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G显带标本的制备
染色体G带制备详细流程及核型分析
染色体G带制备详细流程及核型分析(一)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体细胞的染色体是46个,23个,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
一对是性染色体。
男性一对XY。
女性为XX。
染色体的形态随着细胞周期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所看到的染色体是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metaphase chromsome)。
每个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呈赤道状彼此分离。
只有着丝粒处相连。
根据着丝粒的位置分为三种类型,中部着丝粒型,亚中部着丝粒和端着丝粒型(图21-1)。
图21-1 正常人体细胞的三种染色体1.中部着丝点染色体;2.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3.近端部着丝点染色体1.非显带染色体特征分为七组A组(1~3):为最大的具中部着丝粒染色体,这组染色体相互间很易区别。
第1号和第2号染色体大小相似,唯第2号染色体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第3号染色体较1、2号染色体小,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B组(4~5):为大的具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2对染色体之间在形态和长度上较难区别。
C组(6~12号和X):为中等大小的具中部或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这组染色体较难区分,其中第6、7、11号和X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8、9、10和12号染色体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女性为2个X染色体。
男性只有1个X染色体。
D组(13~15号):为中等大小的具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在其短臂上有随体。
与他组染色体有明显区别。
但3对染色体之间较难区别。
E组(16~18号):为小的具中部或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第16号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17号和18号染色体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不过,着丝粒位置第18号较第17号染色体更近端部。
F组(19~20号):为更小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2对染色体之间,形态上很难区别。
G组(21~22号和Y):为最小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第21号和22号染色体大小相似,且短臂上常连有随体。
Y染色体常比第21和22号染色体大、染色深。
且无随体。
Y染色体长臂2个染色单体比较靠拢,长臂末端也较模糊。
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制备与核型分析
G显带染色体的主要特征带型
1秃 2蛇 3蝶飘 4均匀 5黑腰 6号小白脸 7似戴帽 8三长两短 9细颈长两条 10三条带型好 11低 12高 X染色体一担挑 13、14、15 四二一、低中高 16 深带连着点17深带跑得远18人小肚子大 19点黑腰 20 头重脚轻 21 似像角 22 戴小帽
G显带染色体的命名
染色体号---臂的符号---区号---带号--亚带---次亚带 如:1q34 5p23.3 14q22.23
三、实验报告
人类染色体G显带染色体照片 核型分析图
3、染色:入37℃预温的Giemsa染液中染色 10min
4、冲洗:用自来水流水冲洗2min,晾干。 5、镜检:显微镜下观察
二、人类染色体G显带照片核型分析
照片来源:取外周血---体外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固定---制片---老化处理---胰酶处理----染色---观察--显微摄影。
人类染色体 G显带标本制备与核型分析
实验目的: 1、熟悉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的制备 2、掌握人类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的方法 实验内容: 1、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的制备 2、人类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
一、人类体玻片1张置于37℃预
