握,而绘本中的一些描述、情节和人物也极有可能超出了幼儿所能理解和表达的范围。
当幼儿看到主人公行为不当或面临挑战时,他们难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最容易想到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不能这样做呢?”这反映了幼儿的表达困难和对故事情节的感性理解。
绘本阅读教育的特殊性质1.故事中的一种规则在绘本中,故事情节和人物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和发展规律,这些规则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对独立。
而对于幼儿来说,其中一些规则或情节可能与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存在一定的冲突或差异,这就导致了幼儿出现了问题或疑问。
但实际上,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设定是以一种较为理性的方式呈现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理解正确的价值观和伦理规范,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当幼儿在阅读绘本时,必须承认这种规则的存在,并努力理解。
2.作者的意图和目的每本绘本的作者都有自己的意图和目的,通过绘本的形式将其传达给读者,这种传达有时是深意的。
幼儿园绘本活动:为什么我不能
![幼儿园绘本活动:为什么我不能](https://img.taocdn.com/s3/m/5a14f43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a.png)
幼儿园绘本活动:为什么我不能教学主题:为什么我不能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并接受生活中的规则和限制。
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增强幼儿的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
教学内容:本活动主要通过阅读绘本《为什么我不能》来引导幼儿理解和接受生活中的规则和限制。
绘本内容包括一些常见的儿童生活场景,如为什么不能吃太多糖果、为什么不能熬夜、为什么不能独自出门等。
教学准备:1. 绘本《为什么我不能》。
2. 相关的图片或实物道具,如糖果、闹钟、门锁等。
3. 互动游戏材料,如卡片、标记物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如“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不能做某些事情呢?”2. 阅读绘本: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绘本,边读边解释其中的道理和原因。
3. 讨论分享:阅读完后,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和解答疑问。
4. 互动游戏:设计相关的互动游戏,如“我能/我不能”卡片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理解和接受规则和限制。
教学延伸:1. 创作活动: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创作自己的“为什么我不能”故事或者图画。
2. 家庭延伸:建议家长在家也进行类似的讨论和活动,以巩固和深化幼儿的学习成果。
教学总结:回顾本次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和收获,强调理解和接受规则与限制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
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和记录幼儿的理解程度、参与度和行为表现。
2. 反馈评价:在活动结束后,向幼儿提供正面的反馈和建设性的建议,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3. 持续跟踪:在后续的活动中,持续关注和评估幼儿在理解和接受规则与限制方面的进步和变化。
中班绘本大卫,不可以教案(精选6篇)
![中班绘本大卫,不可以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6566c3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1a.png)
中班绘本大卫,不可以教案中班绘本大卫,不可以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绘本大卫,不可以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绘本大卫,不可以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根据画面人物和情节大胆讲述自己看到或者猜测到的内容。
2、尝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表述并尝试用当大卫……的时候,妈妈生气地说……的句式来说一说。
3、感受作品的幽默同时体验妈妈的爱。
二、活动准备绘本书、PPT三、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T:今天我带来了一个朋友。
看,他来了。
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大卫。
2、揭示书名,感知故事T:瞧,这个大卫在干什么呢?他是踩在什么东西上去玩金鱼的?快看这鱼缸,里面的水已经怎么样了?猜猜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们觉得大卫这么做,可以吗?对的,你们肯定觉得这样太危险了,你看大卫的妈妈来了。
妈妈做了一个什么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妈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动作呢?(引导幼儿边做表情边做动作妈妈会对大卫说什么呢?小结:是呀,妈妈看见大卫这么做很生气。
为什么妈妈看见大卫在玩鱼缸里的金鱼的时候要大喊“不可以“呢?提示幼儿妈妈在为大卫的安全考虑,师示范讲述“当大卫踮起脚尖玩金鱼的时候,妈妈生气地说:大卫,不可以。
很巧,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大卫,不可以》。
