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版绪论和前四章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与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与思考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与思考题解答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P2答:(1)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的时代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3)马克思主义是适应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产生的。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P5-P9答:(1)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
(2)古希腊罗马哲学、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法国唯物主义和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答:(1)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着。
(3)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条件下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P14答:(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3)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立者的理论,还包括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继承人的理论。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5、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P16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的表现。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表现。
(4)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以实践为基础,统一于实践。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绪论1、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
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马克思主义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2)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有益启迪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理论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相容的:①历史上的进步阶级,其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能够提出具有科学性的理论观点②无产阶级代表着人们的利益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能够提出合理的科学理论③自从有阶级以来,理论的科学性总是与一定的阶级性联系在一起的。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①马克思主义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3、马克思17岁时在自己的中学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请阅读马克思的这篇作文,并结合你对马克思一生奋斗历程的了解,谈谈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从马克思主义的这篇作文中得到的人生启迪;(1)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2)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工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新版)前四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论述: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
1.2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决定了它的“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3)要想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其之所以能够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自然科学条件和理论基础,也与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品质分不开的。
1.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
首先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迅速地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社会性的制度固有矛盾明朗化,尖锐化。
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开始激化,这一矛盾的加剧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它永远不能根治这种致命的绝症。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更加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这样,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一切都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
2.阶级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提出了反对私有制社会的战斗口号,提出建立人民宪章的主张。
这些斗争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标志着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为实现摧毁旧世界、创立新社会、变奴隶为主人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来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物质概念就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得逻辑起点。
物质得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得意识之外,可以为人得意识所反映.马克思主义得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得理论意义。
(1)坚持了物质得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与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得反映论与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得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得统一,为彻底得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得现代意义。
坚持了物质得客观实在性原则与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与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得反映论与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得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得统一,为彻底得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得物质统一性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就是物质就是世界得本原,人得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得规律性更制约着人得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与利用客观实际得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与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与各项事业得胜利。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就是实践得”?试运用这一观点,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制度三者就是如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答:实践就是人类社会得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得根源,才能得到最终得科学说明。
马克思主义确认实践就是社会得本质,也就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就是把社会“当作实践去理解”。
社会生活就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得总称,社会生活得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1)实践就是社会关系形成得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得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得动力.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社会基本矛盾集中地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就成为阶级社会发展得直接动力;有阶级斗争就可能暴发社会革命,社会革命与改革就是推动社会变迁与进步得重要力量; 科学技术就是推动社会发展得重要杠杆;历史主体就是推动社会发展得决定力量.社会发展得动力只能存在于人得实践活动中,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得根本动力,生产力就是社会发展得最终决定力量,而生产力就就是人们得实践能力得结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1-4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1-4章)绪论1、(教材P20略)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性?答:⼀、历史必然性:1、⼯业⾰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速发展并产⽣⽣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社会化同⽣产资料私⼈占有之间这⼀不可克服的⽭盾,预⽰着未来社会⾰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争⽇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九世纪⾃然科学⼀系列重⼤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然规律的揭⽰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提供了科学基础。
⼆、当代适⽤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个⼀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类智慧的⾼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法论,致⼒于实现以劳动⼈民为主体的最⼴⼤⼈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场,坚持⼀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丰富、⼈民精神境界极⼤提⾼、每个⼈⾃由⽽全⾯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理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产阶级和进步⼈民努⼒奋⽃的武器强⼤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命与社会改⾰仍然具有巨⼤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命性的统⼀?答:⾸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切理论和奋⽃都应致⼒于实现以劳动⼈民为主体的最⼴⼤⼈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第一章P55: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试运用这一观点 , 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是如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3.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就是人与和谐社会,自然间的联系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5、根据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说明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二章.P981.如何理解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2 、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P75-78.3.有人说价值观没有对错之分,请结合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论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4.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第三章.P147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2.当前,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需要协调好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
请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3、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4、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5.为什么在阶级社会中评价历史人物要同时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举例说明两种方法的具体运用。
5、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6 、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竖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马哲课后思考题答案(前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题参考【绪论】1.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和适用性。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
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思想渊源和主观条件。
经济社会根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
实践基础:劳资之间的矛盾引发了无产阶级的反抗。
工人起义的失败从反面说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就迫切需要形成科学理论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
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继承和吸收的人类的优秀成果。
