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1(词类)(精)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 语法1

现代汉语  语法1
组合功能 组合功能
- [状](时间、处所除外)
形态
- [不/很+ ~] - [重叠](少数量词性单音词除外)
思考题
实词 系统
从组合能力上看,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不、很”的修 饰。然而,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却出现了这样一些 组合:
人不人鬼不鬼、中不中西不西、不前不后、不上不下 什么山不山的,只是一座小土堆! 什么报酬不报酬,没有报酬照样干。 管它台风不台风,我们都不怕! 愫细很淑女地啜饮着高脚杯中的白酒。 他长就一张很西藏的忠厚的脸。 很青春、很绅士、很阳光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
主宾语
谓语
定语
状语
说明:以上划粗线的是表示该词类的主要功能,划细线 的是次要功能,划虚线的是局部功能
他研究语法。(谓语) 研究是很费脑力的。(主语) 他不打算研究。(宾语) 最近,他在做一个研究课题。(定语)
三、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4 .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一致 英语:句子与短语在结构上有明显区别
虚词的三大特点
封闭
实词每一类的数量都是开放的,虚词是可数的、有限的, 不会轻易增减,故称封闭词类
黏着
虚词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必须黏附在实 词前后才能发挥作用
定位
大部分实词的组合位置不固定,而虚词跟实词组合时的 位置相对固定
◆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典型的实词 ◆ 连词、助词、语气词是典型的虚词
俄语是词形变化比较丰富的语言,比如它的每个名词都有单数、 复数两种形式,单数、复数两种形式各有六个格的变化,即主格、 属格、与格、宾格、工具格、前置格等。因此,每个名词应有十 二种语法形式。
四、语法单位
1.语法单位:是能够表达一定语法意义的语言单 位。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①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②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③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④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⑤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⑥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①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②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③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④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⑤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⑥判断:是、就是、正是⑦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①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②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③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①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②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③分数:三分之一、九成④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⑤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①个体:个、位、尺、只、台、条②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③不定量:些、点④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现代汉语知识梳理语法篇

现代汉语知识梳理语法篇

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体系语法概念:①语法规律,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②指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实施的说明,有主观性。

词类词法构词法语法学研究:构形法句法成份句法句法结构句子分类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递归性汉语语法的特点:汉语缺少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转变和词类标志。

因此现代汉语语法呈现出一系列分析性语言(与综合性语言相对)的特点:①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要紧手腕;②词法结构和句法结构大体一致;③词的多功能性(可充当多种句子成份)。

④量词十分丰硕,有语气词。

语法单位: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由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组织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法成份:句法结构的组成成份。

主谓:陈述关系。

主语:被陈述的对象。

谓语:陈述主语。

动宾:动语:表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份。

宾语:表人、物或情形,是动作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偏正: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中补: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形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份。

*层次分析法第二节词类一、词类划分依据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分类依据:语法功能(要紧):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份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充当句法成份的能力(可否充当、充当什么)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实词与实词、虚词依附实词或短语)形态:构形形态、构词形态。

意义:语法上同类词的归纳意义或意义类别。

二、实词概念: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份,意义实在,即有辞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一)名词种类:①专出名词;②一般名词;③时刻名词;④处所名词;⑤方位名词语法特点:①常常放在动词前后别离作主语和宾语。

②前面一样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一样不能加副词。

③一样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一起的语法意义。

现代汉语语法精讲

现代汉语语法精讲

③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 (表示曾经有过某种动作)
④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表示动作已经开始)
⑤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 又爬上去。
(表示动作趋向)
⑥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 的一份儿事去。
(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状态)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 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
(1)人事名词:表人或事。
所谓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例如: 学生 老虎 桌子 报纸 水 汽油 空气 氧气……
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例如:思想 作风 规则 友谊 风格 品德 文学 艺 术……
(2)时间名词:表时间。例如:今天 去年 上午 刚才 星期一……
(3)处所名词:表处所。如:上海 东京 王府井 西单 新街口……
(3)一般不受副词“不”“很”的修饰。即我们既 不能说“不孩子”、“不啤酒”、“不报纸”、“不电 视”,也不能说“很孩子”、“很啤酒”、“很报纸”、 “很电视”。
有些表时间或方位的词可以受副词的
修饰,如:才八点
就星期六
最前面
(4)能直接用在介词后面组成介宾短语。 如:对同志 沿着河边 按照法律
2、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心理 活动等的词。共六类。 (1) 动作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行为。如:说、 走、看、学习、讨论、进行、开始、审查等。 (2)心理活动动词: 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 佩服、惦念、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等。 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能愿动词:表示可能、愿意、必要等。如:能、 要、应、肯、敢、能够、应该、愿意、可以、可能、 必须等。这些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 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语法常识之词类

