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必修二_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三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高三历史必修二知识点高三历史必修二知识点(一)先秦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
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
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
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秦汉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
(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
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隋唐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
高中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总结以下是高中必修二历史的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罗马帝国的兴亡1.古罗马帝国的兴起:古代罗马城市的建立、君主政体的形成、奴隶制对社会的影响等。
2.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军队的建立和战争征服、罗马的殖民地和边疆政策、统一法律制度等。
3.罗马社会的特点: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奴隶制带来的社会问题、政治腐败等。
4.罗马帝国的衰亡:军事问题和边境的崩溃、经济问题和财政危机、社会、文化和宗教因素等。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帝国和文化1.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和货币等。
2.西汉的兴起:刘邦的执政和中央集权、汉武帝的改革和刺史制度等。
3.汉朝的繁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科技和文化的进步等。
4.东汉的衰落:地方豪强和腐败官僚的出现、中央集权的动摇、黄巾军起义和社会动荡等。
5.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儒家思想的兴盛、道家和墨家等其他思想流派的影响、科技和文化的进步等。
第三单元:亚洲的对话1.漠南和漠北的统一:蒙古帝国的建立和世界征服、蒙古文化和宗教、丝绸之路的重要性等。
2.元朝的繁荣与衰落:元朝的统治制度和政策、元代文化和艺术的发展、统治者的民族政策和反抗等。
3.日本的军事化:封建时期的日本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武士阶级的兴起和武士精神、日本对外扩张的原因和目标等。
4.朝鲜的独立与冲突:朝鲜半岛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中国和日本对于朝鲜的争夺、李氏朝鲜的建立和传统文化等。
第四单元:欧洲的转型1.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起因、基督教派系的分离和宗教改革的影响、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冲突等。
2.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科技和交通运输的进步、城市化和社会变迁、阶级斗争和工人组织等。
3.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兴起:经济学说的变革和亚当·斯密的思想、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和扩张、自由主义政治的兴起等。
4.民族国家的兴起:民族主义的觉醒、民族国家的建立和领土扩张、殖民地和帝国主义的竞争等。
高考历史必修二常考易错易混点.doc
高考历史必修二常考易错易混点自然经济VS小农经济(1)自然经济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与商品经济相对立,具有排斥社会分工,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的特点;新中国成立以前,在社会经济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2)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生产条件下,是自然经济的一种典型表现形态,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实现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其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规模小。
随着社会属性的变化,小农经济和商品经济的联系加深。
【例证】《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受北方生态环境恶化、战争频繁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了由北向南转移的发展趋势。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缩小了其与北方经济的差距,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因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仍在北方,不要误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己开始了南移。
【例证】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 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3、均田制vs宋代"不抑兼并"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即封建王朝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
这一土地制度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激发小农的生产积极性,缓解因贫富分化而引发的社会矛盾。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实施,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土地的高度集中,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加剧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矛盾;但它也促进了宋代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对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荒地的开垦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高三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整理
高三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整理【导语】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连续学业或事业的挑选。
面对重要的人生挑选,是否推敲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体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挑选。
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作者高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整理》,期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1.高三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整理罗列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绩。
(1)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①青铜时期:从二里头文化到年龄末期,约15个世纪,商周时期是其成熟时期。
②铁器时期:年龄时期开始。
(2)冶铁燃料:汉代开始用煤冶铁,北宋普遍使用;南宋末年使用焦炭,明朝流行开来。
(3)衣被天下(纺织业的发展)①丝织技术:相传上古时期的黄帝时期发明了养蚕缫丝;西周以后,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唐代显现缂丝技艺,使丝织品更加具有艺术神韵。
②棉纺技术: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弹、纺、织”技术,并发明脚踏三锭纺车,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江苏的松江在元明时期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棉布已取代丝、麻、毛,成为主要衣料。
(4)从烧陶到制瓷①陶器:新石器时期发明陶器,有彩陶、黑陶、白陶等类型。
唐代的“唐三彩”是陶器的典型代表。
②瓷器东汉晚期,人们已烧出了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时成功烧制出白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隋唐时期,白瓷进入了成熟期,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
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显现了各具特点的地方瓷窑体系。
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明清时期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著有粉彩、珐琅彩。
