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基本知识与基础知识
大班美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大班美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美的概念1.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感觉和认识的本质特征。
美的本质是主观的,即它是由人的主观感受所决定的,因为不同的人对于美的认识和感受是不同的。
另外,美的本质也是客观的,因为美并不是人们随意臆想出来的,而是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
2.美的特征美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的客观性,即美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个人的意识和情感;二是美的相对性,即美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偏好;三是美的历史性,即美是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四是美的统一性,即美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一定的统一性。
二、艺术的概念1.艺术的定义艺术是人类根据自身的审美需求和创造力,通过某种形式的表现方式来表达情感、思想和观点的活动。
艺术可以通过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形式来实现。
2.艺术的分类艺术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按照内容可以分为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不同类型的艺术;按照功能可以分为舞蹈、戏剧、建筑等不同形式的应用艺术和纯粹艺术等。
三、审美的概念1.审美的定义审美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的活动。
它是一种主观的、情感性的、理性的、综合性的活动,包括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等方面。
2.审美的功能审美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一是满足审美需要,即通过审美活动来满足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欣赏的需求;二是提高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即通过审美活动来提升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三是拓展审美视野,即通过审美活动来开阔人们的视野和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四是提高审美修养,即通过审美活动来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品质。
四、美学的基本理论1.美的产生和作用美的产生和作用是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美的产生主要是通过物质形态、情感体验和理性认识三个层面来实现的。
美的作用主要包括美的教育作用、美的情感作用和美的审美作用。
2.美的标准和规律美的标准和规律是美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第6章美学基础
● 突出重复性
■ 把多个形态一致或相近的对象在画面上进行规则排列。 目的——产生整齐划一、规则的效果。
● 突出交错性
■ 当多个对象排列时,为了寻求变化,避免呆板格局,采用交错排列。 目的——使版面错落有致,形成视觉上的变化和新意。
6.1 什么是美学
● 美学是由多种元素共同构成的一项系统工程,通过绘画、色彩和版面 展现自然美感。
美学的目的
美学设计三要素
6.1.1 美学的作用
● 产生良好的视觉效应 ● 内容表达形象化 ● 提升产品的价值
产品价值 美学应用程度
6.1.2 美学的表现手段 ● 美学设计三要素
● 绘画 手工绘制、电脑绘制
明度对纯度产生 不可忽视的影响
黑、白、灰没有纯度
6.3.4 颜色的关系
冷色
相邻色 暖色
中性色
冷色 暖色
冷色 暖色
6.3.5 颜色搭配要点 ● 三色法提高醒目程度
● 双色
● 三色边框
● 使用颜色条和中性色装饰
颜色关系 COLORS
颜色关系 COLORS
● 三色阴影
● 三色渐变
颜色关系 COLORS
颜色关系 COLORS
6.3.6 色彩的象征意义
色彩
直接联想
● 太阳、旗帜、火、血
象征意义 热情、奔放、喜庆、幸福、活力、危险
● 柑桔、秋叶、灯光
金秋、欢喜、丰收、温暖、嫉妒、警告
● 光线、迎春花、梨
光明、快活、希望、帝王专用、古罗马高贵
● 森林、草原、青山
和平、生意盎然、新鲜、可行性
● 天空、海洋
● 一般形式
基础美学知识介绍
基础美学知识介绍美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涉及到我们对美的理解,对艺术的欣赏和创作,对人文精神的追求等诸多方面。
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些基础美学知识。
一、美的概念美,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概念。
它既是一种主观体验,也是一种客观事实。
在美学上,我们通常把美分为美的主体和美的客体两个方面。
美的主体是指对美的感知体验,它是非常主观的。
而美的客体则是指那些使我们感到美的事物,比如说艺术品、景色、人物等等。
二、审美的基本特征在美学中,审美是我们欣赏和评价美的过程。
它包含着很多的基本特征,如下:1.主观性由于每个人所接受的文化背景、审美观念等因素都不同,因此每个人的感受和评价也会不同。
这就导致了审美的主观性。
2.客观性虽然审美是主观的,但是对于某些艺术作品和事物,我们会有相同的评价标准和感觉,这就体现了审美的客观性。
3.规律性审美有一定的规律,比如说色彩搭配、构图规律、音乐节奏等,这些规律是通过长期实践和总结而形成的。
4.历史性审美的标准和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所以它是具有历史性的。
三、美的表现方式美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和表达。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美的表现方式:1. 视觉美视觉美是最常见的一种美的表现方式,它可以通过色彩、形状、比例、构图等因素来表达。
2. 音乐美音乐美是通过声音的节奏、音调、旋律、和声等来表达的。
3. 文学美文学美是通过文字的表述、句式、形式等来表达的。
4. 舞蹈美舞蹈美是通过身体的动态和节奏来表达的。
四、艺术品的分类艺术品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并通过某种形式表达的有意识的创作。
根据其表现形式和创作方式的不同,艺术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绘画艺术绘画艺术以平面作品为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油画、水彩画、素描等等。
2. 雕塑艺术雕塑艺术是通过刻制、塑造等手段创作的三维艺术品,包括石雕、木雕、塑像等等。
3. 建筑艺术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物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品,它包括建筑设计、建筑装饰、城市规划等方面。
美学基础知识
3。美学与艺术理论的关系。美学和艺术理论研究内容相一致,文艺学研 究的重点是各种艺术作品的具体构成规律,美学重点分析人类审美意 识活动的特征
第一章 美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美学的产生和发展
• 美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科学,4万 年以前法国有了象牙女头像,1。8
万年以前中国的山顶洞人开始使用
装饰品。而美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 的出现是在18世纪中叶,至今有 200多年的历史。
• 一、美学的概念与学科的性质
• 1、美学的概念:普遍认为有三种说法: • A。美学是关于美的学科------说的是,美学把
• 三、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⒈美学的研究对象,归纳为以美为基础, 以美感为中介,研究美、美感、艺术和 审美教育的内在联系和一般规律(当然 随着美学的发展,它的研究对象还会发 生变化)。 ⒉美学的研究范围基本上是: ①美的哲学(主要是研究美的根源、 本质和规律)、 ②美心理学(研究人们的审美意识、 审美心境的科学,或者是研究审美经验、 审美态度、审美感受等心理状态的特征、 构造作用和功能的科学) ③艺术社会学(审美和艺术作为文化 现象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特征)
• 2、美的学科性质
• 美学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方式对人进 行综合的、整体的研究。它是一门人文 学科,是关于人的生活的一种知识体系。
• 二、美学的产生与发展
• ⒈中国古代典籍的“无害为美”及孔子的“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及“尽善尽美”的观点,魏晋之后提出的意 想、神韵、意境等都是美的见解。
美学基础知识
一、中国美学思想的历史演变中国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
但是,无论是儒家美学、道家美学、佛教美学或禅宗美学思想,都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情与理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认识与知觉的统一。
