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互换定律

合集下载

连锁与互换定律

连锁与互换定律

连锁遗传遗传学中把不同性状常常联系在一起向后代传递的现象称为连锁遗传。

连锁遗传规律连锁遗传的相对性状是由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控制,具有连锁关系,在形成配子时倾向于连在一起传递;交换型配子是由于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形成的。

完全连锁:同一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不发生分离而被一起传递到下一代的现象称为完全连锁。

不完全连锁:指连锁基因之间在遗传过程中可能发生交换而表现出独立遗传的现象。

重组值及其测定重组值:不完全连锁的双杂合体产生的重组型配子数占配子总数的百分比称,又称重组率,用Rf 表示。

Rf = (重组型配子数/ 总配子数)×100%重组值的变化范围是0~50%交换值:指不完全连锁的两基因间发生交换的频率。

通常把重组值称为交换值,实际上交换值不能等同于重组值。

因为等位基因之间偶然会发生多重交换,多重交换的结果不一定形成重组型配子。

用重组值代表交换值会造成偏低的估计。

重组值的测定测交法即用F1与隐性纯合体交配。

测交后代(Ft)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直接反映被测个体(如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Rf = (重组型配子数/ 总配子数)×100%自交法(自学)多用于去雄较困难的植物,如水稻、小麦、花生、豌豆等。

简易法(x —指双隐性纯合子的频率)相引相(AABB×aabb):Rf = 1 - 2X相斥相(AAbb×aaBB):Rf = 2相引项中自交法计算交换值的步骤:①求F2代纯合隐性个体的百分率;②以上百分率开方即得隐性配子的百分率;③含两个显性基因配子的百分率等于隐性配子的百分率;④100% - 2×隐性配子的百分率得重组配子百分率,即得重组值。

遗传距离:通常用重组值/交换值来度量基因间的相对距离,也称为遗传图距。

以1%的交换值作为一个遗传距离单位(1cM)其变化反映基因间的连锁强度或相对距离。

重组值越大,说明两基因间的距离越远,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小;重组值越小,说明基因间的距离越近,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大。

连锁互换定律

连锁互换定律

连锁互换定律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连锁与互换定律1、连锁遗传:原来在亲本中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性状在F2中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称连锁遗传。

连锁相包括互引相(AB、ab)、互斥相(Ab、aB)。

2、亲本型:与两亲本相同的性状表现型称为亲本型;不同的称为重组型。

3、完全连锁遗传:仅有亲本型,缺少重组型,eg:仅见于雄果蝇、雌家蚕。

4、不完全连锁遗传:在连锁遗传的同时发生性状的交换和重组;绝大多数生物为不完全连锁遗传。

5、利用测交法验证连锁遗传现象:特点:连锁遗传的表现为: 两个亲本型配子数是相等,> 50%; 两个重组型配子数相等,< 50%。

亲组合类型多, 重组合类型出现少6、交换值(Cv):指不完全连锁的两基因间发生交换的频率(百分率,平均次数) 。

重组值(Rf):不完全连锁的双杂合体产生的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比率(百分率)。

通常又把交换值称为重组值。

但严格说,交换值不能等同于重组值,因为若两个基因座之间相距较远,其间发生偶数次多重交换时,结果不形成重组型配子,用重组值代表交换值会造成偏低的估计。

7、连锁群: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的基因群(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特点:一种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与染色体的对数是一致的。

即有n对染色体就有n个连锁群。

8、染色体作图:把染色体的多种基因相互之间的排列顺序确定下来。

连锁遗传的特征1)摩尔根连锁互换是经典遗传学第三定律,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补充;2)发生在两对或以上基因间,且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3)连锁基因发生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4)减数分裂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是形成重组型的分子基础;5)两对基因座间距离越大,交换概率越大、连锁性越弱;6)完全交换即为自由组合,完全不交换即为完全连锁情形;染色体作图(基因定位)方法包括两点测交法和三点测交法计算基因间相对距离(1)非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排列的直线距离与基因间的互换率大小有关;(2)遗传学上规定,以互换率的1%作为一个遗传单位将基因定位在一条直线上。

05第五章 连锁和交换定律

05第五章   连锁和交换定律

7
(3)完全连锁的特点: ①只产生亲本类型的配子,不产生重组型配子 ②测交结果为两种表型,比例为1:1 ③自交结果为3:1(相引组)或1:2:1(相斥 组)
8
2 不完全连锁
(1)试验:
9
(2)不完全连锁(incomplete linkage): 连 锁的非等位基因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交 换的现象。杂合体即产生亲型配子又产生重 组型配子。 (3)不完全连锁的特点 ①两对基因的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不仅有亲 型配子,也有少量重组型配子 ② 两种亲型配子相等,两种重组型配子也相等。 ③测交后代中四种表现型中亲本类型较多且相 等,而重组型较少并相等。无固定比例。
1 性别:雄果蝇、雌家蚕未发现染色体片断发生交换; 霍尔丹定律认为凡是较少发生交换的个体必定是异配 性别的个体。 2 温度:家蚕第二对染色体上PS-Y(PS黑斑、Y幼虫 黄色) 饲养温度(℃)30 28 26 23 19 重组值(%) 21.48 22.34 23.55 24.98 25.86 3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部位: 离着丝点越近,其重组值越小,着丝点不发生交换。 4 两基因间距离愈远,愈易交换。
37
38
①7、8组合为双交换类型。
双交换: 双交换
39
②用双交换类型与亲本类型相比较,得到基因的 排列顺序为: cshwx或wxshc
40
③分别求出sh与c及sh与wx之间的重组值 RF(c-sh) =(116+113+4+2)÷6708×100%=3.5% =(116+113) ÷6708×100%+ (4+2)÷6708×100% =(116+113) ÷6708×100%+双交换 RF(sh-wx)=(626+601+4+2)÷6708×100%=18.38% =(626+601) ÷6708×100%+ (4+2)÷6708×100% =(626+601) ÷6708×100%+双交换

连锁互换定律内容

连锁互换定律内容

连锁互换定律内容连锁互换定律是指在一个电路中,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元件相连,那么它们之间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可以通过连锁互换的方式进行推导和计算。

这个定律在电路分析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路中元件之间的关系。

一、定律的表述连锁互换定律有两种表述方式:1. 电压表述:在一个电路中,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元件相连,则它们之间的电压满足连锁互换关系。

即对于任意两点A、B,如果它们之间有n个元件相连,则有:U_AB = U_12 + U_23 + … + U_n-1,n其中U_AB表示点A到点B之间的电压,U_ij表示第i个元件和第j 个元件之间的电压。

2. 电流表述:在一个电路中,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元件相连,则它们之间的电流满足连锁互换关系。

即对于任意两点A、B,如果它们之间有n个元件相连,则有:I_AB = I_1 = I_2 = … = I_n其中I_AB表示点A到点B之间通过的总电流,I_i表示第i个元件通过的电流。

二、应用举例1. 串联电路中的连锁互换定律在一个串联电路中,如果有n个电阻相连,则它们之间的电压满足连锁互换关系。

即对于任意两点A、B,如果它们之间有n个电阻相连,则有:U_AB = U_1 + U_2 + … + U_n其中U_AB表示点A到点B之间的电压,U_i表示第i个电阻上的电压。

同样地,在一个串联电路中,如果有n个电阻相连,则它们之间的电流满足连锁互换关系。

即对于任意两点A、B,如果它们之间有n个电阻相连,则有:I_AB = I_1 = I_2 = … = I_n其中I_AB表示点A到点B之间通过的总电流,I_i表示第i个电阻通过的电流。

2. 并联电路中的连锁互换定律在一个并联电路中,如果有n个分支相连,则它们之间的电压满足连锁互换关系。

即对于任意两点A、B,如果它们之间有n个分支相连,则有:I_AB = I_1 + I_2 + … + I_n其中I_AB表示点A到点B之间通过的总电流,I_i表示第i个分支上通过的电流。