语法常识之词类

现代汉语语法 ·词语
虚词·介词
●动词和介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必须附着在其他实词或短 语前面,构成介词短语。 ②介词不能带“了、着、过”等动态助词,绝大 多数动词可以。 句子的语气类 把好文字关 把门关上 他到了天津 他到天津去了 他在家 他在家里工作 他在工作 通过了一项决议 通过小王认识他
现代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语法 ·词语
词语的分类
实词:名词、动词、数词、量词、代词、 形容词 虚词:介词、连词、助词、副词、拟声词、 句子的语气类 叹词
现代汉语语法 ·词语
实词· 名词
一、名词 分类 • 普通名次:朋友、学生、羊、飞机 • 专用名词: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等 句子的语气类 • 集合名次:人民、物品、马匹、群众。 • 抽象名词: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 • 表示时间:秋天、中午、现在。 • 表示处所:中国、亚洲 • 表示方位:左、右、前、后、中、东、西、南
现代汉语语法 ·词语
实词·动词
4、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的词) 动词的意义分类 表示动作行为,如:走、吃、看、说、学习 句子的语气类 表示心理活动,如:爱、喜欢、讨厌 表示可能、应该或意愿,如:能、能够 表示判断,如:是、为(wéi)
对 漆黑、乌黑 、黑乎乎 、 高 高兴 悲 实词·形容词 干巴巴 、绿油油 哀 漂亮 潇 5、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的词) 洒
现代汉语语法 · 词语 高高、好好 、雪白、 错 好
(1)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2)形容实词·代词
6、代词(表示指称的词) ⑴人称代词
句子的语气类
现代汉语语法 ·词语
实词·代词
⑵、疑问代词 :谁、什么、哪里 ⑶、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主要以“这、那”为基础构成, 可分为两组: 句子的语气类 这:这儿、这里、这会儿、这些、这么、 这样、这么样 那:那儿、那里、那会儿、那些、那么、 那样、那么样

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词类笔记

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词类笔记

D10。

27第一节语法概说语言三要素: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语言的组合法则)语法:1)语法规律——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2)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事实的说明,带有主观性。

语法研究三个方面:句法、语义、语用.语法体系:1)语法系统--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2)语法学体系——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体系可以不止一个。

语法性质:1)抽象性、概括性2)稳固性,但又具有时代特征3)民族性语法单位: 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意义结合体.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3)短语:由词组成、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4)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前后有隔离性停顿.句法成分:句法构成的组成成分。

1)主语: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两者之间是陈述关系。

2)动语:是支配、涉及后面宾语的成分。

3)宾语:位居动语后头,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4)修饰语:a)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位居名词前头、修饰名词的成分。

b)状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位居动词形容词前头的修饰成分.5)补语: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抹布的补充成分。

位居谓词后头起补充说明作用。

※层次分析法※成分符号减半法—-动前有主状,动后有补宾。

第二节实词(上)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划分目的: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

分类依据:1)主要依据:词的语法功能-—词的分布功能,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实词都能当句法成分。

还指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2)参考依据:词的形态和意义形态:构型形态。

重叠(研究-—研究研究)构词形态。

凿(单独为动词,加“子”构成名词)意义: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印欧语系里,划分词类主要凭词的形态标记,虚词无词类形态标记和功能可言,只凭语法意义。

现代汉语语法 (1)

现代汉语语法 (1)

