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苗族民居文化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1890dac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a.png)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摘要】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本文从苗族民间文化的特点、传统节日与习俗、民间艺术、语言保护与传承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展开探讨。
苗族民间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民俗风情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苗族民间文化正面临着传承与保护的困境。
为了加强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我们需要增强文化保护意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苗族文化的传播,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这些努力,相信苗族民间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苗族民间文化、传承、保护、苗族传统节日、习俗、苗族民间艺术、苗族语言、现状、挑战、意识、现代科技、交流、融合、优秀传统文化1. 引言1.1 背景介绍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
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间文化,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传统习俗吸引着许多人的关注。
苗族民间文化包括了语言文字、建筑艺术、服饰舞蹈等多个方面,展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苗族的传统节日如苗年、吃新节、马衔节等充满着浓厚的民俗文化色彩,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
苗族的传统习俗如苗族服饰的绣花、房屋建筑的独特风格等都体现了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生活的热爱。
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每一个苗族人的责任,也是保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加强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识,才能使苗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也才能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2 研究意义苗族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苗族民间文化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深入研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不同民族的文化底蕴,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苗族建筑与民居特色
![苗族建筑与民居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b460e14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3.png)
苗族建筑与民居特色苗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而精致的建筑与民居特色。
苗族建筑融合了优美的自然环境与祖先智慧的结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并且在今天仍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本文将就苗族建筑与民居的特色进行论述。
一、山水相依的建筑布局苗族建筑注重与山水环境的和谐相处,因此在建筑布局上常常选择附近水系交错、地势平坦、风水宜人的地方。
苗族民居通常建在山坡或山脚下,这样的布局既方便了生活,还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形成了一幅山水画卷。
苗族建筑的主楼通常建在一定高度的地面上,以便俯瞰周围的高山、流水和居民区。
同时,二楼的阳台和庭院也是苗族建筑的特色之一,人们可以在这里欣赏美景、聊天休闲。
二、木结构与壮丽屋顶苗族建筑讲究木材的选择与运用。
在建筑结构上,苗族民居通常采用木质框架结构,木梁、木柱等构件牢固耐用。
苗族建筑的屋顶则是其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之一。
苗族的屋顶通常采用坡顶或屋脊形式,屋顶的覆盖材料多为青瓦或草茅,使得整体建筑呈现出一种古朴而壮丽的风貌。
屋顶上通常还会装饰各式各样的雕刻,如苗族图腾、花纹等,这些装饰使得建筑更加生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三、彩绘与壁饰的艺术表达苗族建筑注重细节设计,尤其在屋内壁面的装饰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苗族民居通常采用壁画、雕刻等方式进行装饰。
壁画描绘了苗族人民的生活场景、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寓意深远。
同时,苗族还善于利用自然材料进行装饰,如竹子、稻草等,这些材料不仅美观,还富有生态环保的特点。
苗族的壁饰设计丰富多样,无论是色彩还是形状都别具一格,每一处壁饰都蕴含着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四、舞台与集会的多功能用途苗族民居的一大特色是拥有独特的舞台和集会场所。
这些场所不仅仅是用来展示苗族传统舞蹈和文化表演的地方,同时也是苗族人民商议重大事务、举办集体庆祝活动的场所。
苗族的舞台多半建在民居的庭院中央或贴近居民区,形成一个可以容纳大量人群的空间,为苗族人民提供了交流、互动和团结的平台。
苗族传统民居建筑
![苗族传统民居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8db4e75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d.png)
苗族传统民居建筑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建筑而闻名。
苗族民居建筑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展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又反映了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本文将介绍苗族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
一、苗族建筑特点1. 纵横交错的结构:苗族民居建筑多为木结构,采用挂篮搭建,以木柱、木梁和木板相互扣接而成。
其特点是纵横交错,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种结构不仅使建筑更加坚固耐用,还能有效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
2. 坡屋顶的设计:苗族民居的屋顶通常呈坡形,一般是由精心选料的青瓦覆盖。
坡屋顶能够有效排水,并在雨季和雪季为建筑提供保护。
此外,屋顶还被用作堆放农作物和其他物品的场所,充分利用了空间。
3. 彩绘和雕刻的装饰:苗族民居的外立面常常以鲜艳的彩绘和精美的雕刻装饰,有时还会绘制苗族人物、花鸟等图案。
