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ABB式形容词的色彩意义研究

现代汉语ABB式形容词的色彩意义研究
的色彩 意义进行论述 。
A B式形容 词的感情 色彩 B
1感情色彩受词根 A影响 . 其实 , 大部分 A B式形容词的感情基调都是 由 B
词根 A奠定 的 , B加 在 A后 面 , 到 了强 化 或减 弱 B 起 的作用 , 虽然 感情 色彩 会有 细微 的不 同 , 总 的感 情 但
21 0 1年 6月
山 东行政 学院学报
J OUR L OF S NA HAN NG AD MY O OV NA E DO AC E F G ER NC
J n2 1 u . 01
NO. e . o 1 2 3 S r N . 1
第 3期( 总第 12期 ) 1

( ) B的意义没 有 完全 虚化 的 A B式形 容词 一 B B 的感情 色彩
糟” “ 、乱蓬蓬” “ 、乱腾腾” 等都带有厌恶的感情色彩。
有些 词之间感情 色彩 的差异 是与 词根 A有很 大
我们这里将从两方面来进行论述, 将这类 A B B 式形容词分成了两类 :感情色彩受词根 A影响” “ 与
不发生变 化 。 2 词 的感情 色彩发生变化 的情 况 . 这类 A B式形容词 , B 一种 是词 根 A并 不具 有某
2 整个 词 的感情 色彩受 B . B影 响
这类词讲 的是 以相 同 的词 根 A组 成 的 A族 词 。 虽然语素 A 已经或 多 或少 的带 有 了某 种 感 情 色彩 , 但与不 同的 B B组 合成新词 后 , 词之 间具 有 的感情 新 色彩 并 不 完 全 相 同。 比如都 含 有 “ ” 个 词 素 的 冷 这 A B式 形容 词 , 们 的 感 情 色 彩 并 不 相 同。“ 森 B 它 冷
的影响 。

关于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

关于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

关于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是指通过重叠、附加后缀等构词方式或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形容词具有显著描绘性的生动化形式。

在汉语研究史上,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这一说法形成较晚,但其重要形式——形容词重叠式却出现较早,研究历史比较长,而且从对状态形容词的研究现状来看,几乎所有学者都把它放在形容词的研究中一起讨论,并把它当作形容词重叠这一特殊现象来分析。

虽然,对形容词重叠现象的研究成果为状态形容词的研究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但目前,状态形容词研究中还存在着界定模糊、范围和名称不统一、形式归属不一致,研究力度不均衡等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标签: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问题与争论研究价值一、前人的研究成果朱德熙、吕叔湘为形容词重叠研究奠定了基础。

朱德熙先生在《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1956年)里,对形容词作了全面而又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形容词的复杂形式包括重叠式和带后加成分的形容词。

重叠式按构造可以分为完全重叠式XX、XXYY和不完全重叠式X里XY,例如:“小小儿、老老实实、古里古怪”等;带后加成分的形容词可分为双音节的和三音节的两类,例如:“红通通、脏里呱唧、可怜巴巴、老实巴焦”等。

同时,在他的另一篇优秀著作《语法讲义》(1982年)中,他又把上面这种形容词的复杂形式归为状态形容词,并指出了它跟性质形容词在功能及语义上的对立。

他认为,从语法功能上看,状态形容词无论是作定语还是作状语都比性质形容词自由。

也就是说状态形容词可以较为自由地修饰名词和动词。

吕叔湘先生对形容词重叠的研究体现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

微观上,一是发现了形容词重叠AA式、ABB式、AABB式都有两类不同的存在形式。

在他撰写的论文《形容词使用情况的一个考察》(1965年)中,他将重叠式分为:a)AA式,有两种。

一种是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例如“淡淡的清香”,一种是重叠后方才成为形容词,例如:“漫漫的岁月”。

b)ABB式,有两种。

一种是AB成词的,例如:“冷清清的地方”;一种是AB不成词的,例如:“活生生的历史”。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以《吾国与吾民》黄嘉德汉译版为例摘要:本文对几位知名语言学家的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作了大概分析,并提出了自己对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的研究。

本人认为形容词的分类一定要结合语义和语法功能,并根据两个标准,对形容词所在的语句进行综合分析。

文中把现代汉语形容词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并作了大量比较分析。

第二部分本人对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的语义功能和语法功能作了细致的分析和举例。

从语义的角度,形容词主要起抽象表述、状态描写、程度区分、感情表达、施事陈述和未来驱动的作用。

从句法功能的角度,本人详述了形容词作定语和谓语的主要功能。

第三部分本人选取了形容词的三个特殊现象作具体分析。

关键词:语义功能语法功能状态描述程度区分形容词叠词第一部分前人对形容词的定义及分类的论述(一)马建忠先生在《马氏文通》对形容词的论述马建忠先生在《马氏文通》1里把形容词定义为能惟妙惟肖地描绘事物的实字2。

《文通》中把形容词定名为“静字”,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形容词实为“静字”中的“象静”一类。

他认为,客观世界的事物都存在着差别,而形容词承载着细致描绘这些差别的功能。

在《文通》的实字卷里,马建忠先生讨论了文言文中形容词的构词方式3主要有三类:一,名词(字)、代词(字)、动词(字)、副词(字)作状语形容词(放在名词前)二,同义语素构成的复合式形容词,如圣明、辛勤、端庄等;三,有反义语素构成的复合式形容词,如安危、奸贤、公私等。