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但善于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且他们首先是革命家,他们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他们毕生的使命都是和争取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密切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这些各方面的条件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必然。
(2)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第一,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指南,是一面指引全人类前进的光辉旗帜。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研究三大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理论基石。
第三,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
第四,马克思主义是青年大学生提高政治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修课。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观点评价: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当然要为无产阶级服务,因此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试运用这一观点,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是如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答: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马克思主义确认实践是社会的本质,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当作实践去理解”。
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社会基本矛盾集中地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就成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有阶级斗争就可能暴发社会革命,社会革命和改革是推动社会变迁和进步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历史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给出不同的回答:从创造者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
从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的经济危机。
从此以后,这种危机便周期性地爆发。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这样蒙在社会关系上的面纱已被揭去,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因此应运而生。
3、马克思主义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答: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5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的时候就从来没有停止对自己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他们的后继者把马克思主义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列宁通过对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俄国社会矛盾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领导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绪论 (2)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4)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4)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7)第一章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0)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1)第二章第一节认识与实践 (11)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13)第二章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15)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6)第三章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6)第三章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9)第三章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9)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0)绪论1、从不同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通过经典作家的阐述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1)从创立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从狭义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5)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因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在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理论产生,这些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如此。
他的创立是时代的需要。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也是其产生的经济根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课堂练习及相关材料
一、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如何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答:(一)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1、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
2、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
(二)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
(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
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
(四)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
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二、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到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答:(一)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思考题绪论章思考题1.如何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3.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对人类文明成果进行批判、继承和创新的?4.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个人主观条件及其伟大实践是什么?5.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6.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7.怎样理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8.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9.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0.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1.为什么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才能学好和掌握马克思主义?12.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什么重要意义?第一章思考题1.什么是世界观?为什么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2.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坚持哲学基本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什么重要意义?3.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重要意义?4.怎样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及其重要意义?5.怎样理解实践的本质、特征和形式?6.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7.为什么说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8.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新生事物不可战胜性的原理?9.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0.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1.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这一原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什么重要意义?12.怎样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坚持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具有什么重要意义?13.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坚持这一原理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什么重要意义?14.怎样理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坚持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具有什么重要意义?15.怎样理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16.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7.如何理解规律及其客观性?如何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坚持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什么重要意义?第二章思考题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3.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绪论............................................................... ..................................................................... .............. 2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 4 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 4 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 7 第一章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0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1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与实践............................................................... .................................... 11 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 13 第二章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 15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 16 第三章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 16 第三章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 19 第三章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19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 20 1 绪论1、从不同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总结思考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①马克思主义哲学;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③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表现为,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频繁爆、资本积累和社会严重两极分化,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2)阶级基础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了强烈的需求,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3)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①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中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创立的劳动价值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课堂练习及相关材料
一、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如何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答:(一)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1、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
2、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
(二)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
(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
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
(四)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
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二、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到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答:(一)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