连锁互换定律名词解释

连锁互换定律名词解释

连锁互换定律一、引言连锁互换定律(Chain Rule)是微积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理,用于计算复合函数的导数。

在微积分中,复合函数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函数通过连续组合构成的函数。

根据连锁互换定律,我们可以通过导数相乘的方式求得复合函数的导数。

二、定义设函数y=f(u)与u=g(x)均可导,则复合函数y=f(g(x))也可导,且有如下关系:dy/dx = dy/du * du/dx这一关系即为连锁互换定律。

三、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连锁互换定律,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示例。

假设有函数y=sin(2x),我们想要求得y关于x的导数。

首先,设u=2x,则可以得到y=sin(u)。

根据导数的定义,我们知道dy/du=cos(u)。

接下来,我们需要求得du/dx。

由于u=2x,所以du/dx=2。

根据连锁互换定律,我们可以将以上两部分的结果相乘:dy/dx=(dy/du) * (du/dx) = cos(u) * 2。

将u=2x代入上式,我们最终得到dy/dx=2cos(2x)。

这个示例展示了如何利用连锁互换定律求得复合函数的导数。

四、连锁互换定律的证明连锁互换定律可以通过导数的定义和极限的性质来证明。

我们先从导数的定义开始,设函数y=f(u)与u=g(x)均可导。

根据导数的定义,我们有:dy/du = lim(h->0) [(f(u+h)-f(u))/h] (1)du/dx = lim(k->0) [(g(x+k)-g(x))/k] (2)下面我们考虑复合函数y=f(g(x))的导数。

首先,我们可以将函数y=f(g(x))表示为y=f(u),其中u=g(x)。

根据导数的定义,我们有:dy/dx = lim(h->0) [(f(u+h)-f(u))/h] (3)为了证明dy/dx与dy/du * du/dx相等,我们需要将(3)式左边与右边进行比较。

我们将(1)式与(2)式代入(3)式左边,即可得到:dy/dx = lim(h->0) [(f(g(x)+k)-f(g(x)))/k] (4)为了继续比较(4)式与dy/du * du/dx,我们对(4)式进行化简。