尽管一个世纪以来部分学者指责此书以文言文为研究对象,不能作为现代汉语的语法书,同时还批评它机械模仿西方语法,但《文通》作为中外文化产物,它的研究价值和开创之功是不可否认的。

(二)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对形容词的论述新中国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是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1924年),在此书中1《马氏文通》:出版于1898年,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古代汉语语法的著作。

以下简称《文通》2原文为:“凡实字以肖事物之形者”3《文通》第112页黎锦熙先生给形容词下的定义是“用来区别事物之形态、性质、数量、地位的,所以必附加于名词之上”4。

状语维度的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_以_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_中双音性质形容词为考察对象

状语维度的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_以_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_中双音性质形容词为考察对象

# 可作谓语、补语, 不可重叠的 % 4例, # 只作定语不可重 叠的 %
4例, # 只作谓语可重叠 %的 1例 # 勉强 2%, 另含 # 只作定 语、补 语不可重叠 %的 1例 # 实际 1 %。
∋ 类词 项 239 例。# 可作 定语、谓 语、补 语 %的 总共 218
例, 另含 # 可 作定语、谓语不 可重叠 %的 19 例, # 可作谓 语、补
( ∋ )只倾向于加 # 地 %作状语 239例 ( ( )只倾向于不加 # 地 %作状语 5例
二、双音状语性 质形容词的多角度考察
(一 )双音状语性质形容词的句法功能考察
1. 基本句法功能统计。
& 类词项 137例, 占总词 项的 40. 0% ) 。# 可 作定语、谓
语、补语 %的 总 共 111 例, # 可 作 定语、谓 语 %的总 共 16 例,
语可重叠 %的 2例。
( 类词 项仅 五例, 占 总词 项的 1. 3% 。勉 强 3: # 可 作谓 语、补语可重叠 %, 民 主、容易 2: # 可作 定语、谓 语、补语 不可 重叠 %, 勤俭: # 可 作定 语、谓语不 可重 叠 %, 容易 1: 除作 状语 外, 充当其它句法 功能 受限, 不可 重叠。日 本学 者山田 留里
80
老实 2: 规矩不惹事 ∀ ∀ ∀ ∀ 严肃 2: 作风、态度等认真 扎实 2: 实在, 踏实 ∀ ∀ ∀ ∀ 深刻 2: 内心感受程度很大的 灵活 2: 善于随机应变, 不拘泥 主动 1: 与 "被动 "相对, 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 主动 2: 能够造成有力局面, 使事 情按照自 己的意 图进行 ∀ ∀ 慷慨 2: 不吝啬 以上词项 均可进入 # 他 (们 ) + 很 + ____%格 式。有些表 示人类性格如 # 草率 %、# 顽强 %等, 有些表示心态 # 沉 重 %、# 冷 静 %等, 有些 表示作 风 # 严厉 %、# 严 肃 %等, 均 用以 形容人, 但

《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三项式形容词释义研究

《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三项式形容词释义研究

《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三项式形容词释义研究摘要:本文整理了《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的三项式形容词,从词的概念义、附属义、语法义三方面入手对28组同义形容词的释义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形容词;概念义;附属义;语法义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7-0010-01词义是对“有关事物的一般的或本质的特点”[1]的反映。

2009年,朱景松的《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以下简称《词典》)出版,是同义词词典的一部重要的新著作。

《词典》收录三项式形容词28组。

因为涉及到词典编纂中的词群收录、词目顺序、核心词的确定及围绕核心词的释义问题,三项式释义成为同义专书专题研究的重要对象。

符淮青先生指出:“词汇意义从词传达的信息内容上分出概念义(理性内容)和附属义(或称附属色彩,如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

”[1]本文以词典中三项式形容词的释义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概念义、附属义、语法义的释义规律。

一、词目的概念义“词的概念在运用中由于上下文、语境的不同而会显出各种差别。

”形容词作为表示事物性状特征的词,其概念义可“分解为两个方面:适用对象和性状特征。

”《词典》对三项式形容词概念义的比较:有的词群是两项分开辨析,有的词群是两项结合辨析,有的词群则是只比较其中一项。

(一)总合辨析“总合辨析”是指将三项式形容词的“适用对象”和“性状特征”的区别放于同一条目表述。

共8组。

下面以“诚恳/诚实/诚挚”为例说明。

《词典》解释为:【同】形容词。

都表示真诚的意思。

【辨】1.“诚恳”表示态度恳切。

“诚实”表示品德和行为上老实、不虚假。

“诚挚”表示心意或友情真诚。

《词典》将三词于适用对象和性状特征方面的区别放于同一条目表述。

(二)分目辨析“分目辨析”是指将三项式形容词在“适用对象”和“性状特征”上的差别分列于两个条目比较。

共有15组。

下面以“粗暴/粗鲁/粗野”为例说明。

《词典》解释为:【同】形容词。

都表示态度、性格鲁莽。

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副词的起源和演变研究

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副词的起源和演变研究

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副词的起源和演变研究形容词和副词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词性之一,它们在句子中主要用来修饰名词或动词,以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程度等。