(一)先秦两汉时期的美学思想中国的美学思想始于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各自从不同的侧面形成各具特色的美学思想,为中国古代美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先秦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仁”,“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伦语·颜渊篇》)。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说:“仁就是做人的道理,也就是爱和同情心”,但是儒家思想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墨家学派主要以重生产的实用美学思想:“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墨子佚文》)补充了儒家重人而忽视物的不足,充实了社会美的基本内容;道家则进一步形成了重人性、人情的意境美学思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补充了儒家的重人的功利价值而忽略个性自由的不足;法家则产生了重视社会规律的创造美学思想:“道也,万物之所以然也,万理之所稽也。
”(《文雅·释诂》)补充了儒家重礼仪而忽视社会变革的不足。
两汉在先秦基础上又从两个方面进一步发展:一是以《淮南子》为代表,以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为中心,综合先秦、儒、法各家的美学思想;一是以杨雄为代表,继承发扬了思想中合理进步的因素,同时又表现出不受儒家思想束缚的气概。
两汉美学思想的重要特征是:以儒、道为主干又集各家之精华。
(二)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从人物品藻开始,波及诗、文、画、山水、庭院等。
艺术的全面发展和繁荣以及艺术家大量涌现,是中国美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建立期。
在先秦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两汉艺术繁荣与发展迅速,有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顾恺之的《论画》,宗炳的《画山水序》,还有阮籍的《乐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以及王羲之的书论,陶渊明的诗及《世说新语》,刘勰的《文心雕龙》。
美学基础知识
美学基础知识美是什么什么是美美是人从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上获得的一种快乐感觉.美是怎样产生的人在主观上认为某种客观事物能够满足自己的某种主观需求,该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就会使人感觉到某种美.也就是说,美是人针对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产生出的主观感觉.美的本质,就是客观事物外部形态所反映出的客观事物对人的主观需求所具有的功利价值.客观事物在客观上并没有美、丑之分.一定的客观事物能够使人产生美感,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的观念.人具有了一定形态的观念,就会针对一定的客观事物产生一定的主观需求.当人在主观上需要某种客观事物时,该种客观事物就会以其特有的客观形态使人产生美感.当人在主观上不需要某种客观事物时, 该种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就不能够使人感觉到美.当人对于某种客观事物的主观需求不能够及时满足时,人在主观上就会针对该客观事物产生缺憾感.人对某一客观事物的缺憾感越是强烈,该客观事物的形态特征使人产生的美感就会越是强烈.不同人的观念形态是不同的,并且每个人的观念形态总是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的. 人的观念改变了,主观需求就会随之改变,一定的客观事物给人的美感就会改变.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认为美的事物另一些人却认为不美,人们过去认为美的事物现在却认为不美的根本原因.这就是发生美感现象的基本原理.这个原理,应该是能够说清楚任何美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变化规律.正确理解“好感”与“美感”的本质区别和正确区分客观事物的“好感”与“美感”,对于正确理解美学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好感”是功利价值的本质体现,“美感”是功利价值的外观反映.要善于把握相同的客观事物对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功利价值.一片山花,一片彩霞,普通人感觉到的只是视觉的愉悦,再没有其他的功利价值.而对于摄影和绘画爱好者,就有了产生作品的功利价值.所以,山花和彩霞,带给普通人的只是好感,带给摄影和绘画爱好者的还有美感.只有造诣较深的劳动者和善于总结生活经验的人,才能够很好地感受到“均衡”“对称”“规整”给人的美感.对于色彩亮丽的事物,人们往往爱说“真美呀”,这是因为以前人们并没有在意区分事物给人的“好感”与“美感”的不同的.大自然馈赠给我们形形色色的美,人类文明给我们创造了缤纷多彩的美,我们日益生活在一个高度审美化了的世界中.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各样的美,如果我们凝思发问:美到底是什么想必是极其自然、也是极其合理的.伴随着对历史上各种美的定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教训的反思和现代科学思想从确定走向不确定,从求真走向求效的转变,近代以来,西方美学从形而上走向形而下,从本质主义走向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出现了一种美学取消主义和艺术解构主义的声浪.如狄德罗说:“我和一切对美有过着作的作家一样,首先注意到人们谈论得最多的东西,每每注定是人们知道得很少的东面,而美的性质则是其中之一……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有美,并且只要哪儿有美,就会有许多人强烈感觉到它,而知道什么是美的人竟如此之少.”韦兹说:关于艺术,“一切美学理论试图建立一个正确的理论,便在原则上犯了错误……它们以为‘艺术'能有一个真正的或任何真实的定义,这是错误的.”“我们所要开始的问题不是‘艺术是什么',而是‘艺术究竟是何种概念’……在美学中,首先的问题便是对艺术概念的实际运用的说明,给予这个概念的实际功能一个逻辑的描述.”应当说,取消主义美学认识到美的本质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打破了传统美学乐观主义的梦想,也给传统美学的简单化的思维方式当头一棒,这是美学的进步.然而,它对自己所信奉的否定主义美本质观过于偏执,以致嘲笑、剥夺别人思考美之为美的权利,从而把自己推进了荒谬可笑的绝境.美学取消主义一方面认为美不可界定,另一方面又在对美作界定,这个定义即“无”.而肯定自己否定主义的美学见解事实上也是一种“有”.正如大乘佛教所勘破的那样:执物为有故是有,执物为空也是有,只有把"色即是空"的见解也空掉"空空",才是真正的空.真正的美学取消主义应当什么也不说.它既然要有所言说,并竭力要人们放弃其他美的定义,信奉它的否定主义美学定义,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美学取消主义取消美本质的研究转而走向美的具体形态的描述与分析,事实上,在对某一门类的美学资料进行选择、分析时,在对某种美学形态、审美文化加以取舍、评价时,又必然暗含、体现了自己的某种对美的看法.这种对美的看法恰恰是与否定主义的美本质观直接对立的.事实上我们看到,在“美学史”一类的形而下的描述性研究着作中,如果编着者缺少对美的一以贯之的思考,就会在评述中出现自打嘴巴的情况和“看人挑担不知重”的不负责任的现象.因为美之难解,于是干脆放弃思考,这也是美学研究中的鸵鸟行为.事实上“美是什么的问题”是回避不了的基本问题.搞美学研究不回答“美是什么”,正如搞经济学拒绝回答“商品是什么”、搞伦理学拒绝回答“什么是善”、搞哲学拒绝回答“什么是真”一样荒唐可笑.一个美本质缺席的美学理论体系是残缺不全的,一个对美本质毫无已见的美学家是不能令人信服的.人类对于事物本质的从识,始于不知,中于知,终于不知.自然科学尚且如此,社会科学更复如此.在社会科学领域,没有绝对真理,有的只是包含的绝对真理颗粒多一点的相对真理.对于“美是什么”的思考和回答也只能以此相求.取消主义美学一方面从思维的开放性否定过去种种自我封闭的美学定义,一方面又将自己否定主义的美本质观封闭起来,要别人把它当作绝对真理而放弃美本质的思考,体现了"当局者迷"式的愚蠢,任其扩散,只会阻碍美学研究的进步.其实,只要我们不过于求全,认识到任何学说建构只是相对真理的探索,人们顺着"美是什么"的思路作些新的思考又何妨呢题:美的合理定义美的合理定义应是:美是事物中使人产生愉快的当时的部分.其中的“愉快”,是人的舒服、满足、高兴、欢乐、愉快之类心情的缩略称,它包括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愉悦快慰在内.此定义表明,美之所指,是事物中的部分;事物中的任何部分,就其本身而言,无论怎么说都不可以称之为美,但是,当事物中的部分被人感受并使人产生愉快时,它就成为感受者的美了;美具有当时性,只存在于使人产生愉快的当时,是与感受者的愉快共存亡的:随愉快的产生而产生,随愉快的消失而消失.一、美应指事物中的部分而言.“美是事物中使人产生愉快的当时的部分”定义明确地表明,美之所指,是“事物中……的部分”.这里所说的事物,与一般的用法一样,含义为世间可被无依附地指称的东西,如地球、山、水、花、理论和想法等等.当人们感到这样的事物美时,这美就是指其中的部分而言的,如张三说一朵花美,美就指花的部分如使张三产生愉快的花的颜色.在这里面,事物是花,事物中的部分是花的颜色.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还有一种做法是把这里的“花的颜色”当作事物看待,显然,此事物已非同一般即已不再是可被无依附地指称的东西了,因指称时必须依附于“花”.应当看到,即使把不是可被无依附地指称的“花的颜色”当作事物看待,美也依然是事物中的部分,只不过这“部分”已处于极端的状态即已达极限,已等同于“整体”了.显而易见,不管我们怎样看待“事物”, 美之所指无例外地都是事物中的部分.把美之所指,也就是把定义中的属概念,说为事物中的部分,这是从事实中来并且完全符合于事实的表述.请看看世上所有的美吧,有哪一个不是指着事物中的部分而言的我们不妨举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谈谈.