T:大卫刚刚才做了件调皮的事情,就一转眼的功夫,他又在干什么了?他想拿柜子上的什么东西?他站在什么上面去够罐子的?为什么他这么想够到这个红色的罐子,这个罐子里到底装了什么东西?你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站在这么高的椅子上去够那么高的橱柜里的东西,一不小心会发生什么事情?妈妈看见了,会怎么样呢?T:没有成功的够到糖罐子,大卫又跑到外面去玩了,可是大卫回到家时,调皮的大卫又变成什么样子了?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T:玩的这么脏,当然要洗个澡啦!大卫是怎么洗澡的?浴室就像变成了大卫的游乐场,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当大卫弄得浴室都是水的时候,妈妈生气地说:大卫,不可以。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幼儿绘本阅读《大卫不可以》活动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幼儿绘本阅读《大卫不可以》活动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313ef1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1.png)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幼儿绘本阅读《大卫不可以》活动反思1. 引言《大卫不可以》是一本获得国际认可的幼儿绘本,内容简单有趣,适合幼儿阅读。
在幼儿园中班的语言教学中,通过绘本阅读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对幼儿园中班的语言教案——幼儿绘本阅读《大卫不可以》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
2. 活动设计目标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他们学会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和人物,并且准确运用一些基础的词汇,如“不可以”、“好孩子”等。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引导他们理解大卫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
3. 活动具体安排3.1 预习阶段在活动开始前,老师会在课前几天告知家长本次活动的主题和绘本内容,并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大卫不可以》。
这样可以增加幼儿的阅读兴趣,提前了解故事情节。
3.2 活动过程活动分为以下几个环节:3.2.1 情境导入教师会放一张绘本中的图片,让孩子观察图片中的内容,并鼓励幼儿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和人物,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3.2.2 绘本阅读教师带领幼儿读绘本《大卫不可以》,读同学抢读,教师控制节奏。
在读的过程中,教师会停顿,提问孩子绘本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3.2.3 语言表达活动在阅读完绘本后,教师会设计一些和绘本相关的语言表达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图片,让幼儿通过描述图片内容来记忆绘本中的场景。
教师也可设计一些情境问答活动,让幼儿用简单的句子回答问题,如“大卫为什么不可以吃巧克力?”等。
3.2.4 情感表达活动本次活动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会组织一些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来激发幼儿的情感。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分组,让他们扮演绘本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大卫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并找出正确的行为方式。
3.3 活动总结在活动结束后,教师会与幼儿进行简单的总结,回顾本次活动的内容,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中班阅读绘本教案(精选5篇)
![中班阅读绘本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884b3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d.png)
中班阅读绘本教案中班阅读绘本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阅读绘本教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阅读绘本教案1活动目标:1、乐于和老师一起观察绘本PPT,仔细观察,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对画面的想法。
2、发现故事中重复的对话,体会角色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变化的过程。
3.懂得要爱护自己的牙齿,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1、绘本书,绘本PPT2、根据已有经验幼儿已知道看牙医的感觉3、敲门的声音、《刷牙歌》、《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的有声故事活动过程:1、激发兴趣、引入情景。
A、观察封面,看看封面上有谁,了解书名。
B、引出故事:鳄鱼和牙医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它们到底怕什么。
2、观察表述,理解故事。
A、欣赏鳄鱼看牙医前的图片,从它们的表情上发现,鳄鱼和牙医都不想看到对方,但却必须得看到对方的矛盾心理。
B、欣赏鳄鱼来到诊所后的图片,从它们夸张的动作上了解鳄鱼和牙医及其害怕对方的心理特点。
C、欣赏鳄鱼补牙过程的图片,了解它们从从容勇敢地面对到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最后舒了一口气的心理过程的跌宕起伏。
D、欣赏鳄鱼看牙结束图片,提炼保护牙齿这一生活经验。
3、结束活动,体验生活A、完整讲述一遍故事,引导儿童发现鳄鱼和牙医的说话特点。
B、总结交流保护牙齿的重要性,伴随着《刷牙歌》结束。
活动建议:整个活动中,我还应注意提问要简练,对幼儿的引导要精练和全面,问题的设置可更具拓散性。
中班阅读绘本教案2活动目标:1、感知小蛇的情绪变化,知道获得朋友的友情是要付出努力的。