*我把书放在桌子。 *我从姐姐借了一本书。
Email:
外国学生为什么会出现“我的杯子在上面(的)桌子”这样的偏误 ?
Email:
下列句子是外国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偏误句,请分析错误原因并改正 1、哥哥三年前面去了美国。 2、把这张照片贴在黑板。 3、在中国,我经验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4、我看到一只猴子从树爬下来。 5、以后他出国,从没给我打过电话。
动词的重叠
为什么可以说“听了听”,却不能说“死了死”“病了病 ”? “你尝。”“我眼镜迷了,你帮我看。”这样的句子为什 么听起来不自然?
Email:
离合词
二语学习者为什么会出现如下偏误: *班长经常帮忙大家。 *我们见面过。 *我经常游泳游泳 。 *聊天玩我们就睡了。 *他游泳了半个小时。 *她唱歌得非常好。
课题:现代汉语语法 主讲人:周萍
汉语语法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
词类:实词、虚词 句子:单句、复句
Email:
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词类方面的特点
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1、汉语中的词缺少形态变化,主要实词可充当多种句法成分。
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在学习汉语。 学习方法很多。
2、一种句法成分可由几类词充当。
常用句式 1、“把”字句
狼把羊要死了。 他把草稿纸订成一个个本子。 她把杯子放在桌子上了。
特点:
2、连谓句
如:他低着头沉思往事。 大家听了很高兴。 他看书看累了。
3、兼语句
如:老师鼓励学生学好功课。 大家选他当代表。 他有个妹妹很漂亮。
Email:
4、存现句
如:墙上挂着一面红旗。 她的脸上透出一丝笑意。 昨天村里死了两头牛。
否定式: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语法简表一、词类二、短语三、句子成分划分句子成分练习1.我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

2.藤野先生总是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3.干事在黑板上写广告。

4.这位客人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5.托尔斯泰透出一股才气。

6.一个陌生人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7.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

8.科学技术是人类本性精神的最高成就。

9.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场面。

10.在场的老年人格外兴奋、活跃。

11.白色的丝线拧成细细的绳子。

12.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习惯。

13.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鸟叫。

14.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

15.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一声不响地解掉了系在自己腰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

16.许多原子能发电厂源源不断地运来许多铅做的大箱子。

17.他非常诚恳地征求大家的意见。

18.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19.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21.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22.直到今天,锯子仍然是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工具。

23.后来,鲁班又陆续发明了木刨、钻、墨斗和曲尺等许多木匠工具。

24.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鲁班在其他方面还有不少创新。

25.当时,还有人把字写在丝织的帛上。

26.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27.经过反复的试验,蔡伦终于发明了造纸术。

28.窗外,细雨烟似的飘散着。

29.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30.母亲那种勤劳简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1.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东奔西走地忙碌。

四、单句五、复句。

现代汉语语法(1)

现代汉语语法(1)

名词的语法特点有: 1、大多数能用数量词组修饰,如: 三架飞机 一个人 两张桌子 三架飞机 一个人 两张桌子 一种思想 一些人 一点积极性 一种思想 一些人 一点积极性 专有名词表示独一无二的事物, 注:专有名词表示独一无二的事物,通常不 能用量词短语修饰, 能用量词短语修饰,有时为了强调或者比较 可以使用某些量词,世界上只有( 可以使用某些量词,世界上只有(一个中 国)。 • 2、不能用“不”修饰,不同副词组合,如: • 不人 不我 不国家 很人 已经我 • 很你 都人 也人 已经我 • • • • •
动词的语法特征:
1、能同程度副词以外的副词组合。动词中,注意: 、能同程度副词以外的副词组合。动词中,注意: 只有能愿动词、心态动词可以受“ 只有能愿动词、心态动词可以受“很” 等程度副词修饰。 等程度副词修饰。 2、用来充当谓语,多数能带宾语:一般可带“着、 、用来充当谓语,多数能带宾语:一般可带“ 表动作、行为的持续、完成、 了、过”表动作、行为的持续、完成、进行等动 态意义。 态意义。 3、有些动词有重叠形式。单音按 式重叠。 式重叠。 、有些动词有重叠形式。单音按AA式重叠 双音的按ABAB方式重叠。 方式重叠。 双音的按 方式重叠 4、能用肯定和否定相叠的方式表疑问。 、能用肯定和否定相叠的方式表疑问。 去不去?肯不肯? 如:去不去?肯不肯?
二、语法的特点