例一是,当许多人看一幅画美时,各人心中的美之所指,大凡都不是画的全部,比如通常是不涉及画料的化学组成方面的东西的,也不包括画中未被看到或者根本看不到的其他一些东西,而只是指眼睛所及的画中的某部分,如有的指画之色彩,有的指画之布局,有的指画之神态,有的指画之作者名字等等,所有这些所指即画之色彩、画之布局、画之神态和画之作者名字等等,都只是整幅画中的部分.例二是,一些人说山美,就可能有因山的形态而言的,有因山的轮廓而言的,有因山中的瀑布而言的,有因山腰的草木而言的,有因山体的颜色而言的,如此等等,山芯的岩石泥土和山间的飞蝇爬虫之类东西一般都与之无缘,其中山的形态、山的轮廓、山中的瀑布、山腰的草木和山体的颜色等等,也都只是山中的部分.例三是,人们说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美,就可能甲因计策的结构而生,乙因谋略的脉络而生,丙因孔明的运筹而生,丁因述计的语言而生……其中计策的结构、谋略的脉络、孔明的运筹和述计的语言等,无不为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这一事物中的部分.关于事物中的部分,还须作一点说明,那就是所说的“部分”只有在“事物中”的限制,而却无大小之分.当我们说山中的瀑布、山腰的草木和山体的颜色三者各为山中的部分时,并不意味着它们两者或三者合起来就不能作为山中的部分.在不同的情形中,“部分”这一表述虽同,但其所包含的东西却有别.于是就很明显,不论一个事物中的多少东西或什么样的东西使人产生愉快,都可说成是事物中的部分使人产生愉快.关于美之所指,历史上有过很多说法,如有说是“东西”的,有说是“物质”的,有说是“外物”的,有说是“事物的形式”的,也有说是事物的“属性”的,还有说是事物的“那种特质”的,五花八门,不一而足.这些说法虽各有一定的道理,分别符合一些事实情况,但却全都不确切.举例说,“东西”有过于含糊之嫌, “物质”用以指“计策的结构、谋略的脉络、孔明的运筹和述计的语言”等等显然不妥,“属性”和“那种特质”则不能准确地指说“画之作者名字”、“山中的瀑布”和“山腰的草木”.——很明显,除了“事物中的部分”,再也找不出什么说法能把美之所指准确明白地表达出来了.我们知道,“部分”是相对于“整体”而言的,事物中的部分,是事物整体中的一块,可大可小,可此可彼,可实可虚,既能包含人们曾经使用过的所有说法中的合理内容,又能包含被它们遗漏的任何有用成份,完全可把美之所指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二事物中的任何部分,就其本身而言,无论怎么说都不可以称之为美,但是,当事物中的部分被人感受并使人产生愉快时,它就成为感受者的美了.在这里应加说明的是,使美与愉快联系,不是我的发现,而是从人们已有的见解中筛选出来的.在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美学着作中,把美与愉快联系起来的陈述已多到恐怕谁也说不清有多少的地步.我把愉快与美的联系筛选出来并在定义中使用,当然也是根据事实情况审慎确定的,在使用时,我还给“愉快”到底应指什么作了明确的说明.如上面已经提到过的,定义中的“愉快”是由事物引起的人的舒服、满足、高兴、欢乐、愉快之类心情的缩略称,它包括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愉悦快慰在内.我以前还曾说过,人的生理快感的产生,由人的生物学特性决定,而影响到精神上愉悦快慰的因素却很复杂,有生理方面的因素,更有世界观、社会经历、文化素养以及当时的环境、心境等等诸多其他主客观方面的因素.愉快,是上述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些因素方面的原因,使得不同的人感受同一对象时有些会产生出愉快来而有些却不会,即使同一个人,对同一对象也可能有时会产生愉快而有时却不会,于是就会出现美的因人而异和因时而异现象.这些现象正是这里说到的诸多因素的不同及其变化所造成的.当然,美也会因物而异,而其原因则在于事物或者说“事物中的部分”不同.——从中可以看出,美的因人、因时、因物而异诸现象的出现,都能在“美是事物中使人产生愉快的当时的部分”定义中得到很好的说明.应当指出,“愉快”是个谁都能明白的东西.人们在感受任何事物的过程中,是不是产生了“愉快”,单靠直觉就能明白,而无需去考虑即无需通过其他的描述或者说明去确定,大人如此,小孩如此,甚至连婴儿也不例外.襁褓中的婴儿,一吮到奶头,愉快之情就溢于眉眼,而当受到针刺时,马上就哇哇大哭,一脸的不愉快即呈人前.连襁褓中的婴儿都能明白的“愉快”,恐怕是没有人会搞不清楚的了.愉快与美联系着,应是大家都亲历过的事情.在人类的活动中,当事物通过人的感官作用于人时,就会引起人的一些反应,此时,事物要是使人产生了愉快,那么人就会觉得这事物中有美:事物的哪个部分使人产生愉快,它的哪个部分就是美.世间所有的美都是这样形成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美是“事物中的部分”与“感受者的愉快”两者结合的产物.这里的问题还可以这样来理解:美不是固定地存在于事物中的东西,而是一种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的东西;美要是出现了,就一定出现于事物之中,同时能被人真实地感受到;事物中的部分之所以会成为美,显然是因为它使感受到它的人产生了愉快.在美与愉快关系的问题上,不但先前的一些研究者们已经明白,而且当今的许多人也是很清楚的.不过从网上的讨论看,仍不乏有持异议者在,较为典型的是,有人曾以现实中有悲剧美而对定义提出质疑,也有人因它不分美感与快感而觉得其不妥.下面分别就这两方面的问题谈点意见.1.有许多人认为悲剧美中的美不与愉快合拍,而却是与悲或痛苦等等联系的.应当指出,这样地看问题是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所致.悲剧美是“剧”美而非“悲”美,即不是悲苦所产生的美,而却是“悲剧”艺术的令人满意或者舒服而形成的美.当然,这种满意或者舒服有时会有一定的悲伴随着,但这悲显然不是美之缘起.事实上,悲是无论如何悲不出美来的,只有“愉快”在这里是满意或舒服才能“愉快”出美来.要是悲能悲出美来,那么,痛苦、木讷、呆滞、哀怨、恸哭等等就都可和美联系上了,于是,美就既对应着愉快,又对应着愉快负面的东西,天下还会有不美的东西在吗请想想,现实中会有这种所触皆美的事吗很明显,对于感到一个“悲剧”中有美的人来说,美一定不在使人伤心流泪之“悲”,而却在使感受者感到满意或者舒服的映悲之“剧”.要是悲剧美中的悲能悲出美来,那么悲剧美就不宜叫做“悲剧美”而却应改名为“悲美”了应当指出,“悲剧美”不指世上所有的“悲剧”都会产生美,也不指一个“悲剧”对所有的人都会产生出美来.一个“悲剧”能不能对感受者产生美,要看这“悲剧”能不能使感受者产生“愉快”即产生满意或者舒服等等.显然,有关悲剧美的正确认识,可有力地支持“美是事物中使人产生愉快的当时的部分”定义.2.有朋友认为,定义美时必须区分美感与快感并有所取舍,不然的话,美的范围就被扩大了.在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看来,美只与美感联系,而却不与快感联系;与美感联系的美即“美学研究的美”才叫美,而与快感联系的美即“生活之美”尽管也可被人们称为美,如“美食”、“美味”、“美事”中的美,但却不是真美;不是真美的“美”只是美的“非标准用法”或“不正常用法”.这是非常小气非常偏狭的观点,既让人莫名其妙,又完全站不住脚.首先,只把“美学研究的美”当作美,而把“生活之美”排除于美的行列之外,不但有违事实,而且也找不出任何正当的理由.美食、美味和美事中的美是人们一直都说为美的一些美,这是铁打的事实,请问有什么理由可任意地把它们不当成美事物的美不美怎么可以按是不是已被美学研究过这种事来区分其次,把愉快分为美感与快感,这是历史形成的美学研究的需要.应当看到,这种划分是人为的并且仅仅是大致上可行的.须知美感与快感互相交融着,想在彼此之间划出明确的分界,永远不可能实现.着意于把与美感联系的所谓“美学研究的美”当成美,而把与快感联系的“生活之美”当作“不正常”的或“非标准”的美从而认为它们应从美的行列中被剔除出去,如此捏成的美连界限都难以搞清,怎么可能是个合理的东西呢“美学研究的美”的范围究竟应划到哪里为止,又有谁能确定得了如果认为“美”只指“美学研究的美”,那么这“美”就会因寻求不到确切的范围而走上不能被准确认识的绝路.实际上,对于美的定义即对于说明美是怎样的东西而言,只有包括着美感和快感的“愉快”才适用.愉快是个很清晰的概念,是不是愉快,人人清楚,与愉快联系的美,也界限分明,谁都不会感到含糊.显然,把愉快与美联系在一起,丝毫不存在任何形式上的毛病.其实,这种联系还是存在了不知多少时间的事实了呢.生活之美涉及到人们每一天的生活,从量上要远远大于“美学研究的美”.其实,艺术之美要以生活之美作为基础,没有生活之美的“美”是无根之美,是跛足之美,认为只有艺术之美才叫美的做法散发着让人感到沉闷的学究气,也明显地反映出了主张者在相应见解上的幼稚.其实,美如同浩瀚的大海,其中既有鲜亮的生活之美,又有更高的艺术之美也即“美学研究的美”.美学着重于研究艺术之美而少顾和不顾此外的美,这是现行美学的个性,其出现和存在都很正常.应当明白,美学看重艺术之美根本无碍于生活之美之为美.请问凭什么要把现行的美学研究未及之美驱逐出美的行列只有包括生活之美和艺术之美在内的美才是完整的美.我们给美下定义,目的在于把语言中的美是怎样的东西说清楚,无疑应让所下的定义适合于天下所有的美.定义美不应让美只局限于某些人想当然的圈子,如果给出的定义只适合于某些人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喜好的一部分美,那么应认为这种定义不能成立才对,怎么可以反倒认为能适合所有美的定义不妥呢因而就很明显,认为在定义美的过程中要对“愉快”作美感与快感上的区分,实不可取.以上所说的这些表明,美与不论指美感还是指快感的“愉快”联系,既能在道理上通顺,又能与客观事实符合.看来,“美是事物中使人产生愉快的当时的部分”定义应是一个合理的定义.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所有的美都必定是“事物中使人产生愉快的当时的部分”,而所有的“事物中使人产生愉快的当时的部分”也都可称为美.请朋友们看看,对之能不能举出反例来哪怕只是一个要是举不出,就说明这一定义是与事实完全符合的,即是合理的或者说是正确的.美感的形成原理美感是怎样形成的美是对人的主观需求有功利价值的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特征使人产生出的一种快乐感觉.也就是说:人认为能够满足自己主观需求的客观事物,其外部形态就会使人感觉到美;人认为不能够满足自己主观需求的客观事物,其外部形态就不会使人感觉到美;人认为对自己的主观需求会造成利益上的损害的客观事物,其外部形态就会使人感觉到丑.美又称为人对客观事物的美感.人的主观感觉的产生,是以人的观念形态为根据的.不同的人,观念形态是不同的,不同的观念形态构成了不同人特有的“自我”形态,并且每个人的观念形态又总是在不同程度地发生着变化.