这些装饰既美化了建筑本身,也反映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4. 紧密连接的村落布局:苗族民居多集中于山区,村庄布局紧密,房屋相互依托,形成村寨群落。
村落内的房屋之间用木桥或石桥相连,以方便人们来往。
这种布局不仅带来了交流和便利,还强化了苗族人民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二、苗族建筑的文化意义1. 生态环境保护:苗族民居建筑多以自然材料为主,如木材、石头、竹子等,并采用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施工方法,如雕刻、绘画等。
这一传统使得苗族人民不仅注重了建筑的实用性,还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2. 传统文化传承:苗族民居建筑中的彩绘、雕刻等装饰元素蕴含了苗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如神话传说、祭祀习俗等。
这些装饰不仅美化了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传承了苗族人民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他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
3. 社会交流与合作:苗族建筑的集中布局和村寨群落形成,鼓励了苗族人民之间的社会交流和合作。
这种紧密的村落布局不仅便于人们之间的互访互助,还为传统节日、婚嫁等集体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强了社区和家庭的凝聚力。
苗族文化解读
![苗族文化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ece436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8.png)
苗族文化解读
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广东等省份。
苗族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一、节日庆典
苗族的节日庆典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苗族新年”,又称“苗年”,是苗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苗族新年通常在农历十月初举行,为期三天。
节日里,苗族人民会举行各种活动,如跳芦笙舞、赛牛、斗鸡、射箭等,同时还有盛大的物资交流市场,展示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民间传说
苗族的民间传说融合了苗族的历史、神话和民间故事,如《 苗族创世史诗》记载了苗族的创世神话和民族迁徙的历史。
苗族民间故事中,还有大量的山歌,这些山歌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苗族人民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生活习俗
苗族的生活习俗深受其地理环境和民族历史的影响。
例如,苗族的传统民居多为木结构的吊脚楼,既适应了南方多雨潮湿的气候,又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苗族的主食以大米为主,喜欢吃酸辣味的食物,如酸汤、酸肉等。
在服饰方面,苗族的传统服装以蓝、黑为主色调,上面绣有精美的图案。
苗族的婚姻习俗中,保留着对歌择偶、送亲、接亲等传统仪式。
四、宗教信仰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苗族人民相信万物有灵,因此对山、水、树等自然元素都抱有敬畏之心。
此外,苗族地区也有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影响,尤其是在节日庆典和丧葬仪式中,这些宗教的影响较为明显。
总的来说,苗族文化是一种融合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多种宗教信仰的文化体系。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苗族文化,同时也要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探秘苗族文化,了解不一样的民俗风情
![探秘苗族文化,了解不一样的民俗风情](https://img.taocdn.com/s3/m/63d5283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9.png)
探秘苗族文化,了解不一样的民俗风情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湘、黔、桂等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少数民族群体之一。
苗族文化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独特的特点,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今天我们就来探秘一下苗族文化,感受不一样的民俗风情。
苗族的历史渊源十分悠久,据考证,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苗族已开始发展。
在古代,苗族有着自己的文字、宗教、文化、风俗等特有的文化体系。
苗语是苗族人的语言,只有苗族人才能说通这种语言。
在苗族文化的传承中,家风、部落文化和宗教信仰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三个因素。
苗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使得苗族文化在民俗风情方面拥有了独特的发展路径。
苗族人喜欢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女子的花鞋、长裙、长香山、壮族的冠衫、裙子和马镫鞋等。
入乡随俗,穿上苗族服装的游客还可以在自己相册中留下一张独特的照片。
苗族的信仰文化涵盖了宗教、迷信和民间传说等方面,在生活中十分普及。
苗族人崇尚神灵,他们相信神灵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和好发展,在生活中非常注重祭祀活动。
此外,苗族的传说比较多,这些传说古朴典雅,非常富有地方特色,其中不乏关于神话传说、爱情故事、神仙传说和渔童传说等,都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文化中还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就是板凳舞,又称“鼓板舞”,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它主要是在节日、婚礼等适合舞蹈的场合表演。
板凳舞有着独特的舞蹈动作和音乐形式,通常都是由2人以上,并排坐着跳跃而成,每位舞者身上都装饰着漂亮的苗族服饰,舞者的舞蹈动作非常协调,让人目不暇接,板凳舞的演出往往会吸引到大量的游客前来欣赏。
另外,苗族的民俗包括了许多传统的节日,如龙舟节、盘石节、赛龙舟节等,这些节日的主体活动是庆祝、祈福,在节日期间,人们可以品尝到许多特色美食。
这些节日的举办除了给苗族及其世代的子孙带来快乐,还能促进苗族文化的传承。
苗族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藏中的一朵奇葩。
苗族独特的民居建筑
![苗族独特的民居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04b8647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72.png)
苗族独特的民居建筑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独特的民居建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苗族民居不仅体现了苗族人民独特的建筑风格,还彰显了他们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介绍苗族民居的特点和魅力。