温的PH7.0-7.2的0.025%胰蛋白酶缸中处理 15s、30s、45s、60s。 2、漂洗:快速入0.85%的生理盐水中漂洗两次。
18 21
5
14
6
5
13
13
22
X
X
16
9
15
20
7
16 11
9 21
12 8
8 12
7
15
19
3
11
人体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制备的影响因素
人体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制备的影响因素作者:邱惠国林晖侯喜琴赵军宋秀宇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27期【摘要】染色体G显带技术是研究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的基础,整个制片过程繁琐,接种、收获、制片、显带等因素都可影响染色体标本的最终效果。
【关键词】染色体G显带;影响因素;补救措施uo, LIN Hui, ,et al.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3,China【Abstract】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of the base, The entire production procedure,includinginoculation, harvesting, production, banding and other factors can affect the chromosome specimen of the final results.【Key words】; Factors; Remedial measures作者单位:36100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通讯作者:邱惠国:qhg20042007@染色体G显带是研究细胞遗传学的基础,被广泛地用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研究和染色体病的确诊。
整个制片过程繁琐,经历时间较长,任何一个步骤操作不当,均可影响染色体标本制备的最终效果。
经过3500多份标本的制备,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
1染色体G显带玻片的制作1.1取血与接种时间一次性真空采血肝素抗凝管(3 ml规格),常规消毒肘部皮肤及抗凝管的进针处,抽取静脉血2~3 ml,轻轻摇匀,防止凝固,待接种培养。
当天不能培养的标本应及时置于4℃冰箱存放以免影响细胞的活力,一般在采血后1~3 d内可进行培养。
在4℃冰箱保存6 d的标本我们也曾培养,且染色体质量也不错。
由于存放时间长,有活性的淋巴细胞少,此时应1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白细胞层接种。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实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染色体组型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
掌握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标本制备。
2、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的显示方法及人类染色体G-带在染色体识别中的意义。
3、熟悉人类染色体的镜下检查和核型分析方法。
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的特征及其识别。
二、实验原理所谓外周血培养即是将外周血接种在适当的培培养物中加入适量的秋水仙素,使纺锤体微管解聚,这样细胞停留在中期,可以获得大量的分裂细胞。
用低渗盐溶液(一般是0.075mol/L的KCl)处理,使其中的红细胞及分裂相细胞膜和一部分细胞质除去,最后以气干法制片,可获得较好的染色体养基中进行培养。
人类外周血细胞本来是终末分化细胞,一般没有分裂能力,但经PHA(植物血球凝集素)或ConA等药物刺激后,转变成可分裂的转化细胞。
染色体显带是将染色体标本经过一定程序处理,并用特定染料染色,使染色体沿其长轴显现明暗或深浅相间的横行带纹――染色体带,这种技术,称为染色体显带技术。
通过显带,人们可以准确地识别每一条染色体及染色体上的各个区段,并可发现染色体上较细微的结构变化。
在所有的显带技术中,G显带(G banding)是最常见的显带技术,它是将染色体标本用碱、胰蛋白酶或其它盐溶液处理后,再用Giemsa染液染色,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见深浅相间的带纹,称G带(G band)。
G显带方法简便,带纹清晰,染色体标本可以长期保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染色体病的诊断和研究。
正常人类染色体的数目为46条(23对),1960年的Denver会议和1963年的London会议制定了统一的人类染色体命名体制:按照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和着丝粒指数,将常染色体(22对)按大小用阿拉伯数字标记,顺次排列为1~22号,性染色体用X和Y标记;并按染色体大小和着丝粒位置,把人类染色体分为七个组,用大写字母A~G表示。