2、能仔细观察图画内容,初步理解绘本故事,大胆讲述自己看到或猜测到的内容。
3、学习运用“小蛇和XX做YY游戏,XX很快乐!”的句式进行讲述。
活动准备:绘本,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了解小蛇特征。
中班教案《为什么不可以骂人》(1)
![中班教案《为什么不可以骂人》(1)](https://img.taocdn.com/s3/m/ff954ad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7.png)
中班活动《为什么不可以骂人》一、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学会礼貌用语,从小养成不骂人的良好习惯。
2.知道骂人是不对的事情,了解如何正确的发泄自己的情绪。
3.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懂得如何与人文明相处。
二、活动重点、难点1. 活动重点:通过故事让幼儿能够深刻理解到讲骂人是非常不文明,不礼貌。
要做到自己不骂人,而且告诉身边的人不能骂人的好习惯。
2.活动难点:有些幼儿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或许不会很快改正,所以要很生动,让幼儿有很深的认识,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初步知道骂人的行为是不对的。
2.物质准备:《为什么不可以骂人》绘本图片、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过程(一)通过游戏“猜猜我怎么了”引入课题提问:小朋友们通常什么时候会生气?你是怎样做的呢?你发脾气时别人是什么样子的?那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东佑,看看他怎么了?他又做了些什么呢?(二)播放ppt绘本故事课件,通过图片跟幼儿一起讨论故事内容,激发幼儿初步阅读兴趣1.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东佑怎么了?他做了些什么呢?为什么没有小朋友愿意跟他一块玩呢?2.提问:东佑最后是怎么做的?有小伙伴愿意跟他一块玩吗?如果你跟东佑一样不小心说了脏话,你会怎么做呢?(三)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幼儿讲述故事内容,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应该如何正确的发泄情绪。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生气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小结:当我们在与好朋友一块玩耍或者相处的时候,产生误会或者生气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说脏话,如果是自己做错了事情,一定要及时道歉,做一个正直、礼貌谦让的好孩子。
五、活动延伸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讨论更多好的发泄情绪的办法,帮助幼儿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方法发泄自己的情绪。
幼儿园中班教案《为什么我不能》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为什么我不能》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16e585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3.png)
幼儿园中班教案《为什么我不能》含反思幼儿园中班教案《为什么我不能》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为什么我不能”对于本身的学习和生活的意义。
2. 能够了解“为什么我不能”的意义对于一个团体的工作和成就的紧要性。
3. 能够将“为什么我不能”应用于本身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扬自我努力和自我超越的精神,比如坚持学习一项本身不擅长的技能、遵守规定等。
二、教学内容:1. 导入老师可以提问:“你们有没有碰到过一些事情,你想做但是被阻拦了,或者你不想做但是被强迫了?”听完孩子们的回答后,可以引导孩子理解“为什么我不能”这个主题。
2. 学习“为什么我不能”的意义(1)生活中的“为什么我不能”老师可以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不干扰别人的工作,不跟别人推搡等等,来教授孩子们“为什么我不能”的意义,并且从正面角度,加强孩子们的自我管束、自我规范,为将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人际关系中的“为什么我不能”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或模拟演练场景,引导孩子了解“为什么我不能”会对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进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不说损害别人的话等。
(3)学习中的“为什么我不能”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一些学习中的“为什么我不能”,比如不抄袭别人的作业,不作弊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体会到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1. 开放本身的心态,乐于学习新的学问。
2. 意识到努力学习的紧要性,不走捷径。
三、教学活动:1. 核心活动任务一:“为什么我不能”故事绘本阅读通过绘本的方式,让孩子们渐渐思考、认得“为什么我不能”的理念。
任务二:团队协作—拼图将孩子们划分为小组,让孩子们一起完成一幅大拼图。
过程中,要引导孩子们学会协作,相互支持,甚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求共识,强化团队意识,加强助力效应。
任务三:学习中的管束规范—抽签老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小纸片,上面写着各种规定和商定,然后让孩子们抽一张说说他们将要遵守的规定。
从开放抽签的形式到遵守规定的执行,这个过程可以帮忙孩子们习惯规定,遵守管束规范,实现自我管束和自我管理。
绘本我不能说谎教案中班
![绘本我不能说谎教案中班](https://img.taocdn.com/s3/m/675db70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8.png)