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认为美的事物另一些人却认为不美,人们过去认为美的事物现在却认为不美的根本原因.教育人们形成合理的观念形态,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合理的主观愿望和主观需求,正是观念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正是社会美育的基本课题.美学,不应该属于哲学的范畴.美学的基本任务,应该是根据人们已经确定的处于主流地位或先进地位的社会观念文化,创造出相应的造美技术,为人们确立的社会生活形态创造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强烈美感的文化事物,在促进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为人们创造出更多的生活愉悦.美感好感缺憾感观念形态什么是美,美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有的客观事物能够使人感觉到美,有的客观事物不能够使人感觉到美为什么有些人认为美的事物,另一些人却认为不美为什么过去人们认为美的一些事物,现在又认为不美了对于这些关于美学现象的最普通的问题,从来都是那些善于思考问题的人们非常关注的.从古到今,曾有许多人用超人的智慧和努力来试图圆满地解答这个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个看似非常普通的问题仍然没有被任何人真正解决.三,主观感觉人以主观需求为根据,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感觉行为现象,称为人的主观感觉.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觉主要有两种形态,这就是“快乐感觉”和与其相对立的。
美术常识篇之基础知识
美术常识篇之基础知识美术泛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美术常识篇之基础知识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美术基础知识大全(附经典试题)美术基础知识1.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点、线、面、体积、色彩、明暗等2.写生过程:大体阶段,深入阶段,调整阶段3.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使学生形成基本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4.新课标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5.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6.构图:1艺术形象在空间位置的确定。
2空间大小的确定。
3自身各部分之间、主体形象与陪体形象之间的组合关系及分隔形式。
4与空间的组合关系及分隔形式。
5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和力感。
6运用的形式美法则和产生的美感7.美术的主要种类: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设计、书法等8.绘画是造型艺术的基本种类,它以笔、墨、砚、颜料、画刀、调色板等工具材料和形体、明暗、色彩、构图等基本手段,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表现物象的形状、体积、质感、量感和空间感,使人们在视觉上可以感受艺术形象。
它既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同时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9.中国画简称国画,一般指毛笔在宣纸或绢、帛上,用中国画颜料所画的水墨画,淡彩画,重彩画等,手法上主要用线条和墨色来进行创作。
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写意画和工笔画,题材上分为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
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蕉墨法。
笔法:勾、皴、点、染。
特点:1、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达到线墨色交相辉映;2、以画开拓诗的意境,画中有诗,托物喻情;3、将书、画、印三者融合一体,产生形意相生,形色相映的艺术效果。
4,散点透视。
10.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六彩:黑、白、浓、淡、干、湿11.水墨画:用笔注意轻、重、缓、急的变化。
美学知识点基础归纳总结
美学知识点基础归纳总结一、美学的概念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它包括对美的本质、美的形式、美的原则、美的功能和美的发生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等问题的探讨,是人们认识、欣赏和创造美的理论基础。
美学以美为对象,是关于美的科学。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所进行的审美活动。
从广义上讲,美学研究人类对世界的整体审美情感、审美态度和审美行为;从狭义上讲,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和美的条件的理论。
二、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指美的最一般、最根本的特征。
美的本质是美学的理论基础,是美学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据,也是美学问题的核心和总纲。
美的本质是一种与情感和心境密切相关的精神境界,它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
美的本质是个体心境领悟力的具体表现,它是审美客体在审美主体心灵活动中产生、发展和表现的结果。
美的本质是审美客体中的人情精神境界和审美主体心境中的内在需要与要求、主观期待与观念标准的统一。
美的本质即是人的审美情感、审美心境和审美品位的共性特征。
美的本质既是美学哲学的对象,又是审美教育的目标。
三、美的形式美的形式是指美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问题。
美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丰富多彩的审美特征、多姿多彩的审美形象、多种多样的审美结构、多样性的审美关系和多重性的审美要素。
美的形式是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它表现在各种审美对象和审美活动中,例如美的文学形式、美的绘画形式、美的音乐形式、美的雕塑形式等。
审美形式在审美对象中表达着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审美要求和审美需要,是文明进程的审美象征,体现出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审美趣味的审美追求。
四、美的原则美的原则是指美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美的原则包括:自然的美的原则、自然世界的美的原则、自然界的美的原则、人类审美的原则和审美活动的原则。
美的原则是审美理论和审美批评的基本依据,它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普遍性和个别性。
美的原则是指具有普遍意义的普世原则,它成为审美理论和审美实践的基本规范。
美学基础
1美学基础--美的本质1●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只有“全面”,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智育与美育并举、科学与艺术并举、世之有道德者,无不有赖于科学与艺术”●“哈佛的传统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学习美学:通过领悟历代哲人、美学家的智慧之思,通过考察美的来源、性质和形态等问题,在理性层面认识美,提高美的鉴赏力,从而以更加理智和虔诚的心,去创造美的生活和美的世界。
●感受美追求美思索美创造美美学基础基本框架:一、美论:6美的本质和特征(美是什么?)、美的产生二、美的形态论:12美的形式(形式美)、美的分类(自然、社会、艺术、科学、技术美)、美的形态(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三、美感论:4美感特征、审美心理(感知、联想、体验、玩味)四、美的创造:10美的生活(服饰、居室、饮食、人之美)、美的艺术(各类艺术美)1、美学释义●生活与美●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产生●美学的研究对象●美的探讨1.1 生活与美1)、生活与审美的距离生活的功利性、审美的非功利性1.2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美学”一词的产生,汉语中有美和学,但是直到现代才产生美学一词。
它是日本人对德语“Aesthetik”的翻译。
美学作为“美的科学”,意味着它是关于美的知识的系统表达。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创立了美学(Aesthetik)这门学科,他因此而被成为“美学之父”。
哲学与美学的关系美学作为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分支。
这是基于西方对人的知、情、意/真、美、善划分的结果。
美学对应的是情和美。
哲学:逻辑学——真——知伦理学——善——意美学——美——情1.3 美学的研究对象1)美学作为感性学(Aesthetik),作为一门美的科学,把情感和感性认识当作美学的研究对象。
2)把艺术为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就是艺术哲学。
3)将美学看作对审美心理或审美经验的研究,运用心理学理论解释审美现象。
4 )归纳●什么是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