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广泛且灵活,是汉语表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副词的起源和演变进行研究,探讨其发展历程和形成原因。

形容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汉语和古代汉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形容词的使用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在古代汉语中,形容词的发展比较有限,主要是通过把名词或动词加上表示性质特征的修饰语来表达。

例如,“若夫美耳之人,讲菽散苏”(出自《文选·弘农赋》)中的“美”就是通过修饰名词“人”来表示其性质。

而到了现代汉语中,形容词的形成更多地依赖于派生和化生。

派生是指通过在名词或动词的基础上添加后缀、前缀或调整词性等方式创造新的词汇,从而形成形容词。

例如,“美丽”、“高大”等都是通过在名词的基础上添加“的”等后缀来构成的。

化生则是指通过把名词或动词变化成形容词的方式来表达特定含义。

例如,“新鲜”、“可爱”等都是通过将名词变化成形容词的形式来表达事物的特点。

形容词的演变受到语言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维观念的变化,形容词在应对新的事物和概念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以现代科技词汇为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许多新词汇涌现出来,需要形容词来表达。

这些新形容词往往是通过派生或化生的方式形成的,以适应新事物的特点和需求。

副词的起源和演变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

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性,用来表示行为方式、程度、时间、地点等。

在古代汉语中,副词的使用较少,主要依赖于动词、形容词和连词等来表达副词的含义。

例如,“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出自《淮南子·泰族训》)中的“疾”、“板”等都是通过修饰动词或形容词来表达副词的含义。

到了现代汉语中,副词的形成更加多样化和灵活。

除了通过动词、形容词和连词等方式来构成副词外,还可以通过派生和化生的方式来创造新的副词。

现代汉语形容词综述

现代汉语形容词综述

现代汉语形容词综述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占有很大比重,从我国1898年诞生的第一部语法著作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开始便意味着形容词其实已经受到了相当的重视。

我们在研究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无法避开形容词的研究,学者们针对形容词也都有各自的理论。

现代汉语中形容词的划分问题。

根据划分的标准不同,把形容词分成了两大类,一种是根据意义划分,一种是根据功能划分。

从意义出发意义派对形容词的处理主要是在中国语法学的创立和革新时期,代表人物:马建中,黎锦熙,王力,吕叔湘等,他们的词汇划分标准是根据意义划分。

但并不完全一致,首先,语义内涵不同。

马建中的语义主要是指词汇意义,依次划分的词类实际上是逻辑分类。

这种词类是孤立于句法结构之外的归类,不是语法分类。

黎锦熙先生承袭马建中的逻辑分类观点的同时,明确提出根据词的句法功能给词分类。

显然黎锦熙先生进了一步,有人认为他第一个明确地使词类成为语法分类,他的观点是现代汉语最早的词类划分。

吕叔湘先生按意义和作用王用归类。

力先生把词类分为理解成分和语法成分,前者按意义分类,后者按语法分类。

其次,在意义和功能发生矛盾时,各家处理不同。

马先生发现“字无定义,故无定类。

”而欲知其类,当先知上下文何知而。

自然陷入无定类的困境。

对此他提出了字类假象说,先确定某种字常做某种句子成分。

他类词作此成分是算是假借。

黎锦熙的四类形容词中只有性状形容词与我们所说的形容词相当。

能充当定语的不一定是形容词,为了维持其句法功能标准,他提出转类说:形状形容词由其他词类转成的颇多,比如名词转成形容词:“玻璃窗”等。

由此得出句品说: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

马先生和黎先生都没有根本解决这个问题,留下了“词无定类”“类无定词的结论。

吕叔湘的《文法要略》采纳了陈承译《国文法草创》中词类活用的理论,提出了本用和活用说。

《现代语法》里的词变性说与此相当,把本用称为正常用法,把活用称为变性。

但这里的活用和变性指的是及其罕见的临时用法,不是指现在说的常用兼类用法。

现代汉语形容词语义指向研究

现代汉语形容词语义指向研究

1111
现代汉语形容词语义指向研究是指对形容词在句子中与其他词语的语义关系进行分析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形容词除了可以作谓语、定语外,还可以作状语和补语。

以下是对形容词作不同成分时语义指向的研究:
- 作谓语:形容词作谓语时,其语义指向主语或主语的某个成分,表示对主语的性质、状态等方面的描述。

例如“这座山很高”中的“高”,其语义指向主语“山”,表示山具有高的性质。

- 作状语:形容词作状语时,其语义指向谓语或谓语的某个成分,表示谓语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等。

例如“他高兴地跳了起来”中的“高兴”,其语义指向谓语“跳”,表示跳的方式是高兴的。

- 作补语:形容词作补语时,其语义指向谓语,表示对谓语动作行为的结果、程度等方面的描述。

例如“他累得满头大汗”中的“满头大汗”,其语义指向谓语“累”,表示累的结果是满头大汗。

- 作定语:形容词作定语时,其语义指向它所修饰的名词,表示对名词的性质、特征等方面的描述。

例如“这是一件新的衣服”中的“新”,其语义指向名词“衣服”,表示衣服是新的。

现代汉语形容词语义指向研究对于理解和分析句子的语义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汉语语法研究的准确性和精细度。