绘本我不能说谎教案中班教案标题:《绘本:我不能说谎》中班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使他们理解并尊重诚实的重要性。
2. 帮助幼儿了解对自己和他人说谎的后果。
3. 培养幼儿的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材料:1. 《绘本:我不能说谎》(或类似主题的绘本)2. 班级黑板或白板3. 幼儿活动桌和椅子4. 幼儿绘画纸和彩笔教学准备:1. 事先阅读绘本,并准备相关问题和讨论材料。
2. 确保教室环境整洁、安全,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绘本主题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今天我们要一起读一本书,它叫做《我不能说谎》。
你们知道什么是说谎吗?为什么我们要诚实的说话呢?”2. 阅读绘本(10分钟)- 读故事时,强调情节和角色之间的冲突,让幼儿参与故事中。
- 适时地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小红说谎了?那会有什么后果呢?”- 引导幼儿关注绘本中的插图,帮助他们理解故事。
3. 讨论和分享(10分钟)- 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行为:“你认为小红说谎是对的吗?为什么?”-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或观点,促进他们对诚实的思考和理解。
4. 角色扮演(15分钟)-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让幼儿互相扮演小红、爸爸妈妈等角色。
- 提供几个情景,让幼儿思考并表演出不同选择下的不同后果。
- 在观看角色扮演的同时,与幼儿分享正确和错误的行为选择。
5. 创意活动(15分钟)- 给每个孩子分发一张绘画纸和彩笔,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一个诚实的场景。
- 让幼儿用口语表达解释他们的绘画,以巩固对诚实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6. 总结与延伸(5分钟)- 回顾幼儿在这堂课上学到的内容:“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为什么要诚实?”- 邀请家长在接下来的一周内与幼儿分享一段诚实的经历,以加深对诚实的认识。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诚实,制定小奖励激励幼儿的积极表现。
教学提示:1. 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引导幼儿思考和分析诚实与说谎的后果,而不仅仅告诉他们正确与错误的行为。
中班绘本阅读:为什么我不能-2019最新幼儿园中班教案
![中班绘本阅读:为什么我不能-2019最新幼儿园中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637f17580216fc710afd15.png)
中班绘本阅读:为什么我不能中班绘本阅读为什么我不能一、活动目标1、把握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动作。
2、初步了解画面内容与字间的对应关系,认识符号说话的“泡泡”。
3、领会每个人都拥有与众不同的优点。
二、活动准备大图书一本,小图书人手一本。
三、活动过程1、引疑激趣。
(出示大图书封面)师小朋友,这是书的哪里?幼这是书的封面。
师哪个小朋友可以告诉我,你看到谁了?幼我看到小鱼。
师有几条?幼有两条。
师这两条鱼一样大吗?幼不一样,一条大一条小。
师这是小鱼和鱼妈妈。
请小朋友看看,小鱼和鱼妈妈在干什么?幼它们在吹泡泡。
师小朋友看看,小鱼吹的泡泡和鱼妈妈吹的泡泡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幼鱼妈妈吹的泡泡是圆形的。
幼小鱼的泡泡里有个问号。
幼小鱼的泡泡有个尖尖。
师还记得问号是什么意思吗?幼表示有问题。
师谁有问题?幼是小鱼有问题。
师尖尖正好对着小鱼,也就是说尖尖对着谁就是谁有问题,对吗?师那么,小鱼究竟要问妈妈什么问题呢?请小朋友们先把大图书《为什么我不能》仔细地看一遍。
2、幼儿阅读大图书一遍。
3、师生共同阅读,分析理解大图书。
师小朋友们看得真仔细,现在我们一起翻阅大图书。
师、幼这是书的封面。
这是书的目录。
画面上有小鸟和鸟妈妈、小牛和牛妈妈、小兔、小猫、小狗、小鱼和鱼妈妈、小鸭和鸭妈妈。
谁告诉我,它们是谁?幼小鸟和鸟妈妈。
师小鸟看到了什么?幼小鸭和鸭妈妈。
师小鸭和鸭妈妈在干什么?幼小鸭和鸭妈妈在玩水。
师小鸟能玩水吗?幼小鸟不能玩水。
幼它会被水淹死的。
师可是,小鸟看到小鸭玩水,它心里会是怎么想的呢?幼小鸟也想玩水。
师那么小鸟会问妈妈什么问题呢?幼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不能玩水呢?师回答的真好。
原呀泡泡里装的是小鸟问妈妈的问题,泡泡是表示说话的意思,尖尖对着谁就是谁有问题,对吗?师我们一起把小鸟的问题再说一遍。
“小鸟问妈妈,为什么我不能玩水,像小鸭那样?”4、在幼儿理解“泡泡”的作用后,在阅读中出现与语句结构相同的部分时,请幼儿根据画面内容和已有经验猜测泡泡中的内容。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大卫,不可以》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大卫,不可以》](https://img.taocdn.com/s3/m/79756b4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6.png)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绘本阅读,了解故事情节,理解“大卫,不可以”的原因。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倾听、表达、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遵守规则、注意安全的意识,教育他们不要模仿大卫的行为。
二、教学内容:1. 绘本《大卫,不可以》的内容介绍。
2. 讨论故事中大卫的行为及其后果。
3.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做一个遵守规则、注意安全的好孩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明白“大卫,不可以”的原因。
2.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看法,以及如何做一个遵守规则、注意安全的好孩子。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绘本《大卫,不可以》及相关图片。