染色体经显带处理后,每条染色体都显示出其特定的带纹特征(见下表)。
染色体G显带技术及其原理共46页文档
50.4
6.9
55.4
44.6
7.0
61.1
38.9
7.1
66.6
33.4
7.2
72.0
28.0
7.3
76.8
23.2
7.4
80.8
19.2
7.5
84.1
15.9
7.6
87.0
13.0
7.7
89.4
10.6
7.8
91.5
8.5
7.9
93.2
6.8
8.0
94.7
5.3
8.1
95.8
4.2
8.2
97.0
DNA核苷酸的组成
实验原理(6)
非显带的标本上虽然可以根据染色体的 形态识别1,2,3,16,17和18号,有时还 可以识别Y染色体,但却不能有把握地鉴别其 他大多数染色体。自1970年Caspersson等首 次报道用喹吖因对人体染色体进行染色可在 各号染色体上显现出宽窄和位置不同带纹以 来,细胞遗传学工作者以不同的染色方法为 基础,提出了各种显带方法的名称。
实验原理 (5)
一般认为,易着色的阳性 带为含有AT多的染色体节段, 相反,含GC多的染色体段则 不易着色。显带方法的分子学 基础涉及核苷酸碱基组成、相 关蛋白和基因组功能结构。一 般而言,吉姆萨阳性显带(G 深带,R浅带)富含AT,复制 较迟,基因较少;吉姆萨阴性 显带(G浅带,R深带)富含 GC,复制较早,基因较多; 总的来说,G显带的机理还未 搞清。
实验原理 (3)
关于G显带的机理目前有多种说法,例如, Lee等(1973)认为染色体上与DNA结合疏松 的组蛋白易被胰蛋白酶分解掉,染色后这些 区段成为浅带,而那些组蛋白和DNA结合牢 固的区段可被染成深带。
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经验
第一部分人类染色体研究的实验室建设一、实验室要求1、准备室(约30平方米):供清洗玻璃仪器、配制试剂仪器包装消毒及制片场所,还必需配置耐酸碱水池、实验操作台、药橱等设施。
并能合理放置冰箱、电热干燥箱、离心机、纯水器、消毒锅、天平等仪器,以方便使用。
2、无菌室(约25平方米):用作细胞的接种培养、配备培养基。
分为更衣室(约4平方米)、缓冲室(约6平方米)、接种室(约15平方米)。
配备空调机、传递窗、离心机、倒置显微镜、超净工作台、臭氧发生器或紫外灯、培养箱等设备仪器。
3、分析室(约15平方米):为观察分析核型、整理资料场所。
配备高清晰度带照相装置的显微镜,电脑、打印机、办公桌等。
二、设备仪器(一)仪器1、超净工作台一台2、光学显微镜二台(可以安装染色体软件分析系统)倒置显微镜与带照相装置的正立显微镜各一台。
倒置显微镜用作细胞培养;正立显微镜用作核型分析,有条件的单位可配备染色体分析软件、电脑、打印机等。
3、隔水式恒温培养箱一台开展产前检查的单位,最好购买二氧化碳培养箱。
4、电热干燥箱一台5、冰箱二台:普通冰箱和低温冰箱各一台6、酸度计一台(可略)7、纯水器(电阻率18兆欧姆)一台;(可略)8、高压灭菌锅一台(可略)9、电热磁力搅拌器一台(可略)10、真空泵(无油)一台(可略)11、电子天平二台(万分之一天平与普通天平各一台)12、水平式离心机二台转速0-4000转/分,10毫升/管,大容量与小容量各一台。
大容量的供制片用,小容量的放置无菌室供细胞培养用。
13、可调移液器若干支:规格从5-5000微升若干支14、超声波清洗器一台(可略)15、水浴箱(0-100℃可调)(二)玻璃器皿与耗材1、培养瓶:15毫升链霉素瓶,25毫升小方瓶(建议采用一次性培养瓶)。
2、刻度离心管(10毫升)50支3、量筒(10-1000毫升):各种规格各一个。
4、不锈钢滤器(各种规格各一个)及滤膜(孔径中0.25微米)一盒5、注射器(1-20毫升)若干6、盐水瓶(100-500毫升)若干7、试剂瓶(磨口)10个8、蒸馏水瓶(3万或5万毫升)2个9、染色缸1个10、研钵1个11、酒精灯2盏12、滴管(带吸头)50支13、载玻片若干14、试管架和离心管架各2个15、各种镊子与剪刀若干16、铝饭盒(供盛培养瓶滴管等器械消毒时使用)17、烧杯(容量50-2000毫升)各一个18、抽滤瓶(1000-2000毫升)一个19、各种规格的可调移液器吸头若干20、载波片盒(50-100片)若干* 玻璃器材的材质应采用中性硬质玻璃或硼硅玻璃三、常用药品及试剂1、培养基(RPMI 1640、HamF10)2、植物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简称PHA)3、肝素钠(抗凝剂,医用级)4、血清(小牛血清、胎牛血清)5、抗菌素(青霉素、链霉素)医用级6、秋水仙素(秋水仙碱)7、氧化钾(分析纯)8、碳酸氢钠(分析纯)9、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钠(分析纯)1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分析纯)11、三羧甲基氨基甲烷(Tris,分析纯)12、胰蛋白酶13、酚红14、姬姆沙染料(Giemsa)15、甲醇(分析纯)16、冰醋酸(冰乙酸)(分析纯)17、重酪酸钾(化学纯)18、浓硫酸(工业级)19、香柏油20、甘油(分析纯)21、乙醇(无水和纯度95%,化学纯)22、乙醚(无水,化学纯)23、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24、氢氧化钠(分析纯)25、柠檬酸钠(分析纯)(注:达晖生物全套提供上述仪器和试剂产品,并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第二部各类器械清洗与常用试剂配置一、各类器械清洗处理1、清洗液配置清洗液配方方法:先将重酪酸钾溶于水中,再慢慢加入工业浓硫酸。
