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赏析:金陵十二钗

合集下载

金陵十二钗判词和人物性格简析

金陵十二钗判词和人物性格简析

金陵十二钗判词和人物性格简析一、林黛玉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黛玉的一生都只为一个“心”字,一个“情”字。

她在湘云打趣她跟唱戏的伶人眉眼相似时,会冷笑着使性子拌嘴,她偷偷地看《西厢记》、《牡丹亭》那些闺阁小姐不会沾染的书。

黛玉是随性的,多情的。

敏感多情的人总会忘记,人生在世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值得放在心里,并不所有的细节都值得回忆珍藏。

一颗七巧玲珑心需得配上二两的“难得糊涂”,才得妥帖。

把心放宽,有时候在乎得太多,对自己而言也是一种折磨。

心若计较,处处都是荆棘;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春天。

二、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那个时代的大家闺秀大抵都像宝钗一样,沉稳、克制,你从她们身上绝挑不出一点错处。

林妹妹的一生为心,宝姐姐的一生为礼。

不符合大家闺秀身份的事她一样都不会做,她察言观色,记下每一个人的喜好,充当家庭的润滑剂。

宝钗用所谓的礼教为自己划了一个圈,从此不敢越雷池一步,林妹妹的是汩汩的泉水,宝姐姐的心则是幽深的湖,表面不起波澜。

三、贾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元春在《红楼梦》中出场次数并不多,第一次出场便是大观园内省亲的大场面。

面对大观园中鲜花着锦的热闹景象,元春认为贾家树大招风,烈火烹油易引大祸。

对亲人的担心与对自由的渴望炙烤着元春的心,对家族的挂心使其不得不在皇宫之内过活,而对自由的渴望又让其对这个吃人之地厌恶非常。

两面炙烤内心煎熬,对于元春而讲,魂归大梦大概是最好的结局。

四、贾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看三姑娘平日做派,大概是瞧不出这是个姨娘出的庶女。

“玫瑰花”的浑名用来形容她再合适不过,又香又甜,却带着刺。

探春真真是《红楼梦》中的“新女性”,既有才性又有气性。

打王善保家那一巴掌令人叫好!曹公将其远嫁,大抵也是存了偏爱之心。

对着阴影哀叹的人,恰恰忘记了自己正背向光明。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王熙凤判词》原文及赏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王熙凤判词》原文及赏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王熙凤判词》原文及赏析《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正册判词其八画: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一首是写王熙凤的。

王熙凤是荣国府贾赦之子贾琏的媳妇。

她出身于金陵望门大族的王家。

王、贾两家是世代姻亲,贾政之妻王夫人是她的姑母,她的叔父王子腾从京营节度使升任九省都检点,是当时朝中统领军权的煊赫人物。

王熙凤这一形象塑造贯穿小说的始终,她是一个性格复杂同时又颇有深意的典型形象,充分体现了曹雪芹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胜利,代表着曹氏塑造人物的最高成就。

“凡鸟偏从末世来”,“凡鸟”合起来是“凤”,点其名。

同时扣住画面“雌凤”,点出凤姐的不同寻常。

“凡鸟”反用《世说新语·简傲》中吕安写“凤”事,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遂在门上题上一个“凤”字,嵇康哥哥看了很高兴,以为赞誉,实则用拆字法讽其为“凡鸟”。

此判词则将“凡鸟”合为“凤”。

鸟中之王为凤,书中写了凤姐的不凡。

她尚未出场,就通过冷子兴之口介绍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第二回)第一次出场就交代说:“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她美丽、聪明、机智。

“偏从末世来”一句,点出凤姐这一形象所处的时代是封建社会末世。

“都知爱慕此生才”,这里突出写她的“才”。

凤姐是荣国府颇有才干的掌权人物,全府一切,上下几百口人,全部收入支出都由她掌管。

她有竟连“十个会说话的男子也说不过”(第六回)能说会道的辩才;有哄得一家之主“老祖宗”喜笑颜开,深得恩宠的谀才;有除“五弊”的治家之才;有钻营弄权盘剥放利的理财之才……曹雪芹在塑造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时,打破了一般常用的“千人一面”“好则无所不好,坏则一无是处”的创作模式,而是把她创作成一个“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在的心目中,凤姐不是“仁人君子”也不是“大凶大恶”之人,她的“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乘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析1林黛玉、薛宝钗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读:书中将林黛玉与薛宝钗放在一起来表述。

第一句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

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第二句是说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

第三句倒过来是指“林黛玉”。

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又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

第四句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2.贾元春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椽。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兄相逢大梦归。

解读:第一句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去处”。

第二句石榴花开在宫廷里,喻元春的荣耀。

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

第三句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第四句就说她在寅卯年之交就要一命呜呼!前三句极力渲染元春的荣耀,突然一句跌落下来,让你出一身冷汗。