2. 准备教学卡片、挂图等辅助教具。
3. 准备话题讨论的相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以提问方式引导幼儿谈论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如“我们在幼儿园里不能做什么?”、“在家里不能做什么?”等,让幼儿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 绘本阅读:教师讲述绘本《大卫,不可以》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大卫的行为及其后果。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让幼儿思考并回答,以加深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 讨论与表达:让幼儿分组讨论,总结大卫在故事中的不当行为,以及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
随后,邀请部分幼儿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4.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亲身体验大卫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以加深他们的感悟。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让幼儿表达自己如何做一个遵守规则、注意安全的好孩子。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6. 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家庭中的规则,并遵守这些规则。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不够深入,在讨论环节,他们的参与度不高。
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增加辅助教具,如教学卡片、挂图等,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幼儿园中班段绘本阅读书目
![幼儿园中班段绘本阅读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5f477ae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0.png)
《爷爷一定有办法》
17
《好饿的老狼和猪的小镇》
18
《在森林里》
19
《再见,爱玛奶奶》
20
《我爸爸》
21
《我妈妈》
22
《我的妈妈真麻烦》
23
《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
24
《我的妈妈真麻烦》
25
《我喜欢游泳》
26
《我家是动物园》
27
《驴小弟变石头》
28
《阿罗有只彩色笔》
29
《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
30
《两棵树》
48
《搬过来搬过去》
49
《藏在哪儿呢》
50
《糟糕的头发》
51
《鳄鱼哇尼》
52
《獾的礼物》
幼儿园中班段绘本阅读书目
序号
阅读书目
备注
1
《小黑鱼》
2
《大卫,不可以》
3
《小手手,生出来》
4
《大脚丫跳芭蕾》
5
《三个强盗》
6
《小老鼠分果果》
7
《大手握小手》
8
《小猪变形记》
9
《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
10
《天生一对》
11
《月亮的味道》
12
《月亮,地球,太阳》
13
《云娃娃》
14
《母鸡萝丝去散步》
15
《生气汤》
31
《别再捉弄人》
32
《幸运的一天》
33
《幸福的大桌子》
34
《青蛙小弟睡午觉》
35
《狐狸爸爸鸭儿子》
36
《逃家小兔》
37
《爱心树》
38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中班绘本大卫,不可以教案反思
![中班绘本大卫,不可以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f3af48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8.png)
-遵守规则的内在化:如何让幼儿将遵守规则内化为自身行为,而非仅仅因为害怕惩罚而遵守。
-情感共鸣:对于中班幼儿来说,理解并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可能存在难度,需要教师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和引导。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幼儿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可能会出现词汇选择不当或表达不清的情况,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规则的灵活运用:幼儿可能难以理解在不同情境下规则的灵活运用,教师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并非一成不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规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情感教育: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4.语言表达: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绘本内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5.艺术创作:引导幼儿根据绘本内容进行绘画创作,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团队合作:分组讨论绘本中的问题,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7.反思与总结:让幼儿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规则的灵活运用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幼儿讨论在不同情况下应该怎样遵守规则,培养幼儿的判断力和应变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中班绘本大卫,不可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不听话的时候?”