现代汉语情感形容词研究

现代汉语情感形容词研究

现代汉语情感形容词研究作者:孔兰若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3年第04期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汉语情感形容词的命名及由来,并提出了情感形容词具有弱及物性、弱恒定性、可感性、自明性、有因性等语义特征;其次提出了情感形容词的句法鉴别框架,并探究了隐喻用法对情感形容词鉴别的影响。

关键词:情感形容词心理动词语义特征隐喻现代汉语中有一类表示心理、情绪、情感的词,如“悲哀、惭愧、得意”等,有学者称其为情感形容词(卢莹,2002;赵春利,2007)、心理形容词(赵家新,2006;张虹倩、刘斐,2011)或心理态度形容词(缪俊,2007)等,本文称其为情感形容词。

一、情感形容词的由来及命名(一)心理动词与心理形容词情感形容词在语义上与心理动词十分接近,早期研究一般将其归入心理动词。

譬如,陈光磊、范晓(1987),胡裕树、范晓(1995)提出的不及物心理动词;周有斌、邵敬敏(1993)的准心理动词;陈昌来(2002)的一价心理动词;张京鱼(2001)的心理使役动词,徐睿、王文斌(2005)的情绪类心理动词、使役类心理动词等,都与本研究的情感形容词有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这类词与心理动词的差异,于是将它从动词中分出来,作为形容词的一个次类单独提出。

譬如,赵家新(2006)从意义出发,将描摹人的心理活动与状态的形容词称为心理形容词。

缪俊(2007)认为这些词表示的是人的心理态度,所以将其称为心理态度形容词。

张虹倩、刘斐(2011)则仍坚持心理形容词的提法。

(二)心理形容词与情感形容词上述学者都用到“心理”这一术语,《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以下简称《现汉》)对“心理”一词的解释是:①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如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

②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

在心理学中,“心理”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不仅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还包括“智力、能力、气质、性格”,甚至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很”的句法语义研究综述

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很”的句法语义研究综述

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很”的句法语义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汉语中的形容词谓语句通常由一个形容词和“很”构成,如“这个蛋糕很好吃”。

在这种句式中,“很”起到了加强形容词的作用。

“很”在不同情境下可能会表达不同的语义,例如可以表示程度、语气或是语用功能等。

对于“很”在形容词谓语句中的句法语义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汉语句法结构的特点。

目前关于“很”的句法语义的研究仍有一些争议和待解决的问题,如“很”在句子中的位置是否固定、与语气的关系如何等。

有必要深入探讨“很”在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的具体作用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汉语句法结构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旨在从句法语义的角度对“很”在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的作用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探讨其在句法结构中的地位和功能,以期为汉语语法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

1.2 研究目的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的“很”是一个常见的修饰词,它在句子中扮演着不同的语法功能。

本文旨在通过对“很”的句法语义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汉语语境中的具体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具体目的包括:1. 探究“很”的句法功能及语义特征,分析其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语境条件;2. 探讨“很”在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的位置规律,探讨其与其他成分的配搭关系;3. 研究“很”的语用功能,分析其在交际中的作用及表达情感的功能;4. 探讨“很”与语气的关系,探讨其在句子中对语气的影响;5. 分析“很”的语法化现象,探讨其在语言发展中的变化及演变过程。

通过这些研究,旨在加深对“很”在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的句法语义及功能的理解,为进一步的语言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正文2.1 很的句法语义“很”的句法语义在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般而言,“很”往往被认为是一个用来修饰形容词的副词,用来表示程度或强度。

“很漂亮”中的“很”表示了对“漂亮”的程度的评价。

在汉语中,“很”通常可以用来修饰单音节形容词、双音节形容词以及部分三音节形容词。

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

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

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近年来,研究中文语言的专家们发现,形容词重叠式在现代汉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不仅改变了话语结构,而且改变了汉语语调。

因此,研究形容词重叠式在当今中国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形容词重叠式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它的发展趋势。

首先,让我们看看形容词重叠式的定义。

根据语言学家汤姆西蒙的定义,形容词重叠式是指一种以某种形容词或词组开始,然后接着是另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或词组的句式。

它主要用于表达某种特定情绪和强调特定事物的性质。

与形容词重叠式相关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40年代,时语言学家将它认为是一种和“转移”,被称为“事实犀利”的一般语句不一样的新句式。

20世纪50年代,学者开始改进这一概念,他们提出,形容词重叠式可以用来表达紧张的情绪,而且主要是由弱语气的语言结构所驱动的。

当前,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单个形容词或词组重叠式的形成以及双重形容词或词组重叠式的形成和功能。

究者认为,单个形容词或词组重叠式是由说话者强调句子,尤其是某种情绪,而双重形容词或词组重叠式则表示说话者想要强调一种更为细腻的语句。

此外,研究人员将形容词重叠式划分为多种类型,从形容词的语义来看,可以将它分为“正面重叠式”,“负面重叠式”和“中性重叠式”,在汉语习惯上,也分为“习惯重叠式”和“修辞重叠式”。

另一方面,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发展趋势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究人员提出,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形容词重叠式的发展也在受到积极影响。

十年来,形容词重叠式在汉语语言使用中的比例一直在增加,这表明,形容词重叠式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也在变得越来越普遍。