语法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概括性、 语法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概括性、 抽象性 语法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稳定性。 语法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稳定性。 语法还具有民族性的特点。
三、语法单位 • 汉语是语素、词、短语、句子逐层组合为语言。 汉语是语素、 短语、句子逐层组合为语言。 因语素作为汉语中最小意义(有意义) 因语素作为汉语中最小意义(有意义)的单位可 以按一定规律组合成词, 以按一定规律组合成词,而词作为能自由运用的 最小单位可按一定规律组合成短语、词或短语加 最小单位可按一定规律组合成短语、 上特定的语调又可以构成句子,具有一个中心意 上特定的语调又可以构成句子 具有一个中心意 思且前后贯通、 思且前后贯通、互相衔接的一组句子又可构成句 汉语的语法单位有语素、 短语、句子、 群。汉语的语法单位有语素、词、短语、句子、 句群五种。 句群五种。

现代汉语语法词类

现代汉语语法词类
极、挺、顶、极其、格外、比较、 更加、越发、有点儿、稍微、略 微、几乎、过于、尤其
2.表示范围:都、总、共、总共、 统统、只、仅仅、单、一共、一 齐、一概、一律、单单、就
3.表示时间频率:已、已经、曾、 曾经、刚、才、刚才、刚刚、正、 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 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 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 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远、 赶紧、仍然、还是、屡次、依然、 重新、再、又、也、再三、早晚、 仍旧、暂且
三、复合量词
如:架次、人次、吨公里、吨海里、 秒立方米
实词6:代词——代替、指示作用
人称代词:你、我、他(她、它)、你 们、我们、他(她、它)们、自己、 自个儿、别人、大家、彼此
疑问代词:谁、哪里、哪个、几、多少、 怎么、怎么样
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里、这些、 那些、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 频率等 1.表示程度:很、十分、非常、最、
虚词2:介词——与名词或名词性 短语组成介词短语,作动词或形容 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 方式、条件、对象、比较等
1.表示时间:从、自从、打、到、 在、当、当着、于、趁、乘、随 着、临
2.表示处所方向:从、自、打、往、 朝、向、到、在、于、由、沿着、 顺着
3.表示方式方法依据:按、按照、依、 本着、经过、通过、根据、以、将、 凭、用、靠、拿 4.表示原因目的:因、由于、为、为 了、为着 5.表示对象:对、对于、关于、替、 同、与、跟、和、给、把、将、管 6.表示比较:比 7.表示排除:除了 8.表示被动:被、让、叫、给
现代汉语语法词类
词类
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
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

现代汉语语法之词类

现代汉语语法之词类

现代汉语语法之词类语法上的词类是依据词的意义和用法划分的。

按照这个标准,可以把汉语的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一般把能够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有比较实在的意义的词叫实词;把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也没有实在的意义,但是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叫虚词。

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

(一)名词动词形容词1.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义(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例如∶工人群众同志雷锋少先队员(表示人)机器火车高梁土地原子(表示具体事物)精神意义品质友谊规律性(表示抽象事物)国家社会工厂学校村委会(表示社会组织)现在今天春季北京边疆(表示时间处所)上下前后东西旁以上之前左边里头中间(表示方向位置)(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和发展变化等。

例如∶跳飞写摇晃阅读(表示动作)帮助支援保卫监督打击(表示行为)生长提高增加扩大缩小(表示发展变化)想爱关心希望喜欢(表示心理活动)能够应该必须愿意敢(表示可能愿望)来去起出来进去(表示动作的趋向)是有当作成为等于(表示其他)(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状态。

例如∶高大圆平坦绿油油(表示形状)好热甜诚实特殊(表示性质)快猛稳流利轻松(表示状态)2.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特点从语法特点看,这三类词各不相同,这里仅就它们的区别讲一讲。

(1)名词前边一般可以加数量词(一个学生),动词、形容词不可以。

表示人的名词后边可以加"们"表示多数(同志们),但是加"们"以后,前边一般不能再加表示多数的词,如不能说"三位同志们"。

(2)动词、形容词一般能够受副词"不"修饰(不听、不扩大;不红、不急躁),名词一般不可以。

很多形容词能够受表示程度的副词修饰(很整齐、非常安静),动词(除去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一般不可以。