(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为什么大卫会被说“不可以”的奥秘。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幼儿绘本阅读《大卫不可以》活动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幼儿绘本阅读《大卫不可以》活动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c802c0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3.png)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幼儿绘本阅读《大卫不可以》活动反思一、活动设计1. 教学目标本教学活动旨在通过绘本阅读,让幼儿了解到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并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和纪律;教育幼儿不要扰乱他人,关心和尊重别人的感受。
2. 教学内容本教学活动的内容是幼儿绘本阅读《大卫不可以》。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小游戏教师在班级中出示几个物品,例如笔、水杯、橡皮等,然后做出动作,幼儿需要模仿,但是其中一个动作是“拿到物品后乱扔”,教师会提醒幼儿这样做是不好的。
通过这个小游戏,幼儿可以了解到规则的重要性。
3.2 绘本朗读教师出示绘本《大卫不可以》并讲述故事。
教师在朗读中重点强调“不可以”的重要性和行为的后果,并引导幼儿进行认真思考。
3.3 讨论与分享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大卫不可以》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和儿童大卫不遵守规则的原因。
然后,让幼儿分析行为的后果及其它好的行为选择。
3.4 制定规则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幼儿讨论在幼儿园或者家庭中,哪些行为不被允许,制定班级“纪律规则”,让幼儿主动参与规则的制定过程。
3.5 游戏活动教师分别分给每位幼儿一张卡片,让他们根据上面的行为要求进行行动。
例如:“跳三次”、“摆手臂”等,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来加深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和记忆。
3.6 整理总结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并总结班级的纪律规则并让幼儿表现自己了解了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做法。
同时,教师强调这些规则和纪律的重要性,让幼儿深刻理解不能违反规则的原因,从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反思1. 教学目标通过活动的引导,幼儿确实意识到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并且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和纪律。
同时,他们还注意到不能扰乱他人,关心和尊重别人的感受。
这些教学目标都被很好地实现了。
2. 教学方法通过小游戏、绘本朗读、讨论与分享、制定规则、游戏活动等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幼儿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引导型、探究式等,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了解规则与纪律。
幼儿园中班绘本教案大卫不可以(优秀11篇)
![幼儿园中班绘本教案大卫不可以(优秀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ab174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9.png)
幼儿园中班绘本教案大卫不可以(优秀11篇)《大卫不可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生活中需要遵守规矩;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隐藏在妈妈呵斥下的深沉的爱,初步感知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孩子看图说话能力及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明白生活中需要遵守规矩,从而能体谅父母、热爱父母,初步感知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想像,激发兴趣:1、出示扉页图片(大卫背对我们正在客厅的墙壁上乱画。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瞧,就是他——大卫!只可惜这位小朋友背对着我们,那他到底长得怎样呢?请同学们根据看到的来猜一猜。
2、出示封面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大卫!他和你想像的一样吗?谁来说说大卫的样子?封面上的小男孩是用几何图形拼接成的玩偶形象,椭圆型的大脑袋顶在细小的身子上,摇摇欲坠;占了面部三分之一大的咧开的嘴巴里有六颗稀稀落落的尖尖的牙齿;三角形的鼻子鼻孔朝天;小小的眼睛、一高一低的两道短眉毛,似乎在向世人宣告:我什么都不怕。
)那大卫正在干什么呢?请你们仔细观察。
(大卫把厚厚的书摞在一起,他站在上面,准备去拿架子上的鱼缸。
因为书没有摆放整齐,眼看就要倒了,而鱼缸的水也洒了出来,两条小金鱼害怕极了。
)就在这危险的时刻,谁出现在大卫的眼前呢?3、出示扉页(一位身穿白底蓝点短袖上衣、下穿绿裙子、腰扎黑色腰带、双手握拳叉腰,是一张没有头颅的半身画像。
)猜猜她是谁?想象她的表情怎么样?以及她会说些什么?(她是大卫的妈妈,像大家猜得的那样,她很生气。
)妈妈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大卫,不可以。
为什么妈妈会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呢?顽皮的大卫都做了哪些事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大卫,不可以》这本好看的图画书。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精彩诱人的图画,启发学生想像,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二、观察图画,学会表达。