高教版《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3、[参考答案]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即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从新的实际出发,发扬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容易出现两种偏向,一种是自由化的态度,否定和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种是僵化的态度,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作出的个别结论,当作亘古不变的教条,照搬照套。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深刻变化的改革实践,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要警惕前一种偏向,更要特别注意防止后一种偏向,始终反对教条主义。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教条主义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左”的态度,它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以马克思主义“卫道士”自居,这就更带有迷惑性、欺骗性,危害也就更大。 理论来自实践,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也必须随之不断地完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这也正是这一科学理论永葆青春、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所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从来都是着眼于实际,着眼于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恩格斯曾经多次强调,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他说:“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一切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科学看待的人们,都应该也必然会采取这样的科学态度。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及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集中了亿万人民的智慧,汲取了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实践证明,坚持是发展的前提,不坚持,发展就是无源之水;发展则是坚持的延伸和保证,发展就是最好的坚持。这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总结思考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①马克思主义哲学;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③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表现为,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频繁爆、资本积累和社会严重两极分化,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2)阶级基础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了强烈的需求,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3)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①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中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创立的劳动价值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和前四章思考题答案
说明:这份答案为了方便背诵而简化了语句,在尽量保证答案正确的情况下删除了不必要的段落;只针对马原的期末考试,不作为考研的参考;答案参考了网上的资料,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0.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0.2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一直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包含历史学、军事学等,并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完善;特征:(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验为检验标准;(2)革命性:批判精神和无产阶级立场;(3)实践性:从实际来,到实践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随实践发展;(4)人民性: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5)发展性:随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时俱进;0.3为什么马克思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0.4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批判性;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马克思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分析工具;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尽管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各种理论流派,但最终都难逃社会危机的冲击;1.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概括和抽象,是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他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意识所反映;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1.2人工智能飞速发展下,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人工智能的意识就基于它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人工智能体现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5)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要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前进;1.4依据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系,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1)辩证思维能力: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掌握其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并自觉地运用到思维当中;(2)历史思维能力: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总结历史经验,把握规律;(3)战略思维能力:开阔视野,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复杂的表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做到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谋定而后动;(4)底线思维能力:划清底线并坚守底线,同时见微知着,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5)创新思维能力: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打破迷信经验;只要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一定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1结合毛泽东的实践论,谈谈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论的主题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并对其起决定作用;(1)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3)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应将实践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正确看待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2.2为什么说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2.3(1)真理是绝对的,是针对它的客观性而言;真理追求完全符合的事实,这是绝对的;(2)人的认识有限,无法确保自己的认识完全符合客观事实,因此真理是相对的;(3)对有限数量的人在有限的时空里,认识的真理有一定的相对性;但放到无限的时空里,有无限的只会凝结,又能使人类不断地接近绝对真理;(4)认识到真理的绝对性,是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认识到真理的相对性,说明我们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因为我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马克思主义也只是相对真理,需要不断补充新的认识来完善它;2.4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1)真理原则体现客体尺度的要求,要求人们在认识真理时不能考虑人的主体需要和利益;价值原则体现主体尺度的要求,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要保证主体的需要和利益的满足;(2)真理原则表明人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活动中的目的性;(3)真理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多样化原则;(4)真理是一元的,他服从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价值是多元的,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需要;统一:(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有价值的;启示: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3.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3.2(1)物质生产活动及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类全部的社会生活;(3)它的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低级和高级的更替;3.3运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分析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与重要意义客观依据:(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人们就要革旧从新;(2)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以免其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不允许其拥有脱离经济基础的水平;重要意义: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深化改革中,要把坚持发展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相当于保障了广大群众的物质利益;所以,要稳妥地推进上层建筑的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人民群众受益;3.4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2)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增长;比如:随着高铁、飞机的迅速发展,经济迅速增长;(3)科学技术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建设;(4)科学技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3.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性这运用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1)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和执政理念,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导向;(2)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概括了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伟大创造作用和主体地位;充分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使命;广大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兴旺的根本保证;3.6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在社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谈谈应怎样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2)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较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3)不能只保护环境,不发展经济,加快经济建设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这只能换取一时的繁荣;(4)保护环境就能增加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4.