美术基础知识大全
二. 判断题1.唐代的王维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观。
-----<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2.认为美的本质与理念有关的美学家有柏拉图、黑格尔。
----- 柏拉图、黑格尔——“美在理念说”三.名词解释1.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
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
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
2.抽象表现主义 :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
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3形式美 :是独立的审美对象中国部分一、填空(1)长沙楚墓中出土过两幅战国帛画,一幅是《人物龙风帛》。
另一幅是 __人物御龙帛画_______。
(2)南朝画家、理论家谢赫在《画品》中提出的“六法”是:____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3)“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样式的创造者分别是 __吴道子______和__曹仲达______。
(4)唐代画家张萱的代表作品是 _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 _;《挥扇仕女图》的作者是周昉(5)五代花鸟画家黄筌和徐熙分别创造了不同的绘画风格,人称“黄家富贵,__徐熙野逸_______。
”(6)“元四家”是指: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7)清初画坛上四位著名的和尚画家,人称“四僧”他们是:八大、___石涛____髡残、弘仁。
(8)明清时期,全面形成了三个最大的年画中心,它们是:天津的___杨柳青,____;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涨县的杨家埠。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手段是(形象性)。
填空1、“似与不似之间”是现代画家齐白石提出的绘画理论。
2、在绘画技法中,中国画通常采用高远、平远、深远的“散点”透视法取景作画的,而西画采用的则是焦点透视法。
3、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是指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它们分别位于甘肃省、山西省、河南省和甘肃省境内。
美术学专业导论知识点总结
美术学专业导论知识点总结一、美术史美术史是美术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
美术史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古代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艺术、近现代艺术等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发展和艺术风格。
通过学习美术史,学生可以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流派、艺术家和作品,从而对艺术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艺术理论艺术理论是美术学专业必修的另一门基础课程。
艺术理论的学习内容包括艺术哲学、美学理论、视觉文化等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艺术理论,学生可以了解艺术的本质、美的价值、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对艺术的审美能力和理论水平。
三、美术创作技法美术创作技法是美术学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
这门课程主要包括绘画、雕塑、版画、摄影等不同的创作技法和方法。
通过学习美术创作技法,学生可以掌握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创作工具,从而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水平。
四、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是美术学专业的另一个重要课程。
艺术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等多个方向。
通过学习艺术设计,学生可以了解不同设计领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从而培养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审美素养。
五、艺术实践艺术实践是美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这门课程主要包括实地写生、创作实习、毕业设计等内容。
通过艺术实践,学生可以通过实际创作来提高自己的艺术技巧和创作能力,同时也能够加深对艺术的理解和体验。
六、美术教育美术教育是美术学专业的另一个重要课程。
美术教育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内容。
通过学习美术教育,学生可以了解艺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教学素养。
七、艺术评论与策展艺术评论与策展是美术学专业的另一个重要课程。
这门课程主要包括艺术评论理论、艺术批评、展览策划等内容。
通过学习艺术评论与策展,学生可以了解艺术评论和策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批评能力和策展能力。
以上就是美术学专业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美术学专业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并能够为将来的学习和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美术常识基础知识
美术常识基础知识美术是一门以艺术作品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学科,它既具有艺术性,又需要一定的技术和常识基础。
下面就从美术常识基础知识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一些与美术相关的常识。
1.色彩常识色彩是美术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颜色的运用不仅影响到美术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还直接关系到观众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交流。
在色彩常识方面,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1)色彩的基本知识:红、黄、蓝是基本颜色,它们可以由其他颜色混合而成。
黑、白、灰也是常见颜色,在艺术创作中,黑色常用于营造神秘和力量感,白色常用于表现纯净和清新,灰色则可以表现出暧昧和冷峻。
(2)颜色的搭配:颜色的搭配需要具备一定的色彩常识,一般分为对比色、相邻色、三色渐变和四色相间四种方式。
在这些方式中,对比色是最常用的搭配方式,其原理是将两个相反的颜色放在一起,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3)颜料的知识:颜料是美术创作中常用的材料之一。
常见的颜料有水彩、油画颜料、粉彩、蜡笔等。
每种颜料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场合,对它们的掌握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运用它们创作出符合自己意愿的艺术作品。
2.构图常识构图是美术作品中至关重要的元素之一,它通过创造一个符合视觉美学原则的视觉效果,来为观众提供视觉享受和心灵上的满足感。
在构图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平衡感:平衡感是构图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它可以通过在画面中加入空间的对称、重复和对比等方式来实现。
也可以通过将重点元素设置在照明点、留白处或规律点上来创造平衡感。
(2)美学共鸣:美学共鸣是指画面中的元素和观众的心灵之间产生共鸣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创造一种视觉氛围、情感共鸣、形式上的呼应等方式来实现。
(3)视觉导引:视觉导引是指在构图中合理安排各种元素,以引导观众的视线,使其沿着特定的路径移动。
视觉导引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如对比明暗、用线条引导、运用立体感等方式。
3.知识结构常识知识结构是指美术创作中使用的常规结构和元素单元,这些结构和元素单元可以被应用到各种不同的艺术作品中。
美学基础知识
1、1750年德国鲍姆嘉通著有《美学》,他被称为“美学之父”,标志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确立。
2、美学研究是三种范式:①以美的本质为核心来研究审美对象②以审美心理为核心来研究美感③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3、美学定义: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一门科学,包括哲学美学、心理学美学和艺术美学,其研究对象分别是美、美感和艺术。
4,西方美学发展历程:一,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美的哲思,人的赞颂)二、十七、十八世纪美学(转向内心,深入心灵)三、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学(登上高峰,走向繁荣)四、西方美学的现当代发展(斑驳陆离,异彩纷呈)西方美学研究的三种范式⑴区分现象和本质,以现象—本质为基本结构,注重对美的本质的研究(古代美学以本体论为重心)⑵从美的本质转到美感的本质,以主体—客体为基础结构,在感性认识的完善中去研究美,注重人与物的对应和美感的研究(近代美学以认识论为重心)⑶从美的本质到各门艺术,以美—艺术作为基本结构,在艺术对客体世界的典型化中去研究美。