现代汉语语法(一)

现代汉语语法(一)

现代汉语语法第一章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学二、语法单位三、句子成分四、句子分析——分析句子的两种方法第二章词类一、词类的含义及词类划分的目的二、词类划分的标准三、词的一级分类和再分类四、各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象体词五、各类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六、兼类问题第三章短语一、定义二、短语的种类三、短语的构成手段四、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五、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六、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七、短语和词宏观上的同与异第四章句子成份一、句子成分的性质二、主语、谓语主语的语法构成主语的语义类型谓语的语法构成三、动语、宾语动语的语法构成有宾动词无宾动词宾语的语法构成宾语的语义类型四、定语五、状语六、补语补语的语法构成补语的语义类型宾语、补语的顺序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七、中心语八、独立语第五章单句一、基本概念二、句型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三、主谓句主谓谓语句双宾语句连动句兼语句存现句“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有”字句“所”字句四、非主谓句五、单句和短语第六章歧义分析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二、歧义的种类(1)同音造成的歧义同形造成的歧义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词兼类造成的歧义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三、歧义的种类(2)第七章复句一、复句的含义二、复句中的关系词语三、复句的分类四、广义的并列关系五、广义的因果句因果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六、广义的转折句七、复句的扩充八、复句的紧缩。

现代汉语语法1

现代汉语语法1

物量词:尺、两、点、些 量词
动量词:下、场、番、次、阵
量词重叠:一AA;一A一A 主语(一AA ):“每一”
意义 状语:“逐一” 定语:“多”
程度:非常、过于 情状(方式):亲自、竭力 频率:常常、再三 副词 时间:立刻、刚 范围:都、只、全都 否定:不、未、没有 语气:居然、难道 关联:越、又、也
3.语法的性质
– 抽象性
•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结构规则是有限的, 而人们说写出的句子则是无限的。有限的规则之 所以能够生成无限多的句子,是因为语法具有抽 象性特点。
– 稳固性
• 语法的稳固性是相对语音、词汇而言的。其稳 固性主要表现在历史继承性和不可渗透性两个方 面。
• 语法的历史继承性,可以从汉语的发展中很明 显地看出。
句子的类
语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动宾谓语句
句子
名词性谓语句 动补谓语句
主谓句 动词性谓语句:连动谓语句
形容词性谓语句 兼语谓语句
单句
主谓谓语句 把字句/被字句
结构
非主谓句: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
联合复句:并列、连贯、递进选择
复句
偏正复句:因果、转折、条件、让步
句类——句子语气的类:陈述句、 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三种不同的语序: 语义上:玻璃窗户 ——窗户玻璃 句法上:客来了——来客了 语用上:你怎么了?——怎么了,你?
偏正结构中“的”字的作用:
1.区别偏正关系和非偏正关系
父亲母亲——父亲的母亲
写文章——写的文章
我们学生——我们的学生
NB:区别偏正关系和非偏正关系必须 有相对格式。上例短线前后的格式就 是相对格式。
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
词与词组合时的关系意义 语法意义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1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语法(词性)

1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语法(词性)

6.代词:能代替各类实词的词 代替、指示或表示疑问的作用, 人称代词:你、我、他 指示代词:这、那、这样 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为什么、怎 么
7.副词: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 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
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
• 他没有去;他没有钱 • 净水;屋里净是萝卜
洗衣服(动宾)--洗〈干净〉
如:摆整齐
坐端正
洗破了
主谓短语 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构成,两部分的关系是 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 如:他说 你写 科技发达 我做 国家富强 (名+动) (名+形)
短语结构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的老师 人类的语言 济南的冬天 B.竞选州长 记一辆纺车 纪念白求恩 C.蚊子和狮子 怀疑与学习 想和做 D.范进中举 曹刿论战 最后一课
三、多重复句划分方法
1.先确定复句有几个分句。分号处必有分 句界线,顿号处不应有,逗号处要注意 切分。 例如:
镇上的人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 先前很不相同了;也还和她讲话,但笑 容却冷冷的了。
2.找出关联词语,以此来判断复句的关 系。 例如: 他喜欢小说,并不喜欢诗歌。 他喜欢小说,却不喜欢诗歌。
“所”字短语
由助词“所”附着在别的词语前面构成,其句法作用相 当于名词。 如:所见 所闻 所发明 所创造 所思 所想
三、单句
句子分析 一般可从两个角度分析: 一是按照句子的语气可分为:陈述句、 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称为句类;
二是按照句子的结构可分为:单句、复 句,称为句型。
单句是由词或短语构成,表示相对完 整的意思的语言使用单位 (句子成分只 有一套)
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 小明和小文都是学生。