染色体分析相关的实验
染色体分析相关的实验第三章染色体分析相关的实验目前染色体的研究几乎深入到每个学科的每一个领域,因为染色体是把细胞与分子联系起来的重要桥梁,故在遗传学研究中或者在医学研究中被广泛重视及应用。
近几年相继出现了脆性位点、热点、重排与癌基因激活及抑癌基因丢失,癌基因定位、抑癌基因定位及杂合位点缺失等与染色体相关的理论;另一方面与染色体畸变有关的各类遗传病的研究也使临床上染色体的分析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染色体分析相对较简单,细胞通常采用循环血中的淋巴细胞,胎儿采用羊膜液中的羊膜细胞或胎盘绒毛膜细胞。
细胞经过培养,再用植物凝集素(PHA)刺激细胞分化。
当每个染色体都复制成两个染色体单体时,随后加入秋水仙素,在分裂中期阻止细胞有丝分裂。
位于载玻片上的细胞随后被染色,在显微镜下拍照或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分析。
根据染色体形态大小,剪下照片上的染色体,按序分类排贴在纸上,进行核型分析。
染色体显带通常通过G显带或Q(荧光)显带染色技术进行,增加其他染色方法可提高细胞遗传学诊断的准确性。
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使用DNA探针(含有荧光标记)来定位染色体上特定基因和DNA序列,荧光素标记的原位杂交技术可用于鉴别基因结构和寻找染色体缺失,重排及复制。
实验3-1 人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人类外周血细胞培养方法及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方法。
观察人类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二、实验原理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经一定剂量的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可以返幼进行细胞分裂,用秋水仙素积累分裂相,用0.075 mol/L-1KCI进行低渗后,经固定、染色,可见到分散的染色体。
三、实验准备超净工作台、酒精灯、无菌注射器(1ml、2ml、5m1)、针头、培养瓶、橡皮塞、75%酒精棉球、离心机、定时钟、试管架、量筒、刻度离心管、冰凉玻片,毛细滴管、恒温水浴锅、RPMI1640、小牛血清、肝素、秋水仙素、植物血凝素(PHA)、固定液(甲醇:冰乙酸为3∶1,现用现配)、0.075mol。
实验五 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
实验五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目的要求】1.熟悉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的原理。
2.初步掌握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方法。
3.了解正常人非显带染色体核型特征及核型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人类间期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染色质,在细胞进入分裂期时,经逐级螺旋形成染色体。
在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达到最大程度的凝集,表现为短而粗的典型结构。
人外周血的有形成分中,只有白细胞有核,而白细胞中只有淋巴细胞(主要是小淋巴细胞)具有潜在的细胞分裂能力。
培养液中加入有丝分裂刺激剂植物血凝素(PHA)可使处于G0期、具有潜在分裂能力的淋巴细胞转化为具有分裂能力的淋巴母细胞,并进入旺盛的有丝分裂周期;加入纺锤体抑制剂秋水仙素可使处于分裂过程的淋巴细胞停滞在分裂中期,在收获细胞时,用低渗剂0.075mol/L KCl对细胞进行低渗处理,可使胞膜胀破,染色体均匀分散;经离心、固定、制片等过程,最终可获得便于观察分析的染色体标本。
制备的染色体标本片,不经特殊处理,直接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识别,并进行核型分析的过程称为染色体非显带核型分析。
【实验用品】(一) 材料:人外周静脉血。
(二) 器材:吸管、刻度离心管、量筒、5ml注射器、6号针头、台式离心机、试管架、冷藏载玻片(一端磨砂)、铅笔、酒精灯、超净工作台、恒温水浴箱、载玻片、止血带、酒精棉球、显微镜、废液缸。
(三)试剂1. RPMI1640培养液(1) RPMI1640:RPMI1640固体培养基10.4 g,溶于1000 ml双蒸水中,抽滤除菌。
(2) RPMI1640培养液:每100 ml RPMI1640培养液中含RPMI 1640 80 ml、灭活的小牛血清20 ml、PHA 50 mg、青霉素(终浓度100 U/ml)、链霉素10000 μg (终浓度100 μg /ml),15磅、20min高压灭菌的NaHCO3调pH至7.2~7.4,分装20小瓶,每瓶5 ml。