5,美与真,善:道家美学从精神的角度对美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构成了中华古典美学的一个主体。
飘在虚处,落在实处,是对宇宙人生真谛的一种研究。
比德理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理论观点,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即从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某些品德美。
6,魏晋南北朝至明(转折期:①研究中心的转折:审美意象→审美和文艺本身特征②审美理想(风尚)的转折: 错彩镂金→初发芙蓉中国古典美学小结:研究侧重点:体验论基本品格:从主客合一的角度去研究、探讨艺术创造,将情感的激活与情感的造型放在关键地位。
基本模式:气动—物动—生情—舞咏中国艺术哲学的核心就是意境。
近现代美学:鸦片战争—1949年梁启超《饮冰室全集》王国维《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谈美》鲁迅《摩罗诗力说》1949~1976年美学大讨论⑴主观论吕荧、高尔泰⑵客观论蔡仪⑶主客统一朱光潜⑷客观性与社会性统一李泽厚1976年~至今强大学术声势美学学科美学原理著作7,黑格尔:代表作品:《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哲学史讲稿录》《美学》⑴、黑格尔美学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绝对精神,是第一性的世界本源,是概念与现实的统一。
美学知识
粗细
重复
镜像
大小
2.2
构图应用
● 多媒体软件界面设计规范 (1) 根据用途确定界面类型
● 自学类型的界面
(文字多,菜单详尽)
● 演示类型的界面
(图片多,菜单精炼) (2) 利用构图原则设计界面
● 自学类型的界面
(各对象交错变化)
● 演示类型的界面
(突出演示对象,可采用
悬挂式菜单,不占空间)
● 网页构图
“面”现象的研究。
2
平面构图
■ 艺术性 —— 追求感觉、时尚与个性
■ 装饰性 —— 追求效果、夸张、比喻
2.1 构图规则 ● 艺术性与装饰性
艺术性
装饰性
● 整体性与协调性
■ 整体性 —— 追求表现形式和内容的整体性 ■ 协调性 —— 强调版式、内容的协调统一
整体性作品 整体性作品
协调性作品
● 点 、线、面的构图规则
4
多种数字信息的美学基础
4.1 图像美学 ● 要点1 —— 图像色调
● 正常色调
● 单色调
具有真实感,常用做反映 现实生活
老旧、单一,常用做背景 或刻意表现某一主题
● 要点2 —— 图像清晰度
清晰度
300dpi
● 颜色数量、分辨率
96dpi
与清晰度的关系
颜色数量 28 216 224 232
224彩色 300dpi
■ 点 —— 局部效果
CAMERA
突出主题
视线集中
● 点、线 、面的构图规则
■ 线 —— 分隔效果
空间分隔
有形分隔
无形分隔
● 点、线、 面 的构图规则
■ 面 —— 整体效果
占据空间
美学常识知识点
美学常识知识点美学常识知识点美学是研究美、审美和艺术等问题的学科,包括对美的定义、美的本质、美的特征、审美经验和艺术创造等方面的研究。
美学常识是美学领域中最基本的知识,必须掌握作为美学入门的基础。
一、美的概念美是一种人类感觉经验,描述事物的外在或内在特征时,表达的是一种美的感觉。
美是一种产生于观察和感知的审美现象,是人们发现事物中的一种品质。
它可能是某种形式上的优美或是某种情感上的美感满足。
尽管各个学派对于美的定义存在差异,但在总体上,美是指一种与本质相对立的、主观性的审美特征。
二、感觉经验审美本质上是一种感觉体验,感官也是进行审美体验的媒介。
对某种事物产生感觉体验,通常涉及到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个感觉器官。
要领略艺术品或美景的美,人们必须把握这些感觉器官的功能和产生不同感觉的途径,从而形成了美学感觉知识。
三、审美理论审美理论是研究作为审美特征的对象和主体的一种领域。
美学理论主要研究美的本质、美的特征、美的评判以及艺术观念和创造等方面。
审美价值和评判标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向。
对于美来说,美学家认为评判标准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
普遍性评判标准指的是所有人通过感官可以感受到的相同的美,而相对性评判标准则指的是不同文化有不同的审美标准。
四、艺术与美学艺术和美学关系密切,毕竟,在艺术和美学之间存在很多相似之处。
美学是研究创造美的科学,而艺术具有创造美的特质。
艺术是一种对美的创造性的表达和再现,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质量是美学研究的重要研究领域。
因此,艺术和美学往往被视为相互依存的学科。
五、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艺术的特征之一,艺术家会在创作之中表达自我,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的研究是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不同的艺术风格,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和时代的审美观念,从中洞见出美的多元特征。
六、美学史美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这个时期美学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美之本质。
民族、文化、哲学和艺术共同塑造了历史中不同国家的美学。
美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珍藏版)
美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珍藏版)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A,认为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区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
B,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来源于黑格尔。
《美学》(在英文版里译成美的艺术哲学)C,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它分为两个层次:1.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从客体转向主体,而且是转向主体的心理方面。
这个传统是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开始。
★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
认为关于“美”、“善”之类的形而上学概念都是伪命题。
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也主张以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艺术即经验》。
美国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也强调对审美经验作尽可能客观的描述。
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2.比审美经验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也是偏向于主观方面,关注的是“美感在心理上是怎么产生的”等,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审美经验,美学就成了审美心理学。
如德国的费希纳,《实验学美》、《美学入门》,认为美学是“关于快与不快的学说”。
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行解释的是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发现了心理的无意识层面,用来解释文艺的心理学问题。
其学生★荣格把无意识改为集体无意识,提出了原型理论。
D,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国的蒋孔阳《美学新论》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并非所有的有审美因素的现象都等于审美现象。
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心问题和★主要对象(审美活动)。
艺术鉴赏和美学基础知识
艺术鉴赏和美学基础知识艺术鉴赏与美学基础知识艺术鉴赏和美学是不同的概念。
艺术鉴赏包括对艺术作品的评判和欣赏,而美学则是关于美的哲学研究。
艺术鉴赏和美学有一些共同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和审美价值。
一、艺术形式和要素艺术形式是指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如绘画、雕塑、音乐、戏剧等。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不同的表现手段和特点。
艺术要素可以理解为构成艺术作品的基本元素,包括色彩、线条、形状、纹理、空间、时间、运动等。
这些要素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感觉和情感,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艺术风格和流派艺术风格是指艺术作品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和表现内容的独特特点。
不同的艺术风格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意义,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艺术流派指的是一类艺术家在表现手法、题材等方面具有相似特点的艺术作品的集合。