总之,形容词重叠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代汉语的结构,改变了汉语的语调,而且研究人员认为它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着时代变化,形容词重叠式也不断向前发展,从而促进了中国文化繁荣发展。

现代汉语单音节温度形容词语义研究

现代汉语单音节温度形容词语义研究

现代汉语单音节温度形容词语义研究作者:李政文来源:《知识文库》2018年第13期温度形容词不仅具有基本义,即温度义,而且具有转义,即隐喻义。

本文把现代汉语单音节温度形容词“烫”、“热”、“温”、“暖”、“凉”、“冷”分为“暖区域”和“冷区域”两个大的区域,并对每一区域的温度形容词的基本义和隐喻义分别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温度形容词语义的生成和理解都是基于“人本中心论”的观点的。

1 引言现代汉语温度词可以表现为名词、动词或形容词,而形容词又可分为单音节词和双音节及多音节词两大类,本文把单音节温度形容词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现代汉语单音节温度形容词是一类相对较为封闭的词汇,它主要包括“烫”、“热”、“温”、“暖”、“凉”、“冷”等六个形容词。

在这一相对封闭的系统内,我们能够对每一个词的基本义和认知义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

国内语义学界对于温度形容词的语义还较少涉及,仅有的一点对这类词的认知语义的讨论散见于汉外对比的研究中(彭传薇,2009;张媛,2012)。

这些研究还远远没有探究到温度形容词的全部语义,特别是对温度形容词的基本义,即温度义,目前还没有任何的可借鉴的成果。

而温度形容词的语义研究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温度形容词和颜色词都是语义较为难以确定的词,具体的温度和某一温度词的对应与颜色波长和颜色词的对应一样很难确定,因此自然语言使用者在对其的选择过程中有着相当复杂的心理机制。

因此,在温度词研究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寻找不同温度范畴与温度形容词的语言学的(首先是语义学)的相关性。

二、温度形容词是一类语义模糊的词,“烫”与“热”、“热”与“暖” 、“冷”与“凉”的界限都是不清晰的。

在某一具体温度下,一些人可能认为是“冷”,但有人可能就认为是“凉”。

显然,对于温度形容词语义的判定和对于某一词汇的选择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说话人的态度和立场,即“人本中心论”的观点,本文也将从这一立场出发,对温度形容词的基本义和认知义进行描写和细分。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量研究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量研究

六、结论
现代汉语形容词量的研究是汉语语言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对于深入理解汉语 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形容词量可以用来描述或修饰名词, 表示事物的属性、特征、状态等,具有客观性、主观性和等级性等特点。现代 汉语形容词量的研究在语言教学、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但也需要注意到其存在的局限性和问题。
3等级性:形容词量具有一定的等级性,即可以用不同的程度词来表示不同程 度的量。如“这个苹果很甜”等程度词表示了不同程度的甜度。
五、应用
现代汉语形容词量的研究在语言教学、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 值。
在语言教学中,形容词量的教学对于帮助学生掌握汉语的语言规律和提高他们 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形容词的用法、举例说明等 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形容词量。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形容词量的提取和分析对于文本的情感分析、信息提取 等任务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文本中形容词量的提取和分析,可以深入挖掘作 者的情感倾向、事物的特征属性等信息,为后续的自然语言处理任务提供有益 的参考。
然而,现代汉语形容词量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形容词量的分类 方法并不唯一,不同的研究者可能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其次,形容词量的使 用受到语境的限制,一些情况下难以准确判断其意义和用法;此外,针对一些 复杂句型中形容词量的识别和判断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四、特点
现代汉语形容词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客观性:形容词量在描写事物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人们可以通过对事物 的观察、测量等手段来定量地描述事物的性质和状态。如“这个房间有10平方 米”、“今天的气温是30摄氏度”等。
2、主观性:虽然形容词量具有客观性,但它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人们对事 物的认知和评价会受到个人情感、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描述事物时, 形容词量的使用也会因人而异。如“这部电影非常感人”、“这个景点非常漂 亮”等。

现代汉语单音节温度形容词语义研究

现代汉语单音节温度形容词语义研究

现代汉语单音节温度形容词语义研究李政文温度形容词不仅具有基本义,即温度义,而且具有转义,即隐喻义。

本文把现代汉语单音节温度形容词“烫”、“热”、“温”、“暖”、“凉”、“冷”分为“暖区域”和“冷区域”两个大的区域,并对每一区域的温度形容词的基本义和隐喻义分别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温度形容词语义的生成和理解都是基于“人本中心论”的观点的。

1 引言现代汉语温度词可以表现为名词、动词或形容词,而形容词又可分为单音节词和双音节及多音节词两大类,本文把单音节温度形容词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现代汉语单音节温度形容词是一类相对较为封闭的词汇,它主要包括“烫”、“热”、“温”、“暖”、“凉”、“冷”等六个形容词。

在这一相对封闭的系统内,我们能够对每一个词的基本义和认知义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

国内语义学界对于温度形容词的语义还较少涉及,仅有的一点对这类词的认知语义的讨论散见于汉外对比的研究中(彭传薇,2009;张媛,2012)。

这些研究还远远没有探究到温度形容词的全部语义,特别是对温度形容词的基本义,即温度义,目前还没有任何的可借鉴的成果。

而温度形容词的语义研究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温度形容词和颜色词都是语义较为难以确定的词,具体的温度和某一温度词的对应与颜色波长和颜色词的对应一样很难确定,因此自然语言使用者在对其的选择过程中有着相当复杂的心理机制。