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

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

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1.完全连锁⑴. 用纯种灰身长翅果蝇与纯种黑身残翅果蝇交配,子一代都是灰身长翅;⑵. F1代的雄果蝇与双隐性的雌果蝇测交结果:P 纯种灰身长翅×黑身残翅BBVV bbvv测交F1灰身长翅♂×黑身残翅♀BbVv bbvv测交后代灰身长翅黑身残翅50% 50%F1为灰身长翅:果蝇灰身B对黑身b是显性长翅V对残翅v是显性测交后代没有出现1∶1∶1∶1比例,无法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测交后代出现两种与亲本完全相同的类型,各占50%解释:摩尔根认为果蝇的灰身基因和长翅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可用表示,黑身基因和残翅基因也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可用表示;当两种纯种的亲代果蝇交配,F1的基因型BbVv,应表示为,表现型是灰身长翅;F1测交只能产生两种类型灰身长翅,黑身残翅,比例各占50%;概念:连锁——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在向下一代传递时,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连在一起不分离的现象完全连锁——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只有基因的连锁,没有基因的互换,后代只表现出亲本的性状连锁群: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构成一个基因群,它们间的关系是彼此连锁的,称为就连锁群2. 不完全连锁用子一代雌性个体进行测交实验结果:P 纯种灰身长翅×黑身残翅BBVV bbvv测交F1灰身长翅♀×黑身残翅♂BbVv bbvv测交后代灰身长翅黑身残翅42% 42%灰身残翅黑身长翅8% 8%后代出现四种性状,其中亲本类型占多数,新组合类型占少数;解释: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减数分裂第一期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联会复合体中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会发生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在交换区段上的基因随染色体发生交换,这种交换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交叉互换后形成四种配子,其数量相同;其中有两种配子是亲本类型,两种配子是重组合类型,各占一半;但是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的性母细胞并不多,所以,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亲本类型的配子最多,重组合类型的配子占少数;重组类型配子数与所产生的配子总数的比值称为交换率;比如:以上测交实验中,两种重组个体分别占8%,所以,两个基因间的交换率为16%;其性母细胞在进行间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换的性母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是16%×2 = 32%交换率×2 = 发生交换的性母细胞的比例完全连锁0≤交换率≤50%自由组合1 染色体上各个基因间的交换率是不同的,这种差异在反复的试验中总是恒定的2 交换率的大小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距离有关,两基因间的距离越小,染色体交叉的机会越小,基因交换率也越小3 基因交换率反映了两基因间的距离:交换率小,距离小;交换率大,距离大4 基因图是根据基因间的交换率绘制的5 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与它的染色体的对数是一致的3.基因连锁和交换定律的实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发生交换,产生基因重组;4.基因连锁和交换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 动植物育种工作,选配优良品种大麦:抗杆锈病抗散黑穗病紧密连锁育种时选择了抗杆锈病植株等同于选择了抗散黑穗病植株不利性状与有利性状连锁:打破基因连锁,促成基因交换,重组成所需基因型2 医学实践中,推测某种遗传病在胎儿中发生的可能性甲髌综合症: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症状是指甲发育不良,髌骨缺少或发育不良;致病基因NP与ABO血型的基因I A、I B、i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患病家庭中:NP基因常与I A连锁np基因常与I B、I基因连锁若已知:NP与I B间的重组率为18%,患者的后代患病的概率是:从右边的图分析可以看出,NP与I B间的重组率位18%,产生的配子中、类型配子各占41%,、配子各占9%;与其他几种配子结合后,后代中只要是A型或是AB型血含I A,一般将患甲髌综合症,不患病的可能性是18%;5.基因定位1两基因间在遗传学上的相对图距,交换率的大小反映出连锁基因之间的距离大小,通过交换率的测定,即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次序和相对距离;遗传学上把交换率的“%”去掉,可作为两基因在遗传学上的相对图距;2基因定位的方法基因定位通常采用“三点测交”法,即用三杂合体跟三隐性个体测交,通过对测定子代表型及比例分析、计算三个连锁基因间的交换值,从而确定各个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次序和相对距离;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①两边的两个基因的相对距离=两个单交换值之和+两倍的双交换值;②两边的两个基因间的交换值=两个单交换值-两倍的双交换值;另外,不必计算交换值,可直接判断三个基因的次序,其方法为:用亲组合表型的基因次序与双交换表型的基因次序进行比较,发生交换的一对等位基因应位于三对等位基因的中间;学习指导1. 完全连锁遗传后代只出现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的比例为1∶1,无重组类型出现,完全连锁现象一般出现在雄果蝇和雌家蚕中;2. 不完全连锁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两种亲本类型占多数,两种重组类型占少数;不完全连锁在生物中普遍存在,不同的基因的连锁的程度不一样;3. 基因的连锁原因是,决定不同形状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遗传时,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连在一起,不分离,表现出连锁现象;4. 基因互换的原因是:细胞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染色体互换,导致位于其上的等位基因彼此互换;5. 减数分裂时,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多数不同基因常常进入同一配子,表现出连锁;部分等位基因会在四分体时期,随着染色体的互换而互换,产生基因重组;6. 互换引起的基因重组,产生生物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来源;7. 互换率是F1产生的重组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比;8. 交换的可能性与基因间的距离大小有关;交换率=0,表现为完全连锁;交换率=50%,表现为自由组合;0<交换率<50%,表现为不完全连锁;9. 交换的配子百分率是交换的性母细胞百分率的一半,因为任何一个交换的性母细胞所产生的四个配子中总有两个是亲本类型的,两个是重组类型的;10. 不同基因间的交换率不同,这种差异在反复实验中总是恒定的;11. 两个基因间的距离越近,它们之间染色体交叉的机会就越少,基因的交换率就越少,连锁就越强;反之,两个基因距离越远,交换率就越大;12. 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的基因构成一个基因群,即是一个连锁群;果蝇有四对染色体,就有四个连锁群;人类的伴性遗传1人类的红绿色盲、血友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的遗传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遗传方式相同;遗传系谱的主要特点为:①人群中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在一些发病率低的系谱中,只有男性患者;②双亲无病,儿子可能发病,女儿则不会发病;③女性患者的儿子必患病;④系谱一般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2人类的抗维生素D佝楼病为伴X显性遗传;其系谱特点为:①人群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前者的病情可较轻;②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个该病患者;③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将患病,儿子都正常;④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都各有1/2的患病风险;3人类男性外耳道多毛症是伴Y连锁遗传或限雄遗传;其特点是:患者均为男性,并且是父传子,子传孙,女性不会出现相应的遗传病症;人类染色体疾病1.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病1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症软白痴患者的核型为:47,XXXY+21,也称21三体;该病大多是由卵子发生过程中21号染色体不分离,形成了多一条21染色体的异常卵细胞,受精后形成;发病率为:l/600~1/800;2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病①先天性学儿发育不全症Klinefelter综合病本病患者在青春期出现临床症状,睾丸小且发育不全,不能生育;其核型为47,XXY;该病大多是由卵子发生过程中X染色体不分离,形成多一条X染色体的异常卵子,受精后形成;发病率占男性的1/700~1/800;②性腺发育不全症Turner综合症本病患者只有卵巢基质而无滤泡,无生育能力;其核型为45、XO;该病大多数为精子发生过程中XY不分离,形成了性染色体异常的精子,并和卵子受精后形成;发病率占女性的1/3500;2.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疾病1猫叫综合症,本病患者哭声如猫叫,智力低,肌张力也低下;患者的核型为46,XXXY,但患者的一条5号染色体的短臂缺失;214/21易位型先天愚型,患者核型为46,XXXY,-14,tt14;21;患儿核型中少一条14号染色体,多一条由14号和21号染色体形成的易位染色体;这种易位可以是新发生的结构畸变,也可以由双亲之一传来;基因表达的调控知识概要一、基因调控的重要意义任何一个细胞在一定时期内,并非全部基因都能表达,而是在一定时期内的一定条件下,只能部分特定基因在表达;所以,基因表达的调控能使生物在利用自然资源和应付生活环境方面很有灵活性,从而使生物可以更好的保存自己,繁衍种族;二、操纵子学说1.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乳糖操纵子的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如下图所示;乳糖操纵子的关闭状态乳糖操纵子的打开状态2.乳糖操纵子的打开状态如图所示;基因的调控系统表明,它使一个代谢系统中的酶系能够同时按所需要的数量准确地合成;乳糖操纵子只有在环境中有乳糖存在时,才开始合成这个酶系,乳糖分解完之后,由于负反馈而停止酶的合成,这就使细菌能更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3.真核生物基因调控的复杂性;一般地说,包括四个水平的调控;①转录前的调控a.组蛋白转位模型:DNA的一个特定位置上的一种特异性的非组蛋白磷酸化以后,磷酸基带负电荷,于是非组蛋白与带负电荷的DNA相斥,并与带正电荷的组蛋白强烈地结合在一起;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复合体从DNA上脱离开来,使这部分DNA裸露出来,不再受组蛋白的抑制而开始转录;b.真核细胞基因调控系统的模型:由于真核生物代谢需很多酶,这些酶的基因可能分散在不同染色体的不同部位上;那么,达到协调机制的原理如面两图所示;真核细胭基因调控系统的模型真核细胞基因的复杂调控系统②转录水平的调控RNA聚合酶I催化rRNA的转录,RNA聚合酶Ⅱ催化mRNA的转录,RNA聚合酶Ⅲ催化tRNA和5sRNA的转录;③转录后的调控对初产生的RNA加工剪接,去掉内含子和非编码区顺序,把几个外显子连接起来,成为成熟的mRNA;④翻译水平的调控,mRNA的戴帽与核糖体小亚基识别并与之结合,是开始翻译的条件;⑤翻译后的调控翻译的最初产物是一个大的蛋白质分子;有时,必须经酶切成更小的分子才能有生物活性;如胰岛素原→胰岛素;细胞质遗传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知识概要一、细胞质遗传的特点①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的;②F1通常只表现母方的性状;③杂交的后代一般不出现一定比例的分离;二、高等植物叶绿体的遗传1.紫茉莉的绿白斑的遗传其特点为:不同枝条上的花朵相互受粉时,其后代的叶绿体种类完全决定于种子产生于哪一种枝条上,而与花粉来自哪一种枝条无关;2.