艺术流派的形成有时候是因为身处同一时代的艺术家们都受到了某个思潮的影响,因此其作品具有相似的特点。
三、审美标准和价值审美标准是指独立于我们个人的喜好之外的普遍评价标准,它不随我们的喜好而变化,是客观存在的。
审美标准包括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有些标准通常是普遍接受的,有些则受到个体的喜好影响较大。
不同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我们可以从中找到艺术的内在意义和美的价值。
艺术作品不光是符号、形式和技巧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精神内涵和情感表达。
四、艺术和社会艺术创作除了是一种艺术家个人的表达和探索之外,它同时也承载着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信息。
通过文化的积淀和沉淀,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可以激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对人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知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艺术和社会的关系也是相互影响的。
艺术与时代的关系非常密切,长时间的压抑和受限会导致艺术的萎靡和缺少活力;而摆脱束缚和拥抱自由的艺术又赋予了社会不同的理念和想象空间。
以上是艺术鉴赏和美学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
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评判艺术作品,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更好地感受艺术带来的美和文化的财富。
第一章 美学基础知识
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及其活动 及其规律的科学
以叶郎,蒋培坤为代表的美 学家的观点
这样可以突破以往种种观点的狭隘性, 把美学研究的天地得以拓展。
美学是对生命的最高阐述
以杨春பைடு நூலகம்,潘知常为代表的美学 家的观点。
生命及审美,审美及生命。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进而叶郎将美学研究范围定为审 美形态学、审美艺术学、审美心 理学、审美社会学、审美教育学、 审美设计学、审美发生学、审美 哲学八个分支学科构建了现代美 学体系。
(1)新生力量的悲剧。
如 戊戌变法
(2)源于“小人物”的命运悲剧。 如《红楼梦》
(3)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如 《孔乙己》
(1)悲剧性的崇高感是矛盾冲突中的美;
(2)悲剧性的崇高感是情感升华的理性美;
(3)悲剧性的崇高感是人类尊严的体现。
喜剧:
不同于作为戏剧 种类之一的喜剧,泛指 社会生活中和各种艺术 形式中一切滑稽的因素, 即一切荒谬背离、显得 可笑的现象。当然,作 为戏剧种类之一的喜剧 是滑稽最集中的表现形 态。
悲剧不是单纯的悲,而是充满了强烈的伦理追求 或者积极的真理探索。
一方面,在悲剧冲突中,伦理的因素占有非常突出 的地位,它把善恶、美丑的尖锐冲突直接呈现,当 正义的力量受到摧残的时候,反而激起人们对于善 的同情、热爱和崇敬,对丑恶的憎恨。
另一方面,悲剧发人深思。为什么会造成悲剧?为 什么会失败?引起人们的反思。 这两方面使得悲剧具有“净化”作用,所以悲剧一 直被视为具有崇高地位的美学范畴。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能够脱离直接性和本能性。 因此人需要教化,教化的本质就是个体的人提升为 一个为普遍性的精神存在。” ——黑格尔(德国)
第一、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基础知识与原理简答题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这一作法有哪些合理性与片面性?①合理性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②片面性在于: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并不是所有符合形式美规律的都是美的;美在形式不符合所有美的事物特别是社会事物。
2.简答优美的本质和特征?①优美基本的美学特征是和谐。
②建立在人与客体世界的和谐共存关系中。
③优美对象整体内外关系的和谐。
④感性形式方面的和谐,具有小巧、柔和等品格。
3.简要说明生活丑和艺术美的关系?①艺术的美不美,不在于它描写的生活是美是丑。
②生活丑可以转化为艺术美,是因为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表现变得更典型了。
③艺术可以把生活丑表现出来,帮助人们辨别美丑,对人产生审美教育作用。
4.说明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①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
②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
③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5.说明艺术接受的主体性特征?①艺术意象的再创造是审美对象在接受过程中的再创造。
②接受的主体性,源于接受者不同的“期待视野”。
③文学和一切艺术作品都是复杂的结构,都需要主体参与填补空白。
6.简答美育的特点?①美育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而作用于人的。
②美育是非常愉快的,是心甘情愿和乐而忘返的。
③美感教育是动于内,从内心的情感角度去打动人的。
④美育的愉悦性激励着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
⑤美育有特殊的途径和方式,具有陶冶性情和泄导身心的作用。
7.美学学科的性质?①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②美学和人有密切关系。
③美学与人生价值密切相联。
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8.简答从主观心意状态中寻找美的积极意义和可能导致的后果?①它的意义在于深入到了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看到了美与人的主观世界的关联。
②但它容易混淆美和美感的区别。
③各人心意状态不同,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心理不同,以及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同。
由此出发去衡量美会失去标准,甚至得出“趣味无争辩”。
9.人的感觉能产生美感的原因?①人的感觉特别是视听感觉具有自由性。
②人的感觉是感性理性的统一,既能认识,又能审美。
③人的感觉具有自由创造的想像力。
④人的感觉是积极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
⑤经过长期训练获得了丰富性和多样性并且变得灵敏。
10.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联系?①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非艺术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成艺术品。
②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宽艺术品的领地,并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有艺术情趣和审美意味。
11.简答艺术敏感的特点?①朦胧性:只是对象引发而得的感触,还未形成完整意象。
②突发性:是突然触发难以把握的。
③能动性:不只是主体对客体的被动感受,更是对客体的赋予能力。
12.为什么说审美功能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①艺术的功能是多元的,但它的核心功能是审美。
②意象、意境在本质上是虚拟的、审美的,以意象世界为核心的艺术晶的首要功能是审美。
③艺术的多元功能须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
13.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①美的规律的理论。
②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
③异化劳动和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
④艺术本质的理论。
14.原始人美感的特点?①以模仿动物为美,这是原始人的经常性行为,也是原始艺术的中心问题。
②反感祖先形象本能。
③包含着超自然的神秘观念,或与特定的观念相联系。
15.崇高的本质特征?①崇高是人的本质力量经由对象的震撼和压抑而获得的显现。
②崇高的对象常常是体积巨大、力量雄伟和气势磅礴的。
③崇高的感受往往是通过令人惊心动魄的途径,体现人改造自然社会的信心而引起愉悦。
16.意象的结构?①意象的基本结构即意与象两个方面。
②意指主体在审美时的意向、意图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体验、审美理想等。
③象指由想像创造出来的,能体现主体之意,并能为感官所直接感受、知觉、体验到的非现实的表象。
17.什么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①最初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
②无我之境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后面。
③有我之境中的“我”则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
18.美育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①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发展人,使人成为身心健康的完美的人。