苗族民居被称为“吊脚楼”,这是由于建筑的支撑柱子很高,使得整个建筑仿佛漂浮在空中。
苗族民居常常建在山坡上,以便利水、通风和防守,同时也为了躲避洪水和野兽的侵袭。
吊脚楼的木质结构非常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才能建造。
苗族人民对于吊脚楼的建造非常讲究,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
苗族民居通常由三层或四层组成,每层都有特定的用途。
底层是用来养动物和储物的地方,二层是起居的空间,三层是用于睡觉和存放粮食的地方。
有些富裕的苗族家庭还会有四层,第四层通常是用来储存家族的重要物品和纪念品。
各层之间有楼梯和走廊相连接,方便人们在不同楼层之间移动。
苗族民居的外观也非常独特。
建筑的外墙常常漆成鲜艳的彩色,用来表示家庭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苗族人民喜欢在民居的门口悬挂装饰物,如鸟笼、风铃等,寓意着吉祥和幸福。
同时,苗族民居的屋顶通常是用瓦片盖起来,以防止雨水渗透。
屋顶的形状顶多将筒子状,这是因为苗族人民崇尚自然,希望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除了外观特点,苗族民居的内部布局也非常注重细节。
民居内部的装饰主要以木雕、壁画和刺绣为主,展示了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艺术才能。
同时,苗族民居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是火塘。
火塘是苗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中心,人们在火塘旁边进行烹饪、取暖和家庭聚会。
火塘被视为家庭的象征,代表着家庭的和睦与温暖。
苗族民居不仅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苗族人民重要的精神寄托和生活方式的象征。
作为苗族传统建筑的代表,吊脚楼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建筑技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当今的现代社会,苗族人民依然保持着对于传统建筑的热爱和传承。
苗族独特的民居建筑无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苗族人民自豪的象征。
总结起来,苗族独特的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繁复的结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苗族民居文化及其保护与传承
![苗族民居文化及其保护与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414d1fed551810a6f524864f.png)
苗族民居文化及其保护与传承苗族,中华少数民族之一,它有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
此次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和湘西苗族(凤凰)之行,意在对这个古老民族的民居及其文化内涵作深一步的了解。
博物馆是全面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步入博物馆便能感受到整个苗族文化的氛围。
在这里也大致了解了整个苗族及其文化。
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据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耕作。
苗族长期受到其他强势民族的驱赶,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苗族人民便奋起反抗且讲究战略适时避战。
为了保存实力,苗族在历史上经历了五次大迁徙和不计其数的小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这是苗族人民智慧的选择和勇敢的体现,如果没有当时这样的选择或许就没有今天的苗族。
苗族由于特有的迁徙史,在建筑选材和房屋构建上形成自己特有的建筑风格。
这是聪明勤劳勇敢的苗族人民智慧性的创造。
因此这种古老的民居建筑形式也就有了它特有的文化内涵。
西江苗族是黔东南苗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积淀,这里的苗族民居建筑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
苗家最大的特点是盛产各种木材,保持着淳朴的民族传统文化。
他们多居山区,山高林密,因此,当地居民都是就地取材建造民居,这也是苗族民居的一大特点——以木为材。
苗家整个村寨都使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被现代建筑学家们誉为最具生态的建筑方式。
木制杆栏式建筑既能满足山地建筑的要求,也能解决农家杂物堆放及牲畜的圈养问题。
苗寨的主体建筑为黑瓦房和吊脚楼,在地形相对平缓的地段主要是木制结构的的黑瓦房,而在山坡上则是苗家的建筑一绝——吊脚楼。
整体看上去鳞次栉比,层叠而上,这些极具苗家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给苗族人民的生活平添了无限活力,也充分展示了勤劳勇敢、充满激情的苗族人民形象。
苗族文化概述
![苗族文化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34e728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0a.png)
苗族文化概述苗族文化概述苗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苗族文化源远流长,充满着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苗族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一、苗族的历史和文化渊源苗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古老民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左右。
长期以来,苗族一直生活在以农业为主的山区,由于交通不便,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一直延续到现代。
苗族文化深受先民古人的影响,同时也融合了其他各族的文化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苗族文化。
苗族善于歌唱、舞蹈和手工艺制作,其中侗族竹编,苗族银饰是苗族文化的两大代表。
二、苗族的文化特点1.民间音乐和舞蹈苗族民间音乐和舞蹈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活动。
传统苗族舞蹈以祭祖、休闲娱乐、祈福为主题。
其中以“踩竹马”和“蒲葵花”舞蹈最为著名,这些舞蹈轻盈婉转、动感十足,在现代,依然吸引着广大观众的喜爱。
2.苗绣和苗银苗族的手工艺制作也是苗族文化的独特体现。
在苗族手工艺制作中,“苗绣”和“苗银”是其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苗绣是苗族妇女通过绣花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心情和情感。
苗银是苗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利用银器装饰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表达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节俗和民俗苗族节俗和民俗也是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人民生活中的丰富多彩和具有独特特色的民俗活动给苗族文化增添了不少色彩。