玉米的埃型条斑遗传其特点是:①条斑植株作父本,正常植株作母本时,显示孟德尔式遗传;②条斑植株作母本,不论父本基因型怎样,其子代看不到典型的孟德尔式比数,显示出典型的细胞质遗传;三、真菌类线粒体的遗传核基因遗传遵循孟德尔式遗传,但杂交的后代性状跟核基因无直接关系而表现为细胞质遗传如酵母菌的“小菌落”和链孢霉的“缓慢生长”要变型等;四、细胞质遗传在育种上的应用玉米的“二区三系”制种,就是核质互作的一个例子;杂交制种过程如下:Srr ×Nrr Srr ×NRR雄性不育系↓↓保持系↓↓Srr Nrr SRr NRR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杂交种恢复系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繁殖制造杂交种,同时繁殖恢复系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植物雄性不育并不完全是由细胞质决定的,它也有核不育型,但是难以找到保持系;细胞质和细胞核互相作用的不育,简称质-核型,表现型比较复杂,当细胞质不育基因S存在时,细胞核内必须有一对隐性基因rr,个体才表现不育;杂交或回交时,只要父本核内没有R基因,杂交后代保持雄性不育;如果细胞质基因是正常可育的N,即使核基因仍然是rr,个体仍然是正常可育的,如果核内存在显性基因R,不论细胞质基因是S 还是N,个体都表现育性正常;雄性不育系:是一种雄性退化主要是花粉退化但雌蕊正常的母水稻,由于花粉无力生活,不能自花授粉结实,只有依靠外来花粉才能受精结实;因此,借助这种母水稻作为遗传工具,通过人工辅助授粉的办法,就能大量生产杂交种子;保持系:是一种正常的水稻品种,它的特殊功能是用它的花粉授给不育系后,所产生后代,仍然是雄性不育的;因此,借助保持系,不育系就能一代一代地繁殖下去;恢复系:是一种正常的水稻品种,它的特殊功能是用它的花粉授给不育系所产生的杂交种雄性恢复正常,能自交结实,如果该杂交种有优势的话,就可用于生产;光合作用专题讲义预备知识一、光合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和间质中;二、光合色素:1、叶绿素3:叶绿素a、b3:1,吸收光能,少数叶绿素a能转换光能;2、类胡萝卜素1: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2:1,吸收光能;3、藻胆素:常结合成澡胆蛋白;三、吸收光谱:红光→蓝紫光770nm→390nm,能量与波长成反比;光合机理光反应暗反应三个阶段1、原初反应2、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3、碳同化能量转变光能→电能电能→活跃化学能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贮能物质量子→电子ATP、NADPH 糖类磷酸丙糖转变部位类囊体片层类囊体片层叶绿体基质一、原初反应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成电能粗的波浪箭头是光能的吸收,细的波浪箭头是能量的传递,直线箭头是电子传递;空心圆圈代表聚光性叶绿素分子,有黑点圆圈代表类胡萝卜素等辅助色素;P是作用中心色素分子,D是原初电子供体,A是原初电子受体,e是电子二、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附:希尔反应Z原始电子供体Q、PQ醌、质体醌Cytf、Cytb细胞色素PC质体蓝素Fd铁氧还蛋白PSII680、PSⅠ700光系统NADP+、NADPH+H+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三、碳的同化1、卡尔文循环基本途径、又称C 3途径①羧化阶段:1,5-二磷酸核酮糖RuBP 十CO 2→3-磷酸甘油酸②还原阶段:3-磷酸甘油酸A TP →1,3-二磷酸甘油酸NADPH →3-磷酸甘油醛 ③再生阶段:3-磷酸甘油醛→6-磷酸果糖→5-磷酸核酮糖→RuBP3RuBP +3CO 2 −−−−→−ATPNADPH 9/6 PGALd3-磷酸甘油醛+3RuBPPGALd,于叶绿体中形成淀粉,或在细胞质中转变为蔗糖; 2、C 4途径甘蔗、玉米、高梁①固定CO 2的新途径光合效率高:CO 2+磷酸烯酸式丙酮酸PEP →草酰乙酸C4 ②必须进行卡尔文循环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3、景天酸代谢CAM,景天、落地生根植物晚间固定CO 2PEP 附:光呼吸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吸收氧气,放出CO 2C3>C4不利积累有机物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光照强度、CO 2浓度饱和点与补偿点、温度呼吸作用专题讲义预备知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脱氢、失e 、加氧还原加氢、得e 、脱氧 呼吸机理一、有氧呼吸C 6H 12O 6+6O 2−→−酶6CO 2+6H 2O +能量 1、糖酵解细胞质一分子C 6H 12O 6分解为两分子丙酮酸,并且发生氧化脱氢和生成少量ATP;C 6H 12O 6+2NAD ++2ADP +2Pi −→−酶2CH 3COCOOH +2NADH +2H ++2ATP ① C 6H 12O 6 → G –6–P -ATP②G –6–P → 2PGALd -ATP③2PGALd → 2C 3H 4O 34ATP + 2NADH +2H +2、三羧酸循环TCA 、柠檬酸循环线粒体基质C 3H 4O 3彻底分解为CO 2和氢这个氢被传递氢的辅酶携带着,同时生成少量的A TP;→过渡反应丙酮酸的氧化脱羧CH 3COCOOH+辅酶AHSCoA →→乙酰辅酶A CH 3COSCoA-CO 2-2H NAD +→NADH +H +① 乙酰CoA +草酰乙酸4C → 柠檬酸6C+ HSCoA② 柠檬酸 → α–酮戊二酸5C -CO 2-2HNAD +→NADH +H +③ a –酮戊二酸5C → 琥珀酸4C+A TP -CO 2-2H NAD +→NADH +H +④ 琥珀酸4C → 延胡索酸4C-2H FAD →FADH 2线粒体内膜⑤ 延胡索酸4C → 苹果酸4C → 草酰乙酸4C-2H NAD +→NADH +H +附:底物水平磷酸化3、电子传递系统和氧化磷酸化氢氢离子和电子被传递给氧以生成水,并且放出大部分的能量,以生成A TP;①电子传递链是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电子传递体,分子氧是最后的电子受体;②NADH+H+→3ATP;FADH2→2ATP③化学渗透学说④磷酸甘油穿梭系统36,肌肉和神经、苹果酸—草酰乙酸穿梭系统38二、无氧呼吸1、酒精发酵C6H12O6+2ADP+2Pi→2C2H5OH+2CO2+2ATP2、乳酸发酵C6H12O6+2ADP+2Pi→2C3H6O3+2ATP植物水分、矿质代谢和成花生理植物细胞的水势与渗透吸水成熟的植物细胞外为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的细胞壁,中央有一个大的液泡,细胞壁和液泡之间则是细胞的原生质体;从物质透过角度讲,细胞壁是一个完全的透性膜,水分和溶质都可以自由地透过;而原生质膜和液泡膜则是分别透性膜;而且原生质膜和液泡膜之间的中质也并非是任何物质都容易透过的结构;这样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将细胞的整个原生质体原生质膜、液泡膜和中质看做是一个分别透性膜;液泡中是具有一定渗透势的溶液,那么植物细胞所处的环境溶液的情况就不外乎三种;即环境溶液的水势高于细胞的水势高水势液,环境溶液的水势低于细胞的水势低水势液,环境溶液的水势与细胞的水势相等等水势液;但不论处在何种情况下,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之间都能够发生渗透作用,只不过在第三种情况下,由于细胞内外无水势差的存在,外观上没有水分进出细胞的现象发生;所以说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溶液共同构成了一个渗透系统,能够发生渗透作用;植物细胞以渗透吸水为主,吸水的动力来自细胞内外的水势之差,那么,植物细胞的水势又该如何计算呢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央有大的液泡,其内充满着具有一定渗透势的溶液,所以渗透势肯定是细胞水势的组成之一,它是由于液泡中溶质的存在而使细胞水势的降低值;因此又称为溶质势,用ψs 表示;由于纯水的渗透势最大,并规定为0,所以任何溶液的渗透势都比纯水要小,全为负值;当细胞处在高水势溶液中时,细胞吸水,体积扩大,由于细胞原生质体和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前者大于后者,所以细胞的吸水肯定会使细胞的原生质体对细胞壁产生一种向外的推力,即膨压;反过来细胞壁也会对细胞原生质体、对细胞液产生一种压力,这种压力是促使细胞内的水分向外流的力量,这就等于增加了细胞的水势;这个由于压力的存在而使细胞水势的增加值就称为压力势,用ψp 表示;其方向与渗透势相反,一般情况下为正值;此外,细胞质为亲水胶体,能束缚一定量的水分,这就等于降低了细胞的水势;这种由于细胞的胶体物质衬质的亲水性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就称为细胞的衬质势,以ψm表示;所以说,植物细胞的吸水不仅决定于细胞的渗透势ψs,压力势ψp,而且也决定于细胞的衬质势ψm;一个典型的植物细胞的水势应由三部分组成,即ψw=ψs+ψp+ψm;从作用效果看,ψs和ψm是使水分由细胞外向细胞内流的力量;ψp则是使水分由胞内向外渗的力量;就是说ψs和ψm的符号与ψp的符号相反,ψs和ψm为负,而ψp为正;理论上细胞的水势ψw应由ψs、ψp和ψm三部分组成,但ψs、ψp和ψm在细胞水势中所占的比例则是随着细胞的发育时期及细胞所处的状态的改变而变化的;就ψm来讲,干燥种子和未形成液泡的细胞中,ψm是一个很大的负值;而在有液泡的细胞中,由于细胞的衬质部分已被水饱和,ψm等于零或接近于零,其绝对值很小<0.1,相对于绝对值很大的水势来讲,就十分的微不足道了;因此,在计算有液泡细胞水势的时候,ψm通常可以省掉;即有液泡细胞的水势可以用公式ψw=ψs+ψp进行表示和计算;当ψw低于外界溶液时,细胞即可吸水;在一般情况下,细胞的ψp为正值,但处于强烈蒸腾环境中的细胞的ψp为负值,而不为正值;细胞蒸腾失水,细胞体积缩小,最后可失去膨压而达到萎蔫的程度,但此时一般并不能引起质壁分离,原因是水与细胞壁的附着力很强,这样在原生质体收缩时细胞壁被向里拉,甚至发生褶皱变形;同时,细胞壁产生的反作用力使原生质体和细胞液处于张力的状态;张力相当于负的压力;在计算水势时应取负值;因此,在产生张力时,细胞的水势将变得比ψs更负;3.根系吸水及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动力植物体水分的获得主要借助于根系对土壤中水分的吸收;根系的吸水方式有两种,即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主动吸水是由于根本身的生理活动而引起的水分吸收,与地上部分的活动无关,吸水动力是根压;被动吸水由蒸腾作用而引起,而与根系的活动无关,吸水的动力是蒸腾拉力;那么,根压和蒸腾拉力是怎样产生的呢关于根压产生的机制现在还不很清楚,一般是用渗透理论来解释;为更好地理解这个理论,必须首先了解植物体的结构;植物体从空间上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共质体、质外体和液泡;共质体是指植物体中所有细胞中活的部分,即是指整个植物体的原生质总体;由于各细胞原生质之间有许多胞间连丝相连,所以共质体是一个连续的系统或体系;质外体则是指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等原生质体以外的部分;水分和溶质可以在其中自由扩散;和共质体不同,质外体是不连续的,由于内皮层凯氏带的存在,内皮层就将质外体分隔成为两个区域,其一在内皮层外,包括皮层部分的细胞壁、细胞间隙,这部分可以和土壤溶液之间保持水分和溶质的扩散平衡;另一区域在中往内,包括中柱部分的细胞壁、细胞间隙及成熟的导管;内外两部分质外体之间的水分和溶质的交流,都只有通过内皮层细胞原生质体部分来进行;液泡由于有液泡膜和原生质体隔开,所以它既不属于质外体,也不属于共质体,而且它们也不连续成整体;渗透理论认为: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离子,在质外体的外部皮层,离子随土壤溶液进入质外体直至内皮层,溶液中的离子可被活细胞主动吸收,即由质外体进入共质体;在共质体中,这些离子可以通过胞间连丝从一个细胞运至另一个细胞,通过内皮层进入中柱的活细胞;之后细胞中的离子又被动地扩散到导管中,即由共质体进入质外体;其结果,内皮层以外的质外体离子浓度降低,水势增高;而内皮层以内的质外体离子浓度增高,水势降低;这样内外质外体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水势梯度,于是水经过内皮层的渗透作用而进入中往,进入导管,使导管内产生一种静水压力即根压,水分即沿导管上升;蒸腾拉力是由于蒸腾作用而产生的;由于蒸腾,靠近气孔下腔的叶肉细胞含水量减少;水势降低,向相邻细胞吸取水分,当相邻细胞水势减低时,转向其相邻细胞吸水,如此依次传递直至向导管吸水;这就犹如造成了一种将导管中的水向上拉的力量,这种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就称为蒸腾拉力;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并存,但二者在根系吸水过程中的比重却很不相同;一般被动吸水占有很大的比重,主动吸水很少;所以蒸腾拉力是根系吸水和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主要动力;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蒸腾拉力将导管中的水柱向上拉,同时水柱本身的重力又将水柱向下拖,水柱的两端同时受到上拉下拖两种力量的作用,使水柱处于紧张状态,产生张力,水柱就有发生中断的趋势,而导管中水柱的连续性对根系的吸水和水分上升来讲又是必要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导管中的水柱如何能保持连续而不发生中断呢众所周知,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很大,可达-300×105Pa,同时水分子与导管或管胞内纤维素分子之间还有强的附着力,它们远远大于水柱的张力-5~-30×105Pa;所以导管或管胞中的水柱可以保持连续,保证在蒸腾作用进行时木质部中的水分能不断向上运输;这种以水分子的内聚力大于张力来解释水分上升的学说称为内聚力学说,也称为蒸腾——内聚力——张力学说,是19世纪末爱尔兰人迪克松提出的;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1.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有三种:被动吸收、主动吸收和胞饮作用;其中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是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方式;1被动吸收被动吸收:是指由于扩散作用或其他物理过程而进行的吸收,是不需要消耗代谢能量的,故又称非代谢性吸收;①简单扩散:扩散作用是指气体分子、溶剂分子、溶质分子从浓度高的部位向低浓度的部位均匀分布的趋向;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干细胞内部溶液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溶质便扩散进入细胞内,当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大时,细胞大量吸收物质,但随着浓度差变小,吸收也随之减少,直至细胞内外浓度达到平衡为止;所以浓度差是决定细胞靠扩散作用吸收物质的主要因素;②杜南平衡:杜南平衡是一种特殊的积累离子的现象;杜南平衡的结果是膜两侧某离子的浓度不相等,但也达到了平衡;植物细胞的质膜是一种半透膜;细胞内含有许多带电荷的不能扩散到细胞外的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R-,成为不扩散离子,它们可以与阳离子形成盐类如蛋白质的钾盐,KR,设其浓度为Ci,把这样的细胞放在浓度为C;的KCl溶液中,由于细胞内没有Cl-,所以Cl-沿着浓度梯度由外界溶液扩散入细胞内,同时K+也进入细胞内,以。