元春一死,这个赫赫扬扬经历百载的贵族之家就要迅速土崩瓦解。

3.贾探春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解读:首句指她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

第二句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

三四句暗示探春将在清明时分乘船远嫁海隅,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4.史湘云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解读:第一句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但这又能怎么样?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即指她家。

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及解释

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及解释

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及解释1、正册判词之钗黛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作判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

脂砚斋曾有过“钗黛合一”说,确切的解说如何,可以研究;但无疑不是否定林薛二人的差别或对立。

作者将她俩在一首诗中并提,除了因为她们在小说中的地位相当外,至少还可以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的态度的比较,以显示钗黛的命运遭遇虽则不同,其结果却都是一场悲剧。

2、正册判词之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解析:贾府在四大家族中居于首位,是因为它财富最多,权势最大,而这又因为它有确保这种显贵地位的大靠山---贾元春。

世代勋臣的贾府,因为她而又成了皇亲国戚。

所以,小说的前半部就围绕着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和“省亲”等情节,竭力铺写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但是,“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

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试看元春回家省亲在私室与亲人相聚的一幕,在“荣华”的背后,便可见骨肉生离的惨状。

元春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完全象从一个幽闭囚禁她的地方出来一样。

曹雪芹有力的笔触,揭出了封建阶级所钦羡的荣华,对贾元春这样的贵族女子来说,也还是深渊,她不得不为些付出丧失自由的代价。

3、正册判词之迎春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解析:贾府的二小姐迎春和同为庶出却精明能干的探春相反,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所以有“二木头”的浑名。

她不但做诗猜谜不如姊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道让,任人欺侮,对周围发生的矛盾纠纷,采取一概不闻不问的态度。

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事情闹起来了,她不管,却拿一本《太上感应篇》自己去看。

《金陵十二钗》赏析

《金陵十二钗》赏析

金陵十二钗正册——王熙凤[清] 曹雪芹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作品赏析【注释】:"凡鸟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

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

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

"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

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

"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

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评介]《红楼梦》中的众多女子,遭遇几乎都是很悲惨的,象王熙凤这样心机、手腕、权术、色相都过人的女性,按说是可以富贵善终的,但因为生于“末世”,也逃不脱悲剧的命运。

她当作靠山的封建贵州阶级,这时已经成了冰山,她这只“雌凤”,自然没有了立足之地。

她的失败,象征着贾府的衰亡,她的遭遇和下场,是封建社会末期地主阶级没落的必然结果。

王熙凤,是作者笔下塑造得十分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她精明炼达,善用权术,是封建大家族的“管家婆”,也是封建制度的“看门狗”。

她得到封建主子的赏识,当然也受到了家族中同辈人的嫉恨,更受到下层奴仆的责骂。

她“机关算尽”,可谓“太聪明”,但最终,“反害了卿卿性命”。

这里也告诉我们:助桀为虐的人,是绝没有好下场的。

金陵十二钗正册——妙玉[清] 曹雪芹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红楼梦诗词鉴赏(精选30篇优秀文章)_诗词

红楼梦诗词鉴赏(精选30篇优秀文章)_诗词

《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诗词鉴赏(1):题《金陵十二钗》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诗词鉴赏】这首五言绝句,也写在第一回里。

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把那块顽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以《石头记》的书名在世上流传。

之后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把这部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整理成长篇章回体小说,并把书名改为《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这首诗。

当然这都是作者用的烟云模糊法,其实作者就是曹雪芹。

这首小诗语言虽然通俗浅近,感慨却颇为深远。

《红楼梦》这天已成为饮誉世界的名著了。

但是在二百多年前作者写书的那个时代,小说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无聊的东西,正统的知识分子是不屑为之的。

从封建阶级的正统观念来看,作者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园内小儿女之间你你我我、思恩怨怨的情爱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诗礼蓉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内部的腐朽堕落,则更是荒唐、无有好处的。

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认是满纸荒唐言。

然而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绝不是为了给世人消愁破闷儿来写这部书的,而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

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来证明他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寄托他难以言喻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和挽歌。

和作者关系最密切的脂砚斋(名姓已无可考)在书上写下这样批语: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甲戌本第一回)可见作者是以泪和墨写下这部书的。

作者担心他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不被后人理解,预料到有人会嘲笑他愚痴。

果然不出作者所料,二百多年来人们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议论真是五花八门,赞叹其博学多才者有之,欣赏其生花妙笔者有之,艳羡书中描述的歌舞繁华者有之,以宝玉或笺玉自命者有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更有甚者,一些封建道学家认为这部书是诱为不轨、弃礼灭义,是淫书,主张烧毁禁绝;并且有人编出故事诅咒作者断子绝孙,死后得了冥报等等。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红楼梦诗词鉴赏(2):女娲石上偈语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李纨判词》原文及赏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李纨判词》原文及赏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李纨判词》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李纨判词》原文及赏析【导语】:《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正册判词其十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红楼梦十二钗判词赏析