(3) 配制方法配制过程所需的玻璃器具先用浅水洗刷干净,烘干,放入清洁液中浸泡2 d,取出后用自来水冲洗15次,蒸馏水冲洗3次,双蒸水冲洗1次,烤干后包装,15磅20 min高压灭菌。
实验十 人类染色体G显带技术及G带核型分析
实验十人类染色体G显带技术及G带核型分析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染色体G带标本的制备技术。
2、了解人类染色体的G显带的带型特征。
实验用品1、材料:常规方法制备的中期人类染色体标本(标本片龄不超过30天为宜)。
2、器材: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烤箱、恒温水浴箱、冰箱、染色缸、小镊子、玻片架、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
3、试剂:0.125%胰蛋白酶溶液、0.02%EDTA溶液、胰蛋白酶一EDTA混合液、0.85%生理盐水、蒸馏水、Giemsa原液、Giemsa稀释液、1/15mol /L磷酸缓冲液。
实验原理人们将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以及用不同的染料处理染色体标本后,使每条染色体上出现明暗相间,或深浅不同带纹的技术称为显带技术(banding technique)。
本世纪70年代以来,显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且在众多的显带技术中(Q带、G带、C带、R带、T 带),G带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带型。
因为它主要是被Giemsa染料染色后而显带,故称之为G显带技术,其所显示的带纹分布在整个染色体上。
研究发现,人染色体标本经胰蛋白酶、Na0H、柠檬酸盐或尿素等试剂处理后,再用Giemsa染色,可使每条染色体上显示出深浅交替的横纹,这就是染色体的G带。
每条染色体都有其较为恒定的带纹特征,所以G显带后,可以较为准确的识别每条染色体,并可发现染色体上较细微的结构畸变。
关于G显带的机理目前有多种说法,例如,Lee等(1973)认为染色体上与DNA结合疏松的组蛋白易被胰蛋白酶分解掉,染色后这些区段成为浅带,而那些组蛋白和DNA结合牢固的区段可被染成深带。
有人认为,染色体显带现象是染色体本身存在着带的结构。
比如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未染色的染色体时,就能直接观察到带的存在。
用特殊方法处理后,再用染料染色,则带更加清楚,随显带方法不同,显出来的带特点也不一样,说明带的出现又与染料特异结合有关。
一般认为,易着色的阳性带为含有AT多的染色体节段,相反,含GC多的染色体段则不易着色。
实验五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
实验五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目的要求】1 •熟悉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的原理。
2.初步掌握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方法。
3•了解正常人非显带染色体核型特征及核型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人类间期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染色质,在细胞进入分裂期时,经逐级螺旋形成染色体。
在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达到最大程度的凝集,表现为短而粗的典型结构。
人外周血的有形成分中,只有白细胞有核,而白细胞中只有淋巴细胞(主要是小淋巴细胞)具有潜在的细胞分裂能力。
培养液中加入有丝分裂刺激剂植物血凝素(PHA)可使处于G期、具有潜在分裂能力的淋巴细胞转化为具有分裂能力的淋巴母细胞,并进入旺盛的有丝分裂周期;加入纺锤体抑制剂秋水仙素可使处于分裂过程的淋巴细胞停滞在分裂中期,在收获细胞时,用低渗剂0.075mol/L KCI对细胞进行低渗处理,可使胞膜胀破,染色体均匀分散;经离心、固定、制片等过程,最终可获得便于观察分析的染色体标本。
制备的染色体标本片,不经特殊处理,直接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识别,并进行核型分析的过程称为染色体非显带核型分析。
【实验用品】(一)材料:人外周静脉血。
(二)器材:吸管、刻度离心管、量筒、5ml注射器、6号针头、台式离心机、试管架、冷藏载玻片(一端磨砂)、铅笔、酒精灯、超净工作台、恒温水浴箱、载玻片、止血带、酒精棉球、显微镜、废液缸。
(三)试剂1. RPMI1640 培养液(1) RPMI1640 : RPMI1640固体培养基10.4 g,溶于1000 ml双蒸水中,抽滤除菌。
(2) RPMI1640培养液:每100 ml RPMI1640培养液中含RPMI 1640 80 ml、灭活的小牛血清20 ml、PHA 50 mg 青霉素(终浓度100 U/ml)、链霉素10000卩g (终浓度100卩g /ml), 15磅、20min高压灭菌的NaHCO调pH至7.2〜7.4,分装20小瓶,每瓶5 ml。
(3)配制方法配制过程所需的玻璃器具先用浅水洗刷干净,烘干,放入清洁液中浸泡2d,取出后用自来水冲洗15次,蒸馏水冲洗3次,双蒸水冲洗1次,烤干后包装,15磅20 min高压灭菌。