连锁互换定律内容

连锁互换定律内容

连锁互换定律一、什么是连锁互换定律连锁互换定律(Chain of Substitution Law)是一种逻辑推理规则,用于证明或推导命题的等价性。

它允许在命题中进行逐级的替换,直到达到所需的等价关系。

连锁互换定律是推理和证明过程中常用的重要逻辑原则。

二、连锁互换定律的表述连锁互换定律可以用以下语言形式表述:对于命题P,Q和R,如果P与Q等价,Q与R等价,则P与R等价。

简化为逻辑符号表示,即:(P ↔ Q) ∧ (Q ↔ R) → (P ↔ R)三、连锁互换定律的应用3.1 逻辑推理连锁互换定律在逻辑推理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逐级替换等价命题,可以简化推理过程,减少繁琐的推导步骤。

这种推理方法可以用于证明一系列与待证命题等价的中间命题,从而最终得出结论。

3.2 简化命题在数学和逻辑学中,连锁互换定律也常用于简化复杂的命题。

通过替换等价的命题,可以将复杂的命题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四、连锁互换定律的证明连锁互换定律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和符号演算进行证明。

以下是一个示例证明过程:1.设定待证命题为P ↔ R。

2.根据连锁互换定律的定义,需要证明(P ↔ Q) ∧ (Q ↔ R) → (P ↔ R)。

3.假设(P ↔ Q) ∧ (Q ↔ R)为真。

4.根据双向蕴含的定义,(P ↔ Q) ∧ (Q ↔ R)等价于[(P ∧ Q) ∨ (¬P ∧¬Q)] ∧ [(Q ∧ R) ∨ (¬Q ∧ ¬R)]。

5.根据交换律,可以将(P ∧ Q) ∨ (¬P ∧ ¬Q)和(Q ∧ R) ∨ (¬Q ∧ ¬R)重新排列为[(P ∨ ¬P) ∧ (Q ∨ ¬Q)] ∧ [(Q ∨ ¬Q) ∧ (R ∨ ¬R)]。

6.根据平凡性质,可简化为[T ∧ (Q ∨ ¬Q)] ∧ [(Q ∨ ¬Q) ∧ T]。

连锁交换定律

连锁交换定律

连锁交换定律
连锁交换定律是介绍杂交育种方法的一项基础理论,它指出,通过两个不同品系引入杂交,就可以在原有品系中保留原始种质,也可以将另一个品系中质素分泌素质整合进原有品系中。

这一定律提出了轮回繁殖办法——杂交种植,这个办法被用来改良农作物,让作物更加抗性增强,产量更高,质量更好,从而提升生产效率。

连锁交换定律的主要概念是一种连锁的“法则”,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两个品系的杂交,可以将另一个品系中的“∆”质素引入另一个品系,把另一个“质素”引入到第一品系中,以及保留原始种质的同时赋予新的抗病性和高产能。

连锁交换定律的主要作用是,它能有效的帮助改良品种,改善农作物品种的抗病性,增加其产量和品质。

它也促进了杂交育种,因为它提出了对农作物进行改良的有效方法,使农作物可以更快的获得较高的品质和较高的产量,为农作物的种植者创造更加良好的物质条件。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连锁交换定律是植物种质分离、遗传联系乃至基因组学方面的重要实证基础,它为品种改良、杂交育种提供一个重要思路,帮助科学家更好的去理解基因表达和基因连锁现象,使得种质改良更容易更有针对性。

总之,连锁交换定律是一项重要的、有效的、解决种质改良问题的基础理论,它的作用和普遍意义不言而喻,而且是植物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课题。