因此,在温度词研究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寻找不同温度范畴与温度形容词的语言学的(首先是语义学)的相关性。

二、温度形容词是一类语义模糊的词,“烫”与“热”、“热”与“暖” 、“冷”与“凉”的界限都是不清晰的。

在某一具体温度下,一些人可能认为是“冷”,但有人可能就认为是“凉”。

显然,对于温度形容词语义的判定和对于某一词汇的选择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说话人的态度和立场,即“人本中心论”的观点,本文也将从这一立场出发,对温度形容词的基本义和认知义进行描写和细分。

文章第二小节将论述现代汉语单音节温度形容词的基本义,第三节将论述它们的认知义,即隐喻义。

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现代汉语形容词饰词功能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现代汉语形容词饰词功能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现代汉语形容词饰词功能研究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也迎来了发展新时期,汉语形容词饰词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汉语形容词饰词的功能有着深远的意义,可以更好地指导汉语的学习和教学。

本文以汉语国际教育视野的现代汉语形容词饰词功能研究为研究内容,具体分析如下:首先说明,汉语形容词饰词是构成汉语句子的重要语言形式,是汉语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复杂的语法形式。

汉语形容词饰词的用法涉及到不同的语言层次,可以用来构成句子的句子结构,也可以用来调整句子的情感和语气。

汉语形容词饰词的功能表现在不同的使用方面,如语法上的功能、语义上的功能、句子语气上的功能以及文体上的功能。

其次说明,汉语形容词饰词的语法功能是表示句子中事物的属性、关系、数量以及大小等项目。

汉语形容词饰词在句子中承担着重要的定中关系角色,能够准确识别出句子中隐含的比较关系,从而更好地表达句子的含义。

例如“这里的植物比那里的大”中的“比”就是一个典型的汉语形容词饰词,表示比较的关系。

此外,汉语形容词饰词还具有语义上的功能,也就是说形容词饰词本身可以表达句子的语义,承担句子的实际意义。

例如,“天上的星星比较多”中的“比较多”是一个典型的汉语形容词饰词,用来表达句子的实际意义,即表明星星数量众多。

此外,还要注意汉语形容词饰词在句子语气上的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汉语形容词饰词可以用来表达句子的语气,如水平、比较、近似等,以塑造句子的语气。

例如“今天的天气真热”,“真”是一个汉语形容词饰词,用来表达句子的语气,表示强调的语气。

最后要指出的是,汉语形容词饰词也具有重要的文体上的功能,它不仅可以对句子进行定位,还可以加强句子的意义,表现出作者的情感。

例如“他们的走路速度非常慢”,“非常”是一个汉语形容词饰词,用来表达句子的文体特点,强调他们走路的慢,表示作者的情感。

以上就是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现代汉语形容词饰词功能研究,主要分析了汉语形容词饰词的语法功能、语义功能、句子语气功能以及文体功能。

现代汉语判断形容词的方法

现代汉语判断形容词的方法

现代汉语判断形容词的方法
在现代汉语中,判断一个词语是否为形容词有一些常用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判断词语的词性。

1. 词义含义判断法:观察词语所表达的含义,尤其是词语描述事物的特征、状态、性质等。

形容词通常用来形容名词的特征或性质,如“美丽的花朵”中的“美丽”就是一个形容词。

2. 语法特征判断法:观察词语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和所搭配的成分。

形容词通常可以作为定语修饰名词,如“蓝色的天空”中的“蓝色”就是一个形容词。

3. 变形特征判断法:观察词语的词形变化。

形容词通常具有形容词的特有变形特征,如“高→更高”,“好→更好”,这些变形形式都是形容词的典型特征。

4. 用法特点判断法:观察词语在不同场景中的使用特点。

形容词在描述事物时常常需要与连动词搭配使用,如“变得+形容词”,“感到+形容词”,这些搭配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词语是否为形容词。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一个词语是否为形容词时,需要综合上述方法进行分析,不能仅凭其中一种方法。

同时,还要注意形容词的词性是相对稳定而言的,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判断。

综上所述,通过词义含义判断法、语法特征判断法、变形特征判断法和用法特点判断法,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一个词语是否为形容词。

这些方法相互结合,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中的形容词,并避免词性判断的错误。

试论“绝对性质形容词”

试论“绝对性质形容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容词吗?换句话说,判定一个词是性质形容词,标准是什么?
二、部分“绝对性质形容词"接受程度词修饰情况的调查
(一)部分“绝对性质形容词”的语料调查
difference word;Finally,we explore the”absolute nature of the adjective”originally produced
by this statement,after analyzing,we believe that language study should proceed from the
目 录………………………………………………………………………………………V 一、“绝对性质形容词”的提出…………………………………………………………..1
二、对部分“绝对性质形容词”接受程度词修饰情况的调查…………………………3
(一)对部分“绝对性质形容词”的语料调查………………………………………3 (二)“真”、“假"的个案分析……………………………………………………6
我们再来看看韩玉国(2001)先生所列举的这类形容词:错(不正确)、阴、晴、温、 一样、一致、多(数目上超出)、对头、枯、熟(食物加热到可食用的程度)、相同、坏(受 到破坏的,变质的,有故障的)。从他列举的例子来看,这些形容词在一般情况下,确
①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J】.语言研究,1956(1). 圆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第300页
of such phenomenon.Therefore,we believe that the proposition that”hen”and”A+O”
don’t CO—OCCur is no justification,that a false proposition.if the”A”of“hen+A+O”is treated as verbs,it iS drawn to the conclusion that adjectives becomes the verbs.The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现代汉语形容词是汉语中表示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的词,在句中通常位于名词或代词的修饰语位置,用来对名词或代词进行修饰。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研究包括对形容词的形态、语义、用法、语用特点等方面的研究。