现代汉语语法词类

现代汉语语法词类
定、否定的副词:不、没、未、别、 必、必定、必然、必须、没有、一定、的确、未必、 未曾、未免、何必、不妨、不便、甭(不用) (6)表示情势情状的副词:互相、亲自、暗自、 擅自、径自、肆意、大力、竭力、大肆、相继、悄 悄、陆续、赶紧、默默、轻易、不禁 (7)语气副词:可、却、偏、竟、岂、倒、难道、 难怪、究竟、索性、简直、幸而、反正、何尝、何 不、或许、大概、明明、恰恰、只好、果然、无非、 竟然、居然等等。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句中作 状语,不能修饰名词。
如: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 已经 满 是桃儿、杏儿、梨儿。
这里连用了仿佛已经满三个副词,修饰表示判断的 动词是。仿佛表示情势,好像、似乎的意思;已经表示 完成;满表示程度深。这句话,从闻到花的甜味联想到 果实累累,用虚写开拓了诱人的丰收美景。如果不用这 几个副词,句子变成树上是桃儿、杏儿、梨儿,就不符 合实际,也没有丰富想象的意味了。
3、能直接用在介词后面,一起组成介 词短语。
向客户(讲清楚) 把汽车(开过来) 从星期天(开始) 在客厅(跳迪斯科)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名词找出来。
词是有固定的语音形形式式、、表表示示一一 定的意义、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 单位。
请请把把在在这这段段文文字字中中的的名名词词找找出出来来。。
当当国国歌歌国国旗旗一一起起升升起起来来的的时时 候候,,我我从从一一个个山山村村孩孩子子纯纯朴朴的的敬 礼敬里礼,里我,从我一从个一老个华老侨华湿侨润湿的润凝 视的里凝,视看里到,,看看到到,中看国到深中远国处深的 伟远力处和的韧伟性力。和韧性。
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心 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的 词。常做谓语。
:表示动作、行为、存现、变化、消 失、判断、心理活动等的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功能标准1
目前,汉语界大多数学者倾向于采用功能 标准,所谓功能标准,包括如下一些东西: 1.能否与其它词语组合,前面能出现什 么词语,后面能出现什么词语。 2.能充当什么成分,不能充当什么成分。 3.对一些界限需要划清的词语可以通过 矩阵图的形式来辨别。
(三)功能标准2
例如: 不+ 名 词 - 动 词 + 形容词 + 很+ - - + 数量+ + - - +助词 - + -
(三)形容词
1、性质形容词前面能加“很”。双音节的 通常能AABB重叠。 2、状态形容词前面不能加“很”,双音节 的重叠形式常用ABAB,如: 冰凉冰凉、通红通红 形容词都不能带宾语。
(四)动词和形容词的分别1
例:
强烈 的 北 风 居 然 吹 跑 了 地 上的 小石子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⑶转换生成语法学
简称“生成语法”。 说话所要表达的意思为“深层语义”,具体说出 来的词语所构成的意思为“表层语义”。如“身 体健康”也可以表达为“没痛没病”“一顿能吃 3大碗米饭”。 认为人的大脑中有词库,有若干语言框架,有若 干变换规则,说话时就是运用规则变换这些语言 框架。如: 代词+动词+了+名词 ─(移动)─→名词+代词+ 动词+了
三、语法分析的目的
语法分析想知道: 语法结构一共有多少种语法单位; 最小的语法单位是什么; 语法单位之间有些什么组合模式; 有些什么组合规律。
四、汉语语法学简史
汉语最早的语法学著作是1898年马 建忠的《马氏文通》。 1、草创阶段:1898-1928 《马氏文通》以文言文为研究对象。 1924年,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 该书以白话文为研究对象。
3、只能修饰其他词语而不能被其他词语修饰的 是修饰词。能被修饰又能修饰其他词语的是主体 词。例如: “很”可以修饰其他词语,如:很好、很认 真,但不能被其他词语修饰。所以“很”是修饰 词。 “知识”可以被修饰如“语文知识”,也 可以作修饰语如“知识的力量”。所以“知识” 是主体词。
四、词类划分顺序5
3、普及阶段:1949-1979