2.高三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整理古代中国的经济夏商西周、年龄战国、三国曹魏、唐朝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年龄战国、西汉时期水利设施完善的原因和表现。
(1)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①夏商西周:耒耜和石器,显现少量的青铜器。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考点归纳大全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考点归纳大全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历史必修二知识点考点归纳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历史必修二知识点考点归纳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
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发展过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瓦解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③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三、小农经济的含义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
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4、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五、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1.“工官”制度始于夏商周,直到明朝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
高中必修二历史知识点(精选)
高中必修二历史知识点(精选)(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必修二历史知识点(精选)历史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历史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各章易错点易混易忽视知识点集绵 2 (1)
各章易错易混易忽视知识点集绵弘毅历史备课组编辑整理1、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基本特点秦统一天下之经济因素(先进农业技术和发达水利工程、重农抑商政策和国富民强的经济短命的经济原因:严重的土地兼并、苛重的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改变: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家庭分户生产;由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由原始耕作到精耕细作。
2、铁的历史:世界上最早的铁器是在两河流域、地中海和埃及出土的。
中国最早的铁器出现于春秋晚期,汉治铁开始用煤作燃料。
北宋有用煤作燃料的明确记载。
水排是鼓风冶铁工具。
耧车是播种工具。
翻车是灌溉工具。
唐三彩是贵族陪葬品,属陶器。
唐朝时制瓷业已成独立的生产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青花瓷技术成熟于元。
明清是瓷器的主流。
明朝在青花瓷的技术上烧制出彩瓷。
3、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社会的基本政策。
但在宋朝等特定时期,抑商政策有所放松、出现了商品税超农业税的情形。
货币(交子)、飞钱(便钱)等兑换货币的凭证及柜坊(早期银行)、白银进入流通领域以及不同时期的币制改革是农业、手工业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原来的货币、交流的方式不适应商贸发展需要而出现的。
【相关知识: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宋代商业革命、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70年代“滞涨”及里根的货币学派理论、欧元的出现(1999年进入账面流通,2002年进入现金流通)布雷顿森林体系与WB】闭关锁国(海禁)禁止中国人出海经商、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此政策之下有一些官方垄断的海外贸易,外国来华贸易一直延续,直至鸦片战争后此政策被迫放弃而被迫开放。
唐以前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唐以后还逐渐向南转移,南宋完成转移。
扬州地位突出因为交通和经济重心变化所致。
4、明朝中叶以来,因中国社会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生产的发展,私营手工业快速发展,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新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一直在缓慢发展且不平衡发展。
难以与自然经济相抗衡。
究其根本原因是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具体而言参考复习提纲第2页。
高中历史易错点(含改正)
高中历史易错点(含改正)一、历史概念易混淆及改正1. 乾隆与乾嘉的区别乾隆朝是清朝的一个朝代,而乾嘉则是乾隆朝的一个具体年号。
乾嘉并不表示一个独立的朝代。
2. 地方与全国两个议会的区别地方议会是指各地方政府的代表机构,全国议会是指全国性的代表机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顺序正确的时间顺序应该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39年至1842年,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56年至1860年。
4. 五四运动与五卅运动的区别五四运动是发生在1919年的一次爱国运动,而五卅运动则是指发生在 1935年的一次反对帝国主义的抗议示威。
二、历史事件易混淆及改正1.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的关系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封建被终结,而五四运动则是发生在1919年,是一次国内外矛盾激化的爱国运动。
2.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的时间顺序抗日战争发生于1937年至1945年,而国共内战则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即1946年至1949年进行的。
3. 中国成立的时间中国成立于1921年,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始。
4. 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的关系文化大革命发生于1966年至1976年,主要是一场由发动的政治运动,而改革开放则是从1978年开始,是一次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
三、历史人物易混淆及改正1. 孙中山与孙文的关系孙中山和孙文实际上是同一人,孙中山是他的字,孙文是他的名字,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和革命家。
2. 李鸿章与曾国藩的区别李鸿章是清朝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外交家,曾国藩则是清朝末年的重要军事家和政治家。
3. 雍正与雍正帝的关系雍正是清朝雍正帝的年号,因此雍正和雍正帝指的是同一个人。
4. 刘备与刘邦的区别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始人,而刘邦是汉朝的创始人。
以上是高中历史中易错点的一些解惑和改正,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高三历史易错知识点2023
高三历史易错知识点2023高三历史易错知识点1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夏商周时期,受封的诸侯对土地只有世代使用权,而无权转让与买卖,需向国王缴纳贡赋。
2.春秋时期,“私田”不归国王所有,而是归“私田”主人控制,税制改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
3.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它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4.关于井田制和均田制(1)井田制:①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
②井田制下的经营方式是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奴隶和庶民无权支配劳动产品。
(2)均田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政府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均田制下的经营方式是个体耕种,农民能够支配部分劳动产品。
高中历史必修25.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在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6.明朝时期白银的普遍流通并没有促进对外贸易的繁荣,这是因为明朝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7.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不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还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8.闭关锁国并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9.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1)小农经济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基本单位的小规模的个体农业经济。