1、在看书之前,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来猜猜大卫会做哪些妈妈不允许做的事呢?2、让我们共同来欣赏精彩的画面。
中班《我可以》绘本读后感
![中班《我可以》绘本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e88e57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3.png)
中班《我可以》绘本读后感前几天,我偶然接触到了一本中班的绘本——《我可以》,读完之后呀,感触还真是不少呢!绘本里的那些画面和简单的文字,就好像有魔力一样,一下子就把我带回到了小时候。
那时候的我呀,也像绘本里的小朋友一样,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我记得我小时候,特别想学会骑自行车。
那时候看着别人骑着自行车在院子里风驰电掣的,我心里那个羡慕呀!于是我就缠着爸爸妈妈给我买了一辆小小的自行车。
刚开始的时候,我根本连车都上不去,一上去就歪歪扭扭的要摔倒。
但是我可没气馁,我就天天在院子里练习,摔倒了就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
哎呀,那时候腿上可真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但我就是不服输。
有一次,我又在练习的时候,不小心摔倒在了一个水坑里,浑身都湿透了,还沾了一身的泥巴。
当时我那个狼狈样呀,要是有别人看到肯定会笑掉大牙。
可是我根本不在乎,我从水坑里爬起来,继续骑上我的自行车。
我心里就想着:“哼,我一定可以学会的,我才不怕摔倒呢!”就这么练着练着,慢慢地我居然真的可以骑一段路了,那种成就感呀,简直没法形容。
这不就和绘本里说的一样嘛,“我可以”,这三个字虽然简单,但是却有着无穷的力量。
它让我们相信自己,敢于去尝试那些看起来很难的事情。
就像绘本里的小朋友,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只要有“我可以”的信念,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再看看现在的我,有时候遇到一点小困难就会打退堂鼓,想想小时候的自己,还真是有点惭愧呢。
这本绘本就像是给我敲了一个警钟,让我重新找回了那种勇往直前的勇气。
我觉得呀,无论是小朋友还是大朋友,都应该好好看看这本《我可以》。
它会让我们明白,只要我们相信自己,敢于去挑战,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就像我小时候学骑自行车一样,虽然过程很艰难,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现在每当我看到小朋友们在努力尝试新事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这本绘本,想起我小时候学骑自行车的那段经历。
我也会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加油,希望他们都能像绘本里的小朋友一样,大声地说:“我可以!”因为我知道,只要有信念,有勇气,一切皆有可能!这就是我读中班《我可以》绘本的读后感啦,虽然很简单,但是都是我的真情实感呢!希望大家也能喜欢这本绘本,和我一样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
中班《我可以》绘本读后感
![中班《我可以》绘本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63d7d2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b.png)
中班《我可以》绘本读后感《中班〈我可以〉绘本读后感》读了中班的《我可以》这本绘本,我有很多感触。
读到绘本里那些可爱生动的画面时,我感觉像是走进了孩子们充满奇思妙想的小世界。
每一页上色彩斑斓的图案都像是孩子们内心丰富多彩的写照。
其中有一页画着一个小朋友自己系鞋带,那认真又略显稚嫩的动作让我心中一动。
特别触动我的是,画面中小孩子脸上洋溢着的那种自豪的表情。
这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第一次学会做一件小事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表的。
我学会自己洗衣服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个消息告诉爸爸妈妈,就像绘本里的小朋友完成一件事渴望被认可一样。
在这个绘本里,作者通过描绘小朋友做各种简单的事,像自己穿衣、自己刷牙洗脸之类的,我觉得作者想表达孩子也有很强的自我能力,他们渴望成长与独立的愿望。
不过有些地方我也存在疑惑。
比如其中有一个场景是小朋友在整理书架,书摆放的方式从成人的角度看并不是很整齐,但作者却描绘小朋友非常满足于自己的成果。
后来我明白了,对于孩子来说,这已经是他们很努力完成的成果了,他们有着自己的标准和成就感的来源。
这也让我联想到我们在对待中班孩子的时候,不能总是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
我们常常会觉得孩子做事不够完美,但对他们而言,能迈出自己做的第一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这本绘本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未来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多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各种事,哪怕做得不完美。
当中班孩子在独立自主尝试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表扬,让他们像绘本中的孩子一样拥有满满的自信,一步一步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并且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就像书中所展示的那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节奏,只要他们在努力“我可以”,我们就要给予支持和肯定。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幼儿绘本阅读《大卫不可以》活动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幼儿绘本阅读《大卫不可以》活动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826244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05.png)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幼儿绘本阅读《大卫不可以》活动反思活动简介本次语言活动是一次以阅读《大卫不可以》为主题的绘本阅读活动。