比如腊八节、苗年、跳堆节等,都是苗族人民特有的传统节日。
同时,苗族人民还有许多重要的生命仪式,如出生仪式、成人仪式、婚礼仪式、葬礼仪式等,这些活动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人文关怀。
三、苗族文化的现状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苗族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一些苗族传统的文化元素面临失传和淡化的风险。
许多苗族人口外流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对苗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不过,与此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给予了苗族文化很大的关注和支持。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5345765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18.png)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
苗族民间文化是苗族人民传承和保护的宝贵财富。
本文将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苗族民间文化是苗族人民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智慧,包括语言、歌舞、服饰、建筑、习俗等多个方面。
苗族语言是苗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苗族人民交流的媒介,是他们保留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关注,包括设立了苗语教育基地,培养了一批专业的苗族语言教师,开展了苗族语言课程的研究和教学推广。
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苗族的歌舞艺术也是苗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人民通过歌舞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思维方式,传承他们的历史和文化。
苗族的歌舞多以农业生产和生活为主题,歌曲抒发着苗族人民对土地、山水、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舞蹈展示了苗族人民的勤劳和聪明才智。
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的歌舞艺术,近年来苗族地区的政府加大了对歌舞团队的培训和支持力度,组织了一系列的歌舞比赛和巡回演出活动,使苗族的歌舞艺术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苗族的服饰和建筑也是苗族民间文化的重要体现。
苗族人民通过自己独特的服饰和建筑风格展示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审美观念。
苗族的服饰以纺织品为主,色彩鲜艳、花纹繁复,体现了苗族人民的生活乐趣和审美追求。
苗族的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形式独特,工艺精湛,反映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和创造能力。
为了传承和保护苗族的服饰和建筑文化,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和保护活动,通过传授技艺和传统知识,激发了苗族人民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苗族的习俗也是苗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人民通过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节日习俗表达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理解和敬畏之情。
苗族人民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六月六等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庆祝方式和仪式。
为了传承和保护苗族的习俗文化,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和民俗展示,通过组织庆祝活动、文化交流等方式,使苗族人民更加了解和尊重自己的传统习俗。
苗族文化的特点及文化传承
![苗族文化的特点及文化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c931c7d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a.png)
苗族文化的特点及文化传承一、苗族文化的概述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等地区。
苗族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特点,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苗族文化的特点1. 独特的语言文字苗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其中包括东南亚语系和藏缅语系。
苗字是苗族独有的文字,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苗字具有高度象形性和表意性,其形态各异,书写方式灵活多变。
2. 丰富多彩的服饰苗族服饰以绣花为主要特征,具有鲜艳明快、富有装饰性和民俗性等特点。
不同地区和不同场合下穿着不同款式的服饰,如“花裙”、“蓝色长衫”、“五彩马褂”等。
3. 独特的音乐舞蹈苗族音乐舞蹈丰富多彩,以“大歌”、“板凳舞”、“踩竹马”等为代表。
苗族音乐以“大歌”最为著名,其歌词内容涉及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生活琐事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4. 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苗族节日文化主要包括“芦笙节”、“龙船节”、“鼓楼节”等。
其中,“芦笙节”是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庆祝方式包括跳舞、赛龙舟、打芦笙等。
5. 独特的宗教信仰苗族信仰主要分为“木头教”和“道教”。
其中,“木头教”是苗族独有的宗教信仰,其信奉自然神灵和祖先,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苗族文化传承1. 家庭传承家庭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在家庭中,父母会通过讲述民间传说、唱苗族歌曲、制作绣花服饰等方式将苗族文化传承给子女。
2. 学校教育学校也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在苗族地区,学校会开设苗语、苗字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苗族文化知识。
3. 文化活动各种文化活动也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如“芦笙节”、“龙船节”等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以及音乐、舞蹈、绣花等艺术表演,都能够促进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 网络传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为了苗族文化传播的新渠道。