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自然经济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
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带有闭塞性和迟滞性。
(3)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高考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修二知识点高考历史必修二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它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和近代史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介绍高考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历史1. 夏、商、西周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类进入了农业文明的发展阶段,出现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分裂和文化繁荣的阶段。
这个时期出现了多个诸侯国,形成了以鲁、齐、晋、楚、魏、秦、赵、韩等国为主要代表的政治格局。
3.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一段封建王朝。
汉朝的建立为后来的中国历史铺垫了基础,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先例。
4.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分割和民族大迁徙的时期。
曹魏、东晋和南北朝是这个时期的主要政权,这段时期的经济衰退、社会动荡和文化发展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近代史1. 清朝时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封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这段时期,中国开始与西方国家接触,逐渐产生了一系列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和甲午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随后,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这段时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大时代。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近代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中国最高执政党,推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政策和改革开放的措施。
4.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逐渐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科技、文化和国际事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历史:高中历史必修2易错易混点归纳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是两个不相同的概念所谓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市场交换需要,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的一种经济形式。
即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是为生存而生产,不是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
自然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
由于它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因而可以同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相联系,曾经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存在。
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足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农业经营规模狭小。
小农经济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具有三种社会属性,即封建小农经济、资本主义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小农经济。
中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主要特点—条件:铁犁牛耕技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主要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规模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消费和交纳赋税)。
此外还有封闭性、简单再生产等。
2.中国古代手工业从春秋战国开始形成了三种形态——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是民间手工业的一种。
作为农产的副业,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也有一些民间私人经营的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3.中国古代传统的纺织业是丝织业,黄道婆改进的是棉纺织技术。
棉纺织业后来居上。
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4.中国古代的商业中心城市的两种类型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如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单纯的经济中心,如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唐朝末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城市,出现了“扬一益二”的说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最全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最全知识点整理(完整版)一、古代希腊城邦1. 城邦的定义和特点•城邦是古希腊城市国家的基本形式,由城市本身和其周围的农村地区组成。
•城邦的特点包括政治独立性、地理环境特征、社会等级制度等。
2. 希腊城邦的发展及其对西方文明的影响•随着希腊城邦的发展,政治制度逐渐演变为民主制度。
•希腊城邦的文化和艺术成就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哲学、戏剧和建筑等方面。
二、罗马帝国的兴起和发展1. 罗马的建立和共和制度•罗马是由奥古斯都建立的,采用了共和制度。
•罗马共和制度的特点包括两院制、元老院和平民会等。
2. 罗马帝国的扩张和统一•罗马帝国通过军事征服和政治手段扩张领土,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帝国。
•罗马采取的统一措施包括行省制度、市民权和教育系统等。
3. 罗马法的传承和影响•罗马法是指古罗马时期的法律体系,对后来的法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民法和刑法方面。
三、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1. 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组织形式,以封建公主和封臣的关系为核心。
•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包括封建等级制度、封建契约和封建经济等。
2. 封建经济的运作方式•封建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封建领主通过掌握土地和农民的劳动来获取经济收益。
•封建经济还包括农业生产工具、领主的征收和农民的交租等。
3. 宗教的影响和宗教改革运动•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文化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宗教在封建社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宗教改革运动是指16世纪基督教内部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南宋的政治和军事1.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特点•宋朝采取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全国各地。
•宋朝政府的特点包括科举制度、地方自治和官僚体系等。
2. 宋朝的军事改革和辽金战争•宋朝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使军队在辽金战争中获得一定的战略优势。
•辽金战争是指宋辽两国和金国之间的战争,最终导致金国灭亡。
五、元代的政治和社会1. 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特点•元朝采取了蒙古族的政治制度,由大汗统治全国。