连锁互换三定律讲解

连锁互换三定律讲解

连锁交换定律一.发现:W.Bateson和R.C.Punnett他们所研究的香豌豆F2的4种表型的比率却不符合9∶3∶3∶1,其中紫长和红圆的比率远远超出9/16和1/16,而相应的紫、圆和红、长却大大少于3/16;结果进行x2检验时,x2=3 371.58。

如此可观的x2数值,无疑说明实计频数与预计频数的极其显著的差异不可能由随机原因所造成。

重复实验,其中x2=32.40,证明它仍是显著不符合9∶3∶3∶1的。

(紫、长,红、圆)称为互引相,(紫、圆,红、长)为互斥相。

当两个非等位基因a和b处在一个染色体上,而在其同源染色体上带有野生型A、B时,这些基因被称为处于互引相(AB/ab);若每个同源染色体上各有一个突变基因和一个野生型基因,则称为互斥相(Ab/aB)。

二.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Morgan用果蝇灰体长翅(BBVV)和黑体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F1都是灰体长翅(BbVv)。

用F1的杂合体进行下列两种方式的测交,所得到的结果却完全不同:凡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群,均称为一个连锁群(linkage group),玉米的染色体也正好是10对(n=10)。

链孢霉n=7,连锁群有7个。

水稻n=12,连锁群就是12。

有些生物目前已发现的连锁群数少于单倍染色体数,如:家兔n=22,连锁群是11;而家蚕n=28,连锁群却是27;牵牛花n=15,连锁群是12等等。

三.重组频率计算:遗传学以测交子代中出现的重组型频率来测定在这样的杂交中所表现出的连锁程度。

求重组频率(recombination frequency,RF)的公式是:用玉米为材料:①很多性状可以在种子上看到,种子虽然长在母本植株的果穗上,但它们已是子代产物;②同一果穗上有几百粒种子,便于计数分析;③雌、雄蕊长在不同花序上,去雄容易,便于杂交;④它是一种经济作物,某些实验结果有经济价值。

玉米籽粒的糊粉层有色(C)对糊粉层无色(c)为显性;饱满种子(Sh)对凹陷种子(sh)为显性。

连锁与互换定律

连锁与互换定律


上述现象表明:亲本中原来连在一起的两个不同性状
(或两个不同的基因)在F2中往往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
这种现象就称为连锁(linkage)遗传现象。
二、连锁遗传现象的解释
?
为什么F2不表现9:3:3:1的表现型分离比例 例一、摩尔根等的果蝇遗传试验
采用白眼、黄体雌蝇(wwyy)与野生型红眼、灰体
配子
白色卷羽IiFf × 有色常羽iiff
↓ ↓↓
IiFf =If iF if × if = 有色常羽12只, IF 白色卷羽15只,iiff Iiff = 白色常羽 4只,iiFf = 有色卷羽 2只。
连锁遗传规律 的内容:
连锁遗传的相对性状是由位于一对同源染
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基因间具有连锁关
(3)由于基因交换而形成四种基因组合不
同的染色单体,经减数分裂后,产生四 种不同类型的性细胞,其中包括两种亲 本组合和两种新组合。
P F1
(复制)
同源染色体联会(偶线期)
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 (偶线期到双线期)
终变期
四分体
3、标识染色体的遗传
标识染色体:具有特殊记号的染色体。在实际中可以
用来辨别某一特定染色体的变化情况。

花色:
紫花(P)
对 红花(p)
为显性

花粉粒形状: 长花粉粒(L) 对 圆花粉粒(l) 为显性
以上结果表明F2: ① 同样出现四种表现型; ② 不符合9:3:3:1;
③ 亲本组合数偏多,重新组合数偏少(与理论数相比)。
例二:花斑、短毛兔与全色、长毛兔杂交

花式:花斑 (En)

全色 (en)
为显性
系,在形成配子时倾向于连在一起传递;交换

[理学]05第五章 连锁和交换定律

[理学]05第五章   连锁和交换定律
51
并发系数为1,表示无干涉 并发系数为0,表示全干涉 并发系数大于1,表示负干涉 3 二者间关系
干涉=1-并发系数 即I=1-C
52
六、 连锁遗传图--玉米的连锁遗传图
53
六、 自由组合与连锁互换的区别
1 测交后代中 2 自交后代 3 重组率
54
第四节 人类染色体作图
1家系分析法---外祖父法 2 细胞杂交法 3 原位杂交法 4 基因剂量效应法
(3)不完全连锁的特点 ①两对基因的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不仅有亲
型配子,也有少量重组型配子 ② 两种亲型配子相等,两种重组型配子也相等。 ③测交后代中四种表现型中亲本类型较多且相
等,而重组型较少并相等。无固定比例。
10
三、连锁互换的本质
11
12
13
四、连锁交换发生的机理
1 交叉学说 1909年F.A.Jamssens认为,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每一
减少交换率52并发系数为1表示无干涉并发系数为0表示全干涉并发系数大于1表示负干涉二者间关系干涉1并发系数即i1c53连锁遗传图玉米的连锁遗传图54重组率55第四节人类染色体作图1家系分析法外祖父法基因剂量效应法56家系分析法57细胞杂交法5859重点
第五章 连锁互换定律
第一节 连锁互换现象及交换机制 第二节第三节 交换率及其测定 第三节 基因定位和连锁遗传图
4 两基因间距离愈远,愈易交换。
50
五、 干扰和并发率
1 干扰(干涉interference):若基因之间的交 换互不影响,理论双交换值应为中央的基因分 别与两端的基因之间的交换率的乘积,但基因 发生交换的时候,一个部位的交换会影响另一 个部位的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干涉。
2 干涉的大小用并发系数(C)表示 负干涉:增加交换率 正干涉:减少交换率

连锁互换定律

连锁互换定律
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遗传距离)。
例如:3.6%即可称为3.6个遗传单位。
• 遗传单位值愈大,两基因间距离愈远,愈易交换。
精选完整ppt课件
30
第三节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
精选完整ppt课件
31
一 基因定位
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基因在染色体上各有其一定的位置
确定基因的
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间的距离和顺序
符合系数实际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干扰严重符合系数常变动于0符合系数等于1时无干扰两个单交换独立发生符合系数等于0时表示完全干扰即一点发生交换后其邻近一点就不交换46通过连续多次二点或三点测验可以确定位于同一染色体基因的位置和距离可绘成连锁遗传图一种生物连锁群数目与染色体对数一致如
第三章 连锁与互换定律
多,而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有限 必有许多
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引起连锁遗传。
♣ 连锁:若干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而发生连系
遗传的现象。
♣ 完全连锁: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不能发生非
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
F1只产生两种亲型
配子、其自交或测交后代个体的表现型均为亲本组合。
精选完整ppt课件
17
精选完整ppt课件
∴ 表现型比率= d2 =1338/6952×100%=19.2%。
F1 pl 配子频率=
d2 = 0.44 即44%
亲本型配子(pl – PL)的频率相等,均为44%;
重组型配子(Pl – pL)的频率各为(50–44)% =6%
∴ F1形成的四种配子比例为
44PL∶6pl∶6pL∶44pl 或0.44∶0.06∶0.06∶0.44
现重组类型,且重组率很接近,其重组型配子是如

连锁互换三定律讲解

连锁互换三定律讲解

连锁交换定律一.发现:W.Bateson和R.C.Punnett他们所研究的香豌豆F2的4种表型的比率却不符合9∶3∶3∶1,其中紫长和红圆的比率远远超出9/16和1/16,而相应的紫、圆和红、长却大大少于3/16;结果进行x2检验时,x2=3 371.58。

如此可观的x2数值,无疑说明实计频数与预计频数的极其显著的差异不可能由随机原因所造成。

重复实验,其中x2=32.40,证明它仍是显著不符合9∶3∶3∶1的。

(紫、长,红、圆)称为互引相,(紫、圆,红、长)为互斥相。

当两个非等位基因a和b处在一个染色体上,而在其同源染色体上带有野生型A、B时,这些基因被称为处于互引相(AB/ab);若每个同源染色体上各有一个突变基因和一个野生型基因,则称为互斥相(Ab/aB)。