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4.2资本关系是以劳动者和劳动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即少数人拥有大量的财富和生产资料,多数人成为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这两个条件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结果,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就是奴役、掠夺过程;(1)雇佣工人的形成过程;新兴资产阶级通过暴力掠夺直接生产者,促使他们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并迫使他们屈服于资本统治,成为雇佣工人;(2)资本的形成过程;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筹集更多的资本来发展资本主义工业,采取了暴力手段;例如:国债制度,对国内劳动人民进行大肆搜刮,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进行商业战争;4.3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4.4马克思说过:“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它形成商品价值;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形式上的耗费;所以劳动二重性矛盾决定商品二因素矛盾;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不能直接进行量的比较的,只有还原为抽象劳动才可以;然而能否还原,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生产者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如果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就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他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也不被承认,因此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这就形成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所以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决定劳动二重性的矛盾;4.5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4.6资本是投入生产经营领域并能从劳动者身上榨取剩余价值的价值,其外在形式可以是资金和非货币资产;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资本家用较少的资本购买了劳动力,让劳动力提供超过资本家投入资本的价值,这样就产生了剩余价值,实际上是劳动者创造了包括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4.7运用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发生一次经济危机;后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基本矛盾即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有两种表现形式会导致危机爆发;(1)基本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的生产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2)基本矛盾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和劳动群众支付能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4.8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首先,资本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化的基础上,受资本的多少支配;其次,国家权力掌握在少数资产阶级手中,资本主义民主只是富人的政治游戏;最后,因为政治受富人干预,民主只是相对于资产阶级而言的,对于穷人来说它只是一个普通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版绪论和前四章思考题答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说明:这份答案为了方便背诵而简化了语句,在尽量保证答案正确的情况下删除了不必要的段落。
只针对马原的期末考试,不作为考研的参考。
答案参考了网上的资料,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0.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一直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包含历史学、军事学等,并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完善。
特征:(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验为检验标准。
(2)革命性:批判精神和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从实际来,到实践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随实践发展。
(4)人民性: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
(5)发展性:随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时俱进。
0.2为什么马克思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
0.3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批判性。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马克思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分析工具。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尽管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各种理论流派,但最终都难逃社会危机的冲击。
1.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概括和抽象,是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他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意识所反映。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1.2人工智能飞速发展下,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人工智能的意识就基于它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人工智能体现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
(5)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要注意中国的特点。
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前进。
1.4依据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系,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辩证思维能力: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掌握其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并自觉地运用到思维当中。
(2)历史思维能力: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总结历史经验,把握规律。
(3)战略思维能力:开阔视野,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复杂的表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做到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谋定而后动。
(4)底线思维能力:划清底线并坚守底线,同时见微知着,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
(5)创新思维能力: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打破迷信经验。
只要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一定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1结合毛泽东的《实践论》,谈谈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论》的主题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并对其起决定作用。
(1)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
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
(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
(3)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应将《实践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正确看待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2为什么说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1)真理是绝对的,是针对它的客观性而言。
真理追求完全符合的事实,这是绝对的。
(2)人的认识有限,无法确保自己的认识完全符合客观事实,因此真理是相对的。
(3)对有限数量的人在有限的时空里,认识的真理有一定的相对性。
但放到无限的时空里,有无限的只会凝结,又能使人类不断地接近绝对真理。
(4)认识到真理的绝对性,是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
认识到真理的相对性,说明我们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因为我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马克思主义也只是相对真理,需要不断补充新的认识来完善它。
2.3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区别:(1)真理原则体现客体尺度的要求,要求人们在认识真理时不能考虑人的主体需要和利益。
价值原则体现主体尺度的要求,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要保证主体的需要和利益的满足。
(2)真理原则表明人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活动中的目的性。
(3)真理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多样化原则。
(4)真理是一元的,他服从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价值是多元的,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需要。
统一:(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有价值的。
启示: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3.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1)物质生产活动及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类全部的社会生活。
(3)它的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低级和高级的更替。
3.2运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分析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与重要意义客观依据:(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人们就要革旧从新。
(2)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以免其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不允许其拥有脱离经济基础的水平。
重要意义: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在深化改革中,要把坚持发展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相当于保障了广大群众的物质利益。
所以,要稳妥地推进上层建筑的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人民群众受益。
3.3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
(2)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增长。
比如:随着高铁、飞机的迅速发展,经济迅速增长。
(3)科学技术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建设。
(4)科学技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3.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性这运用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
(1)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和执政理念,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导向。
(2)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概括了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伟大创造作用和主体地位。
充分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使命。
广大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兴旺的根本保证。
3.5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在社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谈谈应怎样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2)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较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
(3)不能只保护环境,不发展经济,加快经济建设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这只能换取一时的繁荣。
(4)保护环境就能增加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
4.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关系是以劳动者和劳动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即少数人拥有大量的财富和生产资料,多数人成为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
这两个条件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结果,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就是奴役、掠夺过程。
(1)雇佣工人的形成过程。
新兴资产阶级通过暴力掠夺直接生产者,促使他们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并迫使他们屈服于资本统治,成为雇佣工人。
(2)资本的形成过程。
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筹集更多的资本来发展资本主义工业,采取了暴力手段。
例如:国债制度,对国内劳动人民进行大肆搜刮,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进行商业战争。
4.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马克思说过:“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它形成商品价值。
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形式上的耗费。
所以劳动二重性矛盾决定商品二因素矛盾。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不能直接进行量的比较的,只有还原为抽象劳动才可以。
然而能否还原,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
生产者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如果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就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他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也不被承认,因此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这就形成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所以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决定劳动二重性的矛盾。
4.3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投入生产经营领域并能从劳动者身上榨取剩余价值的价值,其外在形式可以是资金和非货币资产。
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
资本家用较少的资本购买了劳动力,让劳动力提供超过资本家投入资本的价值,这样就产生了剩余价值,实际上是劳动者创造了包括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4.4运用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发生一次经济危机。
后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一切资本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