人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G显带核型分析报告
人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G显带核型分析报告概述核型分析是指通过对细胞的染色体观察,了解它们的数量、形态,从而判断个体的性别以及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
本文将介绍人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方法以及采用G显带染色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的过程和结果。
材料与方法标本制备:1.通过体内生长的细胞系培养得到细胞,并将它们发送至染色体形态捕获系统实验室。
2.将收到的细胞进行样品准备。
先加入均浆剂净水,并初次混合。
待与细胞量相等的5%高马尔谷酸(Na2HPO4)特性缓冲液和1%偏硫酸,最后混合。
3.轻轻转动管子,并且离开它说较长时间,使得细胞得以与溶液完全变淡。
4.通过四氯化碳进行固定,直至样品中的细胞结构都没有被损坏。
5.利用各种化学剂处理样本,以预处理出更好的结构。
G显带染色:1.将钟室内的标本压片,使细胞的核形成按制定的标准排序,并在有机玻璃片底部粘贴。
2.加入如下染料:a. Giemsa液:Giemsa指的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波尔多区Giemsa教授。
G显带染色技术将溶液中的Giemsa染色质直到他们的总量到达6倍于DNA总量。
Giemsa染料在滴定时间内还要使染色质呈现某些将染色质透过玻片清楚可见的颜色。
b. Sorenson’s Buffer:Sørensen’s缓冲液是一种被设计为模仿人类体液的缓冲液。
在G显带染色过程中,它发挥的作用是将不同颜色的细胞内组成分离出来,使得它们不会在一幅核型图像中混杂在一起。
3. 在加入染料后将玻璃片封起来,等待颜料与核相结合。
4. 将镜头放置在显微镜底座中,并通过显微镜观察标本。
分析:我们使用的显微镜是能见度很好的显微镜,能够让细胞结构非常清晰可见。
我们可以在屏幕上观察到标本图像。
我们首先计算出图像中每个单独的染色体的数目以及它们的大小和形状。
在一张图像上,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区分每个单独的染色体,并根据它们的大小、形状和位置来确定它们在细胞核中的位置。
结果我们的细胞核型分析结果显示,这个体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目为46个。
人体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制备的影响因素
人体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制备的影响因素【摘要】染色体G显带技术是研究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的基础,整个制片过程繁琐,接种、收获、制片、显带等因素都可影响染色体标本的最终效果。
【Abstract】Chromosome G banding technique is the study of chromosome number and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of the base, The entire production procedure,includinginoculation, harvesting, production, banding and other factors can affect the chromosome specimen of the final results.【Key words】Chromosome G banding;Factors;Remedial measures1染色体G显带玻片的制作1.1取血与接种时间一次性真空采血肝素抗凝管(3 ml规格),常规消毒肘部皮肤及抗凝管的进针处,抽取静脉血2~3 ml,轻轻摇匀,防止凝固,待接种培养。
当天不能培养的标本应及时置于4℃冰箱存放以免影响细胞的活力,一般在采血后1~3 d内可进行培养。
在4℃冰箱保存6 d的标本我们也曾培养,且染色体质量也不错。
由于存放时间长,有活性的淋巴细胞少,此时应1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白细胞层接种。
1.2细胞培养基与接种全血量人体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是一种分化细胞,它的细胞质很少,RNA 和蛋白质的6合成速度也很慢,淋巴细胞几乎都是处在G0期或G1期,一般情况下是不分裂的。
当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时,这种小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并开始进行有丝分裂,进入淋巴细胞生长周期。
细胞经过68~76 h的培养,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可达20%以上(我们曾做过此类的实验),此时加入秋水仙素便可获得大量的中期分裂相细胞。
染色体显带原理与技术