形容词的形态研究包括形容词的构词法、变形规则等;语义研究包括形容词的意义类型、意义属性、意义变化规律等;用法研究包括形容词的修饰范围、修饰方式、修饰语序等;语用特点研究包括形容词的修辞效果、情感色彩、语气语意等。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研究对于提高人们的语言素养、深化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以及促进语言文字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研究还包括对形容词的历史发展、语言演变规律的研究。

例如,形容词的语义变化是指形容词在历史上所经历的意义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文化的发展等因素所导致的。

研究形容词的历史发展和语言演变规律,有助于我们理解形容词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处的语言环境,以及形容词在语言发展中所承担的作用。

此外,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研究还包括对形容词的外语翻译、词典编纂、语言教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这些应用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形容词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语言交流和翻译中更好地应用形容词。

在现代汉语中,形容词有许多用法。

例如:1.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或性质,如:一个优秀的学生、一个可爱的小狗。

2.作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所修饰的名词或代词的性质或特征,如:我们的班主任是个年轻的女教师、这是一本新的书。

3.作表语,表示主语的性质或特征,如:他是个勤奋的学生、这些书很有用。

4.作状语,表示时间、原因、条件、方式等,如:他很快就会回来、我们因为天气的原因没有去、如果你做的好我就帮你、他唱得真好听。

形容词在不同的句子结构中的用法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语境和句子结构进行选择和使用。

现代汉语“形容词+助词‘着’结构”研究的开题报告

现代汉语“形容词+助词‘着’结构”研究的开题报告

现代汉语“形容词+助词‘着’结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形容词+助词‘着’结构”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法结构,可以表达动态或状
态的持续或变化。

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结构的使用非常广泛,不仅出现在口语中,也
出现在书面语中。

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掌握这种结构的使用规则及其含义非常重要。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现代汉语“形容词+助词‘着’结构”的使用情况,揭示其语言学特点及实际应用。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现代汉语“形容词+助词‘着’结构”的形式和意义,分析
它在语言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语用功能。

此外,本研究还将对不同
类型的“形容词+助词‘着’结构”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理解这种结构及其应用,提高学习者对汉语的理解能力和语言应用水平。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可比较语料分析法,收集现代汉语中的“形容词+助词‘着’结构”的实例,分析其语法特点和语义含义。

同时,使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取汉语母语者使
用这种结构的情况和看法。

此外,还将结合语料库分析等方法,探讨这种结构的实际
应用和语用功能。

四、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助词‘着’结构”的使用情况,找出它们的语言学特点,明确它们的语用功能,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这种结构进
行分类和说明。

同时,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汉语母语者对这种结构的使用情况和
看法,为提高外语学习者对汉语的理解帮助。