二.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Morgan用果蝇灰体长翅(BBVV)和黑体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F1都是灰体长翅(BbVv)。

用F1的杂合体进行下列两种方式的测交,所得到的结果却完全不同:凡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群,均称为一个连锁群(linkage group),玉米的染色体也正好是10对(n=10)。

链孢霉n=7,连锁群有7个。

水稻n=12,连锁群就是12。

有些生物目前已发现的连锁群数少于单倍染色体数,如:家兔n=22,连锁群是11;而家蚕n=28,连锁群却是27;牵牛花n=15,连锁群是12等等。

三.重组频率计算:遗传学以测交子代中出现的重组型频率来测定在这样的杂交中所表现出的连锁程度。

求重组频率(recombination frequency,RF)的公式是:用玉米为材料:①很多性状可以在种子上看到,种子虽然长在母本植株的果穗上,但它们已是子代产物;②同一果穗上有几百粒种子,便于计数分析;③雌、雄蕊长在不同花序上,去雄容易,便于杂交;④它是一种经济作物,某些实验结果有经济价值。

玉米籽粒的糊粉层有色(C)对糊粉层无色(c)为显性;饱满种子(Sh)对凹陷种子(sh)为显性。

自由组合定律与连锁和互换定律的异同点

自由组合定律与连锁和互换定律的异同点

自由组合定律与连锁和互换定律是概率论中常见的组合定律,它们在统计学、数学、经济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从定律的定义、应用场景、异同点等方面,对自由组合定律与连锁和互换定律进行比较探讨。

一、自由组合定律与连锁和互换定律的定义1. 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一组元素中,每个元素都有一定的概率,通过自由组合可以得到任意一个元素的概率。

具体而言,如果一个试验中有n个元素,第i个元素发生的概率为pi,那么这n个元素的自由组合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1+p2+...+pn。

2. 连锁定律连锁定律是指如果一个事件可以分解为几个相继发生的事件,那么这个事件的概率可以表示为这几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乘积。

3. 互换定律互换定律是指如果两个事件之间没有相互制约,那么它们的概率可以互换,即P(A|B) = P(B|A)。

二、自由组合定律与连锁和互换定律的应用场景1.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场景自由组合定律常常用于描述多个事件的同时发生的概率,比如掷骰子、抽卡片等。

在这些情况下,每个元素都有一定的概率,通过自由组合可以得到所有元素同时发生的概率。

2. 连锁定律的应用场景连锁定律常常用于描述多个事件相继发生的概率,比如抽球、放回球,多次试验等。

在这些情况下,可以通过连锁定律计算整个事件链发生的概率。

3. 互换定律的应用场景互换定律常常用于描述两个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比如A事件发生的条件下B事件发生的概率,和B事件发生的条件下A事件发生的概率。

在这些情况下,可以通过互换定律来简化概率的计算。

三、自由组合定律与连锁和互换定律的异同点1. 定律定义的不同自由组合定律是描述多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连锁定律是描述多个事件相继发生的概率,互换定律是描述两个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

2. 应用场景的不同自由组合定律常用于多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计算,连锁定律常用于多个事件相继发生的概率计算,互换定律常用于描述两个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

3. 计算方法的不同自由组合定律通过单个事件相加来计算概率,连锁定律通过多个事件相乘来计算概率,互换定律则通过相互影响的概率互换来简化计算。

连锁互换定律

连锁互换定律

连锁与互换定律1、连锁遗传:原来在亲本中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性状在F2中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称连锁遗传。

连锁相包括互引相(AB、ab)、互斥相(Ab、aB)。

2、亲本型:与两亲本相同的性状表现型称为亲本型;不同的称为重组型。

3、完全连锁遗传:仅有亲本型,缺少重组型,eg:仅见于雄果蝇、雌家蚕。

4、不完全连锁遗传:在连锁遗传的同时发生性状的交换和重组;绝大多数生物为不完全连锁遗传。

5、利用测交法验证连锁遗传现象:特点:连锁遗传的表现为: 两个亲本型配子数是相等,> 50%; 两个重组型配子数相等,< 50%。

亲组合类型多, 重组合类型出现少6、交换值(Cv):指不完全连锁的两基因间发生交换的频率(百分率,平均次数) 。

重组值(Rf):不完全连锁的双杂合体产生的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比率(百分率)。

通常又把交换值称为重组值。

但严格说,交换值不能等同于重组值,因为若两个基因座之间相距较远,其间发生偶数次多重交换时,结果不形成重组型配子,用重组值代表交换值会造成偏低的估计。

7、连锁群: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的基因群(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特点:一种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与染色体的对数是一致的。

即有n对染色体就有n个连锁群。

8、染色体作图:把染色体的多种基因相互之间的排列顺序确定下来。

连锁遗传的特征1)摩尔根连锁互换是经典遗传学第三定律,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补充;2)发生在两对或以上基因间,且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3)连锁基因发生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4)减数分裂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是形成重组型的分子基础;5)两对基因座间距离越大,交换概率越大、连锁性越弱;6)完全交换即为自由组合,完全不交换即为完全连锁情形;染色体作图(基因定位)方法包括两点测交法和三点测交法计算基因间相对距离(1)非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排列的直线距离与基因间的互换率大小有关;(2)遗传学上规定,以互换率的1%作为一个遗传单位将基因定位在一条直线上。

连锁和交换定律计算公式

连锁和交换定律计算公式

连锁和交换定律计算公式连锁和交换定律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定律,它们在代数运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两个定律,并且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连锁定律。

连锁定律是指在代数运算中,当有多个运算符号相连时,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进行运算,结果是相同的。

具体来说,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连锁定律可以表示为,a(bc) = (ab)c。

换句话说,无论是先计算b和c的乘积,还是先计算a和b的乘积,最后再与c相乘,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举个例子来说明连锁定律。

假设我们有三个数2、3和4,那么根据连锁定律,我们可以得到,2(34) = (23)4。

具体来说,左边的式子等于212,结果是24;右边的式子等于64,结果也是24。

这个例子清楚地展示了连锁定律的作用,无论是先计算括号内的乘积,还是先计算括号外的乘积,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交换定律。

交换定律是指在代数运算中,两个数进行运算时,可以改变它们的位置而不改变结果。

具体来说,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交换定律可以表示为,ab = ba。

换句话说,无论是先计算a和b的乘积,还是先计算b和a的乘积,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举个例子来说明交换定律。

假设我们有两个数5和7,那么根据交换定律,我们可以得到,57 = 75。

具体来说,左边的式子等于35,右边的式子也等于35。

这个例子清楚地展示了交换定律的作用,无论是先计算5和7的乘积,还是先计算7和5的乘积,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加深对连锁和交换定律的理解。