4、 2×SSC处理:在60-65℃的2×SSC液中处理90分钟时, 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2×SSC 温育可使 DNA 骨架断裂并使 断片溶解。 5、 染色:用蒸馏水配制5%Giemsa,染色5-10分钟,用自来 水冲洗干净,室温下风干后即可镜检。
T带:是染色体端粒部位经丫啶橙染色后呈现的区带;
N带:Ag-As染色,主要染核仁组织者区域的酸性蛋白。
1975年建立了染色体高分辨显带技术。
几种显带的制作方法之间的关系
24hrs 时加 入BrdU 68 hrs 时加 入秋水仙素
人类外周血
植物血球凝集素 ( PHA) 肝素、培养基、小牛血清
体外培养
巴黎会议(1971)对各条染色体的C带描述如下: 1号 大,从着丝粒扩展到q。 2号 小。 3-8号 中等 9号 大,从着丝粒扩展到q。 10号 中等。 11号 中等,但比10号或12号大些。 12号 中等。 13号 中等,有时分为二节。 14号-15号 中等。 16号大,从着丝粒向q扩展。
17号 中等。 18号 中等,但比17号大些。 19-22号 中等。 X 中等 Y在着丝粒处有一条非常窄的带;q的末端有 一宽带。1,9,16号的C带和Yq上的宽阔的 远侧带都有明显的形态变异及异态性。
3.G显带 3.1 取2.5%胰酶溶液0.5ml,加入50 ml生理盐水染色缸中(终浓度 0.025%),用 1N HCl或1N NaOH调节PH7.0左右,置 37OC预温。
骨髓染色体r显带制备实验流程
骨髓染色体r显带制备实验流程
一、实验目的
通过骨髓细胞染色体G显带的制备,观察染色体形态,掌握骨髓细胞染色体G显带制备的基本方法。
二、主要仪器和试剂
1.细胞培养箱、倒置显微镜、低温高速离心机、水浴、恒温培养箱、微量吸液器等仪器设备。
2.RPMI 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秋水仙素、KCl、固定液、 Giemsa 染色液等。
三、实验步骤
1.取患者骨髓液,加入RPMI 1640培养基,接种细胞,孵育72小时。
2.加入秋水仙素进行细胞周期同步,继续培养4-5小时。
3.收集细胞,低速离心,弃上清。
加入0.075M KCl hypotonic solution,37°C水浴20分钟。
4.1000r/min离心5分钟,弃上清,加入新配制固定液,混匀。
5.4°C固定过夜。
6.将固定后的细胞涂片,自然风干。
7.苏木精-伊红染色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形态。
四、实验结果
成功制备出骨髓细胞染色体G显带,在显微镜下可清晰观察到染色体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结果
低倍镜下可看到中期分裂相,进而转至高倍镜 及油镜下观察,可见染色体较为饱满,分布均 匀,着色较好,沿染色体长轴可显出深浅不同 的G带横纹。
人类染色体G带歌谣: 一秃二蛇三蝶飘,四像鞭炮五黑腰;六号像个 小白脸,七盖八下九苗条,十号长臂近带好, 十一低来十二高;十三、四、五一二一;十六 长臂缢痕大,十七长臂带脚镣,十八白头肚子 饱;十九中间一点腰,二十头重脚飘飘;二十 一好象黑葫芦瓢,二十二头上一点黑;X染色 一担挑,Y染色长臂带黑脚。
可能的机理是:G带区含有较丰富的A-T 对, 在间期核呈固缩状态,而且是DNA晚复制区之 一,其与蛋白结合紧密而不易被胰酶分解,因 而深染;而G阴性带区富含G-C对,蛋白与其结 合较疏松,易被胰酶消化分解而不易着色。( 。。。深染区由许多二硫键交联,浅染区则缺 乏二硫键、多硫氢键。。。)
Giemsa染料是天青-伊红染料,着色首先取决于 二个天青分子同蛋白结合,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一 个伊红分子,通过胰酶的显带预处理可除去阴性 G带区的蛋白。
染色体G显带标本的制备
二、实验原理
常规制备的染色体标本经烤片后,用热碱、 各种蛋白酶、尿素、去垢剂或其它溶液等预 处理再以Giemsa 染色,在油镜下可看到染色 体两臂显示出着色深浅不同的横纹。最常用 的是胰蛋白酶法。
染色体带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DNA、核酸结 合蛋白及染料三者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指 DNA的碱基组成及其与结合蛋白形待胰酶液温度升至37℃后,将染色体标 本片(37℃烘箱烤片)放入胰酶液中, 并轻轻摆动,数秒(视烤片时间而定) 后取出,立即自来水冲洗。
染色:pH7.4磷酸盐缓冲液 4.5 ml Giemsa原液 0.5 ml 染色8-10分钟。 自来水冲洗,空气干燥,镜检。
注意事项
良好的培养效果为,标本片上中期分裂相要多 ,且染色体分散要好。 染色体长度应能适应显带分析技术的要求。 G显带成败之关键取决于胰酶液的浓度和处理 时间之搭配。 显带不够标本的补救(无水乙醇脱色1-2min; 甲醇冰醋酸固定液脱色1h后烤片、消化、染色 )标本
试剂及器材
试剂:胰蛋白酶、0.4%酚红、5% NaHCO3、 Giemsa原液、pH7.4磷酸盐缓冲液,0.85%生理盐水 。
器材: 37℃恒温水浴箱、染色缸、刻度吸管、滴头 。
实验步骤
取胰酶25mg,溶解于盛有50 ml0.85%生 理盐水的染色缸中,置37℃恒温水浴箱 中,加入0.4%酚红2滴,混匀,以5% NaHCO3调节pH为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