高三历史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三历史易错易混知识点高三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文科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常常是一大挑战。
而在高三历史的学习中,有一些知识点往往容易出错或者混淆。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这些易错易混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以便进一步提高历史学科的成绩。
一、先秦时期的道家和儒家思想易混淆在学习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和学派时,易混淆的一个重要点就是道家和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追求自然之道,主张“无为而治”;儒家思想则侧重于人伦道德,强调“仁义礼智信”。
因此,在考试中容易出现将道家思想特点错认为儒家思想,或将儒家思想特点错认为道家思想的情况。
二、二战中的盟国与轴心国易混淆二战是历史上重大的战争事件,而其中的盟国和轴心国是容易混淆的概念。
盟国包括英国、美国、苏联等,而轴心国则是指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
在考试中经常会出现将某个国家错误地归类为盟国或轴心国的情况。
三、明清两代的社会制度易混淆明代与清代相邻,两个时期的社会制度容易混淆。
明代实行的是封建社会制度,封建专制统治比较严格;而清代实行的是封建专制制度,严格按照满族族系来统治,具有较为明显的族权。
四、近代史中民族矛盾易混淆在近代史的学习中,容易混淆的一个重要点是民族矛盾。
例如,对于汉族与满族的矛盾,经常会把它错认为汉族与维吾尔族的矛盾。
这是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满族与维吾尔族的始终没有深入了解,因此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
五、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时期界定易错在学习中国现代史中,容易混淆的一个方面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时期界定。
抗日战争是从193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45年;而解放战争则是从1946年开始,一直到1949年。
容易出现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时期界定颠倒的情况。
六、五四运动与五卅运动的区别易混淆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史中非常重要的民主运动。
容易混淆的一个方面是这两个运动的时间和起因。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起因是对于《巴黎和约》中中国利益被剥夺的抗议;而五卅运动发生在1925年,起因是对于帝国主义国家在上海青岛等地的侵略活动进行的抵制。
高考必修二历史知识点
高考必修二历史知识点近年来,高考历史成为了考生备考的焦点之一。
求知网为广大考生整理了高考必修二历史的重点知识点,以便考生们更好地进行备考。
一、秦朝的统一与初步建立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其他时期。
秦朝的统一借助战争手段,包括联合战争、征服战争和镇压战争等,最终实现了对六国的统一。
二、秦朝政治制度和经济建设秦朝采用了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法律、度量衡和文字,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一。
三、秦汉之际的宇内争乱与农民战争汉初时期,农民大规模起义不断,其中以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以及刘邦的陈涉、乌江起义最为有名。
这些起义表明了农民阶层的反抗意识逐渐觉醒,同时也奠定了历史发展的基础。
四、西汉王朝的建立与统治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数百年的封建制度。
西汉王朝的统治者较为明智,政治制度逐渐稳定,国力逐渐强盛,科技、农业、经济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五、外族入侵与汉朝东汉时期的衰落汉朝东汉时期,诸多外族入侵,如匈奴、蛮夷等。
这些入侵对中国的统一和稳定构成了威胁。
同时,自内部而言,掌权者腐败不堪,民众的生活也逐渐恶化,最终导致了东汉王朝的衰落。
六、三国时期的分裂与战乱东汉末年,中国分裂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三个诸侯国分别是魏、蜀和吴。
三国之间爆发了长时间的战争,最终导致了中国的动荡。
七、西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割据西晋和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了政治割据和地方分权的现象。
这一时期中国政权频繁更迭,社会动荡不安,对于中国的统一和稳定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
八、隋朝和唐朝的统一与繁荣隋朝和唐朝都是重要的统一时期,隋炀帝统一了南北朝混乱局面,唐朝统治者开创了繁荣的盛世。
隋朝统一中国后,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进一步加强了国家管理制度。
九、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与割据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分裂成多个王朝和政权,分别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局势混乱。
高中历史知识点易错点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易错点总结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和反映,是人们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和展望未来的重要工具。
而对于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过去,提高历史意识,培养历史思维,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然而,由于历史知识点较多,学科内容较广,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出现错误。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下面将针对高中历史知识点中的易错点进行总结。
一、古代史知识点易错点总结在古代史知识点中,易错点主要包括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古代帝国的兴衰、古代战争的发展和变迁等内容。
1. 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古代文明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在古代史中,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而在这一知识点中,易错点主要包括对于不同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时间、地点、特点等方面的混淆和不清楚。
比如,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是古代四大文明,它们在时间、地点、特点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而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导致错误。
2. 古代帝国的兴衰在古代史中,帝国的兴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而在这一知识点中,易错点主要包括对于各个古代帝国的兴衰原因、过程、影响等方面的混淆和不清楚。
比如,秦帝国和罗马帝国在其兴盛时期具有较强的统治力和影响力,而在其衰落时期则出现了统治能力的衰减、社会经济的发展停滞等问题,而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导致错误。
3. 古代战争的发展和变迁在古代史中,战争的发展和变迁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而在这一知识点中,易错点主要包括对于各个古代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等方面的混淆和不清楚。
比如,中亚草原蒙古人的侵扰和统一、古罗马的征服战争等都是古代战争的重要事件,而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导致错误。
二、近代史知识点易错点总结在近代史知识点中,易错点主要包括革命的兴起和发展、近代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扩张、近代战争的爆发和影响等内容。
1. 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在近代史中,革命的兴起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历史必修二高中知识点归纳
历史必修二高中知识点归纳很难说什么是办不到的事情,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还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历史必修二高中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921年俄共第十次全国人大《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标志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新经济政策(1921--1928)背景十月革命后进入国内战争、外国武装干涉、物质匮乏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弊端日益显现,领导人却希望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引起人民不满。