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有关苗族文化的文章、图片、视频等内容,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苗族文化。
苗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
![苗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b87f5ba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5.png)
苗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的风俗特点丰富多样,涵盖了生活习俗、婚丧嫁娶、服饰装扮、节日庆典等方面。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苗族的风俗特点。
一、苗族的生活习俗1.古朴而勤劳的生活方式:苗族人民是勤劳而勇敢的,他们通常居住在山区和较为偏远的地方,过着与大自然密切相连的生活。
2.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生活方式:苗族人民主要以种植作物为生,以水稻为主要粮食,同时还种植玉米、大豆、蓖麻等作物。
他们非常擅长种植水稻,智慧型梯田是苗族人民巧妙的创造。
3.重视环境保护:苗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他们崇尚自然,注重环境保护。
例如,在搭建房屋时会尽量选择与自然环境搭配的材料,不随意破坏自然资源。
二、苗族的婚丧嫁娶习俗1.约定俗成的婚姻习俗:苗族婚姻以父母之命为主,通过纳彩礼和过花门的方式,女方嫁入男方家庭。
同时,苗族男女在婚礼上穿戴华丽的节日服饰,举办盛大的婚礼庆典。
2.独特的丧葬习俗:苗族人民非常注重对逝者的丧葬仪式。
他们相信死者的灵魂能够得到永生,因此在丧葬时要进行多种仪式,包括丧家头发染黑、排灵植树、开道祭祀、祭奠等。
同时,苗族人民还注重继承与传承,将家族的祭祀仪式代代相传。
三、苗族的服饰与装扮1.彩色长衫与马褂:苗族男女在日常生活中,身着彩色长衫和马褂,色彩鲜艳且繁杂,通过绣花、刺绣等手工艺技巧展示出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
2.银饰与头饰:苗族人民钟爱银饰,包括银耳环、银项链、银头饰等。
尤其是苗族女性,头上戴着灿烂的银饰,如角簪、花罗、银冠等,彰显出苗族女性的娇美和高贵。
3.独具特色的发型:苗族女性以长发为美,梳起细而长的麻花辫,并束成花朵形状。
他们还会通过头巾、发钗等来修饰自己的发型,使其更加华丽美观。
四、苗族的节日庆典1.花山节:苗族人民每到农事忙碌的时候,会举办盛大的花山节,以祭祀土地神、求丰收为主要内容。
整个节日期间,人们戴花、舞蹈、歌唱,欢快庆祝。
2.度苗年:度苗年是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左右。
苗族民居与文化习俗
![苗族民居与文化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bd3858b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8.png)
苗族民居与文化习俗【摘要】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民居和文化习俗。
苗族民居特点包括建筑结构简单而实用,多采用木质材料;苗族传统文化习俗包括各种节日、婚嫁礼仪等,传承至今;苗族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山区生活和耕作方式;苗族服饰文化以绣花为主要特点,色彩丰富多样;苗族音乐舞蹈具有独特风格,常常伴随着各种节日和庆典活动。
保护和传承苗族民居与文化习俗对于维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至关重要,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对苗族民居与文化习俗的研究与保护,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这一民族的独特魅力,也有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苗族、民居、文化习俗、特点、传统、地域特色、服饰文化、音乐舞蹈、保护、传承。
1. 引言1.1 苗族民居与文化习俗概述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拥有独特的民居和文化习俗。
苗族民居特点突出,建筑风格独特,大多建在山间、河畔、溪谷等自然环境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群落。
苗族传统文化习俗丰富多彩,包括祭祀、宗教信仰、节日庆典、婚俗习惯等,体现了苗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苗族地域特色主要表现在地理环境、生活方式、传统产业等方面,展现了苗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包容的品质。
苗族服饰文化精致多彩,色彩斑斓,图案独特,体现出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苗族音乐舞蹈活泼欢快,节奏明快,激情四溢,展示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
保护和传承苗族民居与文化习俗,是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2. 正文2.1 苗族民居特点苗族民居是苗族人民居住的房屋,一般分为木楼和土楼两种类型。
木楼是苗族人民传统的居住形式,多为三层或四层建筑,底层为牛栏和厨房,中层为起居室和卧室,顶层为仓库。
木楼建筑结构严谨,多采用榫卯结构,给人一种稳固耐用的感觉。
而土楼是苗族人民的独特建筑形式,多分布在山区或丘陵地带。
土楼采用厚实的土墙和石块建造,墙体坚实耐久,有着良好的防护作用。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dcd1604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1.png)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等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苗族民间文化是苗族人民多年生活和劳动的积累,是他们与自然相处和社会互动的产物,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苗族民间文化面临着传承和保护的挑战。
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主要通过口头传统、习俗、节日、手工艺等形式进行。
口头传统包括民间故事、歌谣、神话传说等,这些传统的知识和智慧通过口头方式代代相传,以保持苗族人民的身份认同和文化感受。
习俗则是苗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规范行为,包括婚礼、葬礼、节日庆典等。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苗族人民的价值观和美好愿望,还具有社会功能和凝聚力。
节日是苗族最重要的文化形式之一,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习俗和活动,如旧年节、龙船节、芦笙节等。
手工艺是苗族人民传统的技艺,如刺绣、纺织、木雕等,这些手工艺制品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能。
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一系列问题。
现代化的冲击威胁到苗族传统文化的延续。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普及,苗族人民逐渐与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疏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度下降。
苗族民间文化受到文化多元化的冲击。