最终,本研究将为汉语教育和语言学研
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以《吾国与吾民》黄嘉德汉译版为例
摘要:本文对几位知名语言学家的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作了大概分析,并提出了自己对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的 研究。本人认为形容词的分类一定要结合语义和语法功能,并根据两个标准,对形容词所在的语句进行综合分 析。文中把现代汉语形容词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并作了大量比较分析。第二部分本人对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的 语义功能和语法功能作了细致的分析和举例。从语义的角度,形容词主要起抽 象 表 述 、状 态 描 写 、程 度 区 分 、 感 情 表 达 、 施 事 陈 述 和 未 来 驱 动 的 作 用 。从句法功能的角度,本人详述了形容词作定语和谓语的主要功能。 第三部分本人选取了形容词的三个特殊现象作具体分析。
1 《马氏文通》:出版于 1898 年,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古代汉语语法的著作。以下简 称《文通》 2 原文为:“凡实字以肖事物之形者” 3《文通》第 112 页
黎锦熙先生给形容词下的定义是“用来区别事物之形态、性质、数量、地位的,所以必附加于 名词之上”4。因此,黎先生根据其定义(意义)把形容词细分为形状形容词、数量形容词、指 示形容词和疑问形容词四大类 5。但根据后人在诸多语法书中对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定义和学术研 究著作中,黎先生所谓的四类形容词只有描述实体事物的性状、形状、程度的性状形容词才是 严格意义上的形容词。
关键词:语义功能 语法功能 状态描述 程度区分 形容词叠词
第一部分 前人对形容词的定义及分类的论述
(一)马建忠先生在《马氏文通》对形容词的论述 马建忠先生在《马氏文通》1里把形容词定义为能惟妙惟肖地描绘事物的实字 2。《文通》
中把形容词定名为“静字”,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形容词实为“静字”中的“象静”一类。他 认为,客观世界的事物都存在着差别,而形容词承载着细致描绘这些差别的功能。
形 式 出 现 在 句 中 ,并 且 一 般 不 加“ 的 ”,如《吾》书中首 要 、上 好 、新 式 等 词 。事 实 证 明 , 随 着 时 代 的 进 步 ,科 技 的 发 展 ,非 谓 形 容 词 的 数 量 和 应 用 正 逐 日 上 升 。所 以 ,吕 先 生 对“ 非 谓形容词”这个概念的提出是极有远见的。
在《文法》中,黎锦熙先生有两个重要的理论被后人所引用、学习和研究。其一是形容词 作修饰语是否需要添加“的”字。黎先生认为是否需要添加“的”字的原因和规律主要有四个 6:
一,习惯熟语具有结构凝固性,所以不必添加“的”字; 二,根据表达情况,以句子的整洁、调节和流利为标准和要求决定添或不添; 三,一个句子的附加成分太多,即由多层定语时,则有必要添加“的”字; 四,从语义表达的角度,由词句的意思决定添与不添。 其二,黎先生还揭示了汉语与英语形容词的一个重要区பைடு நூலகம்,即英语的形容词只能做定语, 而汉语的形容词可做定语、状语、补语和谓语,在书中这些形容词被称为“用作述语的形容词” 7。 黎锦熙先生的《文法》仍带有“模仿”马建忠先生《马氏文通》和西方先进语法著作的痕 迹,但其中对现代汉语形容词极有个人见解的看法和理论创新点成为后来学者研究学习的对象。 (三)二十世纪中期关于形容词的论述 二十世纪中期我国四大语言学名家:吕叔湘 8、王力 9、高名凯和朱德熙 10。吕叔湘的《中 国文法要略》和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都把形容词归为实词一类,并都把形容词定义 为 描 写 事 物 性 状 的 词 , 描 写 性 是 形 容 词 的 主 要 特 点 。 吕叔湘先生在《 汉 语 语 法 分 析 问 题 》 中 首 次 提 出 了“ 非 谓 形 容 词 ” 11这 个 概 念 。他 认 为 有 些 形 容 词 充 当 句 中 的 谓 语 ,已 经 不 具 备 形 容 词 的 一 般 特 征 ,应 另 外 归 为 一 类 ,即“ 非 谓 形 容 词 ”。这 类 词 一 般 不 直 接 以 定 语 的
在《文通》的实字卷里,马建忠先生讨论了文言文中形容词的构词方式 3主要有三类: 一,名词(字)、代词(字)、动词(字)、副词(字)作状语形容词(放在名词前) 二,同义语素构成的复合式形容词,如圣明、辛勤、端庄等; 三,有反义语素构成的复合式形容词,如安危、奸贤、公私等。 尽管一个世纪以来部分学者指责此书以文言文为研究对象,不能作为现代汉语的语法书, 同时还批评它机械模仿西方语法,但《文通》作为中外文化产物,它的研究价值和开创之功是 不可否认的。 (二)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对形容词的论述 新中国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是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1924 年),在此书中
4 黎锦熙先生《新著国语文法》第 19 页,以下简称《文法》 5《文法》第 114 页 6《文法》第 121 页 7《文法》第 124 页 8 吕叔湘(1904-1998):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他的研究重点是汉语语法。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 略 》、《 语 法 修 辞 讲 话 》 (与 朱 德 熙 合 著 )、《 汉 语 语 法 分 析 问 题 》、《 汉 语 语 法 论 文 集 (增 订 本 )》 等 。 9 王力(1900-1986):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有《中国现代语法》(1943)、《中国语 法理论》(1944)以及《中国语法纲要》(1946)等著作。 10 朱德熙(1920-1992):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语法学家、教育家。主要著作:《语法修辞 讲话》(与吕叔湘合著)(1951)、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 形容词的性质范畴和状态范畴》( 北京大 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1956)、《现代汉语语法 : 1956-1957 学年》(北京大学汉语教研室 1957)等。 11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 商务印书馆)第 39 页
朱德熙先生在《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 形容词的性质范畴和状态范畴》中首创用语音 形 式 、语 法 形 式 和 语 义 相 结 合 的 标 准 来 划 分 形 容 词 。按 照 形 容 词 的 语 音 形 式( 音 节 ),语 法形式和词的搭配功能分为简单形式和复杂形式两类。简单形式形容词是基本形容词, 包括单音节(老、古、香、好)和双音节(精细、闲暇、温情、愚笨)两类。复杂形式 形 容 词 包 括 重 叠 式 形 容 词 ,后 加 成 分 的 形 容 词 ,状 态 形 容 词( 雪 白 、粉 碎 )。重 叠 式 形 容 词又可分完全重叠式(零零碎碎、规规矩矩、扭扭捏捏)和不完全重叠式(古里古怪、 可有可无,憨头憨脑)两类。后加成分的形容词分双音节(孤零零、冷冰冰、软绵绵) 和多音节两类。简单形式的形容词描述人或事物属性和性质为主,是性质形容词;复杂 形式的形容词则以人或事物的状况或情态为主,是状态形容词。朱先生在此书中还讨论 了形容词的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的关系,并指出形容词在行文中可充当定语、状语、补 语和谓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