本次活动面向幼儿园中班,主要目的是通过绘本阅读,提高幼儿的听力理解能力、感受情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一次与他人互动的机会。
活动目标本次活动旨在达到以下目标:1.提高幼儿对绘本的兴趣和喜爱程度。
2.培养幼儿的叙事和理解能力。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活动准备本次活动需要准备的物品如下:1.《大卫不可以》绘本。
2.讲故事时用的图片卡片。
3.红、黄、绿三个气球。
4.红、黄、绿三个小棒子。
5.用于收集幼儿想法的纸条和笔。
6.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
活动流程本次活动共分为四个环节:环节一:绘本阅读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会主持幼儿听《大卫不可以》这本绘本的故事。
故事讲解需要按照绘本的故事情境和情节来讲述。
环节二:小组讨论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会根据《大卫不可以》这本绘本提出几个问题,例如:“大卫的行为不对,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呢?”,“当为什么大卫会做出不对的行为呢?”,然后请幼儿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让一位代表将讨论结果报告给全班。
环节三:小游戏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会把幼儿分成三组,给每组各三个气球和三个小棒子,并告诉幼儿只能用小棒子来打气球,不能用手,看哪个组的气球最先全部打破。
环节四:收集想法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会让幼儿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条上,然后放在黑板上,让大家一起讨论。
活动反思本次绘本阅读活动的效果良好,幼儿对故事情节和角色有了很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在小组讨论活动中,幼儿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想出了很多很好的解决方法,并且能够为自己的想法进行辩护和表达。
小游戏中,幼儿的合作精神更加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幼儿们的互相信任和尊重。
最后,在幼儿们交流想法的环节中,他们自发地提出了很多有思想深度和启迪性的想法,使得整个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会继续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方式,激发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和发现好奇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绘本阅读为什么我不能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班绘本阅读:为什么我不能
一、活动目标:
1、把握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动作。
2、初步了解画面内容与文字间的对应关系,认识符号:说话的“泡泡”。
3、领会每个人都拥有与众不同的优点。
二、活动准备:
大图书一本,小图书人手一本。
三、活动过程:
1、引疑激趣。
(出示大图书封面)
师:小朋友,这是书的哪里?幼:这是书的封面。
师:哪个小朋友可以告诉我,你看到谁了?幼:我看到小鱼。
师:有几条?幼:有两条。
师:这两条鱼一样大吗?幼:不一样,一条大一条小。
师:这是小鱼和鱼妈妈。
请小朋友看看,小鱼和鱼妈妈在干什么?
幼:它们在吹泡泡。
师:小朋友看看,小鱼吹的泡泡和鱼妈妈吹的泡泡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幼:鱼妈妈吹的泡泡是圆形的。
幼:小鱼的泡泡里有个问号。
幼:小鱼的泡泡有个尖尖。
师:还记得问号是什么意思吗?幼:表示有问题。
师:谁有问题?幼:是小鱼有问题。
师:尖尖正好对着小鱼,也就是说尖尖对着谁就是谁有问题,对吗?
师:那么,小鱼究竟要问妈妈什么问题呢?请小朋友们先把大图书《为什么我不能》仔细地看一遍。
2、幼儿阅读大图书一遍。
3、师生共同阅读,分析理解大图书。
师:小朋友们看得真仔细,现在我
们一起来翻阅大图书。
师、幼:这是书的封面。
这是书的目录。
画面上有:小鸟和鸟妈妈、小牛和牛妈妈、小兔、小猫、小狗、小鱼和鱼妈妈、小鸭和鸭妈妈。
谁来告诉我,它们是谁?
幼:小鸟和鸟妈妈。
师:小鸟看到了什么?幼:小鸭和鸭妈妈。
师:小鸭和鸭妈妈在干什么?幼:小鸭和鸭妈妈在玩水。
师:小鸟能玩水吗?幼:小鸟不能玩水。
幼:它会被水淹死的。
师:可是,小鸟看到小鸭玩水,它心里会是怎么想的呢?幼:小鸟也想玩水。
师:那么小鸟会问妈妈什么问题呢?幼: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不能玩水呢?
师:回答的真好。
原来呀泡泡里装的是小鸟问妈妈的问题,泡泡是表示说
话的意思,尖尖对着谁就是谁有问题,对吗?
师:我们一起把小鸟的问题再说一遍。
“小鸟问妈妈,为什么我不能玩水,像小鸭那样?”
4、在幼儿理解“泡泡”的作用后,在阅读中出现与语句结构相同的部分时,请幼儿根据画面内容和已有经验来猜测泡泡中的内容。
师:小朋友们真棒!我们一起来看看最后一页,妈妈们的泡泡里有东西吗?
幼:没有。
师:哎呀呀!妈妈们都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
为什么?
幼:不知道。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小鸟、小狗、小兔、小猫、小鸭、小牛这些动物,它们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因为每种动物都不同,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就像我们每个小朋友那样。
5、请小朋友们轻轻把书拿出来,我们从左到右,一页一页翻看,一边看一边说。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