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苗族人民接触到了其他文化的影响,传统的苗族文化在当代社会中逐渐被边缘化。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源匮乏和环境破坏,这对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造成了不利影响。
为了传承和保护苗族民间文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强文化教育和宣传,提高苗族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兴趣。
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加大对苗族民间文化的介绍和培养,通过举办文化节、展览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苗族文化。
加强传统知识和技艺的传承培训。
可以设立传统文化学院、手工艺培训中心等,为年轻一代传授苗族文化的知识和技巧,培养一批年轻的文化传承人和艺术家。
要注重保护和恢复苗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术,推动苗族手工艺品在市场上的传承和发展。
苗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苗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77d309e8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4.png)
苗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传统文化和风俗独具特色,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本文将从苗族的历史渊源、传统信仰、节日习俗、音乐舞蹈、服饰特色等方面,介绍苗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一、苗族的历史渊源苗族是中国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
据史料记载,苗族是从黄河流域迁徙而来的,先后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形成了苗族社会。
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和风俗。
二、苗族的传统信仰苗族的传统信仰十分丰富多彩,主要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信仰等。
苗族人民认为自然万物都有灵性,山川、河流、树木、动物等都是有神灵的。
他们还崇拜自己的祖先,认为祖先是保佑自己家族的神灵。
此外,苗族人民还相信鬼神的存在,认为鬼神可以带来好运和保佑。
三、苗族的节日习俗苗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有名的是“芦笙节”。
芦笙是苗族的传统乐器,芦笙节是苗族人民为了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而举行的盛大节日。
在芦笙节期间,苗族人民会穿上传统的服装,跳起独具特色的舞蹈,演奏芦笙和其他乐器,庆祝丰收和祖先的保佑。
四、苗族的音乐舞蹈苗族的音乐舞蹈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
苗族的舞蹈动作优美、生动,舞曲旋律优美动听,极富节奏感和韵律感。
苗族的音乐舞蹈不仅是娱乐活动,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五、苗族的服饰特色苗族的服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苗族男子喜欢穿着黑色或深蓝色的长袍和黑色的紧身裤,女子则喜欢穿着绣有各种图案的长裙和上衣,头戴银饰和花环,非常美丽动人。
苗族的服饰不仅是日常穿着,也是重要的礼仪和婚嫁仪式的必备。
六、结语苗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是中国南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苗族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魅力。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ec7a88e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b.png)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丰富的民间文化传统深受人们喜爱。
苗族民间文化包括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服饰传统、节庆习俗、传统手工艺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苗族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苗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其中贵州省的苗族人口最为集中。
苗族有古老的文字文化,现今保留下来的有苗文、汉文和拉丁文,苗文是苗族的母语,而汉文和拉丁文则是苗族学习汉字和外文的工具。
苗族文化历史悠久,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积淀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苗族的音乐舞蹈、服饰、节庆习俗和传统手工艺都有着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
苗族音乐舞蹈是苗族文化的一大特色,苗族的歌舞多样,内容丰富,常见的有踩竹马、跳草裙舞、唢呐、芦笙等器乐演奏。
苗族的音乐舞蹈通常都是伴随着民族传统节日或重大活动而进行的,例如苗年、芦笙节、吃新节等。
苗族的舞蹈动作优美多姿,富有激情和活力,常常在舞蹈中流露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苗族劳动人民勤劳、朴实、乐观的生活态度。
苗族服饰造型独特、色彩艳丽、精美细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苗族传统节日和婚庆活动中,苗族服饰更是华丽而夺目。
苗族服饰以刺绣为主,有“三生三世”、“百鸟朝凤”、“鱼龙鳞次”等图案,每一种刺绣都代表着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除了音乐舞蹈和服饰之外,苗族的节庆习俗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年、苗年节、芦笙节、吃新节等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例如苗年,苗族人民会穿上盛装,跳起各种欢乐的舞蹈,欢度这个盛大的传统节日。
而在芦笙节,苗族人民则会举行盛大的芦笙比赛和芦笙音乐会等,以此来弘扬苗族的传统文化。
苗族的传统手工艺也是苗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苗族的传统手工艺主要有织布、银饰、竹编、陶瓷等,这些手工艺不仅能够满足生活的日常需求,同时也是苗族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苗族传统民居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
![苗族传统民居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46f80a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e.png)