国内隐藏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喀琅施塔得兵变)农业实施余粮收集制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核心内容)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允许局部企业由私人或外国资本家经营;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贸易取消自由贸易改变国家垄断,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国家配给制,实物分配制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结果使苏维埃取得了国内战争(1918--1920)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但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促进经济迅速恢复,起到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使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它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但因后来的领导人对其认识缺乏而被过早的终止。
新政策的特点:(1)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2)允许商品经济的开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政治方面:(1)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2)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3)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经济方面:(1)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国民经济平衡和持续开展;(2)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排斥价值规律作用(3)阻碍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4)牺牲广大农民利益,挫伤他们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
农业: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撤消全国的机器拖拉机站,把所有的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出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
人教高三历史必修二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及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1)原始农业耕作方式工具(2)后来出现的耕作方式(3)商周时期出现了。
(4)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和汉朝以后,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的耕作方式。
(5)战国出现;(6)西汉赵过推广(二牛三人);(7)隋唐有江东的二、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汉朝的、和。
(2)农业灌溉工具:曹魏时的;唐朝的;宋朝的;明清的三、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原始社会──2、奴隶社会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3、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四、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3、特点:以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4、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经营形态:明中叶后,出现;但明清的政策制约手工业的转型和发展。
一、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_ _:__ ___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隋唐时期:商业服务的_ __和__ __相继问世。
两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 _”。
__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区域间_ __发展快 , 货币作用加大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___”, 实力最强的是。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宋朝及以后,城市中__ _的界限被打破,店铺随处可设,城郊和乡村的“”更加普遍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昼夜相接。
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城市的发展既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商业中心的是:长安、 ___、开封、_ __、大都繁华的商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扬一益二”);三、官府外贸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和“_ __”政策, 只开_ ____一处通商, 特许“”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根本目的:巩固。
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 _经济的需要。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发展,阻碍__ 的成长。
在封建社会的晚期消极作用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二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易错点:1、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
2、注意夏商周时期,受封的诸侯只有对土地的世代使用权,而无权转让与买卖,需向国王缴纳贡赋。
3、春秋时期私田不是归国王所有,而是归私田主人控制,因为税制改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
4、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5、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生产,是由官府垄断,即所谓的工商食官。
6、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商人”不是由商人的国名而来,而是源于商工擅长经商。
7、“柜坊”的职能不是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而是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8、明朝时期白银的普遍流通并没有促进对外贸易的繁荣,这是因为明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9、资本主义萌芽不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还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10、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
“闭关政策”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制度的衍生物。
11、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12、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
13、闭关锁国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如广州十三行就是例证。
易混点: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夏商周,商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出现并成为中国手工业的三大主要经营形态。
下面简单归纳总结一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注意由于外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早于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这是一个特例。
2、民族独立和中国的近代化是近代中国两大革命任务,二者的关系不能颠倒,因为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有国家富强,而国家不富强,民族独立也就没有保障。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主义,近代化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3、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
近代化是工业化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4、“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
5、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6、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7、注意洋务派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