红楼梦十二钗判词赏析

红楼梦十二钗判词赏析一、黛玉:多情善感,心思细腻,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艺术才华。

她对于情感的表达和感受都极为敏感,常常用诗词和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与宝玉之间的情感纠葛成为红楼梦的一大亮点。

二、宝玉:聪明伶俐,聪慧过人,却又深受命运的摆布。

他善良正直,对待亲人和朋友都非常宽容和体贴。

然而他也有自己的缺点,比如性格急躁和多疑,常常为一些琐事而纠结不已。

三、王熙凤:机智聪明,心思缜密,是一个理性和务实的女性。

她深谙人情世故,懂得运用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她对于家族的发展和利益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因此她常常被人们称为“金陵十二钗中最有胆识的一个”。

四、贾迎春:温柔善良,体贴入微,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女性。

她对待家人和朋友都非常关心和体贴,是一个不求回报的人。

她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的存在给红楼梦增添了一份温暖和善意。

五、贾探春:聪明睿智,富有智慧,是一个独立思考和追求自由的女性。

她对于社会和人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理解,常常用自己的思考来引导他人。

她对于人生的追求和对于真理的追寻使她成为红楼梦中最为特殊的一个角色。

六、史湘云:活泼可爱,天真无邪,是一个天生的艺术家和诗人。

她喜欢自由自在地生活,不愿受到任何约束。

她的诗词才华使她成为红楼梦中最为受人喜爱的一个角色。

七、贾惜春:沉默寡言,内心深沉,是一个非常理性和冷静的女性。

她对于人生和世事有着独特的洞察力,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于命运的反抗和对于人生的追求。

八、妙玉:独立自主,机智过人,是一个非常有个性和魅力的女性。

她对于自己的命运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追求,常常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于自由和真理的追求。

九、贾元春:贤淑端庄,温文尔雅,是一个充满智慧和谦虚的女性。

她对待他人充满关爱和体贴,是一个非常懂得家庭和婚姻的人。

十、秦可卿:娇憨可爱,天真无邪,是一个非常纯真和单纯的女性。

她对待他人充满善意和信任,但同时也容易受到他人的欺骗和伤害。

十一、李纨:聪明伶俐,富有智慧,是一个非常理性和冷静的女性。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赏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赏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赏析《红楼梦》中并没有明指谁是“金陵十二钗”中之人,仅是通过第五回的“判词”向人们暗示。

正册“判词”共十一首,隐指12个女子,即通常所说的“金陵十二钗”;副册“判词”一首,隐指1个女子;又副册“判词”二首,隐指2个女子。

金陵十二钗正册——宝钗、黛玉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赏析】:这一首说的是薛宝钗、林黛玉两个人。

“宝玉看“副册”仍是不解,又去看“正册”,见第一页上“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两株枯木是“林”字,雪谐“薛”音),下面就是这首判词。

第一句是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

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荣府主奴上下都喜欢她。

作者又说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正是封建时代有教养的大家闺秀的典型。

她能规劝宝玉读“圣贤”书,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受到宝玉冷落也不计较。

黛玉行酒令时脱口念出闺阁禁书《西厢记》、《牡丹亭》里的话,她能偷偷提醒黛玉注意,还不让黛玉难堪。

按当时贤惠女子的标准,她几乎达到无可挑剔的“完美”程度。

但读者同这个典型总是有些隔膜,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她对周围恶浊的环境太适应了,并且有时还不自觉地为恶势力帮一点小忙。

如金钏被逼跳井后,她居然不动感情,反倒去安慰杀人凶手<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王夫人。

有人评论说,她是个有尖不露、城府很深、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阴谋家,这也似乎有些太过分了。

她自己既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又是个封建道德的受害者。

贾家败落后,她的下场也不妙,“金钗雪里埋”就是预示。

第二句是说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

解读十二钗判词与十二曲文

解读十二钗判词与十二曲文

金陵十二钗判词与红楼梦十二曲文解读那宝玉刚合上眼,便惚惚的睡去,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

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

宝玉在梦中欢喜,想道:“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打呢。

”正胡思之间,忽听山后有人作歌曰: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对“花落水流红”之谶语)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对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甲夹批:将通部人一喝。

]宝玉听了是女子的声音。

歌声未息,早见那边走出一个人来,蹁跹袅娜,端的与人不同。

有赋为证: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麝月也),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香菱也)。