②美育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审美感受的能力得到训练,鉴赏水平得到提高,创造力得到培养,最终使个性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19.西方悲剧意识是如何演变的?(1)希腊神话和悲剧,认为人生的悲哀和痛苦,是由神所支配的,是与生俱来的.命运的悲剧,成了希腊悲剧的一个特点。
②文艺复兴之后,由于人的觉醒和个性的解放,人的性格成为描写的主要对象,性格的缺点常常成为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性格悲剧取代了命运悲剧③18、19世纪,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成为当时的时代主题,悲剧内涵转向社会,描写社会的不合理给人造成的悲剧,出现了社会悲剧。
④20世纪现代西方悲剧主要表现灵魂的失落,感情的失落。
20.什么是意像的物态化和物化?①意象的物态化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层次牵引出来,赋予一定的形式符号,使之以具有感性物质外观的形态体现出来。
②意象的物化则指直接运用物质手段,使意象在物质实在意义上得到凝定。
21.联想有哪些类型?联想的类型有三种:①接近联想:主要指两件物象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当接近,人们习惯上将二者联系起来,从而一感受到甲便自然联想到乙,并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
②相似联想:是指两件事物之间,在性质和状貌上的某种类似,从而由此物想到彼物。
③对比联想:指由某一事物触发对于另一种性质、状貌截然相反相对的事物的联想。
22.美育是如何转移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的?①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快。
②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
③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
D.需要一定的审美环境。
23、美学研究为什么要以艺术为主要对象?(1)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2)通过研究艺术欣赏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人类美感经验的本质和特点。
③对于审美对象的研究通过艺术能更好地抓住其基本特征。
④通过艺术研究审美观念是——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4.为什么说人是世界的美?①美离不开人,有了人世界才有美,世界的美是人创造的,美是社会现象。
②只有拥有自由意识的人,才能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
25.简述美感中理解的特征?①美感中渗透着有意识的理解。
②审美活动中的理解,有助于了解和熟悉所感受到的外界的符号和信息。
③美感的理解,不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而是理化为情,情又融于理。
26.美育是如何转移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的?①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快。
②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
③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的旷达和赏玩。
27.中国当代美学家对美学研究对象的看法?①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美以及美的规律。
②美学是艺术哲学,因此其研究对象是艺术。
③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感经验,美学应以美感经验为中心去研究美和艺术。
④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28.为什么丑是近代精神的产物?①近代自然科学发达,一方面打破了上帝创世的神话,另面也打破了理性万能的看法。
②19世纪和20世纪是人类遭遇灾难的时代,痛定思痛,人类的价值观念包括美丑受到诘难。
③20世纪后工业化的西方社会出现种种畸形矛盾,世界与人越来越生疏,人们要求心灵的刺激,丑比美更合人的要求。
29.为什么说美是自由的形象?凡是美都是形象,但形象不一定都美,美的形象都是自由的形象,它除了能够给人带来愉快感、满足感、和谐感和幸福感外,还应给人带来自由感。
美的理想是与自由的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自由是对客观必然规律的认识把握,人要欣赏美也必须首先获得自由;从艺术创作和审美欣赏来说,美的形象更是自由的形象。
30.简述美育的方式?①美有三种不同形态,即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美育也有三种方式,即自然、社会、艺术。
②自然美蕴藏于大自然之中,只要我们面对大自然,陶冶于大自然,就可以受到自然美的教育。
③社会美是直接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审美对象,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对人的影响非常之大。
④艺术审美是最重要的美育方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1。
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在自然中选择对象,发现对象把自己全部生命的本质力量注进去,使对象活起来,成为自己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创造,这时就产生了对象化。
因此“对象化”是人“化”到对象中去,然后使对象成为自己的“作品”。
这样的“作品”既有对象的性质和特点,也有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32.什么是美感?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观照、欣赏和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和幸福感,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物质束缚后精神上所得到的自由感。
33.从美学中悲剧与戏剧,生活中的悲剧的区别说明其含义?作为美学意义的悲剧不同于戏剧中的悲剧,它不注重艺术作品是不是有特定的戏剧形式,同时它也不是生活中的苦难。
悲剧是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的冲突,冲突中主人公因感性生命遭到摧残和毁灭而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而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
34.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①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
②美的规律的理论。
③异化劳动和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
④艺术本质的理论。
35.为什么说美感的存在必须以审美能力的存在为前提?①个体美感的获得是通过感官去感知、通过心灵去领悟的。
②入主观上如果不具备审美的能力,那么客观上任何对象都不能使人产生美感。
③审美能力一方面包括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的颖悟能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还在于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36.丑与恶的关系?①丑与恶有密切联系,但丑并不等于恶。
②首先恶显示为形象才能成为丑。
③丑是恶的表现的一个侧面,主要指人物形象上的表现④长相的丑与恶没有必然联系。
⑤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对丑可能有一致的评价,而对恶则可能有截然相反的标准。
37.简答美育的内容和方式?美育的内容很广泛,它有主体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认识能力的培养问题,也有主体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以及自我完善的追求。
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
38.为什么说美感的存在必须以审美心理的存在为前提?①美感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心理结构和因素,必然对于美感的产生和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②审美心理中的历史文化因素,对个体的美感有着相当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③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往往造成千差万别的个性鲜明的审美心理特征,随之也造成了文学社会人的美感的丰富多彩。
39.简单评介“有意味的形式”说。
①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②所谓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抖列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所谓意味,贝尔认为乃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蔽着的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