8、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9、注意洋务派的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在复习时应对此辩证地看待,培养自己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易混点:1、误区: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完全解体点拔:自然经济也称小农经济,表现为农耕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基本生存条件,具有封闭性、保守性和滞缓性,缺少活力。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破产。
这主要表现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破坏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结构。
但自然经济发展趋势是逐渐走向衰落解体。
但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民族资本、外国资本、官僚资本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于困境。
但它是近代进步性、革命性的经济成分,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也为中国的社会变革(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外国资本,是相对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是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特点是自由开放、具有侵略性。
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中国的通称,实质是在不同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先是晚清洋务经济,后是南京国民政府时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
除剥削产业工人外,还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动人民。
在旧中国,它是在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消亡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没收官僚资本”措施中。
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主义比重较大,本国资本比重较小;在本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官僚资本比重很大,且畸形发展,民族资本比重很小,实力较弱。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2、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
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3、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其中的“和平过渡”既不是由企业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过渡,也不是由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而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渡。
4、注意区分文革与文革时期。
文革是一场内乱,应该从根本上否定,而文革时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成就就是党和人民对错误进行抵制的结果,不是文革的成就。
5、文革结束,并不等于“左”倾错误也结束了,“两个凡是”的实质仍然是坚持文革中的“左”倾错误。
6、文革后邓小平大力整顿的突破口并不是在经济上,而是在文教上。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用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8、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国指明了发展方向。
十六大将其简明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的特色,这个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新内容。
易混点:1、当今的主动开放与旧中国的被动开放背景不同:当今的对外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而旧中国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下被动进行的。
基础不同:今天的对外开放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旧中国的开放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
影响不同:今天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旧中国的开放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与掠夺。
2、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经济建设过程中享受特殊经济政策、灵活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开始在我国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
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1月,中央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漳泉厦三角区等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扩大到山东、辽东两个半岛,形成了一个沿海开放地带。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2、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
3、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朝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
4、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
易混点:1、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最主要的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之最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区。
《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点石斋画报》开中国新闻画报之先河。
《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
2003年中国电话总用户量居世界第一。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易错点:1、最终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不是垄断组织的出现而是工业革命。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标志性事件分别是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3、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能说成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4、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易混点:手工工场和机器生产二者虽然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在手工工场里,生产仍以手工技术和手工劳动进行,而机器生产是使用机械化劳动;规模不同,通常情况下,手工工场的规模要小于机器生产;手工工场是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大致是相同的,即国家干预经济,美国是全面干预经济,而德、日则是将国民经济纳入军事化轨道。
2、罗斯福新政只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即“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3、人民资本主义并不等于资本家放弃了所有股票,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5、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但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易混点: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
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易错点:1、社会主义阵营中没有南斯拉夫。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3、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前期是必要的,而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只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整生产关系,此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