丁声树《汉语语法讲话》。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 汉语词类划分问题、汉语主语宾语区分问题、单 句复句问题的讨论。 中学教学语法暂拟系统。 《现代汉语词典》出版。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4、发展阶段:1979-2009
五、汉语语法的特点
五、实词的类别
(一)名词
1、普通名词前面已论述。 2、方位名词。一般附着在其他名词后面, 如: 房子后面、大桥上面 3、处所名词。能用“哪儿”提问。 4、时间名词。能用“什么时候”提问。 5、方位、处所、时间名词前面都能加 “在”。
(二)动词
1、一般都能带“了”“着”“过”。如: 吃了、走着、看过 2、趋向动词可以独立运用,但一般出现在其他 动词后面。如: 走进来、爬上去 3、能愿动词也可以独立运用,但一般出现在其 他动词前面。如: 会说话、能说普通话
教材167-170页 1、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 大影响。 2、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 要作用。 3、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 一一对应的关系。 4、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 基本一致。
第二节 词类的划分
一、词类的定义
词是什么?词汇部分已经解释过,我们按 词汇部分的解释来理解:词,指一定的语 音形式跟一定意义相结合,并且可以独立 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P111) 语法部分指出: 1、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2、划分词类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语言的构造 规则。(P172)
现代汉语· 语法
第一节
概述
一、语法是什么
1、语法是语言的构造规则(P167) , 是用词造句的规则。 2、其实,语法只是说话时大家的共 同约定,是说话时的一些习惯。
比如:按数学的组合公式n·(n-1)·(n-2), 3个词的组合应有3×(3-1)×(3-2)=6种, “我”“吃” “饭”3个词就有: 我吃饭 √ 我饭吃 饭我吃 √ 饭吃我 吃我饭 ? 吃饭我 6种组合模式。
三、汉语的词类体系
词 ┌────────┴────────┐ 实词 虚词 ┌───┼───┬───┐ ┌──┴─┐ 主体词 数量词 修饰词 声音词 关系词 语助词 ┌─┼─┐ ┌┴┐ ┌┴┐ ┌┴┐ ┌┴┐ ┌┴┐ 名 动 形数 量 区 副 拟 叹 介 连 助 语 容 别 声 气 词 词 词词 词 词 词 词 词 词 词 词 词 └┄┄┄┄┄┄┬┄┄┄┄┄┄┄┘ 代词
二、词类的划分标准
词类划分的标准一般认为有三种: 形态标准、意义标准和功能标准。
(一)形态标准1
形态标准也就是以词语的外部形式为标 准,如有些什么样的语音形式,开头的 字母是什么,结尾的字母是什么,有些 什么样的变化形式等。比如欧洲的语言 中可以规定以o结尾的是名词,汉语可 以说凡是结尾是“子”的是名词,等等。 欧洲的语言有形态变化,如,词语后面 可以加上ing、ed、ness等。
四、词类划分顺序7
例:名词 1、语义特征: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2、语法特征: 2.1 前面可以加上数量词组。例如: 一本书、三艘船、五个人 2.2 汉语没有“数”的形式变化,无论几本书,“书”的写法 是不变的。但是,汉语可以在指人的名词后面加上“们”表示多 数。例如: 女士们、先生们、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孩子们 2.3 前面不可以加副词,这是名词与其它词类的显著差别。例 如: 不能:不汽车、不电灯、不同学;很飞机、很粮食、很房子 2.4 不能重叠,有些单音节的名词转化为量词后可以重叠,重 叠后有遍指(全部)的意思。 例如: 天天、人人、家家、村村
按说这6种组合模式都是对的, 但我们只选用了其中3种,并没 有全部都用。用了的,我们就说 是对的,没用的,我们就说不V,肯定否定疑问式 为V不V; 若V=AB,则V不V=AB不AB。 若AB=睡觉、休息、学习、讨论……,那么, AB不AB= 睡觉不睡觉 休息不休息 学习不学习 讨论不讨论 恐怕不少人说“A不AB”。