苗族传统民居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引言:苗族是中国土著少数民族之一,其拥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其中包括苗族传统民居文化。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苗族传统民居面临着许多破坏和消失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探讨了苗族传统民居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一、苗族传统民居的特点与意义苗族传统民居是苗族人民几千年来生产生活的场所,它承载了苗族人民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记忆。
这些传统民居以自然材料为主,建筑风格独特,结构合理,能很好地适应当地自然环境。
苗族传统民居不仅是人们居住的空间,更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苗族人民丰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二、苗族传统民居文化的保护现状与问题虽然苗族传统民居独具特色,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一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消失的威胁。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民居被拆除以建设现代化住宅区。
其次,受到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影响,苗族人民逐渐迁往城市,传统民居逐渐废弃。
此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也是导致保护不力的原因。
三、苗族传统民居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策略1.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出台专门的保护政策和法律,明确传统民居的保护责任和义务,为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2.开展调查与记录通过对苗族传统民居的调查与记录,收集详细的资料和相关文献,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3.教育与宣传加强苗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宣传,提高公众的文化认同与保护意识,激发对传统民居的情感共鸣。
4.培养专业人才建立相应的专业培训机制,培养苗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专业人才,提高保护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保护传统民居的经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苗族传统民居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四、苗族传统民居文化保护与传承实践案例以贵州省东部地区的苗族聚居区为例,该地区苗族传统民居文化保存较为完整。
该地区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积极投入资金,组织专业队伍进行保护工作。
苗族民居与文化习俗
![苗族民居与文化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5469020016fc700abb68fc53.png)
苗族民居与文化习俗苗族民居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文化集中表现的场所。
苗族建筑艺术。
同苗族其他门类艺术一样。
积淀有很多纯粹的苗族文化成分。
平时的生活、生产劳动、亲朋聚会、宗教话动,如纺织、刺绣、饲养、婚宴、祭祀等都在这里进行。
这些文化成分直接呈现在建筑形式的表层。
或隐含在建筑形式之内部。
由于这些习俗话动和自然条件的长期影响,这些文化成分构成苗族建筑艺术特色的内容。
一、风趣的建房习俗建房在苗族人民的生话中是一件很庄严的人事,择屋基选日子十分讲究。
苗族一般是村寨聚居,宅地选择避阴向阳,有的选在周围尽是绵延起伏的峰峦中,有的选择在背靠峭壁的山峰或群山环抱的山腰里,有的选择在苍松翠柏下或山峦层叠的高山上。
有钱的人家还专门请来风水先生定向采标,选择宅基。
宅基择好后,选日子至关重要,首先要从上辈的年庚八宇推测:有无属相相克,如无克相,即是吉兆。
一般是定在当年的秋冬,苗家喜欢丑、亥、已、未、酉、卯等日子为吉日良辰。
吉日定好后,主人请来手艺高超的木匠师傅,带着酒、肉、角、糯米饭、香纸和斧子、锯子、尺子上山选好一棵茂盛、粗壮、挺直的杉木作新房的中柱,称为“架马”。
砍树前,木匠师傅向杉树的根捋酒、掐肉以示祭祀,并念道:“哪棵树最大?哪棵树最高?这棵树最大!这棵树最高!人有九抱九,高到九云霄,今天把你砍,造房万年牢。
”吉语念完后,木匠师傅用斧子在树上砍三斧,递给主人砍三斧。
再将斧子交给帮忙的人将树砍倒。
树倒的方向很有讲究,一定设法将树倒向东方,以示吉利。
再将砍倒的树按中柱尺寸锯断、剥皮、刨光,运到家中。
木匠还要烧香点烛,杀鸡敬鲁班师祖,在柱头上认真弹上一条中墨线,称作“发墨”,表示新房动工。
新房立好后要上大梁,在起房造屋中,上梁被视为是一件隆重的大事。
梁木选择也很讲究,一般选用杉木、椿木、梓木等。
这类树木的再生性很强,主树被砍伐后,来年又从根部发出很多新枝,表示兴旺发达。
当地的习俗是梁木由郎舅送,上梁这一天,郎舅家将梁木砍好,制成毛坏,用红布包裹,请人抬到主人家,主人要备鞭炮到寨边迎接梁木。
苗族特色民居
![苗族特色民居](https://img.taocdn.com/s3/m/225f803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67.png)
苗族特色民居
苗族特色民居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文化集中表现的场所。
苗族建筑艺术。
同苗族其他门类艺术一样。
积淀有很多纯粹的苗族文化成分。
平时的生活、生产劳动、亲朋聚会、宗教话动,如纺织、刺绣、饲养、婚宴、祭祀等都在这里进行。
这些文化成分直接呈现在建筑形式的表层。
或隐含在建筑形式之内部。
由于这些习俗话动和自然条件的长期影响,这些文化成分构成苗族建筑艺术特色的内容。
苗族鼓楼建筑艺术,既具有宝塔式的建筑艺术,又有苗族吊脚楼的建筑艺术,是个名符其实的楼阁形式,只有节日喜庆时节,方能使用。
因可存放芦笙,亦称为“芦笙楼”。
苗族鼓楼,一般都建于寨子的中央,多柱多边形立体尖顶宝塔形,为三节楼阁结构,最高一节,内榨楼板存放铜鼓,活长梯由内腔壁爬上。
鼓楼的建筑工序,先用钢凿斜凿垫柱巨石到一定的深度,对称栽实于场地的四周,再将巨木柱和外沿垫地厚穿枕架于基石凿处,斜度向里,用内穿杭撑着诸柱内上方,造成圆锥形宝塔楼架。
楼身用厚木板嵌装成多边菱形椭壁。
壁外雕琢各种花草鸟兽,飞蝶鱼虫,农夫耕耘,苗人吹笙跳舞,人兽混杂,人兽和平和谐的图案,图案清晰,线条粗犷,颇有生活气息。
每节楼身腰部,各围装一围圈亭宇飞檐装饰。
楼身顶部,用尖实木帽复盖。
楼腹空腔圆形,用来存放集体的芦笙。
苗族村寨风情
![苗族村寨风情](https://img.taocdn.com/s3/m/b8f5a12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2.png)
苗族村寨风情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独特的生活方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苗族村寨。
一、苗族村寨的地理特点苗族村寨多建在山区,地理环境多样化。
有的坐落在峡谷深处,峰峦叠嶂,形成宛如画卷般的美景;有的筑于山腰之上,俯瞰着群山和田野。
苗族村寨的地理特点使其成为了人们探寻自然美的胜地。
二、苗族村寨的建筑特色苗族村寨的建筑风格独特,以木质结构为主,建筑形式多样。
有的是木屋,以中央大厅为核心,两侧分布着多个房间;有的是吊脚楼,将整个村寨挂在山坡上,使用竹子、木头搭成;还有的村寨采用了青石板铺就的铺地式建筑,给人古朴典雅的感觉。
这些建筑不仅符合苗族人民的居住需求,同时也展现了苗族独特的建筑风貌。
三、苗族村寨的民俗风情苗族村寨是苗族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民俗风情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部分。