首先,考虑以下的表达式,2(3+4)。

根据连锁定律,我们可以先计算括号内的和,得到27,结果是14。

现在,我们再来考虑另一个表达式,(23)+4。

根据交换定律,我们可以先计算2和3的乘积,得到6,然后再加上4,结果也是14。

这个例子再次证明了连锁和交换定律的有效性,无论是先计算括号内的和,还是先计算乘积再加上4,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4种,≠ 9∶3∶3∶1 → 按基因不完全连锁规律遗传
③ 3种,≈ 1∶2∶1 → 按基因完全连锁规律遗传
Ab
1AAbb∶2AaBb∶1aaBB ( Ab连锁、aB连锁) a B
或2种:≈ 3∶1 → 按基因完全连锁规律遗传
AB
1AABB∶2AaBb∶1aabb = 3A_B_:1aabb ( AB连锁、ab连锁)
⑵ 测交: AaBb × aabb → F 表现型 ?
ab
① 4种,≈1∶1∶1∶1 → 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遗传
② 4种,≈ 多∶多∶少∶少(2多2少)→ 按基因不完全连锁规律遗传
③ 2种,≈ 1∶1 → 按基因完全连锁规律遗传
18
交换值为10% ⑵ 已知重组型配子比例,求交换值
例2: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减数分裂形成4种配子,Ab,aB,AB,ab 其中AB占10%,重组型配子有哪些?求交换值。
重组型配子有: AB、ab
交换值 = (10+10)/100 × 100 % = 20 % 11
⑶ 已知测交后代表现型或基因型,求交换值
黄身
白眼
红宝石眼 截翅
朱红眼 深红眼
短硬毛
1
白眼果蝇 卷翅果蝇
黑身果蝇
野生型果蝇
短翅果蝇 灰身(B)对黑身(b) 长翅(V)对残翅(v) 细眼(R)对粗眼(r) 红眼(E)对白眼(e)
一、基因的完全连锁
1、连锁基因表示方式
灰身长翅果蝇的灰身基因和长翅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以 B V表示。
黑身残翅果蝇的黑身基因和残翅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以 b 表v 示。
B
Bb
b
B
Bb
b
减数分裂
的产物
V
Vv
v
V
vV
v
亲本型
重组型
亲本型
6
F1测交
Bb
雌V v
×
灰身长翅
b v
b v

黑身残翅
配子
测交 后代
B V
42%
b v
42%
多数
B
b
v
V
8%
8%
少数
Bb Vv
bb vv
Bb vv
灰身长翅 42%
黑身残翅 42%
灰身残翅 8%
b v
bb Vv 黑身长翅
7
8%
1、不完全连锁的概念 雌果蝇的位于同一个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大都是连锁遗传 的,因此生成的 B V和 两b 种v 配子特别多,但也有小 部分因为交叉互换而产生两种新的配子 B 和v b V
?ab
?Ab
aabb
?aB
①已知连锁关系和互换 值,可求得各表现型、 基因型的比例;
②已知表现型、基因型 的比例,可推知连锁关 系和互换值
突破口
17
归纳:
[1]如何判断AaBb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还是连锁互换规律?
⑴ 自交:AaBb × AaBb → F表现型 ? ① 4种,≈ 9∶3∶3∶1基因型是BbVv, 2、基因的完全连锁
BV bv
象雄果蝇和雌家蚕这样,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 (B和V、b和v)不分离,而是连在一起遗传下去,称之 为——完全连锁。
3
BB
×
bb
P
VV
vv
灰身长翅
黑身残翅
雄 果
配子
B
V
F1测交
Bb 雄V v
b
蝇 的
v b
×v
b v雌
完 全 连
例5:(06上海26) 位于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 b、c完全显性。用隐性性状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 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 则下列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B )
解析:F1产生4种配子abc、ABC、aBc、AbC,且比例相等。
黑身残翅
灰身残翅 黑身长翅
(bv//bv) 42% (Bv//bv) 8% (bV//bv)58%
二、基因的不完全连锁
雌果蝇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互换
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无交换
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有交换
一对同 源染色体
BBb b VVv v
4个配子 2种类型
B Bb b
4个配子 4种类型 V vV v
9
4、遗传距离(又称为图距) 若交换值为 m % ,则2连锁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 m
5、染色体上连锁基因间的距离越远,交换值越大。反之亦然。
A
a 如图,A C(a c)为一条染色体上的2个连锁基因。
Bb
AC 的交换值比 AB 大。
Cc
三、基因连锁和互换规律的意义
1、进一步揭示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
2、不完全连锁遗传的交换值(重组率) ⑴ 交换值:也称重组率/重组值:
是指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的百分率。即: 交换率(%) = 重组型配子 ×100 %
总配子数
⑵交换值的另一种算法 交换值 = 测交后代的重组型数 测交后代总数
X 100%
⑶ 若m%的精原细胞发生了交换,交换值为1/2 m%。
3、除雄果蝇和雌家蚕外,其他生物都是不完全连锁遗传。 每对连锁基因 A B间的交换值是固定的。
拓: 第三章 遗传
第1节
基因连锁和互换定律
美国的遗传学家摩尔根和他的同事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进行 了大量的遗传学研究, 不仅证实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的正确性, 并且丰富发展了关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的遗传理论,提出 了遗传的第三个规律----基因的连锁互换规律。
果蝇只有4对染色体,但基因却多达500对以上。 所以每条染色体应该带有很多基因。
解析: 3基因若在不同的染色体上,自由组合应有相等的8种配子 3基因若在同一染色体完全连锁,只有2种亲本型配子 现有4种亲本型配子:Abc、 ABc、 aBC、 abC (21%),可判断Ac连锁 重组型配子有AbC、 ABC、 aBc、 abc(4%) ,也可用排除法逐一确认。
14
3、已知亲本,求子代或配子。(正推型)
AaBb 若为不完全连锁,则测交后代的基因型2多所2少满足选项D 此时的比例为多少则取决于交换值.
15
4、AaBb型个体自交的几种情况 (未说明是连锁,要逐一考虑) ⑴ 可能不连锁,按自由组合算。
⑵ 可能完全连锁,2种连锁方式。
AB ab
Ab aB
AB AB AABB
ab AaBb
ab AaBb
aabb
例3: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测交,F1产生4种性状的比例为: 4:1:1:4,求交换值?
交换值 = (1+1)/10 × 100 % = 20 %
⑷ 已知自交后代表现型或基因型,求交换值
例4:(07上海28) 小麦中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 性。现有高秆抗病小麦进行自交,后代中出现高秆抗病、高秆不 抗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四种类型的比例是59:16:16:9, 则两基因间的交换值是( C )
自交 2种表现型(双显:双隐)= 3:1
Ab Ab AAbb
aB AaBb
aB AaBb
aaBB
自交
3种表现型(一显一隐:双显:一隐一显)
= 1:2:1
16
⑶ 可能不完全连锁,2种连锁方式。 A B
Ab
棋盘法算基因型、表现型。
ab
aB
后代比例由交换值决定,但肯定有4种表现型,10种基因型。
?AB
?AB ?ab ?Ab ?aB
2、通过交换值可确认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
3、育种:
好性状的基因连锁在一起最好,若不在一起就要打破连锁;
互换后使它们重新连锁在一起。
10
四、连锁遗传的主要题型及计算方法
1、求交换值 (多用棋盘法)
⑴ 已知互换的细胞占总数比例,求交换值
例1、某种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并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B和a在一条染色体上,为不完全连锁,其初级精母细胞和初级 卵母细胞都有20%发生了交换,那么该生物产生的4种配子的 比例为 A、25%、25%、25%、25% B、20%、20%、30%、30% C、40%、40%、10%、10% D、 45%、45%、5%、5%
A.30% B.32% C.40% D.60%
解析:
AB Ab aB ab
∵ aabb占9%
AB
∴ ab=3/10
又:ab=AB
Ab
即:ab+AB=6/10>50% aB
∴ 互换率=4/10
ab
aabb占9%
双隐性
突破口
12
2、判断谁与谁连锁,或不连锁的问题.(逆推型) 思路:看研究对象产生的配子比例
例7:两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与双隐性个体杂交,其后代基因型
的比例不可能是( C )
A、1︰1︰1︰1
B、1︰1
测交
C、9︰3︰3︰1
D、42︰8︰42︰8
解析: AaBb X aabb (aabb只提供配子ab) AaBb 2对基因若为自由组合,则测交后代满足选项A
AaBb 若为完全连锁,则测交后代满足选项B
可以排除3对基因的自由组合、排除不完全连锁遗传,否则应有8种配子。
所以判断出2对完全连锁,然后与另一对自由组合。
看出ac同时出现,且AC也同时出现。所以AC(ac)完全连锁
13
例6:(01广东)基因型为AaBbCc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8种配子 的类型及比例如下 Abc:21% aBc:4% ABc:21% AbC: 4% aBC:21% ABC:4% abC:21% abc:4%.三对基因在 染色体上的正确位置是:( B )
灰身长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