(四)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关系1
例句:干燥而寒冷的寒流居然刮到这座城市了。 用平面图表示,它们的关系如下: (干燥而寒冷)+的 [居然] ↓ ↓ 【{寒流→刮→城市}+了】+。 ==== — ~~~~ ↑ ↑ 〈到〉(座) ↑ (这)
(四)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关系2
那么,按照功能标准,首先就可以根据这些词语的位置 考虑它们的词性。比如做主语、宾语的是名词,做谓语 的是动词,做定语的是形容词,做状语的是副词,如此 等等。如: 量词 形容词─┐ 助词 副词 趋向动词│ 语气词 │ │ │ │ │ │ │ 干燥+而+寒冷+的+寒流+居然+刮+到+这+座+城市+了+。 │ │ │ │ │ 连词 名词 动词 代词 名词
若肯定式为“A得B”,否定式为“A不B”, 疑问式就应该为“A得BA不B”,如: 行得通行不通 吃得了吃不了 做得完做不完 来得及来不及 恐怕不少人说“A不A得B”。
语法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语言就一定 有语法。语法不是语言学家们主观确定 的。
二、语法学及其种类
1、人如果对客观存在的语法展开研究,那 么这种人对客观存在的语法的主观的系统 的认识就可以叫做语法学。 人的主观认识往往是因人而异的,观察 角度不同,占有材料不同,方法不同,观 察角度不同都会造成差别,所以语法学有 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一)形态标准2
在有形态的语言中这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汉语能称得上 形态的东西却很少。 1.可以称得上为“词缀”的,如教材所例: _子 _儿 _头 _家 _者 _化 阿_ 2.重叠形式 ABAB式、AABB式、ABB式。 3.数的表现 汉语能够称得上“数”的表现形式的是“们”,但“们”使 用的范围很有限,只能用来检验是否表示“人”的名词。 4.时、体的表示 汉语是在动词前加时间词表示“时”,在动词后加“着、了、 过”表示“体”的,但并不是所有动词都可以后加“着、了、 过”,例如可以“死了”但不能“死着”“死过”,又如“出 神”“带头”“打猎”等不及物动词。 所以汉语的词类划分难以完全依靠形态标准。
2、革新阶段:20世纪30-40年代
1942年,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兼顾文言 与白话的对比,注重句法结构的变换关系。 1943年,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强调建立汉 语独特的语法结构,提出“仂语”(词组)的观 点。 1948年,高名凯《汉语语法论》。强调汉语没 有形态变化。 同时代的其他著名学者:方光焘、陈望道。
1、语法学
人的主观认识有可能跟客观相一 致,也有可能不一致,由于语法 潜藏在人的大脑当中,看不见摸 不着且常常变化,所以至今为止 人类还无法真正掌握语法。 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是语法学。
2、语法学的种类
⑴传统语法学 A.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句子。句子是由词组 成的,词在一个平面上组合。 B.词类与句子成分相对应: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宾语 形容词 名词 副词 动词 形容词 名词
例:
强烈的北风居然吹 跑了地上的小石子儿。 ( ) ===[ ]-〈〉( ) ~~~~~~~ 定 主 状 谓 补 定 宾 语 语 语 语 语 语 语 这种分析法称为“中心词分析法”。
⑵描写语法学
又称为“结构主义语法”或者“结构 语法”。 从目前在中国的运作来看,该理论的 特点是: 词组也可以充当句法成分,词类的划 分以其分布为主要依据。 语法单位内部存在层次,所以对语法 单位的分析应该采用层次分析法。
4、划入修饰词的再分区别词和副词。 区别词只能做定语,不能做其他成分。 副词只能做状语,不能做其他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