苗族人民重视节日和婚丧嫁娶,每到重要节日,村寨内外都会举办盛大的传统活动。
比如苗年(苗族新年)期间,村民们身着传统服装,举行各类庆祝活动,有舞龙、舞狮、打花枪等表演,场面热闹非凡。
此外,苗族人民还有自己的婚俗习惯和葬礼仪式,这些都体现了苗族村寨的独特风情。
四、苗族村寨的手工艺品苗族人民以精湛的手工艺技艺而闻名。
苗族村寨中经常能看到苗族妇女手工编织的彩色绣品、银饰等。
彩色绣品是苗族妇女的传统技艺,色彩鲜艳,富有民族特色,常被用作日常生活和节日装饰。
银饰也是苗族人民非常喜爱的装饰品,制作精美,有着独特的图案和纹饰。
苗族村寨的手工艺品不仅展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苗族村寨的美食文化苗族村寨的美食文化丰富多样。
苗族人民以稻谷和玉米为主食,将其加工制作成各种美食。
比如酸辣鱼,是苗族的传统菜肴之一,选用新鲜的野生鱼类,配以辣椒等调味料制作而成,味道独特,酸辣可口。
苗族人民还喜欢饮用糯米酒,这是一种用糯米经过发酵酿制而成的酒,具有浓郁的米香和甘甜的口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苗族文化
中国地域广大,各地区民居有各自的特点,在少数民族地区,这些特点尤为明显。
气候和地质条件与民居风格有着重要联系,但是民居的风格还受到其他因素诸如历史、风俗等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各个地区的民居因其特色,形成了一种建筑文化。
这种建筑文化既反映一个地方的历史、宗教、风俗、地理,还展示了一个地方的审美特征、文化素养。
纵观中华大地,各具特色的一幢幢民居,恰似不同风格的一幅幅立体的水墨面,令人诗意油生,回味无穷。
北京的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坡的窑洞还有广东福建一带的客家土楼都各具特色,而苗族的民居也深深刻上了这个民族的特点。
苗族有着十分风趣的的建房习俗。
建房是苗族人民生活中非常庄重的一件事,选择屋基的日子十分讲究。
苗族一般是村寨聚居,宅地选择避阴向阳,有的选在周围尽是绵延起伏的峰峦中,有的选择在背靠峭壁的山峰或群山环抱的山腰里,有的选择在苍松翠柏下或山峦层叠的高山上。
有钱的人家还专门请来风水先生定向采标,选择宅基。
宅基选好后,还要选日子动工。
一般是根据伤悲的八字来推测,是否有相生相克的,选好吉日良辰后,主人请来手艺高超的木匠师傅,选一棵粗壮高大的山木作为房间的中柱,称为“架马”。
砍树前,木匠师傅向杉树的根捋酒、掐肉以示祭祀,并念道:“哪棵树最大?哪棵树最高?这棵树最大!这棵树最高!人有九抱九,高到九云霄,今天把你砍,造房万年牢。
”吉语念完后,木匠师傅用斧子在树上砍三斧,递给主人砍三斧。
再将斧子交给帮忙的人将树砍倒。
树倒的方向很有
讲究,一定设法将树倒向东方,以示吉利。
再将砍倒的树按中柱尺寸锯断、剥皮、刨光,运到家中。
木匠还要烧香点烛,杀鸡敬鲁班师祖,在柱头上认真弹上一条中墨线,称作“发墨”,表示新房动工。
新房立好后要上大梁,在起房造屋中,上梁被视为是一件隆重的大事。
梁木选择也很讲究,一般选用杉木、椿木、梓木等。
这类树木的再生性很强,主树被砍伐后,来年又从根部发出很多新枝,表示兴旺发达。
当地的习俗是梁木由郎舅送,上梁这一天,郎舅家将梁木砍好,制成毛坏,用红布包裹,请人抬到主人家,主人要备鞭炮到寨边迎接梁木。
梁木抬到主人家后,木匠师傅再按尺寸进行细加工。
定好时辰,架好上梁楼梯,准备上梁。
上梁时还要唱上梁歌,上梁开始,木匠师傅在新房堂屋唱道:“一进堂屋四四方,主家请我来上梁,脚踏云梯步步高,登上新房亮堂堂,仙桃堂中累累挂,主家富贵万年长。
一上一步人气吐,二上二步子孙强,三上三步家豪富,四上四步状元郎,五上五步五子登科,六上六步六畜兴旺。
”上梁后,主人家使将几筐用孺米做成的彩色梁粑,从梁上撒下,大人、小孩蜂踊而进,哄抢梁粑,欢声一片,满堂喜庆。
这一系列有趣的仪式都展现出苗族人民对神灵的敬畏以及的长辈祖先的尊敬,也深深印上了苗家人的特色,为单调的生活添加了几分色彩,同时也是苗家文化的体现。
有人能认为这些繁杂的仪式是封疆迷信的表现力,是糟粕,是值得批判的。
我却不这么认为,我人觉得看事情应该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
就如苗家人看风水这一个习俗来
说,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涉及我国古代天文学、地理学、建筑学、环境学等方面的知识,有一些知识是古人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总结出来的。
但是我并非认为他们的做法全是科学的,有很多做法都有一些封建迷信的色彩的。
然而,从总体上来讲,这些仪式寄托了苗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现出他们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因而大部分还是值得肯定的。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一直可以追溯到原始时代的蚩尤部落。
苗族大多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
苗族住地,都尽可能选择靠近田土和生活用水便的地方,为少占耕地,多住靠近山村并向山上延伸。
苗族民居几乎都是是吊脚楼,一般都建筑在斜坡上,属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
这些吊脚楼灵活多变、潇洒飘逸,一般都是依地势而建,在斜坡上把土地削成一个“广”字形的土台,土台下用长木支撑,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装上穿枋和横梁,与土台平行。
吊脚楼低的一般七八米,高者十三四米,占地多为两百平方米。
一般的吊脚楼都是四榀、三间、三层,不封闭。
此类吊脚楼,多从山面绕廊进屋,楼梯架在房屋两侧。
因此,屋面多为歇山顶。
其地民居装修,多用杉木板。
由于多是吊脚楼,楼底进深很浅,通常都不住人,因此很少装修。
若要关牛关猪,即以木枋横装。
二楼是全家活动的中心,楼面半虚半实。
靠外为虚,上铺楼板,安床睡觉,设廊小憩;靠里为实,挖设火塘,垒砌炉灶,供生活起居用。
有的人家专门在第三层设置“美人靠”供青年姑娘瞭望及展示美丽,以便和苗家阿哥建立初步关系。
苗家整个村寨都使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
被现代建筑学家们誉为最具生态的建筑方式,木制杆栏式建筑既解决了山地建筑平地少的问题,也解决了农家杂物堆放及牲畜的圈养问题。
苗族民居对现代建筑也会产生很大的启发,现在的建筑大多是为了实用性而忽视了其美观性。
苗族的民居全都是木制的,就地取材,被建筑家们称为最环保的建筑方式。
建筑学家在进行选材方面也可以多元化考虑,像苗族人一样充分利用地方材料。
选择地域性的材料不仅仅能节省大量的运费,保最大程度的保护生态环境,还能深刻的体现当地的特色,也很有可能会产生一种非常美的视觉效果,体现出一种地域建筑文化。
现代城市建筑充斥着绿色、生态、环保、节能等理念,但是几乎鲜有人能够做到这些,那些理念只不过是开发商吸引消费者的口号而已。
但是苗家民居却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比如底层的架空结构成功解决了潮湿地气对室内环境的侵扰。
现代建筑完全可以借鉴并加以改造苗族传统民居和构造方法,将其以现代技术相结合,以达到节约能源等一系列目的。
如果能够成果实践这种想法,相信一定会推动我国的建筑事业的发展。
苗族的民居一般都建筑在山地上,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地形地貌条件,这也会对我们产生启发。
在进行房屋建设时,不管地形条件有多么复杂,只要认真去分析,找出与地形地貌环境最佳集合的解决办法,就能利用好当地的条件。
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保持原生态地貌和生态平衡,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总之,苗族的民居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对这种文化的了解只是皮毛而已,对这种文化的深入了解不仅仅能使我们学习到先人的才智,推动人文科学的发展,而且也可以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