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曹植《洛神赋》句“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素如李纨)。

其洁若何,秋菊被霜(洁若妙玉)。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静如迎春)。

其艳若何,霞映澄塘(艳若湘云)。

其文若何,龙游曲沼(文如宝钗)。

其神若何,月射寒江(神似黛玉)。

应惭西子(影黛玉捧心也),实愧王嫱(影探春远嫁也)。

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宝玉见是一个仙姑,喜的忙来作揖问道:“神仙姐姐[甲戌脂砚斋侧批:千古未闻之奇称,写来竟成千古未闻之奇语。

故是千古未有之奇文。

]不知从那里来,如今要往那里去?(段誉果有几分宝玉气息)也不知这是何处,望乞携带携带。

”那仙姑笑道:“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地名处处有情),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放春遣香,掌管情司)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红楼梦》诗词解析

《红楼梦》诗词解析

曹雪芹《红楼梦》诗词《金陵十二钗》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贾雨村《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跛足道人:《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甄士隐的《好了歌》解注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智通寺联语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西江月批宝玉二首其一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二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宁国府上房内联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林黛玉-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诗词欣赏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诗词欣赏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诗词欣赏
林黛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薛宝钗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贾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贾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贾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妙玉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诗词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诗词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诗词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诗词《红楼梦》又别名《金陵十二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诗词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金陵十二钗:1、宝钗/黛玉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2、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3、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4、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5、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6、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7、袭人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8、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9、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10、巧姐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11、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12、可卿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金陵十二钗副册:13、晴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14、香菱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拓展:作品鉴赏思想内容《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时代特征。

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

小说的巨大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惜春判词》原文及赏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惜春判词》原文及赏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惜春判词》原文及赏析《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正册判词其七画: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这一首写贾惜春。

贾惜春是宁国府里贾敬的女儿,她是贾府中四姊妹里最小的一个。

在她逐渐懂事之时,她所接触的贾府周围的景象是日趋衰败的,姐姐们的不幸命运使她对自己的未来及现实的生活都失去了兴趣,于是产生了弃世念头。

这与她那种不关心他人的利己主义哲学以及孤僻的性格相一致。

在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中对她的性格作了集中的描写:当凤姐带王善保家的等众人抄检惜春房内,发现侍女入画箱内有代为哥哥保存的衣物时,连号为“辣子”的凤姐都说:“素日我看他还好。

谁没一个错!只这一次,二次再犯下,二罪俱罚。

”而惜春却道:“嫂子别饶他……这里人多,若不拿一个人作法,那些大的听见了,又不知怎么样呢。

嫂子若饶他,我也不依!”就这样她毫无情意地撵走了侍候自己多年的侍女入画;别人都哀伤流泪,她却无动于衷。

这正如她嫂子尤氏所说是个“心冷嘴冷的人”。

她的人生哲学是利己的,她自己说:“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

”这种对世对人冷漠的态度,必然会在贾府衰亡时,走入庵为尼以保存自己的道路。

“勘破三春景不长”语带双关,字面上说看到春光短促,实际上说惜春三个姐姐好景不长。

大姐元春选为皇妃,虽华贵显耀一时,但却在“虎兕相逢”之时逝世了。

二姐迎春嫁给了忘恩负义的中山狼孙绍祖,不久被虐待而死。

三姐探春虽颇有理家才能,但却出海远嫁,一去不返还了。

这些都使惜春感到人生无常,于是看破红尘。

“缁衣顿改昔年妆”,此句交待了惜春的悲剧结局。

“缁衣”,黑色衣服,是僧尼之服。

一个“顿”字,写惜春出家修行的坚决,也表现了她从现实生活中“顿悟”到人生虚幻无常,决心弃世。

这从《红楼梦曲·虚花悟》,更可看得出来:“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元春判词》原文及赏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元春判词》原文及赏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元春判词》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元春判词》原文及赏析【导语】:《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正册判词其二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诗词赏析:金陵十二钗
题《金陵十二钗》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诗词鉴赏】
这首五言绝句,也写在第一回里。

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把那块顽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以《石头记》的书名在世上流传。

后来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把这部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整理成长篇章回体小说,并把书名改为《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这首诗。

当然这都是作者用的烟云模糊法,其实作者就是曹雪芹。

这首小诗语言虽然通俗浅近,感慨却颇为深远。

《红楼梦》今天已成为饮誉世界的名著了。

可是在二百多年前作者写书的那个时代,小说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无聊的东西,正统的知识分子是不屑为之的。

从封建阶级的正统观念来看,作者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园内小儿女之间你你我我、思恩怨怨的情爱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诗礼蓉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内部的腐朽堕落,则更是荒唐、无有意义的。

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认是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